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寺院长效机制建设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基本保障。要充分总结和运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寺院僧侣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寺院僧侣的长效机制。
1、目前,我市我乡乃至全云县各藏传佛教寺院中未满十八周岁的僧人占有一定比例,且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这些僧人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都普通较低。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有些人很容易被敌对势力蛊惑。如果国家出台政策,在全民信教的地区内,出家当僧人必须接受完九年制义务教育且有初中以上毕业证书后才能当僧人的规定的话,其僧人的综合素质将大为改善。
2、建议国家制定寺院僧侣的培训教育机制,政府宗教部门对寺院实行管理的同时,把大批寺院的僧侣纳入培训计划,每年举办法律、政策及爱国主义培训班,制定严格的培训考试制度。在充分调动经师,**,寺管会的积极性的基础上,首先接受培训,然后再依次对众僧侣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教育是一种好的办法。培训不过关,采取必要的惩戒办法。
3、如果可能,国家制定僧侣每年参加十日左右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由政府统一组织,必要时让他们到
经济发达的地方参加学习,考察、然后由统战、宗教部门组织让僧侣编写考察感想,进行国家观念的思想教育,树立僧人的爱国热情,把爱国爱教作为一项长期的目标,抓紧抓好。
4、国家在乡级人民政府设立宗教事务办公室,把寺院的管理纳入到基层政权的依法管理当中,改变县(市)宗教部门管得太笼统的状况。把寺管会纳入乡级政府管理,规定寺管会每年有必要的学习时间,寺管会与乡宗教事务办公室齐抓共管僧侣学习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宗教政策;管理寺院的宗教事务,建立健全寺管会的各项规章制度,适当给寺管会必要的办公经费,办公设施,使寺院的管理如同学校的管理。
5、制定入寺僧侣的审查制度,建立僧人年终考评制度,一年或两年对每个僧侣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对违法违纪的通过制定办法,采取各种措施,使每位僧人都能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
6、把贫困僧侣全部纳入农牧村最低生活保障。
***寺院工作小组
一、建立健全联系寺院僧侣的工作机制,让党员领导干部扎根僧侣中。一是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的制度。要层层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定期调研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明确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具体职责和要求,变寺院僧侣上访为领导下访,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僧侣意见、了解僧侣心声,使决策更民主、科学,使工作更得民心、更合民情、更顺民意。二是要推行党员领导干部“民情日记”制度。“民情日记”记录的是民情、民意、民声,是与百姓息息相关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规范“民情日记”记录的内容,定期检查有关内容的落实情况,并把它纳入党员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使“民情日记”真正成为架在干部和僧侣之间的“连心桥”,真正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僧侣的桥梁和纽带。
二、建立健全组织寺院僧侣的工作机制,让党员领导干部干在寺院僧侣前。一是要建立定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度。通过组建宣讲团、召开座谈会和通报会等,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要采取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讲党课等形式,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让广大人
民僧侣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政策措施,自觉组织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二是要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要结合党组织和党员实际,定期谋划和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搭建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并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引领僧侣积极参与,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建立健全服务寺院僧侣的工作机制,让党员领导干部心系僧侣难。一是要建立健全方便僧侣办事的制度。要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切实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在各级党政机关制定完善办事指南、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促使党员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建立畅通僧侣表达意愿渠道的各项制度。要建立健全定期征求僧侣意见制度,并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等,听取僧侣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僧侣表达意愿的渠道。三是要建立解决寺院僧侣实际问题的工作机制。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尤其要把党员领导干部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的情况纳入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中,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党员的先进性要求体现到实际行动上,既让寺院僧侣切实感受到
了党的温暖,又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
***寺院工作小组
第二篇: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2013年08月26日08:37来源:学习时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活动”可以有始有终,但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则需要持之以恒,构建随着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逐步健全的长效机制。
真正的长效机制,就是把作风建设、群众路线蕴含在常态化的工作之中。这里首先强调的就是深化改革,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融入到政府各职能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政府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其天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政府的职能也顺应市场经济需要已经进行了几轮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适度放权,近几年又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各地方和基层在方便为民服务方面也采取了多样措施。但是,职能部门在主动为社会服务方面依然有差距,在某些地方,没有关系不办事、没有好处不办事现象依然存在;办事相互推诿、某些群众合理诉求久拖不决的现象依然不是少数;对上一套对下一套依然盛行,等等。因此,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切入点,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是最大的联系群众。一是权力运行过程公开。最近刚刚公布2015年前县级政府实现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多项信息公开,是改革的尝试。只有权力运行过程公开化规范化,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减少生存土壤。二是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考核标准,迫使某些职能部门认认真真为群众办事。三是减少层级、减少闲职,淡化官本位色彩,为职能转变创造条件。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需蕴含在执政党的功能转变中。党是政治组织,但正如邓小平在1956年党的八大所说,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正因为、也仅仅因为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执政党需要实现部分功能的转变,即强化党的社会服务功能,以服务为宗旨为途径来提升内在实力和外部形象,形成社会凝聚力、影响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服务是“三型”政党建设的中心。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能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体现在制度化的民主决策和领导方式之中。当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群众路线,具体表现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把群众分散的个体的意见转化为集中统一的意志,再到群众中去贯彻执行。这里主要依赖领导者主动到群众中去。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多元且利益博弈日渐突出,依据传统的调研座谈等方式固然可以听到群众意见,但任何座谈的参加人员都是有限的,都不可能囊括所有群众意见,因此,某些重大社会公共事务从议题提出就可以公示,社会参与讨论,听证咨询,会议决定,依法决策。群众路线蕴含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靠领导者自觉到群众中去,而是以制度化的方式把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成为决策过程的常态化做法。
联系群众长效机制,还体现在多渠道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和社会管理格局的创新之中。社会越是多元,越需要协商对话。各地一些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引发的事件中,可以看到利益各方沟通不足、手段单一等问题。社会协商对话的最大好处,就是利益相关方平等参与讨论,寻求共同利益,各方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各自沟通、妥协。在执政党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大格局中,多元力量共同治理社会已经成为大趋势,因此,哪些事项、由哪一级组织与民众之间沟通,哪一部分组织和民众之间定期协商对话,都需要有制度化规定。
(责编:万鹏、秦华)
第三篇: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为进一步拓宽乡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切实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联系对象:普通群众
二、联系内容
积极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群众的知心人,密切党群、政群关系。
三、联系方式
可采取调查研究、个别走访、谈心等方法,也可利用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倾听群众的意见。
四、工作要求
1、乡镇干部要带头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善于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
2、乡镇干部要熟悉、了解分管部门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定期深入基层调研,有针对性的开展谈心活动。每半年召开1-2次座谈会,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做好群众的工作。
3、发扬民主作风,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每半年召开1-2次村民代表大会,遇有重大问题,决策前认真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合理化的建议,坚持集体讨论决策。
4、关心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提出的实际问题,能解决的尽快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热情接待来访,及时处理来信,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待。对困难群众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让群众从实际生活中,从切身利益中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5、经常向群众热情宣传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改革中出台的新政策和措施。
第四篇:干部联系群众心得体会专题
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肩负着组织领导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必须切实增强联系群众的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工作的开展。
一、领导干部提高联系群众能力需要正确把握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领导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要把权力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上。要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掌权,如何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从政理念。要实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切实履行领导职能,及时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把上级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把服务寓于领导和管理之中,及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快群众致富的步伐。二是坚持正确的群众观,摆正领导与引导的关系。党的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不依靠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领导干部要自觉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追求。一方面要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充分相信群众,真心实意地依靠他们,努力寻求群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相信群众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甘当群众的尾巴,必须充分认识到群众的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认识上的差异。要把领导群众与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相信群众的同时,注重抓好对群众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训,统一群众的思想,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凝聚群众的力量。三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群众谋利益是提高联系群众能力的根本目的。但群众的利益有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之分。实现群众的利益也有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妥善处理好显绩与潜绩,近期效果与长远目标,前任与后任的辩证关系,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在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经济与生态等诸多方面的最佳结合,不断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坚决杜绝政绩工程等短期行为,使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互统一协调,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领导干部提高联系群众能力的基本途径。第一,坚持情为民所系,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的理念。要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使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对增强联系群众能力的认识,把握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不断提高联系群众能力的重要意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学习谷文昌、郑培民、朱玉儒先进事迹,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增强联系群众的主观愿望。第二,坚持权为民所用,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要善于为基层解难,结合日常工作,主动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善于科学决策,积极实践,注意掌握第一手资料,汲取思想营养,广泛集中群众意见,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和集体研究,制定合乎客观规律,给人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的正确决策。要善于引导群众,适应形势的变化,主动转变职能和服务方式,努力用谈心谈话、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优化服务等方法,加强沟通、交流,主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坚持利为民所谋,努力创造群众工作业绩。一是加快发展经济,保证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也为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二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干群沟通联系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继续推行职工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三是严格执行党的政策,保证群众利益不受侵犯。认真执行党的政策,维护群众利益,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强化法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防止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避免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行为的发生。此外,要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就业、医疗等难题,充分体现党的温暖。
第五篇: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刍议2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刍议
许军,焦东潮
(中原油田采油四厂,河南濮阳457176)
摘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本文浅析了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重要性;必要性;对策;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营造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根本在于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问题。只有建立起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切实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能更好地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1、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党的创立者们之所以要创立共产党,80多年来千 百万共产党员之所以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完全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绝无私利可图。如果脱离群众,就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不管我们党的发展有多么快,党员所占人口比例总是很小的;不管我们的党员有多么优秀,与广大人民群众相比,力量总是有限的。历史一再证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翻阅一下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的历史篇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到如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哪一项的胜利离得开人民群众?
1.2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告诫全党,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胡锦涛同志也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昨天的辉煌不是今天的“护身符”,打了天下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地永久坐天下,我们权力真正合法的基础仍然来自于人民的支持。这表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权力异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要坚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始终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掌权、用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3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构建和谐油田的根本之举。建设和谐油田,最关键的是实现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只有把群众这项基础工作做好了,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谐油田建设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坚持“一切为了职工群众,一切依靠职工群众,从职工群众中来,到职工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切实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关注职工群众的意见。只有急职工群众之所急、想职工群众之所想,才能使党群干群关系成为“鱼水关系”。只有实实在在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形成干群一心、共建和谐的生动局面。
2、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和谐的、融洽的。但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来审视,实事求是地讲,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确有一
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亟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2.1有的党员干部由于具体工作多,工作负担重,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问相对减少,深入基层主动联系群众不够,与群众感情不够密切。有的党员干部文化素质较低,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拓宽发展的路子不宽、办法不多,难以取得群众的信任,影响关系的改善。
2.2有的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所淡化,勤俭节约的精神少了,贪图享受的欲望多了。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实用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哲学,崇拜权力、金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极少数领导干部吃穿住用行讲究高档名牌,公物私用也见怪不怪。
2.3少数党员干部世界观、价值观受到冲击,宗旨意识不强,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处理不够积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够,极大地伤害了广大群众的感情,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3、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对策和途径
3.1搭建党群互动平台,找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切入点。密切联系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寻找有效的载体。一些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活动往往是开始时“轰轰烈烈”,结束了就“偃旗息鼓”,难以形成长期持久的效应,与没有建立有效的载体有关。要使党群联系长久化、制度化、密切化,关键是拓宽途径,创新载体,构建党群互动的平台。近年来,采油四厂着眼于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建立实施党员领导干部定期调研制度,每年初开展一次“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厂领导班子成员、副总师、科室长深入各基层单位、一线井站、生产施工现场开展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单位、一线班组及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采用现场办公的方式现场答复、现场。对无法现场解决的问题,专门组织召开厂务会讨论,研究制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方案》,落实到分管厂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将整改落实情况每月以《督查》形式进行通报公示,接受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力争使基层满意、职工满意。每年为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解决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的问题,形成了“贴近生产、贴近一线、贴近职工,真心实意求意见、听心声、解难题、办实事”的厂领导下基层调研长效机制,有效和谐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职工满意率达9 9.2%。
3.2打造服务型机关,选好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突破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结果要反馈给各级党政机关,而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赖于各级党政机关。因此,打造服务型机关,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有重要作用。采油四厂在建立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时,就把打造服务型机关作为突破点,针对机关工作人员在机关作风、精神状态、工作效能上存在的不同问题,扎实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形象效能监察。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廉洁自律规定等作为重点,组织“基层评机关”活动,落实每月一次基层评机关制度,让职工群众当“裁判员”,为机关干部考核打分,为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考核打分,为树立良好的干部新形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达到办事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素质提高、形象提升的目的,在打造服务型机关、职工群众满意机关上迈出了新步伐。
3.3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着力点。在油田的和谐建设中,要确保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加强有关制度建设,狠抓岗位责任落实。一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确保有一定的时问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加深对职工群众的感情。二要完善领导干部接待职工群众制度,建立起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的稳定渠道,有针对性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三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使每个领导干部相对固定联系一个单位、一个班组、一个岗位等,以点带面,保持与职工群众的经常性联系。四要建立定期向职工群众通报制度,凡是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决定,以及与职工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及时向职工群众通报,接受职工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五要建立联系职工、联系基层责任制,联系人要真正沉下心去,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职工,经常向联系对象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六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制约,并把联系职工群众、宣传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组织职工群众和服务职工群众的情况,作为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落实,保证把职工群众赋予的权力用来为职工群众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