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高考热点问题:三农问题
2012年高考热点问题:三农问题
【背景资料】
2011年3月5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对“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政府主要工作的回顾:
(一)发展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二)政府主要工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四)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五)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六)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七)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
三、2011年的工作重点: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五)大力实施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七)大力发展文化建设。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特别关注:三农问题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的农作物品种、农耕技术、水利技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2.中国近现代史:太平天国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政策的变化(建国初土地改革运动;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世界历史: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农业政策;英国的 “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土地政策;俄国1861年改革的土地政策;美国内战相关的“西进运动”和《宅地法》;日本明治维新的土地政策; 1917年墨西哥宪法对土地的规定;苏俄和苏联历史上对农业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有关农业的政策调整;二战后印度的农业成就和西亚国家发展农业的措施。
1.下列不属于清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
2.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有学者指出:“两税行而租庸调并合,条鞭行而税粮银力杂差并征,其义一也。”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共同点在于
A.免除人民力役B.简化税目征收 C.明确赋役征银D.废除人头税
4.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例的变化,这一变化
③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④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了
A.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实行土地公有制
B.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国作战
C.此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D.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
6.1978年11月24日晚,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一事件
①是农民自发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②是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响应
③产生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轰动效应
④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7.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耳。”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C.以民为本,成就帝王之业D.以民为本,休养生息
8.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思想,是因为:
A.意识到和农民、工人“分头合作”,才能实现革命目标B.为过渡到社会主义作准备
C.孙中山实现了伟大的转变D.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曾做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跑的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中国要吸取苏联的教训B.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该比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经济的发展要协调
10.“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违法取驿站粮数石。太宗赐其粮令自负出以耻之。”这一记载表明唐太宗
A.没有因为臣下贪污额较小而姑息B.注意防止贪污,做到官民一视同仁
C.注意满足臣下的实际需要D.不注重维护官吏的形象
11.湖北省云梦县秦古墓出土的《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毒鱼鳖„„”这表明秦统治者
A.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压迫B.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已有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D.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法律
12.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抗美援朝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D.大跃进时期
13.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14.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
15.“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
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
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16.1943年,日寇在华北平原开始了疯狂大扫荡,这一年又遇旱灾,粮食颗粒无收。抗日民主政府号召敌占区群众“组织起来,生产度荒”,耿长锁最早响应,他创造性地带着大家进行生产自救,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使五公村成为冀中平原上的红色堡垒村,他的创举被誉为“冀中花开第一枝”。此创举是指()
A.组织耕田队,成立劳动互助组,实行劳动互助
B.成立犁牛合作社,集合股金买耕牛,实行耕牛合作
C.实行统一使用土地和劳力、农业收入统一分红的新方法
D.将农户组成公社,实行按劳分配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18.费正清说:“如果中国领导人高傲地认为,中国可以在一种排外、反理智的孤立状况下„„并通过反复强调毛的思想改变阶级结构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那他们也应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了解中国的实际。”作者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
A.片面发展重工业脱离了实际B.不可能自己解决现代化问题
C.思想的僵化影响了经济建设D.阶级斗争形势依旧比较严峻
19.下列两幅图中的工程或工具对当时中国农业发展的共同功效是
A.防汛排涝B.灌溉抗旱C.围湖造田D.扩大耕地
20.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其中哪一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得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不像我们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右图反映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的情景。
材料二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1971年,韩国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
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国家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
材料三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如何?(5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韩国“新村运动”建设的重点工作有哪些?(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4分)
(4)上述材料对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2分)
答案:(1)特点: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全国农户普遍参加;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刮起共产风);集体生活(吃食堂)(4分)
后果: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1分)
(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4分)
(3)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2分)
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2分)
(4)从实际出发,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安置劳动力。(2分,答到两点即可)
第二篇:中国热点问题分析论文之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
21世纪的中国,谈论什么?谈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关键,又是什么?那就是民生问题,其中以“三农”问题为代表典型。“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农民问题,首先是农民素质问题。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为什么在一向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今日却登上了舞台,受到广泛的关注。首先,从短期看,它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其关键就在于农村,如果农村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农村不能得到好的改善和发展,就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所以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这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从长期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中国的人口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但土地资源不够这么多农民使用,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还将继续面临着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现象,如此多的劳动力只能向城市转移,但城市也不能提供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就业问题的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这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
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其次,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而以一个大学生的视角,以下浅谈自己对于三农问题的小小看法。我觉得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蛹和蝴蝶的故事。众所周知,蝴蝶乃从蛹中破茧成蝶,从而翱翔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而蛹呢,在黑暗的茧中挣扎,只为更好地见识外面的世界,更好地生活,仅此而已。而蛹破茧成蝶的过程却是无比艰辛和充满矛盾。当蝴蝶以光速般翱翔的时候,蛹忽然发现,想要追上谈何容易,于是,距离越拉越远,然后形成了难以跨越的鸿沟。蝴蝶在鸿沟的那头继续翱翔,为如何上天而烦恼;而鸿沟的另一头在黑暗中奋斗,只为生存,水深火热。
首先,以农民个人而言,应当注重个人的发展,在农业市场经济中学会分析市场信息,牢牢掌握住市场动向,以达到劳动力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提高个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不断取得提高。最后,注重下一代的个人教育,不要重复牧羊人的悲剧。自身因茧而不能翱翔天际,但是,有个通往天际的阶梯,也可以一览众山小。
其次,以国家政府而言,一句话,有效率地换位思考,为农民的破茧,创造环境,可以是法制的健全,可以是技能的培训辅导,可以是政策优惠等等。因为黑暗加外界的暴风雨极有可能直接剥夺了破茧成蝶的机会。一旦如此,那蝴蝶的命运估计也难逃暴风雨的狂虐。最后,作为蝴蝶而言,应当明白:自己能翱翔的关键是那占了大部分的蛹,用汗水和血泪造成的翅膀,供他们飞翔。他们能做的不是以特殊或无关的眼光看待,而更多需要的是理解,更多的是帮助。可以是举手投足之间的身体力行,可以是相处过程中一句简单的解答,更可以只是一个微笑。
总而言之,蛹不可能全部破茧成蝶,我们能做的是,减小鸿沟的距离,让蛹哪怕不能翱翔,也能屹立于天地,同样感受到世界的多彩和缤纷。
课程名字: 论文题目: 学号: 姓名: 年级: 专业:
提交日期:
****年**月**日
第三篇:中国热点问题分析论文之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中国发展的热点问题探析钱立波 123040005上完世界大趋势,发现老师和同学们谈论的多半是和谐社会的几个重要组成因数。究其本质,和谐社会的关键,又是什么呢?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那就是民生问题,其中以“三农”问题最为重要。那么什么是三农问题呢?通过我个人的听课,学习,大致了解到,“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还有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我曾经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农民会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在我明白了农业问题,从短期看,它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其关键就在于农村,如果农村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农村不能得到好的改善和发展,就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所以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这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从长期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中国的人口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但土地资源不够这么多农民使用,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还将继续面临着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现象,如此多的劳动力只能向城市转移,但城市也不能提供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就业问题的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这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谈自己的看法之前,我首先想总结下在网上人们对于三农问题的一些议论,具体内容总结如下:一,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其次,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二,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三,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四,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六,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而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才能最终解决三农问题。那么有什么可实施性强的办法呢?个人觉得首先,以农民个人而言,应当注重个人的发展,在农业市场经济中学会分析市场信息,牢牢掌握住市场动向,以达到劳动力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提高个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不断取得提高。最后,注重下一代的个人教育,不要重复老一辈的悲剧。其次,以国家政府而言,有效率地换位思考,为农民创造环境,可以是法制的健全,可以是技能的培训辅导,可以是政策优惠等等。相信只要双方相互努力,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目前的情况,甚至解决问题。
G:¡Buenas tardes,Libo!下午好!立波下午好!(第四课,1)G:¿Quiénes es ese niño?那个男孩是谁(第三课,3)C:Me llamo Chen Rongbo.¿usted?我叫陈荣波,你呢
G:Me llamo Gao Xiang.我叫高翔
G:¿Dónde está su casa?你们家在哪里(第七课,2)
C:Mi casa está en Yu yao.我家在余姚
我家在宁波(第七课,2)
G:¿ Cuántos son en su grupo?你们班上有多少人(第六课,4)
C:Somos cincuenta uno :cuarenta muchachos y once muchachas.五十一个:四十个男孩和十一个女孩
G: Libo ,¿Cuántos son en su familia?立波,你家几口人
三口人,父母和我(第七课,2)
荣波,你家几口人(第七课,2)C:Somos cuatro:mis padres,mi hermana y yo.你姐姐做什么的?(第七课,2)
C:Mi hermana trabaja en un banco.C:Ya no hay más clases.¿Adónde vas ahora?已经没有课了,现在你去哪里?(第八课,3)该去吃饭了,我们去食堂吧(第八课,3)C:Vamos.我们走吧
你不去食堂吗?(第八课,3)
G: Si,pero primero voy a mi cuarto.不,我去,但是首先我要回我的寝室(第八课,1)
第四篇:2015高考热点问题试题设计
2015高考热点问题试题设计:纪念抗日战争反法西斯胜利胜利70周年 【背景材料】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全国各地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了隆重的纪念。
【链接高考】
(1)列举日本侵略中国及亚洲其他各国的历史事件及制造的惨案。
(2)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领导权问题、两个战场问题、重大战役、胜利的原因。(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开始的标志、转折的四大战役、四次国际会议、四个重要文件以及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启示是必须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行使好保卫国家的职能。目前由于日本方面的原因,中日关系一波三折,影响了中日关系的稳定乃至亚洲的和平,这说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4)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扩大的斗争,加深对中共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了解。
(5)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针对目前中日关系我国提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外交战略。
(6)学会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注意分析日本对历史问题和教科书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及实质。
(7)二战中有一系列的著名海战对二战的最终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可用海洋的有关知识分析海洋在未来国家战略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我国的海洋资源、我国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特别是我国的海洋战略。【2015高考热点问题试题设计:纪念抗日战争反法西斯胜利胜利70周年】2015高考热点问题试题设计:纪念抗日战争反法西斯胜利胜利70周年。
预测2006年高考肯定会考到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其出题的角度主要是警醒世人要牢记历史,防止悲剧的重演,珍惜和平。【试题预测】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A.四十周年 B.五十周年 C.六十周年 D.七十周年 2.在中国战区,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的举行地点是在 A.南京 B.重庆 C.北京 D.上海 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
A.1931年9月 B.1935年12月 C.1937年7月 D.1941年12月 4.七七事变是中国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5.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其中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企图的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日寇在占领嘉兴期间,大肆推行奴化教育,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规定学校开设日语课,宣扬中日同文同种 B.唆使坏人开设鸦片烟馆 C.设立公开的赌场 D.利用地痞流氓建立帮会组织 7.1935年以后,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涨的客观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B.华北事变的发生
C.-二九运动的推动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 8.下列历史事实属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的是 ①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②汪精卫叛国投敌 ③枣宜会战 ④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事件是
A.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B.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C.七月八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D.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合作宣言
10.“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A 北伐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十年内战 11.能够坚持到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合作局面始终存在B.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促使 D.中日民族矛盾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2.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B.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壮大 13.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 A.中国战场最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 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 14.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发展总方针是
A.实现“共存共荣”、“经济提携” B.满足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需要
学优网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当时的红军被改编为哪两支军队? ⑧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我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作战,史称什么战役? ④抗战相持阶段,为克服经济困难,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什么运动?当时,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成为这场运动的模范。
21.(2005年上海文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以及掠夺财产、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请结合所学史实,以野蛮贱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撰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论文。
注意: 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2 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3 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参考答案
1.C.1945年胜利,2005年正好周60年 2.A 3.C 4.D“中国全国抗日战争”系全民“广泛”抗战 5.A 6.A 7.B 8.A 9.D 10.C 11.D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中日民族矛盾没有解决,蒋介石集团不敢放弃抗日,因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12.D抗日战争的胜利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3.D中国战场坚持抗战,牵制了绝大部分日本兵力。
14.C本题考查识记能力。日本在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方针,将沦陷区经济变为日本垄断资本的附庸。
15.B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
16.A重庆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陪都,日本妄图迫使国民党投降。
17.B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④不符合史实,排除A、C项,②说法是正确的。18.B日本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由于人力、物力不足,加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严重威胁到后方的安全,因此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
19.①领导力量:腐朽的清王朝,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抗战中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胜利。②民众力量:清政府不敢发动民众反对侵略;抗日战争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民族的抗战。③战略技术:清政府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抗日战争中两个战争相互配合,持久抗战。【2015高考热点问题试题设计:纪念抗日战争反法西斯胜利胜利70周年】默认分类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④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欧美列强默认、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抗日战争则逐渐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同情和支持。
(2)相同点: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空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前有戊戌变法,后有人民解放战争。不同点: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①1937年 ②八路军,新四军 ③百团大战 ④大生产运动
21.(1)选题:所选视角或题目与所给主题相符,确切明了;所选视角或题目与主题基本相符,但不够确切。
(2)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和空前野蛮的暴力行为,它毁灭着人类的文明,践踏着人类的尊严,侵犯着包括生命权在内的人类各种基本权利。考生可从人权、人的尊严、人道与现代文明,人类文明的各种载体和象征,民族精神与人类和平、战争与法治文明,暴力与正义等视角来进行反思。
(3)史实:所选史实典型与充实。(4)结构:层次分明、文章连贯。(5)文字流畅,通顺。
第五篇: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关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争论不已,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因为,每种观点都既有说服力又有其难以应答的“死穴”。但是学者们却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上完全一致,即,所谓的“三农问题”的其实就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城镇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
徐宏源还指出,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治标也很重要,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治本。
国民待遇
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都截然不同,一个农村居民无论是刚出生还是年过百岁都得交纳税费。另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
减税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加在一起大约400亿元,而我国一年有1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完全可以免掉几百亿的农业税。农村费改税的问题,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厉以宁还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是政府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
政府措施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2013-07-06 11:09 热心网友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一是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认真兑现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购买农机给予一定比例投入等政策,补助资金要足额及时到位,绝不能滞留或挪用。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升,群众反映强烈,经委、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调控平抑。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
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以省内基本自求平衡为目标,按照保护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安排好明年的粮食生产,确保面积不减少,单产、总产增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要大力培育经营实体和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结的模式,发展农牧产品深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
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前要针对大宗农产品运销困难的问题,积极组织引导运销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开拓市场、寻找销路。
三是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我省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宽,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今年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使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要加快调整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移民。总结推广整村、整乡推进的经验,强化责任制。完善扶贫投入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要坚持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
四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农民。要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措施,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民外出务工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效益。
五是要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集中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坚持兴修梯田,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六小”工程和农民住房改造。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四期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成果,推进退牧还草试点工程。要完善健全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投资效益。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抓好项目的论证、建设和储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