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留守儿童流动图书室建设实施方案
新发„2010‟46号
新安镇留守儿童流动图书室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来妇字„2010‟38号文件《关于印发来安县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图书室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确保本镇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现根据相关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知识导航为动力,资源共享为目标,“育人才,出效益”为宗旨,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解决留守儿童课外书籍缺少,校外辅导缺乏,1家庭教育缺失等突出问题,改善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使留守儿童“学有所教、情有所依、困有所帮、托有所管”,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建设目标
2010年,本镇共建7个留守儿童流动图书室,其中原新安镇小学4个,原双塘乡小学3个。分别设在新安镇中心学校、城东小学、岱山小学、平洋小学、双塘小学、陈桥小学和瓦岗小学。
三、具体要求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使“留守儿童流动图书室”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留守儿童流动图书室”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由镇妇联主席任组长,妇联副主席,中心校校长任副组长,各村小学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留守儿童流动图书室工作,定期召开分析总结大会,适时组织安排好相关活动。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和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做到人员安排到位,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为加强流动图书室管理,使流动图书室发挥最大的效益,镇妇联统一制定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包括新安镇流动图书室管理制度,流动图书室管理员工作职责,流动图书室借阅制度,流动图书赔偿制度,同时还制定工作流程图,保障流动图书室管理工作按章有序的开展。
3、丰富形式,加强阅读
中心学校要利用好“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儿童集中阅读,值班教师要加以阅读指导;村小学要利用好午休时间,采取分年级组织阅读的方式。同时各校还要通过晨会、班会、广播站等加强图书借阅与保管等宣传,确保读好书、爱好书。此外学校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书信活动等形式丰富读书生活,激发读书兴趣。
4、强化管理,加强监督
镇妇联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各学校流动图书室管理和应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中心学校也要分学期上报工作小结,及时梳理和排查存在的问题,对工作不力,流于形式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件:
1、新安镇留守儿童流动图书室管理和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2.流动图书室工作流程图
中共新安镇委员会 2011年8月18日
附件1:
新安镇留守儿童流动图书室管理和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甘银霞(镇妇联主席)副组长:赵翠红(镇妇联副主席)成员:张秀友(夏孝先(镇文化站站长)吴书刚(四里中心校佼长)邵立江(双塘中心校校长)
村小学校长)
叶传友(村小学校长)朱家亮(村小学校长)陶文龙(村小学校长)胡明礼(村小学校长)方柱洪(村小学校长)
附件2:
流动图书室工作流程图
镇妇联→
新安镇中心学校→双塘小学→
平洋小学
岱山小学 城东小学 陈桥小学 瓦岗小学
第二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
2010年省政府把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了全省33项民生工程之中,其中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由妇联具体实施。为把这项惠及广大留守流动儿童的政策落实好、贯彻好、实施好,根据省妇联、省财政厅下发的实施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满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需求,以改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阵地建设为核心,以建设乡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为重点,搭建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互动平台,为促进留守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条件。
二、目标任务
2010年,在小河镇、仙寓镇建设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2个。
三、建设标准
依托乡镇已建综合文化站,以改善留守流动儿童校外活动阵地的条件为目标,添置少儿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
少儿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的添置,按照《安徽省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要求,每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按2万元控制。
四、投资与经费来源
2010年,总投资4万元,由财政承担,用于2所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少儿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购置。
五、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计划。根据全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符合全县县情的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计划。
(二)建设要求。2010年2所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任务于2010年10月底前完成。建设工作坚持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名称、统一标志、统一功能、统一制度、统一考评。
(三)管理模式。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考核。县、乡级妇联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纳入系统内目标管理工作考核。乡镇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负责人,确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管护、指导工作。乡镇妇联组织女干部、女企业家、“三八”红旗手及热心公益活动的爱心人士组建具备一定管护能力、相对稳定的爱心志愿者队伍,辅助乡镇开展关爱活动。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建立由县妇联、县财政局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县妇联负责项目实施、制度建设、管理指导和检查考评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建设资金的拨付与管理。
(三)制定管理考核办法。县妇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以保障建设质量和作用发挥。
(四)建立评估督查制度。县妇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项目督查制度,每年组织1——2次专项督查。对因组织领导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图书器材截留丢失、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发生安全事故行为的,将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追究相关责任。
##县妇联 2010年3月30日
第三篇:乡镇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实施方案[最终版]
顺安镇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社区、居委会、镇直各单位、各中小学、镇机关各部门:
为切实做好顺安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结合实际,特制定顺安镇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会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
(一)工作对象
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实施工作的对象为全镇父母均外出务工的O一1 6岁的留守流动儿童。
(二)主要目标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 0 0 70;
2.农村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 0 0%;
3.农村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 5%;
4.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 0 0%给予法律援助;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分工。镇成立关爱留守流动”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尚森;副组长:闻风、张文水;成员:缪振辉、赵奎祥、朱普根、徐文清、方金山、毛志义、叶冬梅、崔应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崔应兰同志负责日期常工作。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学校要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负责基层的具体事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镇妇联负责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姓名及其关系、父母务工情况等。
(三)开展真情关爱活动,“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
留守儿童较多的村要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要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教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要利用节假日、农
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家
庭教育网站,为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辅导和咨询服务。
(五)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集中整治农村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公安、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大对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关闭中小学校园2 OO米以内的网吧或电子游戏厅等经营场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坚决打击利欲熏心、屡教不改和触犯法律的网吧或电子游戏厅的经营者。
2、建立留守儿童利益维护平台。镇开通热线电话,听取留守儿童倾诉、投诉和建议。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依托现有的司法和妇联法律援助渠道,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3、加强“五老“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好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特殊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监督工作。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六)建立留守儿童服务机制
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活动。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在农村,由村支部负责组织乡村学校的教师、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邀请“五老“当好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和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做好关爱和服务工作,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帮助留守儿及其家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2、搭建留守儿童活动和交流的新平台。镇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活动的场所。
3、实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既要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要引导农村劳动力打工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减轻城市膨胀压力,做到务工增收与子女教育两不误。’.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分工。政府妇联机构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督查评估工作,切实推动工程的有效实施。
(二)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活动室管理制度,不断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积极加以宣传和推广,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项目的实施工作,为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推荐)
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颍政(2010)10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满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需求,以改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阵地建设为核心,以建设乡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为重点,搭建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互动平台,为促进留守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条件。
二、建设原则
县级为主、整合资源;规范建设、完善功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目标任务
从2010年——2012年,用3年时间,建设30所乡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立基本满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课外学习和文化生活需求,设施较齐全、远转有效的阵地。
四、建设标准
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用房依托乡镇以建综合文化站,不搞重复建设。以改善留守流动儿童校外活动阵地的条件为目标,添置少儿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
少儿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的添置,按照《**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要求,每个留守流动室2万元。《**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另行印发。
五、投资与经费来源
2010——2010年,总投资60万元,由省财政承担,用于30所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少儿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购置。
六、分计划安排
在分计划安排上,一是覆盖30个乡镇;二是优先安排留守流动儿童较集中和工作基础较好的乡镇;三是优先安排已建综合文化站的乡镇。
2010年,计划建设10所,2011年计划建设10所,2012年计划建设10所。
七、项目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计划。根据全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符合县情的留守流动儿童建设计划,将2010——2012年建设计划下达到各乡镇。
(二)建设要求。2010年10所建设任务于2010年10月底前。项目坚持以乡(镇)为主,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名称、统一标志、统一功能、统一制度、统一考评。
(三)管理模式。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考核。县(乡)两级妇联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纳入系统内目标管理工作考核。乡镇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负责人,确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管护、指导工作。乡镇妇联组建“爱心妈妈”等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志愿者队伍,辅助乡镇开展关爱活动。
八、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建立由县妇联、县财政局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乡镇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县妇联负责计划下达,项目实施、制度建设、管理指导和检查考评等工作。省财政厅负责安排落实建设资金的拨付与管理。
(三)制定管理考核办法。县妇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以保障建设质量和作用发挥。
(四)建立评估督查制度。县妇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项目督查制度,每年组织1——2次专项督查。对因组织领导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图书器材截留丢失、留守流动儿童活
动室发生安全事故行为的,将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篇: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计划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流动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结合我校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流动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二、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流动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流动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流动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
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学生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一补”计划,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