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球物理学原理》课程简介
《地球物理学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14120
课程名称: 地球物理学原理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Applied Geophysics
学时:100学分:5
课程简介:
《地球物理学原理》是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也是新调整后的地矿类工科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地球物理学原理》是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新课程体系-“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应用地球物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与解释”4本专业系列课程的第1门课程,是整个专业系列课程的基础。
《地球物理学原理》课程是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它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从应用地球物理学科的整体角度上,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应用地球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完整和系统地掌握应用地球物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适应性较强,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打好良好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共九章,由四个部分组成:
1)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的物质基础,重点为物性参数及影响因素;
2)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特征,重点为地球物理正常场特征的叙述;
3)应用地球物理常用的正演方法,主要为数值模拟方法和物理模拟方法;
4)常用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放射性、地热和测井等方法的基本原理。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数学、物理、场论、计算方法和地质基础课,后续课为“应用地球物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与解释”。
授课对象:地球物理专业、工科勘察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教材:张胜业、潘玉玲主编,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
1.罗孝宽、郭绍雍,应用地球物理教程——重力磁法,地质出版社,1991
2.傅良魁,应用地球物理教程——电法放射性 地热,地质出版社,1991
3.何樵登、熊维纲,应用地球物理教程——地震,地质出版社,1991
4.周远田,地球物理测井教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主讲教师:张胜业、徐义贤、张玉芬、顾汉明、潘和平等
开课教师所在的院系:地空学院地球物理系
第二篇:政治学原理课程简介
《政治学原理》课程简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46 实验学时:8 考试性质:考查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政治学原理是为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政治学训练的逻辑起点。政治学原理不是一般地分析和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如对国家、整体、国体、政府、民族、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等进行简单的描述和陈述,也不是仅仅介绍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基本机构与基本特征,而是从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政治现象与政治活动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揭示、分析和探讨,并把它概括归纳上升为理论形态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主要解决的是政治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人们对于政治的理性认识和理论思考。也正因为如此,这门课程所进行的分析和论述,关注的是政治的一般性规律和特征,是掌握政治学各方面知识的理论基础,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和分析能力为目标,以知识阐述和理论分析为基本内容,同时结合实际政治生活进行分析与探讨。
2、教学目标
通过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同学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并切实掌握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政治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复杂的政治现象的水平,比较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为学习专业系列课程作好政治理论方面的准备,使学生能够把握政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能够更加深入领会和掌握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政治学原理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所应具有的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系统 地阐述以国家为核心的政治学重要范畴、基本概念和原理体系。在阐释过程中,注重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基本原则,在内容上既考虑这门课程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又要强调对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多采用引导、启发性教学,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PT课件立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互配合使用,运用典型案例组织教学(案例主要为现实政治问题或热门政治事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学相关原理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法为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的形式,成绩占50%。考试题型主要为论述题,涉及理论的阐述、分析和说明,涉及到特定分析方法的运用,提供特定案例,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论述。考核的部分内容在课程中,部分内容则要求学生谈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或对于相关参考书和文章的阅读,对实际政治现象的把握和理解来分析与说明,要求观点准确,论述符合逻辑,语言连贯,符合题目要求并有自己的见解。平时考核成绩占50%,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和平时上课情况、小测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面。
四、实践教学环节
1、名称:无
2、主要内容与要求:无
五、作业要求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每8学时安排一次作业,作业形成文稿形式上交。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解答学生普遍性的问题。作业题型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比例要求来安排。
同时,因为政治学原理这门课程必须把握本课程基本范畴和概念的准确含义、掌握政治学的分析方法、把握基础知识和知识线索、注意特定问题的分析和论述,因此,作业着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和分析能力,本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课程论文,从现实政现象入手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成绩占10%。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所进行的分析和论述,是从一般性和普遍性意义上展开和进行的,是对于所有同类政治现象的一般概括和论述,关注的是政治的一般性规律和特性,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分析能力为目标,以知识阐述和理论分析为基本内容,同时结合实际政治生活进行分析与探讨。因此,政治学原理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在学科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既是对政治学原理的具体运用,又是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1、政治学原理,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6、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梁琴、钟德涛,商务印书馆,2000
8、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何增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政治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许耀桐、刘昌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0、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关海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全球化与政治发展,俞可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范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开课单位:人文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适应专业:本科各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认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辨证看待资本主义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清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及其在当代的新特征,懂得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和主要经济规律,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内容简介:该课程是大学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科学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以及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理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等内容。
考核形式:考试与平时作业、小论文相统一,进行综合评定。
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教京,张兴智,1版,2003年 参考书目:《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主讲教师:黎宇副教授鲍中义助教谢仁生助教
第四篇:传感器原理课程简介
《传感器原理》课程简介
(Sensors Principle)
课程编号:X1602007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随堂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针对物联网方向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传感器原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传感技术原理,了解常规敏感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常见物理量的检测方法和传感器选型,提高解决实际测量及控制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传感器概述、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
教材:郁有文编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主要参考书目:
[1] 陈杰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唐贤远著,《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五篇:生物医学光学原理与技术课程简介
《生物医学光学原理与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光学原理与技术
英文名称:biomedical optics
先修课程:几何光学
总 学 时:32
理论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 2
适用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程简介
生物医学光学原理与技术从光和生物组织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现象入手,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介绍生物医学光子学中重要的应用实例,提供了一个关于本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简明的主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组织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系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为设计生物医学光子学检测仪器和从事光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光和组织体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及其数学描述。
2、掌握生物组织体的光学参数及其数学描述。
3、光学参数的离体和在体测量方法。
4、生物医学光学中常用的微弱光检测方法。
5、光谱分析的主要数学方法及光谱在无创血糖检测和血氧检测中的 应用。
6、漫射光光学层析成像和相干层析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7、光子学在生物检测、医学诊断、医学治疗、医药开发中的其它最 新应用。
英文简介
This program covers the area of tissue optics.After the fundamentals of photon transport in biological tissues are established, various optical imaging techniques for biological tissues are covered.The imaging modalities include ballistic imaging, quasi-ballistic imaging(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iffusion imaging, etc.A wide variety of biomedical photonic technologies are also introduced.参考教材
《生物医学光子学》(第二版),徐可欣,高峰,赵会娟,科学出版社,2011年 《生物医学光子学新技术及应用》,张镇西,科学出版社,2008年
撰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