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教育局联合地震局举办市直属中学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培训班

时间:2019-05-13 10:5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梧州市教育局联合地震局举办市直属中学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培训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梧州市教育局联合地震局举办市直属中学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培训班》。

第一篇:梧州市教育局联合地震局举办市直属中学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培训班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梧州市教育局联合地震局举办市直属中学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培训班

作者:桂文

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4年第02期

本刊讯 为进一步加强市教育局直管学校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水平,梧州市教育局与市地震局协商,联合举办了市直属中学地震应急预案修编骨干培训班,市直属中学分管领导及预案修编骨干等30多名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防震减灾“一法一条例”关于地震应急法的要求,并结合目前该市市直学校地震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情况,进一步规范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培训内容突出学校特点,做到了“四个统一”:一是统一了预案编制的基本框架,二是统一了预案编制的原则,三是统一了预案的管理要求,四是统一了预案的形成程序。培训班还开展了互动交流活动,针对学校地震专项应急预案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具体操作性、实用性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第二篇:市地震应急预案剖析

市地震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2.2 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3 应急工作组 2.4 专家组

3.监测与信息报告 3.1 监测预警 3.2 信息报告

4.应急响应 4.1 地震灾害分级 4.2 分级响应 4.3 应急处置措施

4.4 信息发布 4.5 应急结束 5.其他地震事件

5.1一般有感地震事件 5.2 地震传言事件

5.3 邻地州(市)地震灾害

6.善后工作

6.1 地震灾害调查与评估 6.2 恢复重建

7.应急保障 7.1 队伍保障 7.2 指挥平台保障 7.3 物资与资金保障 7.4 避难场所保障 7.5 基础设施保障

8.监督管理

8.1 宣传、培训与演练 8.2 奖励与责任追究

9.附则

9.1预案管理与更新

9.2预案制定与实施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湖南省地震应急预案》(湘政办发〔2014〕22号)、《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和《武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应对工作。1.4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当地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地震灾害应对工作的主体。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市人民政府设立武冈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主任及市教育科技局、市发改局、市民政局、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市消防中队相关负责人任副指挥长,市外宣办、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局、市外侨办、市城管局、市广播电视台、市旅游局、市安监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市供销社、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市邮政管理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冈市支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冈市支公司等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加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

市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教育科技局地震办,由市教育科技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2 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2.1 市指挥部

统一指挥、协调全市地震应急和救灾工作;协调武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等参加抢险救灾;必要时成立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机构;研究解决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方面的问题。

2.2.2 市指挥部办公室

承担市指挥部日常工作;收集汇总并报告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提出抗震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协调有关地区、市指挥部成员单位参与地震应急工作。

2.2.3 市指挥部成员单位

市教育科技局

开展地震监测和地震趋势判定,收集、汇总震情、灾情;会同有关部门接受、安排国(境)内外派遣的紧急救援队伍;配合发布抗震救灾信息,开展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参与震后危险房屋鉴定等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知识宣教和培训演练;督促开展幼儿园及学校校舍和附属设施的地震隐患排查、监测和治理,协助做好震后校舍恢复重建工作。组织学校和企业开展防震救灾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推进防震减灾科技成果集成转化与应用。

市外宣办

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市发改局

协调、调度应急储备物资,配合调节成品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保障灾区能源需求;组织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将防震减灾项目立项并纳入规划。

市经信局

协调灾区煤电油运及重要原材料、重要消费品的生产、供需衔接;协调抢修恢复受破坏的无线电通信设施。

市公安局

组织、指挥、协调公安警力开展应急救援、维护灾区治安等工作;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警戒等措施。

市民政局

组织、协调灾区民政部门做好灾民基本生活救助、灾后善后处置等工作;核定、报告和发布灾情信息,组织开展灾情会商、评估;申请、分配、管理灾害救助资金和物资。

市财政局

安排、拨付并监管救灾资金、物资及其使用,及时向省财政申请地震灾害援助及灾后重建补助等专项资金。市国土资源局

协助开展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工作;对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监测;组织开展隐患排查,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发生。

市环保局

提供灾区重大污染源分布信息,研究判断污染危害影响情况;组织开展灾区环境监测和灾后环境影响调查、评估工作。

市住建局

监测、处置灾区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的安全隐患,评估受灾建筑物损坏程度。

市城管局

做好灾区城市供水、燃气保障及有关市政公用设施抢修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

组织运力运输抗震救灾人员和应急物资,转移受灾群众;协助动态监控和紧急处置公路地质灾害险情,及时抢修受损交通公路设施。

市水利局

组织开展水情、汛情、水库工程监测及地震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处置、水利工程抢险和震损水利设施修复等工作。

市商务局

协调做好肉、糖和成品油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供应工作。

市卫计局

组织开展灾区医疗救援、疾病控制、心理疏导干预等工作。

市外侨办

协调处理相关涉港澳及涉外等事务。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加强对灾区消费品质量、特种设备监管,确保灾区消费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救灾物资等违法行为。

市广播电视台

组织协调广播、电台及时发布抗震救灾信息,宣传抗震救灾法规、政策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市旅游局

发布灾区旅游预警信息,协助做好旅游景区及游客的应急救援工作和境外旅游团队人员安置等工作。

市安监局

督促、指导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做好地震灾后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工作。

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监管灾区食品、药品及其相关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确保灾区食品、药品安全。

市供销社

协助开展重要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更新、调拨和紧急配送等工作。

市气象局

负责灾区气象监测服务;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提出灾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建议。

市红十字会

参与灾区救灾救助,开展减灾捐款和现场伤员救治等工作。

市邮政管理局

组织开展灾区邮政服务,减少邮件、快件损失,确保邮政通信畅通。

市人武部

组织协调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等参加抗震救灾抢险救援。市武警中队

参加抗震救灾抢险救援工作;负责领导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济物品集散点、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

市消防中队

参加抗震救灾抢险救援工作,负责做好有关消防工作。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冈市支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冈市支公司

依法做好灾区保险理赔和给付及其监管工作。

2.3 应急工作组

市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工作组,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1)抢险救援组。由市人武部牵头,市武警中队、市消防支队、市公安局、市教育科技局、市安监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制订实施抢险救灾力量配置方案,组织力量搜救被困群众和受伤人员;迅速抢救被压埋人员;抢救国家重要财物、文物;负责火灾预防和扑救。

(2)群众生活保障组。由市民政局牵头,市发改局、市教育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市供销社、市红十字会等参加。

主要职责:制订实施受灾群众救助工作方案,筹措、调运救灾所需资金及帐篷、生活必需品等抗震救灾物资,协助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和安置;加强对灾区消费品和救灾物资的质量监管,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市场供应。

(3)医疗救治和疾病控制组。由市卫计局牵头,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水利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市红十字会、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等参加。

主要职责:调派紧急医疗救援队伍,调集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救治和转移后送受伤人员;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和食品,防范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流行;做好伤员、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医疗服务与心理援助,实施灾后卫生防疫。

(4)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组。由市发改局牵头,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抢修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和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设施;组织生产、调运抢险救援物资和装备;指导制订科学恢复生产方案,安排落实扶持资金和物资。

(5)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组。由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教育科技局牵头,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监测震情发展,做好余震防范;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重大危险源、重要目标物、重大关键基础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加强灾区环境监测,减轻或消除环境污染危害。

(6)社会治安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市教育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等参加。

主要职责: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防范和严厉打击趁机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以及以赈灾募捐名义诈骗敛取不义之财、借机传播谣言制造恐慌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等重要场所的警戒。

(7)救灾捐赠及涉外事务组。由市民政局、市外事办、市侨务办、市教育科技局牵头,市台办、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市红十字会等参加。

主要职责:接受和安排国(境)内外捐赠、救援队伍,处理其他涉外事务和涉港澳台事务等。

(8)灾损评估组。由市民政局、市教育科技局牵头,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冈支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冈支公司等参加。

主要职责:开展地震烈度、发震构造、灾区范围、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工程结构震害特征、人员伤亡数量、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地震社会影响和各种地震地质灾害等调查,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评估,指导灾区做好保险理赔和给付。(9)宣传报道组。由市外宣办牵头,市民政局、市外事侨务办、市广播电视台、市旅游局、市教育科技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灾情和抗震救灾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发布震情灾情;指导做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加强舆情收集分析,正确引导舆论;适时组织安排国(境)外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2.4 专家组

市指挥部组织相关专家组成地震应急专家组,为地震应急及救灾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3.监测与信息报告 3.1监测预警

地震部门要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测体系,加强震情跟踪监测、预测预警和群测群防工作,收集和分析研判各类地震观测数据,提出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和防震减灾工作意见。

3.2 信息报告(1)震情速报

地震灾害发生后,市教育科技局地震办要快速完成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等速报参数的测定,迅速报告邵阳市地震局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时通报有关部门,并做好相关续报工作。(2)灾情报告

地震灾害发生后,市人民政府应及时将震情、灾情等报告邵阳市人民政府,必要时可越级报告。较大以上地震灾害,市民政局、市教育科技局地震办等部门要迅速开展现场灾情收集、分析研判工作,并报告市人民政府。

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涉及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的,市外事办、市侨务办、市台办要迅速核实,上报市指挥部和邵阳市外事侨务办、邵阳市台办。

4.应急响应

4.1 地震灾害分级

根据我市地震活动特征,按照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地震灾害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1)一般(Ⅳ级)地震灾害:市辖区内发生4.0≤震级<4.5级地震,造成10人以下人员伤亡(含失踪)或者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2)较大(Ⅲ级)地震灾害:市辖区内发生4.5 ≤震级<5.0级地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人员伤亡(含失踪)或者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3)重大(Ⅱ级)地震灾害:市辖区内发生5.0 ≤震级<6.0级地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4)特别重大(Ⅰ级)地震灾害:市辖区内发生震级≥6.0级地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上述数量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4.2分级响应

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对应分为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四级。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市人民政府启动应急响应,市指挥部领导和指挥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市教育科技局地震办协调地震现场考察工作。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邵阳市人民政府启动应急响应,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和指挥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并及时报告上级地震主管部门,请求支援和帮助。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由省人民政府启动应急响应,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协助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由省人民政府启动应急响应,并建议国务院启动国家应急响应。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和指挥下,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协助国务院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4.3 应急处置措施 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害所在地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根据灾情和抗灾救灾需要,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4.3.1搜救人员

立即组织基层应急队伍和广大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调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及地震、消防、建筑、市政等救援力量,调配大型吊车、起重机、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抢救被掩埋人员。现场救援队伍之间要加强衔接和配合,合理划分责任区,及时传递危险警报,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4.3.2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控制

组织紧急医疗救援队伍赶赴现场抢救受伤群众,必要时建立灾区医院或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加强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和血浆的组织调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灾区及偏远地区医疗器械、药品供应,确保伤者得到及时医治,最大限度减少伤员致死、致残。统筹周边地区医疗资源,根据需要分流重伤员,实施异地救治;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及时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加强食品和饮用水质量安全监督;妥善处置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等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鼠疫、狂犬病等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和疫情处置,视需要应急接种疫苗;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报告制度。

4.3.3安置受灾群众

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组织筹集和调运食品、饮用水、衣被、帐篷、移动厕所等救灾物资;设置生活用品发放点,确保生活用品有序发放;根据需要组织生产、调运、安装活动板房和简易房;救灾物资要优先保证学校、医院、福利院需要;优先安置孤儿、孤老及残疾人员;鼓励采取投亲靠友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安置受灾群众;做好遇难人员善后工作,抚慰遇难者家属。

4.3.4抢修基础设施

抢通修复因灾损毁的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抢修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及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4.3.5防御次生灾害

加强次生灾害监测预警,防范因强余震等原因形成的滑坡、泥石流、滚石等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交通堵塞;组织专家对水库、水电站、堤坝、堰塞湖等开展险情排查、评估和除险加固,必要时组织下游危险地区人员转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输油气管道、输配电线路、军工科研生产重点设施受损情况的排查和整改。

4.3.6维护社会治安

严厉打击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受灾群众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增设临时警务站,加强治安巡逻;加强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等重要场所的警戒,做好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4.3.7开展社会动员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明确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人员,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引导志愿者安全有序参与抗震救灾工作;视情况开展捐款捐物活动,加强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和款物管理工作。

4.3.8加强涉外事务管理

妥善安置灾区的国(境)外人员,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协助做好国(境)外救援队来武救援工作,接受和管理国(境)外救援物资,按规定做好检验检疫、登记管理等工作;适时组织安排国(境)外新闻媒体进行采访。

4.4 信息发布

各级地震抗灾指挥机构按照分级响应原则,分别负责相应级别地震灾害信息发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信息发布要统一、及时、准确、客观。

4.5 应急结束

抢险救灾工作基本结束,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地震次生灾害后果基本消除,交通、电力、通信和供水等基本抢修抢通,灾区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后,由应急响应启动机构按程序终止应急响应。

5.其他地震事件

5.1 一般有感地震事件 有感地震是指人们普遍有感,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较重财产损失的地震,具体到我市主要是指震级4.0级以下、人体有感觉并有一定社会反响的地震。

对于城市和大型水库等重要设施场地及其附近地区发生有感地震,市教育科技局地震办要及时组织现场考察,收集震情、灾情与社情,提出震情趋势判断,适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要做好新闻宣传及信息发布工作和保持社会稳定工作,将现场考察和应急情况及时报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并抄送邵阳市地震局。

对于乡镇地区发生有感地震,市教育科技局地震办要及时组织现场考察,市人民政府要督导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做好保持社会稳定工作,并将现场考察和应急情况及时报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并抄送邵阳市地震局。

5.2 地震传言事件

当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区出现地震传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时,市教育科技局地震办根据情况派出专家分析传言起因,协助市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平息地震传言。

5.3邻地州(市)地震灾害

邻县发生地震,对我市社会生活造成影响时,市教育科技局地震办要及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市指挥部根据情况部署和组织市内地震应急工作,并积极支援邻县开展抗震救灾工作。6.善后工作

6.1 地震灾害调查与评估

地震发生后,地震、民政、国土资源、住建、环境保护等部门,要深入调查受灾范围、人口、人员伤亡数量、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环境影响程度等,组织专家开展灾害损失评估。

6.2 恢复重建

地震灾害发生后,市人民政府应及时组织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市人民政府要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市有关部门(单位)应对灾区恢复重建给予支持和指导。

7.应急保障 7.1 队伍保障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公安消防、陆地搜寻与救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救护、医疗卫生救援等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物资装备,经常性开展协同演练,提高共同应对地震灾害能力;要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依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广泛参与地震应急救援的社会动员机制。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要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基层地震抢险救灾队伍。

7.2 指挥平台保障 各级地震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相关部门要配合做好应急指挥系统基础数据库更新工作,形成上下贯通、反应灵敏、功能完善、统一高效的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实现震情灾情快速响应、应急指挥决策、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地震趋势判断的快速反馈。

7.3 物资与资金保障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和生产、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地震灾害应急工作所需生活救助物资、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的生产供应。市人民政府要保障抗震救灾工作所需经费,市财政应给予适当支持。

7.4 避难场所保障

市人民政府要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设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必需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排污、环保等设备设施。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保证通道、出口畅通。

7.5 基础设施保障

通信管理部门要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通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通信畅通;广电部门要完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确保群众及时准确获取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发改、经信部门要协调、监督电力运营企业加强电力基础设施、电力调度系统建设,保障地震现场应急装备的临时供电需求和灾区电力供应;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健全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紧急运输保障体系, 建立应急救援快速通道。

8.监督管理

8.1 宣传、培训与演练

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应急预案及防震减灾知识宣教普及;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开展防震救灾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制定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特别要组织机关、学校、医院、企业、村、社区等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8.2 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或谎报、瞒报灾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9.附则

9.1 预案管理与更新

市教育科技局地震办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提请市人民政府修订完善本预案。

9.2预案制定与实施

本预案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松岗中学地震应急预案2010(DOC)

松岗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为提高学校紧急处置地震灾害的能力,确保地震来临时,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特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地震应急指挥部)组

长:罗玉平(校长)副组长:张世建、刘向红

成员:曾

华 陈创怀 汪旺富 孙树桃 陈文嘉

翁新恒

黄谋红 袁素琴

张忠春 孙平

各级长和班主任

责:

1、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临震预报发布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和校应急预案的实施;

4、地震发生后,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各工作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震救灾;

5、负责向上级汇报灾情,争取援助。

二、防震减灾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

(一)、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组长:曾

成员:孙树桃、陈文嘉。职责:

1、承担草拟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及上情下达,下情(灾情)上报职责;

2、承担领导组在地震发生后提出的具体应急工作方案;

3、协调各专业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4、制定和定期修定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5、负责宣传,承担领导组的日常事务;

6、组织开展学校防震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模拟演练;

7、进行应急资金的调度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供应,负责接待及后勤保障工作;

8、安排应急期间的值班工作。

(二)、应急疏散组组成及职责

长:程华、副组长:汪旺富、王

欣、成员:为突发地震时在校的所有上课教师、班主任和各年级组组长。

责:

1、地震发生时,具体负责师生就近避震,并组织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学校地震应急疏散平面图和各年级疏散路线图,包括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标志等,利用学校操场、绿地和空旷地带,以方便疏散为原则,当地震发生时,在教室的师生,谁上课谁负责组织学生就地避震并在震后有序疏散;

3、组织开展师生避震、疏散、简单救护等演练;

4、妥善安置受伤师、生工作,做好灾情调查、统计、上报(指挥部)工作;

5、疏散安置应急期的生活必须食品(吃、穿、住、用)等工作。

(三)抢险救灾组组成及职责

长:黄谋红

副组长:袁素琴、张忠春、孙平

成员:当班任课教师、各班主任、年级组长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和学生伤亡统计、上报及安抚学生工作,除校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组要求的人员到规定地集合外,其他人员全部为抢险救灾组成员,包括:学校其他干部、医务人员、非当班教师、图书室管理员、阅览室管理员、学校保管员、后勤或总务处工作人员等。

责:

1、负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进行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

2、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

3、开展或配合有关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设施;

4、负责轻伤员救治、联系急救中心抢救重伤员;

5、负责可能发生的火灾预防和扑救。

(四)安全保卫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陈创怀;

成员:薛勇、翁新恒

职责:

地震发生后,负责重点部门(部位)的安全保卫保护工作,避免哄抢和人为破坏;

负责维护治安,协助开展伤员救治和火灾等扑救工作。

三、震前应急准备:

震前应急准备工作在本预案公布后,当临震预报发布时的紧急情况下完成。

1、应急工作领导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法: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学校操场正中位置。

2、指挥部办公室要定期修定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装备、工具等,并落实数量明确到人;德育处和教学处利用宣传栏经常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3、疏散组要制定人员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场地环境平面图并在校办公室备案。

4、抢险救灾组熟悉预案,明确职责,尤其对水、电设施及火险等经常进行检查;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5、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6、出现地震谣传,校办公室、政教处、团总支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安定。

四、临震应急响应:

政府临震预报发布后,或突发地震(一般3级以上)时,学校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1)、政府临震预报发布后,学校地震立即急指挥部指挥长宣布进入“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应对可能面临的地震。

(2)、突发地震时,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①、“地震应急预案”一般应由指挥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启动。

②、如指挥长不在学校,无法启动预案的,指挥长可电话指定一名副指挥长(副组长)代为启动预案,或由副指挥长直接启动预案,副指挥长代理行使指挥长职责。

③、副指挥长启动预案,应同时向指挥长报告,如当时无法报告或无法与指挥长取得联系的,可事后向指挥长作专门汇报。

五、突发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突发地震时,指挥长(代理指挥长)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应急信号员发布应急信号。

(1)应急避震

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停电时信号为:三响短促哨声,连续多次),进入应急避震状态。

①、任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转为避震疏散组成员,负责该班级的应急避震、紧急疏散工作。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乱”,命令学生迅速就地避震。

②、学生:迅速躲避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蹲下,并用双手或书包保护头部。(平房教室、底楼教室靠门口的少部分学生可直接跑到教室外最近的安全地方)

③、上实验课、微机课的师生:迅速关闭电源、火源、气源等次生灾害源,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然后执行①、②。

(2)、紧急疏散

信号管理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停电时信号为:一声长哨,连续多次),进入紧急疏散状态。

①、避震疏散组其他成员:迅速到达指定的紧急疏散线路及场地,负责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安全。

②、教学楼每层设立一名疏散指挥员(避震疏散组组长指定当时不在上课的教师担任),按“应急疏散秩序表”规定次序疏散。疏散次序:按照从低层向高层,以近楼梯到离远楼梯教室为序,安排各班级有序疏散。

③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安全有序疏散,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相互拥挤。教室讲台、靠楼梯最近的任课教师应立即赶到楼梯口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④、其他在校教师应立即赶到学生疏散路线相关节点做好防护工作。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规定的次序、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至指定地点(操场、空旷地带)。

⑥各班主任清点人数,检查学生受伤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并向年级组长或学校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汇报统计结果。

(3)、自救互救

根据师生受伤情况,自救互救组开展救助工作。

①、学校卫生室、后勤部门迅速在疏散地设立临时救护点,组织救治。

②、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救助,配合、协助校医对轻伤者给予必要的消毒、清洗、包扎等医疗处置。

③、如有伤势较重的伤员,学校无能力处置的,就近送医或在第一时间内联系“120”医疗急救中心,请求救治。

④、安全办公室以及后勤部门检查学校食堂、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部位,查看是否受损及损坏情况,检查是否发生火灾、水灾、毒气等次生灾害,并组织人员采取相应预防、处置措施。

⑤、发生火灾、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后,学校应在处置的同时,向“119”、“110”等部门提出救援请求。

(4)、教育安抚

突发地震后,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紧张、神情焦虑等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立即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舒缓学生震后心理压力。

(5)、灾情报告

突发地震后,应急疏散组应立即对地震中师生伤亡、校舍损坏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了解、收集学校地震应急中采取的基本措施,起草“学校地震应急情况报告”,经指挥长审阅、批准,震后半小时内将“学校地震应急情况报告”报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有新生重大灾情的,随时报告;无新生重大灾情的,震后2小时、6小时内分别做好续报工作,以后每天报告1次。

(6)、震后教学保障

①、安全保卫组震后应立即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有校舍受损,应对其进行封闭,并组织安全鉴定。

②、校舍受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应搭建帐篷或活动板房,设立临时教学点。

(7)、应急结束

政府或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近期不再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则宣告应急结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六、保障措施:

①、由政教处综合考虑学生人数、班级分布等情况,在学年初(即9月初)制定“应急疏散路线图”、“应急疏散秩序表”,并印发到全体教师,在各班级张贴公布。学校班级分布等因素有变动的,应在变动后15天内更新“应急疏散路线图”、“应急疏散秩序表”。

②、办公室制定“学校应急通讯录”。内容包括: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及下设各组人员办公室、住宅电话及移动电话,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及上述部门相关负责人的移动电话等。各班班主任应当建立“学生家长通讯录”,并报年级组长及教务部门备案。

③、政教处、团总支在师生中建立“防震减灾志愿者”组织。并结合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对志愿者进行地震科普、医疗救助等基本知识培训,提高志愿者参与地震应急救援的能力。

④、学校经常举行地震应急演练。平时,学校每学期应组织一次全校的地震应急演练,每学期应结合军训、科普宣传等活动,开展一次单科目演练。政府临震预报发布后,学校应组织1—2次全校性、全科目的地震应急演练。⑤、后勤部门对学校的通讯设施、车辆及其他应用于应急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学校医务室应贮备部分急救用(药)品。

⑥、后勤部门根据学校建筑布局、空地情况,利用操场和其他空地设立“应急避难场所”。

七、预案管理:

1、预案由政教处会同安全办公室制定,经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公布实施,并报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预案的学习培训、修订更新等日常管理工作由教务部门承担。

3、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应急疏散秩序表、学校应急通讯录、学生家长通讯录等应当作为附件与预案一并存放。

4、上述文件除印发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成员及下设各组组长、副组长外,应在学校档案室、教务部门和学校办公室或校长办公室分别存放2份以上,保证应急需要。

八、奖励和处罚:

(一)奖励

为使地震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有效开展,并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地震应急活动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防震减灾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1、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和抢救人员有功的;

2、及时排除险情,防止灾害扩大成绩显著的;

3、有其它特殊贡献的。

(二)处罚

在地震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服从命令,拒不承担地震应急任务的;

2、贪污、挪用、盗窃地震应急工作经费和物资的;

3、不及时掌握震情、灾情、临阵脱逃和玩忽职守的;

4、在临震应急期或震后应急期哄抢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的;

5、阻碍抗震救灾人员执行公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

6、不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报告灾情的;

7、散发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地震应急工作的;

8、对地震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

松岗中学校医室

2010年9月5

第四篇:重庆市地震局关于 做好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通知

渝震发〔2013〕24号

重庆市地震局关于

做好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地震局(办):

为推进我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地震事件的能力,请各区县(自治县)地震部门积极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根据2012年重新修订发布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政府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预案修订应按照简化、实化、流程化、图解化的要求进行,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请各单位在本内将修订完成的本级政府地震应急预案报我局备案。

联系人:车邱彦;电 话:67086615。

附件: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2013— 2 —

重庆市地震局

年4月10日

附件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国务院办公厅 2012年8月28日)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组织体系

2.1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2.2 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3 响应机制

3.1 地震灾害分级 3.2 分级响应 4 监测报告

4.1 地震监测预报 4.2 震情速报 4.3 灾情报告 5 应急响应 5.1 搜救人员

— 3 — 5.2 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5.3 安置受灾群众 5.4 抢修基础设施 5.5 加强现场监测 5.6 防御次生灾害 5.7 维护社会治安 5.8 开展社会动员 5.9 加强涉外事务管理 5.10 发布信息

5.11 开展灾害调查与评估 5.12 应急结束 6 指挥与协调

6.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6.2 重大地震灾害 6.3 较大、一般地震灾害 7 恢复重建

7.1 恢复重建规划 7.2 恢复重建实施 8 保障措施 8.1 队伍保障 8.2 指挥平台保障

8.3 物资与资金保障 8.4 避难场所保障 8.5 基础设施保障 8.6 宣传、培训与演练 对港澳台地震灾害应急 9.1 对港澳地震灾害应急 9.2 对台湾地震灾害应急 其他地震及火山事件应急 10.1 强有感地震事件应急 10.2 地震传言事件应急 10.3 海域地震事件应急 10.4 火山灾害事件应急

10.5 对国外地震及火山灾害事件应急附则

11.1 奖励与责任 11.2 预案管理与更新 11.3 以上、以下的含义 11.4 预案解释 11.5 预案实施时间

— 5 — 9 10 1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1.4 工作原则

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省级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视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国家地震应急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组织体系

2.1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指挥长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指挥部副— 6 —

指挥长由地震局局长、国务院副秘书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公安部副部长担任;指挥部成员由中央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资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旅游局、港澳办、中科院、台办、新闻办、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电监会、国防科工局、海洋局、测绘地信局、民航局、共青团中央、总参作战部、武警部队负责同志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加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地震局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

必要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 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响应机制 3.1 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3.2 分级响应

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特殊地区,可根据需要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地震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灾情及其发展情况对响应级别及时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监测报告 4.1 地震监测预报

中国地震局负责收集和管理全国各类地震观测数据,提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机构加强震情跟踪监测、预测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及时对地震预测意见和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省级人民政府根据预报的震情决策发布临震预报,组织预报区加强应急防范措施。

4.2 震情速报

地震发生后,对于达到以下级别的地震,中国地震局快速完成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等速报参数的测定,报国务院,同时通报有关部门,并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1)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香港、澳门以及其他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3级以上的地震。

(2)国内人口较密集地区以及近海地区4级以上的地震。(3)国内其他地区5级以上的地震。(4)国外陆地6级以上的地震。(5)国外海域7级以上的地震。4.3灾情报告

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所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时将震情、灾情等信息报上级人民政府,必要时可越级上报。发生— 10 —

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民政部、中国地震局等部门迅速组织开展现场灾情收集、分析研判工作,报国务院,并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交通、铁道、水利、建设、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及时将收集了解的情况报国务院。

发现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邀请单位要迅速核实并报告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或外交部并抄送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地区和机构通报,外交部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国家、地区和机构通报。应急响应

各有关地方和部门根据灾情和抗灾救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5.1 搜救人员

立即组织基层应急队伍和广大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同时组织协调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地震、消防、建筑和市政等各方面救援力量,调配大型吊车、起重机、千斤顶、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抢救被掩埋人员。现场救援队伍之间加强衔接和配合,合理划分责任区边界,遇有危险时及时传递警报,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5.2 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迅速协调组织应急医疗队伍赶赴现场,抢救受伤群众,必要时建立战地医院或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加强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和血浆的组织调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灾区及偏远地区医疗器械、药品供应,确保被救人员得到及时医治,最大程度减少伤员致死、致残。统筹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根据需要分流重伤员,实施异地救治。开展灾后心理援助。

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及时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妥善处置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等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鼠疫、狂犬病的监测、防控和处理,及时接种疫苗;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5.3 安置受灾群众

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组织筹集和调运食品、饮用水、衣被、帐篷、移动厕所等各类救灾物资,解决受灾群众吃饭、饮水、穿衣、住处等问题;在受灾村镇、街道设置生活用品发放点,确保生活用品的有序发放;根据需要组织生产、调运、安装活动板房和简易房;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器材,严防火灾发生。救灾物资优先保证学校、医院、福利院的需要;优先安置孤儿、孤老及残疾人员,确保其基本生活。鼓励采取投亲靠友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安置受灾群众。

做好遇难人员的善后工作,抚慰遇难者家属;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灾区学校复课。

5.4 抢修基础设施

抢通修复因灾损毁的机场、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协调运力,优先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伤病人员的运输需要。抢修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和应急工作需要。

5.5 加强现场监测

地震局组织布设或恢复地震现场测震和前兆台站,实时跟踪地震序列活动,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对震区及全国震情形势进行研判。气象局加强气象监测,密切关注灾区重大气象变化。灾区所在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专业力量加强空气、水源、土壤污染监测,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5.6 防御次生灾害

加强次生灾害监测预警,防范因强余震和降雨形成的滑坡、泥石流、滚石等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交通堵塞;组织专家对水库、水电站、堤坝、堰塞湖等开展险情排查、评估和除险加固,必要时组织下游危险地区人员转移。

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输油气管道、输配电线路、军工科研生产重点设施的受损情况排查,及时采取安全防

范措施;对核电站等核工业生产科研重点设施,做好事故防范处置工作。

5.7 维护社会治安

严厉打击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受灾群众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增设临时警务站,加强治安巡逻,增强灾区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场所的警戒,做好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5.8 开展社会动员

灾区所在地抗震救灾指挥部明确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人员,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及时开通志愿服务联系电话,统一接收志愿者组织报名,做好志愿者派遣和相关服务工作;根据灾区需求、交通运输等情况,向社会公布志愿服务需求指南,引导志愿者安全有序参与。

视情开展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活动,加强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和款物接收、统计、分配、使用、公示反馈等各环节工作。

必要时,组织非灾区人民政府,通过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形式,对灾区群众生活安置、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基础设施抢修和生产恢复等开展对口支援。

5.9 加强涉外事务管理

加强涉外事务管理,妥善安置在灾区工作和旅游的国(境)外人员,及时向相关国家和地区驻华机构通报相关情况;协调安排国外救援队入境救援行动,按规定办理外事手续,分配救援任务,做好相关保障;加强境外救援物资的接受和管理,按规定做好检验检疫、登记管理等工作;适时组织安排境外新闻媒体进行采访。

5.10 发布信息

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按照分级响应原则,分别负责相应级别地震灾害信息发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信息发布要统一、及时、准确、客观。

5.11 开展灾害调查与评估

地震局开展地震烈度、发震构造、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工程结构震害特征、地震社会影响和各种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等。民政、地震、国土资源、建设、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灾区范围、受灾人口、成灾人口、人员伤亡数量、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环境影响程度等,组织专家开展灾害损失评估。

5.12 应急结束

在抢险救灾工作基本结束、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地震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以及交通、电力、通信和

供水等基本抢修抢通、灾区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后,由启动应急响应的原机关决定终止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

6.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6.1.1 先期保障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根据地震局的信息通报,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做好灾情航空侦察和机场、通信等先期保障工作。

(1)测绘地信局、民航局、总参谋部等迅速组织协调出动飞行器开展灾情航空侦察。

(2)总参谋部、民航局采取必要措施保障相关机场的有序运转,组织修复灾区机场或开辟临时机场,并实行必要的飞行管制措施,保障抗震救灾工作需要。

(3)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抢修受损通信设施,协调应急通信资源,优先保障抗震救灾指挥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畅通。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受到损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畅通。

6.1.2 地方政府应急处置

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组织各类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开展人员搜救、医疗救护、受灾群众安置等,组织抢修重大关键基— 16 —

础设施,保护重要目标;国务院启动I级响应后,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领导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抗震救灾工作。

灾区所在市(地)、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组织基层抢险救灾队伍开展人员搜救和医疗救护,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及时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防范次生灾害,维护社会治安,同时提出需要支援的应急措施建议;按照上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安排部署,领导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抗震救灾工作。

6.1.3 国家应急处置

中国地震局或灾区所在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实施国家地震应急Ⅰ级响应和需采取应急措施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启动Ⅰ级响应,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必要时,国务院直接决定启动Ⅰ级响应。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根据需要设立抢险救援、群众生活保障、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社会治安、救灾捐赠与涉外事务、涉港澳台事务、国外救援队伍协调事务、地震灾害调查及灾情损失评估、信息发布及宣传报道等工作组(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见附件),国务院办公厅履行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

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对以下工作进行部署,并组织有关地区和部门实施:

(1)派遣公安消防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救护队、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等各类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协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派遣专业队伍,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幸存者和被困群众。

(2)组织跨地区调运救灾帐篷、生活必需品等救灾物资和装备,支援灾区保障受灾群众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要。

(3)支援灾区开展伤病员和受灾群众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援助工作,根据需要组织实施跨地区大范围转移救治伤员,恢复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秩序。

(4)组织抢修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保障抢险救援通信、电力以及救灾人员和物资交通运输的畅通。

(5)指导开展重大危险源、重要目标物、重大关键基础设施隐患排查与监测预警,防范次生衍生灾害。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组织快速抢险救援。

(6)派出地震现场监测与分析预报工作队伍,布设或恢复地震现场测震和前兆台站,密切监视震情发展,指导做好余震防范工作。

(7)协调加强重要目标警戒和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指导做好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 18 —

维护社会稳定。

(8)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非灾区省级人民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9)视情实施限制前往或途经灾区旅游、跨省(区、市)和干线交通管制等特别管制措施。

(10)组织统一发布灾情和抗震救灾信息,指导做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

(11)其他重要事项。

必要时,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1)了解灾区抗震救灾工作进展和灾区需求情况,督促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工作部署。

(2)根据灾区省级人民政府请求,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调集应急物资、装备。

(3)协调指导国家有关专业抢险救援队伍以及各方面支援力量参与抗震救灾行动。

(4)协调公安、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地方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5)协调安排灾区伤病群众转移治疗。

(6)协调相关部门支持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处置重大次生衍生灾害。

(7)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部署的其他任务。6.2 重大地震灾害 6.2.1 地方政府应急处置

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制订抢险救援力量及救灾物资装备配置方案,协调驻地解放军、武警部队,组织各类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开展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灾民安置、次生灾害防范和应急恢复等工作。需要国务院支持的事项,由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建议。

灾区所在市(地)、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抢险救灾等先期处置工作,同时提出需要支援的应急措施建议;按照上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安排部署,领导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抗震救灾工作。

6.2.2 国家应急处置

中国地震局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上报相关信息,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同时通报有关部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应对工作需要,或者灾区所在省级人民政府请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议,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应急措施:

(1)派遣公安消防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矿山和危化品救护队、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幸存者和被困群众,转移救治伤病员,开展卫生防疫等。必要时,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派遣专业队伍参与应— 20 —

急救援。

(2)组织调运救灾帐篷、生活必需品等抗震救灾物资。

(3)指导、协助抢修通信、广播电视、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

(4)根据需要派出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群众生活、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基础设施恢复等工作组,赴灾区协助、指导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5)协调非灾区省级人民政府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6)需要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解决的其他事项。6.3 较大、一般地震灾害

市(地)、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各类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开展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灾民安置、次生灾害防范和应急恢复等工作。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应对工作实际需要或下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求,协调派遣专业技术力量和救援队伍,组织调运抗震救灾物资装备,指导市(地)、县开展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必要时,请求国家有关部门予以支持。

根据灾区需求,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地方做好地震监测、趋势判定、房屋安全性鉴定和灾害损失调查评估,以及支援物资调运、灾民安置和社会稳定等工作。必要时,派遣公安消防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赴灾区开展紧急救援行动。

恢复重建 7.1 恢复重建规划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灾区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重大、较大、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织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7.2 恢复重建实施

灾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灾后恢复重建。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的实施给予指导。保障措施 8.1 队伍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公安消防、陆地搜寻与救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救护、医疗卫生救援等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经常性开展协同演练,提高共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设施产权单位、管理或者生产经营单位加强抢险抢修队伍建设。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 22 —

量,建立基层地震抢险救灾队伍,加强日常管理和培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依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广泛参与地震应急救援的社会动员机制。

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加强地震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为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地震监测和趋势判断、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灾害损失评估、地震烈度考察、房屋安全鉴定等提供人才保障。各有关研究机构加强地震监测、地震预测、地震区划、应急处置技术、搜索与营救、建筑物抗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8.2 指挥平台保障

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综合利用自动监测、通信、计算机、遥感等技术,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形成上下贯通、反应灵敏、功能完善、统一高效的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实现震情灾情快速响应、应急指挥决策、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地震趋势判断的快速反馈,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进行合理调度、科学决策和准确指挥。

8.3 物资与资金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和生产、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地震灾害应急工作所需生活救助物资、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的生产供应。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并通过与有关生产经营企业签订协议等方式,保障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保障抗震救灾工作所需经费。中央财政对达到国家级灾害应急响应、受地震灾害影响较大和财政困难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8.4 避难场所保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设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所必需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排污、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

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保证通道、出口的畅通。有关单位定期检测、维护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8.5 基础设施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工作体系,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通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通信畅通。在基础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且短时间难以修复的极端情况下,— 24 —

立即启动应急卫星、短波等无线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确保至少有一种以上临时通信手段有效、畅通。

广电总局完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建立完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确保群众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

发展改革委和电监会指导、协调、监督电力运营企业加强电力基础设施、电力调度系统建设,保障地震现场应急装备的临时供电需求和灾区电力供应。

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民航局等建立健全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紧急运输保障体系,加强统一指挥调度,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建立应急救援“绿色通道”机制。

8.6 宣传、培训与演练

宣传、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地震等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开展防震减灾科学、法律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提高全社会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学校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加强防震减灾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地震等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地震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应急管理人员、救援人员、志愿者等进行地震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制定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开

展地震应急演练。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和居委会、村委会、基层组织等,要结合实际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对港澳台地震灾害应急 9.1 对港澳地震灾害应急

香港、澳门发生地震灾害后,中国地震局向国务院报告震情,向国务院港澳办、国家海洋局、总参作战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通报情况,并组织对地震趋势进行分析判断;国务院港澳办了解灾情并询问特别行政区的请求,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根据情况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出慰问电;根据特别行政区的请求,调派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协助救援,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进行支援。视情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协助安置或撤离内地赴港澳游客。邻近香港、澳门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准备安置进入内地避震的港澳居民。

9.2 对台湾地震灾害应急

台湾发生地震灾害后,国务院台办向台湾有关方面了解情况和对祖国大陆的需求,上报国务院。根据情况,祖国大陆对台湾地震灾区人民表示慰问。国务院根据台湾有关方面的需求,协调调派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协助救援,援助救灾款物,为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台湾地震灾区的人道主义援助提供便利。视情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协助安置或撤离内地赴台游客。

其他地震及火山事件应急 10.1 强有感地震事件应急

当大中城市和大型水库、核电站等重要设施场地及其附近地区发生强有感地震事件并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中国地震局加强震情趋势研判,提出意见报告国务院,同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区、市)人民政府督导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做好新闻及信息发布与宣传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10.2 地震传言事件应急

当大中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区出现地震传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中国地震局根据情况派出专家分析传言起因,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工作。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督导传言发生地区人民政府做好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工作,采取措施平息地震传言。

10.3 海域地震事件应急

海域地震事件发生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当地海上搜救机构、海洋主管部门、海事管理部门等通报情况。国家海洋局接到海域地震信息后,立即开展分析,预测海域地震对我国沿海可能造成海啸灾害的影响程度,并及时发布相关的海啸灾害预警信息。当海域地震造成或可能造成船舶遇险、原油泄漏等突发事件时,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有关预案实施海上应急

救援。当海域地震造成海底通信电缆中断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根据有关预案实施抢修。当海域地震波及陆地造成灾害事件时,参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相应级别实施应急。

10.4 火山灾害事件应急

当火山喷发或出现多种强烈临喷异常现象,中国地震局和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国务院。中国地震局派出火山现场应急工作队伍赶赴灾区,对火山喷发或临喷异常现象进行实时监测,判定火山灾害类型和影响范围,划定隔离带,视情向灾区人民政府提出转移居民的建议。必要时,国务院研究、部署火山灾害应急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支援。灾区人民政府组织火山灾害预防和救援工作,必要时组织转移居民。

10.5 对国外地震及火山灾害事件应急

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地震及火山灾害事件,外交部、商务部、中国地震局等部门及时将了解到的受灾国的灾情、国际社会舆情和反应等情况报国务院,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国际救援和援助行动。根据情况,发布信息,引导我国出境游客避免赴相关地区旅游,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协助安置或撤离我境外人员。当毗邻国家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事件造成我国境内灾害时,按照我国相关应急预案处置。当毗邻国家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事件造成大量边民进入我国境内,外交部、公安部、中国— 28 —

地震局等部门和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国务院,并按照相关预案妥善处置。附则

11.1 奖励与责任

对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严重虚报、瞒报灾情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1.2 预案管理与更新

中国地震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本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预案实施后,中国地震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预案宣传、培训和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修订完善本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订本行政区域地震应急预案,报上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职能制订地震应急预案或包括抗震救灾内容的应急预案,报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单位和学校、医院,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核电、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制订地震应急预案或包括抗震救灾内容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县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11.3 以上、以下的含义

本预案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11.4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11.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

附件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工作组

组成及职责分工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工作组,国务院办公厅履行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如下:

(1)抢险救援组。由总参谋部牵头,公安部、地震局、安全监管总局、民航局、总参作战部、武警部队、相关军区等参加。

主要职责:制订实施抢险救灾力量配置方案,调配救援队伍和装备,搜救被困群众和受伤人员;组织救援人员和物资的空运、空投工作;清理灾区现场。

(2)群众生活保障组。由民政部牵头,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旅游局、宗教局、粮食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参加。

主要职责:制订实施受灾群众救助工作方案以及相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措施,组织调集、转运帐篷和灾区生活必需品等抗

震救灾物资,指导有关地区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支援灾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市场供应。

(3)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组。由卫生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后勤部、武警部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派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调集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转移后送;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和食品,防范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等疫病的暴发流行;做好伤员、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医疗服务与心理援助。制定实施灾后动物防疫方案,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开展相应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

(4)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组。由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广电总局、银监会、电监会、保监会、国防科工局、民航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指导抢修维护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和供电、供水、供气、防洪、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组织生产、调运抢险救援产品,调运生产物资和装备,保障灾区抢险应急物资供应;协调运力优先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 32 —

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需要;对受灾的工矿商贸和农业损毁情况进行核实,指导制订科学恢复生产方案,安排落实有关扶持资金和物资。

(5)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组。由地震局牵头,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中科院、气象局、海洋局、民航局、国防科工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做好余震防范;及时组织扑救火灾,处置危化品泄漏事故,做好灾区防火以及灾区安全生产隐患和环境风险排查、防范工作;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监测预警,一旦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地面塌陷等险情,及时组织疏散群众;加强河湖水质监测和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防控,保障灾区水库安全和饮用水源安全。对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重大危险源、重要目标物、重大关键基础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特别要保障核设施等关键设施运行安全;加强灾区环境监测,减轻或消除环境污染危害。

(6)社会治安组。由公安部牵头,教育部、国家民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信访局、武警部队等参加。

主要职责: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严密防范、严厉打击趁机进行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以赈灾募捐名义诈骗敛取不义之财、借机传播各种谣言制造社会恐慌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加强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场所的警戒;做好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7)救灾捐赠与涉外、涉港澳台事务组。由民政部牵头,外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港澳办、台办、旅游局、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参加。

主要职责:接受和安排国内外捐赠,处理其他涉外事务和涉港澳台事务。

(8)国外救援队伍协调事务组。由外交部和地震局牵头,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民航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接受和安排国外救援队伍,协调救援行动。(9)地震灾害调查及灾情损失评估组。由民政部和地震局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保监会、测绘地信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开展地震烈度、发震构造、灾区范围、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工程结构震害特征、人员伤亡数量、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地震社会影响和各种地震地质灾害等调— 34 —

查,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评估,指导灾区做好保险理赔和给付。

(10)信息发布及宣传报道组。由中央宣传部牵头,新闻办、外交部、民政部、广电总局、旅游局、港澳办、新华社、地震局、台办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灾情和抗震救灾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发布灾情;指导做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加强舆情收集分析,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适时组织安排境外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重庆市地震局办公室 2013年4月11日印发

第五篇:靖远县靖安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靖远县靖安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靖安中学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工作原则: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学校要对广大师生进行地震安全知识的教育,高度重视安全和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事故,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地震灾害事件发生时,学校领导和老师,共产党员、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干部要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以全力保护学生的安全为宗旨,依据本预案立即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在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和指挥下,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合作,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由于相互推委、工作不到位,而造成不应有的人生或财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本应急预案由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分发到每一个成员,学校将定期组织演练活动。

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在校委会的领导下,成立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防震减灾工作。

组长由校长王学科担任,副组长由政教处主任石生奎担任。学校教导处、团支部、总务处负责人及各教研组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救灾组、应急疏散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宣传组等。抗震救灾办公室设在校长办公室,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学校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成员按其职责分工、各负其责。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负责领导、协调学校平时防震减灾工作、震时地震应急工作和震后救灾工作。

1、全面负责学校抗震救灾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制定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临震预报发布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4、地震发生后,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各工作组按照预案确定的职责开展抗震救灾;

5、负责向上级汇报震情灾情,必要时争取外援。

二、各工作小组及职责

(一)办公室

任:王学科

成员:高国峰、刘双清、王兴民。

主要职责:

(1)制定和定期修定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2)检查督促各小组地震应急措施的落实,地震发生后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建议和措施;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报告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做好应急资金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调度供应;

(5)组织学生开展防震知识的宣传、应急模拟演练,负责抗震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

(6)处理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负责上级指挥部人员接待、联络及其他事项;

(二)抢险救灾组

组 长:高国峰

成 员:高国成、文国博、张占举。

主要职责:

(1)抢救被埋压人员、重要财产、档案等;

(2)抢修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重要设施,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

(3)及时运送重伤员和救灾物资;

(4)负责可能发生的火灾预防和扑救。

(三)应急疏散组

组 长:石生奎

成 员:许存国、高国平、张宏伟。

主要职责:

(1)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时,具体负责师生就近避震,并组织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学校震时疏散方案,确定疏散场地、路线和紧急情况下保护师生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

(3)组织师生开展避震、疏散演练;

(4)妥善安置受伤师生,做好受伤人员统计、上报工作。

(四)医疗救护组

组 长:石福军

成 员:张国婧、朱丽红、刘生银

主要职责:

(1)准备必需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3)部署救护力量,妥善安置和转送重伤员;

(4)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和水源管理,防止疫情发生和蔓延。

(五)安全保卫组

组 长:王兴民

成 员:王仲吉、樊丽霞、赵秉霞

主要职责:

(1)制定学校安全保卫措施及方案;

(2)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后,负责重点部门(部位)的安全保卫保护工

作;

(3)维护学校治安,严防各种破坏活动;

(4)迅速检查了解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存储场所受损情况,清除次生灾害隐患。

(六)宣传组

组 长:刘宏山

成 员:杨树岭、高雅、刘宗萍

主要职责

(1)宣传普及地震科普知识,增强师生防震避险、自防自救能力和地震应急应变能力;

(2)适时宣传报道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模范人物;

(3)及时向师生宣传党和政府的应急、救灾决策。

三、平时应急准备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职责,责任到人,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2.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师生开展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定期修定学校预案,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并适时演练;

4、制定人员疏散方案,确定疏散路线,疏散场地;

5、做好抢险救灾工具、器材、设备的准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6、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四、临震应急反应

接到县政府关于我县境内地震临震预报后,全校进入临震应急期,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教师应迅速到抗震救灾办公室集结,进入临震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1、召开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紧急工作会议,通报震情,安排部署应急措施。

2、向上级抗震救灾领导机构报告学校抗震救灾措施。

3、根据上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发布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师生避震疏散时间及场所。

4、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灾小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5、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地震误传和谣传,稳定社会秩序。

6、排查学校重点部位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检查消防设施。

五、震后应急对策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领导小组即刻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全校师生开展震后抢险救灾工作。

1、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履行各自职责。

2、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根据灾情,组织全校师生,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4、建立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伤师生;

5、及时上报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

6、必要时请求援助。

六、附则

(一)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二)本预案由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负责解释。

靖远县靖安中学

2015年7月30日

下载梧州市教育局联合地震局举办市直属中学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培训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梧州市教育局联合地震局举办市直属中学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培训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荷花中学地震应急演练预案

    2013—2014学年荷花中学地震应急演练预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上级安全教育的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整治、安全第一”的原则,创建安全和谐校园。为确保学校万一发生破坏性地......

    五队中学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五队中学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预案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地震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强烈地震将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特......

    市公路局关于处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龙路安保[~] X号市公路局关于印发《处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公路分局: 根据xx《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及XX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现将市公路局制定的《处置破坏性地震......

    市公路局关于处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龙路安保 X号市公路局关于印发《处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公路分局: 根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及XX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现将市公路局制定的《处置破坏性地......

    泥河中学地震应急预案五篇

    泥河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加强对我校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的领导,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协调、有序和高效开展,最大程度减少师生伤亡、减轻经济损......

    安庆市第十六中学地震应急疏散预案

    安庆市第十六中学安全应急疏散预案 为保证我校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防止发生人群挤压、踩踏......

    西册田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西册田中学地震应急预案 为提高学校紧急处置地震灾害的能力,确保地震来临时, 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 地震应急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学预防地震、山洪、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中学预防地震、山洪、山体滑坡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安全工作,预防地震、山洪、山体滑坡安全事故发生,特设置《桂阳县**中学预防地震、山洪、山体滑坡应急预案》。每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