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局坚持以“五抓”(抓机构、抓预案、抓宣传、抓落实、抓督查)为突破口,立足业务职能,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抓机构。县上成立了由县长XXX为组长,分管副县长XXX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我局及全县30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落实专职人员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二是抓预案。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完成了《犍为县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犍为县2011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是抓宣传。共印制、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40余条,组织召开地质灾害专题会议3次,参会人员达300余人次;四是抓落实。建立和完善汛期巡查、地质灾害月报制度和主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加强排查力度,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10个,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326份。截止目前向政府争取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危经费16.434万元,排除隐患点6处;县政府划拨经费9.9万元,用于搬迁受隐患点威胁的9户农户;五是抓督查。落实交叉督查机制,局领导不定期对分管乡镇地质灾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隐患点排危等落实情况进行交叉督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011年7月26日
第二篇: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切实做好全县中小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切实做好全县中小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汛期前地质灾害大检查活动的通知》(河政办电[2011]78号)文件要求,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检查活动,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杜绝各类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现将开展大检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预案
根据《河池市教育系统2011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河教发〔2011〕71号)及《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汛期前地质灾害大检查活动的通知》(河政办电〔2011〕78号)等文件要求,县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开展调研工作,认真分析全县学校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制定并下发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系统2011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环教通〔2011〕54号),要求各学校根据实际制定本校的应急预案,并上报县教育局备案。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师生人身财产及校舍安全,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切实抓好汛期学校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以覃善计局长为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长、各中学、中心校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加强对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是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细化工作责任,做到工作安排具体、监管责任明确、应急预案周全、防范措施到位。
三、认真排查,重点防范
教育局领导及联系点负责同志下到各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各学校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或易发区学校开展汛期前地质灾害防范安全大检查,重点对洪水、泥石流、塌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
(一)加强对校舍安全的排查,要及时清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危房的要坚决拆除。
(二)加强对学校围墙、挡土墙及建筑工地等的排查,有安全隐患的要设立警示标志,并尽快加固维修排危。
(三)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危岩、塌方、山体滑坡、地面陷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预防洪水、泥石流、塌方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学校的影响,做好防自然灾害及食品饮水卫生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
(四)规范预防地质灾害避险应急预案,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除安全隐患。
(五)积极做好汛期前雨情、水情、汛情的预测及预报工作。
(六)做好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通过调查与区划,掌握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和发生特征,划定易发区与高危区,做好监测与防治规划,并建立工作台帐。经过全面排查,我县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和分布情况如下:(1)房前屋后切坡≥50—70度的有下南乡中心校,下南乡中南小学,下南乡下塘村五圩教学点,洛阳镇中心校,洛阳镇江口小学,总计共5所学校;(2)可能发生地面下沉隐患的有驯乐乡北山村小学;(3)房前屋后边坡、斜坡处或挡土墙发现裂缝的
有洛阳镇永安小学,洛阳镇江口小学,总计2所学校。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排查工作,我县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7处,涉及到7所学校共1315人。各学校根据《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系统2011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环教通〔2011〕54号)要求,配合当地政府、国土部门及时划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落实责任人及监测人员,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四、强化措施,应急处置
汛期前,各校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情况,加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部位的巡查,强化安全措施,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问题,及时整改,应急处置,排除险情:一是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防灾、减灾、救灾等安全知识,开展防灾教育和自救逃生演练,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灾抗灾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学校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不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落实群测群防的各项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三是加强值班,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随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动态,发现重要情况及时报告,杜绝隐报、瞒报现象;四是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发生地质灾害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及时、妥善处理事故,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汇报;五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各学校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相关信息迟报、漏报和瞒报的,将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五、严格督查,确保平安
为加强学校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教育局组织督查组下到各学校进行检查指导,重点督查学校防范地质灾害领导机构是否完善,应
急预案是否建立健全,对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点是否排查全面、清楚,群测群防体系是否建设完善,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否落实监测责任人和专职监测人,采取防范措施是否切实有效,是否坚持汛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各种预警预报信息网络是否畅通等。教育局联系点负责同志下到全县各学校,深入各中小学、教学点进行检查指导,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是对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回检查,随时掌握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确保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安全。
六、存在问题
1.部分学校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积极与当地政府、国土部门联系,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
2.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学校建在坡度较高的山坡上或是背靠石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地质灾害治理经费严重不足,使得这些学校无法搬迁到安全地区。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几个方面
(一)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各乡镇、各部门将调整后的相关领导、相关责任人、监测人员电话号码收集整理后通知我局,由县气象局和我局通过移动短信平台以短信消息的方式共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消息”。同时接到上级发布的气候变化通知,随即通知各国国土资源所,由各国土资源所传达至各个监测点检测人员,确保信息畅通。
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将各隐患点应急预案发放到相关责任人手中。特别要是监测人员电话有变化立马上报县局,便于查询。针对换届后个别领导工作业务不熟,我局还专门印发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手册,发放到了乡镇各领导手中。
(二)严格遵守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和速报制度
详细制定汛期值班人员须知和值班人员地质灾害速报须知,执行24小时值班,县局对值班情况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和责任人必须高度负责,不能脱岗。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合江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接到地质灾害灾情后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县应急办和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 1
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在30分钟内将灾情详细情况书面报告县应急办和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三)应急准备工作
一是提高了地质灾害应急能力。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加强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快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交通、通信和专业设备,形成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严密、科学的应急工作流程。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储备,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强化基层地质灾害防范。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大力支持和推进村社地质灾害监测、巡查、预警、转移避险等应急能力的建设。要求雨天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专人盯守巡查。
(四)认真开展隐患调查和动态巡查
由于当前气候异常,要求各乡镇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经常性巡回检查。对各辖区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所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特别是旅游区、学校、人口聚集区、公路沿线、非煤矿山)逐一进行排查,重点检查隐患点变化情况、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完善和防灾责任的落实情况、防灾避险措施及准备情况、预警预报信息的传送、汛期值班工作制度、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子的发放情况、监测人的监测情况等,做到不留死角,消除隐患,并将排查结果及时
反馈我局。特别是加强了对非煤矿山和在建工程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要求矿山和在建工程项目落实相关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签订防灾责任书,落实相关防灾措施。对不合格的工地和矿山发出整改通知。
(五)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自救措施的宣传。
重庆五道防线严密监测地灾:加强落实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专家驻守、应急处置、督察督办、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版石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害性大,防灾减灾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切实做好今年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如下,各村(居)、驻镇各有关单位,按照方案抓好落实。
一、地质灾害点分布和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村宅后滑坡,村房前滑坡,村宅后滑坡,村宅后不稳定斜坡,村不稳定斜坡,房前屋后高陡边坡主要分布在海螺村。
(二)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存在威胁程度划分,我镇为一般级地质灾害点为2处,潜在的地质灾害危害点较大的为海螺村。
(三)对未列入本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地质灾害点和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虽然隐患相对较小,也应列入村(居)级防范。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和影响范围:
1、对于山前地带的房前屋后因工程建设和人为削坡所诱发的小型零星的滑坡崩塌灾害,主要是威胁边坡前后部位上的人员及房屋财产等安全,一般危害范围以50-200㎡左右为主,部份影响宽度可达20-30m、影响长轴距离可达50-60m。
2、对于公路沿线边坡所诱发的滑坡、崩塌灾害,除影响堵塞交通和毁坏公路及附属设施等外,主要是威胁通行车辆和过往人员的安全;特别是较高陡的边坡,危害范围甚至延伸至公路外部。
3、对于部份沟谷所潜在的滑坡迸发性泥石流灾害,以及境内部份大型引水沟渠或库塘渗漏所诱发的潜在滑坡泥石流隐患,主要是威胁沟谷、沟口和引(蓄)排水等设施下游的部份居住人员与房屋财产安全,潜在威胁范围较广,一旦发生后危害性往往较为严重。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组织管理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组织协调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龚升炬(镇党委书记)副组长:钟 明(镇 长)
陈永山(镇党委副书记)
肖泽红(纪委书记)
陈旺山(常务副镇长)
赖东升(副镇长)
李仁辛(副镇长)
唐素芳(副镇长)
成 员:龚汉佐、王泽庭、钟庆利、刘俊奎
(二)地质灾害防治及责任制
(1)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各行政村和镇直有关单位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政府负总责,部门具体负责,各行政村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
(2)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地质灾害点监测人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
(3)建设站:在进行镇、村规划充分考虑遭受成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公路站:加强对交通沿线边坡的检查和维护,对易发区路段要设立警示标志。
(5)水利工作站:对所管辖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水库,引水涵渠,应进行除险加固。
(6)中心小学和中学:根据学校的周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检查、整改,并组织学生进行避险演练。
(7)民政办:在地质灾害预警期内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优抚工作。
四、加强汛期巡查,实施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建立预报预警响应规程(1)加强汛期巡查
根据国务院《地质防治条例》镇政府组织国土、建设、水利、公路、中心小学、中学等部门在汛前、汛期,汛后对危险性和灾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点,从群测群防、防灾抢险、应急准备工作等方面进行巡回检查,检查各村防灾责任组织机构,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是否发放到位,危险点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
(2)实施灾害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
对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和划定的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应进行监测巡查,遇有台风或暴风雨袭击或当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所报达到3组以上时,除加大对危险点监测密度外,还应部署地质灾害点避险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做好群众及财产的安全转移工作。
镇政府已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主要由各防灾成员单位和镇应急民兵分队组成。
(3)预报预警应急响应要求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分为5个等级,Ⅰ级、Ⅱ级地质发生可能性小,Ⅲ级(注意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Ⅳ级(预警级),Ⅴ级(警报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其中Ⅰ—Ⅱ级可不予发布,Ⅲ—Ⅴ级应向社会发布,对Ⅲ—Ⅴ地质灾害预警响应,一般要求如下:
1、Ⅱ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镇有关部门应做好值班工作,密切注意雨情,各村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协管员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
2、Ⅳ、Ⅴ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镇防灾指挥机构及各行政村应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镇政府要做好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村委会应按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群众转移避让。
(4)建立灾情报告制度
1、报告时限要求:发生地质灾害,各行政村应在1小时内报镇政府。
2、报告内容:地质灾害报告内容主要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规模、人员是否存伤亡,财产损失等,已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设
1、各灾点应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危险性、危害性,经济实力及可操作性,采取目视监测。设桩监测或进行回填裂缝,削坡减载,清除易滑坡物、挖设排水沟、改水渗透、砌挡墙等工程治理措施。
2、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3、加强监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
4、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积极宣传。
2015年6月10日
第五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确保我乡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继续巩固我县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在地质灾害来临时,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杜绝或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结合我乡实际,特将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项强调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地灾防治工作意识。
1、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从发展大局出发,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2、组织广大干群学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通过召开会议、刷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灾防治知识,增强广大干群地灾防治意识,提高广大干群地灾防范能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3、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劳动安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二、开展地灾评估,健全地灾防治监测机制。
1、开展地灾情况调查评估工作。
2、制定地灾防治预案和突发性地灾应急预案。
3、建立健全地灾监测网络,落实地灾汛期值班、速报、巡视、检查等各项规章制度。
4、重要地灾要设置警示牌。
三、加大防范力度,严禁人为诱发地灾行为。
1、组织地灾危险点的广大干群开展地灾防治的可行性治理工作。
2、严禁在地灾危险区内进行爆破、削坡或其它危险性的建设施工。
3、严禁无合法手续开采矿产等违法开采行为。
4、严禁持有合法开采手续的违规开采行为。
四、切实履行职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各村、各单位一把手对本地的地灾防治工作负总责,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地灾防治工作担负直接责任。
2、要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人命关天”的高度,切实把地灾监测机制、地灾预防措施以及地灾防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层层要有责任人。
3、确保通信畅通,各村、各单位一把手和蹲村领导干部在汛期要保持通信工具24小时畅通。
4、开展经常性的地灾监测、巡查及其督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灾情、研究灾情和排除灾情,防患未然,切实把地灾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建立过错追究制度,对因地灾防治工作抓得不力、不实而导致人民生命遭受重大伤亡或人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