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

时间:2019-05-13 10:1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

第一篇: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

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

2012年10月17日,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在东华大学图文信息中心举行,来自全国20余所纺织相关院校的图书馆和科研院所的近50位代表汇聚校园,围绕“未来大学图书馆与新信息环境下的创新服务”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副理事长、东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惠兰研究馆员主持会议。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殷耀出席会议开幕式。

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理事长、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利民教授首先致开幕词,朱馆长代表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感谢与会各位的到来和对会议的关注与支持,同时点明本次会议的召开,旨在探讨发现和满足用户应用需求对图书馆持续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以促进学术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和快速发展,提高国内学术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接着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殷耀致欢迎词,殷书记首先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行业特色型高校间建立合作协同机制十分必要,有助于更好满足纺织服装特色学科的发展需求,高校图书馆要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才能保持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由“杰出贡献奖”颁奖、“"纺织联盟移动图书馆知识平台"”启动仪式、主题发言及讨论四部分组成。

一、“杰出贡献奖”颁奖

为迎接本次会议的召开,充分肯定各成员馆为发展纺织高校图书馆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鼓励广大成员馆教职工热爱本职,努力开拓,锐意进取,推动纺织高校图书馆事业不断前进,根据第六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会议精神,特设立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杰出贡献奖”,并于本次会议召开前夕,开展了“杰出贡献奖”评选工作。

会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秘书长骆永成副研究馆员首先汇报了“杰出贡献奖”评奖程序,即由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各成员馆单位推荐,由理事长及各副理事长担任的评审委员会委员,对候选人进行通讯评选。根据无记名票选统计,按得票数由高至低排序,产生10名“杰出贡献奖”获奖者。接下来,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理事长、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利民教授宣读获奖者名单,他们分别是(按姓氏笔画排序):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丁祖荣;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马卫平;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张大为;中原工学院图书馆张怀涛;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图书馆张晓萨;江南大学图书与档案馆吴信岚;东华大学图书馆陈惠兰;苏州大学图书馆周建屏;青岛大学图书馆靳小青;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潘松华。最后,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殷耀教授为获奖者颁发奖状及奖杯并合影留念。

二、“纺织联盟移动图书馆知识平台”启动仪式

首先,东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惠兰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图

书馆员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中的角色被重新定位。我校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在2011年年底,我校图书馆联合超星数字图书馆推出东华大学移动图书馆这一创新性服务平台,在图书馆为我馆馆员及广大师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培训宣传活动。并从专业角度阐述了“纺织联盟移动图书馆知识平台”将会改变人们阅读习惯。最后由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殷耀、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利民教授及超星公司副总裁张龙岐一同点击PAD,“纺织联盟移动图书馆知识平台”正式启动。

“纺织联盟移动图书馆知识平台”的启动打破了校园网络的限制,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

尽情访问图书馆海量资源,获取图书查询、预约、续借、电子图书阅读、馆藏文献资源检索及下载、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享受全新的“随身图书馆”体验。使得读者服务无缝、动态、交互地融入到读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从而大大拓宽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延伸图书馆的服务时间,更加方便读者快速获取更多信息。它是对传统阅读方式和文献获取方式的补充,使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主题发言

参会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和代表相继发言,交流了新形势下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数字图书

馆建设和传统图书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创新。

1.房运琦--《数字环境下的困惑与出路》

青岛大学图书馆房运琦馆长以数字化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契机与挑战为切入点,指出技

术进步使得图书馆文献服务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告别了传统的手段和载体;同时也使得图书馆不得不面临期刊和图书阅览室到馆读者严重萎缩、多媒体阅览室和流通部读者趋于呈现递减的趋势、递增的流通书库在逐渐侵蚀阅览面积、数字化业务局限了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从而失去了传统意义下的人气以及现有的某些繁荣景象是否真实存在等诸多问题。同时,就数字环境下的困惑提出“开自习室是不是图书馆的主要任务”,“ 图书馆是不是需要一定量的到馆读者”,“图书馆拿什么来吸引读者到馆”三个问题与到会代表进行交流与探讨。最后以青岛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面对数字环境下的挑战与困惑所采取的措施:1.及时捕捉读者需求,发展特色馆藏;2.及时更新设备,发挥技术展示效应;3.改善阅览环境;

4.加大参考咨询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手段,形成新的增长点;5.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中心。

2.李雪飞--《未来大学图书馆与新信息环境下的创新服务》

北京服装学院李雪飞馆长从新信息环境的冲击、图书馆的艰难处境及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三个方面和与会代表交流了未来大学图书馆与新信息环境下的创新服务。他认为大规模的数据给存储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衍生了包括数据存储、知识获取、信息生态等多方面问题;新信息环境下,读者不再视图书馆为唯一的知识殿堂;知识与载体的分离,使得传统图书馆门庭罗雀;而正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图书馆失去了原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图书馆人不得不思考“图书馆是否依然是知识的殿堂”,“如何发掘知识、如何开展知识服务”,“学科服

务的效果如何”等深层次问题。面对上述困惑,李馆长认为,首先,作为图书馆馆员,我们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责任感、服务能力及创新意识;而更重要的是构建学习的平台,即在推进传统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库打造学习的平台:根据不同层次读者进行资源分类,满足各类用户需求;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及效果,对信息进行重组,提供个人学习空间、交互平台,建立人才库;最后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元数据规范、信息分析挖掘及关联重组实现知识的深度挖掘。

3.周秀会--《多途径、多方式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有效、及时沟通》

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周秀会副馆长首先与大家分享了天津工业大学的新馆建设情况,介

绍了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尝试的解决方式。她认为尽管通过校长信箱、毕业生座谈会、本科生教学期中检查座谈会等等途径可以听取到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和意见,但存在非面对面沟通、不能及时、有效沟通、普遍性问题不能及时让读者周知等多方弊端;因此,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强化了图书馆与读者沟通方式,设立了馆务建议、图书荐购及图书搜寻服务,由专人负责落实,并要求在4个工作日内答复读者,保证问题处理时效性;同时设立了网络意见箱、总咨询处、虚拟咨询、文献检索课、新生入学教育等多途径信息沟通及反馈途径。保证了图书馆与读者的直接沟通,有利于图书馆及时了解掌握读

者需求,也使得读者更了解、理解图书馆的工作。此外,针对读者所关注的开馆时间问题、带包进馆问题、新进图书、无线网络、空调等问题,在新馆建设功能布局中均进行了充分考量和论证,设置了新书借阅区、增加了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功能等细节服务,实现了预期的服务目标。

4.陈惠兰--《东华大学移动图书馆—实施及用户体验分享》

东华大学图书馆陈惠兰副馆长介绍了东华大学移动图书馆的实施及用户体验分享。她首

先介绍了移动图书馆的五大功能:1.实现纸质馆藏文献的移动检索与自助服务;2.实现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与全文移动阅读;3.实现馆外资源联合检索与文献传递服务;4.实现图书、报纸、杂志、有声读物、视频的随心订阅;5.实现公告信息发布与读者个性化服务定制。接下来从账户注册、身份认证、个人借阅信息查阅、馆藏书目查询、读者预约、获取全文、阅读全文、添加书签、检索章节、图书导航、热门搜索及实时更新、个性化订阅、欣赏有声读物等各个环节与到会代表分享了东华大学图书馆体验移动图书馆的经验。最终针对206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移动设备上网的主要用途、时间分布;访问图书馆网站的频率;访问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最常使用图书馆获取的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移动图书馆引入带来的最主要影响等深层次问题,并从资源、宣传推广、终端、细化服务、服务评价等五方面解析了读者针对移动图书馆的建议和意见。

四、讨论

1.与会人员就移动图书馆的建设细节、服务内容及使用成本,图书馆工作目前存在的误区、面临的严峻形势,专业、特色书籍建设,多元化资源建设,坚持纸版书籍建设等问题进

行了广泛交流。

1)苏州大学图书馆周建屏馆长认为图书馆工作目前普遍存在三个误区:1.将传统图

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人为对立;2.将图书馆的工作神圣化,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理性看待读者需求,未能客观定位图书馆的工作内涵;3.馆员自认为是读者的老师,而事实上,读者是我们的导师。目前,图书馆经历着几重变化:其本身不应仅承载藏书的功能,更应是学术交流中心;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集中地,提供学生社团的活动场所;图书馆应着眼校园环境的变化,结合学校需求,展示图书馆的优势。因此,应把握好图书馆自身理念,不能人云亦云,同时注重借力团队力量,体验现代技术,承载读者无法负担的责任,紧抓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政策带给图书馆的机遇,把握好高校图书馆发展前景。

2)东华大学出版社蒋智威社长介绍了东华大学出版社的概况。东华大学出版社由教育

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东华大学主办,成立于1993年,以纺织服装、艺术类出版物为特色。目前,出版社着重于建设高端学术专著,希望各纺织高校兄弟馆可以分享经典藏书,增强典藏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益;此外,出版社注重出版成套、成系列的专业教材,希望可以完整保留纺织类书籍服务于纺织行业;最后,蒋社长立足图书出版角度对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图书馆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平台,图书馆需要有文化内涵,希望各兄弟馆注重专业书籍建设。而东华大学出版社愿意借助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的平台为各兄弟馆提供专业书籍建设服务,为纺织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2.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及副理事长的增改选方案:增

选东华大学出版社为副理事长单位;增选东华大学出版社社长蒋智威、改选青岛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房运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馆长柳金发、盐城工学院图书馆馆长高琴等四位同志为副理事长。

3.会议讨论并最终确定了下一届会议召开地点为天津,承办方为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

第二篇: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

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

2012年10月17日,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在东华大学图文信息中心举行,来自全国20余所纺织相关院校的图书馆和科研院所的近50位代表汇聚校园,围绕“未来大学图书馆与新信息环境下的创新服务”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副理事长、东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惠兰研究馆员主持会议。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殷耀出席会议开幕式。

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理事长、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利民教授首先致开幕词,朱馆长代表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感谢与会各位的到来和对会议的关注与支持,同时点明本次会议的召开,旨在探讨发现和满足用户应用需求对图书馆持续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以促进学术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和快速发展,提高国内学术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接着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殷耀致欢迎词,殷书记首先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行业特色型高校间建立合作协同机制十分必要,有助于更好满足纺织服装特色学科的发展需求,高校图书馆要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才能保持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由“杰出贡献奖”颁奖、“"纺织联盟移动图书馆知识平台"”启动仪式、主题发言及讨论四部分组成。

一、“杰出贡献奖”颁奖

为迎接本次会议的召开,充分肯定各成员馆为发展纺织高校图书馆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鼓励广大成员馆教职工热爱本职,努力开拓,锐意进取,推动纺织高校图书馆事业不断前进,根据第六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会议精神,特设立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杰出贡献奖”,并于本次会议召开前夕,开展了“杰出贡献奖”评选工作。

会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秘书长骆永成副研究馆员首先汇报了“杰出贡献奖”评奖程序,即由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各成员馆单位推荐,由理事长及各副理事长担任的评审委员会委员,对候选人进行通讯评选。根据无记名票选统计,按得票数由高至低排序,产生10名“杰出贡献奖”获奖者。接下来,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理事长、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利民教授宣读获奖者名单,他们分别是(按姓氏笔画排序):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丁祖荣;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马卫平;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张大为;中原工学院图书馆张怀涛;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图书馆张晓萨;江南大学图书与档案馆吴信岚;东华大学图书馆陈惠兰;苏州大学图书馆周建屏;青岛大学图书馆靳小青;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潘松华。最后,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殷耀教授为获奖者颁发奖状及奖杯并合影留念。

二、“纺织联盟移动图书馆知识平台”启动仪式 首先,东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惠兰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员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中的角色被重新定位。我校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在2011年年底,我校图书馆联合超星数字图书馆推出东华大学移动图书馆这一创新性服务平台,在图书馆为我馆馆员及广大师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培训宣传活动。并从专业角度阐述了“纺织联盟移动图书馆知识平台”将会改变人们阅读习惯。最后由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殷耀、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利民教授及超星公司副总裁张龙岐一同点击PAD,“纺织联盟移动图书馆知识平台”正式启动。

“纺织联盟移动图书馆知识平台”的启动打破了校园网络的限制,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尽情访问图书馆海量资源,获取图书查询、预约、续借、电子图书阅读、馆藏文献资源检索及下载、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享受全新的“随身图书馆”体验。使得读者服务无缝、动态、交互地融入到读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从而大大拓宽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延伸图书馆的服务时间,更加方便读者快速获取更多信息。它是对传统阅读方式和文献获取方式的补充,使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主题发言

参会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和代表相继发言,交流了新形势下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和传统图书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创新。1.房运琦--《数字环境下的困惑与出路》

青岛大学图书馆房运琦馆长以数字化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契机与挑战为切入点,指出技术进步使得图书馆文献服务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告别了传统的手段和载体;同时也使得图书馆不得不面临期刊和图书阅览室到馆读者严重萎缩、多媒体阅览室和流通部读者趋于呈现递减的趋势、递增的流通书库在逐渐侵蚀阅览面积、数字化业务局限了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从而失去了传统意义下的人气以及现有的某些繁荣景象是否真实存在等诸多问题。同时,就数字环境下的困惑提出“开自习室是不是图书馆的主要任务”,“ 图书馆是不是需要一定量的到馆读者”,“图书馆拿什么来吸引读者到馆”三个问题与到会代表进行交流与探讨。最后以青岛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面对数字环境下的挑战与困惑所采取的措施:1.及时捕捉读者需求,发展特色馆藏;2.及时更新设备,发挥技术展示效应;3.改善阅览环境;4.加大参考咨询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手段,形成新的增长点;5.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中心。

2.李雪飞--《未来大学图书馆与新信息环境下的创新服务》

北京服装学院李雪飞馆长从新信息环境的冲击、图书馆的艰难处境及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三个方面和与会代表交流了未来大学图书馆与新信息环境下的创新服务。他认为大规模的数据给存储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衍生了包括数据存储、知识获取、信息生态等多方面问题;新信息环境下,读者不再视图书馆为唯一的知识殿堂;知识与载体的分离,使得传统图书馆门庭罗雀;而正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图书馆失去了原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图书馆人不得不思考“图书馆是否依然是知识的殿堂”,“如何发掘知识、如何开展知识服务”,“学科服 务的效果如何”等深层次问题。面对上述困惑,李馆长认为,首先,作为图书馆馆员,我们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责任感、服务能力及创新意识;而更重要的是构建学习的平台,即在推进传统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库打造学习的平台:根据不同层次读者进行资源分类,满足各类用户需求;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及效果,对信息进行重组,提供个人学习空间、交互平台,建立人才库;最后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元数据规范、信息分析挖掘及关联重组实现知识的深度挖掘。

3.周秀会--《多途径、多方式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有效、及时沟通》

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周秀会副馆长首先与大家分享了天津工业大学的新馆建设情况,介绍了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尝试的解决方式。她认为尽管通过校长信箱、毕业生座谈会、本科生教学期中检查座谈会等等途径可以听取到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和意见,但存在非面对面沟通、不能及时、有效沟通、普遍性问题不能及时让读者周知等多方弊端;因此,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强化了图书馆与读者沟通方式,设立了馆务建议、图书荐购及图书搜寻服务,由专人负责落实,并要求在4个工作日内答复读者,保证问题处理时效性;同时设立了网络意见箱、总咨询处、虚拟咨询、文献检索课、新生入学教育等多途径信息沟通及反馈途径。保证了图书馆与读者的直接沟通,有利于图书馆及时了解掌握读者需求,也使得读者更了解、理解图书馆的工作。此外,针对读者所关注的开馆时间问题、带包进馆问题、新进图书、无线网络、空调等问题,在新馆建设功能布局中均进行了充分考量和论证,设置了新书借阅区、增加了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功能等细节服务,实现了预期的服务目标。

4.陈惠兰--《东华大学移动图书馆—实施及用户体验分享》

东华大学图书馆陈惠兰副馆长介绍了东华大学移动图书馆的实施及用户体验分享。她首先介绍了移动图书馆的五大功能:1.实现纸质馆藏文献的移动检索与自助服务;2.实现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与全文移动阅读;3.实现馆外资源联合检索与文献传递服务;4.实现图书、报纸、杂志、有声读物、视频的随心订阅;5.实现公告信息发布与读者个性化服务定制。接下来从账户注册、身份认证、个人借阅信息查阅、馆藏书目查询、读者预约、获取全文、阅读全文、添加书签、检索章节、图书导航、热门搜索及实时更新、个性化订阅、欣赏有声读物等各个环节与到会代表分享了东华大学图书馆体验移动图书馆的经验。最终针对206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移动设备上网的主要用途、时间分布;访问图书馆网站的频率;访问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最常使用图书馆获取的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移动图书馆引入带来的最主要影响等深层次问题,并从资源、宣传推广、终端、细化服务、服务评价等五方面解析了读者针对移动图书馆的建议和意见。

四、讨论

1.与会人员就移动图书馆的建设细节、服务内容及使用成本,图书馆工作目前存在的误区、面临的严峻形势,专业、特色书籍建设,多元化资源建设,坚持纸版书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1)苏州大学图书馆周建屏馆长认为图书馆工作目前普遍存在三个误区:1.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人为对立;2.将图书馆的工作神圣化,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理性看待读者需求,未能客观定位图书馆的工作内涵;3.馆员自认为是读者的老师,而事实上,读者是我们的导师。目前,图书馆经历着几重变化:其本身不应仅承载藏书的功能,更应是学术交流中心;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集中地,提供学生社团的活动场所;图书馆应着眼校园环境的变化,结合学校需求,展示图书馆的优势。因此,应把握好图书馆自身理念,不能人云亦云,同时注重借力团队力量,体验现代技术,承载读者无法负担的责任,紧抓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政策带给图书馆的机遇,把握好高校图书馆发展前景。

2)东华大学出版社蒋智威社长介绍了东华大学出版社的概况。东华大学出版社由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东华大学主办,成立于1993年,以纺织服装、艺术类出版物为特色。目前,出版社着重于建设高端学术专著,希望各纺织高校兄弟馆可以分享经典藏书,增强典藏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益;此外,出版社注重出版成套、成系列的专业教材,希望可以完整保留纺织类书籍服务于纺织行业;最后,蒋社长立足图书出版角度对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图书馆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平台,图书馆需要有文化内涵,希望各兄弟馆注重专业书籍建设。而东华大学出版社愿意借助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的平台为各兄弟馆提供专业书籍建设服务,为纺织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2.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及副理事长的增改选方案:增选东华大学出版社为副理事长单位;增选东华大学出版社社长蒋智威、改选青岛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房运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馆长柳金发、盐城工学院图书馆馆长高琴等四位同志为副理事长。

3.会议讨论并最终确定了下一届会议召开地点为天津,承办方为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

第三篇:2017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会议纪要

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

高专院校分委员会年会

暨2017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纪要

2017年10月1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分委员会、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主办,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年会暨2017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会议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6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近3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实施指南》(讨论稿)、高职高专图书馆转型与变革及阅读推广等主题展开了两天的学术交流。

在19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教育部职成司高职处任占营副处长、教育部(图工委)副主任詹长智教授、教育部(图工委)秘书长陈凌教授、教育部(图工委)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主任杨文秀、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徐庆副处长、江苏省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罗钧、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谢永华及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建国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教育部(图工委)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副主任卢兵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 受邀专家为与会代表作专题讲座,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图工委)副主任詹长智的《如何做一个创新的图书馆长?》、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长、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凌教授的《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思考》、教育部高等学校图工委高职高专院校分委会副主任郭向勇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实施指南(高职高专)编制与研究》、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爱国的《国外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相互延伸与集成》、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许长城的《另辟路径--CALIS高职高专发展计划》等主题报告,从不层面就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论述,提供高水平专家意 1

见,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本次会议共收到相关院校和老师提交的案例55个、论文68篇,论坛秘书处在会前组织业内专家按规程进行了认真评审,评出案例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9个;论文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9个。会上,获奖案例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殷世波馆长、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图书馆韩晗老师等6人,分别作了《全面深度信息化建设智慧图书馆――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基于数据挖掘和人脸识别技术的智慧图书馆为例》、《高职院校复合型图书馆空间再造》等6个优秀案例的大会交流;会议特邀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闫景丽副院长、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林莉馆长分别介绍了他们的《高职高专图书馆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服务育人》的成功经验。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众多高职院校图书馆近年来围绕创新服务所作的卓有成效和典型借鉴意义的多种尝试,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积极认同,也激发了大家进一步探索的深厚兴趣。

本次年会与论坛还特设了“合作企业专家发言”系列,约请国内从事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开发、图书馆数字资源产品开发和图书馆创新服务相关业务产品开发的著名企业专家到会,共同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院校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发展愿景、推进策略及具体实施的技术要点。

教育部(图工委)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副主任郭向勇,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常务副主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章洪,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常务副主席、教育部(图工委)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委员、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杜贵明,教育部(图工委)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委员、上海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长陈能,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秘书长、教育部(图工委)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委员、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杨柳分段主持了专家报告、院校案例交 2

流和合作企业专家发言、颁奖仪式及闭幕式等大会环节。

会议期间,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主席团举行会议,确认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张兆忠因本人已经退休主动辞去论坛主席职务,主席团会议增选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建国为论坛主席团新一任主席。

大会期间,刘建国主席做了表态发言,将虚心向老一辈图书馆行业专家不断学习,特别是咱们图书馆界的榜样人物张兆忠同志以及其他几位论坛创始人李世龙同志、章洪同志和郭向勇同志,将继续弘扬他们身上的敬岗爱业无私奉献精神,坚定不移地接好论坛主席这枚接力捧,不负众望,带领全国高职图书馆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读者打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在年会与论坛闭幕式上,教育部(图工委)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主任杨文秀和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主席刘建国携手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2017年与2018年论坛年会的交接仪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崔新明即席发表承办感言,真诚感谢年会与论坛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各位专家和各参会院校代表以及合作企业为本次会议成功圆满举办所提供的友好合作和热情支持,安徽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林莉即席表态,将全力办好2018年年会和论坛,热情期待2018年和大家在合肥再相聚。

最后,教育部(图工委)高职高专院校分委员会秘书长赵蕴珍作了大会总结。赵秘书长表示,两天的会议学习安排紧凑,专家讲座水平高,各位代表积极参与,年会与论坛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次会议将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供稿)3

第四篇: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方案

一、大赛背景

为加快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步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0年5月启动了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简称ITAT教育工程)。ITAT教育工程面向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就业技能为宗旨,总体目标是成为规模最大、培训课程最实用、培训费用最经济、培训质量最可靠的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程启动十二年来,凭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规范的管理和严谨的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截止目前,累计编写教材130余本,开发网络教学课件90余门,在全国教育教学机构中建立授权推广中心20余家和培训基地400余家,培训规模超过400万人次,考试认证达120万人次。

2010年,我中心在ITAT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计算机辅助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电子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培训项目,与ITAT教育工程一起,共同构成了全面覆盖信息技术各主要领域的职业能力培训、认证体系。

自2005年以来,我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连续举办“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在检验ITAT教育工程人才培养效果的同时,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平台,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各省教育厅和各有关院校的积极响应,更得到了参赛师生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1年,我中心将这项赛事名称正式更改为“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比赛形式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种,考试科目涵盖了程序设计、软件应用、艺术设计、移动互联网、电子工程、CAD技术等专业领域。第六届大赛全国共设了31个省级赛区,参赛学校达到1168所,参加个人赛的学生152404人,参加团体赛的队伍762支。

在总结前六届大赛组织经验的基础上,我中心定于2012年5月—12月继续举办“中国航信杯”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本届大赛得到了中国航信集团、中兴通讯、联想集团、和利时集团、北京亚控、知金教育、正保教育集团、STC公司、赛普锐斯、赛灵思、西门子软件、东方爱智、城通科技等企业的大力支持,为本届大赛提供技术支持、比赛平台和就业岗位。

本届大赛将继续以紧跟技术发展,深入行业应用,贴近用人需求为竞赛思路,为参赛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舞台,为参赛学校提供一个展示各自教学水平和特点的平台,为用人企业提供一个发现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的捷径,让更多的学校、学生、企业在这项赛事中受益,为促进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大赛安排

(一)组织机构

大赛设全国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本届大赛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下设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本届大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另外,大赛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大赛的命题、阅卷和技术指导工作。为保证大赛在各地的顺利进行,参赛省份设赛区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赛区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设赛区办公室,协助大赛组委会承担赛区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比赛科目

本届大赛分个人赛和团体赛,共设个人赛科目11个和团体赛科目6个,每个学生可以参加一个科目。

个人赛:参赛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参赛,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流程决出各种奖项。比赛科目有:

1、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

1

2、C语言程序设计;

3、JAVA语言程序设计;

4、Flash动画设计;

5、平面设计;

6、三维动画设计;

7、二维CAD机械设计;

8、二维CAD建筑设计;

9、移动互联网站设计(HTML);

10、电子商务运营;

11、PCB设计。

团体赛:参赛学生以团队(每支队伍不超过3名学生和2名指导教师)为单位报名参赛,按要求提交作品,经过专家初审后确定进入决赛的团队,再通过现场决赛决出各种奖项。比赛科目有:

1、“中兴通讯杯”智能终端创意大赛;

2、“联想·乐商店杯”Android应用开发大赛;

3、“亚控杯”组态软件应用设计大赛;

4、“和利时杯”电气控制应用设计大赛;

5、电子系统设计大赛;

6、高端装备制造综合技能大赛(CAD+CAE+CAM)。

(三)奖项设置

个人赛全国特等奖每科目2人(分本科及以上组和专科及以下组,各1人)、全国一等奖每科目20人(分本科及以上组和专科及以下组,各10人)、全国二等奖共约500人(每个科目根据参赛人数不同名额不同)。个人赛同时设省级一等奖800名(即进入决赛的同学)、省级二等奖2000名、省级三等奖4000名;

团体赛设全国特等奖每科目2队、全国一等奖每科目10队,全国二等奖共200队(每个科目根据参赛队数量不同名额不同)。团体赛同时设省级一等奖约300队(即进入全国决赛的队伍)、省级二等奖600队。

大赛另设参赛学校的组织奖、伯乐奖和指导老师奖。部分团体赛科目另设杰出教学贡献奖,对在组织规模和竞赛成绩方面取得综合优异的院校进行奖励。

为了激励参赛学生的创新创业,知金教育特别针对参加Android应用开发大赛并提交商业计划书的团队,评选1个最具商业价值金奖,3个最具商业价值奖,和20名最佳创业指导教师奖,优秀参赛团队及院校可获得知金基金的创业支持。

有关奖项设置视实际参赛规模调整。

(四)活动安排

1、学校报送参赛回执表

(1)时间

参赛回执表的报送截止日期为2012年9月10日。

(2)内容

有意参赛的学校可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将参赛回执表报送至大赛组委会或赛区办公室,大赛组委会接到参赛回执表后,将参赛学校信息上网,设定为大赛报名点,生成该校管理帐户并告知学校负责人。同时,大赛组委会将大赛的相关宣传资料邮寄至参赛学校。

2、赛区筹备会

(1)时间

2012年5月、6月、9月

(2)参会人员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参赛学校有关负责人。

(3)内容

●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赛的总体部署●大赛网上管理系统的使用●本届大赛的考试方式调整和新科目的比赛说明●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本赛区的组织工作安排●赛区组织工作的座谈交流

3、师资培训

(1)时间

2012年6-9月

(2)培训对象

大赛指导老师

(3)内容

●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利用大赛推荐教材、课件等开展赛前培训的方法介绍●本届大赛的命题原则和比赛说明解析●各比赛科目相关的技术要点串讲●各比赛科目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教学方法研讨

有关师资培训的详细事宜,另行通知。

4、校园行活动

(1)时间

2012年5月、6月、9月、10月、11月

(2)参与人员

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赛区办公室负责人以及企业有关负责人。

(3)内容

面向学生的大赛巡讲活动,邀请相关行业著名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和技术总监介绍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前沿技术,分析人才需求和就业市场,论述职业发展和从业之道;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相关比赛科目。

有关校园行活动的详细事宜,另行通知。

5、赛前培训

(1)时间

2012年6月—9月

(2)内容

●报名参赛学生可在网上免费学习所报比赛科目的网络课件●参赛学校可以自行组织集中的面授培训

大赛组委会在6月1日之前在大赛指定网站上公布各科目比赛说明和网络课件,参赛学校可以此为参考开展赛前培训。

6、个人赛报名

(1)时间

2012年6月1日—9月30日

(2)内容

大赛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预赛报名工作以参赛学校为单位进行,可以采用个人报名或统一报名两种形式。

学生个人报名可登陆大赛官方网站(.cn、),进入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页面,点击“网上报名”进行在线注册报名,报名时需正确选择所在学校和参赛科目。统一报名则由参赛学校负责老师通过学校帐号批量导入学生信息。非参赛学校的学生可以选择邻近的参赛学校报名点报名。报名之后,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到报名点(在线注册报名时,可见报名点的详细信息)核准报名信息。

学生报名后,可以免费参加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在线测评,对自己的个人性格、职业规划、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执行力等进行综合测评,加强对自身的认识。

报名截止前,参赛学校负责人对学生的报名信息进行审核,未经审批的报名信息,大赛组委会视为无效信息。

7、个人赛预赛

(1)时间

2012年10月13日

(2)内容

个人赛预赛采取全国统一时间考试,参赛学校自行组织的方式。参赛学校在预赛期间应按照大赛组委会的要求,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做好大赛的宣传工作。预赛总人数不满50人的参赛学校,不予设预赛考点,采取就近合并到其他参赛学校的方式。

个人赛预赛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50分。题型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其中客观题占100分,采用在线考试、现场出成绩的方式;主观题占50分,由大赛组委会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参赛学校组织专业老师阅卷。阅卷后学校老师于10月19日前将预赛主观题成绩登入大赛系统,大赛系统依据参赛学校的参赛规模、预赛成绩以及各科目的整体参赛人数等因素,自动确定复赛名额。

8、个人赛复赛

(1)时间

2012年11月3日

(2)内容

复赛由大赛组委会联同赛区办公室指定的参赛学校承办。大赛组委会派出复赛巡考员联同赛区办公室监督复赛的组织实施。复赛采取统一时间、局域网提交比赛结果的方式。题型为主观题,考试时间为3小时。复赛结果由组委会派出的巡考员统一带回北京,大赛组委会组织封闭式阅卷。通过复赛产生大赛的省级奖项,获得省级一等奖的学生进入北京的总决赛。决赛名单在12月1日前公布。

9、个人赛决赛

(1)时间

2012年12月16日

(2)内容

个人赛决赛在北京举行,由大赛组委会指定的学校承办,大赛组委会负责决赛的组织实施。通过现场决赛产生全国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10、团体赛

(1)组织形式:

团体赛参赛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比赛,每个团队不超过3名学生和2位指导教师。大赛组委会于2012年6月1日前公布团体赛比赛说明。参赛队在指定时间按要求完成产品设计,并将产品和相关文档、资料寄送给大赛组委会,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安排初审。通过初审产生团体赛的省级一等奖、二等奖,获得省级一等奖的队伍进入北京的决赛。团体赛决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组委会指定院校承办。团体赛决赛由现场产品演示、现场答辩、现场实操考试等环节组成(每个科目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详见该科目比赛说明),由团体赛评审专家组现场打分。通过现场决赛产生团体赛的全国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2)团体赛赛程:

参赛报名:2012年6月1日——10月20日

产品提交:2012年10月18日——11月10日

产品初审:2012年10月22日——11月23日

公布决赛名单:2012年12月1日前

现场决赛:2012年12月16日

11、颁奖典礼

(1)时间

2012年12月18日

(2)地点

北京

(3)参与人员

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领导、各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企业代表、媒体记者、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赛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参赛学校代表、参赛学生代表等。

(4)活动安排

●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致辞●有关领导为获奖学生和获奖单位颁奖●获奖学生代表和获奖单位代表发言●企业代表发言●专家委员会主任对大赛进行点评

●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作大赛总结

第五篇:2018年第七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培训交流心得体会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白营镇尧石得学校

郭晓晓

聚集名家经验智慧,引领教育健康发展!首先,我特别荣幸能够参加第七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各位教育名家的风采让我倾慕不已,他们关于课堂教学的理念及成功经验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在他们精彩的课堂中,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老师们专心致志聆听专家的公开课与报告。他们的演讲如此灵动,他们对文本的把握如此娴熟;他们的语言如此亲切,他们的笑容如此自然。他们牢牢抓住了老师们的眼球,让我们常常陶醉其中。

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窦桂梅老师和管建刚老师的课,他们两人的课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求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如何学习的方法与能力。窦桂梅老师提倡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教学化,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凸显出来,教师在身后引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学习做一个长大的儿童,充满童心,向下攀登!管老师在教学中精心地发掘,连生字词的教学都联系着课文题材特点,让我对语文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与名家面对面,聆听专家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智慧,我更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真如井底之蛙。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海无涯,永无止境。作为教师,不下苦功钻研、借鉴和吸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千方百计利用多种方式从多方面学习崭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艺术。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努力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学习型与创新型教师。

作为新教师,我学习归来之后准备试着开始自己的课改,探索适合于本土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可能这条路会很艰辛,也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我决不会放弃和退缩。因为,用课改托起中国教育梦,是我们每一个普通教育人的神圣使命。

下载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