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践和思路探讨(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0:5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践和思路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践和思路探讨》。

第一篇: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践和思路探讨

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践和思路探讨

摘要:

地理标志与商标的关系是解决我国地理标志三架马车并行局面的核心所在,建议每年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计划”对本问题的解决思路不断总结,逐步澄清。

地理标志保护源自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原产地名称保护。我国在1985年加入巴黎公约后对本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先后以红头文件形式于1987年制止了北京市某食品公司使用“丹麦牛油曲奇”的行为,于 1989年制止了一些企业擅自使用“香槟酒”的行为,使国人对保护原产地名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了初步概念。

地理标志保护被写入TRIPS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国际背景。一种说法是欧盟等地理标志丰富的国家与美国等历史较短的移民国家之间矛盾暴露和较量的结果。但地理标志由于主要保护与特殊的人文地理或文化相联系的农业产品等,地理标志保护实际上也为一些默默无闻辛勤劳作并在自己的土地上培育出在不为人知的产品等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摆脱贫困、获得应有的补偿或报酬作出了很大贡献。保护地理标志的实质是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使之能够发展和延续。同时,保护地理标志最核心的内容是管理和使用者要保证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和质量,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茶栽培者。在印度被种植的茶之中,最驰名的是大吉岭。大吉岭区位于印度西孟加拉州。150 年来茶在这个地区依地理地形分布的茶园里被种植和生长。独特、复杂的地理和气候的组合导致此地生长的茶有独特和自然的质量和风味,嬴得全世界消费者的承认和口碑已逾百年。印度茶叶董事会于1983 年创建图形标识,将“大吉岭”文字和图形作为地理标识保护,达到了避免遍及全球的其他类型被卖的茶误用“ 大吉岭 ”,给消费者递送真实的产品,使源自商标的公正的商业利益能够到达印度的工业和种植工人的目标。“大吉岭”目前在红茶领域的国际认知(status状态)已与酿酒业的香槟酒或苏格兰威士忌酒类似。

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时间不长,但也体现了显著经济效益。北京平谷桃产于北京东北七十公里的平谷地区,早在 2009 年就有一望无际超过 6,000 公顷的桃子栽培区域,平谷桃与在其他区域被种植的桃的不同之处是他们美丽的颜色,高糖分、独特的滋味和大个头。这些特性源于平谷的独特地理特征。平谷三边环山和平原在中央,空气清新、低污染、沙质土壤、充分的水和白天和夜晚温差大为挑子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注册为 GI 后,伴之以公共关系活动开展,平谷桃价格的上升比其他高了30 %,平谷桃价格翻倍。平谷区域出口中国新鲜桃比例超过40%,在 2005 年售桃人民币4.2亿,地区每个栽培者比2004 年多挣18 %。由于和欧盟在2007年签的地理标志协议,平谷桃现在欧盟的25个国家以上,以每个大约5欧元的价格销售。

地理标志保护是否是具有地理标志特点的产品的最好或唯一保护形式呢?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拿“大吉岭”红茶为例,印度高调在国内将其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但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洲、埃及和一些其他欧洲国家,他们均是以证明商标、集体商标被注册。印度在总结经验,肯定本制度的同时也指出地理标志保护成本很高。

秘鲁对自己的Cajamarca 干酪没有采取地理标志,而是采取集体商标保护模式也是源于国情之使然。秘鲁Cajamarca 干酪的独特性来自超过 200 年的传统知识。该地区的农场由于相互非常隔离,农民需要增加他们的牛奶保存期限。农场女农为此必须把牛奶处理成可保存达七天的quesillo。然后加盐腌渍,再在一块石头上粉碎它,致使形成这种干酪特定味道、质地和寿命。为保护自己长期以来建立的生产高质量奶酪的信誉,保证公平竞争,向消费者提供质量更好和更健康、卫生的产品,秘鲁于1999年9月成立了“奶酪生产者协会”(APDL)),1

就Cajamarca 干酪向国家申请了“ Poronguito”集体商标并获得批准,该集体商标为Cajamarca的干酪制造者树立了一个积极的产品形象,市场对该品牌的认识和需求都得到极大提高,为农民们打开了国内外市场的通道。当地农民以前卖干酪只是为求生,由于有了集体商标的名片,乳酪农场的所有农民和干酪制造者均已从经济上获益。

埃塞俄比亚情况与此类似。一些世界最好的咖啡,例如 Harrar,Sidamo和 Yirgacheffee咖啡均源自埃塞俄比亚,在国际市场的零售价很高。然而,它们的大部份利润被在行销部门的经销商和中间人分享了。一杯卡布奇诺咖啡在富有的国家卖4美金, 但埃塞俄比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咖啡栽培者一天赚不到 1 美元。

为缩小零售价格和向生产者回返额间的差距,埃塞俄比亚的政府成功使用了知识产权战略在市场上区别他们的咖啡,以达到较高的回返。考虑到埃塞俄比亚特色咖啡在国家各处遥远区域中被大约600,000 独立的农民在四百多万块小土地上栽种。由政府监控和保证咖啡生产者的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几乎不可能,并只会给他们增添额外的负担。埃塞俄比亚最终选择在其的一些主要市场,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澳洲、巴西、中国、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对Harrar│Harar、Sidamo 和 Yirgacheffe 等名称申请了商标注册并获得成功。埃塞俄比亚在开始厉行商标保护之前,农民们对每公斤最终平均零售价为20-28美金的咖啡,只能得到1美金回报,仅为该咖啡最终零售价6%。但商标保护改变了这一情形。

我国的国情尽管与这些发展中国家大不相同,但他们的经验对我们仍有启示作用。也就是说,保护有独特地理条件的优质产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即使完全具有地理标志保护特点的农产品,各国的保护制度也不尽相同,选择以何种方式保护,要看具体情况,关键是保护制度应当考虑利民、保证质量、和方便管理。利民是有利于提高这些产品的附加值,使民众得到实惠;保证质量是让消费者买到心仪的货真价实的产品,方便管理是指减少机构重复,浪费行政资源、也给百姓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地理标志产品的法律保护政出多门,这种情况至今未得到改善。一方面有部门规章规定的对地理标志的专门保护,另一方面,还有商标法规定的对地理标志的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保护。

部门规章保护包括我国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8月17日的发布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首次明确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法律地位。国家质检总局并于2004年10月在科技司中设立了地理标志管理处,专门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并于2005年6月7日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此外,为适应自己工作的需要,农业部于2008年发布《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虽然明确了仅适用于农业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但也“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也未明确与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关系。

而新近修改的我国《商标法实施条例》(2014)第4条仍明确规定,“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地理标志,可以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商标法第16条并明确,“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这种现状导致申请人在申请地理标志时可有三个选择:一是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或证明商标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二是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是向农业部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

笔者认为,尽管对地理标志保护各国规定不尽相同,但在同一个国家内用三种形式保护似乎既不利民,也会造成是行政管理资源的浪费。因为在我国的多年实践中,权利人为担心保护不足,把已登记原产地名称注册或地理标志的产品仍然申请商标或反之的情况不在少数。这种重复和交叉还不同于知识产权虽分别由知识产权局、工商总局和版权局分管,反垄断执法由商务部、工商总局和发改委分管,但职责明确的情形。

这种不协调早已引起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重视,把地理标志列为特定领域知识产权,明确规定要“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地理标志的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与检测体系。普查地理标志资源,扶持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从2009年以来每年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来看,这一工作的进展并不理想。

根据2012年的战略实施推进计划,似乎对解决地理标志的三架马车问题有较大决心,明确提出了由工商总局、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负责协调 “推进建立地理标志部际协调机制,推动《地理标志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理标志注册联合认定和保护办法》出台”;农业部负责“积极挖掘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检测机构和核查员体系,探索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管追溯模式”;工商总局负责.“大力推广“公司+地理标志商标+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继续完善以地理标志为核心的“商标富农”工作机制”;质检总局负责“有重点、分行业、分类别地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但2013年的战略实施推进计划虽仍有做好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注册保护工作的内容,却没有对2012年的工作予以总结和回应。2014年的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对上一年的有关工作也无总结,仅有 “.健全地理标志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地理标志联合认定和保护,探索开展对地理标志的授权、管理和保护作出统一规定的立法研究”的原则规定。

笔者认为,我国每年的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应对前一年的工作有所关联和总结,如果每年的目标不一样,就没有什么战略决策可言。地理标志与商标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相关部门应当出于国家利益的公心,对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予以澄清。笔者认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三个部门的工作目前或短时期内还不能合并,也应对公众有个说明,使公众对其分工有明确的了解,减少地理标志产品的重复注册,为社会节约资金和成本。在目前的框架和思路下,公众甚至无法了解推进计划里各个部门所说的地理标志是否是同一个概念,或仅是为其各司其政的需要。例如2012年计划明确由质检总局负责建立和完善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但不知这些标准和体系是否也适用于农业产品地理标志或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注册。

第二篇:地理标志保护探讨

地理标志的政府保护及私权利救济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田美玉)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将其定义为:“其标志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有关”。我国现行《商标法》也规定了地理标志的定义: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可见,地理标志是表明某一种商品来源于一成员方地域内,或此地理内的一地区并且该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的标志。其身份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知识产权。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为是民事权利,是一种典型的私权利。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属下的一种,自然属于私权,但无论从使用还是管理上,又不同于其他如商标、专利等纯粹的私权,法律同时为它提供了国家公权力的保护屏障。

我国对地理标志提供“双轨道”保护

目前,我国的法律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见诸于纯地理标志行政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细则》;作为商标保护: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16条,《商标法实施条例》,2007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我国于1993年修改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现已失效),将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纳入商标法律保护体系,据此,1994年国家工商局制定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规定“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和检测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者服务商标”。2001年颁布实施的《商标法》第16条,加入了对地理标志保护的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

标志。” 2002年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商标法第16条规定的地理标志,可以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

由国家质监总局于2005年颁布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对于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的生产者有规范性使用标准的约束,如果违反规定可能面临被注销、停止使用的风险;对于其他生产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

从上文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实行的是“双轨道保护”。即一方面国家质监部门通过公权力实施主动保护,另一方面,允许将地理标准注册为证明商标,申请人通过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设定商标权后,借助于商标法进行司法及行政保护,后者体现的是私权性质的保护。

“双轨道”保护的精神一致

首先,从申请人及使用人的资格来看,两条轨道是保持一致的。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机构或人民政府认定的协会和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资格确认评定规范》规定,申请人应当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社团法人或者事业法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不接受政府、企业或个人的申请。申请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监督和管理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其产品的能力;

(二)具有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提供指导服务的能力;

(三)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而根据《商标法》及条例,如果申请注册商标中含有地理标志,而申请商品又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容易误导公众,是不予注册的。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及集体商标注册或要求使用的,必须具备规定条件,如集体商标是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符合使用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参加该组织或直接正当使用该集体商标;申请注册为证明商标以及要求使用的,亦需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由此看来,质监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商标法及条例的规定从申请人及使用人的资格,也是保持一致,并未有明显冲突。

其次,公权力保护与私权利救济,二者并不冲突。

在我国,对地理标志实施的是公权与私权的双重保护,虽然从保护形式上看,两条平行轨道中的主管部门存在冲突,但从权利人的权利保护角度,反而是一种权利的加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体现的是国家公权力主动、强制性地介入地理标志的监督、管理及保护,《规定》要求各地质检机构依法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施主动保护。对于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 的名称的;或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可见,质监部门公权力的主动、强制管理及权力干预,为地理标志的权利人提供了公权力保护的屏障。

而从商标保护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商标法排斥将地理标志申请注册为普通意义的商标,即《商标法》第16条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商标法实施条例》又规定,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使用该证明商标,控制该证明商标的组织应当允许。换言之,商标法虽然规定了申请人可以将地理标志申请为证明商标,但证明商标权利人并不能因此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私权,依然存在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可见,商标法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精神,与后来出台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是一致的,二者并未有明显冲突。如果质监部门对地理标志的监督使用未能尽其所能时,权利人也可以借助于商标法的规定,对侵权行为通过司法途径提起诉讼。可见,“双轨道”的保护对权利人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是加强了权利保护的屏障。

“双轨道保护”缺乏统一,分工不明确。对地理标志的使用及管理,需要尽快出台更完善的法律文件,为地理标志的保护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我们认为,从保护精神的层面,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二者殊途同归,但在保护形式、管理部门以及规范性文件中,以及在管理及保护的细节操作中,仍然存在混乱。例如在质监部门的管理中,一旦认定了一项地理标志,便已排除了符合规定条件的第三方继续使用该标志。而商标法中则保留了在先权利人的继续使用权。曾经在媒体上见诸报端一度成为关注焦点的“三华李”一案,便是典型的个案。在翁源县获得“三华李”地理标志保护之前,如果“三华李”经过几十年的推广种植,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品种名称,遍布岭南其他区县并大规模种植推广,其他地区销售的“三华李”称谓已深入人心,“三华李”的地域性称谓已逐渐淡化或弱化,此时再就“三华李”单独授予翁县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已违反了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设立的初衷。即使“三华李”已被认定为地理标志,未来也不应否定其他已形成规模及知名度的区县继续使用该名称,否则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以及产业发展,而是应通过其他方式予以纠正。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独特品质的农副土特产品,而这种品质往往是由当地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保护地理标志,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对于促进我国农副土特产品产业化及市场化,大力发展地方农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地理标志的保护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尚属新生事物,但其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在各部门间合理分工,指定完善的保护规范,是健全地理标志保护的首要工作。同时加强地理标志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保护地理标志所有人的正当利益,也是我国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议各部门能通过圆桌会议,将地理标志的保护问题出台统一、完善的保护规范,以健全其法律保护体系。

第三篇: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西南政法大学张玉敏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华夏子孙,依凭大自然所赐予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地理条件,世世代代,不断摸索总结,创造、培育出无数名扬四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产。这些名优特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本。保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不仅是一个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经营者、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事关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重大经济问题。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通过对地理标志或者原产地名称的保护,对这类名优特产提供保护。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对知识产权制度包括原产地名称保护制度不熟悉甚至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完善,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状况令人堪忧。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地理标志保护问题上相互争管辖权,导致重复保护,使企业无所适从;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保护的冲突,以及地理标志保护如何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地理标志的法律性质、各国保护地理标志的经验以及我国现行立法的分析研究,提出完善我国地理标志保护问题的思路,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一.地理标志的概念和性质

(一)地理标志的概念

研究一下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的历史可以发现,“地理标志”(又译为地理标记)这个概念是在产地标记、原产地名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发展,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一个概念。

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提到了对“产地标记”的保护。1891年《制止虚假或欺诈性商品产地标记马德里协定》也提到了各国可以在进口时扣押带有虚假或欺骗性“产地标记”的商品。根据《制止虚假或欺诈性商品产地标记马德里协定》的规定,产地标记是指称某国或某地为某个产品的原产国或原产地的标志。该产地标记涉及的是产品的地理来源,而不是其他来源,如制造该产品的企业,而且也没有对使用产地标志产品的任何特定质量或品质的要求。产地标志的标准格式是在产品上提及某个国家的名字或者诸如“„„制造”之类。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第一条将“产地标记”和“原产地名称”列为保护对象,第十条专门规定了在国际贸易中对原产地的保护措施,即成员国应当在进口时对假冒原产地的商品予以扣押。

1958年里斯本外交会议曾经试图在巴黎公约和马德里协定框架内改进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其成果之一是通过了《原产地名称保护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该协定称将原产地名称定义为“指某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指示某项产品来源于该地,其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协定要求缔约国保护原产地名称,只要该原产地名称在其来源国得到了那样的保护,并且已经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国际注册簿上获得注册。协定对地理标记的保护超过了巴黎公约和马德里协定的水平。但是,由于其保护条件严格,保护水平过高,成员人数有限。

197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始为建立一个保护原产地名称和产地标记的多边条约进行准备。在1974年的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国际局草拟了一份准备提交给1975年的第二次会议讨论的草案。草案试图为国际注册中的地理标志确立一个新的定义,新定义宽于里斯本协定中原产地名称的含义。由于当时正在准备对《巴黎公约》进行修订,地理标志方面的规定也在修改的计划之内,因此,草案的研究工作没有进行下去。在《巴黎公约》修订过程中,“原产地名称与商标的冲突问题小组”准备了一份提案,拟将一个关于原产地名称和

1产地标记保护的新条款纳入巴黎公约。上述提案成为修订巴黎公约的基础提案,在该提案中,WIPO国际局为1975年会议准备的草案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地理标志,曾获得通过。该提案虽然曾达成共识,但是在外交会议上从未被充分讨论过,一直是一个草案。

199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地理标志国际保护专家委员会”考虑过建立一个新条约来处理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问题。对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现状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巴黎公约规定的保护范围有限,马德里协定和里斯本协定的可接受性有限,给人的感觉是唯有建立新的世界性条约才能克服存在的问题。为了制定对所有巴黎公约成员国都有吸引力的条约,这才引出了以“地理标志”的概念代替“原产地名称”和“产地标记”两个概念。新条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缔约方应当有选择地理标记在其来源国的保护方式的自由,另外,新条约应当为地理标志提供有效保护,避免其演变成通用名称,并且要确保保护的有效实施。专家委员会讨论了三个问题:

1、保护的客体应当是什么?

2、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的条件、内容和实施保护以及解决争端的机制;

3、是否应当有一种国际注册制度?如果应当有,它应当包括哪些内容?专家委员会没有就这些问题达成共同立场,也没有召开任何进一步的会议,所以建立新条约的工作没有继续进行。

1994年签署的TRIPS协定第22条-24条,采用了“地理标志”这一概念,指出本协定所称地理标志“是表明某一货物来源于一成员的领土或该领土内的一个地区或地方的标记,而该货物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实质上归因于其地理来源。”并对地理标志特别是葡萄酒和烈性酒地理标志的保护作了特别规定,但是,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此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讨论。2002年11月11日至15日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九次会议,就地理标志的保护制度、地理标志的判断标准进行讨论。在这次会议上,以欧盟及其成员为一方,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另一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欧盟方认为,专门的地理标志登记制度优于借助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保护地理标志的制度,前者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大。美国方反驳强调,两者都是符合TRIPS协定要求的。同时,美国方攻击欧盟的制度内外有别,对其国内实行注册制度,非本国的地理标志则无法利用该制度。欧盟方起初强调对外国的地理标志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得到保护,继而又承认可以通过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得到保护。在争论的过程中,古巴、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代表也发了言,强调两种保护方式都是TRIPS所允许的。日本的代表则保持沉默。由此可见,关于地理标志保护的论争,实质上是各国经济利益之争,期望在短期内达成一致意见是不太可能的。

TRIPS协定关于地理标志的定义显然是以里斯本协定原产地名称的定义为基础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偏离了里斯本协定:

1、里斯本协定规定的原产地名称是用于指明某产品来源于某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地理名称以外的标记,如非地理名称或徽记,未被涵盖。但是它们都可以构成TRIPS协定中的地理标志;

2、里斯本协定要求有关产品的质量或特征完全或者主要取决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TRIPS协定要求地理标志覆盖的商品具有可主要归因于其地理来源的特定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征。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看法:产地标志、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都是在贸易中表示产品来源的标志。但是,产地标志仅表示产品来源于某国、某地区,不能表示该标志所标示的产品具有某种特定的品质,它相当于国际贸易中所说的货源标记,虽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属于知识产权法规范的范畴,而应当属于贸易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的范围,正因为如此,GATT才专门签订了《原产地规则协议》。原产地名称是较早受到保护的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地理标记,但是,由于里斯本协定规定的保护条件严格,保护范围有限,所以采用原产地名称保护制度的国家不多。WIPO虽然曾经做过努力,准备建立一个以“地理标志”包容“产地标记”和“原产地名称”的新条约,但是,并未取得一致意见,仅仅是一个设想而已。被WTO所接受并确定下来的地理标志,是一个以里斯本协定所确定的原产地名称定义为基础,并在保护条件上有所放宽的概念。因此,今天我们讨论

2这个问题,必须以TRIPS协定第22条所规定的地理标志的概念为基础。

(二)地理标志权的性质

这是笔者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自造的一个名词,用以指称取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或者获得原产地标记(原产地域产品标记)注册所享有的权利。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为自己管辖原产地标记保护的一个主要辩解理由是,原产地名称或者说地理标志是公共财富,而商标权是绝对的私权,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保护地理标志,是将公共财富变成一种私权,是不公平的。其实,这是对公权和私权的一种误解。一般认为,私法上规定的权利,或者说民事主体在民事生活领域所享有的权利为私权,而国家及其各级机关依法对社会实施管理的权力属于公权。一种私权的主体可以是单个的人,单个的组织,也可以是单个人或组织的集合,如我国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我们不能因此说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家土地所有权是公权。通过注册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保护地理标志与此同理。商标权是一种私权,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注册人个人对地理标志的垄断。如果注册的是集体商标,享有这种权利的人是集体的成员,如果注册的是证明商标,虽然商标权归某个组织,但是,使用商标并享受商标保护利益的是符合规定条件的不特定的生产者、经营者。所以,用商标权是私权,通过商标保护地理名称会造成不合理的垄断的理由不成立。

二、各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

地理标志的保护在国际上是一个倍受重视而又没有获得完全解决的问题。尽管TRIPS协定以一节的篇幅作了规定,各国在保护方法甚至地理标志的定义方面仍然存在分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及地理标志法律常设委员会”(SCT)曾经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地理标志保护问题,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的研究,目前各国保护地理标志的方式大致可分为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保护、单独立法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或消费者保护法保护三种:

1. 通过注册集体商标或者证明商标保护

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多数国家通过注册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的方式保护地理标志。注册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要在商标使用管理章程中对使用商标的商品的生产地域和技术标准进行界定,这种界定是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当申请被批准时,该说明书就成为注册的组成部分,对注册人和商标使用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种保护方式符合地理标志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中商业标志的一个类别的特点,可以比较好地处理地理标志保护与在先商标权的关系,而且可以利用现有的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比较方便地在其他国家(地区)取得保护。

2.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地理标志是一种普遍接受的保护途径。这种保护在历史上是不断发展的。最初能够禁止的限于与虚假商号一起使用虚假产地标记(巴黎公约最初的规定)的行为,后来发展到禁止使用虚假或者欺骗性的产地标记(巴黎公约、里斯本协定和马德里协定),再发展到对使用地理标志构成巴黎公约第10条之二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性禁止。建立在反不正当竞争基础上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法官要在诉讼过程中明确界定系争地理标志的关键要素,诸如生产地域、源自地理标志指示地域的特定质量,以及地理标志的声誉。另外,法官在判决时还必须对引起争议的地理标志是否在其商品的地理来源方面正在误导该国公众作出判断。因此,地理标志在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则进行保护时可能出现的困难与不需要注册程序之便利正好互相抵销。地理标志的受益人可能会发现,注册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做法,体现出胜过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优越性,尤其在执法方面。但是,即使在采取注册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或者专门立法保护地理标志的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仍然是保护地理标志的一种补充手段,例如,我国商11参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著、陆贺本译《地理标志的定义》,商标通讯2002年第12期。

标法即从反不正当竞争的目的出发,规定对于含有虚假地理名称标志的商标不予注册(商标法第16条)

3. 专门法律保护

一些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地理标志。这种保护方式又可细分为注册地理标志保护和原产地名称保护。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的基本差异在于,原产地名称与原产地域的关联比地理标志更紧密。原产地名称的产品质量或特性取决于原产地,而就地理标志来说,如果商品具有某种质量、信誉或某些其他特性,只要有一个取决于地理原产地的标准就足够。与原产地名称相比,地理标志商品的原材料生产和产品开发无需完全位于特定的地理区域。二者的相同之处是二者的法律保护都基于公法行为,一旦涉及生产者代表的行政程序和政府行政行为完成之后,该法律便开始实行。通过行政程序,法律对有关地理标志或者原产地名称的重要参数作了法律规定,如相关产品、使用条件、生产区域和生产标准。这种保护方式与通过反不正当竞争寻求保护的方式相比,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在寻求救济方面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

法国是这种保护方式的代表。法国的这种保护方式是由其原产地名称保护的历史决定的。为了加强对原产地名称的保护,法国政府设立了原产地名称局(INAO),其主要职能就是确定使用“经检测”的原产地名称和“优质葡萄酒”名称的葡萄酒和烈性酒的条件,并对使用受保护名称的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1992年欧盟通过了《关于保护农产品和食品地理标记和原产地名称条例》,通过注册对地理标记和原产地名称进行保护,但是,该条例只在欧盟内部实行,对非欧盟成员国不给予这种保护。欧盟及其成员认为,专门的地理标志登记制度优于借助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保护地理标志的制度,前者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大。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则指责欧盟的制度内外有别,并且认为通过注册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可以有效保护地理标志。

除以上保护模式外,有的国家采用对不同产品的地理标志适用不同的法律和程序给予保护的做法。如澳大利亚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澳大利亚葡萄酒和白兰地联合体法案1980》,葡萄酒地理标志的保护要依据该法进行注册保护。除葡萄酒之外的产品的地理标志则依据《商标法案1995》通过注册证明商标保护。

4三.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始于199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该《办法》系根据1993年7月15日国务院批准修订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制定的。该《办法》第二条规定:“集体商标是指由工商业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的成员所使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用以表明商品的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属于同一组织。证明商标是指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2001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明确将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保护纳入商标法之中,从此,地理标志的保护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经营者申请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保护地理标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到2004年5月,商标局共批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110件5。

在国家商标局根据商标法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同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30日制定《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其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原产地域产品,2323同注1。参阅王蔚《法国原产地名称立法的变革》,中华商标2000年第3期。参阅原琪《澳大利亚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中华商标2003年第10期。范汉云《地理标志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中华商标2004年第10期。

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并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以原产地域进行命名的产品。”并要求“任何地方申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必须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有标志,必须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2001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检验检疫局)制定《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规定由国家检验检疫局统一管理全国原产地标记工作,负责原产地标记管理办法的制定、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国家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检验检疫局负责其辖区内的原产地标记申请的受理、评审、报送注册和监督管理,并明确指出该规定所称原产地标记包括原产国标记和地理标志。主管机关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原产地标记保护的意义,甚至说加入WTO之后,不进行原产地名称的注册登记,在国际上就得不到知识产权保护,一时间,似乎要在国际贸易中保护地方名优特产,惟一的办法就是申请原产地标记保护。在2001年10月27日修改《商标法》,明确将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保护纳入商标法之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对原产地标记的认定保护工作不但没有停止,而且有了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认定注册的原产地标记据说有110多个。

这种由不同的主管部门根据不同的法律、规章对同一种经济关系进行分别调整的做法,是我国所特有的。澳大利亚虽然也通过特别法和商标法二种法律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但是,在那里不同法律的适用范围是被明确划分了的,大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不会发生冲突。我国目前这种做法在实践中带来许多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重复保护所造成的权利冲突、提高保护成本和著名商标被淡化的问题。

1. 重复保护,增加成本。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役局认定和保护的“原产地标记”和“原产地域产品”,有许多是已经取得商标注册,甚至是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的。例如,贵州茅台酒早在八十年代就被国家商标局作为特例核准注册为商标,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名副其实的驰名商标,其所蕴涵的商业价值无可限量。就是这样一个驰名商标,又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准给予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而且划定的保护范围仅限于茅台酒股份公司生产车间及新建区域约

7.5平方公里的范围。人们不仅要问,这样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除了增加企业的负担以外,有什么意义?据报道,已经取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四种中国名酒中,只有绍兴黄酒是由当地众多生产者共同使用,其他三种所划定的保护范围都非常狭小,实际上仍然是由创出牌子

6的企业一家独享。而绍兴黄酒在此之前已经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为证明商标。这说明对四种

名酒的地理标志保护实际上没有意义。这一问题在其他商品的地理标志保护上同样存在,如库尔勒香梨、兰州百合、原阳大米等都是已经取得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保护的地理标志,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再申报原产地域产品(原产地标记)保护。这种重复保护,不但严重浪费国家的行政资源,而且必然增加经营者的保护成本。从保护效果上看,不会是1+1=2,很可能是1+1<1。

2.造成原产地标记的权利与商标权的冲突,淡化驰名商标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一部分地名被注册为商品商标,有些地名商标已经成为中外驰名的商标,如青岛啤酒、金华火腿、东阿阿胶。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国商标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商标,但是,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第十六条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认定保护的原产地标记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按商标法的规定注册为商品商标或者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有的甚至已经成为驰名商标。不同部门的重复保护,人为地造成二种权利的冲突,导致驰名商标的淡化。如,2002年2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6 刘国奇《原产地域保护是把双刃剑》,中华商标2002年第8期。

检验检疫局发布公告:“东阿阿胶”被认定为原产地标记,东阿阿胶、福牌阿胶和东阿镇牌阿胶都纳入“东阿阿胶”原产地标记保护之列。东阿阿胶集团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早在1978年,他们就在阿胶产品上申请注册了“东阿”商标,由于其产品质量好,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二十多年来,消费者看到和认识的东阿阿胶是东阿阿胶集团生产的,东阿阿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东阿阿胶集团创造的。因此,不应当将“东阿阿胶”作为原产地标记保护。显然,在“东阿阿胶”作为原产地标记保护之后,已经驰名的“东阿”阿胶商标面临着被混淆和被淡化的威胁。这种搭驰名商标便车的原产地标记保护,能否起到保护传统名优特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令人怀疑的。

四.解决的思路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解决地理标志保护上的冲突问题有二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种是统一由商标注册机关通过注册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保护,另一种方案是通过制定单行法,在农业部设立一个地理标志保护机构,负责对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如茶叶、中草药等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其他地理标志的保护按照商标法通过注册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保护。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地理标志保护的统一性,缺点是商标局的力量有限,不利于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迅速推广和注册后的监督管理。第二种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借助于农业部对农业的管理力量和科技力量,迅速推广茶叶、中草药等重要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并可以有效加强后期监督管理,缺点是可能产生重复保护和权利冲突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法律规定和协调机制解决。考虑到我国许多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行政部门的推动,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方案。

至于目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对地理标志的注册保护,笔者认为其没有法律根据,应当撤销。理由如下:

1. 由质量监督检验检役局管辖地理标志认定和保护工作没有法律根据。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对地理标志进行认定保护的根据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8月17日发布施行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2001年4月1日发布施行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这二个规定都是经局务会议通过的行政规章。《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在其第一条中指出的制定根据是“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赋予的职责”,《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第一条所指出的制定根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原产地规则协议》等国际条约、协议的规定。经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务院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主管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该法并没有授予商品检验部门(即后来的出入境检验检役局)认定和注册地理标志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已经被国务院2004年8月18日通过,200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宣布废止,《条例》明确规定,商检部门的职责是依法确定货物的原产地,并向申请人发放货物原产地证书和原产地标记,而且条理明确规定货物原产地是指货物来源于某个国家(地区),并没有对产品质量、特色的要求。确认货物的原产地,是为了服务于国际贸易中实施最惠国待遇、反倾销和反补贴、国别数量限制、关税配额等非优惠性贸易措施以及进行政府采购、贸易统计等活动,与知识产权保护无关。从上述分析可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役局作为执法根据的二个《规定》中关于地理标志(原产地标记)认定和管理的规定,没有法律根据。

2. 按照《立法法》,行政规章无权对地理标志保护问题进行规范

立法法规定,民事基本制度制只能制定法律;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关于地理标志的权利属于私权,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属于基本民事制度,应当由法律规定。因此,以上二个行政规章的规定超越了制定机关的权限,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应当由国务院撤销。

第四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 78 号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经2005年5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

局 长 李长江

二〇〇五年六月七日。

编辑本段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专用标志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

(一)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

(二)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各地质检机构)依照职能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第五条 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应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必须依照本规定经注册登记,并接受监督管理。

第六条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遵循申请自愿,受理及批准公开的原则。

第七条 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应当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的要求,对环境、生态、资源可能产生危害的产品,不予受理和保护。

编辑本段第二章 申请及受理

第八条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机构或人民政府认定的协会和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第九条 申请保护的产品在县域范围内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跨县域范围的,由地市级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跨地市范围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

第十条 申请人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有关地方政府关于划定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建议。

(二)有关地方政府成立申请机构或认定协会、企业作为申请人的文件。

(三)地理标志产品的证明材料,包括:

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书;

2.产品名称、类别、产地范围及地理特征的说明;

3.产品的理化、感官等质量特色及其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间关系的说明;

4.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包括产品加工工艺、安全卫生要求、加工设备的技术要求等);

5.产品的知名度,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及历史渊源的说明;

(四)拟申请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技术标准。

第十一条 出口企业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向本辖区内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提出;按地域提出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和其他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向当地(县级或县级

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

第十二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照分工,分别负责对拟申报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提出初审意见,并将相关文件、资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编辑本段第三章 审核及批准

第十三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收到的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家质检总局公报、政府网站等媒体上向社会发布受理公告;审查不合格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申请有异议的,可在公告后的2个月内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

第十五条 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地理标志产品的特点设立相应的专家审查委员会,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技术审查工作。

第十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审查委员会对没有异议或者有异议但被驳回的申请进行技术审查,审查合格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批准该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编辑本段第四章 标准制订及专用标志使用

第十七条 拟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应根据产品的类别、范围、知名度、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因素,分别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管理规范。

第十八条 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草拟并发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国家标准;省级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草拟并发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地方标准。

第十九条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质量检验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承担。必要时,国家质检总局将组织予以复检。

第二十条 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应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二)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产品产自特定地域的证明。

(三)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上述申请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或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并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合格注册登记后,发布公告,生产者即可在其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编辑本段第五章 保护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各地质检机构依法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施保护。对于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的;或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可监督、举报。

第二十二条 各地质检机构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范围,产品名称,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特色,质量等级、数量、包装、标识,产品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数量、使用情况,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产品的标准符合性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的生产者,未按相应标准和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的,或者在2年内未在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专用标志的,国家质检总局将注销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停止其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对外公告。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法律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 从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人员应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得泄露技术秘密。违反以上规定的,予以行政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编辑本段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接受国外地理标志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注册并实施保护。具体办法另外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同时废止。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中关于地理

第五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本站推荐)

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有效保护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规范民勤羊肉生产经营秩序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以下简称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确保民勤羊肉的品质与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勤羊肉是指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第109号公告确定的生产地域范围(指甘肃省民勤县现辖行政区域)并按照《地理标志产品

民勤羊肉》生产的羊肉。

第三条 从事民勤羊肉生产、销售和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设计、制作、印刷、许可、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实行许可制度,未经申请、审核、注册登记和公告的不得使用。

第五条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质监局)为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六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领导。县畜牧局、食药局等相关行政部门等组织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民勤羊肉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人民政府授权县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工作。管委会由县畜牧局、质监局、食药局、乡镇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者代表组成。

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主要履行以下职能:

(一)宣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协调解决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通报有关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情况。

第八条 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民勤羊肉保护地域范围内生产的羊肉;

(二)羊肉的质量特色符合民勤羊肉的质量技术要求;

(三)具有法定质检机构出具的民勤羊肉质量检验报告。

第九条 申请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民勤羊肉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二)由县畜牧、质监部门出具的羊肉产自民勤羊肉保护地域的证明;

(三)有效的民勤羊肉质量检验报告;

第十条 申请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程序:

(一)申请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将符合第九条规定的资料报县质监局初审;

(二)县质监局将初审合格的资料上报市质监局审核;

(三)省质监局对审核通过的资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四)国家质检总局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合格后注册登记并发布公告;

(五)申请人自公告之日起即可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第十一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是由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专用标志图案及内容组成,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第十二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设计、制作、印刷、发放、使用管理由县质监局具体负责。

第十三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使用人每年1月15日至2月15日将上专用标志的使用情况和本所需的专用标志规格、数量报县质监局。

第十四条 使用人在产品包装、标识、广告、说明书上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时,不得扩大使用范围;不得将专用标志的使用权转让、转借、出租、出售。

第十五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属于质量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不得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的、易产生误解的产品名称或标识,不得使用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

第十六条 民勤羊肉的质量检验由省质监局指定的检验机构承担,不定期进行检验。

第十七条 县质监局应当加强对民勤羊肉产地、名称、生产规范、质量特色、等级、数量、包装、标识以及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数量、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民勤羊肉的生产、销售应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按标准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并建立生产、销售台帐及生产记录等。

第十九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使用人,未按相应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或在2年内未在民勤羊肉上使用专用标志的,由县质监局按法定程序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注销其民勤羊肉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停止其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并公告。

第二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生产者、销售者伪造、冒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 从事民勤羊肉保护和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得泄漏技术机密。违反上述规定的,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下载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践和思路探讨(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践和思路探讨(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本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研究

    日本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研究 管育鹰  2012-01-31 23:17:06 来源:《知识产权》2011年6月 作者简介:管育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要:地理标志制度起源于禁止在商品称......

    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

    《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已经省政府2006年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2月10日起施行。 代省长:袁纯请 二○○六年十一月二日 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目......

    保护和管理地理标志的法律制度(大全)

    保护和管理地理标志的法律制度 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和规制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一是通过商标法以注册商标的方式予以保护和管理;二是对未注册的地理标志采取登记的方式......

    TRIPS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

    内容摘要: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种类之一,TRIPS专门规定了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我国在地理标志的保护方面存在严重的法律不足,有必要借鉴TRIPS的相关规定,吸收他国的立法......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分析

    浅析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 摘要:利用农业政策学中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政策进行分析,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自己的......

    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及建议

    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及建议 贵州派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摘 要】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生物资源种类多,分布广,仅仅农业产品一项贵州省就有 270 多种可申请地理标志,开展了......

    地理标志

    1、地理标志是WTO(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第二部分第三节规定了成员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义务。 TRIPS协议对地理标志的定义:“地理标志是指证明某一产......

    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具体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我国是通过商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