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典型教学设计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典型教学设计—王 庆
一.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 25~26页的例
4、“试一试”、“练一练”。
教养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善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已掌握了圆柱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已初步理解长(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圆柱体积的基础。
教材通过让学生回忆求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提出把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正)方体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使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教具、媒体的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拼摆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 =sh,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三.教学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有序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使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教具、媒体的演示,学生实践操作拼摆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 =sh,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如果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生:我知道了圆柱的体积公式是V=s h
生:我们是把圆柱通过拼接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的。
„„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五.教学反思
在上《圆柱体积》这一课时,一开始,就把“怎样把圆柱转化成一个已知的形体”的问题呈现给学生,给他们以回忆、研究和动手实践的时间,然后就“怎样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圆柱体和长方体的关系”,让他们充分感受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联系这个关系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能够深入和拓展的空间。自己感觉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首先,利用联系旧知导入新知。圆柱的体积的导入,在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并强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接着复习
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猜想:“圆柱体是否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激发学生好奇心,独立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愿望。这样联系旧知,导入新知,思维过度自然,易接受新知。
其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新知。学生在探究新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实践操作的条件,营造出思考的环境氛围。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亲身参与操作,通过学具拼接操作,将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同时配合课件展示,加深理解。为了直观、形象,让学生观看课件: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猜想出圆柱体也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来得出体积公式。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中,学生虽然能说出“分得份数越多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但是,到底拼成的图形怎样更接近长方体?演示动画后,学生不仅对这个切拼过程一目了然,同时又加深理解了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转化方法。
第三,合理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分层练习,拓展知识,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解题灵活性的重要方法,如:已知圆柱底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侧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积和体积,怎样求高;已知圆柱体积和高,怎样求底面积等。
不足之处在于:
1、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有效、良性互动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2、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还不是很到位。
3、学生数字计算错误的现象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
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二篇:六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及时批改,并集体评讲,要求学生把错整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必批必改。学完一个单元及时测验,测验试卷及时批发整理,并把成绩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老师做到心里有数,时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
注意学困生的培养,针对基础薄弱的孩子,要分组帮扶,遇到知识不衔接的地方,只能查缺补漏。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四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一定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五、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数学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回顾半年,心中如秋水般清澈平和,精诚合作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沟通信任是我们处事的方式,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去实践着我们共同的誓言: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甘做人梯,甘为儒牛。
第三篇: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6.东方明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我们能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都归功于谁吗?在上海,就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1、出示课题:6东方明珠
2、指名认读,齐读。
3、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什么?请你介绍一下。
二、简介“东方明珠”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明珠塔。
1、出示多媒体画面(或图片):东方明珠
2、教师简介这就是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个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三、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老师领读。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
1、指名三人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正音。
后鼻音的字:东、方、明、广、像;翘舌音的字:是、珠。
2、出示本课生字词
(1)学生自己认读:
pǔdōnɡfānɡcǎiɡuǎnɡkēshì
黄浦江边东方 明珠脚踩大地广 播一颗真是 diàntóuxiànɡle
电视头顶像一个巨人都亮了
(2)指名读、齐读
3、自学课后的书写笔顺。
4、指导书写。
(1)分析结构,记忆字型。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学生在 田字格本上写字。(放古筝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
(2)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雄伟壮丽。
二、学文
1、指导自读课文,想想“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东方明珠塔哪儿像一个巨人呢?(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4、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会是怎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
5、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这座塔真是太高大了,谁来把这一句读一读。
7、读后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8、尝试背诵。
9、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练习说话)
10、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谁来把书上描写东方明珠塔夜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11、齐读,指名读。
12、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
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板书:五光十色)
13、齐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感情,教师可灵活指导)
14、讨论: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样呢?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拓展知识。
六、指导写字
1、认读:头地了是
2、指导书写
头:第一笔和第二笔是上下分布,第四笔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点。地:左窄右宽,左边是提土旁,“也”的起笔横折钩向右上略斜。了:第二笔是竖钩,不是弯钩。
七、板书设计
高大 像巨人
6.东方明珠
美丽 五光十色
第四篇: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万艳备课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
1、继续巩固生字,并学习剩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儿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情、洁”的笔顺。
2、指名认读词语。
二、指导看图,初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幅图的?师范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4、检查读音。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读,做到边读边想象池塘环境的优美和小蜻蜓忙着捉蚊虫的景象。相机进行保护益虫的教育。
3、边背边进行表演。
四、教学生字
1、看笔顺描红“坐、事、捉”。
2、反馈检查:“事、坐”的笔顺。
3、给“事、坐”找朋友。
4、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5、生描红。
五、教学后记: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够有感情诵读儿歌。
第五篇: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11.北风和小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认识二会字、学会四会字:和、出、面、气、口、毛、知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认识二会字、学会四会字:和、出、面、气、口、毛、知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再听录音,感知课文
1、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可爱听故事了。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大家仔细听,故事中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在课题两边画出被风和小鱼。
二、初读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把生字的音读准.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
颜色 梧桐树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气 鹅毛大雪 河面 知道
(2)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读音,由师生共同纠正。
(3)指名读课文,老师及时给予正音,对于长句子要求反复朗读。
3、理清课文脉络,想想,课文那部分写了以下内容:(1)有些动植物不怕北风,北风很得意。(2)北风自以为是,但小鱼不怕它。
三、指导学生书写 生字:重点放在指导字形上。可让学生说说哪一个最难写,或是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主要笔画是什么。
和:左右基本相等。右“口“写得偏下些,第五笔变为点。
毛: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略平;第三笔横较长;末笔是竖弯钩,底端平展,向上钩出。
面:独体字。第二笔是撇,第四笔是横折钩。钩略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北风的妄自尊大,学习小鱼儿面对强大的北风毫不畏惧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到北风的妄自尊大,学习小鱼儿面对强大的北风毫不畏惧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1、2自然段。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交流。
(1)北风一吹,小草怎么样了?(2)北风一吹,梧桐树怎么样了?(3)北风一吹,鸟儿怎样了?(4)填空。(多媒体出示)
3、多媒体演示第1自然段描写的情景,学生试着给动画配音。
(二)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北风的得意。
(三)小结。齐读1-2自然段。
三、讲读第3——5自然段。
1、讲读第3自然段。
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小鱼跟北风较量的语气。
2、讲读第4—5自然段。
(1)北风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觉得北风怎么样?(凶恶、狠毒)
(2)在北风看不到小鱼了,他又……(得意起来了)他心想了什么?
(3)北风把河面冻结了,小鱼不能再浮出水面了,是不是就怕北风了呢?(4)多媒体演示:北风猛吹一口气,下起鹅毛大雪,河面冻结,小鱼在水里游。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
四、读一读,演一演。
五、启发想象,体会寓意。
1、读了课文以后,看了同学的表演,你想对北风、小鱼说点什么呢?
2、现在北风呼呼地吹向你,你会怎么做?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填空。
北风向草地吹一吹,青草_________________。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