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

时间:2019-05-13 10:5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

第一篇:浅谈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

浅谈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

厂窖镇中学王跃云

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不断推广,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改编,如设计了大量探究性活动等。我们地理教师在这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怎样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呢?对此,可能众说纷纭,我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只想把切身的体会凝结成四个字“与时俱进”。

一、师生观念上的“与时俱进”

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起步教晚,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也已经逐步为大家所认可。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应该是让学生亲自参与的、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习惯于把现成的结论告诉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而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习惯于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愿也不敢自己去动手、动脑进行探究。因此,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真正能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重新进行定位,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地理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与时俱进”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再者,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最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也就是说,不懂地理的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初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量很大,在地理教师中的绝大部分不可能成为所谓“学者型”教师,大部分人也不可能深入地进行主要由地理教学理论工作者承担的地理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探究工作。但地理教师是承担提高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攻坚战的主力军。因为地理教师是真正面对着学生,一方面要十分善于实行“拿来主义”,运用新的地理教学理论、模式和手段教学,另一方面更要注意运用适合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注意根据教师本人特点、新的学生特点、新的课程特点、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地理科学进展来改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方法常教常新,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都能脚踏实地的自觉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初中地理课程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也使地理教学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牢记“三个代表”和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最后到“会学地理”的境地。

第二篇: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与时俱进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对我们地理教师而言,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热爱地理教育事业

高素质的地理教师,应是地理教育的热爱者,痴心者。这种爱使他产生努力工作,战胜困难的动力;这种爱使他以强烈的事业心来对待地理教育工作,将平凡的工作与未来的事业联系起来;这种爱使他自愿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以自己高尚的师德,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调研报告http://www.xiexiebang.com/gzbg/dybg/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地理教育事业的爱则来自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的了解与认识,了解愈深,爱之愈切,地理教学用地理科学知识培养教育学生的活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对其教育价值作了高度概括,它有助于培养今日和未来世界上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有助于公民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中,地理都可以成为有见识、有兴趣、有培养能力的科目。这对我们加深对地理教育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学地理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系统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清世界形势,使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地理价值观念,使学生从社会、经济、生态、人文精神等方面愿意并初步具备参与中国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从而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报告《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与时俱进》。

对地理学科及其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特别是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与功能的认识,是我们地理教师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点,也是我们热爱、珍惜,坚持献身地理教育的基本教育思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作用,许多人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地理志”的认识水平,这是导致地理学科地位偏低的重要原因,作为地理教师,应有的态度是:他人不重视,我自己重视;学生不喜欢,我自己热爱。应在这样的思想认识指导下,认真对待地理教学,促进地理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努力使学生在学习地理课后,真正感受到“学而有获”,“到处有用”,使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地理教师应以自己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执着,对地理课的真诚及认真的地理教学态度,唤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和爱好,这是高素质地理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教育观念。

二、成为学者型的地理教师

地理教师的高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体现在地理教学方面。高素质的地理教师必须是一位学者型或研究型的下一页

第三篇:与时俱进

论与时俱进

【摘 要】当今社会既是科技人才的社会,不断向前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知识创新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理解与时俱进,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在时代的潮流里逆流而上。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仅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精神,也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理解的人生真理。

【关键字】创新 实践 发展

一、“与进俱进”的基本含义。

含义:在《易经》和《楚辞》中都有一些相关记载。《易经》上说:“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损”就是“损失、得失”,“益”就是“收获”,“盈”就是“满”,“虚”就是亏,意思是说利益得失赢亏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而同时变化的。《楚辞》上讲:“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时推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贤人不停留对某一事物的固定理解,或者说是不跟在事物发展的后面去理解,而是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跟进的理解。从词义面上的理解,“与”就是跟随,“时”就是时代,“俱”就是全面,“进”就是前进,与时俱进就是正确识时,积极求进,也就是说随着时代发展而全面推进。用通俗的话来理解,与时俱进就是要根据变化了的实践不断地进行创新。

从深层意义上讲,“时”,是对客体的描述,指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进”是对主体的要求。“与时俱进”,就是我们党要在理论上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强调与时俱进,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认识的深化,也是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思想路线;列宁提出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地统一起来;江泽民把“与时俱进”融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为“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将其

提到“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度来认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因此,“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二、“与时俱进”的在实践中的发展及体现

1、与时俱进,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理论上与时代同进步,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要求她所领导的国家事业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求她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在实践发展中不断检验和丰富这一伟大学说,不断推向新的发展境界,而不是因循某些原理、结论、章句,教条主义地生搬硬套,削足适履。

2、“与时俱进”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精神。伴随着每一代人的生活。

江泽民在2001年建党80周年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2002年中央党校发表的“5.31”讲话中,他又进一步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所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认识上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把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和党执政兴国的重大使命结合了起来,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方针。因此,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只有以这种态度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学出新成效,得到新收获。

3、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与时俱进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要推进理论创新,就要明确理论创新的目的和主旨是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最终是为了使我们的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推进理论创新,就要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当前要着重抓住“三个解放出来”,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还要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实现“三个解放出来”,把握“三大规律”,我们就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与时俱进。

4、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上,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归于失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方针,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5、“与时俱进”精神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不断进取不断进步的体现,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精神。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朝代的更替,社会进步都是在与时代的进步中才得以从在的。我们在学校学习,社会生活会遇到很多对自己不利的事,但是我们能够吸取教训,与时俱进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就是根据时间,地点,事物的变化而不断进取,能够及时创新得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使问题更加简单方便。比如说: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时常很迷惑,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不会运用,而且学无所用。一方面是因为社会需求不同。学生在选择自己专业时不能正确选择。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每一个职业要求是变化的。也就是与时俱进。时代不同,所需不同。因此只有与时俱进,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正确选择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自由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三、“与时俱进”的意义与作用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离开了中国的具体实际,既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谈不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样,我们就能够不断地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创造前人没有的理论,解决新问题,开创新事业。

【参考文献】 [1]《人民网 <与时俱进>论述》北京市委党校副研究员 杨德山,2011年06

月21日

[2]《胡锦涛“三个代表”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4]《人民网 学习要坚持与时俱进精神》邢贲思

[5]《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成果 武国友;胡永强》

写作过程:在编写论文的过程中,在图书馆借阅了“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的相关书籍,并参考了书中有关与时俱进的文本内容。并且整理收集了重要信息。不仅遇到了一些事例稀少的困难,而且在编写中对大量信息的整理也十分的费力。在此基础上大量收集了考试吧上的网络信息作为参考。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完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系别:电力工程系

班级:发电1035 组员: 方晓强(12)白继禹(13)张志伟(29)时间:2011/11/18

第四篇: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内容摘要: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诞生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社会、与诞生列宁主义的俄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现在的中国与五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的状况,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需要作出理论的概括,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呼唤着理论的创新。本文从马克思时代、列宁时代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的几个时代论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以及讨论如才能与时俱进。

关键词: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社会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变化着的实际不断探索、创新,为他们创立的科学理论不断增添新内容。

一、早在1872年的《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①马克思、恩格斯时时在关注实践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理论的同时,还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自己创立的学说。

马克思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声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变革的社会。”②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不认为这一著作中的论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实践和形势的发展,他们一旦发现有的论断已经“过时”,就通过再版的机会及时修改和丰富原来的认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在以后的几十年中,马克思、恩格斯为它的不同版本写了多篇序言,在序言中对《共产党宣言》加以说明、订正或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他们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宣言》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

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了革命措施没特别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有不同写法了。”“由于近25年有了巨大发展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也发展起来了,所以这个纲领有些地方过时了。”以上这些足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在订正、丰富、发展自己的理论。

二、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现和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以及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一种既继承又发展的科学态度,而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列宁认为,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国当时就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取得成功。列宁的这一论断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这一理论指导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证明。列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体现。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的典范。他带领全党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同样强调要以这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9年他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四、邓小平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鲜明地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并引发了一场“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胜利而告终,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邓小平提出要对我们以往的错误,从理论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他还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既然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手段,那么,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就为我们确立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正是以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为基础,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找到了一种体制上的保证。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集中体现

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庄严历史责任。江泽民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成不变和干巴巴的教条,变成了简单的说教,脱离了群众活生生的实践,那就不会有说服力,也就会丧失生命力。”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江泽民同志说:“‘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求全党“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江泽民同志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论断很深刻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六、以胡锦涛为代表提出的和谐社会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食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协万民”。此外还有很多古今对于和谐及和谐社会的描述。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挚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观。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与当前的经济文化相适应的,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七、怎样做到“与时俱进”

1、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及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证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科学把握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胡锦涛同志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用历史的与时俱进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2、要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首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出现曲折时经受住考验,并做到敢于与时俱进,善于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有助于更好地在坚持中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3、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继承,但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思维。

4、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就是要面对新的实践,揭示新事物的本质,得出正确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结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摆脱传统陈旧观念的影响,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认识和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不断开拓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才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崇高精神,对于我们在当今世界剧烈变动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第五篇:与时俱进

江苏省灌云县有一条宣传标语,叫做“思想不解放,灌云没希望”。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师,如果不解放思想,同样也是没有希望、没有发展前景的教师。与时俱进也是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它是新时期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的时代使命。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站在教育前沿的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否则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

不可否认,在眼下的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不少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囿于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以“经验”自居;不读书,不看报,不钻研;理念不更新,缺少责任心,没有危机感。这样下去,最终会被时代发展的步伐所淘汰。那么,怎样做到与时俱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二、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新时代的敬业思想,更多的是指教师本人是否具备了创新教育的本领,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是否称职。要达到这种重新定位与勉励的境界,就应该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三感”精神: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 1的事业不仅崇高而伟大,而且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随即也才会有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何为危机感?危机感就是认为自身随时都会有被时代发展步伐所抛弃的危险。紧迫感是在危机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紧跟时代,为创新教育而不懈努力,增添新本领的信心和决心。总之,敬业思想既是一种教师自身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更是一种对事业的“重新定位与自我勉励”。

三、师表应与时俱进。教师师表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外在的表现,又有内在的内容。新时期,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除具有传统的积极的师表形象外,还要展示给学生一种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的师表形象。

四、业务素质要与时俱进。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学习和提

高,虚心好学,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培养良好的教育科研态度,这样可以使教师逐步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促使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完善。

五、合作人际关系要与时俱进。合作人际关系是教师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指教师自我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若干社会关系。在实行创新教育的今天,就应该把“处理好各种关系”升华为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所追求的是合作的效益,要突出效益,就必须突出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是目标一致的意思,强调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共创辉煌;凝聚力是指一种合力,表现在教学中它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整合。通过长期的互补与整合,达到个体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战斗力强调的是个体之间能量释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合作过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合作方法,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合作的强度。三者合一,就是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最佳状态。合作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尊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平等尊重指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尊重是教师自身与家长合作的基础。协调沟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对孩子共同负责,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两者的协调与沟通中,教师自身应该起主导作用。互补共育是两者之间应共同承担的教育任务。

下载浅谈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与时俱进

    浅谈与时俱进:论中国传统节日德育资源的开掘和利用 [论文关键词]传统节日 德育资源 开掘利用 [论文摘要]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从传统节日蕴含......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建和谐校园 以评促教,规范管理创省级园所 ——中华商贸城晶晶幼儿园申报省一级幼儿园评估自评报告 一、幼儿园基本概况 深圳市西乡街道中华商贸城晶晶幼儿......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 ———《8090》的评析 从目前央视到地方台,各种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包括连续剧、娱乐节目等等都是与当前观众,也即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文化接受息息相关,而电视文化的发展方......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净水器大品牌泉露受消费者青睐。在我国家用净水器市场,净水器牌子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由于行业门槛不高,产品质量参吃不齐,各种概念充斥市场,价格差距更是达到数十倍,有......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怎么“进” ——也谈点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工作问题 乐治中学 龙羽良 题目是琢磨了几次才定夺下来的。开始本来是想结合本职工作,谈谈“与时俱进”的话题,所以......

    浅谈地理教学

    浅谈地理教学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上我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经过这学期的教学,我对地理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里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熟悉教材 新教师在工作后会......

    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论期末材料 期中考之后的内容为主,期中考之前的以填空选择为主。 很多的材料题,根据材料进行回答。很少有准确答案,要懂得基本原理。 填空(15*1) 选择(10*2,双选题) 简答(5*8......

    教学设计也应与时俱进

    教学设计也应与时俱进 在历年的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总被学生冠以枯燥乏味,老旧陈腐的帽子,我认为,只要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与时俱进,汲取时代最新鲜的营养,思想品德课完全可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