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场管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直各有关单位:
《博乐市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灾种以崩塌及崩塌隐患为主,泥石流、滑坡数量较少。地质灾害规模均为小型,无中型、大型及特大型规模。已查明的 73 处地质灾害点,现状条件下无危险性大的点,危险性中等的点 12处,危险性小的点 61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二、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情况和威胁对象范围
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赛里克、乌图布拉格沟、江巴斯边防路、哈日图热格河谷地。沿沟谷或坡体修建边防公路或简易道路时,对山体坡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挖,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在震动和风化作用下易产生崩塌。以上地段分布灾害点 28 处,其中崩塌 13 处、崩塌隐患 15 处,地质灾害发育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北部中高山区玉科克边防路盘山路段、玉科克—赛里克边防道路、哈日图热格沟口附近、小营盘镇青稞棵牧场分布灾害点 9 处,其中崩塌 6 处、崩塌隐患 2 处、滑坡 1 处;南部山区库色木契克沟支沟阿合峡特受物理风化、降水、河水凹岸侵蚀、采矿活动的影响,局部地段形成不稳定斜坡和危岩体,分布灾害点 7 处,其中崩塌 1 处、崩塌隐患 5 处、泥石流隐患 1 处;位于狭长库色木契克沟中段的沟谷内北岸牧道,受河水冲蚀坡脚及切坡修建牧道的影响,发育小型崩塌 1 处、崩塌隐患 4 处;石灰窑矿区断裂构造及岩层的节理裂隙正在发育,在爆破震动、地震作用下易诱发崩塌灾害。以上区域地质灾害中等发育,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博五公路岔路口,博河所流经的小营盘镇、阿热勒托海牧场、青得里乡、达勒特镇、乌图布拉格镇、贝林哈日莫墩乡、三台林场和四台山区内,春季积雪融化和汛期降水易形成泥石流、滑坡,对过往人群、牧民、房屋、公路、农田、车辆等生命财产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三、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根据全市的气候特点,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期在3—6月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防范期。
(一)在山区要根据草场的载畜量合理发展畜牧业,切忌盲目发展和过度放牧,严禁破坏草场植被,严禁滥伐森林,逐年恢复被破坏植被。
(二)在进行矿山开采、修建山区公路和其它人类工程活动前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经过充分论证,在具有保证生态环境不发生明显改变措施的前提下,合理开挖和施工,防止人为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对已有的重大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由市国土资源局按照《新疆博乐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及其说明书中提出的防治分级和防治分期,分轻重缓急,按近期、中期和远期组织进行重点防治、次重点防治和一般防治。具体防治措施视各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四)对大多数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可采取避让或以避让为主的措施,同时加强监测和采取预警预报等措施;对少数需采取工程治理措施进行近期防治的重要隐患点,应根据灾害类型、规模,合理进行设计施工,以达到防灾减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五)由市国土资源局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大比例尺的详细勘查和监测,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防治(含应急治理)对策和措施及分期安排的建议。
(六)切实加强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系统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健全市、乡镇场、村队三级监测预报网络,并保持正常运行,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得以健康开展。
(七)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和牵头,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建议稿)》的要求,加强对地质灾害群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群测群防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八)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各乡镇场、市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危害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
(九)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对博乐—五台公路岔路口的河道疏通治理、加固桥涵和束水堤,改变泥石流流向,减少泥石流对公路及过往车辆的危害,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提醒人员及过往车辆注意安全,禁止雨天停留;对过往地广人稀四台山区的车辆、放牧人员加强宣传,确立监测人,及时预警、预报,设置围栏和民汉多种语言文字的警示牌。博尔塔拉河流经的各乡镇场要在汛期来临之前,做好巡查工作,群测群防,及时预警,避免人员伤亡;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提醒人员及过往车辆;修建束水堤,改变洪水方向,减少对农作物的侵袭,对居住危险地段的居民建议搬迁。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加大监管力度。调整充实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国土资源、住建、水利、卫生、畜牧、交通、林业、民政、科技、气象等部门和各乡镇场负责人组成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工作。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本着“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矿山开采、道路修建、边坡开挖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
(二)加强预警、预报和宣传工作。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国土资源局根据自治州国土资源局、气象局发出的地质灾害发生分布情况及降雨、洪水、地震、大风等的趋势预报和预警,对发生可能性较大的地质灾害进行及时预报和预警并及时告知各乡镇场和矿山企业,提高干部群众的防治意识和自测、自报、自防、自救的防御能力。
(三)加强合作,认真做好汛期值班制度。市国土资源、气象、住建、水利、交通、民政、畜牧、林业、安监、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分工负责,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在汛期,市国土资源局和各乡镇场均要安排专门人员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确保信息畅通。对突发的地质灾害,要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第二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继续做好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根据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令394号),在上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本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势较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
(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
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近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近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XX—~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近挖土、建房;(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做好监测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
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
(二)健全防治、抢险、救援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
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公安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灾害或灾情发生后,各县区政府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并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继续扩大,并按照地质灾害分级报告的有关规定,向市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遇到人员伤亡的,应在6小时内将灾害情况报告市政府。
第三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工作计划
为继续做好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根据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在上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 制订了本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工作计划。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势较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近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近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2002—2003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2003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2.致灾原因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4.防灾对策及建议(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1.灾害现状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2.致灾原因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工作计划范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工作计划》。3.灾情趋势分析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4.防灾对策及建议(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1.灾害现状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2.致灾原因分析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4.防灾对策及建议(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近挖土、建房;(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做好监测工作。(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二)健全防治、抢险、救援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公安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灾害或灾情发生后,各县区政府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并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继续扩大,并按照地质灾害分级报告的有关规定,向市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遇到人员伤亡的,应在6小时内将灾害情况报告市政府。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第四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宿州华丰矿业公司
一、矿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为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矿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应急抢险队。领导小组组长有总经理担任,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按规定制定防治水规划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按规定和实际需要配齐备足物资,出现险情时必须深入现场,科学组织,合理调配,确保矿井安全;定期每月召开全矿防治水工作平衡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成立了防止水应急抢险小分队,队长由原在山东大矿担任过救护队长的现安监处王现忠处长兼任,抢险队成员有安监、技术地质、救护、调度、机电等单位有关人员。要求抢险队必须服从指挥、统一行动,消除险情。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正常工作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机构设置在技术地质科,有一名副科长分管,具体专职人员李吉华负责:(1)每旬对井下地质情况检查监测一次。(2)、每月会同通防人员监测一次井下密闭墙的积水情况。(3)、每月对地面斑纹、煤层走向地表变化情况、钻孔检查一次并形成书面报告。(4)、及时向采掘单位提供各种地质灾害预告,在现场监督检查先探后掘的落实情况。(5)、设置和管理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台帐。
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进展情况汇报
1、汛期来临之前对地面防洪沟和沉淀池全部清挖,达到防洪排洪要求。
2、在矿西南低洼处安装了20m3/h排水泵一台,确保雨季无积水。
3、副井口周围地面垫高垫平,消除雨季积水。
4、主井、副井口存放黄土袋,防止雨水进入井口。
5、准备充足的防洪设备、配件、材料,确保安全渡汛。
6、采煤地点设置安装了备用排水设备。
7、制定下发学习了井下老塘水或突水危胁应急方案。
8、三月份清挖了-380内外水仓,-250大巷开宽主水沟150米,水沟清挖实行了科室责任制,每周检查验收一次,严格奖罚。9、6月上旬对三台大泵进行了检查,泵完达到好。
10、机电科5月上旬组织机电工区、运转工区对井上下供电线路和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检修。
11、运转工区在汛期期间每旬对矿区的避雷针和高层建筑的设备、设施的固定进行检查1次,并填写记录备档,确保矿井不受雷电和大风影响。
三、制定了管理制度
1、严格汛期矿领导的值班制度,24小时不离岗、不脱岗、不酗酒、不关手机,出现险情及时到位,并组织人员抢险。工区值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禁替岗、代岗、脱岗,对汛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对待,对于调度汛期命令只有“服从”二字,没有任何借口,否则按渎职处理。
2、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备用物资、设备严格责任制,分片挂牌管理,“三防”备用物资、设备不准私自调用和搬用,否则严肃追究责任,备用物资、设备要定期检查,供应站确保材料、工具等100%的合格,运转工区确保设备的100%合格。
3、对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小隐患在每天生产调度会议上平衡解决,对危及矿井安全的由调度通知随时召开三防专题会议,确保措施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材料到位。
4、对采掘施工在接近或通过老区及其它有可能发生水患地域时,严格执行领导盯岗制度和现场交接班制度要求领导不在或脱岗,工人有权不施工。
5、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工作中安排的工作要有安排有考核、有兑现,每月由调度室对工作进行考核一次,落实负责人的责任。附: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项制度
第五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溪镇中心小学2017年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平溪镇中心小学按照“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要求,认真扎实做好我校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防汛工作,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县政府、县教育科技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避险工作,认真抓好排查落实,及时召开避险工作会议,做到避险工作早安排、早落实,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廖国评任组长,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李文武任副组长,班主任及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负责人,各单位通力合作,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学生上下学路上各路段及各监测点人员落实,职责落实,任务落实。
二、完善工作制度
为确实做好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工作,认真编制全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全校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避让,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制定了《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及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和应急调查制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完成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责任人签订防灾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位,责任到人,认真落实”的要求。完成与辖区内3个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校应急、抢险、救灾小组。设立镇避险办公室。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并结合“3·26”盘县新民镇山体滑坡的经验教训,对广大师生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御意识和自救能力,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有情况及时上报,形成群测群防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网络
我校认真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负责人,实行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公室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学生回家的各路段都有监测点人员,职责落实,任务落实。
五、加强灾害防治统计工作,建立地质灾害信息档案
我校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监测资料、数据及各种资料统计上报。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信息档案,形成对地质信息的专项管理。
六、积极开展汛期避险值班工作
我校按时上报及其它相关材料,汛期加强巡查。我校还加强对值班人员和监测人员值班的管理,值班人员24小时不得离开值班室,并按规定时间签到、签退。
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平溪镇山高坡陡,有的地方地质脆弱,气候变化无常,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可能发生的乡镇之一。
在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中,我校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值班人员、监测人员,忠于职守,工作勤勤恳恳,以大局、以师生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完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校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任务。
平溪镇中心小学
二○一七年四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