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论述我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与加强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地方活动。国防意识,则与国防需要相适应而倡导和产生的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行为观念。它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在政治上是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军事上的可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转化为生产力。国防意识的强弱,历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主要标志。国防观念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极力宣扬“大国防”观念,动员全民投入和关切国防事业。与当代大学生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能极大地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当代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
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具有传统性和现代性。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而又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渗透于其血脉、贯穿于其历史、熔铸于其文化的性格特征、意志品质、社会心理及其所蕴含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它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历经五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缺的基本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种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与加强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高等院校是信息、知识、人才的聚集地,承担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递任务,在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不仅要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要培育他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把中华民族精神灌输给他们,树立起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院校受到了很大冲击,不良风气对学生成长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例如高校的产业化趋势明显、高校的学术不良行为泛滥,使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功利思想在发展。要迅速扭转这些风气,必须依靠切实可行的制度进行规范,而要彻底消除这些影响,就必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实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同样让大学生理解其中的含蕴,并激励大学生奋发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有利于大学生抵御一切消极思想和外来文化的侵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捍卫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
国防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加强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深化高校国防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着重大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属于精神价值范畴。国防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国防精神实质是公民对祖国安危、对民族富强的一种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爱国主义,尤其要在大学生中形成稳定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
通过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便利条件。战争总是围绕着国家和民族的切身利益进行的,中华民族长期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抵御外敌的斗争史,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特别是人民军队中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更成为激励人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而这些内容,正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易于接受,容易感染,能迅速将许多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的国防教育,更能激发大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心。高校国防教育努力培育大学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品质,尤其是国防教育中的集中军事训练环节,离不开严格的纪律约束、友好的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一旦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使命及责任,明了自己背负的东西,才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及信心。不会因挫折停步不前。
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的特性,决定了国防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最佳途径。高校国防教育是集思想性、知识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其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将学习马克斯主义的国防观、战争观,学习中国军事思想、学习信息化战争、学习军事高技术等内容,同时接受军事技能训练。这些内容从政治到经济、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门类齐全,丰富多彩。通过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这样的知识,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目的是一致的。国防教育是为了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增强国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既能让大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又能认识到国防与国家安危、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既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又能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首先,这是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使大学生树立全面的国家安全观,当今世界,国家安全的含义是多方位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文化力量贯穿于其中,其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而文化力量实质就是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高等学校,是文化的集中地,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其次,这是大学生成长的特殊阶段所决定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当代大学生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不良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面对这些新情况,必须加强高校国防教育,通过国防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民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大学生对国防教育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激起其爱国热情。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国家建立的艰辛,才会用心的去守护它、爱护它、保护它,不让外来势力有可趁之机。才能不辱使命,让我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三位一体”体系下的高校军事理论
摘 要: 开设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文章在分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三位一体”体系下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定位、教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军事理论课 课程建设 “三位一体”
据国防部统计,2009年全国征集新兵60万,有近13万来自全国各级各类高校,比例超过20%,预计今后大学生将成为我国兵员征集的主体。高校军事理论课具有专业化军事教育课的性质,高校应该明确课程定位,通过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为学生打下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基础,为学生今后在军营建功立业服务。
1.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作为2010“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切实贯彻全国学生军训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学校具体实际,采取政策引导、制度规范、基础夯实,重点突出、检查促改、稳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初步构建基于“三位一体”体系下军事理论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平台,为全面推进国防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1986年开始,我院每年都坚持按上级要求对入学新生进行为期两至三周(含入学教育时间)的军事训练。从2007年开始,在严格执行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普通高校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特点,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逐步构建了军事必修课为主干、以军事类公共选修课和国防教育系列讲座为拓展、以国防体育活动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经验。
二、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基本经验
1.充分发挥课程建设政策导向作用,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学生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增强国防意识、强化个人纪律观念的有效形式。我院历年来都将军事理论课教学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为2个学分,做到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考试,统一检查评估,制定《学生军事技能训练考核标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为保证军训计划落实,做到早计划、早准备。为解决聘请军事教官难的问题,从1990年开始,我院就与海军陆战队第一旅正式建立共建关系,双方互帮互访、互相支持,每年在进行军事训练时,部队不管工作和训练任务多么繁重,都给予我院军训工作大力支持,选派军政素质好的官兵来院担任军事教官,从而保证了军事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本科学生军事教官来自海军陆战队第一旅,专科学生军事教官来自武警茂名市支队。同时,为了完成好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我院还先后选派5名军事理论课教学骨干到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军事理论课培训班学习;同时,我院武装部每年在课前都召开军事理论课教师布置会,要求以二级院(系)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这些教师从事军事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生动,在授课时能够做到授课与举例相结合,气氛非常活跃,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
2.坚持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全面落实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要求。
(1)坚持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抓好课程内涵建设与发展。我院从2007年开始,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省军区有关要求,实施“新军训”计划,即按
第三篇:最新军事理论课程论文选修作业
河北工业大学
课 程 论 文
课 程 名 称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考 查 学 期 2015/2016学年 第1学期 考 查 方 式 课程论文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指 导 教 师 单 海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Aaaa 摘要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进程乃至影响战争的最后胜负。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特别是对于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作战样式以及军事战略指导方针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技术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舞台,其主要特征是: 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高;战争立体化水平高; 电子对抗激烈程度高;指挥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作战保障复杂,战争消耗高以及最重要的现代战争战略思想的变化。这其中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程度。所以大力发展现代军事高技术是赢得现代战争的关键。
恩格斯指出: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主要是受国防资源、人口、科技水平、经济状况以及地理位置等几个因素制约,而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水平是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军事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技术战争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舞台。成为制胜现代战争的关键。本文将主要探讨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军事高技术使得现代战争的进行方式和军事战略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战争天平的倾斜。
现在侦察和监视技术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就已经开始了战争主动权的争夺。现代侦察和监视技术是一个航天、航空、地(水)面侦察一体化,白天、黑夜全天候,陆、海、空战场全方位的现代侦察系统。在太空,各种侦察和监视卫星可以昼夜不停地进行侦察和监视。例如:电子侦察卫星可以探测和搜索无线电信号和雷达信号,用于测定雷达位置、信号特征,窃听和记录敌军事通信信号,确定电台位置等;在空中,各种有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遥控飞机、气球和飞艇构成了现代航空侦察系统。有人驾驶侦察机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活选择侦察地区和目标。例如,美国SR一71 侦察机,最大时速可达3700 千米,目前还没有比它更快的战斗机;TR一3A 战术侦察机装有侧视雷达,它沿国境线飞行时,可拍摄到对方国土50 多千米纵深的目标。在地面,由装甲侦察车、战场侦察雷达、战场侦察传感器、地面监听站等构成地面侦察系统。装甲侦察车加装了激光指示仪、热像仪、微光电视等先进装备。战场侦察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测量精度高等特点。战场侦察传感器能对地面目标运动引起的电、磁、声、地面震动和红外
辐射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探测。
现代隐形和伪装技术对于有效的保存自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除了用新技术改进传统的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与音响伪装外,一些新型的性能更加优越的伪装技术和器材出现在战场上,如超级植物毯、高技术迷彩、高技术涂料、新型多功能伪装遮障、新型气溶胶发生剂、智能蒙皮等。隐形技术是指通过消除或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新兴军事技术。目前发展出的主要有雷达隐形技术、红外隐形技术、电子隐形技术、可见光隐形技术和声波隐形技术。雷达隐形技术主要通过改进外形结构设计、使用雷达吸波和透波材料、抑制兵器自身的电磁辐射和应用多重反射技术等措施,使隐形兵器对雷达波的有效反射截面得到大幅度下降。红外隐形技术是通过降低红外辐射强度、改变红外辐射特征和实施红外干扰等手段消除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热辐射差距从而达到隐形。电子隐形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少军事目标上的无线电设备的电磁辐射等办法来降低被侦察到的概率。可见光隐形技术是通过减少控制目标发动机喷口的火焰和烟迹信号、控制目标照明、灯光控制使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色度和运动反差特征,从而降低被探测的概率。声学隐形技术主要是通过降低军事设备在运动中的噪声来达到隐形,如对于潜水艇可以通过增加旋桨叶数,以减小对周围介质的扰动噪声。此外,目前还发展起了一种等离子隐形技术。
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能够精确的杀伤敌方高价值目标,加快己方赢得战争的进程。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用智能型的制导设备控制下发挥作用的武器。其特点是直接命中概率高,具有自主制导能力,作战效能好。目前主要有制导导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和制导地雷等。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传统的海、陆、空三维战场扩展到外太空和电磁领域。战斗也不再是地面线式战场上进行,呈“流动” 状态。战场范围、纵深加大。传统的作战样式发生了改变,可以实现超视距、多目标的精确打击,提高了全天候、全天时作战能力。
电子战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丰富了作战手段,提高了作战能力,同时也加大了防御和反侦察难度。电子战是指在战争中敌对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的使用权和控制权而采取的对抗或作战行动,也称电子对抗。电子战的主要形式有通信电子战、雷达电子战、光电电子战、计算机电子战和C4I 电子战等。无线电通信电子战,是敌对双方利用普通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及专门的通信对抗设
备,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内进行的电磁斗争。目的在于截获敌方无线电通信情报、阻碍或削弱敌方无线电通信,保障己方无线电通信设备能正常工作。雷达电子战,就是交战双方为保障己方雷达有效工作,并极力破坏对方雷达正常效能的发挥而进行的雷达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光电电子战是利用光电设备或器材,通过光波传输的作用,截获、识别敌方正在工作的光电辐射源信息,并继而采取各种手段削弱以至破坏其光电设备的效能,同时保证己方光电设备正常发挥作用。计算机电子战,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敌方计算机系统的缺陷进行攻击,或窃取其情报资料,或对其进行破坏、扰乱、欺骗,并保证己方计算机设备系统的有效工作。C4I 电子战,是敌对双方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敌方的计算机指挥控制系统进行的进攻和防御的斗争形式。
而高技术在军事指挥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则能够将前面介绍的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1+1>2”的作用。对制胜现代战争至关重要。战争离不开指挥。一部战争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指挥手段不断改进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开始跨入信息社会,军队由机械化迈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指挥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军队指挥自动化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把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统一系统。最常见的是C4ISR 系统。如果把打击力量放进去的话就是C4ISRK。指挥自动化系统有战略C4ISR 系统和战术C4ISR系统之分,但近年来发生的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使战略和战役的界限逐渐模糊了。处理情报是指对原始情报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和综合。为了加快情报处理的速度,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的情报处理系统往往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
最为重要的是高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现代战争的军事思想的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战后不久美国便提出了军事上的遏制战略,企图以原子弹作为一种讹诈的手段,控制西欧和日本,向亚、非、拉地区扩张,以称霸世界。几年后,前苏联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使之改变了战略方针,强调军事上的积极进攻。核垄断的格局被打破后,美国针对两国高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又提出大规模报复战略,强调第二次打击的力量。当美苏两国的高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基本处于均势的情况下,美国又提出“在核威慑条件下,侧重打常规战争”的战略。随着高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又制订了“ 星球大战” 计划为主体的“高边疆”战略,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道能够保护美国
及其盟国不受核弹袭击的防御屏障,这一计划包括监视、目标搜索和跟踪、定向能武器、系统分析与作战管理以及支援计划等项目,旨在综合运用各种高技术武器,建立大纵深、多层次的反导系统。随着“ 高边疆” 战略的确定,美国的军事战略研究正在孕育着第五次调整浪潮,以对过去整个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美军的战略理论、战略思想提出重新论证,重新评价,从而确定新战略防御思想、空间战略思想。根据高技术兵器在军队中的装备,美军在战役上还不断发展完善空地一体作战理论,重视进攻性常规战略,准备在多条战线上打赢战争。历史经验证明,先进的军事战略思想往往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已经定下了战争的胜负的基调。
高技术不仅仅影响了现代战争的进行方式而且最主要的是影响了现代军事战略思想。所以高技术的军事应用程度是现代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沈永平.军事高技术知识[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8.[ 2] 刘 伟, 曹雪峰.航天技术把战争带入太空[ J].现代兵种,2002 ,(10):55-56.[ 3] 周晓群.信息战———未来战争新的作战形态[ J].舰船电子对抗, 1998 ,(4):14-15.[ 4] 牛宏伟.略论高技术战争中的军事谋略思维[ 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999 ,(6):58-60.[ 5] 陈 健.网络战的威胁与对策[ J].舰船电子对抗, 2001 ,(6):29-31.
第四篇: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必要性。
从进入大学开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军训教育,从开学的军事技能训练到军事理论课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素质。对我们而言,学习军事理论课程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并且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学,既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积极探索。
对于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必要性以及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意义,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增强国防素质和提升国防意识
高校大学生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对国防力量的加强。但是,仅仅是学习知识那是不够的,在学习知识之余,我们应该注意到对高校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加强,这就涉及到了国防素质教育。国防素质教育当然包括知识的积累,失去了知识的人自然就不是国防要素了。可是国防素质教育包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有国防意识的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恰恰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
关于国防意识的提升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其关键就在于忧患意识。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更是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竞争和中国国防安全需要的。离开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个人的光荣与梦想就无从谈起。对于我国现在面临的威胁,高校大学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东西方文明较量日趋白热化的时候,这种清醒的认识更有助于提升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竞争力。高校大学生不仅仅是在和国内的人才竞争,也在和国际上的人才竞争。而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在国防素质教育方面的不足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由于全球化的趋势的日趋明显,国家在和平年代的较量已经由军备竞赛变成了经济竞赛。而高校大学生毕业之后首先为国防做贡献的方向可能就是经济方面。不论愿不愿意,任何人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也就不得不参与到国民经济中来。只有接受了较好的国防素质教育,才可能感受到商业机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只有接受了较好的国防素质教育,才可能意识到在同等条件下购买国货对于国家经济的意义;只有接受了较好的国防素质教育,才可能理解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较量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从实质上来说,对战争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战争准备期——和平年代。高校大学生不能因为和平就忘记了战争的威胁。正是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必须牢记:什么都可以再来一次,但战争不行。中国输不起,一次失败就足以让全民族几十年的努力化为灰
烬。
二、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军事理论课的重要的意义在于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坚守岗位的动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勤恳地创造社会价值,这才是最好的爱国方式,这才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国民应有的理性与智慧。没有什么比爱国情感更为珍贵与热烈,也没有什么比理性力量更为强大与穿透。如果把爱国热情纳入理性的通道,那一定可以产生无比笃定、坚韧、持续的力量,来支撑起大国崛起的梦想。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国民心态,并且把爱国情感与公民意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公民的爱国行为。最后能够激发公民理性爱国的内在动能,同时,应把公民的爱国情感提升为公民的素质。爱国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朴素的自发情感。我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煌的文明,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
总的来说,我们是生长在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是肩负祖国建设勇往的一代,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在和平中快乐的成长,父母把我们从天真浪漫的的童年时代小心翼翼地扶我们走过来,在温暖和无微不至的怀抱中,得到了严父的教诲和慈母的重爱。对于我们已踏入青年的行列有了独特的思维完整的性格和较稳定的人生观,正缺乏一种精神的指列,一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激情。我们是祖国国防建设的后备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纵观国际形势,我们需要培养一种世界的眼光,军事理论课就是培养我们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积极投身国防建设和为国效力的精神。现代战争告诉我们战争就是人民的战争,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必须依靠于人民的力量,我们就是未来战争而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曾记得一位教官说过:“你们是具有高素质的一代,如果我们的军队就是你们,那么这支军队此是一个所向披,不可战胜的军人。”
祖国的重任肩负于我们身上,祖国仍需加强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增强民族意识学成报效祖国,祖国明天辉煌关系于我们,我们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第五篇:2010年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2010年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论文范文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
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
(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
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
(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
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
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
(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
(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二、人的因素在现代高技术出现的几种新的特点(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
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
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
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三、现代军事人才产生的途径
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
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赞同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