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2005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2005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
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 冀政办函[2005]31号
【颁布单位】 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布日期】 2005-7-5【实施日期】 2005-7-6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2005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我省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汛期是地质灾害多发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省汛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防灾措施,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五年七月六日2005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地质灾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我省属地质灾害多发省份,山区主要以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为主。其中,泥石流、崩塌、滑坡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秦皇岛等市的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崩塌、滑坡等灾害隐患绝大部分是人为开山修路、农村开挖山脚修建房屋诱发;地面塌陷灾害主要是采矿和岩溶塌陷,分布在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唐山市的矿山采空区和唐山市区、遵化市、滦县、秦皇岛柳江盆地和邢台百泉等隐伏岩溶区。平原区主要以过量开采地下水,疏干含水层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灾害隐患为主。目前,累计地面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已达上万平方公里,形成了沧州、保定、衡水、任丘、南宫、霸州、大城、曲周、南堡、唐海、晋州等13个沉降中心,其中沧州市受地面沉降影响最大,平原区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沧州、衡水、廊坊市的古、现代河道和农灌区。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我省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分布广、损失大的特点。据最新完成的全省山区和平原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汇总成果统计,我省山区共发现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3545处,其中泥石流1460处、崩塌251处、滑坡333处、不稳定
斜坡1015处、地面塌陷407处,地裂缝79处,直接威胁26692个村庄的202300人口、349706间房屋、285015亩农田和54个矿山、10多所学校、97137米公路及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平原区已发现地裂缝482条,影响到7个市、近70个县(市)。此外,东部平原地面沉降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全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22514.6平方公里、中易发区91201.5平方公里、低易发区68920.6平方公里、不易发区6600.5平方公里。
三、重点防范期、防治重点及监测、预防责任人我省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时段集中且强度大。多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表明,我省的暴雨中心多集中在燕山南麓的兴隆、遵化、迁西、青龙一带及昌黎、滦县、宽城,太行山东麓的紫荆关、阜平等地。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省汛期降水量可能比常年偏多,大雨和极端降水事件可能增多,山区可能发生局部洪涝。今年1-5月份全省平均降雨96毫米,比常年同期多32%,特别是6月1日入汛以来,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等市有三次较大范围的降雨过程,局部降大到暴雨,张家口市赤城县6月8日出现了1小时65毫米的特大暴雨。承德市平泉县等已出现了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应引起高度警惕。
地质灾害虽成因复杂、可预见性差,但降水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从历史上看,自然条件下和由建房开挖坡脚、修路削坡、矿产开采、破坏植被等人为工程活动和建设工程选址不当形成的地质灾害,70%以上是由降水引发的。因此汛期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汛期是我省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主要防范区域是承德、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市的太行山、燕山山麓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唐山市区、遵化市、滦县、秦皇岛石门寨等岩溶塌陷区;邯郸市磁县、峰峰矿区、武安市,邢台市沙河市,唐山市、承德市、秦皇岛柳江盆地和张家口蔚县等矿山采空塌陷区;衡水市阜城县、沧州市献县、廊坊市大城县等地裂缝高易发区。主要地点是:村庄、学校、水坝、矿山、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和重点工程设施等;重点是现已查明的4000余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要防止因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诱发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经综合分析,选择危险性大、危害严重的269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列入省级防治方案重点预防,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将监测、预防任务逐项落实到
交通、水利、建设、旅游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监测人等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见附件),建立群测群防网络。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级国土资源、水利、民政、公安、建设、交通、财政、气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因疏于管理,责任不落实,人员不到位而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依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二)健全防灾制度,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群测群防网络和应急救援体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和月报制度,保证防灾信息畅通,为防灾救灾的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要与防汛、气象等部门密切合作,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汛期要在当地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后播出地质灾害预报或警示,并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结果的信息反馈工作。各级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落实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发现险情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要责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立即整改落实。
(三)加强险情巡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各级政府要组织力量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和重点防治区进行巡回检查,对可能发生泥石流、地面塌陷、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险点,要加强监控,落实防灾责任人和防灾监测人,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理;对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划定警戒区域,设立警示牌,告知群众和行人避让;对危险区内的人员要及时组织搬迁、撤离。
(四)加强防护,确保矿山及重点建设工程安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力度,依法坚决打击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质环境、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汛期位于洪水水位以下和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矿山必须停止开采,撤离全部人员,维护矿山设施,以保证矿工及财产的安全。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经审批的开发利用方案、采矿规程采矿,注意矿渣、尾矿堆放和矿工住所的安全,避免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要加强公
路、建设工地、学校等周边的高边坡以及水利设施等地质灾害易发区、段的监测和巡查,落实防治措施,加强工程防护。特别是对位于河道或地势低洼处的学校,要引起高度注意,切实将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避免遭受泥石流山洪灾害。
(五)严格把关,从源头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各地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也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新建矿山在申请采矿权之前也必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含地质灾害)评估;山区群众建房特别是削坡建民宅,需经县国土资源部门专业人员现场察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方可批准宅基地,以确保建设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大投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各级政府要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抓紧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逐步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体系,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构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定性定量的判定信息和时间、空间的态势信息,定期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特别要以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为基础,形成监测与预警、决策与技术支持,预警和维护一体化的,具有充分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保障,以预防为主、兼有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地质灾害安全维护体系。
(七)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各市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宣传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适时开展专题学习和培训活动。采取向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设立警示宣传牌、播放宣传片、张贴宣传画、举办讲座等方式,重点在乡村、矿山等直接受灾害隐患威胁的地带,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抢险救灾能力。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意识,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自觉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主题 主题词:国土资源 地质 灾害 方案 通知
抄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7月6日印 共印2198份
第二篇:关于印发《河边镇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大河府发„2009‟18号
河边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边镇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
知
镇直各部门、各村(居)委会:
《大英县河边镇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制定,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河边镇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镇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促进我镇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结合《大英县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报告》,以及我镇历年地质灾害实际和《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执行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
(一)灾种较单一。主要是崩塌、滑坡等斜坡岩土体运动灾 害,但分布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险性大。其次是不稳定斜坡(潜在崩塌、滑坡)等受工程灾害易形成新的灾害。
(二)时间集中。地质灾害主要受降雨因素的影响,集中发 生在汛期(5-9月),因而汛期要特别加强监测和预防。
(三)灾前征兆不明显。地质灾害发生前征兆不明显,发生 时运动速度快、突发性强,容易造成人、畜的伤亡及财产的损失,因此要特别加强和发挥灾害(隐患)点监测网、村(社区)级监 测网、总支(街道)级监测网的群测群防作用。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镇地质环境条件、气候因素、工程活动等情况,综合地质灾害的规律、特征和现状,作出2009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2009年地质灾害仍以小规模崩2 塌、滑坡为主,但不排除发生其他情形的可能。
(二)发生时间。地质灾害发生受降雨及工程活动的影响较 大,其中降雨为主要诱发因素。2009年我镇地质灾害发生时间 多在汛期5月至9月期间,主要集中在5,6、7、8月份,要特 别注意大暴雨时段。但在汛前和汛后的大雨期间也有发生规模较 灭的地质灾害的可能。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情况 比较复杂,突发性强,应全年防范。
(三)地质灾害强度。地质灾害强度主要受降雨强度影响较 大,因此,应及时结合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对其发生的时间及强度作进一步预测。地质结构决定地震强度,地震强度与地质灾害 强度密切相关。我国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我镇按照地震震级4级,裂度6度设防,我镇历史上未见强烈地震,但属地震波及区,周边地区地震可能诱发区域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因而要密切关注有 关地震预报。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场镇、村庄、学校以及重要居民点。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员集中、人类活动频繁,受工程建设和雨量集中影响,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极易造成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公路等交通沿线。我镇交通发达,蓬乐公路贯穿全境,乡村道路密集,在这些道路两侧断续分布的切削面边坡若遇暴雨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三)非煤矿山采挖陡坡区。近年来,由于建设的需求,我 镇的砖厂、石厂等非煤矿山开采活动较为频繁,由于开采行为形成的陡坡在强降雨的作用下,极易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 政首长负责制。各总支、村(居)委会、镇直各单位负责人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层层落实责任。国土资源所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镇水保站、城总支、民政办、人武部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尽责,做好工作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编制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我镇 已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防患点应急预案》,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从组织领导、人员配备、经费落实、防治责任、安全保障等各方面强化制度的落实,把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我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管理。
(三)加强监测预报,落实群测群防。对各辖区范围内的地 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防治区域,由所在地总支、村(居)委会负责日常监测工作。要进一步健全更新以灾害(隐患)点监测网、村(社区)级监测网为主的监测网络,做到监测范围全覆盖,无遗漏;对每一处地质灾害(隐 患)点要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和责4 任人,确定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在主汛期要加强重点防治区域和危险点的巡视检查工作,要发动党员群众参加监测,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预兆,要立即采取疏散人员,转移财产等避险措施,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并按照要求及时上报。
(四)及时预报预警,确保信息通畅。准确预报灾情是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各总支、村(居)委会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对突发天气情况做好传达,登记工作;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及影响程度做出科学预报,提高预报的准确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总支、村(居)委会和相关部门落实气象预报(警)工作的登记、传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五)落实防灾制度,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各总支、村(居)委会和相关部门要履职尽责,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视、灾情速报、值班、灾情预报等各项制度,积极防治,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汛期发生地质灾害后,各总支、各村(居)民委会和相关部门要及时收 集、访问各灾害(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实地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方案;整理地质灾害防治的各类档案资料,编制上报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报告,为编制下年防治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六)规范点上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反应。各总支、村(居)委会要及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确保发生险情能科学、及时、从 容面对,不发生人员财产安全和损失;要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并适时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对灾害防范和监测工作要进行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要认真分析,及时上报,力争尽快解决,把防范工作做到灾情发生之前;要充分依靠各级监测网络的力量,及时掌握灾情动态,发现险情要有充分的应急措施,遇险不乱;要充分发挥涉险区域有关单位群测、群防、群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基层党团、民兵组织在抢捡救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确保灾害发生后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五、加强监管和治理,防治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大对破坏地质环境、造成严重地质灾害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督促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时制止和整改一切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
六、加强培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我镇已将地质灾害防治有关常识和科学知识纳入“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结合世界水日、气象日、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等节日,采取发放宣传单和“明白两卡”、办专栏、挂标语、电视与广播宣传以及地质灾害现场讲解等形式,广泛宣传,大力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简单的地质灾6 害识别、临灾判断、避让方法,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同时,要在总支、村组、街道、居委会培训一批具有一定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骨干,担负起监测、报警、紧急疏散等任务,带动群测群防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附件:
1、农村村民在进行削坡建房时的注意事项
2、河边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3、河边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
通知 抄送:县府办,县国土资源局。河边镇党政办公室 2009年3月26日印
(共印16份)
附件:
1、农村村民在进行削坡建房时的注意事项
1、前后坡坡角一般不要大于45度;
2、后坡要削成台阶形,台阶的台面要有足够的宽度;
3、前后坡脚砌好挡土墙,墙上留有多个排水孔;
4、房子与前、后坡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后坡坡顶及房子两侧修筑排水沟,以减少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5、坡面栽种根系发达的植物;
6、要基本达到国家相关抗震设防要求;
7、已建成的房子若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要在技术人员或有 经验人员的指导下,尽快进行整改。平时要经常到房前屋后检查,看是否有裂缝发生。特别是雨季,要加强巡查,及时疏通排水沟;发现有崩塌、滑坡发生的预兆,要立即撤出所有人员,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当地乡镇政府或者国土资源部门;千万不要在崩塌、滑坡发生后尚未稳定时进入崩塌、滑坡区进行排水、清运弃土等作业;大雨过后,即使天气转睛,但在几天内仍有可能发生滑坡或崩塌等地质灾害,应提高警惕,加强检查,注意防范。附件:2 河边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肇文 镇党委副书记、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舒建国 镇武装部长、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成 员:吴忠富
蒋 永王 全黄素琼朱 兵黄承建王以木唐中平蔡其中陈平吴良贵镇党政办主任
河边国土所所长 镇村建所所长 镇社事办主任 镇水保站站长 县第三人民医院院长 河边总支书记 星花总支书记 马头总支书记 八里总支书记 福禄总支书记
附件3:
河边镇人民政府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为高效、有序地做好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三)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地灾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时,为了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
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是指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短期内可能发生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危急状态。
(四)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临灾应急——出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称为临灾应急。
灾害应急——发生地质灾害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称为灾害应急。
(五)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依靠科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因地制宜、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河边镇成立由镇长王肇文同志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10 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下达的其他关于地质灾害防灾救灾的任务。督促、检查、落实各级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根据上级的各项指示、命令,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负责有关新闻报道、接待慰问及信息、联络等各项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根据需要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是:
1、紧急抢险组。
组
长:舒建国
镇武装部长、人民政府副镇长
*** 副组长:王
全
镇村建所所长
*** 成员:蒋
永
河边国土所所长
***
吴忠富
镇党政办主任
*** 刘
俊
河边国土所副所长
*** 王
巍
河边国土所职工
*** 张中英
河边国土所职工
*** 王以木
河边总支书记
*** 唐中平
星花总支书记
*** 陈
平
八里总支书记
*** 吴良贵
福禄总支书记
*** 蔡其中
马头总支书记
*** 主要职责:抢救被压埋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和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2、调查监测组。由各地质灾害点村干部组成,由村支书任组长和监测员。主要职责:调查、核实、上报险情或灾情,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抢险救灾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3、医疗卫生组。
组
长:唐
伟
县第三人民医院卫生科主任
***8 成员:县第三人民医院所有医护人员
主要职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实施灾区疫情预测,开展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的检查、监测,开展健康教育、环境消毒和除害灭病工作及时做好人畜共患疫病的紧急免疫,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三、临灾应急
地质灾害发生后,村两委会领导应迅急作出反应,调查核实险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险情扩大,按程序视其情况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1、调查险情,组织专家会商,提出应急抢险避灾措施建议,确定抢险避灾方案。
2、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对灾害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并做好突发灾害的报警工作。
4、组织施工力量,实施必要的应急避险工程,减缓和排除灾害险情发展。
四、灾害应急
(一)地质灾害发生后,村两委会应当迅速作出反应,调查核实灾情,做好救灾工作,按程序视其情况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二)地质灾害发生后,村两委会应先行组织自救、互救工作,并采取紧急避让和抢险救灾措施。
(三)灾情、险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应当根据调查组的建议,宣传结束灾害应急期、撤销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危险区事宜,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移交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五、应急保障
镇地质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切实落实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防范措施,进行12 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灾物品、器械等物资储备的落实到位。同时,应当抓好应急队伍建设和人员落实,定期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应急处理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
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单位、社区和学校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附:
河边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肇文 镇党委副书记、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舒建国 镇武装部长、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杨再贵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成 员:吴忠富 镇党政办主任
蒋 永 河边国土所所长
王 全 村建所所长、街道居委会书记 黄素琼 镇社事办主任 朱 兵 镇水保站站长 黄承建 县第三人民医院院长 王以木 河边总支书记 唐中平星花总支书记 蔡其中 马头总支书记 陈平八里总支书记 吴良贵
福禄总支书记
第三篇:关于印发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府发„2012‟**号
*********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乡级各部门:
为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结合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全年降水量在1050毫米左右,预计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频率与去年总体持平。汛期(5—9月)降水量为690毫米左右,期间将出现5—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局部有洪涝,汛期仍为全县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
除降雨外,工程建设、采矿和地震等因素也成为诱发地质灾 1
害的主要因素。
(二)经排查,目前全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处,其中:重点防治A类*处、一般防治C类*处。按稳定性分:处于基本稳定*处、欠稳定*处。初步统计,全乡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占面积达***万平方米,体积***万立方米,涉及**户、***人、房屋***平方米、财产**万元。
二、主要任务
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应急系统机制,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管理和监测预警水平,努力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目标。
(一)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汛期是全年地质灾害防治的重中之重,全乡各级各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扎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坚持各项防灾制度。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汛期三查制度、灾情会商制度、地质灾害限期防治制度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挂牌督办制度,坚持地质灾害日报、周报、月报和年报制度,确保预报信息和险情、灾情信息得以及时传送。二是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要做好地质灾害长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灾预报,层层落实防治责任。三是做好应急处置准备,要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平台和应急保障体系。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准备,确保抢险救援物资充足。要组织做好应急抢险人员准备,确保救援人员能及时开展抢险救灾。
(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让“金土工程”。结合巴渝新居、高山移民、扶贫救灾等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搬迁避让工作方案,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好“金土工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班子成员 “一岗双责”具体抓,“谁主管、谁负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部门预算,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二)加强舆论宣传。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环境日”等,利用村村广播、召开会议、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及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培训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三)加强群防群测。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逐级抓好落实。特别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点落实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预防措施,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要签订发放到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村、组、住户及学校,做到一户一卡,不留死角。
(四)加强信息报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汛期三查、地质灾害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度,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预
报信息、险情、灾情信息及时传送。对全县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监测人员,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加密监测频率。国土房管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重大隐患点监控到位。
二○一二年四月八日
第四篇:关于印发镇2010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安政发„2011‟66号
安边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安边镇201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驻镇各单位:
《安边镇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已经镇政府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地质灾害预案通知
安边镇人民政府2011年5月26日印发 共印30份
安边镇201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201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自然、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市国土资源局《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以及《定边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编制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我镇地质灾害现状及隐患分布情况
我镇位地黄土高源与鄂尔多斯荒漠草原的过渡地带,镇境内东南部白于山区为陕北黄土高原梁峁区,地势高、起伏大、沟壑纵横、黄土层厚,土质疏松,孔隙度大,地表破碎,灾害频繁,灾害类型有黄土滑坡、崩塌、泥流等,多为人为活动开挖山体或排水系统不畅的陡坡地段引起。主要分布于杨岭、黄渠、雷卷等南部山区3个村以及石油开采施工区。
镇境内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前缘,为陕北沙漠高原风沙草滩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发育,但缓变性环境地质灾害十分严重,主要是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分布于王寨则、安寺、北园子等村。目前,盐碱地治理工作正在进行。
二、地质灾害防范期
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与降雨有密切关系,进入汛期(6、7、8、9月)后,暴雨、连阴雨天气是黄土滑坡、崩塌、泥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易发期,同时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春季土地解冻(融化)和冬季土地封冻期,虽然黄土地层不易湿陷,但黄土经过冻融作用的影响级易诱惑地抽灾害事故。去冬今春大地频繁,根据气象资料,今年气候异常,预测我镇暴雨、连阴雨比往年偏多,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各村、各单位必须加强防范,确保万无一失。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和防治重点
随着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石油开采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开挖和破坏山体结构现象日益严重,工程建设削坡使山体失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时存在边坡崩塌、黄土滑坡和地表泾流急速汇水造成的泥流等地质灾害隐患,使山区削坡挖窑建房居住的村民受到严重威胁。经调查,我镇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域的植被条件差、覆盖率小,且灾害隐患点多在山前坡脚和陡坡段形成。尤其在汛期,暴雨连阴雨造成村民居住区山体滑坡、窑洞坍塌和公路沿线崩塌交通堵塞,严重威胁过往车辆、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
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我镇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确定的2处(5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是本的防治重点。各村(居)、各单位一定要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各自职责,具体职责为:国土资源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交警中队负责公呼沿线地质隐患的监测和治理;各有关村委负责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和防范工作;政府、民政站、卫生院、派出所、供电所等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协助工作,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各村(居)委、驻镇各单位主要领导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工作由分管领导负责,要明确防治责任人、监测人、监测责任人,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认真组织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要建立健全村、组两级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和监测网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目标任务书》的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要制定防治目标责任制,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积极深入灾害易发点,掌握监测动态,帮助解决问题。各村(居)委要坚持汛期巡查制度,检查监测人员到岗和预报情况,及时反馈监测信息,强化统一管理。
(二)强化监测检查,突出重点防范
汛期前,各村(居)、各单位要全面开展一次地质灾害大排
查,对今年确定的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重点督查,帮助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便于临灾状态时启动。汛期要扩大排查范围,遇到险情,必须让群众撤离避让。对崩塌、滑坡地段需搬迁的住户,要彻底搬迁查封旧址。发现新的隐患点要及时处理,并同时上报镇政府,纳入监测网络,要坚决杜绝因监测不到位而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镇上将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地持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大检查,对工作到位的要通报表扬;对监测不到位的要全镇范围内通报批评;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影响监测工作的,预以调换工作岗位;对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舆论宣传,落实各项制度
1、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地质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目前,我镇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认识不够,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认识不足,各村(居)要紧紧围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要使《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宣传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加大力度进行地质灾害有关知识、典型事件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地为易发区和隐患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落实各项制度。一是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农村宅
基地建设、石油开采等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开挖山体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及时做好护坡、削坡、台段边坡等防护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二是严格执行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在汛期,各村(居)委、各单位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隐患点的动态变化,并向灾害隐患点群众公开联系电话。发现灾情险情按灾情速报制度向上级报告。三是落实抢险救灾制度。发现灾情要立即上报镇政府,及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群众疏散,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3、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各村(居)委要积极争取扶贫、移民搬迁等政策,按照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展搬迁治理工作,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住户整体搬迁安置到安全地段,对暂不能搬迁避让的,要遵循“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运用削坡减重、修排水渠、拦挡等措施进行治理,消除灾害及不安全隐患。今年配合好镇上实施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治理工作。
各村(居)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防范意识,落实防治措施,决不可思想麻痹、掉以轻心。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确保我镇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五篇:2015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六盘水市2015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1号)精神,切实做好2015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区域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等条件和《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格局。
一、2015年全市地质灾害情况
截止2015年4月20日,现全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21处,受威胁农户50530户,197945人,其中包括特别危险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涉及5502户,22467人。
二、全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
(一)滑坡:主要集中发生在5—9月,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特大型次之,平面形态多呈不规则和舌形,主要分布在陡峻的山原、高中山、中山、低中山斜坡和峡谷地带,坡度大多在20°—50°之间,常发生在软质岩体和软硬相间的岩体构成的斜坡,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地表水冲刷以及建筑切坡、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
(二)崩塌:大多发生在5—9月和凝冻期,以中小型为主,多发生在坡度为50°以上的陡坡,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地表水冲刷以及切坡、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
(三)泥石流:均发生在5—9月,尤以每年7月发生频率最大,以小型、沟谷型、降雨型、稀性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高中山、狭谷、沟谷斜坡地带,主要诱发因素是不合理的采矿、修路弃渣弃土、过度砍伐林木等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强降雨。
(四)地面塌陷:均为小型,多处于发展期。主要是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1)岩溶塌陷主要集中分布于水城盆地、六枝峰丛槽谷等地,主要诱发因素为抽取地下水和暴雨渗灌;(2)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大规模采煤的矿区,诱发因素主要是地下采煤形成大面积采空区。
(五)地裂缝:大多产生在含煤岩层及其上覆地层,主要分布在煤矿开采区域。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下采煤和矿井疏干排水,导致顶板失去支撑,岩体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围岩产生变形,沿构造裂隙等软弱结构面发生拉裂。
三、2015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时段预测
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与降水密切相关,今年发生的特大旱情,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严峻。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趋势预测,我市今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段为5至9月,这一时段是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其中6月到8月为地质
灾害高发期,具体灾害发生情况将受降雨量控制。当连续降雨达到150毫米或日降雨达10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即可发生;当连续降雨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雨达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可能大量发生。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预测 1.六枝特区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龙河镇、新华镇、新场乡、落别乡、牛场乡、关寨镇、大用镇等区域内地质条件较差,在降雨集中时期,极容易产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该区灾害隐患点多处于特别危险状态,应加强监测和逐步进行搬迁。
2.盘县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乐民镇、响水镇、柏果镇、红果镇、松河乡、羊场乡、淤泥乡等区内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诱发堆积层滑坡、粘性土滑坡、地裂缝、岩石崩塌、泥石流隐患等。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诱发、自然等原因,该区灾害隐患点多处于特别危险状态,应加强监测、积极采取搬迁措施。
3.水城县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阿戛镇、鸡场镇、金盆乡、保华乡、蟠龙镇、米箩乡等区域内地质条件较差,人为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在降雨集中时期,极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该区灾害隐患点多处于特别危险状态,应加强监测和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避让。
4.钟山区重点防治区
该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采矿活动强烈,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且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引发的地质灾害将越来越严重。重点防治:大湾镇、大河镇、凤凰街道办事处及各煤矿采空区。
(三)铁路及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河流流域、水库等地质灾害危险地段预测
1.水红铁路、贵昆铁路、珠六复线在市境地段,可能发生的灾害为滑坡、崩塌。
2.六六高速、水盘高速、内环快线、纸红公路、水黄公路及在建高速公路施工建设造成的不稳定边坡及弃渣弃土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3.南、北盘江流域局部地段,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4.盘南电厂、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施工造成的潜在不稳定斜坡地段,可能发生的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四)主要矿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预测 1.六枝工矿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
2.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
泥石流。
3.水城矿业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
(五)六盘水市2015年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统计表(见附表)。
四、防治措施
(一)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有关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部门责任制。
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和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督促直属责任单位制定防灾预案,建立监测系统,在危险点建立警示标志,设立观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明确预警信号及险情出现时的人员、财产转移路线,并进行工程治理或灾民搬迁,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大隐患点,乡(镇)人民政府要逐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预防措施。汛期各级各部门要
建立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和电话,做到责任到人,值班到位,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市国土资源局值班电话:8236614、8265190、8267860;值班人员:杨荣礼,手机:***)。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防御地质灾害必须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各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宣传活动,汛前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的地质灾害点向当地受胁群众现场讲授地质灾害的简易观测方法及防灾的基本知识,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治灾、减灾意识,尽最大可能地防止、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严格执行“先搬迁、后开采”原则,加大人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力度。对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工程活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一切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活动,要坚决予以制止,督促工程建设单位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对已发生和造成危害的,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治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充分应用,使全市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开设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切实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区划、评估、监测、预报所必需的工作经费及部分特别危险点受胁农户搬迁、治理经费。同时,对特大型、大型自然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要积极申报立项,争取国家投入,对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要加大调处力度,落实治理经费,确保受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39号)要求,尽快组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做到反应灵敏、到位快速、处臵得当。形成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体,专业技术队伍为支撑,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安、武警、卫生、民政等多部门协调行动的应急救援体系。
(五)加强监测工作,做好预测预报
各县、特区、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建立警示标志,设立监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加大监测力度,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并明确预警信号和险情发生时的人员财产转移路线,向受胁农户发放地质灾害“灾情防范明白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要充分进行分析应用,做好险情判断工作,为各级人民政府指挥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可靠的信息。
(六)加强用地项目审批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依据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要求,加强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审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害性勘察鉴定和履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工作,未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对擅自开工建设,诱发地质灾害和造成地质灾害隐患、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追究其行政责任及法律责任。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七)加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治理工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市的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危险性进行全面的踏勘,对确需进行工程治理的要组织编制工程治理方案,争取资金进行治理,对确需进行搬迁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搬迁。对应撤离危险区域,而未搬迁的,要说明原因,对工作不力造成伤亡事故的,将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
(八)各级国土部门要督促矿山企业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申请使用力度,及时履行矿山引发地质灾害的搬迁、治理义务,积极推进矿山复绿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
(九)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3‟69号)要求,扎实推进我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好2015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验收工作。
(十)加快受地质灾害危害学校治理工作实施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受地质灾害危害的22所学校治理,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地质灾害治理补助资金,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库建设工作。
(十二)建立健全全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网络系统,为指挥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