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事理论课程重点
军事理论课程重点
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组成。
2.我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3.我国普通高校军事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我国边界线长22800余公里,海岸线长32000余公里。我国国土总面积1260万平方千米,陆地总面积1040万平方千米,海洋总面积220万平方千米。
5.远程导弹的射程是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的射程是8000千米以上。
6.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12月13日。
7.根据我国国防法规定,中国公民享有3个国防权力:提出建议权制止和检举权获得补偿权
8.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1983年4月
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时间是1949年11月11日,海军成立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
10.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11.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兵书是:《孙子兵法》。
12.中央军事委员会包括: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13.我国七大军区包括: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战区南京战区广州战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
14.现代国防基本类型包括: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我国属于:自卫型。
15.我国公民履行兵役的主要形式是: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自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17.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是:1967年6月17日。
18.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通过的时间是:1997年3月14日.20.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七七卢沟桥事变。
21.我国政府奉行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互相尊敬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2.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
23.我国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组织军训开展军事理论课国防教育课。
24.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25.解放战争我国的武装组成力量是:野战军地方军民兵。
26.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7.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28.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9我军的根本建军原则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0.世界格局正处于动荡和调解之中,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是:多极化。
31.武装部队主要由:内为部队和警察部队。
3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人民战争思想。
33.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为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34.武汉厉属于中华国人民解放军的:广州战区。
35.和我国国土接壤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11个。
36.我国周边安全形式主要概括为:东急西重北缓南和。
37.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
38.我国南海群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
39.中国海军三大舰队是:北海舰队南海舰队东海舰队。
40.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类称为信息化战争的战例是:海湾战争。
41.2013年中国政府发表国防白皮书正式公式中国陆军18个集团军85万人。
42.神舟十号发射时间是:2013年6月11日下午17:38.43.人民战争战术思想是:战场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4.下列属于我国军事思想的作品是:《孙子》《吴子》《司法子》《六韬》《三略》《魏缭子》《李卫公问对》
45.国际战略格局构成的重要因素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军事科技力量社会文化力量。46国防的含义:国家防备和抵制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军事活动和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国家活动,国防是国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47.国家的主体是:国家。
48.国防的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49.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
50.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
51.我国现代国防的建设的基本原则是:1.适应国家根本利益的需要。2.与国家经济建设有机结合。3.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实现国防科技,武器装备,国防人才,国家体制现代化。
4.突出重点,以武装力量为主,全面提高国防综合性效益。
52.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1.军事思想现代化 2.军队现代化 3.国防科技和国防体系现代化 4.国防法规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现代化5.国防基础实施和战场建设现代化。
53.国防动员的内容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政治动员
54.国防教育指:巩固和加强国防面对公民进行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
55.解放军三大注意和八小注意:1.一切行动听指挥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3.一切缴获要归公
1.说话和气 2.买卖公平3借东西要还 4.损坏东西要赔偿 5不骂人,不打架6.不调戏妇女 7.不损坏庄稼 8.不虐待俘虏
56.武装力量: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军、非正规军的武装组织集合而成。
57.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它是党、国家、人民的军队。
5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紧紧的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9.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0.预备以军官包括:1.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 2.确定服军官预备役退出现役的军官 3.确定夫君关预备役的高校毕业学生 4.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和民兵干部 5.确定服预备役的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61.民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各项任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62.2013年12月14日21:11嫦娥3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标志我国已经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3个地球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63.中央军委颁发的共同条例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例》
64.毛泽东思想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在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 2.在抗日战争时期基本成熟
3.在解放战争时期全面发展 4.在建国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65.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含义: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充分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并将武装斗争形式紧密配合的人民战争。
66.武装力量:是国家式政治集团所有的条件武装组织的统称,由军队和其它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而成。
67.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揭示了战争的本性,战争的规律以及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68.国防动员:国家或政治集团应对战争和其它军事威胁采取的非常措施,将社会各个领域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使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准备实施以及相关的国防活动。
69.国防动员的意义:国防动员是国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寓兵于民,军民融合的国防发展战略,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国防成功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是争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证。
70.军事新技术:也称军用高技术,指应用于作战或其它领域的高技术,它建立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能力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的新技术。
71.战争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政治的目的是战争转化为和平,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不是解决国家民族和阶级之间一切矛盾的唯一手段,战争作为一种暴力行为,起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以暴力为特色的战争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力量。
72.战略:是指筹划、知道战争的方略,要根据国家形势和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分析的判断,科学的预测战争的发生和发展,制定战略方针,战略原则和战略计划,筹划战争的准备和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73.战略与战略环境的关系:1.战略环境与战略是客观实际与主观指导的关系2.正确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是正确制定战略的先决条件。
3、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74.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信息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信息化的主要力量是系统作战,信息化战争将在5维空间进行,主要特征是精确控制、指导、保障体系是联勤保障,关键是人机结合。
75.信息化对国防建设的要求: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2.大力加强信息基础建设 3.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4.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和进程5.努力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
76.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1.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3.全面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4.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5.主动适应新趋势,推动中国事业变革,坚定不移的推动军队和国防的创新。
77.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地位和意义:1.拓展了三代领导人的思想的内容.2.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3.为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开辟了途径。4.是我国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5.为加快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78.实弹射击时的安全规则:
1、确定实弹射击地时,必须要有可靠的靶挡,确保安全的靶壕和遮蔽物,应避开高压线
2、在使用时,事先必须仔细搜索靶场警戒区,派出警戒,设置警戒旗
3、实弹射击时前,射击场指挥员必须向全体人员明确规定各种信号以及警戒、观察人员联络方式,并要求全体人员执行信号规定 4.参加实弹射击的射手,在使用武器前后,必须验枪,无论枪内有无实弹,严禁枪口对人 5.示靶人员听到射击的信号后,应迅速隐蔽,未经射击场指挥员许可不得随便走出靶场。若粑壕内发生特殊情况,需要立即停止射击时,应出示白旗或其它规定的方法向指挥员报告。
6、射击场应标示出发底线和射击地线,无关人员不得越过出发底线。
第二篇:军事理论重点
一、名词解释(5×4)
1军事科学: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和实施的科学。P1
2军事学术:军事学术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P5
3战争观: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主要回答战争是什么,即战争的基本性质和人们对战争所采取的态度等一系列关于战争的根本问题。P48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P75积极防御: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亦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P93侦查监视技术:现代侦查监视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P199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P218国际战略力量:国际战略力量,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P303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亦称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的实体。P303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P372国防动员: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简称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进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P412
二、简答题(5×6)军事科学的任务: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P2军事科学的功能:①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②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③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④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⑤此外,军事科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原则对社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P7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P4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①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②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③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P4
简述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种类:①无线电侦查技术(分为无线电通信信号接收、测向和无线电非通信信号接收、测向两大类)②照相侦查技术(包括可见光照相侦查、红外线照相侦查、紫外线照相侦查、多光谱照相侦查、微波照相侦查、激光照相侦查等)③雷达侦查技术(a预警雷达b中、近程对空侦查雷达c炮位侦查雷达d战场侦查雷达e海岸侦查雷达)④传感器侦查技术(地面传感器侦查、水下传感器侦查)⑤其他侦查技术(还有战场窃听侦查、战场电视侦查和炮位声测侦查等技术)。P199简述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种类:①导弹(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岸舰导弹、空地导弹、空舰导弹、空空导弹、潜地导弹、舰空导弹、舰舰导弹、空潜导弹、舰潜导弹、潜潜导弹等;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反飞机导弹、反弹道导弹、反卫星导弹等;弹道导弹、巡舰导弹等;战略导弹、战术导弹)②制导炸弹(主要有电视制导炸弹和激光制导炸弹)③制导炮弹(主要有激光制导炮弹、毫米波制导炮弹和红外寻的制导炮弹)④制导地雷(有反坦克制导地雷和反直升机制导地雷)⑤制导鱼雷。P225国防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①捍卫国家的主权②保卫国家统一③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④维护国家的安全。P373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①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丰富②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③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④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P386国防动员的内容:①武装力量动员(通常包括解放军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等动员)②国民经济动员(通常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邮电通信、医疗卫生力量等方面的动员)③人民防空动员④国防交通动员⑤国防教育(主要包括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国防法制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和军事技能教育)。P416国防动员的要求:①动员速度要快②动员数量要多③动员质量要高④动员的范围要广⑤动员要力求隐蔽安全。P421
三、论述题(2×15)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
A先写出理论(威胁分析基本理论)
B理论联系实际(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C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方法(分析三要素、实力、企图、环境时机和方式,确定威胁的类型,提出威胁转化的方法。P332 应用威胁分析理论分析我国目前面临的周边安全问题。(不少于400字)p332
答:所谓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一般来说,构成威胁有两大要素:实力和企图。实力是构成威胁的客观要素,其包括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科技的、军事的等等,最主要的是军事实力。企图是构成威胁的主观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分析反映这些要素的环境、时机、和方式,在威胁分析时,要把面临的威胁置于国际环境之中全盘考虑,同时考虑时机,及其表现方式。威胁的类型分类:依据时间分为现实的威胁和潜在的威胁,依据强度分为全面威胁和局部威胁,依据重点方面分为主要威胁和次要威胁,依据武器分为核武器威胁和常规武器威胁,依据手段分为军事威胁和综合威胁。威胁的转化,威胁可以转化为战争或缓和,如何理解必须着眼其发展
A理论
B现实
C联系推出方法、看法。P58、60如何理解研究和制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P61
四、学习小结(20)
①对学习本课程的认识②通过学习的收获③对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
第三篇: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
一、考试基本情况
时间:11月19日(周五)晚19:30—21:00,共90分钟
题型与题量:
1、单选(每题1分,共35分)
2、多选(每题2分,共30分,多选错选不给分,少选给1分)
3、简答(每题5分,共15分)
4、论述(1题共20分)
要求:
1、严肃考场纪律
2、带好学生证、身份证、图答题卡的铅笔和橡皮,写答题纸的钢笔或圆珠笔
3、答题卡和答题纸上都填写姓名、学号等要素。
二、复习大致范围
绪论:
1、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2、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第一章:中国国防
1、国防的含义、目的2、国防法规的定义和特性
3、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对兵役制度、征兵年龄等条件的规定。
4、当前我国的国防政策。
5、武装力量的定义、组成;解放军、武警的组成;陆海空、二炮和武警部队成立的时间等。
6、领土构成要素。
第二章: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的定义、内容层次划分。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军队的一系列建军原则、人民战争的定义、人民战争的精神实质、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等。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3、军队建设总目标、总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
1、战略的定义、分类。
2、国际战略环境和国内战略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
3、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
3、陆地、海洋面积,陆地、海上边界线长度、邻国数量。
4、“三股势力”、新安全观。
5、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1、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2、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
3、北斗定位系统和嫦娥二号
4、指挥控制技术的作用。
5、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动因。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1、信息三要素(信源、新宿、信道)。
2、信息技术的构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
3、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4、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5、信息空间包括哪几部分,促使信息化战争时间迅疾短促的主要因素。
5、信息化军队的发展趋势。
复习请以书本为依据。
第四篇: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一、中国国防
1、国防的含义: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
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2、为什么说“天下仍很不太平”?(1)动荡的世纪,百年的战火;
抗美援朝——最艰难(1950.6.25)
印度战争——最漂亮(1962.10.20—11.21)
珍宝岛保卫战——最沉重(1969.3.2—11.21)
越南战争——最痛心(1978,1979.2.17—3.16)
(2)局部战争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霸权主义是战争的主要根源。(3)多元化的安全威胁;
能源、粮食安全;主权+综合+合作安全。
三维国防空间:陆海空;第四维:天(高边疆战略);第五维:网。未来战争:A-B(原子弹Atom-信息弹Bit)。(4)特殊的地缘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大隐患: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两大绝症:中印边界争议(争议面积达12.55万平方公里);领海争议; 三难选择:谈不拢、打不成、拖不起;
四大热点群:中东;中国周边V形热点线甚至呈合围之势,南结北联东西对进。3、新世纪的五大危机:
联合国危机;多极格局危机;发展中国家的战争危机;军备竞赛升级;核危机。
4、国防日:美-珍珠港事件12.7;俄-希特勒入侵6.22;中-9月第三个周六
5、美军五大战区:
北方,南方,欧洲,中央,太平洋
二、国防法规
1、什么是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政规则的总称。特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法律的共性: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稳定性)
2、什么是国防法?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
主要规定了: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武装力量的构成、任务和建设;国防动员和战争状态;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对外军事关系;等。国防法规体系由哪些层次和门类构成?
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门类:十六门类
3、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积极防御;全民防卫;协调发展;统一领导。
4、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依法服兵役;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
权利:1)建议权: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2)制止权、检举权: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的权利 3)获得补偿权: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在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补偿的权利
怎样理解国防义务与权利的关系?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每一个公民和社
会组织都必须分担相应的国防义务;公民和组织在履行国防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国防
权利。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但有时又是不统一、不对等的。5、兵役法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兵役制度;公民的兵役义务和权利;兵员的平时征集和战时动员;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违反兵役法的惩处;等。6、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7、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有何意义? 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利于我军现代化建设;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8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服现役:报考军事院校、国防生、大学毕业入伍、应征入伍 预备役:登记、参加民兵组织、编入预备役部队 参加军训
三、武装力量
1、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职能和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其主要任务是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组成;预备役部队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和兵种预备役部队。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性质、职能和组成: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主要职能:(1)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2)维护社会治安;
(3)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任务分三类:(1)内卫部队。(主要)(2)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部队。(边防、消防、警卫)
(3)列入武警序列受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和武警双重领导的部队。(黄金,水电,交通,森林)
4、中国民兵的性质、任务:
中国民兵是由不脱产的人民群众组成的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后备力量。
任务:在军事机关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防卫作战任务,协助维护社会治安。5、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的编成、任务、装备:
陆军:由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按其总体任务又可区分为野战军(野战部队)和地方军(地方部队)。野战军按方面军(战时编成)、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序列编成,隶属于统帅部或大军区管辖;地方军按独立师、团、营、连、排、班序列编成,隶属于大军区或省军区管辖。以步兵、装甲兵和炮兵为主体,主要在陆地上遂行作战任务。
任务:抗敌军事入侵;在一定地区和方向上打赢局部战争;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装备:主战装备:火力压制装备、反坦克装备、野战防空装备、装甲装备、直升机装备、单兵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等。
海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编制序列为:军委海军——舰队、海航——基地、舰航——水警区、舰艇支队、航空兵师——舰艇大队、团。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遂行作战任务。
使命是:防御外敌海上入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主要任务是:(1)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目标;
(2)消灭敌战斗舰艇和运输舰船,破坏敌海上交通运输;(3)袭击敌海军基地、港口和岸上重要目标;(4)协同陆军、空军进行登陆、抗登陆作战;
(5)进行海上封锁和反封锁作战;
(6)保障我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资源开发、科学实验和海洋调查的安全。装备:各兵种主战装备和后勤保障装备等。
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等兵种及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组成。编制序列为:军委空军——军区空军——空军军(空军基地)——师(旅)。
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遂行空中作战任务。
使命是:组织国土防空,夺取制空权,协同陆、海军作战,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主要任务是:
国土防空;独立实施空中进攻作战;协同陆、海军作战;实施空降作战; 实施空中威慑;实施空中输送;实施电子对抗、航空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和雷达侦察。
装备:各兵种主战装备和后勤保障装备等。
第二炮兵:由地地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导弹部队及各种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试验单位等组成,按导弹基地(相当于军)、旅、营编成。是我国核力量的主体,担负着实施核反击的战略任务。使命:威慑和实战。
一是威慑,即平时遏制敌国可能对我国发动核战争和局部入侵,打破敌核讹诈,为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务;战时遏制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
二是实战,即在我国遭受核突袭时,根据需要,对敌实施坚决、及时、有效的核反击,打击敌国战略目标;发挥战役战术常规导弹的突击作用,赢得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胜利。主要任务是:(1)
打击敌海、空进攻力量,削弱敌远程航空兵和海军的作战能力,减轻来自空中和海上对我的威胁;
(2)打击敌重要交通枢纽,中断敌交通运输,以组织或迟滞敌人的战略机动和物资补给;
(3)打击敌重要经济目标,削弱敌战争潜力和进攻能力;
(4)打击敌政治、经济中心,在政治上、心理上威慑敌人,使其国民经济和战争潜力遭到严重损失;
(5)打击敌军政首脑指挥中心,打乱和破坏其战略指挥;
(6)打击敌重兵集团,杀伤其有生力量,削弱其地面部队的作战能力;(7)配合其他军种实施常规导弹突击,遂行常规作战任务。
装备:“东风”系列多种型号的地地导弹。(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两大家族;核常打击和固液推进两种手段)
6、中国武装力量的发展趋势:
(1)军队建设规模将更趋合理:减员,走精兵之路(2)武器装备发展将更趋完善: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3)战备训练将更趋实用:诸军兵种联合训练、作战。
五、毛泽东军事思想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产生时期:1921.7-1935.1 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我党掌握和影响了部分军队; 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缔造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2)形成时期:1935.1-1945.8 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记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三篇为形成标志。
(3)丰富和发展时期:1945.8-今
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指明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方向;
确定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战略;确立并发展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 ①②则
人民战争思想(核心);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导战争、指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①立足全局,审时度势;②灵活用兵,因敌制胜;③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国防建设理论(建国后的丰富和发展)。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战争思想。
4、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六、高校军训
1、我国高校军训的建立与发展。
阶段一:提出议案,确立军训 阶段二:狠抓民兵,带动学生
阶段三:深入筹备,正规推开 阶段四:修订大纲,并入教轨 2、高校军训的重要意义。
1、学生军事训练是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2、学生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
3、学生军事训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4、严格要求,勇于磨练:①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②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③自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七、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
在新形势下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2、贯穿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两条主线:打得赢;不变质。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Ⅰ党指挥枪、Ⅱ为人民服务、Ⅲ政治工作三大原3、人民军队的灵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人民军队不变的军魂:党指导枪的原则 4、江泽民对军队建设的总要求: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邓小平“三化”目标: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5、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 实施一个战略——科技强军战略
解决一个矛盾——军队现代国水平与现代化战争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
实现两个转变——由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转变
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
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完成双重任务——机械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6、如何理解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1.提高人员素质是以劣胜优的保证 2.提高人员素质是高技术战争的客观要求
3.提高人员素质是改变人员素质现状的需要 4.提高人员素质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 地位 5.提高人员素质要优先发展院校教育6.提高人员素质要大力开展科技练兵
7.实现我军质量建设的两个根本转变是什么?
1)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
2)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八、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1、什么是战略格局?
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局面。世界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世界战略格局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综合,也称“世界格局”。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物质基础在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间的相互对比,政治基础在于各国在战略利益上的矛盾和需求。 国际战略环境的定义:
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影响到一个国家外交、经济、军事斗争的对象,是各个国家制定战略必须首先考查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2、为什么要认识战略格局?
世界战略格局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主要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力量对比、利益矛盾和需求,以及基本的战略关系,是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一定时期国际关系特点的集中表现。它是各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也是指定内外战略和策略方针的主要依据之一。(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
3、历史上的几个战略格局:
(1)1815-1817年:均势格局(2)1871-1918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抗争的格局;
(3)1918-1945年:多极格局(4)1945-1991年: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重新瓜分世界;非殖民化运动;军备竞赛加剧;局部战争成为主要形态); 4、当今世界战略格局的特点与趋势: 特点:一超多强; 趋势:多极。
(1)美国目前具备构建单极世界的企图与实力;(2)其他重要力量短期内难以形成与美国抗衡的态势;(3)中国理应成为世界一极。
5、世界安全形势:当前世界安全的总体状况以及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趋势。总体情况: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荡
总体稳定;局部动总体和平:大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利益; 世界和平力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核武器的强大毁灭力遏制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局部动荡:霸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国际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影响日益上升 如自然灾害、疾病、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具有跨国性、多样性、突发性,且与传统安全之间有互动性。
6、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安全观表述为: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主要内容:国家间相互信任,维护本国安全同时允许他国维护其安全,国家不分大小平等相待,国际矛盾通过调解解决。
强调国家享有主权(国家主权包括国家的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主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前提,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
强调国家的综合安全(国家安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经济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 强调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紧密相连。
7、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2)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3)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4)南北矛盾核心仍是经济发展问题
5)民族宗教矛盾以及恐怖主义,不太可能对总体趋缓的国际局势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和破坏
九、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1、什么是国家周边安全环境?
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国家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周边关系是国家安全的保障,经济发展的市场,政治稳定的依托 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
(1)邻国数量多(14陆8海);(2)人口密度大(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分布在我国周边);(3)国情状况复杂(周边国家在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宗教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有巨大的差异性,互补与冲突)(4)各种矛盾突出;
(5)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3、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态势:
总体稳定(总体趋于缓和,机遇大于挑战),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
(1)和平与稳定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2)祖国统一面临严峻挑战,海洋权益流失严重(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4、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哪些不稳定因素?
(1)美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综合性威胁将长期存在;(2)日本对我国周边安全构成潜在威胁;(3)冷战时期的周边热点现有持续升温趋势。5、我国基本外交方针: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六、一些问题:
1、为什么缓和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原因/体现)
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经清除或减弱 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意义:国家安全的保障、经济发展的市场、政治稳定的依托 3)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就是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此后,我国领导人相继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4)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一大隐患: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称霸四大条件:军事、经济、文化、金融)两大结症:中印边界争议、与其他国家的海上争议;(黄海海域划界争议)三难选择:谈不拢、打不成、拖不行
一个重点:中美关系 一个热点:朝核问题 一个难点:台湾问题
3、如何筹划我国的地缘安全战略,确保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就是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此后,我国领导人相继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
4、我国边境线两万两千公里 海岸线一万八千公里
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 国土总面积960+300=1260
5、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
十六大报告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
7、试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状况:
(1)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但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领土、领海争端、宗教民族纠纷等,有可能对我国周边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形势告诉我们,缓和并非天下太平,世界依然动荡多变。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和平既是国家的安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即是国家的经济建设,是巩固国家安全的根本措施。发展需要和平,和平又有赖于发展。国家的经济搞上去了,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综合国力增强了,更有利于促进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而和平愈是持久,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就愈快。
(2)周边关系是国家安全的保障,经济发展的市场,政治稳定的依托。我国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历史上曾经重陆轻海,屡遭帝国主义列强入侵,进入新
时期,我国抓住了冷战结束的历史机遇,积极努力,有所作为,明显改变了周边的战略态
势,进入了缓和的主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经消除或减弱 2.发展了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建立了多变的区域合作机制 4.解决了历史遗留边界问题
(3)我国现在周边环境工作方向是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但是我国周边仍面临许多威胁,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不安定因素。例如: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影响,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边界和海洋争端的解决绝非易事,台湾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十一、台湾问题
1、为什么说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台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①与海南岛、舟山群岛等沿海岛屿构成中国东南沿海的屏障; ②是中国从东南方向抵御外侵的第一道防线; ③与巴士海峡均是扼守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咽喉; ④可为中国破解马六甲困局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⑤可为中国经略海洋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⑥是中国确立海洋大国地位必不可少上平台; ⑦可为中国建立远洋海军提供有利的前进基地(现:近海防御海军); ⑧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真正确立世界大国地位的举足轻重的筹码; ⑨事关中国重大安全利益。
2、台湾当局军事战略:有效吓阻,防卫固守。
3、结合《反分裂国家法》谈谈自己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参考:⑴国际反华势力; ⑵《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意义:对台斗争的有力武器;主权法高于干涉法;等等 ⑶《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台海局势走向;
⑷掌握战略主动权,以法止独,以武逼和:
① 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不动摇; ②对霸权主义和台独势力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 ③文攻武备,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1掌握战略主动权,以法止独,以武逼和;2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不动摇;3祖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决不允许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4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分裂活动,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5台湾分裂倾向是中国安全的重大内患;6美日联合干涉台湾问题,对我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制订<>是大势所趋;7绝不畏惧强敌干预,绝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台湾当局的军事战略方针:有效吓阻,防卫固守(作战思想——决战境外)
2、台湾当局的国家目标:实现台独,宣布台湾独立,建立台湾共和国
3、制定反分法的意义
1)是维护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的法 2)是一国两制战略方针的法制化 3)是维护台海局势稳定的法律 4)是以“主权法”与“干涉法”作斗争的法律
十二、军用航天技术
1、什么是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包括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
2、军用卫星有哪些?
军事侦察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军事测地卫星、军事气象卫星等。3、侦察卫星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特点:侦察效率高,收集、传递情报速度快,效果好,生存力强,不受国界与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用途:侦察对方战略目标;对领土进行测图;监测对方战略武器系统;
侦察对方地面部队的部署;侦察战场变化情报。
分类: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核爆探测卫星等。
4、我国航天技术有哪些世界领先?
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静止卫星发射技术;高能低温火箭技术;航天遥感技术;数字卫星通信;载人航天技术。5、我国及世界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
世界: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乘坐“东方”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成功;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1986年2月20日发射“和平”号空间站;1973年美国空间站“天空实验室”送入近地轨道;
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了首次轨道飞行。我国: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试验卫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6、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在军事上的应用对战争的影响?
参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第一战斗力。航天技术未来在的军事领域中的应用,除了继续担纲其传统的信息支援功能外,将直接作为一种攻击利器,对地基和空基目标实施攻击,从而使未来作战对抗更加激烈。
十三、高技术战争
1、什么是高技术?
高技术是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综合开发的,并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什么是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4、如何正确看待军事高技术 A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战争;
胜负以使作战对象损失多少作战争能力为标准;信息对抗成为最普遍的对抗形势;
国家主权还包括电磁主权和频率主权。B以务实的态度对待战法 C以全面的观点加强战备
5、高技术战争的可控性强体现在哪几方面?
能有效控制打击目标;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时间)。
8、做好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准备:
①转变思想:信息化,不是机械化; ②尊重科学,重视高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
③客观分析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强、弱点 ④高技术没有改变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
⑤目前军事上需要重点研究的几点问题:新的三打三防和夜间作战问题。
十四、新军事革命
新军事革命三要素: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变革的编制体制 即从机械化战争过渡到信息化战争的革命
信息战的本质特征:信息空间争夺战;争夺制信息权;以信息武器信息系统为手段打C4KISR 1.新军事变革的含义
是军事技术进步、军事思想革新和编制体制改革并将三者结合起来,导致军队作战能力提高几个数量级的重大变革
2.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1)创新军事技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
2)创新体制编制,重组军队组织机构
3)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
4)创新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3.如何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1)更新观念,认清这场变革的世界性和时代性,认清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根据信息化战争的原则,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才是应对现代战争的根本策略 4)创造出信息时代的“杀手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第五篇:军事理论重点总结
军理总结
第一章 中国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军事思想特点:①具有深刻的实践性;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③具有强烈的时代性;④具有明显的继承性;⑤具有不断的创新性。
第一节 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清朝前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几千年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军事理论。
(一)产生时期
1、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三个王朝。
2、西周时,产生了两部较系统的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3、夏商西周时期,“天命观”是军事指导思想上的基本内容。
(二)成熟时期
公元前8世纪初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
(三)丰富发展时期
1、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9世纪上半叶。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朝前期。
2、秦汉时期军事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大一统的战争观;②集中统一的建军观;③长治久安的国防观;④度德、量力、较智、竞技的制胜观。
3、三国两晋南北朝处在秦汉和隋唐两个大一统的历史时期之间,军事实践有以下特点:①战争频繁、南北对峙;②军事大权往往掌握在权臣手中;③水军和骑兵进入大发展时期。军事思想更具有民族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色。
4、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统一到分裂的时期。军事思想上乘先秦、秦汉、南北朝冷兵器时代军事思想的传统,下开宋元明清热兵器并用时代之先河,是我国军事发展史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兵学理论更具有总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5、宋辽金元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的时期。《武经总要》中论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收录了最早配制成功的火药配方,论述了现代意义上的火箭,反映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宋神宗是,颁布《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7本兵书,称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其目的是兴武备、建武学、选武举。)
6、明朝和清朝前期。茅元仪编纂的我国古代首部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
二、《孙子兵法》简介
(一)1、《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军事思想进入成熟时期。
2、孙子,南服越人、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二)《孙子兵法》十三篇简介
1、《计》 开篇阐述慎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和七个战术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2、《作战》
两个重要思想:①战略上必须速战速决;②因粮于敌,减轻本国负担,达到“胜敌而益强”的目的。
3、《谋攻》 “全胜”思想。“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揭示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规律。
4、《形》
主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能自保而全胜
胜敌于未萌,胜敌于易胜,胜敌于必然。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5、《势》
本篇是孙子军事理论的精华。必须善于造势。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6、《虚实》
掌握战略展示上的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 避实击虚,因敌变化。
7、《军争》
军争基本原则:以迂为直、以利为患。
有效争利,运用“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8、《久变》
9、《行军》
治军必须以“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原则。
10、《地形》
①地形六类:通、挂、支、隘、险、远。并对这六种地形条件下不同的用兵原则加以分析和阐述。
②六败原因,非天之灾,将之过。
③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将帅必须善加利用。“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11、《九地》
①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九类。②深入敌国作战。
12、《火攻》
再次阐明“慎战”的思想。
13、《用间》
强调战争中的“先知”,认为“先知”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但先知“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包括:毛泽东的战争观,人民战争思想。
④ 包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含义。
①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③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1、产生时期:党成立到遵义会议。
2、形成时期: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3、发展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观方法论
(一)毛泽东的战争观
战争观: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毛泽东的战争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人对战争本职及其有关问题的最根本看法。
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 起源:私有制
根源:压迫者阶级和剥削者阶级的产生。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1)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史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①战争从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现象,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②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的目的的手段,它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2)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只有注意经济建设,才能使革命战争的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战争起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战争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力量,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
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二)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 概念: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① 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各方面的情况。② 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③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环节。
四、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宗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三)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
(四)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
政治、军事、经济
(五)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六)人民军队自觉的革命纪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五、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概念: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本质: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一)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二)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三)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
坚持以军事斗争为中心,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的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土地革命战争:主力红军、地方红军、赤卫队 抗日战争:主力兵团、地方兵团、人民自卫军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野战军、地方军、民兵
(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技术
六、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通过防御和进攻两种形式表现
(二)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犯之敌的防御;消极防御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
(三)力求实现歼灭战
(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五)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适时转换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正规战:运动战、阵地战 非正规站:游击战
(六)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
初战:战争或战役的第一仗。
初战三原则: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七)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七、国防建设思想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二)国防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国防科技(三)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四)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五)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六)加强战略后方和战场建设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①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 促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和紧迫任务。③ 在和平与发展中,发展是核心问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① 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② 美国与苏联两个具有发动世界战争能力的超级大国的力量,相互遏制并呈相对均势。
③ 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
④ 一些国家从过去的军备竞赛、争夺军事优势为主,转向经济、科技、军事等在内的综合国力优势的竞争。
⑤ 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决不能放松警惕、视而不见。
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① 提出了现代战争的发生机制已不能仅仅从社会制度或阶级属性中去寻找,更多地直接取决于各国的对外政策。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以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② 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又有地区霸权主义,两者侵略扩张的本质相同。③ 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
4、提出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冲突双方应互相克制,求同存异,灵活的通过协商、对话等一系列政治方式,加以和平解决。
“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经济合作”、“和平对话”
(二)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
2、正确处理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
① 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② 国防建设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 ③ 国防建设作为国家整体利益的一个内在需要
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① 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② 建立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③ 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④ 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三)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1、总目标 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核心内容)
2、始终不渝的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3、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使军队发展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军队现代化的主要精神:
① 大力培养和早就符合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
② 努力提高国防科技水平,逐步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③ 建立适应现代化战争的科学编制体制。④ 发展现代化军事理论。
⑤ 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
4、注重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
① 坚持“精兵”原则 ② 坚持“利器”原则 ③ 坚持“合成”原则 ④ 坚持“高效”原则
⑤ 坚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⑥ 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5、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
① 根本任务:适应军队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保证我军政治上永远合格。
② 重点:忠实维护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对“和平演变“。③ 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合格军人。
④ 核心内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挥军队内各级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政治可靠的人手里。
⑤ 着眼点:树立永远是战斗队的观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五种革命精神”。
⑥ 动力: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建立新时期政治工作理论体系。
(四)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1、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2、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二)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四节 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
一、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推动军队全面建设
① ② ③ ④ ⑤ 政治合格 军事过硬 作风优良 纪律严明 保障有力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我军不变质
三、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明确提出在军队建设上要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集型转变。
① 坚定“科学技术室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的思想观念。② 实现科技强军,必须把国防科技发展和部队装备建设放在突出地位。③ 努力培养我军的高素质人才。
五、努力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目标:跨越机械化发展的国际阶段,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第五节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一、坚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做到“六个统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 ② ③ ④
经济建设——国防建设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军事斗争准备 机械化建设——信息化建设 诸军兵种作战力量 当前建设——长远发展
主要战略方向建设——其他战略方向建设
二、军队要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力量保证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 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 战略环境
第三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周边安全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收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期和评估。
一、我国周边地缘环境和海洋国土观念
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一)我国地缘环境和海洋国土观念
① 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②四个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含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和南海。③特点:
1、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
3、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二)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1、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的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树立海洋资源观念
3、树立海洋经济观念
4、树立海洋权益观念
①海洋权益:国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权益和利益的总称,既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内涵: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上安全利益 d、海洋科学利益
5、树立海洋防卫观念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安因素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具有综合性威胁
1、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2、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
3、利用台湾问题进行战略牵制
(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1、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2、关于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
(三)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四)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威胁我国安全
1、“藏独”问题
2、“东突”恐怖组织
三、积极倡导新的安全观念,营造睦邻友好环境
我国的新战略安全观包括:以国家安全为主体、突出主权安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政治基础,以相互安全为理论前提,以综合安全为安全维护的内容,以合作安全为实现安全的途径,以“共同安全”和“普通安全”为目标,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新安全观的核心。
四、台湾问题不属于周边问题,属于内政。
第三章 中国国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一、国防概念及其要素
(一)国防概念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要素
1、主体: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2、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陆、领水、领空、领陆和领水的底土。)
3、手段:①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②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③政治与国防关系密切:a、国防直接保卫国家主权,是政治的第一需要。b、政治对国防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4、对象:指国防所要防备和抵御的行为。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二)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际行为
(三)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所有的国防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三、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三)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我国国防历史
一、国防历史的启示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四)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体制
一、领导体制
(一)中共中央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
(三)国家主席
宣布战争状态
发布动员令
(四)国务院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二、武装力量体制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
1、陆军: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
2、海军
3、空军
4、第二炮兵
5、预备役部队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其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军事性、公安性、地方性的特点
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三)民兵
三、国防动员体制
(一)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他是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二)主要内容
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政治动员
四、我国的国防政策
(一)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二)新时期的国防目标和任务
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4、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第四节 中国国防法规
一、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力
义务:①兵役义务;②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接受国家军事订货的义务;③在交通中贯彻国防要求和优先保障军人、军车通行的义务;④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⑤保护国防设施;⑥保守国防秘密;⑦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第二节 精确制导技术
一、精确制导技术概述
(一)概念
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二)制导方式
1、寻的制导:主动、被动、半主动
2、自主式制导:完全依靠飞行棋自身设备,自主的按照预定方案完成指导任务的方式。用于攻击固定目标
3、遥控制导:导引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导弹之外的制导方式。
4、卫星定位制导:接受卫星信号控制制导武器飞向目标
5、复合制导
二、精确制导武器
概念: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特点:①命中精度高
②作战效能高
(一)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并能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毁伤目标的武器。
三、发展趋势
(一)增强打击效果
1、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
2、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研制新型战斗部
(二)扩大打击范围
(三)提高突防能力
(四)改善通用程度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含义
(一)信息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因素
(二)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的根本标志
(三)信息化战争史信息是到战争的主体类型
1、信息化战争:以信息技术支配整个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以信息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核威慑条件下全方位进行的立体战争。
2、交战双方至少一方是信息化军队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基本特征
(一)作战空间多维化
(二)作战行动一体化
1、作战力量一体化
2、作战手段一体化
3、作战指挥一体化
4、综合保障一体化
(三)作战环节精确化
1、精确打击
2、精确侦查、定位与控制
3、精确保障
(四)战场机动快速化
(五)作战方式非接触
二、发展趋势
1、战争主体多元化
2、战争目的发生变化
3、战争的层次更加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