第一篇:工程地质学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学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
1.工程地质学与水利工程的渊源
正如我们所知,工程地质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但很巧的是,推动工程地质学萌生的工程学科正是水利工程。1928年美国加州St.Francis 重力拱坝的溃决和带来的灾难成为了地质学家向工程地质领域进军的契机;30年后,1959 年至1963 年期间, 欧洲连续出现的西班牙Veg a deTerra 支墩拱坝和法国的Malpasset拱坝失事,以及意大利的Vaont水库大滑坡进一步将新生的工程地质学推向了大发展的道路上。这时,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得以诞生,也将工程地质学正式推上了国际化的进程。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工程地质学俨然跻身现代科学技术之列。
2.工程地质学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作用)
工程地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除了为建筑物修建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更是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的全部过程中。可以这么说在一座水利工程的历史里很重要的一笔就是一部微型的工程地质学——关于该座水利工程的。具体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安全可靠性:借助于已有的工程地质数据,可以预测在工程修建中和建成后的工程管理运行中,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并进一步地提出防止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安全方案,使得工程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尽可能的安全保障;
(2)技术可行性:不同的地质情况决定着不同的施工材料、施工手段等,也就是
说技术手段的实现取决于地质条件,而这正归功于工程地质的勘测;
(3)经济合理性:通过对于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的论证和评价,最终可以选
出最优的建筑地点和线路方案,从而实现工程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3.工程地质学在中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对中国而言,工程地质学基本开始于50、60年代,但在其诞生之后便成为了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密云水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施工建设无不凝结着工程地质的贡献。从国家规划大局出发,在西南地区、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大渡河等水能宝藏的开发已逐步展开,在规划的近20 座大型水电站中, 大多为数百万至上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的世界级巨型工程;在东部,小水电的发展也在2013年完成的试点改造工程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解决电网的稳定供电问题, 在华北、华东和华南,若干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也将陆续上马,未来工程地质学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第二版 左建温庆博等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年07月版
【2】《论工程地质学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王吉祥 《科学视界》2013年第35期
【3】《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未来》 王思敬 工程地质学报 1999年09月7卷3期
第二篇: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学的任务
(1)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
(2)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
(3)分析、预估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
(4)为建筑物选择适宜的建筑场址
(5)对不良地质条件提出防治和改造措施
(6)为保证工程合理设计、顺利施工、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
(7)制定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工程地质条件是各种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地质要素的总称,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6个要素。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矛盾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5 有效粒径大体上等于与该土透水性相同的均粒土的颗粒直径。6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
(1)原生矿物: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
(2)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过化学风化作用,使其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些颗
粒更细小的新矿物,又分为可溶性次生矿物(水溶盐)和不可溶性次生矿物(次生二氧化硅、倍半氧化物、粘土矿物)
(3)有机质:是土中动植物残骸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的产物粘土矿物:是由原生硅酸盐类经水解作用形成的次生硅酸盐矿物,具有层状或链状晶体结构,外形多呈片状,且含有不同数量的水。
(1)蒙脱石:由顶底硅氧四面体和中间的铝氧八面体构成,晶胞间连结力极弱,有较强的活动性,具有巨大的表面能,亲水性特别强烈。
(2)高岭石:由一个硅氧四面体和一个铝氧八面体构成,晶胞间连接较牢固,构成不易活动的结晶格架,表面能和亲水性较弱。
(3)伊利石:结构与蒙脱石相似,性能介于蒙脱石和高岭石之间。8 土中水的类型
(一)矿物成分水
(1)结构水:是以H+和OH-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的固定位置上
(2)结晶水:是以水分子形式和一定数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固定位置
上
(3)沸石水:是以水分子形式不定量的存在于矿物相邻晶胞之间。
(二)空隙中的水
(1)结合水:由静电引力吸附形成,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2)毛细水:是由于毛细作用保持在土的毛细空隙中的地下水
(3)重力水:不受颗粒吸附和毛细力作用控制,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
动的地下水
(4)固态水
(5)气态水土粒间的连接关系:结合水连接、毛细水连接、胶结连接和冰连接 10 稠度:细粒土因含水率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物理状态可塑性: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接,并且在外力接触后仍保持已有的形状土的透水性影响因素: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土的密度、水溶液成分及浓度、土中的气体、土的构造。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是指土层在过去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淤泥类土:指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环境中沉积,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含较多有机质,疏松软弱的细粒土。
(1)高孔隙比,高含水率
(2)透水性极弱
(3)高压缩性
(4)抗剪强度低黄土:结构为非均质的骨架式架空结构具有明显的湿陷性
(1)密度小,孔隙率大
(2)含水较少
(3)塑性较弱
(4)透水性较强
(5)抗水性弱
(6)压缩性中等,抗剪强度高岩石变形阶段
(1)裂隙闭合阶段
(2)可恢复弹性变形阶段
(3)部分弹性变形至微裂隙扩展阶段
(4)非稳定裂隙扩展至岩石结构破坏阶段
(5)破坏后阶段岩体结构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结构面是指发育于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和延伸性,有一定厚度的各种地质界面。结构体是指由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块体。结构面的类型:
原生结构面:沉积结构面:是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包括层理面、软弱夹层、沉积间断面和不整合面。特点是与沉积岩的成层性有关,一般延伸性强,常贯穿整个岩体,产状随岩层变化而变化
岩浆结构面:是岩浆侵入及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通常延伸较远且较稳定
变质结构面:分为残留结构面和重结晶结构面
构造结构面:是在构造运动中形成的破裂面
次生结构面:岩体形成后,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包括卸荷裂隙、风化裂隙、次生泥化夹层等软弱夹层:是指岩体中那些性质软弱,有一定厚度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与周围岩体相比,软弱夹层具有高压缩性和低强度特征,其中最常见的,且危害较大的是泥化夹层。
20泥化夹层特性:
(1)由原岩的超固结胶结式结构,变成了泥质散装结构或泥质定向结构
(2)粘粒含量较原岩增多并达到一定含量
(3)含水量接近或超过塑限,密度比原岩小
(4)常具有一定的膨胀性
(5)力学强度比原岩大为降低,压缩性较大
(6)由于结构松散,因此抗冲刷能力低岩体的结构类型划分: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状结构,散体状结构。风化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岩体在各种风化营力,如太阳能,大气,水及动植物有机体等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成为岩体风化作用
(1)岩体的完整性进一步遭到破坏
(2)岩体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3)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发生变化:抗水性降低而亲水性增高,透水性增强,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地下水按埋藏分类
(1)包气带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土层中,受气候控制,季节性明显,变化大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
水,季节性变化明显,水质易污染
(3)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动态较稳定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裂隙水(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岩溶水,孔隙水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软土地基沉降
(2)动水压力产生流沙和管涌
(3)地下水的托付作用
(4)对基坑的影响
(5)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6)地下水渗流对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
流沙:是指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群产生的悬浮、移动现象
管涌:当基坑底面以下或周围的土层为疏松的沙土层时,地基土在具有一定渗流速度的水流作用下,其细小颗粒被冲走,土中的空隙逐渐增大,慢慢形成一种能够穿越地基的细管状渗流通路,从而掏空地基,使其变形失稳。活断层活动的基本方式是黏滑和蠕滑,黏滑错动是间断性突然发生的,蠕滑断层是持续不断的缓慢滑动,逐步释放能量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建筑物场址选择一般应尽可能避开活动断层,高坝和核电站这类重要的永久性建筑物,更不能跨越在活断层上,铁路桥梁运河等线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也应尽量避开主断层。建筑物应放在断层下盘。在活断层区的建筑物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和结构措施。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地震效应:
(1)振动破坏效应:是由地震力直接引起的建筑物破坏,一般包括建筑物的水
平滑动或晃动及共振。
(2)场地破坏效应:
破坏效应:地震导致岩土体直接出现断层和地裂缝,从而引起跨破裂带及其附近的建筑物的变形或破坏
地基效应:地震导致地基岩土体的振动压密、下沉、液化及塑流,由此造成建筑物的破坏
斜坡效应:地震导致斜坡岩土体失稳,产生各种斜坡变形和破坏引起斜坡地段所设置的建筑物位移和破坏场地工程地质对震害的影响
(1)岩土类型和性质:软土最严重,松软土厚度越厚越严重,多层土层严重
(2)断裂:发震断裂,与发震断裂有联系的断裂,与发震断裂无关的断裂
(3)地形地貌:孤立地形震害严重
(4)地下水:地下水埋藏浅震害严重
建筑场地的选择
(1)避开活动性断裂带和大断裂破碎带
(2)尽可能避开强烈振动效应和场地效应的地段作为场地和地基
(3)避开孤立突出的地形位置作建筑场地
(4)尽可能避开地下水埋深过浅的地段作为建筑场地
(5)岩溶地区避开地下不深处有大溶洞的地段
斜坡中的应力状况变化
(1)坡体中主应力方向发生明显偏转:坡面附近的最大主应力与坡面近于平
行,最小主应力近于正交
(2)坡体中产生应力集中:坡脚附近形成明显的应力集中带
(3)坡面的岩土体由于侧向压力近于零,实际上变为两向受力状态
(4)坡面或坡顶的某些部位形成张力带
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
(1)原始应力的影响:水平剩余应力的大小对坡体应力状态的影响尤为显著
(2)坡形的影响:斜坡高度,坡度,坡底厚度,平面形态
(3)岩土体结构特征:表现在由于岩性的不均一和不连续性造成应力局部集
中,岩体结构不同,集中情况不一样
斜坡变形
(1)松动:在斜坡形成的初始阶段,在斜坡表部出现一系列与坡面近于平行的陡倾角张开裂隙,是斜坡岩土体向临空方向张开的过程和现象
(2)蠕滑:是指斜坡岩土体主要在自重应力长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向临空方向的缓慢而持续变形(受最大剪应力面控制的蠕滑、受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蠕滑、受软弱基座控制的蠕滑)
斜坡破坏
(1)崩塌:陡峭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的现象
(2)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结构面
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1)岩土类型及性质的影响:根本因素,由粗粒组成的斜坡,其稳定性主要取
决于粒度成分和紧密程度;由细粒土组成的斜坡,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粘粒含量和稠度状态;由沉积岩组成的斜坡的稳定性受层理面控制,尤其是软弱层面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更为显著;由侵入岩组成的斜坡稳定性一般较好;喷出岩的原生节理和构造裂隙十分丰富,对斜坡稳定不利。
(2)地质结构的影响:结构面的影响(结构面的强度、结构面的展布范围、结
构面的密集程度),结构面组合及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
(3)水的影响:地表水冲刷磨蚀回事斜坡变高变陡,不利于斜坡稳定;地下水的浸泡会使土体软弱面发生崩解软化,影响稳定性,地下水流动时也对岩土体发生潜蚀作用
(4)地震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6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
预防措施:
(1)要正确选择建筑场地,合理的制定人工边坡的布置开挖方案
(2)查清可能导致斜坡稳定性下降的因素
治理措施:排水工程(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支挡工程(挡墙、抗滑桩、锚固、支撑),减荷反压,其他(护坡、改善岩土性质、防御绕避)
岩溶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1)岩石必须是可溶的(2)岩石能够透水
(3)水必须要有溶蚀能力(4)水必须是流动的38 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1)碳酸盐岩岩性对岩溶发育的影响:碳酸盐岩成分对岩溶发育的影响(白云
石含量增大,比溶蚀度减小;酸不溶物质含量增大,比溶蚀度减小;含有硫化物、硫酸盐时,比溶蚀度增大;含有有机质、沥青等,可溶蚀性降低)、岩石结构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2)气候对岩溶发育的影响:降水量大、温度高的地区岩溶发育
(3)地形地貌对岩溶发育的影响:岩溶水补给区和排泄区高差越大,岩溶越发
育、河谷切割越深岩溶水排泄条件越好,岩溶越发育、地表平缓,岩溶发育。
(4)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影响:断裂构造的影响,褶皱构造的影响(核部较
翼部发育)
(5)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稳定时岩溶规模较大,地壳上升时,不显著,地
壳下降时,停止发育
地基: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那部分岩土体叫地基
基础:建筑物在地面以下的部分
粒径:土颗粒的大小用其直径表示
粒组:土颗粒按大小相近、性质相似合成的组
粒度成分: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比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土粒密度: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
天然密度: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干密度:土的空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
饱和密度:土的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密度
含水率:土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
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孔隙率:土中孔隙总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孔隙比:土中孔隙总体积与土中固体总体积之比
膨胀性:细粒土由于含水率增加而发生体积增大的性能(主要原因:由于土颗粒表面结合水膜的增厚)
崩解性:细粒土由于浸水而发生崩散解离的性能(是由于土体浸水后,水进入孔隙或裂隙的情况不平衡,因而引起粒间结合水膜增厚的速度不同,以致粒间斥力超过引力的情况也不平衡,产生应力集中)
毛细性:是指水通过土的毛细孔隙在弯液面的作用下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性能 45 渗透固结:饱水土在一定荷载作用下的渗透压密过程
压缩模量:是指土在有侧限的条件受压时,在受压力方向上的应力与相应应变的比值
变形模量:是指土在无侧限压缩条件下,压应力与相应的压缩应变的比值侧膨胀系数:是指土在无侧限条件下受压时,侧向膨胀应变与竖向压缩应变的比值
膨胀土:
(1)较大的天然密度和干密度,含水率和孔隙比较小
(2)液限和塑限指数都较大
(3)一般为超压密的细粒土,遇水强度降低
第三篇: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复习重点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计算题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
考试内容
1.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及任务;
2.掌握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例如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
3.掌握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针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
二、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理解活断层的定义及其内涵;
2.掌握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3.掌握活断层的鉴别方法;
4.掌握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及防治对策;
三、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的相关概念;
2.掌握地震地质基本特征;
3.掌握地震效应类型及相关概念; 4.掌握振动破坏效应的评价方法;
5.掌握砂土振动液化的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防护措施;
四、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掌握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 2.掌握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 3.掌握滑坡分类依据及常用分类方案; 4.掌握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5.掌握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重点掌握具体防治措施
6.超前预报
六、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2、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
措施
3、掌握渗透变形的防治原则及防治措施。
七、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理解溶蚀机理,包括溶蚀过程、混合溶蚀效应、其它离子的作用等;
2.掌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3.掌握岩溶渗漏的类型、影响因素 4.掌握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
5.理解岩溶地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 6.掌握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
八、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理解泥石流的基本概念,2.掌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3.掌握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4.掌握泥石流的常用分类依据及方案; 5.掌握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及措施。
九、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要求
1.掌握诱发地震的类型
2.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3.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发机制(水岩作用、水诱发机制、不同构造背景条件下的诱发机制);
十、地面沉降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掌握地面沉降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及地质环境; 3.掌握地面沉降机理(主要是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4.掌握地面沉降控制和治理的原则和措施。
第四篇:《工程地质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每题2分,共计30分)1.工程地质条件不包括()。
A.岩土的工程特性 B.地质构造 C.基础形式 D.水文地质条件
2.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矿物的()。A.硬度 B.解理 C.断口 D.韧性
3.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
A.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 B.吸水性质、透水性质、软化性质 C.抗剪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D.岩石重度、岩石空隙性、溶解性 4.地质年代按时间段落的级别依次划分为()。A.宙、代、世、纪、期 B.宙、代、纪、世、期 C.宙、期、代、纪、世 D.期、宙、代、纪、世 5.水平岩层的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A.平行
B.弯曲方向相反
C.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D.弯蓝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6.下列有关岩层倾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层的倾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B.岩层倾向与岩层走向无关
C.岩层的倾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 D.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数值
7.下列关于风化作用的叙述,叙述正确的是()。A.风化作用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B.风化作用会导致岩石成分的变化 C.风化作用随距地表深度的加大而减弱 D.温差风化属于化学风化作用 8.形成坡积土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雨、雪水的地质作用 C.洪流的地质作用 D.河流的地质作用 9.地下水按赋存条件的分类,不包括()。A.孔隙水 B.潜水 C.裂隙水 D.岩溶水
10.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 B.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 C.纵波和横波均为体波 D.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11.边坡应力重分布所形成的结构面属于()。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 D.节理面
12.判别活断层最有力的证据是()A.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 B.地层的重复、缺失 C.断层三角面 D.呈带状分布的泉
13.下列关于冻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冻土包括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B.冻土不具有流变性 C.冻土为四相体 D.冻土具有融陷性
14.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A. 1:200~1:1000 B. 1:500~1:2000 C. 1:2000~l:10000 D. 1: 5000~1:50000 15.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地基土的()。A.抗剪切强度 B.重度 C.承载力 D.压缩模量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每题2分,共计20分)
1.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两类。()2.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和碎裂结构。()3.岩石的结构、构造对岩石的工程性质没有显著影响。()4.岩层发生断裂后,两侧岩块无明显位移的构造称为节理。()5.地质图例中从新地层到老地层,严格要求自上而下或自左到右顺序排列。()6.坡积土的矿物成分主要取决于下卧基岩的矿物成分。()7.承压水内部有压力而潜水内部无压力。()8.流动的水体是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9.所用黄土都具有湿陷性。()10.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四个阶段。()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哪些? 2.什么是冲积土?河流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在建筑物设计方面如何防止地表变形?
4.什么是岩溶和土洞?岩溶和土洞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岩溶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5.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10分)
叙述地震效应及其所包含各要素。
第五篇:专门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1.查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有利与不利条件2.分析研究与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3.选出工程地质条件优越的建筑场地4.配合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关于建筑物类型、结构规模和施工方法的建议,建筑物的类型与规模应当适应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这样才能安全经济5.为拟定改善和防制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提供地质依据6.预测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址要素的综合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矛盾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对岩土、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现象的研究 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貌的研究包括哪些方面:判明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和规模,表层沉积物的成因和结构,了解各种外动地地质作用的发育历史、河流发育史等
影响比例尺选取因素:1.主要取决于设计要求,在工程设计的初期阶段属于规划选点性质,测绘范围较大,详细程度要求不高,比例尺较小。随着设计阶段提高,研究的详细程度也提高,比例尺逐渐提高2.比例尺选择取决于建筑物类型、规模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规模越大,工程地质条件越复杂,比例尺越大
物探使用条件:电测深法:1.地形平坦,起伏不大,地面坡度不超过30°2.地表面的岩层较为均
一、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电阻率适中3.工作区内地层层数不多,且其中应有电性标准层存在4.被勘察的地质体在水平方向延展较大,一般应超过该地质体埋藏深度的十倍以上。电剖面法适用条件:1.地形较平缓,起伏坡度不超过15°,不能有深沟切割2.应沿着地质结构变化最大方向布置电测剖面,而且要求褶皱构造的形状明显,断裂带或电性相差较大的岩石接触面倾角较大3.探测松散盖层以下基岩地质情况时,覆盖层厚度不宜过大。地质勘探的适用条件:1.地形变化较小2.地质界面平坦、断层破碎带少,界面上岩石较均一,无明显高速层屏蔽3.界面上下或两侧地质体有较明显的波速差异 工程地质钻探的特点:1.勘探工程的布置不仅要考虑自然地质条件,还需结合工程类型及特点2.钻探深度一般不大,常采用简易钻探法和轻便钻机3.钻孔多具综合目的4.在钻进方法、钻孔结构、钻进过程编录方面有特殊要求
工程地质钻探的特殊要求:1.对岩心采取率要求较高2.为保证准确测定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实验工作的正常进行,须按水层位置和试验工作的要求确定孔身结构和钻进方法3.钻孔水文地质观测4.经常采、取岩土样
岩心采取率:岩心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岩石质量指标:在取出的岩心中,只计算长度大于10cm的柱状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岩心获得率:比较完整的岩心长度与进尺的百分比
测允许承载力方法:在一般粘性土和无粘性土地基中,常用载荷试验或钻孔弯压试验,在软土地基中,常用结合勘探坑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勘探两用的静力触探试验
工程地质长期观测:是在长期观测站上观测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些要素,了解其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用以预测评价他们对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的影响。
总体观测孔布置原则:视观测目的的不同而异,一般是将多个压力计分别埋于不同地点的不同深处,以形成观测剖面和观测网,观测孔隙水压力的大小,空间分别及其影响因素
工程地质图按内容分类:1.分析图:图中只反映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一要素或岩土的某一指标变化规律等2.综合图:把制图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反映在图上,并对全区提出工程地质条件总评价,但并不进行分区3.分区图:按工程地质条件相似度,把制图范围内划分为若干个区,并可作几级划分4.综合分区图:图上既综合表现工程地质条件的有关资料,又有分区,并对各区的建筑适宜性作出评价
按用途分:通用工程地质图:为各类建筑服务,而不是只为某一种建筑服务。专用工程地质图:为某一类建筑服务的,具有专门性质
地基:基础向下一定深度,基础对其影响比较大的部分
基础:建筑物的下部结构,一般埋于地面以下
持力层:地基中直接与基础底面基础的土层,其下各土层均为下卧层
工业及民用建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地基稳定问题(地基的强度、地基的变形)2.建筑物的配置问题3.地基的施工条件问题4.地下水的侵蚀问题 地下建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位址和方向选择的工程地质论证2.围岩压力的工程地质评价3.支护结构设计的工程地质论证4.施工方法和施工条件的工程地质论证
围岩压力种类:1.弹性围压—岩爆2.松动围压3.塑性围压和膨胀围压4.流动围压5.偏压
坝基渗透变形的形式:管涌:是单个土颗粒在渗透作用下独立移动的现象;流土:是一定体积的土颗粒在渗流作用下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坝基渗透变形的预测步骤:1.判定渗透变形的形式2.确定坝基各点的实际水力梯度3.确定临界水力梯度4.确定允许水力梯度5.划分出可能发生渗透变形的范围
水库渗漏:分为暂时性渗漏和永久性渗漏。暂时性渗漏是水库蓄水过程中用来饱和库盆包气带岩土体空隙所需的水量,特点是水量不渗漏的库外,过一段时间就停止。永久渗漏是库水通过某渗漏通道向库外的渗漏。永久渗漏的途径:1.通过分水岭向邻谷渗漏2.通过河湾向河谷下游渗漏3.通过库盆底部向远处低洼排泄区渗漏 水库渗漏条件分析:1.地形地貌条件:当相邻沟谷切割甚深,低于库水位,且与水库间分水岭比较单薄时,由于渗透途径短,水力梯度大,有利于库水渗漏。当分水岭很宽,邻谷高于库水位时,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渗漏。有时分水岭较宽,但由于水库回水范围内河流支流发育,将某段分水岭切割的比较单薄,也可能形成渗漏地段2.岩性及地质结构条件:碳酸盐的岩溶洞穴和暗河与库外相通,能形成集中径流带或管道流带,是最严重的渗漏通道。砂卵石层往往是冲积形成的,当其厚度大且透水性强烈时,能形成强渗漏通道。地质结构上:纵向河谷向斜构造一般不会发生水库渗漏。纵谷背斜构造有可能向邻谷渗漏。当岩层倾角较大时,向斜背斜谷渗漏可能性均会减少,纵谷断层切断渗漏通道时,对防渗有利。横向河谷透水层的一端在库区内出露时,库水会向下游或远处排泄区渗漏3.水文地质条件:a.地下水分水岭高于水库正常高水位,不渗漏b.分水岭低于正常高水位,有可能发生渗漏c.蓄水前,库区河谷水流即向邻谷流去,无地下水分水岭,蓄水后渗漏严重d.蓄水前,邻谷水流向库区河流流去,无地下水分水岭,但邻谷水位低于水库正常高水位,蓄水后,仍有可能发生渗漏。若邻谷水位高于水库正常高水位,则不会渗漏 综合分区图(工程地质图)表示内容:
1.地形地貌:图上应划分地形形态的等级和地貌单元2.岩土类型单元、性质、厚度变化。首先要分出基岩和松散土,按前述单元划分,勾出其分界线3.地质结构主要是基岩产状、褶皱及断裂4.物理地质现象:图上应表示出物理地质现象的类型、形态、发育强度的等级及其活动性
坝基、坝肩抗滑稳定性区别:坝肩与坝基滑移边界条件一样,但坝肩岩体稳定条件有其特殊性:1.河谷岸坡是一天然的陡立临空面,岸坡岩体的软弱结构面即使倾角较陡也可构成滑移控制面2.岩坡岩体的卸荷裂隙和风化夹层、滑移面类型较多3.坝肩岩体滑移往往具有三维特征且一般为深部滑移
水库工程地质问题:1.水库渗漏问题2.库岸稳定问题3.库周浸没问题4.水库淤积问题5.诱发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