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州2011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全州2011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雷波县国土资源局杨解平
(2011年4月26日)
尊敬的正模州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雷波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执行力度和监督考核等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认清基本情况,统一全县防治思想路线
我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全县幅员面积中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占85%,最高海拔4076米,最低海拔325米,地势高差悬殊,地质环境极其脆弱,是全州、乃至全省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和易发区。截止去年年底,我县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70处,其中泥石流81处、滑坡159处、崩塌30处。泥石流隐患点主要分布于山谷沟口及河道边的低洼地带;滑坡隐患点主要分布于人口相对集中,植被稀少的地区;崩塌隐患点主要分布于交通沿线的陡崖及村庄后山有危岩的地区。隐患点共涉及全县47个乡镇、171个自然村,受威胁户数达5488户195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近7%。
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加上溪洛渡还建工程建设、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矿产资源开采及中小水电站建设等,造成我县境内局部的地质环境受到一定破坏,在强降雨的作用下形成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地质灾害防灾形势异常严峻。而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较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成本高,县财政根本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地质灾害以“避让为主、治理为辅、提前预防、及时预警、分期搬迁、逐步消化”的防治工作路线。
二、强化管理制度,创新我县防治工作措施
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加之治理经费严重不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只能从避让入手,但避让又要按轻重缓急、逐步搬迁进行,因此,暂时不能搬迁但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就成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我县对这些隐患点采用了驻点监测、提前预警预报的方法,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加强了监督考核,实行有奖有惩。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统一战线。
县委、县政府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26个县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雷波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和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各中心乡镇、乡镇和隐患点涉及的村组也成立了相应的防治领导机构。去年,还将县监察局和目标办调整进入领导小组,以加强监督检察和年终考核。同时,还形成了重大地质灾害事故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的工作制度,确保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我县为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责任落实,形成包点制度。
我县每年4月10日左右(汛期前期)定期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会,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并印发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御预案和应急预案,提前预测地质灾害易发和高发区,在会上直接点名到各乡镇,加强宣传、预警预报和搬迁工作。
为落实相关责任人责任,我县实行了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包隐患点制度,对270个隐患点都分别落实了主要的责任人和具体的责任人,建立了资料档案,签定了责任书,落实
了宣传任务,确保了信息的上传下达。去年。我县国土资源局、安监局、水务局、应急办等多个部门相关人员还深入各地,开展了59期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参加培训的乡(镇)领导干部及群众达7000余人次,建立“一表双卡”(地质灾害危险点防御预案表、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270套,发放避险明白卡5488份。同时,我县还在组织开展了47场次共有5351人参加的灾害避让演练活动,地质灾害演练活动覆盖隐患点的比例达到了96%,基本上做到了全县各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加强值班值守,做好监督检查。
我县投入资金建立气象自动监测站16个,及时发布相关气候信息,使各地在灾害来临前掌握相关气候信息,每年4月20日(汛期前期)开始,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预警形式,以县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预警、县气象局的天气预警预报、县应急办的应急预警预报和县水务局的防洪预警预报“四层”预报,层层向各乡(镇)、各隐患点400余名监测人员传达信息,使相关监测人员做好预防工作和准备。同时,灾害未来临时或已发出预警预报时,由县政府办和县监察局对各乡(镇)领导带班和值班情况及27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值班情况进行抽查和督查,对抽查和督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通报、责令整改,并将被通报的地区及单位通过发手机信息等多种快捷的方式告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问责。被通报或问责3次以上的包点干部,县委、县政府实行直接免职。去年,我县监察局在汛期期间对地质灾害值班情况抽查督查五次,出文通报五次,全面加强了包点干部的责任意识。
(四)实行因功重奖,全年综合考核。
在防治工作中,为了充分调动各战线上干部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我县重奖了一批在成功避让9.12簸箕梁子乡泥石流灾害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有功人员,对2个先集体分别给予2万元的奖励,对9个先进个人(主要是隐患点的监测员)分别给予5000元的奖励。这种奖励的额度在我县以往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县各项工作的奖励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我县正在实行综合目标考核制度,全县每个职工每年都按行政1200元、事业600元的比例交纳目标考核责任金。去年,我县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全年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制定出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对责任不落实、值班期间不在岗或因工作不力被相关部门通报的单位实行年终一次性扣分制度,扣分就扣除相应目标考核责任金,因预警预报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的,一票否决当年工作,隐患点所在乡镇,全额扣除目标考核责任金,包点干部直接免职,相关领导一年内不得提拔任用。
去年,我县成功避让7起泥石流地质灾害,灾害来临前提前转移了142户570人,未造成一人伤亡,占全州成功避险案例的20%。取得这一成绩,主要来源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来源于值班值守、监测预警人员的踏实工作,也来源于纪检监察部门的督促。我县虽然在去年取得了成绩,但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只有在州委、州政府和州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开拓进取,攻坚破难,切实地做好今年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第二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2-01-07 点击:26 次
作者:feiyu9
信息来源:
标签:地质灾害防治
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
工作进展
地质
5.要求各乡镇在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和完善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要加大对预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并积极开展预案演练。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管,防患未然。加强汛期矿山和山区道路、水库等次生地质灾害的防治,同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违反有关规定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监测,群测群防。建立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并将监测预警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
(三)加强治理,消除隐患。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大治理力度。
(四)加强保障,抓住重点。完善预警预报平台,做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尽量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损失。
(五)加强制度建设,严明汛期纪律。继续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核查制度、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重大隐患点预案编制制度、速报和月报制度,严肃防汛纪律、确保信息、政令畅通。
附件:高台县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本文来自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1201/n-91948_2.html
第三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宿州华丰矿业公司
一、矿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为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矿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应急抢险队。领导小组组长有总经理担任,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按规定制定防治水规划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按规定和实际需要配齐备足物资,出现险情时必须深入现场,科学组织,合理调配,确保矿井安全;定期每月召开全矿防治水工作平衡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成立了防止水应急抢险小分队,队长由原在山东大矿担任过救护队长的现安监处王现忠处长兼任,抢险队成员有安监、技术地质、救护、调度、机电等单位有关人员。要求抢险队必须服从指挥、统一行动,消除险情。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正常工作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机构设置在技术地质科,有一名副科长分管,具体专职人员李吉华负责:(1)每旬对井下地质情况检查监测一次。(2)、每月会同通防人员监测一次井下密闭墙的积水情况。(3)、每月对地面斑纹、煤层走向地表变化情况、钻孔检查一次并形成书面报告。(4)、及时向采掘单位提供各种地质灾害预告,在现场监督检查先探后掘的落实情况。(5)、设置和管理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台帐。
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进展情况汇报
1、汛期来临之前对地面防洪沟和沉淀池全部清挖,达到防洪排洪要求。
2、在矿西南低洼处安装了20m3/h排水泵一台,确保雨季无积水。
3、副井口周围地面垫高垫平,消除雨季积水。
4、主井、副井口存放黄土袋,防止雨水进入井口。
5、准备充足的防洪设备、配件、材料,确保安全渡汛。
6、采煤地点设置安装了备用排水设备。
7、制定下发学习了井下老塘水或突水危胁应急方案。
8、三月份清挖了-380内外水仓,-250大巷开宽主水沟150米,水沟清挖实行了科室责任制,每周检查验收一次,严格奖罚。9、6月上旬对三台大泵进行了检查,泵完达到好。
10、机电科5月上旬组织机电工区、运转工区对井上下供电线路和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检修。
11、运转工区在汛期期间每旬对矿区的避雷针和高层建筑的设备、设施的固定进行检查1次,并填写记录备档,确保矿井不受雷电和大风影响。
三、制定了管理制度
1、严格汛期矿领导的值班制度,24小时不离岗、不脱岗、不酗酒、不关手机,出现险情及时到位,并组织人员抢险。工区值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禁替岗、代岗、脱岗,对汛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对待,对于调度汛期命令只有“服从”二字,没有任何借口,否则按渎职处理。
2、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备用物资、设备严格责任制,分片挂牌管理,“三防”备用物资、设备不准私自调用和搬用,否则严肃追究责任,备用物资、设备要定期检查,供应站确保材料、工具等100%的合格,运转工区确保设备的100%合格。
3、对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小隐患在每天生产调度会议上平衡解决,对危及矿井安全的由调度通知随时召开三防专题会议,确保措施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材料到位。
4、对采掘施工在接近或通过老区及其它有可能发生水患地域时,严格执行领导盯岗制度和现场交接班制度要求领导不在或脱岗,工人有权不施工。
5、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工作中安排的工作要有安排有考核、有兑现,每月由调度室对工作进行考核一次,落实负责人的责任。附: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项制度
第四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溪镇中心小学2017年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平溪镇中心小学按照“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要求,认真扎实做好我校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防汛工作,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县政府、县教育科技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避险工作,认真抓好排查落实,及时召开避险工作会议,做到避险工作早安排、早落实,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廖国评任组长,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李文武任副组长,班主任及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负责人,各单位通力合作,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学生上下学路上各路段及各监测点人员落实,职责落实,任务落实。
二、完善工作制度
为确实做好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工作,认真编制全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全校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避让,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制定了《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及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和应急调查制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完成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责任人签订防灾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位,责任到人,认真落实”的要求。完成与辖区内3个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校应急、抢险、救灾小组。设立镇避险办公室。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并结合“3·26”盘县新民镇山体滑坡的经验教训,对广大师生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御意识和自救能力,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有情况及时上报,形成群测群防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网络
我校认真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负责人,实行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公室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学生回家的各路段都有监测点人员,职责落实,任务落实。
五、加强灾害防治统计工作,建立地质灾害信息档案
我校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监测资料、数据及各种资料统计上报。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信息档案,形成对地质信息的专项管理。
六、积极开展汛期避险值班工作
我校按时上报及其它相关材料,汛期加强巡查。我校还加强对值班人员和监测人员值班的管理,值班人员24小时不得离开值班室,并按规定时间签到、签退。
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平溪镇山高坡陡,有的地方地质脆弱,气候变化无常,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可能发生的乡镇之一。
在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中,我校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值班人员、监测人员,忠于职守,工作勤勤恳恳,以大局、以师生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完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校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任务。
平溪镇中心小学
二○一七年四月五日
第五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继续做好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根据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令394号),在上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本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势较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
(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
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近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近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XX—~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近挖土、建房;(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做好监测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
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
(二)健全防治、抢险、救援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
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公安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灾害或灾情发生后,各县区政府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并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继续扩大,并按照地质灾害分级报告的有关规定,向市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遇到人员伤亡的,应在6小时内将灾害情况报告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