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现代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公共场所,我们都不会陌生,但我们往往仅以读者的身份去感知这种建筑,所了解的当然也是很有限的。然而作为设计者所要考虑的是全方位的,包括图书馆的选址,总体布局,管理方式,功能局及空间组织等方方面面。
调研地点: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广西柳州市图书馆
调研内容:
1、图书馆建筑选址及场地设计;
2、图书馆建筑功能与流线布置;
3、图书馆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
一、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的选址比较合理,与宿舍和教学楼毗邻,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和分区不是很合理和明显,使读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寻找。
此图书馆的二层作为主入口层,为方便学生借书,目录厅和电脑查询系统都放在入口左手边,主入口和出纳检索的场地面积足够,但是过于偏向于一个角,对于疏散人群的功能来考虑不是很合理,不过整个图书馆的平面图的功能完善,采光也比较好。进入图书馆之后,交通流线形成一个闭合的“回”字型,主要的人群疏散口有两个,相对而已太集中了,部分流线有交叉,使得人群过度集中。
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采用中庭布置形式,四周的阅览室采光非常充足,中庭的绿
化空间给人一种轻松静谧的感觉。
楼梯设置在目录与检索的后面,使目录检索空间看起来非常干净整洁,但是楼梯设置在室外,下雨天的时候容易被雨淋,不方便通行。
我去调研的时候是下雨天,给我的感觉阅览区的整体采光不是很够,希望多增加一些人工照明的设备。整个图书馆的走道空间过长,不利于疏散。图书馆的藏书量还是足够的,但是我们不仅仅只限于这个功能,更多的是要为学生提供阅览的空间,阅览的座椅比较少,私密性不是很大,主要的阅览室放在了比较高的楼层,使用起来不是很合理。最后就是电子阅览室的空间和里面可以使用的电脑不是很多,利用率太小了,应该合理的分区,从而加强利用率。
在建筑的各层层高上面要求各不一样,二层做为主要的人口,与同样要求较高空间的学术报告厅结合在一起,对于各个空间的采光和使用上面也做了细节的处理和安排,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因为学术报告厅所容纳的人很多,所以紧急疏散的时候要方便。广西科技大学的学术报告厅在一层,非常利于人流的集散和紧急疏散。
二、柳州市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是一所地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位于柳州市三中路77号,建筑面积11367平方米,裙楼3层,主楼8层,造型寓意为“知识航船”,环境优雅,交通便
利。设有流通部、报刊部、历史文献部、科技咨询部、信息网络部、读者活动部、读者培训部、业务辅导部、采编部等对外服务部门,具有六项服务功能:文化教育中心功能、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功能、文献信息咨询中心、图书馆业务辅导中心、对外文化交流重要
窗口功能、文化休闲娱乐中心的功能。
柳州市图书馆的地理位置相对市区比较偏远,不是特别的醒目。在主入口的选择上,设计者把主入口设在了沿街面,面临市民广场。我觉得这样既避开了车流量也相对安静很多。很多在市民广场散步的市民可以直接进入馆内。在主入口两旁设置了停车位,方便停车;也可以与主干道隔开相对距离,减少一定的噪音。
进入图书馆大厅,有两个分流的门以方便不同需求人群的需要,采光中庭和周围植物的绿化唯美的结合营造了一个安详、平静的读书环境,绿色植物也可以缓解读者的心情和视觉疲劳,中庭周围有一部螺旋的楼梯和现代楼梯,可能是早期建筑的缘故吧,使得一部楼梯的实用性不是很大,但是大大增加了整体的美观性,为整个构造增加了色彩。
三、调研总结
经过这次的实地调研和图书馆的参观,我们大致了解了图书馆一些功能分区、交通流线、房间采光的需求以及合理的通风问题,这次调研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多是进入其中,去体验,去感受。乐趣不少,感受也颇多。科技大学和柳州市图书馆在很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典雅大方,也很壮观。
当代校园图书馆功能多样性;空间具有可发展性与人性化设计。是现在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初次设计图书馆,经过调研,已经对图书馆有了初步认识。虽然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会慢慢深入,去发现其精髓,从而给设计带来灵感。
第二篇: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一、基地及其周边物质环境的调查分析:
1、气候条件分析:
洛阳市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其气候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大陆性、多样性等特征。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
1、降雨情况分析:四季降水分配是:冬寡、夏丰、春干、秋润。○年平均降水量579.7毫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2.8%,而12月至翌年1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3.1%。春季年平均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9.6%;夏季占50.6%,其中最热月7月,一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2.7%;秋季占24.2%;冬季占5.6%,最冷月1月仅占1.5%。即四季降水分配是:冬寡、夏丰、春干、秋润。
2、风向和风速分析:全年盛行东北风或西风,频率各占10%;以冬春风速较大,○多大于2米/秒,夏秋风速较小,小于2米/秒。
3、气温情况分析:四季温度状况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4.7℃;最热月为7月份,年平均气温为27.2℃;最冷月为1月,年平均气温为0.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为26.8℃;春季年平均气温为15.1℃,夏季为26.3℃,秋季为15.0℃,冬季为2.2℃。
二、相关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
1、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3.1.1 馆址的选择应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局。
3.1.2 馆址应选择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有利的地段。
3.1.3 馆址与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强电磁波干扰等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3.1.4 图书馆宜独立建造。当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必须满足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人口。
3.2.1 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并留有发展用地。
3.2.2 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JGJ50的有关规定。
3.2.3 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区的图书馆,该区应有单独的出人口,室外应有设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
3.2.4 图书馆的室外环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外,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3.2.5 除当地有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外,基地内应设置供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地和自行车停放设施。3.2.6 馆区内应根据馆的性质和所在地点做好绿化设计。绿化率不宜小于30%。栽种的树种应根据城市气候、土壤和能净化空气等条件确定。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2、图书馆防噪要求:
4.1.7 各类用房在平面设计时,应按其噪声等级分区布置,其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表4.1.7中的规定。
4.1.8 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阅览室毗邻。并应采取消声、隔声及减振措施,减少其对整个馆区的影响。
3、文献资料防护:
5.1.1 防护内容应包括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潮、防尘、防有害气体、防阳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防磁、防静电、防虫、防鼠、消毒和安全防范等。
5.2.1 基本书库的温度不宜低于5℃和高于 30℃;相对湿度不宜小于40%和大于65%。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相应的建筑构造或设备处理。
5.2.3 与特藏库毗邻的特藏阅览室,温度差不宜超过±2℃,湿度不宜超过10%,为避免温、湿度的剧烈变化,两者之间应设缓冲间。
5.5.2 天然采光的书库、特藏库及其阅览室应选用防紫外线玻璃和采用遮阳措施,防止日光直射。
5.7.3 食堂、快餐室、食品小卖部应远离书库设置。
5.7.4 门下沿与楼地面之间的缝隙不得大于smm,鼠患严重地区宜采用金属门或下沿包铁皮的木门。墙身通风口应用耐腐蚀的金属网封罩。
5.7.6 白蚁危害严重地区,应对木制品及木结构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4、消防和疏散:
6.1.5 建筑高度不超过24.00m,藏书量超过10万册但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6.4.3书库、非书资料库的疏散楼梯,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宜在库门外邻近设置。
6.4.4超过300座位的报告厅,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三、图书馆的概述: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场所,是公共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
四、经典实例分析:
A、武汉科技学院阳光校区图书馆
1、名称:武汉科技学院阳光校区图书馆 ○
2、图书馆概况: ○阳光校区图书馆共10层,建筑面积达33409平方米。设计馆藏容量200万册,读者坐席3000多个,整个大楼采用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保监控系统、消防系统)。
3、图书馆总体布局与环境分析:
○
图书馆构图分析图
区位图
武汉科技学院阳光校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学校主校门前是西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西北方向临汤逊湖,环境幽静,离老校区仅15分钟车程,两校区的联系沟通方便。
校区构图控制线主要由东南、正南、正北三条轴线构成。图书馆位于校区主轴线与南北向构图控制线的交汇处,东南向主入口面对校园中心广场与校区中轴线正交,西北向次入口与校区主环线平行宿舍区和教学楼围绕图书馆布置,使图书馆位于教学区和宿舍区的中间交接处,大大缩短了交通流线,方便师生使用。
4、图书馆功能组织与流线分析:
○
总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功能分区明确,办公区与读者区相对分开,联系方便却又互不干扰,确保了主要阅览区良好的环境;大开间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为适应未来发展功能布局调整留下自由的余地。
将库房、借阅及相关的空间设于一层,将主要的阅览空间设于底层区,将人流量小的办公、研究室设于高层区,使得布局灵活性强,整体性好,交通组织好,富于秩序感。
五层平面图
六层平面图
开架阅览区4、5层休闲区
中庭交通组织
为解决主要人流的集散,中庭中设置了三部观光电梯和连通各层的弧形大楼梯,图书由西北角的拆包间进入,由一部消防电梯兼货梯运抵各层。设备管理入口设于东北角,二层的期刊阅览室独立对外,简化了管理模式,适应长时间开放的需要,考虑消防分区与人流疏散的要求,楼内设有四部防烟楼梯和两部消防电梯。
5、内部空间分析:
○
主入口大台阶,立体花池和灯座成为了二者之间的引伸,充足的自然采光和宽广优雅的室外景色不仅表达了图书馆开放性的理念,而且通过馆内雅致的环境和学习景象,激发师生进馆浏览的意愿,使馆内的读者透过玻璃欣赏广场上的各种景观和活动,调剂学习与工作的节奏。
主入口台阶花池
光影中的室内天桥
6、立面造型分析: ○
立体造型与功能和环境密切结合,建筑组合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外墙采用石材与凹窗和玻璃幕墙的虚实对比,采用尽可能少得色彩和材料,突出建筑的体型和空间表达。
图书馆正面及广场
图书馆西北向立面
B、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
1、名称: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 ○
2、概述: ○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1991年建成,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新馆位于清华园的中心区,与1919年及1931年两次建成的老图书馆连成一体,成为校园中心最大的建筑。新馆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为了与老馆和大礼堂协调,新馆把高大的中心部位后退,并置主入口于院内,丰富了环境系列,形成了一个典雅宁静有较浓厚文化学术气氛而富有生气的读书环境。
新馆以检索大厅为中心,各主要开架阅览室围绕大厅布置,有阅览座位2000个,藏书200万册,采取开架服务,计算机检索,除各类阅览室和书库外,馆内并设有学术报告厅、展览厅、会议室、研究室及计算机房、缩微复印设施等,使全馆成为学术获取和交流的中心。
3、图书馆总体布局与环境分析:
○
清华大学校园分为相连接的新旧二区,考虑在旧图书馆旁扩建, 新旧二馆联系方便, 利于管理, 节约人力。基地与旧馆相接, 北面有两幢三层的宿舍楼,西面为大操场, 南面有由礼堂区通往操场, 体育馆及学生宿舍区的主要道路。
一般高等学校校园规划中, 常将学生宿舍区设在校园后方, 而图书馆或其它主要教学建筑, 常向前方设主要入口, 这就形成了主要人流(学生)来馆时, 总是首先看到建筑的背面, 绕过大楼后, 才进入正门的状况。此设计中的入口及过街楼位置,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南北两方人流, 均有顺当的路线。同时也为学生宿舍区与礼堂教学区之间保持了一条习惯的便捷的步行通道。
4、图书馆功能组织与流线分析:
○
新馆总体上可划为六部分图主体,四、五层, 主要为门厅、目录及出纳大厅、阅
览室、基本库。南翼是带有小院的阅览室,二层。北翼为书库, 将来可扩建与南翼相同。东翼, 三层。底层为图书编目加工部分及复印缩微部分, 二三层为阅览室。与旧馆部分相接连接体, 二层, 首层为计算机房、空调机房, 二层为学术报告厅。“ 对应体” , 立层,首层为阅报室, 二层为接待及办公室。
平面布局以主体二层目录及出纳大厅为中心, 东面与主要入口相通, 西面与基本库相联,南北方可联系楼上下十几间大阅览室及数十间小研究室。主要阅览室均取南北朝向, 采取统一荷载, 有全部开架阅览的灵活性。朝西一线主要用为书库以隔绝西面运动场的噪音。“ 对应体” 楼下为阅报室, 有独立出入口, 便于节假日单独开放。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5、内部空间分析: ○ 由门厅经过主要楼梯进入目录大厅时, 将可透过玻璃墙看到多层围绕的书架, 作为进馆后的第一个印象图, 使读者产生“ 进入知识宝库”的心理而激发其努力读书的热情。同时,门厅两侧和大厅上下布置有休息交流的空间、三个层次的室外学习阅读空间以及报告厅和过街楼处的空廊等的半室外空间, 为不同读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心理状态下的各种需要提供了适当的环境。此外在室内外的栏杆、窗下,门头等部位设置了相当数量的花草盒, 用以种植垂吊植物、减少噪音混响, 并和旧的爬墙虎呼应, 美化环境。
○
6、立面造型分析:
筑物的主要入口面向东,这种把入口退入院内的处理, 避免了新旧二馆入口同处一个空间的矛盾, 形成一虚一实, 不分高下, 相得益彰。新馆设计中将大量的窗上用小弧形预制过梁, 作为半圆拱窗的呼应。而在几个主要入口处作重点处理。在大面玻璃堵面上用红色半圆砖拱, 以更加突出的形式再现旧馆的圆拱标志, 并恰当地表现了时代特征。
图书馆新馆鸟瞰图
主入口透视图 夜景
五、实地调研实例分析:
1、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新馆 ○
2、概述: ○图书馆建筑面积 29132平方米,拥有 书刊阅览座位 2200 席。截至2007年8月底,共有各类文献176万册(件),其中纸质型文献160万册,电子文献16万册,生均占有纸质图书104册。同时,学校图书馆共享“河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14万册,购买“超星”电子图书7万册,“书生”电子图书8.5万册。
可满足读者阅览、外借、信息检索、文献利用培训、复制、装订等不同层
次需求。馆内 实行全开放式的布局,分为五大功能区;陈列展览与接待区,资源建设与办公区,普通文献借阅区(流通区)、特藏与参考文献区、阅览与辅助文献借阅区。
○
3、图书馆总体布局与环境分析:
洛阳师范学院分为西区、中区和东区三个部分,其中西区建造年代最为久远,也是其主要教学区以及行政办公区所在地。洛阳师范学院老图书馆也位于其西区,但随着扩招,西区面积不足以维持其正常教学生活需求,故其又扩建了中区以及东区。而洛阳师范学院新图书馆就位于新扩建的中区校园内。
从整体规划来看,洛阳师范学院主要教学区集中在其校区的东区和西区,而宿舍则集中在其西区以及中区。从整体上来看,该校图书馆的布置也位于其教学区以及宿舍区之间,比较方便学生,缩短了读者的流线。
但是再深入分析,其学校东区只有艺术等两个学院,学生数量相对而言较少,并且其宿舍区和教学区主要集中在图书馆的西侧,这样来看,其图书馆就设置的相对较偏了。并且其校区东西跨度过大,导致流线还是很长。再往细了分析,其图书馆主入口朝南,而学生主要流线方向则是东西向,这样就不是十分协调。入口广场大致为80mX100m,尺寸过大,显得过于空旷,并且隔开了图书馆与学校主干道,使学生流线更长。
4、图书馆功能组织与流线分析: ○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从其图书馆各层平面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该图书馆在功能组织以及流线方面做的比较恰当。书流、读者流线以及行政办公人员流线清晰而不混杂,无交叉,并且书流、读者流线以及办公人员流线都设有独立的出入口,使得流线更为清晰,简洁。从一层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出,该图书馆共设置了10个出入口,除了主入口,还设有供美术馆以及石刻馆展览时使用的北面次入口。以及供图书采购等使用的次入口。此外,为了方便贵宾来访,还设置有专供贵宾使用的出入口。为了防火安全等,还设置有其他出入口。
该图书馆功能分区明确,其采用了“工”字型的平面构图方式,从平面形式我们就可以看出,其最好的位置就是“工”字型的四个角。所以,在进行平面组织时,设计师把图书馆主要功能区放在了四个角,如阅览室,自习室,书库以及采编、办公等功能区都位于四个角。而中间的大空间则主要用作中庭以及各种辅助空间和交通空间等。
我们可以看出,从图书馆主入口进入之后,就是一个大门厅,自习室以及采编办公区则放在了门厅的两边;穿过门厅就是美术馆;美术馆东边则为机房,也就是信息检索区;机房北侧为河洛古代时刻馆美术馆西侧则为主要的行政办公贵宾接待室以及会议室。二三四五层则主要用作各种阅览空间。在布置阅览空间时,遵循人流量大得放于低层而人流量相对少的放于较高层、使用率高的放于低层而使用率低的放于高层的原则。
5、内部空间分析: ○
主入口门厅
交流阅览区
主入口门厅采取两层通高的处理手法,并且门口采用大玻璃门窗。宽敞明亮,给人一种很通透很开阔的感觉。交流阅览区充分利用了空间,并且形成一个很舒适的空间,供学生在此交流。
舒适的计算机房 靠窗阅览区
通透宽敞的计算机房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靠窗的阅览区在冬季则成为了大多数学生的最爱。充足的光线,舒适的温度,让学生充分的享受读书学习这一段时间。○
6、立面造型分析:
图书馆南立面及入口广场
北立面细节 北立面整体
该图书馆在立面造型上使用了大理石原材料的材质,给人一种气派的感觉。现代化的玻璃样式加以典雅的窗框,以及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集合现代与典雅与一体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立面造型别致,并且各立面协调统一。顶部大挑檐使得图书馆更显得大气。
总体来说,就是外墙采用石材与凹窗和玻璃幕墙的虚实对比,采用尽可能少得色彩和材料,突出建筑的体型和空间表达。
以上就是我在进行完图书馆调研之后总结出来的调研报告。
第三篇: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201017020108 张敏城规1001班
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公共场所,我们都不会陌生,这次调研包括对实物的调研,也包括对文献资料的查询。其中实物部分主要调研了长沙本地的湖南省图书馆和长沙理工大学云塘图书馆两座公共图书馆。调研的主要内容有:
1.总体概况包括位置、规模、藏书量、周边道路、建筑情况和绿化情况等。
2.建筑单体具体分析包括功能分区、体型外观、流线分布等。湖南省博物馆
概况:省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3月、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藏书200万册。主体建筑共4层,其中两侧辅以长廊等小品,环境幽静。
图书馆对外开放的阅览室均为开架管理,借书必须在该阅览室打卡借书,并没有设置统一的借书处。建筑单体具体分析:
一层平面:一层主要是办公区域。大厅
设有办证咨询处,大厅右手边是展厅。大厅里
设有楼梯供读者使用,办公区域专门设有两部
楼梯,大厅左手边设有楼梯和电梯。
二层平面:二层设有少
儿多功能阅览室、自然科
学借阅室、社会科学借阅
室和一个自习室。
三层及以上平面:三层设
有电子阅览室、资源共享
室、现报刊阅览室和综合阅览室。四五六楼还设有
稽藏阅览室,第二自习室,健身房,特藏阅览室等
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
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有三处馆舍(云塘馆、A馆和B馆),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云塘馆是2007年8月正式开放,是一所比较现代化的图书馆,这次调研主要
了解了里面各层的的功能分区。大概如下;
调研总结;调研报告里的两座
图书馆建于不同年代,我校云塘图书馆建得较迟,两座图书馆构造都是对称布局,造型较朴实。
调研中主要注意了图书馆的功能分区、流线布置和选址,我对我校图书馆还是挺熟悉的,各种设施齐全,流线合理,藏书量也挺大的,且专业
书籍较多,比如建筑书籍,我觉得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完全够用的。不足也有一些,比如既然是完全通过电脑获取图书编号,就应该增设电脑,否则高峰期是不够用的。
第四篇:现代设计调研报告
雨繁整理编写,转载注明.内容来源网络
现代主义设计调研
一、现代主义设计的起源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世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发明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原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到装饰艺术运动,都试图通过回避机器,甚至反对工业化来寻找新时代设计方法和风格,结果不仅没有挡住工业设计的发展,而且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仅如此,现代都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都市设计和市内的建筑设计没有一个可依据的模式,高层建筑的设计更是问题丛生,新的商业海报、广告、书籍大量涌现,公共标志、公共传播媒介也与日俱增。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迫使不少设计师在正视显示的前提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来为现代社会服务。现代主义设计在这种形式下应运而生,先发端于建筑设计,然后波及到艺术及设计领域。
包豪斯的概况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 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
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 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
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 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二、包豪斯对后世的影响
1.包豪斯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
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相比之下,包豪斯所设计出来的实际工业产品无论再范围上或数量上都是不显著的,在世界主要工业国之一德国的整体设计发展过程中,包豪斯的产品并未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包豪斯的影响不在于它的实际成就,而在于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时间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具体如下: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造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
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到设计中来,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6)打破了陈旧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员、色彩专家约翰尼·伊顿创立“基础课”,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说。同时创造了结合大工业生产的方式,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2.包豪斯的局限
1)包豪斯为了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图形。“立方体就是上帝”,无论何种产品,何种材料都采用几何造型,从而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有时甚至破环了产品的使用功能。这说明包豪斯的“标准”和“经济”的含义更多是美学意义上的,因此所强调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2)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追求使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积极倡导为普通大众的设计,但由于包豪斯的设计美学抽象而深奥,只能为少数知识分子和富有杰出所欣赏。时至今日,不少包豪斯的产品仍价格高昂,只能被视为一种审美水准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3)包豪斯主张与传统决裂并提倡几何构图,事实上消除了设计的地域性,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脉被忽视了,加之一些建筑师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袭代替创造,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国际式”风格。以平屋顶、白墙面、通长窗为特征的方盒子式建筑风行世界各地,对于各国的建筑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三、现代艺术流派及作品 现代主义-后印象主义画派
《自画像》 凡高 《戴帽的自画像》塞尚 《带光环的自画像》高更 现代主义-立体主义画派
《亚维农的少女》 毕加索 《埃斯塔克的房子》 布拉克 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画派
《L.H.O.O.Q.》马塞尔杜尚
《错误的镜子》雷尼马格里特
现代主义-野兽主
义画派
《生活的欢乐》 马蒂斯 《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 马蒂斯
现代主义-表现主义画派
《呐喊》 蒙克
《生命之舞》 蒙克
现代主义-至上主义画派
《群猫》娜塔丽娅·冈察洛娃 《蓝色辐射主义》拉里昂诺夫作
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画派
巴拉《快速飞翔》
四、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又称后现代派。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的其他部门。它的含义没有明确的界定,艺术评论家对是否存在着后现代主义也有不同的认识。某些评论家推出这一名称,意在表示50年代以来西方后工业化社会文艺的发展有别于以前的现代主义。美国美术史论家L.史密斯在其著作《1945年以来的视觉艺术》中,把战后西方美术的发展趋向概括为:“从极端的自我性转向相对的客观性;作品从几乎是徒手制作转变成大量生产;从对于工业科技的敌视转变为对它产生兴趣并探讨它的各种可能性。”这三个特点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现代主义美术比较而言的,一般也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
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在巴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转移到纽约。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把超现实主义倡导的表现潜意识的创作理论加以发挥,并赋予它新的因素──画家主体的行动,实际上开辟了后现代主义的先河。美国现代艺术的理论家H.罗森堡解释说,行动绘画已经不是为了美、趣味、纯粹等艺术目的;行动绘画的作品已经不是某种物体的画像,而是物体本身;它们已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本身就是自然。从行动绘画始,画家的创作过程才被视作真正的现实。行动绘画标志着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观化达到了顶峰,艺术开始从主观,从自我表现走向客体性。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之后出现的色面绘画、硬边抽象和后色彩性抽象的共同特征在于都强调色彩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美学价值,在绘画中排斥一切非画面的因素。
发展状况 严格地说,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始于波普艺术。波普艺术出现在50年代。这派的理论家罗森堡认为,当代艺术已经超越了形色的框架,超越了纯美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的未来学融为一体。他主张用“行动”来恢复创造的生命力。行动的结果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画作,而是偶发事件。偶发事件的过程被视作真正的现实,并通过行动记录下来。罗森堡主张在美术与非美术、反美术之间划等号;力倡艺术回到群众中。他以为,波普艺术是真正的群众艺术。它有不同形式的表现,集合艺术是其一种。它把象征消费文明和机械文明的废物、影像加以堆砌和集合,作为艺术品来创造,以表示现代城市文明的种种性格、特征和内涵。法国的新具象艺术也是一种,它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传统保持着更密切的联系。他们通过一定的媒介和行为,一方面对当代不断发生的现实提出批评和反省,另一方面也有自我反省的成分在内。新达达又是一种。它源于达达,但是它把达达对传统文明的挑战和戏弄的行为,改变成为这些行为的赞美。正如M.杜尚在1962年给朋友H.里希特的信中说:“我把瓶架和小便池丢在人们的面前,作为向传统艺术的挑战,谁料到现在他们却赞叹它的美了。”波普艺术在创作中广泛运用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当代现成品,这些物品是机械的,大量生产的,广为流行的,低成本的,是借助于大众传播工具(电视、报纸和其他印刷物)作为素材和题材的。在运用它们作为手段时,为了吸引人,必须新奇、活泼,有性感,以刺激大众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消费感。
波普艺术,劳申伯格:《床:构成》
波普艺术一方面沿着与科技结合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又向实际生活渗透。向实际的生活环境渗透的结果,便产生出综合艺术。最早制作综合艺术的是美国新达达主义人物R.劳申伯格和J.琼斯。综合绘画的观念受到美国前卫派作家J.凯奇“非焦注”或“无焦注”观念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使艺术品具有综合感受方面,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最少派艺术的派别。最少派艺术的作品像工厂的产品一样,注意标准化、规格化,毫无个性,艺术家只作设计,制作的任务则由工厂完成;最少派的雕塑与传统雕刻不同,不放在台座上,避免作品孤立于周围的环境,而主张抛弃台座,使艺术品在无台座的情况下安置在一定的空间;最少派还排斥艺术的一切再现的特征,而以单一的几何形态或几个单一形体的连续来形成作品。最少派和波普以来的其他流派推出一种新的美学观念,这种观念重视事物的共性、共相,轻视事物的个性、殊相,认为越是共性大的作品被观众认知和理解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个性和殊相强的作品只能被少数有修养的人认知和欣赏。
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导致了环境艺术的出现,在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环境艺术,旨在制造空间、支配空间,把整个环境作为作品,它消灭了观众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消灭了平面与立体的差异,使可观与触摸、视觉与听觉的界限消失。环境艺术,考尔德:《螺旋形直立活动雕塑》
与环境艺术几乎同时产生的偶发艺术是类似戏剧的一种表演艺术。在此以后,又出现了适当处理大自然的大地艺术(或称地景艺术)。这些派别的共同特征是对客观事物采取冷漠的态度,它们几乎不表现作者的个性,更多地是制造客观世界的整体情景这种否定感情的特征,在利用“机械眼”的照相写实主义中也鲜明地反映了出来。
大地艺术,史密斯:《螺旋形防波堤》
特征 概括地说,在50年代以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有下述特点:①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②从传统艺术、现代派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来表达多种思维方式;③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④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⑤漠视作品的独特性,忽视原作的价值,注重作品的复数性和大量生产;⑥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⑦主张艺术平民化,大量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后现代主义,从表面上看,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思潮和流派的否定。但细加考察,它的理论又是和前期的思潮、流派相通的。它提出来的课题,实际上在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已经提了出来。所以有人提出,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所熟知的观念重新加以选择和估价,使其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发展。不同的是从无所顾忌地表达个性变成冷酷的无个性,而且把原型大大地改变和夸张了,以至抛弃了原先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某些方面的极端发展。
当代美术思潮和运动产生的这些变化,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现代哲学的影响。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的关于科学技术决定一切的论述等,对后现代主义的美术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代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在艺术中互相渗透,形成当代西方 复杂的、自相矛盾的美学理论。这些理论包括:标榜自然科学为典范,把它看作是向哲学和各门人文科学提供外在的科学形式向文艺提供新的美感的源泉;强调现象和本质的直观;宣扬美学判断是个人审美力的表达方式;宣扬美从全面的、总体的社会革命中产生,美的创造来源于摧毁资本主义文明;否定一切意识形态和一切美学理论等。
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理论与实践提出的许多新课题,是值得重视的,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思考。例如,如何界定艺术?艺术的概念和范畴在新的科技革命的冲击下是否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如何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如何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这些问题严肃和认真的探讨,也会对我们社会主义美术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篇:高校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号: 专业班级: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第1章 前言
1.1图书馆概念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从人类发明文字开始,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某个特定的空间来收藏、记录、阅读我们的文字,图书馆的产生是历史必然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承载体。
图书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千多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图书馆其本身性质及作用也逐步发展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模样,集管、藏、阅、借、交流、娱乐等为一体,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生活的活动场所。
1.2图书馆规模
图书馆规模由藏书量、阅览席总数来确定。此项数字确定后,根据馆的性质、管理方式、结构型式等因素选取设计指标,通过计算分别求出读者使用空间、藏书空间及辅助空间各部分的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然后求出总建筑面积。
小型图书馆:藏书量50万册以下。中型图书馆:藏书量50~150万册。大型图书馆:藏书量150万册以上。
1.3图书馆功能流线
图书馆建筑共有三种流线:办公人员流线;图书流线;读者流线(图1.1)。1,办公人员流线:由办公出入口到管理用房和技术用房以及借阅处书库等岗位。
2,图书流线:由图书入口到采编房到书库,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损坏,回到技术用房进行修复。
3,读者流线:由读者出入口到门厅,检索厅,到各阅览室;或直接由门厅到达研究室、报告厅以及报刊阅览室。
三种流线应做到各自简洁、通畅、便捷,严禁相互之间交叉干扰。
传统的图书馆功能单一而固定,藏书空间、借书空间、阅览空间彼此分开,各成一体。书库的功能就是用来藏书,阅览室的功能就是供读者用来学习和阅览,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很少有藏书的任务。而当代图书馆则趋向于“藏、阅、借”为一体的大柱网、大空间开架设计,让读者有更加广泛的涉猎空间。
1.4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被誉为大学的心脏,大学图书馆的特点是专业性强,读者文化层次高而且相对稳定。大学图书馆的功能正如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它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和科研服务两大功能就是建筑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要符合人流的方向,不能为了强调学校的中轴线布局而与主要人流方向相背。图书馆须与校园中的重要通道直接连接,但又要适当后退,在四周留有一定的绿化带,为图书馆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和融合的环境,并与周围建筑物相协调。学生借书时往往集中于某些时间点,如下课和休息的时候,这样冲击性的人流往往造成借阅时的拥堵,因此,借书处因靠近主要出入口。其次,许多大学生在图书馆上自习,与借阅关系不大,可以考虑单独的自习室设置,并放置在底层方便与阅览室分开管理。
图书馆的规模、容量、管理方式等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适当的限度内利用建筑使用功能的可塑性,让它有可能以后改变为其他的功能场所,来保证高校图书馆在长远未来发展中能适应时代的潮流。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对图书馆功能观点的不同。传统图书馆常以藏书量来显示其规模,而现代图书馆则以流通量来衡量它的等级。为了满足最大的流通量,根本的措施就是开放封闭的书库,借阅一体,藏阅合室,从而对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布局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其功能与定位:
1.图书馆是大学的学习中心 2.图书馆是大学的文化中心 3.图书馆是重要的休闲场所 4.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 5.图书馆是大学主要的学术研究基地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第2章 基地分析
2.1总体布局
图2-1校园总平(任务书)
设计用地位于南方某综合性大学校园内,夏季气候炎热,用地整体呈一梯形,有较明显高差,位于教学区核心地段,校园中轴线上。
教学区位于校区南面,住宿区位于校区北面,而图书馆用地刚好在两者之间。人流主要来自南面的教学区,其次是从住宿区来往图书馆的人流,因此图书馆的主入口应设置在南面,或者东面如图2-1。
2.2功能分区
A.阅览室(辅助书库):
1.教师及研究生阅览室(设研究厢及讨论室)2.专业阅览室
3.期刊、报纸阅览室 4.显微阅览室
5.视听阅览室 6.综合阅览室 B.基本书库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C.借书处(包括目录及相关房间)
D.业务部(采购、编目、装订及打字、复印、办公等)E.其他部分
1.陈列厅 2.报告厅(200座)
3.门厅 4.卫生间、楼梯、走道 5.停车位
本次设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30至40万册,基本书库藏书70万册,趋向于传统图书馆的布局,即“藏阅分离”,明显的功能分区。
关于借书处的布置。由于借阅人流主要集中在学生下课和休息的时段,容易造成拥堵,因此,借书处应布置在出入口处,或者将借还区域与目录等功能区域分开,以减缓拥堵。
2.3技术规范
1.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绿化率不宜小于30%。
2.图书馆各空间柱例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3.框架结构的柱同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4.报告厅需要300座,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5.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第3章 案例研究
3.1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实地调研
3.1.1地理位置
图3-1校区总平面图(百度地图)
此次调研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它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犀浦镇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内。湖水将校园分割为两块,左侧为体育馆、游泳馆、武术馆、乒乓球馆等运动场所,右侧则为教学区,图书馆四周由各学院教学楼围绕,主入口面向教学区,适应主人流的流线。图书馆凹面面向湖水,有着宁静典雅的舒适环境如图3-1。
3.1.2 校园介绍
犀浦校区图书馆位于风景优美的湖畔(图3-2),主入口朝东北方向,于2007年8月落成,面积为36000平方米,阅览座位数2000个,藏书近40万册。二楼和三楼左翼为中文书库,右翼为杂志阅览室。四楼和五楼为自习室如图3-2。
图3-2西南交大图书馆背里面(实地拍摄)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3.2.2平面分析
图3-3报告厅平面图及实体图(实地拍摄)
一楼左翼为网络信息中心,右翼为报告厅和档案馆。报告厅因层高有所不同,单独建在了左翼,独立于主体建筑外,并且拥有单独的交通流线,与阅览区互不干扰(如图3-3)。
图3-4二层平面图(实地拍摄)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图3-5三层平面图(实地拍摄)
图3-6四层平面图(实地拍摄)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图3-7五层平面图(实地拍摄)
图3-8六层平面图(实地拍摄)
内部功能分区(如图3-9)
1.阅览室,涵盖了整栋建筑的主要区域,是图书馆组成的核心。因采用开架设计,书库占据的面积很少,仅在五楼中部占据了朝北的一部分。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2.借书处,则放置在了每层楼阅览室的主要出入口附近,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借阅,减缓了借还高峰的人流冲击。
3.业务部,即办公采编等功能房间则放置在了顶层六楼,阅览室的主要出入口只能通往五楼,只有电梯及应急通道通往六楼,这就明显划分了办公与阅览区域,避免了业务人员与读者的流线冲突。
4.其他部分,如停车场、报告厅、档案馆、信息中心等与图书馆功能联系不大的区域放置在了一层,读者除了停车极少涉及一楼,这样布局也是避免了读者流线,避免与阅览功能区发生矛盾。
图3-9室内功能布局(实地拍摄)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人流分布
因建筑的对称性,人流分布也呈对称分布,显得有序而不冲突。读者流线主要分布在一、二、三、四、五楼的阅览区域,办公流线主要在六楼。读者与办公人员都会涉猎的区域,如报告厅、停车场、会议室等,与图书馆功能联系不大,此流线分布在一层主要出入口处。
远近期规划
该图书馆是近期修建的新建筑,采用了“藏阅合一”的开架设计,大空间、大柱网分布,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由于是框架结构建筑,许多房间有改造成其他功能用房的可能。
设计特点
依水而建,曲线设计,与对面的圆形体育场遥相呼应,完美的融合到周围环境中。
图3-10室内实景(实地拍摄)
图3-11室外实景(实地拍摄)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3.2奥地利维也纳新图书馆和学习中心
3.2.1调研对象地理位置
这是由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维也纳图书馆,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经贸大学,总占地28000平方米.3.2.2调研对象简介
该项目是由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新的图书馆和学习中心位于新大学校园的核心,是一个多边形的建筑体。建筑的外部独立的直线向内移,成为流体产生一个自由的内部形成的峡谷,作为该中心的主要公共广场,以及生成的通道和桥梁确保不同层次之间的转换。且两大主色调将图书馆与学习中心区分开来。
图3-12 效果图(筑龙图库)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3.2.3平面分析
图3-13总平面图(筑龙图库)
从主入口进去,直走就是中央礼堂,这里相当于一个大型的中庭,自然光线充足。经过礼堂的坡道可达到图书馆和一楼的中央服务区。
安检区和储物柜位于中层楼。游客们通过坡道和楼梯也可进入图书馆和学生管理办公室。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图3-14 一层平面图(筑龙图库)
楼内有不同的分区,布局清晰,围绕中庭和走廊进行规划,立体感很强。
3.2.4局部分析
它拥有一个半封闭的悬臂公共广场,通体呈黑色。这样的结构在图书馆中是少见的,但是经过建筑师匠心独运地设计,将内部空间升高了、扩大了,外部被玻璃纤维钢筋混凝土板覆盖着,在室内更不会显示阴暗。相比之下,底部的白色墙壁使整个建筑显得很稳当,内有教室、礼堂、工作区和办公室如图3-15。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3-15 室内效果图
建筑的整体呈35度倾角,中心内不同的楼层设有走廊、平台和通道,以实现平稳的过度如图3-16。
从总平上看,该高校图书馆位于学校西北方向,靠近操场,应处于教学区与宿舍区的交界处。适应教学区与宿舍区的人流。场地周围空旷,视野开阔,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此图书馆功能布局比较多,娱乐、餐饮、停车、看书、讨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等。
图3-16 该图书馆将休闲娱乐的流线规划在地下,方便从室外到室内;将阅览自习的流线规划在了楼上,提供安静的空间。彼此互不干扰、互不冲突。
建筑采用大柱网、大空间的开架设计,比传统闭架、功能分区严格的设计有更强的塑性,更容易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该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用两种颜色将图书馆与活动中心分隔开来,但是形体上却又有联系,动静结合的非常好,并采用大量玻璃幕墙,采光良好且现代感十足。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第4章 总结
1.需要建设良好舒适的学习氛围,阅览室座位可以设在书架四周,利用书架和柱子将大空间分割,一定程度上增强读者的私密性,同时也方便读者与图书的接触。自习的区间可以安置在一些二层或者几层通高的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自习带来的疲惫和压抑感。
2.因要在报告厅和多功能厅开展会议或者宣传教育甚至展览,可以考虑独立于主体建筑外,作为附属建筑并用长廊连接到主体建筑上。
3.可以采用透视性较好的落地玻璃做门窗设计和玻璃幕墙。馆内空间采用大空间格局,使图书馆建筑具有灵活性,适当的增设一些室外空间,使得建筑不那么封闭,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性。
4.可以在一层设立书库,方便书库收集整理的办公,以货梯连接各层运书。二层以上再作为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并用大楼梯直接从室外上至二楼
5.可以将这些专业阅览室和讨论室放在第四、五层区别于二、三层的普通学生活动区,可以得到更加安静的空间适合做专业工。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设,1991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鲁黎明.建筑艺术〔J〕 津图学刊,2004 年第 5 期
[4]王文友、沈国尧、莫炯琦.高等院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图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5] 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S〕
[6] 马秀华.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五项原则〔J〕.现代情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