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主要事迹(推荐)

时间:2019-05-13 10: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主要事迹(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主要事迹(推荐)》。

第一篇: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主要事迹(推荐)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主要事迹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成立于1958年,现有职工1050人,其中在职职工49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80%以上。大队党委下设1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07名。

建队50多年来,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坚持“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扎根山区,执着坚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我国地质找矿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大队先后获“全国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18年获得“省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7月,大队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践行党的宗旨,勇担为国找矿历史使命

省第七地质大队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地质立队、为国找矿”,勇当地质找矿主力军。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大队党委团结带领党员职工克服浙西南地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完成钻探进尺30万米,发现了煤、铁等一大批矿产资源,填补了我省矿产资源空白。发现的遂昌金矿,探明金储量17.35吨、银储量443.80吨,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发现的缙云县老虎头沸石矿,沸石储量11894.43万吨,占我省沸石总量的99.31%;在黄岩探明铅锌矿储量70余万吨,成为当时我省最大的铅锌矿。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地质工作一度陷入低谷。在地勘经费短缺、职工工资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大队党委提出了“地质薪火不能灭”的目标,自筹经费,以市场养地质,维持着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找矿成果。该时期,提交萤石矿远景资源量达2800多万吨,可供浙江使用30年;完成松阳县板桥稀土矿、庆元县荷地稀土矿的普查工作,查明稀土资源量1.8万吨、氧化物资源量98万吨,成为国家重要的稀土资源储备;提交金矿储量4.8吨、银矿储量57吨。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大队党委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地质成果捷报频传,累计提交萤石矿物量600万吨以上,钼金属量2000吨以上,铅锌资源量20万吨以上……目前正在勘查的庆元县隆宫乡小关铅锌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遂昌县萤石矿区地质普查项目、遂昌县徐村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建德市乾潭镇周家坞地区金钼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都取得了重要发现或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历经半个世纪的默默耕耘,大队为我省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做了大量工作,在浙西南地区发现矿种57个,探明储量矿种26个,找到13处大型矿床、20余处中型矿床,为我省地质勘查事业发展作出显著贡献。

二、坚守精神高地,传承地质“三光荣”精神

地质工作点多、面广、线长,人员流动频繁、分散,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大队党委高度重视“三光荣”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以此为纽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勘探队员不畏艰险、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树立起了地质人的精神丰碑。一代代勘探队员携带着地质“三件宝”(罗盘、放大镜、锤子),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以实际行动坚守着精神高地。曾历任分队长、副总工、总工的周俊法,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地质专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曾将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新方法成功地运用到遂昌金矿接替资源找矿过程中,并据此找到了8吨黄金、15万吨铅锌矿。由于过度劳累,周俊法同志不幸患了肺癌。去世前,他要老伴把一张地质图和一份没有写完的地质报告拿到病床前,努力支撑着起来研究这些他平时最痴迷的勘查报告。

一分队队长、有“地质铁人”之称的陈升立,1992年来到第七地质大队工作后一直在丽水地区找矿。近十年来,他带领一批技术人员深入遂昌县山区,探明了两个大型萤石矿,探获萤石资源量近300万吨,占全省萤石矿保有量的近六分之一,缓解了100多家氟化工企业所需萤石资源问题。其中,遂昌县坑西萤石矿普查项目获2007年国土资源部地质找矿二等奖。为了按期完成工作,他常年吃住在深山老林,每天天不亮就出发进行地质填图和路线踏勘。因工作原因,陈升立三四年才回一次湖南老家看望父母。

刚刚年满30岁的齐刚,如今已成长为队里的技术骨干。2007年,齐刚负责南弄铅锌矿详查工作。有一次,一条矿脉可供取样的只有一个明清时期古采硐。硐口进去为一倒“凹”形采空区,高约6、7米,黑漆

漆的根本看不清楚里面的情况。齐刚决定亲自进硐。下硐后,1米多深的蝙蝠粪让人举步维艰,60米长的硐子走了两个多小时。取样结束的第二天,齐刚就病倒了,检查结果是病毒性肺炎导致肺积水,情况很危急。齐刚在医院躺了20多天,痊愈后马上又回到项目部投入工作。

队龄刚满3年的陈宰松,是一名1985年出生的队员。在建德市周家坞地区金钼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部,他一住就是几个月。项目部位于深山里的周家坞村,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由于山高路远,实施路线踏勘时,陈宰松常常自己带着食物,在植被茂密的荒山上披荆斩棘,不管有没有路都严格按着地图标示前行。陈宰松说:“自己的人生目标是通过找矿,让精神富起来,与此相比,这些困难根本不值得一提。”

三、积极开拓创新,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队党委深知,在浙江这片创业创新、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要时刻保持一股“闯劲”,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发展。因此,大队党委决定,在做好地质工作的同时,主动进入工勘、施工市场,承接地质队有技术优势的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及小断面隧道施工等工程,并逐步向交通、水利、水电、市政等领域延伸,积极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大队已形成了矿产勘查与开发、工勘测绘地灾防治、建设施工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在开拓市场过程中,七大队根据自身优势,确定以隧道施工为重点,与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合并重组。如今,七大队的隧道施工颇有名气,施工队伍遍布全国各地,被称为“浙江来的穿山甲”。七大队参与施工的杭州西湖引水工程使西湖水7天就能更换一次,保持了西湖良好的水质,该项目获得当年“浙江省优质工程奖”。福州市第二水源供水输水隧洞项目是福建省2000年度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七大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该项目获得了“优良工程”。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地质环境恶劣,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气候较多,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七大队主动配合丽水市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排险和治理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为此,七大队还与丽水市国土资源局共同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分队,在台、汛期24小时待命,发生灾情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分析灾害原因,判定地质灾害规模及发展趋势,提出防治方案。截至目前,已先后参与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百余起,协助地方政府处理数十起地质灾害突发事件。七大队还编制了丽水市9个县(市、区)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丽水市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规划等,承担了丽水市农民住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完成公路、水电站项目等约1200个评估报告,对丽水市9个县(市、区)中小学校场址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

四、重视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地质人才队伍

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不景气,地勘经费短缺,队伍生存困难,全国很多地质队弱化了找矿工作,许多地质职工离开了地质勘查行业。在这困难时期,七大队党委千方百计留住了一支近20人的地质工作者队伍,为地质找矿事业保留了骨干力量。如今,在我省10多支地质队伍中,主要负责人、工程师或项目负责人有14人来自七大队保留的骨干。为此,七大队被大家誉为浙江地质工作者的“黄埔军校”。

大队党委十分注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2010年以来,大队党委开展了“百人团队”建设活动,从全队年轻职工中选拔100名左右的技术苗子重点培养,为他们配备笔记本电脑,每月增加300元补贴,给予每年1000元的论文撰写费用,并在学习培训、职称评聘、入党提干、住房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七大队的地质技术力量已由萧条时期的不到20人发展到现在将近100人,形成了一支热爱找矿、安心找矿、用心找矿的人才队伍。

同时,七大队党委针对离退休职工多、大龄单身青年多的实际,主动关心关爱,促进职工队伍团结和谐。全面开展离退休人员家庭情况摸底调查,详细了解老同志的生活状况,建立老同志家庭档案。近三年大队专门落实2000余万元资金,提高离退休职工收入,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建立职工医疗二次报销补偿制度,使职工每人每年二次医药费报销补助最高可达10000元;承诺离退休职工人均福利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大队党委还将30岁以上的大龄单身青年调到队部工作,为他们寻找伴侣创造条件。

第二篇: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安全生产年”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部署》和浙江省地质勘查局“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及大队职代会和安全、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队实际情况,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请各单位、项目部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附件: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基固本,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治理隐患。重视安全科技,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突出重点,攻克难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完成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我队地勘经济科学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主要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以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努力实现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管理制度的执行进一步好转,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队范围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三、组织结构

大队成立“安全生产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陈启强(党委书记、大队长)

副组长:陆家齐(副大队长、隧道工程公司总经理)

邢洪春(副大队长、分管安全领导)

成员:李海亭(副大队长、工会主席)

吴来巧(安全卫生科科长)

叶小青(安全卫生科副科长)

李杰(安全卫生科干事)

办公室设在大队安全卫生科。

四、主要工作内容

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化 “三项活动”即: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活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即:安全生产体制法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努力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

各单位、项目部要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以“安康杯”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和贯彻《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着重抓好新职工、民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安全培训教育率达到100%。安全教育要重现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基础教育和岗位专业性教育,实行理论培训和作业现场“师带徒”相结合的制度。同时,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做到持证上岗。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康杯”活动,努力培育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生产的氛围。

(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制度执行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违章生产行为。

1、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

2、严格分包队伍管理、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分承包的评审制度,将合作经营和合法分包纳入队上的管理体系中来,提高对协助单位的控制能力,坚决制止“以包代管”行为。

(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项目的专项整治。

1、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大队将以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源头加强督促检查,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引向纵深、推向深入。对重点工程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进行不定期专项检查和季节性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整改,整改率达到100%。同时,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把好开工验收关。针对新承接的爆破、土石方、隧道、高边坡治理、人工挖孔桩、深基坑等项目,严格按照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组织方案》、《临时用电施工方案》,上报大队有关部门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2、各单位、项目部要加强舆论宣传,进行广泛动员工作,对每个施工环节都要落实隐患排查责任人,做到谁排查谁负责,并填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登记表》,在组织专业人员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岗位进行隐患排查的同时,要结合“安康杯”竞赛、“职工五个一”和“十不放心”活动,动员所有从业人员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做到专业排查与员工排查、定时排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

(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设,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1、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级领导、各部门及生产工作岗位每一位职工必须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必须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生产班组、岗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要进一步强化基层领导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加强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工作,把安全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体系,加强项目合同评审,严把项目质量关,准确评估项目的安全风险,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制定合理的分承包商队伍招聘、审核及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合格分承包商队伍档案。做到所聘用的施工队伍必须是素质高、技术强、有承担风险能力的,同时,具备相应资质、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书。在签订合同的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以确定双方安全生产责任。

(五)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应急救援和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1、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继续推进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施工,严格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行。加强文明施工,提高施工现场的文明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构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大对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继续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别是加强作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编制工作,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有效防范应对各种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同时,加强预案的宣传教育的演练,增强防灾、救灾能力。

3、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依靠科学技术,实现本质安全。要提高科技含量,在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改进方法,努力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安全生产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和途径,以适应安全生产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4、抓好季节性的安全生产预防措施的落实。严格按照大队《防洪防台工作预案》,做到早布置、早落实。定人、定岗、定责任,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类损失。

(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根据上级要求和大队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安全员。按照“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的要求,充实安全管理人员,只要有现场在施工,就必须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监控,对重要工序,重点部位确保全过程监控。并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安全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除外部培训外,内部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不断提高安全员的管理水平。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要把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贯穿于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始终。切实加强领导,抓住重点难点,制定具体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党、团组织要积极支持与配合,要广泛宣传,全面参与。

2、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各单位要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的执行为重点,推动“安全生产年”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抓好重点,以点带面,以求取得实效。

3、各单位要对“安全生产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大队将“安全生产年”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各单位年终安全考核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篇:省第七地质大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

省第七地质大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1日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国模范地质队——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先进事迹报告团。他说,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弘扬地质工作者牢记使命、献身事业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建设。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申维辰、丁学东、徐德明、汪民、张少农、宁吉喆,省领导茅临生、王建满等参加会见。

报告团成员向李克强介绍了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建队50多年来坚持理想信念,通过不懈努力,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李克强说,地质大队几代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你们是全国地勘队伍的杰出典范,正因为有全国百万地质勘查工作者在深山老林、荒野大漠中默默奉献,我国地质勘查和能源资源事业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和辉煌。

李克强指出,矿产资源是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面临的最大瓶颈制约之一。当前,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波动,供求形势复杂多变,制约因素明显增多,同时页岩气、油砂油等勘查开发取得突破,一些国家特别是大国调整能源战略和政策,努力提高能源供给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维护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既要节流、又要开源,既要利用国际市场、更要挖掘国内潜力,地质工作在这方面处于先行地位,立足国内实现找矿突破是国家行动,是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战略举措。只有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更好地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李克强说,找矿就是寻宝。我国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地质勘查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能源资源富有国家的水平,在西部不少地区还处在小比例尺概略调查阶段,东中部地区勘探深度大多还在500米以浅,资源勘探大有舞台和潜力。找矿的关键在人,既要增加投入,创新体制机制,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他勉励七大队在艰难崎岖的找矿路上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希望广大地质工作者努力学习先进,积极投身找矿突破主战场。围绕优质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等重点,广泛应用世界先进找矿技术,加大勘探力度,织密勘查网络,把埋在地下的宝藏更多地找出来。顺应国际非常规能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等趋势,拓展矿产勘查新领域、新空间。建立多元化投资平台,形成找矿合力。大家共同努力,实现找矿突破行动目标,为国家振兴、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李克强最后说,地质勘查工作辛苦,家属也付出了很多。各级政府要继续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

赵洪祝在会见时介绍了省部联合表彰和学习宣传第七大队先进事迹情况,并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以此次报告会为新的起点,与国土资源部紧密配合,把学习宣传第七大队的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创新的精神动力,将其转化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会见活动结束后,中宣部、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委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先进事迹报告会。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陈启强,调查院院长袁建新,队员家属杨素娟,技术员党晓亮和浙江卫视记者张宏等报告团成员介绍了七大队一代代地质工作者坚守精神高地,开拓进取,凝心聚力推动共和国地质找矿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各主办单位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干部代表,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代表,武警黄金指挥部官兵参加报告会。(

第四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授予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地勘先锋”荣誉称号的决定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授予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地勘先

锋”荣誉称号的决定

2012-06-20 | 来源: 丽水市信息中心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中共浙江省委(决定)

浙委[2011]87号

中共浙江省委

关于授予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

“地勘先锋”荣誉称号的决定

(2011年8月26日)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建队50多年来,大队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坚持“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扎根山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浙西南地区勘探发现了57种矿种,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00亿元,为我国地质找矿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大队先后获“全国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18年获得“省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7月,大队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是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的先进集体,是新时期我省基层党组织的优秀代表。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激励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省委决定,授予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地勘先锋”荣誉称号。

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忠诚事业、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牢记宗旨、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扎根基层、创先争优的执着追求,进一步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推动浙江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附: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主要事迹

附件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主要事迹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成立于1958年,现有职工1050人,其中在职职工49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80%以上。大队党委下设1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07名。

建队50多年来,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坚持“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扎根山区,执着坚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我国地质找矿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大队先后获“全国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18年获得“省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7月,大队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践行党的宗旨,勇担为国找矿历史使命

省第七地质大队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地质立队、为国找矿”,勇当地质找矿主力军。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大队党委团结带领党员职工克服浙西南地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完成钻探进尺30万米,发现了煤、铁等一大批矿产资源,填补了我省矿产资源空白。发现的遂昌金矿,探明金储量17.35吨、银储量443.80吨,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发现的缙云县老虎头沸石矿,沸石储量11894.43万吨,占我省沸石总量的99.31%;在黄岩探明铅锌矿储量70余万吨,成为当时我省最大的铅锌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地质工作一度陷入低谷。在地勘经费短缺、职工工资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大队党委提出了“地质薪火不能灭”的目标,自筹经费,以市场养地质,维持着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找矿成果。该时期,提交萤石矿远景资源量达2800多万吨,可供浙江使用30年;完成松阳县板桥稀土矿、庆元县荷地稀土矿的普查工作,查明稀土资源量1.8万吨、氧化物资源量98万吨,成为国家重要的稀土资源储备;提交金矿储量4.8吨、银矿储量57吨。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大队党委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地质成果捷报频传,累计提交萤石矿物量600万吨以上,钼金属量2000吨以上,铅锌资源量20万吨以上……目前正在勘查的庆元县隆宫乡小关铅锌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遂昌县萤石矿区地质普查项目、遂昌县徐村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建德市乾潭镇周家坞地区金钼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都取得了重要发现或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历经半个世纪的默默耕耘,大队为我省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做了大量工作,在浙西南地区发现矿种57个,探明储量矿种26个,找到13处大型矿床、20余处中型矿床,为我省地质勘查事业发展作出显著贡献。

二、坚守精神高地,传承地质“三光荣”精神

地质工作点多、面广、线长,人员流动频繁、分散,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

大队党委高度重视“三光荣”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以此为纽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勘探队员不畏艰险、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树立起了地质人的精神丰碑。一代代勘探队员携带着地质“三件宝”(罗盘、放大镜、锤子),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以实际行动坚守着精神高地。曾历任分队长、副总工、总工的周俊法,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地质专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曾将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新方法成功地运用到遂昌金矿接替资源找矿过程中,并据此找到了8吨黄金、15万吨铅锌矿。由于过度劳累,周俊法同志不幸患了肺癌。去世前,他要老伴把一张地质图和一份没有写完的地质报告拿到病床前,努力支撑着起来研究这些他平时最痴迷的勘查报告。

一分队队长、有“地质铁人”之称的陈升立,1992年来到第七地质大队工作后一直在丽水地区找矿。近十年来,他带领一批技术人员深入遂昌县山区,探明了两个大型萤石矿,探获萤石资源量近300万吨,占全省萤石矿保有量的近六分之一,缓解了100多家氟化工企业所需萤石资源问题。其中,遂昌县坑西萤石矿普查项目获2007年国土资源部地质找矿二等奖。为了按期完成工作,他常年吃住在深山老林,每天天不亮就出发进行地质填图和路线踏勘。因工作原因,陈升立三四年才回一次湖南老家看望父母。

刚刚年满30岁的齐刚,如今已成长为队里的技术骨干。2007年,齐刚负责南弄铅锌矿详查工作。有一次,一条矿脉可供取样的只有一个明清时期古采硐。硐口进去为一倒“凹”形采空区,高约6、7米,黑漆漆的根本看不清楚里面的情况。齐刚决定亲自进硐。下硐后,1米多深的蝙蝠粪让人举步维艰,60米长的硐子走了两个多小时。取样结束的第二天,齐刚就病倒了,检查结果是病毒性肺炎导致肺积水,情况很危急。齐刚在医院躺了20多天,痊愈后马上又回到项目部投入工作。

队龄刚满3年的陈宰松,是一名1985年出生的队员。在建德市周家坞地区金钼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部,他一住就是几个月。项目部位于深山里的周家坞村,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由于山高路远,实施路线踏勘时,陈宰松常常自己带着食物,在植被茂密的荒山上披荆斩棘,不管有没有路都严格按着地图标示前行。陈宰松说:“自己的人生目标是通过找矿,让精神富起来,与此相比,这些困难根本不值得一提。”

三、积极开拓创新,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队党委深知,在浙江这片创业创新、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要时刻保持一股“闯劲”,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发展。因此,大队党委决定,在做好地质工作的同时,主动进入工勘、施工市场,承接地质队有技术优势的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及小断面隧道施工等工程,并逐步向交通、水利、水电、市政等领域延伸,积极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大队已形成了矿产勘查与开发、工勘测绘地灾防治、建设施工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在开拓市场过程中,七大队根据自身优势,确定以隧道施工为重点,与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合并重组。如今,七大队的隧道施工颇有名气,施工队伍遍布全国各地,被称为“浙江来的穿山甲”。七大队参与施工的杭州西湖引水工程使西湖水7天就

能更换一次,保持了西湖良好的水质,该项目获得当年“浙江省优质工程奖”。福州市第二水源供水输水隧洞项目是福建省2000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七大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该项目获得了“优良工程”。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地质环境恶劣,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气候较多,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七大队主动配合丽水市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排险和治理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为此,七大队还与丽水市国土资源局共同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分队,在台、汛期24小时待命,发生灾情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分析灾害原因,判定地质灾害规模及发展趋势,提出防治方案。截至目前,已先后参与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百余起,协助地方政府处理数十起地质灾害突发事件。七大队还编制了丽水市9个县(市、区)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丽水市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规划等,承担了丽水市农民住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完成公路、水电站项目等约1200个评估报告,对丽水市9个县(市、区)中小学校场址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

四、重视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地质人才队伍

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不景气,地勘经费短缺,队伍生存困难,全国很多地质队弱化了找矿工作,许多地质职工离开了地质勘查行业。在这困难时期,七大队党委千方百计留住了一支近20人的地质工作者队伍,为地质找矿事业保留了骨干力量。如今,在我省10多支地质队伍中,主要负责人、工程师或项目负责人有14人来自七大队保留的骨干。为此,七大队被大家誉为浙江地质工作者的“黄埔军校”。大队党委十分注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2010年以来,大队党委开展了“百人团队”建设活动,从全队年轻职工中选拔100名左右的技术苗子重点培养,为他们配备笔记本电脑,每月增加300元补贴,给予每年1000元的论文撰写费用,并在学习培训、职称评聘、入党提干、住房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七大队的地质技术力量已由萧条时期的不到20人发展到现在将近100人,形成了一支热爱找矿、安心找矿、用心找矿的人才队伍。

同时,七大队党委针对离退休职工多、大龄单身青年多的实际,主动关心关爱,促进职工队伍团结和谐。全面开展离退休人员家庭情况摸底调查,详细了解老同志的生活状况,建立老同志家庭档案。近三年大队专门落实2000余万元资金,提高离退休职工收入,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建立职工医疗二次报销补偿制度,使职工每人每年二次医药费报销补助最高可达10000元;承诺离退休职工人均福利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大队党委还将30岁以上的大龄单身青年调到队部工作,为他们寻找伴侣创造条件。

第五篇:地质工作事迹

何作霖,河北蠡县人,著名地质学家。1920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师从李四光、丁西林。1938年,到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留学,1939年获博士学位。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创建地质矿物学系并任系主任。1951年,兼任教务长。1952年,调任中科院地质所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自1933年,他开始研究白云鄂博矿石,发现两种稀土矿物,并预测该矿稀土元素储量丰富。1958年,率中苏科考队查明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储量占世界总量的80%,其矿物组成超过150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绝对的稀土大国。

何作霖是著名的矿物学和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稀土矿的发现者、中国岩组学奠基人。何先生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在教书育人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勤奋努力、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治学严谨、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诲人不倦、要求以严的育人方法,尊师重教、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使何先生在地质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科研成果,成为中国的稀土之父,同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科研人才。

一 发现稀土

早在1927年,丁道衡先生随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自北京到新疆考察,在内蒙古草原发现了白云鄂博铁矿,1930年返回北京,带回很多标本进行室内研究。对采集回的铁矿石标本在室内观测研究时发现了很多问题,于是请矿物岩石专家何作霖先生作岩石矿物鉴定。丁道衡与何作霖是就读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同窗,而且深知何作霖是岩石组构研究、矿物光性研究和岩石矿物鉴定的行家里手,由他进行矿物元素的检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何先生通过检测矿石标本,断定除铁矿物、萤石、重晶石外,还发现了两种未知矿物。1934年,这两种位置矿物引起了何先生的极大关注。他在实验室将标本破碎后分离出微量矿物样品,用钠光灯照射,发现它们颜色不同,因此怀疑其中含有稀土。

随后,何先生用岩石偏光显微镜和费氏旋转台测定了这两种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等等科学数据,并将它们定名为白云矿和鄂博矿。何先生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科研数据,判断这两种未知矿物的化学成分中应该含有稀土元素,只是需要更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加以证明。何先生就向当时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请求援助,严先生把矿物标本送给在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的助手钟盛标进行光谱分析,经测定,光谱仪证实了何先生的推断,未知矿物是独居石和氟碳钙锦矿,从此中国也有了稀土资源。后来探明,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总储量的80%,也只有稀土使中国在资源领域排名第一,为我国的高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 科研巨擘

何作霖先生在地质学研究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创新精神。他能敏锐地捕捉住学术发展的最前沿信息,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成为某一学科的开创者。岩石组构,即岩石中矿物的排列形式,它反应了岩石形成的时间、形成后的状况等,能给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何先生就率先抓住这一研究方向,发现了两种新的石英组构类型,最先研究了硅化木的生长组构,成为我国岩组学的开拓者。

此外,何先生在岩石组构研究过程中,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x射线岩组相机。1938年,何先生到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留学,期间,他接触到岩组研究最先进的x射线结晶学仪器。因为之前何先生改进的旋转台只能测量较大岩石的组构,对于细微岩石的组构无法测量,根据x射线的原理设计一种相机就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何先生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x射线岩组相机,并用它研究了玛瑙的生长组构和千枚岩的组构。后来又发明了极射赤平投影岩组研究方法,根据航空摄影照片就可以用赤平投影方法计算出岩层状态。这些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岩石组构的研究。

何作霖先生还是我国矿物光性研究的奠基者,何先生1932年执教北大时就开设了光性矿物学课,并于1935年第一个用中文编著了《光性矿物学》。他还发明了用四轴旋转台直接将光学轴与显微镜坐标相合,不用投影网,与五轴相同的矿物光性研究方法,被认为是当时国际领先的技术方法。

三 创建山大地质矿物系

何作霖先生不仅科学研究硕果累累,而且在教书育人方面,也是桃李满天下。何先生辗转多所高校,执教数十年,而山东大学则是其教育理念得到充分展现的一站。何先生于1946年经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推荐到国立山东大学筹建地质矿物系,并兼系主任;1951年经华岗校长推荐,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参与创办了《山东大学学报》。1952调任中科院研究员。六年间,他崇尚学术,注重人才培养,不辞劳苦,言传身教,使地矿系形成良好的系风、学风、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为我国地矿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何先生筹建地矿系像做一项研究一样,思路高远,周密细致,敢于创新,自强自立。着手建系之前,就确立了建立以矿为中心,矿业为归宿的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指导生产的思想。当时国内大学的地质系,都突出地质学而不重视矿物学,为改变这一缺陷,何先生把系名定为地质矿物学系。这也是国内第一个重视矿物学的地质系。

如何把地矿系建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何先生思考的头等大事。师资队伍建设理所当然就成为建系工作的重中之重,何先生千方百计广罗地质学和矿物学界人才来山东大学任教,很短时间内,地矿系就形成了强大的师资阵容,除何先生外,还有留学德国波恩大学的小型地质构造专家张寿常教授,留学英国剑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王庆昌教授,留美的矿床学家胡伦积教授,留美的古脊椎动物专家周明镇教授,还有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的青年教师关广岳、王麟祥等。这其中有不少就是因仰慕何先生的人品学品而加盟山大地矿系的。张寿常教授原是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因敬佩何先生是我国岩组学的创始人,经常利用假期来山大学习交流,经何先生挽留就离开原来单位来地矿系任教;又如王庆昌教授,曾留学剑桥大学,与何先生又是大学同班同学,自然也就答应了同学的邀请,来山大执教;等等。

重视学科建设是何先生建设地矿系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建系之初,师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许多课程不能开课,何先生一面多方聘请师资,一面充当多面手,凭借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开设了普通地质学、普通矿物学、光性矿物学、火成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费氏台及岩组学、x射线晶体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填补了多个学科设置的空白。其次,何先生大力倡导其他开课老师自己编写教材,而他也身体力行,如何先生的《光性矿物学》、张寿常教授的《构造地质学纲要》等就是山大地矿系成长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科研财富,这种优良的办学特色逐渐成为地矿系教学和学科建设的传统,使地矿系创建伊始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其发展、壮大乃至后来海洋大学地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何先生从事科研、教学并非关起门来做学问,他尤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研成果为国家建设服务。1951年,何先生担任山东大学教务长,正值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百废待兴,各项建设,工业生产都需要矿业的支持。他急国家所急,把地质和矿业结合起来,同时也实现自己办地矿系的初衷,组建了采矿系。这是个应用性很强的系科,能够为国家直接培养输出大批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的矿业应用性人才,服务国家建设。

创办地矿系涉及各面的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师资、学科建设外,图书、标本、仪器、模型、辅助设备设施等都要齐全,实验室、矿物标本、仪器更是地矿系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何先生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不断探索,自己动手设计出许多经济实用的新仪器、新技术。1947年,系里开设光性矿物学课,需要在显微镜下观测矿物,但必须把矿石磨成透明的薄片。没有设备,没有专业人员,何先生亲自动手建起磨片室,从人员培训、岩石切割,到磨成标准厚度的薄片、加载玻璃的全过程都是手把手地教。

何作霖先生在建设地矿系的同时,更关注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何先生培养学生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是严。无论室内教学,还是野外实习他都严格要求,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有一次实验课,他发现有的同学对显微镜操作不规范,就非常着急,让大家停下来,仔细讲解显微镜对地质学者的重要性,不能正确使用和爱护显微镜,就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地质学家。然后会细致地讲解显微镜的操作,直到每个同学都能按规范正确、熟练使用显微镜为止。何先生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写出培养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提纲,详细制定了各种培训内容。1952年何先生调到中科院,就把这套培训内容推广到对中科院年轻人的训练中。所谓严师出高徒,凡上过何先生课的学生,虽开始不适应,但事后都感到终生受益。他的学生很多都成为地质学界的精英,发现铌钽元素的张培善、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王东坡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次,强调学以致用,把学习与生产建设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何先生会亲自带领学生跑西山八大处、爬虎头山、跑三家店等。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1949年7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函请山东大学地矿系进行地质勘探,何先生欣然接受任务,亲自率师生对淄博莱芜泰安一线实地勘察。经过三个月的辛苦奔波,何先生一行在莱芜发现了九条铁矿脉,一个大型煤矿。1950年,何先生又带领师生对莱阳盆地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恐龙及恐龙蛋化石,引起古生物学界的轰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清楚认识到地质与国家建设的关系。第三,何先生的人品、言行也起到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何先生是严师,但在学术上提倡民主,鼓励年轻人敢于提出新观点、不同的观点。研究水平较好的见习员,也同样会得到提拔重用。何先生生活简朴,没有不良嗜好。很少为自己添置衣物,直至去世,仍穿着每天上班所穿的中山装。

下载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主要事迹(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主要事迹(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大队工程师先进事迹

    地质大队工程师先进事迹 **同志是**西地质大队工程师。以下是他一名地质大队工程师先进事迹和工作经历,感人至深。 他先后在地质队任过地质技术员、钻工、地质组长、技术负......

    红旗大队事迹

    “红 旗 大 队”事 迹 材 料 聂村小学 2011.5 聂村小学红旗大队事迹材料 学校少先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勤......

    大队辅导员事迹

    大队辅导员蔡放歌事迹材料 爱心永伴雏鹰飞 缘于一种爱——她倾注了满腔的热情; 缘于一种执著——她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蔡老师是我校一名优秀的年轻教师,自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

    大队辅导员事迹

    二、勇于创新,深化“主题活动” 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我深深地体会到,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

    地质大队高处作业许可证

    地质大队高处作业许可证第联编号施工单位所属单位施工地点作业内容填写人作业人开工时间年 月 日 时 分序号主  要  安  全  措  施确认人签名1作业人员身体......

    党委工作部事迹

    □推荐齐齐哈尔装备公司优秀党组织事迹 哈尔滨装备公司党委工作部党支部工作简述 一年来,哈装备公司党委工作部党支部在公司和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2010年大队党委会议纪要

    大 队 党 委 会 议 纪 要 曲江大队(党)纪[2011]1号 2011年1月4日上午9时整,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郑阳雄在党委会议室主持召开党委会。 会议议程: 1、 分析大队1月份执勤性训练、......

    地质大队工会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地质大队工会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地质大队工会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队新一届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