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复习经验交流
初中地理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初中地理复习,内容多,范围广,涉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共四册课本,而学生用在地理学科复习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理复习,这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我来谈一下地理复习的一些基本做法,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一、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1、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的目地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课程的三维目标,定位好复习的思路; 《考试说明》对本年中考所涉及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在复习中要认真仔细研读,做到有据可依,对照《考试说明》结合教材,逐一梳理知识点,掌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做到重点突出,才能做到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2、备好复习课,制定好地理复习规划
我备课时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集中全力复习课本。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复习,理清脉络,重视基础知识结构的梳理,为中考储备知识。明确会考说明考点,联系热点,将每章节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同时要注意知识的综合与应用,前后知识的联系与综合,教材与时事热点的联系,抓住知识的特征,如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我国形成季风气候的主导因素是独特的海陆位置。如青藏地区的特征“高寒”;南方主要粮食作物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以及北方冬季寒冷与传统运动项目之间的联系。通过抓事物的特征,学生能准确地认识大自然、认识人类,认识人地密切的关系,掌握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复习“西北地区”时,要抓住“干旱”这一自然特征,明确干旱对西北地区地表、植被、河流、湖泊、聚落、农牧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联系“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热点问题,学生就能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复习东南亚时,可联系马来西亚航班失事问题等热点。
这一阶段复习中一定要扎扎实实。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能让学生把握住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能让学生把握住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以专题复习为主要形式。本阶段主要任务:瞄准中考,浓缩重点,专题训练,培养能力。具体做法:一方面以地理要素为线索进行专题复习,如把气候知识放在一个专题,解决所有与气候有关的问题(气候类型、分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天气与气候灾害等,)同时,也可以把与气候知识为基础的河流、水资源、等问题作铺垫来学习。再比如以“世界气候差异”为主题,依据“世界气温分布”、“世界降水分布”等方面的数据,然后通过各种不同的气候和降水的组合,分析地理成因、归纳出各种气候类型特征,1
总结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再运用上述的知识总结、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各国家、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成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主题。另一方面以课本图像为线索进行综合复习,训练学生将地理知识点在地图上串起来,如一些重要经纬线上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知识,不同性质的地理分界线、回归线赤道穿过的国家及气候类型、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湿地区等放在同一幅地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图文结合记忆,培养图文转换的技能,提高复习效率。
这一阶段复习同时还要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讲印度时可联系印巴问题,以及讲资源时结合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加以整理、归纳、分析,结合每一个专题,合理的加以讲述,增强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味课本,强化记忆,调整状态。通过回味课本,使学生对遗忘的问题重新记忆,消灭知识盲点。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充分调整自己的状态,通过中考综合训练和中考模拟训练,全面提高应试能力,发挥出正常水平。
二、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紧抓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满堂灌”,复习课不单是地理知识的重现,贵在于复习的过程中能指导学生编织科学的知识体系,把了解和知道的知识上升为理解和应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抓基础的时候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这种方法学生是最能接受的,首先从他们已知的知识点入手,分析更高一层次上的地理信息与地理结论。如《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问题,呈现一种:地势、地形——河流——气候的层层推进;再如完整的《中国政区图》,可能比较熟悉,那么分省地图、沿某一条纬线(如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图等,可能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将其深化。
(2)要注重知识的分散性和整体性
教材总体上是分板块、分专题编排知识的,如“辽阔的疆域”、“地形和地势”、很多学生就其中某一个主题方面应该是掌握不错的,可是把这些内容同时归纳在一幅图上,综合性就增强了,难度就增加了。中考所注意的,恰恰是知识的板块覆盖,注重主干知识而不追求细枝末节,所以,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与提高,由点到面,相互交叉,彼此关联,让学生只在一幅图中就可以分析区域差异。比如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涉及两地温差的计算、以及对该地区海拔高度判断后农业的判断。再如,中国的地理差异涉及到四个地理区域,如果单一考查一个区域学生可能很容易答题,但是如果四大地理区域的结合题就很难应对了。2011年会考就考过此题。所以在复习时一定注意知识的整合性。
(3)要不断变换题型,打开学生思维能力
在指导学生做练习时,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读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进行挖掘,排除无效信息。平常的练尽量一题多练,如选择题,充分挖掘四个选项背后的地理信息与地理知识,把四个选项当四道题目来做;还要训练用同一种思路解多题目,特别是像有关地球公转的季节变化、等高线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等相关题目,各种变式集中训练,使解题技巧熟练化。
(4)要注重平衡,整体提高
主要做法就是“抓两头,促中间”,既抓尖子生,又顾及全体。对学习能力确实较弱的,一方面不强求们跟上大队伍,同时也不能放弃,对其最基础的知识点,要求其掌握、过关。如果选定的内容接近其能力水平,学生就容易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促使其努力求知以提高成绩。
2、要设计主线,不要一盘散沙。
一堂好的复习课应该有一条主线贯穿,给人留下条理清晰的印象。主线可以是链条式,环环相扣,连贯性很强,可以形成一种层层深入、由简到繁。如经线纬线——经度与纬度——半球的划分——地理坐标的确定等知识点之间是互相制约、因果相连的,形成链条式结构。主线还可以是分枝式,如以地图为主干,延伸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还可以是对比式,如对亚洲、东南亚、欧洲西部的复习,都涉及位置、气候、河流,可以对比进行。在每一个章节结束后,都应该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网络。
3、要着重进行提高能力
从考试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学习地理的层次上,对一些知识点并不理解,更谈不上运用,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地理思维习惯,注重地理原理与地理现象的联系以及地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1)提高读图能力
对地理图像语言的学习运用,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许多地理知识都可以通过相关图表来获得。地理读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适宜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必考试题。在复习阶段对地理图像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读图、析图、”的技能,能读懂地理图像所包含的信息;并能分析各类地理图像所提供的文字、图、表信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就能准确地抓住地理的位置和空间结构。如在读我国河流径流量图时,长江如一条巨蟒,昂首向着太平洋;而黄河犹如一条蚯蚓,在我国北方蜿蜒。这是图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效果,使人容易记忆。再次,一幅图包含的信息量极大,读一幅图,可了解许多内容。如一幅中国地形图,它不但能反映出我国地形状况,水系分布,各类地形单元的分布,甚至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城市的分布都能体现出来。所以多读图,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
地理分析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学生时间紧张,多读图可以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在初中地理复习中还要注意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即分析地域内或地域间各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能力,要深刻体会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要能够联系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等高线地形图中水库大坝的修建位置;公路的修建等等。如海陆位置、地形、季风,都是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而干旱又是荒漠草原和荒漠形成的前提,这就决定了西北地区农业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因而在西北有水的地方才有绿洲,才有村镇,才有农业。从而水也决定着西北地区人口的分布情况。这样一联系,西北的主要特征就凸现在眼前。可见纵向联系是把握一个地方地理特征的好方法。
横向比较是相对于纵向比较而言,是两个乃至多个地理区域某个地理要素的比较,也可以是多个地理要素的比较。它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黑龙江北部和海南省两地降水及所属干湿地区的比较,很显然能得出我国降水的“南多北少”规律,同时也很清楚的可以看出降水决不是影响干湿地区的唯一因素。再如,对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形成条件的比较中,明显可以看出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在地理课学习中,往往有许多地方就是利用比较这一方法的。如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一条“对比”线,它不仅对比了南北方的气温、降水、气候、干湿的差异。甚至连南北方的水文特征都作了一定的比较,因此它成了我国南北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每年会考都有对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考察。
(3)提高解题技巧
为了避免考试时不必要的失分,同学们在复习时很有必要进行答题规范和解题技巧的训练。一要学会审题的方法,能正确提取试题文字、图像及数据所提供的有效地理信息;二要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训练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尤其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从每年考试结果和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是题目不难,高分不易,试题稍微有所变通,学生就无法适应。说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相当欠缺,机械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在地理复习中提高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极为重要。如学习了“等高线疏密和地形坡度大小关系”后,在具体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能分析不同地形部位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并说明原因等。比如:海拔在1000米以上着重发展林业,海拔在200—500米着重发展种植业等。又如既要学会看正面的太阳光照示意图,又要学会从极点上空分析太阳光照示意图和地球的自转方向。
因此,我们平时在复习时要以学校的月考为契机,以高质量的检测督促学生积极复习,根据月考的反馈及时调整复习策略,进而以精讲带动阶段的精练。每次精练和检测过后,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作好批阅与讲评。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地理复习,只要师生之间多多配合,教师之间多多交流,相信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2014年4月25日
第二篇:地理结业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地理结业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复习三大原则
1、利用地图落实知识点。
2、归类知识点,使之有机结合、相互影响、渗透、作用。
3、精讲复习内容,巧做复习试题。
专题复习要围绕主干知识来进行。可以将主干知识分解成几大专题。在进行专题设计时、可围绕课标要求、知识联系、地理规律、思维特点等途径来进行专题整合,根据以上思路可制定出以下几个专题:
专题
一、《地球和地图》
专题
二、《海洋与陆地
专题
三、《气候
专题
四、《居民
专题
五、《地区发展差异
专题
六、《认识大洲――亚洲
专题
七、《认识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专题
八、《认识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专题
九、《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专题
十、《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专题
十一、《中国经济与文化
专题
十二、《中国的地理差异
专题
十三、《认识省级区域――北京、香港、澳门、台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专题
十四、《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西双版纳
专题十五《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走向世界的中国
专题
十六、《地理图像的判读与应用
专题
十七、《地理计算
专题
十八、《地理时事热点
复习的步骤:
1、考纲扫描
2、思维导图
3、教材梳理
4、重难点突破
5、真题剖析
第三篇: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经验交流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经验交流
学习地理,首先就要对所学的内容多动脑筋,想一想:“它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等等。对于初中地理会考的复习,交流经验很有帮助。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首先是学校领导重视会考
在很多学校淡化会考的情况下,我校还是很重视会考工作,还多次召开会考研讨会。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各项措施,促进会考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搞好组内老师的的团结,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齐心协力抓会考。
1、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科任老师通过反复了解、观察、与学生谈心等方式,确定临界生,利用每天自习或者课间时间进行专门辅导。
2、重视会考教研信息的,积极参加市、区的教研活动,多跟教研员沟通,及时掌握会考的最新动态,虚心向兄弟学校取经,学习人家好的做法,提高对学生的辅导的针对性。
3、抓课堂教学质量。学科组组织示范性复习研讨课,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提高复习量和复习效果。
4、与学生家长经常取得联系、多沟通交流,尤其是临界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心理情况,请家长在家多督促子女的学习。及时解决学生
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学校特别重视学生考试心理的辅导,要求老师以鼓励为主、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搞好会考。
三、具体落实
(一)细读考试大纲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复习计划。
初中地理会考的复习,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考复习具有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的特点,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好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必须吃透考纲,教师在指导学生会考复习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
1、科学的计划:
我们的地理总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轮:全面撒网阶段。这一时期的复习速度相对来说较慢,每课时两节课速度推进。根据教学重点发放复习提纲,第一轮着重以基础知识为主,为选择题和以填空题形式出现材料题做准备。第一阶段配合的习题是报纸,要求讲练结合。
第二轮:跳跃提升阶段。在第二轮复习中通过对会考试题的观察发现,会考中的材料题和问答题大多串联几册课本或者是某一册书的几课重点,分值较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我着重以单元复习法和专题复习为主,把第一轮中分散的知识点从不同角度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横向、纵向的联系
。正是凭借着第二轮专题提纲对知识的巩固,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降低对材料题、问答题的恐惧感。
第三轮:专题复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基本上到了 5 月下旬的会考模拟考试了,这一阶段主要以综合习题练习为主。题不太多,因为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学生缺乏的只是如何去分析。每次测验完以后,认真讲评试卷,着重讲解题技巧和方法。如选择题,如何抓关键词、如何做标记、如何综合应用各种解题方法解题,学生发现原来掌握方法解地理题是那么简单。对于材料题和问答题,我让学生找出题目中涉及的关键词、句子,培养他们分析的能力,直接切入重点;而讲题时不会大面积的逐一讲评,而是采用学生讲评、小组将评、教师讲评三方结合调动学生参与性。
(二)一.狠抓“讲”、“练”、“补”三个环节。
要使会考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从历年来会考试卷看:学生在地理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存在不牢、不活、不准、不全等问题。不牢是记不住地理概念;不活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不准、不全是答题不准确、不完整。故会考复习必须对症下药、狠抓“讲”、“练”、“补”三个环节。
第一步是“讲”。教师必须根据考纲要求,向学生讲清概念。复习要求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使地理知识系统、完整、准确。从而让学生做到概念明确,答题完整。
“讲”,还必须讲清知识的网络关系。既要按先后顺序的纵线复习,使学生记准、记牢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还要按地理要素把有关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横向复习。如复习地形时,可把总的地形与四大区域地形相结合,复习农业时要求结合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这样复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知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练”要循序渐进。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应用能力的练习,都要逐步提高难度。如通过比较南方和北方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差异。练习的题目类型要多样,同一内容,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分析与思维。如“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为什么要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练习题还应针对学生易出错误的方面出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京广铁路和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相交于“株洲”而不是“珠洲”或“株州”。
第三步“补”。补是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进行分析、讲解,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补课。补是提高复习质量必不可少的步骤
(三)、熟练掌握几幅重要地图
复习地理必须复习地图,熟练掌握几幅重要地图,是搞好会考复习,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例如中国地理:
一是中国政区图。政区图是各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要把众多的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政区图必不可少。要熟记各省、区的名称和位置;要掌握各省、区与重要山脉、大河、海洋、邻国的相对位置。
二是中国地形图。熟悉地形概况,对掌握各区域地形的特征,对了解气候的重要界线,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大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农业、森林的分布,都有重要意义。对地形图要牢记主要山脉的位置,并熟悉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祁连山分布的省、区及与长江、黄河的相对位置。还要了解地势的三级阶梯。
三是气候图。包括一月、七月份平均气温图、温度带图、年降水量图、干湿状况图。掌握上述气候图,对了解气候的空间分布与主要特征,了解区域地理的水文、农业等差异都有好处。在上述气候图中,要掌握一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年降水量图中 800、400、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五个温度带、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其中以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意义最为重要。
四是主要铁路干线、重要城市图。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两者放在一起,点线结合,学生容易掌握。铁路干线图要求学生掌握重要铁路干线,掌握南北向干线和东西向干线的会合点,南北向干线与长江的会合点,学会利用铁路干线作假想旅行,还要了解主要城市是否临海、临河,是否是铁路枢纽或港口城市。
五是四大工业区与矿产图。要把重要工业区与矿产相联系,掌握四大工业区重要工业中心及其矿产资源。
怎样才能熟练掌握这几幅地图,首先要在地图知识部分打好基础。如会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会在不同类型经纬网图上定方向,会判读和分析等值线图,如能做到默画中国轮廓(有长江、黄河)示意图则更好。
在运用地图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练习时,要注意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正确掌握因果关系,并能用正确的地理语言来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相关的时政链接:
近几年的试题多与时政相连接,所以平时多注意收集新闻资料,结合地理知识出练习题,虽然不一定正好碰上会考题,但至少让学生在做时政题的时候不至于紧张。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为学生
提供练习素材,另一方面也为激发学生积极性提供了思路。
四、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合格率
我校学生生源差,临界生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若不给予辅导,很难达到 100%合格。如何使学生愿意参加辅导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一定成效,是值得我们老师认真思考虑的问题。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辅导的针对性。辅导前先问学生,学习上主要有什么困难,哪些问题不明白,需要老师补什么内容,然后才进行辅导,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2、利用地理补习课时间,将重点、难点内容再讲一遍,并通过一些练习来讲解,学生较容易明白一点。
3、综合测试不及格的同学,要求他(她)们为全班同学改下一次的试卷,老师先讲明评分标准,每个人也就是改那么几份试卷,但通过改试卷,使学生从中学会解题、答题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4、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努力克服困难,力争会考取得好成绩。
但是通过去年的授课,我发现也存在不少问题:
1、专题、单元复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组织,应该在平时就注意积累整理。
2、时政链接具有专题性质,不能只单单渗透在第三轮复习中,应该贯穿在三轮的知识梳理中。
3、第一轮复习条艰苦,一部分学生会被迫甩掉,从而造成及格率降低。
针对此,每天的放学口号应该提前一个周给学生出示,让优秀的学生“学饱”,也让中下游的学生“先飞”。
4、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组织督查能力,因为教师的时间毕竟很有限,不能一一过问,所以有必要加强培训。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四篇:地理经验交流
地理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一、改进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往往与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意教学艺术,注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要讲究课堂教学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太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三、注重人性化教学和管理,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学习活动是属于学习的,教师不能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或者空间。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教学不能满堂灌,得把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
四、图文结合,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时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最好方法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地图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蕴涵的信息量比文字要多得多,因此,会用和善用地图是学好地理所必须的。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只有图文结合,才能使地理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能力。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美丽人生。
我们的地理教学活动,学生很难找到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地引导和培养。我们要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造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袁森虎
2013.3.12
第五篇:地理复习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下)
第一章 认识大洲
1.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4 欧洲西部
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雄厚的经济实力: 繁荣的旅游业:
2.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冰雪世界: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极地科学考察:中国的长城站(6213′S;5858′W)中国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进国家
3.1 日本(Japan):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首都东京。通用语言:日语。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名,为日本最高峰。
湿润的气候: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寿司
发达的经济:二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制作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工作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日本的交通运输也相当发达。主要城市:东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达1200多万。
3.2 埃及(Egypt):地跨两洲: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埃及领土面积逾100万平方千米。
宗教:伊斯兰;首都:开罗(千年古都)。沙漠广布: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少雨。世界上最长的河?尼罗河,埃及人称之为母亲河,中国的母亲河是黄河。文明古国: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神庙、象形文字、天文历法。埃及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的秦皇陵的兵马俑也是七大奇迹之一。发展中的工农业: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生产长绒棉著称,长绒棉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3.3 俄罗斯(Russia):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令图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平原广大: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大河和山脉呈伟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俄罗斯领土中,有70%是旷阔的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丰富的资源:西伯利亚的贝加尔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经济: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俄罗斯主要的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俄罗斯在1991年由苏联解体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西伯利亚的开发:
3.4 法国(France):
欧洲的经济大国:国土:面积55万平方千米。人口:5889万人。首都:巴黎。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占全国的4/5。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变化小,全年将水分平均匀。生产:小麦产量居世界前列。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概述:法国的工业也很发达。重要工业资源煤、铁等矿产比较丰富。
文化与旅游: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浪漫多情的民风民俗,高雅的艺术,新潮的时装……法国在1999年的外国游客接待量是世界首位。旅游业也是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3.5 美国(United States):美国的领土: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国旗:星条旗。高度发达地经济: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他的工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工业具有许多优势。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人口与城市:人口在2000年为2.82亿;人种绝大多数为欧洲迁移的白种人,也有美国原来的少部分黑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美国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矶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圣弗朗西斯科由名旧金山、三藩市,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亚马逊(孙)平原与亚马孙(逊)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国家,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亚马逊平原部分约占全境的1/3,其余部分基本上属巴西高原。这里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林中幽暗湿润,人烟稀少,通行苦难。亚马逊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河海”。发展迅速的经济: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巴西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序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的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国内供电量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人口与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总人口达1.70亿人。巴西的最大城市圣保罗城市。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3.7 澳大利亚(Australia):拥有一个大陆: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
家。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面积约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语言是英语。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西部是宽广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区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25%;东部山地北起的约克角半岛。古老的动物: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发展农牧业。由“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