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1”长效机制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创新
“5+1”长效机制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创新
7月21日,中国税务报第三版发表了〈竞争上岗、职务任期、交流轮岗、考核评价、末位淘汰,“5+1”长效用人机制彰显山西忻州地税蓬勃活力〉的专题文章以后,按照分局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全部内容,内心倍感兴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切实提高了对“5+1”长效用人机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5+1”长效用人机制是市局党组根据全市地税面临的新形势,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着力构建高素质的领导班子,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是认真落实省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地税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全面创建“学习型机关、务实型班子、创新型团队、和谐型地税”的重大举动;是着眼于实现全市地税干部结构偏老、活力不足这一难题,在深入调研、广开言路、集中智慧、凝聚共识的基础上,顺应广大干部职工的迫切愿望,精心谋划出的重大举措。此次实施新机制调整交流和提拔使用干部186人,全市地税科级领导职务干部平均年龄降低了5岁,是地税机构组建以来改革攻坚难度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涉及范围最广、年轻化步伐最快、干部职工受益最大、社会各界反映最好的一次实践创新,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二、充分认识创新对税收事业长远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从去年新的市局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在工作方法创新、征管手段创新方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以来,市局领导班子着力在用人机制方面大力创新,受到了全国许多媒体的关注。一是兼容并蓄、敢为人先,通过制度组合实行机制创新。二是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形成选人用人的链条式科学管理体系。三是严格标准、民主公开,有效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透明度。四是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推进干部年轻化的滚动式良性循环机制。五是因地制宜,因人而用,注重促进每一位干部的心理和谐。六是突出强调“长效”二字,不搞一次轰动效应,保持新机制的可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在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将创新应用于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以实施“5+1”长效机制为契机,自觉增强争做学习型税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5+1”长效机制“三步走”战略,从深层次上激发了干部职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争疮一流的蓬勃活力和旺盛热情,在全系统形成了团结和谐、凝心聚力、人心思进、争先创优的思想氛围和工作环境。同时,我们各个层面的地税干部要倍加珍惜用人机制创新带来的成长机遇和进步平台,要站在为用人机制创新带来的成长机遇和进步平台,要站在为用人机制创新大局尽力、为自身成长进步负责的高度,确立不加强学习就跟不上市局工作节奏、不更新知识就难以适应岗位需求、不提高素质就要被地税事业发展所淘汰的微机意识,认清形势,坚定信念,积极响应市局党组提出的构建“大教育”格局的重大决策,自觉树立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争做学习型税干的使命感,努力使自己快速成长为全市地税事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在推进全市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建功立业再创佳绩。
第二篇: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长效机制,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确保党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促进法院各项工作的需要。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长期坚持下去,用制度来规范,用机制来保障,对于加强法院党组织和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健全党内学习制度,确保党员经常受教育
把学习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学习教育机制。我院制订了《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学习安排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坚持狠抓落实,常抓不懈,促使党员经常受教育,达到强化党员党性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和全局观念,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提高工作业绩的目的。
在学习内容上,一是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习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方针、政 策,增强党性,发挥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要抓好党员对宪法、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提高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习的“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四落实,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
在学习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政治学习以支部为主组织,有详细的学习记录、学习考勤登记,个人有学习笔记本,每人要做到一万余字的学习笔记。建立学习日常抽查和阶段考核制度,院政治处对抽查和考核情况定时予以通报。注重学习实效性,党员个人要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把必学内容与相互交流结合起来,通过在支部的学习会上的学习交流,促进党员学习效果的提高;通过采取书面测试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促进党员学习积极性增强;通过民主测评、查阅笔记等进行学习评比,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合理运用考核评估结果,与党员民主评议、先进评比挂钩,促使党员提高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二、健全民主参与决策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党员成为党的事业主体。我院党组成员注重民主作风的培 养,坚持“重大问题首先通气,决策问题事先通气,改变决策重新通气,认识不统一的问题再三通气”的原则。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研究决策,坚决防止和杜绝“一言堂”和“家长制”现象的发生。通过民主生活会、支部大会、征求意见恳谈会等形式,广开言路,倾听不同意见,让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普通党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发表不同的意见,为科学、有效、正确地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善于倾听不同的呼声,集中正确的意见进行决策。
各党支部也注重发扬党内民主。凡属党组织工作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都要组织广大党员进行讨论,畅通党内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听取和吸收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基层党建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通过党务、院务公开等形式,确保党员对本院制定出台的政策规定有知情权,对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建议权,对庭、局、室、队的管理有参与权。建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切实做到重要事情党员先知道,重要问题党员先讨论。
三、建立党员激励惩处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重视、生活上关心和工作上帮助,进一步增 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院发动全体党员民主制定了《英山县人民法院党员先进性标准》,并用这把尺子衡量全体党员;通过“设岗创星”、“创先创模”以及“争、创、促”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活动,唱响“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党旗添光彩”的主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党员在审判、执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干在前、走在先、做表率、树形象,让党员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凸现出来,使一般工作人员处处看到党员的模范形象。坚持开展评选“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活动,弘扬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热情。各党支部积极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用党员队伍中的模范、优秀标兵来激励党员群体。在工作中处处尊重党员政治上和价值上的追求,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向上、奋发努力工作。
加大对党员的奖惩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以鼓励先进,激发后进,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对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不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不完全符合党员条件的,逐一研究和落实帮教措施,促使他们尽快转化为合格党员;对经帮教仍无法达到党员标准的,根据情况严肃处理,坚决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增加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庭、科、室、队的岗位上来。建立公正客观的考评体系,把是否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评价的标准,综合考评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突出对业绩的考核;把考评结果与平时工作评奖、干部提拔使用挂起钩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优秀的党员、干部大力提拔、大胆使用,增强党员政治进步、工作成就的动力。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切实为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党员管理机制,不断改进党员的工作作风
进一步落实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丰富组织生活会内容,改进组织生活会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使组织生活会做到议题明确、程序规范、会议质量不断提高。
不断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根据《党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以及具体标准,采取党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定期组织对党员进行评议,促使党员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和错误。广泛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认真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对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自己的言行进行党性分析,坚持不断强化党员意识。民主评议党员既坚持正面教育,又坚持从严要求,还注重群众参与,建立民主测评党员的机制。坚持由院纪检组牵头,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党章》规定,对违法乱纪者、群众满意率低者、对“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的表现者,严格做出相应处理。我们还把民主评议党员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向党员和全体工作人员通报,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先进上水平、中间上台阶、后进变面貌”,一个不掉队。
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实行党组成员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的做法,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使每个党员经常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
五、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促进队伍更加纯洁
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办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健全党内外监督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民主,着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严格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机制,把党组织监督与党员廉洁自律结合起来。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使党员做到自重、自 省、自警、自励;严格“一岗双责”的目标管理考核,对每位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评议,做到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不断拓展监督渠道,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上级监督和下级监督、人大法律监督和社会民主监督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能,为保持党员先进性提供有力的保证。
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疏通党员民主监督的渠道,建立使党员的意见、批评、评议、建议等等能够顺畅上达和规范处理的机制。探索建立院党组成员联系党支部和党员的制度、党员向院纪检组、政治处汇报思想的制度、公开党员批评及建议的制度。完善警示诫勉谈话制度,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反腐倡廉的自信心,通过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大力促进法院队伍更加纯洁。
第三篇:如何创新新时期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如何创新新时期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新时期,如何创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对于税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更快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团结进取的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则是真正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目标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系统内形成风正、气顺、劲足、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创新新时期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明显提高,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适应新形势下税务工作的干部队伍初步建立起来,为税收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人才支持。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税源调整的新变化、纳税人的新期待,创新新时期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不够充分。从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看,一些基层领导班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未能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班子成员专业知识配套和领导经验互补,影响了班子整体效能。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考核的导向、激励作用不明显。少数基层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不严格,个别班子存在“软、弱、涣、散”的问题,削弱了领导班 1 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少数基层领导干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思想因循守旧,工作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执行力偏弱,作风不实,效率不高,存在重决策轻督查、重部署轻落实的倾向。
(二)干部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以税务系统为例,从年龄结构看,目前队伍的年龄峰值区间在42-48周岁,队伍的主体处于工作经验丰富、精力较充沛的时期,但平均年龄呈明显上升趋势,年轻干部的比例偏低,队伍年龄结构出现断层问题日益突出。从专业结构看,具备基本岗位技能、能够胜任工作的干部占大多数,但是,适应现代税收管理要求的反避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收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匮乏,特别是熟练掌握财会、法律、外语、计算机、写作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成为制约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人才结构看,行政管理、税收专业、专业技术“三支人才队伍”发展不够平衡,尤其是基层征管一线人才能力不够强,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熟悉税法和财务会计、懂评估、会查账、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层业务骨干人才队伍,急需培养一支综合管理能力强、善于解决税收难点问题的管理人才队伍。
(三)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不足。一方面,受体制机制和职数限制,税务系统的人员出口和流通渠道不够通畅,干部晋升空间有限,与干部对职业发展空间的心理预期形成落差,干部内在动力不足,队伍的整体活力不够。另一方面,干部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干部的工作实绩未能在考核中充分体现,激励作用不明显,“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2 的现象依然存在,制约着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个别基层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不够科学,也影响着干部的思想情绪和工作热情。
(四)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滞后。首先是观念滞后,少数基层单位抓思想政治工作局限于单
一、空洞的说教,有的停留在念文件、读报纸和开会提要求上,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税收业务工作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和税收业务工作搞“两张皮”。其次是方式方法滞后,不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沟通渠道不畅,心理疏导不够,对干部思想上的问题抓不准、摸不透、解不开,没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述问题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客观地加以分析。首先,从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看,体制机制的限制,是导致班子整体功能发挥不充分的一个客观因素。其次,分析干部队伍结构,干部平均年龄上升的趋势,与整个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大环境不无关系;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税收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也对税务系统干部队伍专业结构提出了更高标准,干部素质与税收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明显。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民主法治建设任重道远,与之相应,税务系统干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也处在不断深化的阶段,亟待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 3 破,解决队伍活力不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第四,当前,我国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税务干部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渐凸显,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用创新的理念指引和推进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树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科学理念,用以指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
(一)树立全面发展理念。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加强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个人的成长能够促进事业进步,事业的进步可以带动个人的成长。要正确把握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的辩证关系,坚持把税务干部的个人需求与组织的需求统一起来,把个人的愿景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个人成长与税收事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互促互进。要重视个人的成长,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激励广大税务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使个人的价值实现与税收事业科学发展高度统一。
(二)树立龙头带动理念。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政治思想、组织、能力和作风建设。通过抓“班长”、带班子,抓班 4 子、带队伍,努力把税务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的坚强领导核心,充分发挥班子的龙头带动作用,带领广大税务干部共同推进税收事业发展,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树立人才优先理念。税收大业,人才为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实施人才强税战略,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制度,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队伍,使人才规模和结构与税收事业发展相适应,为税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树立刚柔并济理念。一方面,要坚持从严治队,严格管理与监督,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制度约束的刚性,用铁的纪律、硬性的规定和严格的管理来规范人、约束人。另一方面,要坚持热情带队,实行柔性化管理,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理顺情绪、调适心理、化解矛盾,最大程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税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树立以文化人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将税务文化建设作为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借助文化 5 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辐射功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不断提高税务系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的税收工作宗旨,形成广大税务干部一致认同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不断提升税务文化软实力,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三、以机制和方法的创新,促进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突破
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大力推进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效。
(一)推进素质能力创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强理论武装,改进思想作风,增强素质能力,严格管理监督,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优化知识结构,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领导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水平。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注重从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中选拔领导干部,合理使用各个年龄段的干部,注重老中青梯次配备、班子成员专业知识配套和领导经验互补,实现优化组合,增强整体功能。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实践锻炼,实行动态管理。切实转变领导班子作风,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落实群众接待日制度和基层联系点制度,不断提高科学决策、6 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二)注重培训机制创新,推进人才强税战略。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大幅度提高人员素质,形成人人受教育、人人皆成才的良好局面。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原则,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分别采取岗位练兵、脱产培训、学历教育、网络教学、自学自修等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岗位练兵注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推进分岗位专业化递进培训,提高基层一线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脱产培训要突出抓好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适应税务稽查、反避税、纳税评估、国际税源监控、税收经济分析等关键岗位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学历教育主要是委托国内知名高校开展跨专业学位学历教育培训,着力培养既精通税收业务,又熟练掌握法律、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网络教学主要适用于公共性、基础性较强的培训项目,探索菜单式、个性化等教学方式;自学自修着重引导税务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执业资格和工程师等职称考试,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突出激励机制创新,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按照《公务员法》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多种方式并举的选人 7 用人机制,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格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注重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增强干部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全面实施层级间的上下交流、岗位间的平行交流、区域间的异地交流,以利于发掘干部的潜能并使其实现自身价值。推行从下级机关和基层单位公开遴选上级机关工作人员制度,使之逐步成为上级税务机关补充工作人员的主渠道。推动机关干部到基层任职,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认真落实总局制定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务序列和管理办法,逐步在基层税务机关实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积极探索分途发展的干部成长模式,拓展基层税务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干部的内在动力。
(四)注重活动载体创新,建设和弘扬税务文化。全面贯彻落实总局关于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把握税务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整体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增强税务系统的软实力。创新税务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税务文化品牌,展示税务部门的良好形象。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目标,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具有税务行业特点、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坚 8 持把税务文化融入依法治税、税收征管、基层建设、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等工作中,营造团结进取、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思想教育与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五)推进内控机制创新,加强反腐败倡廉建设。着力构建以内控机制为主体的大预防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各级党组承担反腐倡廉的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内控机制,将反腐倡廉要求融入各项税务工作中,逐步建立覆盖各级税务机关、各职能部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借鉴和推广“制度+科技”等预防腐败经验,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反腐倡廉信息共享机制和预防预警机制。要紧紧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着力构建教育、监督、预警、责任、惩治、制度六个方面的机制,不断提高监督管理的制度化水平。特别是要围绕贯彻落实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防止和避免决策不按程序、办事不守规矩等现象的发生。
第四篇:关于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于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团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组织保证,也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快青年干部的培养,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和集团公司青年工作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及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以提高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团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团干部选拔配备条件,加大团干部培养锻炼力度,理顺团干部转岗输送渠道,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强、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作风扎实、品德高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为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团的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做好团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输送工作。坚持团要管团原则。全面履行团组织协助党组织管理团干部的职责,积极为团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条件。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着力优化团干部队伍结构,切实增强团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培养使用与转岗输送并重原则。要把专职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工作纳入干部调整计划,发挥共青团作为党培养年轻干部重要基地的作用,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三、主要内容
(一)认真做好团干部选拔配备工作
1.坚持高标准选拔配备团干部。各级党组织要将团的工作岗位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基地,把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热爱团的事业的优秀青年干部选配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处级单位应配备专职或以团的工作为主的兼职团委(总支、支部)书记1名。加强团委领导班子建设,应通过换届和个别调整,使团的各级领导班子保持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新任基层团委(总支、支部)书记一般要求是党员,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一般不超过35周岁,副书记一般不超过28周岁。对因工作调动出现书记、副书记空缺时,一般在3个月内配齐。
2.拓宽选拔配备团干部的渠道。各级党团组织要开拓视野、拓宽渠道,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选举、聘任制等多种选配方式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开拓精神足和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充实到共青团组织的领导班子中。兼职团干部应参照专职团干部选拔和管理,并保证有一定时间从事团的工作。要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梯次合理、善于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团建工作的复合型团干部队伍。各单位应结合企业实际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团干部。
3.加强团干部后备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要适应团干部流动较快的特点,将团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输送有机结合起来,以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人才为重点,加强青年党团员骨干队伍的培养,保证团组织充足的后备力量。积极开展培养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担任团干部、培养选拔优秀团干部充实到党的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双培”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及时把思想好、能力强、素质高、作风正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保证团的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团委书记原则上任期一届,最多不超过两届。建立团委主要负责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对条件特别优秀的团干部,可以破格提拔使用。
(二)高度重视团干部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 1.强化教育培养。各级党组织要将团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安排团干部到党校和其他高等院校学习进修。要建立和完善团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各单位每年要开展团干部或青年干部集中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到所有基层团组织负责人。探索依托党校建设团校、远程教育等方式,建设团干部教育培训阵地。有计划地选送部分团干部到党务、行政、技术等部门和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全面提高企业团干部的素质,为企业培养和储备经营管理人才。专职团干部与经营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岗位交流。
2.完善管理考核。坚持和完善团干部双重管理制度。团干部管理,以同级党委管理为主,上级团委协助管理。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组织书记时,应事先征求上级团组织意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同级党组织发文任免调动。各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要加强对团干部的考核工作,考核中要广泛听取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意见。各级党组织分管领导每年应与团组织班子进行一次集体谈话,定期了解思想状况,给予工作指导,并对加强班子建设、促进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发展提出建议和要求。
3.落实保障措施。各级团组织的书记应享受同级党组织(行政)职能部门的待遇。根据有关规定,团委(总支、支部)书记是党员的,可以列席同级党委(总支、支部)的会议,使团组织及时了解党组织的工作意图,更好的服务中心工作。青年人数较多的单位,可以通过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部,配备党委青年委员等途径,加强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4.注重作用发挥。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带动团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给团干部交任务、压担子、搭平台,发挥团干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指导团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指导团组织建立联系服务基层长效机制,落实团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制度,深入了解团员青年需求,竭诚服务团员青年成长。5.加大支持力度。各级党组织要把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逐级抓好落实。树立“大政工”理念,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为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必需的活动经费应列入经费预算,专项拨发。各单位党委要明确一名副书记或党委委员具体分管共青团工作,定期召集会议研究讨论团的工作,协调落实党委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出的要求。党委每年要召开1~2次专门会议,听取团的工作汇报,研究和讨论团的工作。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每年至少为团员青年上一次党课,作一次形势辅导报告。
(三)切实完善团干部的转岗输送
1.做好交流使用。各级党团组织要共同制定团干部交流使用规划,对团干部进行跟踪培养,给予关心和帮助。要共同搭建平台,举办团干部论坛、风采展示等活动,发掘优秀团干部。选拔优秀团干部充实到党的干部队伍,大力推荐团干部到基层一线任职。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推荐后备干部时,根据需要注意听取团组织意见。团组织要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日常沟通,对团干部的使用提出建议。
2.及时转岗输送。各级党组织要将团干部转岗输送工作纳入到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干部调配管理工作中,定期研究,统筹安排,形成机制。要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青发〔2005〕28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科级以下专职团干部任职最高年龄一般不超过33周岁。对到(超)龄团干部的转岗,应及时纳入同级党组织的干部交流计划,根据本人条件和工作需要,按相应职级给予妥善安排。对综合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团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可破格提拔使用。
四、工作要求
1.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领导责任,通过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等方式,切实把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组织人事部门要做好工作规划,不断提高团干部和青年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团组织要按照党组织要求,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和责任。
2.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要将团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团干部工作的督促检查。将团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考察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并与上级团组织共同建立团干部工作通报制度。各级团组织每年要开展团干部和团的工作自查,形成工作总结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一、充分认识骨干教师的作用
所谓“骨干教师”就是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乃至名师名家,是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了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的专业型人才。骨干教师包括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教育名师,他们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好地构建学校教师发展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理力并举”的管理宗旨,凸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情育人、主动发展”的办校理念,积极推进“名师工程”,通过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的培养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争让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新型教师,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区域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他们影响着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是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它体现着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教育特色创建与发展的程度。
目前,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要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关键在于培养一个高素质而且配置合理的教师群体,在这个群体中,骨干教师队伍的打造与示范作用的发挥不容忽视。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它强调学生自主地学习或与同伴合作进行学习,而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和新课程的建设者。教师将面临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等一系列观念的改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做到典型引路,盘活教师资源,迅速培养与造就大批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师资队伍。确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积极构建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
教师的生命是从教师职业开始的,教师在自己的职业中和工作中,要求寻找精神的满足。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每一步都来自对自身的反思,对自身的评价和对自身的改造。教师的育人功能特别体现在用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去教育学生,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的热情,加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和动力源,因而,着力培养骨干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促进骨干教师走向成功,学校应建立各种管理机制,按照各个层次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树立榜样,以骨干教师为典型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考核评估、并与评先、评优、评职结合起来,让骨干教师发挥其示范作用、榜样作用,以他们的人格魅力,过硬的教学、教研功夫,无私地撒向广大教师。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在学校的教研工作、校本教研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培养目标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
(4).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2、培养内容
(1).教师基础理论模块: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原理及运用等;
(2).课程教学研究模块:各科实验教材研究,不同教材的教法研究,综合性学习等专题研究,课堂教学艺术、课堂观察与评估研究及学业评价的命题与分析等。
(3).信息技术于课程整体模块: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等。
(4).教育科研实践模块: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专题,教育科研论文撰写专题,科研课题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
(5).学科校本教研模块:学科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与形式、校本教研的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的活动设计等专题研究与探索;
(6).教育实践考察及成果展示模块:上研究课、汇报课,外出学习考察,学习优秀经验等。
3、培养对象
按教学年限与年龄,将教师分成三组,实施分层管理,分级培养。
(1).新教师(教龄1—3年),是基础性培养阶段。培养工作从“应知应会”着手,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
(2).骨干教师(教龄在3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是发展性培养阶段。按照每个青年教师个性发展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舞台,促使他们有目标的自我发展。
(3).中老年教师(年龄35周岁以上)是成就性培养阶段。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在成熟的基础上向获得成就方向发展。
4、培养措施
(1).加强领导建设“班子”
为了把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划落到实处,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2).自我规划明“方向”
有合理的规划才有长远的发展,有了切合教师实际的规划才有实现的可能。学期初,要求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着手制定3年自我发展规划计划书,分析自身的现状,自身的优势,自身的不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的方向等。
(3).师徒结对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已获得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教师与对指定的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导处组织学校的教学骨干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结对活动,要求从师德、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业务素养上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近早进入角色。
(4).实践锻炼压“担子”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研究。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活动: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展示课,师徒结对汇报课。
(5).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给青年教师创造公平竞争机会,为之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他们冒尖,并给青年教师设立更多受奖机会,加大鼓励力度。定期实实在在地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课堂风采展示评比”,“个人自主学习先进评比”等,让青年教师各显其能,各领风骚。(6).更上层楼架“梯子”
多管齐下为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创造条件,使之适应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一是邀请教育行家来学校讲学,拓宽视野。二是创设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5、具体工作要求
(一)新教师
1.总体要求: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教师要全面、全方位地参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主动承担见习班主任工作或班主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速度适应和熟悉教育教学工作。
2.具体培训计划:(1)组织机构:
新教师转正考评领导小组组长:校长
考评小组成员: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长、师傅。(2)达标考评的内容:①3次月达标课,2次学期考评课;②教学成绩;③备课教案;④听课记录;⑤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⑥教育教学反思或总结;⑦见习班主任(或班主任)工作;⑧教研组意见。
(3)考评程序:
①月达标课和学期考评课。达标课听课课表由教研组长统一安排,并报教导处备案,教研组长组织组内人员听完达标课之后,进行面对面的分析指导,由教研组长写出书面考评意见。学期考评课听课课表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评小组成员必须参加,听完学期考评课之后,进行面对面的分析指导,由教务处写出书面考评意见。
②教案、听课记录。教研组长每次检查写出书面考评意见,每学期期末给出总的评价意见。
③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一学期至少要读一本教育教学的专著,做好摘录工作。每月教育摘记不少于3篇,并写好学习体会。
④教育教学反思或总结。每月必须写一篇,交师傅进行指导后上传校园网。
⑤见习班主任(或班主任工作)考核。每学期期末由考核小组给出评价等级。
⑥教研组长反馈意见。每学期期末,教研组长要在组内广泛征求意见,写出书面反馈意见。
(二)骨干教师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业务杂志,每月教育摘记不少于3篇,并写好心得体会;每月撰写一篇具质量的主题式教学反思和一篇5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学故事或教学随笔,上传校园网。
2.积极主动开设创新课、精品课;要积极主动地争取承担校级以上的交流课、公开课等。
3.课题研究。必须参加或主持一个校级或校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每学期必须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
4.论文写作。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创新教育教学案例,并主动参加上级教育行政或教研部门组织的征文评比。
5.参加教学评优课比赛。每学年参加举行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要努力获得好的成绩。
6.推荐评选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7.条件成熟的老师要主动热情地承担师傅的责任,帮助学校培养好更多的教学骨干。
8.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9.积极主动开发本学科(或德育)校本教材。
(三)中老年教师
1.倡导学历进修——增加知识储备
学校动员、鼓励中老年教师业务自修和参加学历进修。对于参加学习的教师,学校安排好他们的工作,解决工学矛盾,让他们安心学习。
2.建立机制,搭建学习的平台
为有效开展中老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我们建立五种机制,即“助导制”:以教研组、学科组为单位,为教师提供随堂“知助”服务,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行为操作上的细节问题;“走学制”:充分利用外出听课机会,主动寻找交流对象,及时吸收有效的经验;“自学制”:教师根据个人的研究方向选择读书书目,确定学习计划,开发教学特长;“师徒制”:根据岗位工作技术专长的差异,结对达成带教协议,提能学艺。
3.活用学校资源——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1)评“校园名师”。积极发挥中老年教师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开展“校园名师”的评选活动。
(2)带徒弟,让他们成为青年教师的导师。中老年教师中,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精湛。要引导青年教师主动拜他们为师,让他们带头上组内研究课,欢迎徒弟听课,每周坚持听徒弟上课,评课,指导教学,引领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尽快成熟起来。学年末,徒弟上汇报课,学校考核“师徒”工作。
(3)搭平台展才能,营造尊重中老年教师的氛围。学校努力为中老年教师搭建展现教学才能的平台,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教研组挂钩,深入到学校的听课小组,跟踪听课,指导青年教师,让他们充分地参与到校本研修的各项工作中,同时,组织优秀中老年骨干教师为全校中老年教师上示范课;举办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讨会。
(4).举办中老年教师教育思想报告会、师德师风报告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
(5).组织中老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6).开展各学科中老年教师优质课、说课和评课等评比;课题研究成果、教学论文、案例、随笔、反思和教育叙事等评比。
6、保证措施
(1).成立教师培训领导小组
(2).加大经费投入:增加学习、培训经费,保证教师培训资金不低于学校经费的5%。
三、大力营造骨干教师的工作环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课程给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校要善于把师生共同创造并形成的正确价值观,科学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构建自己学校的价值体系。
为了优化教育环境,营造骨干教师勤奋工作的良好氛围。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教师攻读本科及研究生,提高学历水平,并给予经费支持;给教师压担子,压任务,让他们自己选择工作的目标与奋斗的方向,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个平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学习,广泛交流,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要求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所承担的学校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在分配工作任务时加大力度,让骨干教师承担学校相关的重点工作任务,参与学校的过程管理,培养他们为学校服务的意识。鼓励他们上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参加省、市、县的教学技能大赛,让他们的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课,逐步实现向名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当然,骨干教师的培养是本着教师自觉地专业化成长的目标而进行的。要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业的劳动者,是学校教育劳动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中坚力量的作用,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地改进,特别是构建最优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与机制,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学校还需要作出不懈的努力。
提克阿热克乡中学:刘英
2012年12月10日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教育创新我献计”主题征文
提克阿热克乡中学:刘 英
2012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