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萧山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机构沿革
萧山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机构沿革、领导变更
机构沿革
萧山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的前身是城厢镇市政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建会),隶属于城厢镇人民政府。
本处创建于1959年9月13日。次月,城厢镇绿化队建立,当时行政上属城厢镇环卫所领导,业务上归城厢镇绿化委员会指导。1961年12月湘湖建设管理所(简称湘建所)成立,这时绿化队划归湘建所。1963年月1月湘建所并入市建会。同年5月市建会与环卫所合署办公,当时是(市建、绿化、环卫)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三颗印子,财产公用,帐目单立。
初期因党员少与城厢镇卫生系统组成联合支部。1966年11月单独建立城厢镇市政建设环境卫生管理所党支部。1973年10月市建绿化与环卫所分别建制,成立萧山县城厢市政建设绿化管理所,萧山县城厢市政建设绿化管理所党支部相继成立。1980年1月业务归属于基本建设局管理,党组织关系仍在城厢镇。1984年5月建立萧山县市政园林管理处,隶属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党组织关系不变。1986年7月撤销萧山县市政园林管理处,行政划归城厢镇人民政府管理,定名为萧山县城厢市建绿化管理所。1988年3月改称萧山市城厢市政园林管理处,党组织随单位名称更改而多次更改。1994年3月撤销中共城厢厢市政园林管理处党支部设立中共城厢厢市政园林管理处总支委员会。1996年10月萧山市市政园林管理处成建制归口萧山市城乡建设局,改称萧山市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并于1997年1月调整机构,人员分流,3月正式实行处所两级管理,原处属萧山市测绘队划归市规划管理处;原处市政园林监察分队连人带编并入市城建监察大队。同年党组织也改称萧山市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党总支。2001年3月12日萧山撤市设区后更名为杭州市萧山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党组织更名为萧山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党总支。
内设机构及下属单位变更
1963-05—1973内设机构:市建会、绿化队、环卫所三个部门;
1973-10—1984内设机构:财务室、施工组、市政维修组、绿化养护组、木工机修电工组、邱口坝苗圃、东门苗圃;
1984-05—1986内设机构:办公室、财务科、技术科、工程科、园林科、供销科、前期办、市容办、(1985年4月设立)、机修车间、苗木经理部、劳动服务公司、测绘队、设计室、萧山县市政园林工程公司(1984年12月成立);
1986-08—1997内设机构:党支部办公室、所办公室、测绘队、设计室、工程科、园林科、财务科、供应科、市容办(后扩展为城管中队列入城厢镇领
导)、机修车间;萧山县市政园林工程队、前期办、萧山儿童公园(1986年6月开园)、市政园林监察分队(1994年成立)
1997-03—2008-04内设机构:办公室、计财科、前期办(1999年1月设立)、市政科(2003年7月内设河道管理科和市政拆迁安置房建设工程部、园林科、安置房建设工程部(2003年8月从市政科划出)、市政园林监察分队等机构,原处属萧山市测绘队划归市规划管理处;原处市政园林监察分队连人带编并入市城建监察大队,1998年3月本处重新组建市政园林监察分队(2006年4月改称设施管理科);技术科(2007年11月设立);监控中心(2007年1月设立),区燃气管理办公室(2007年3月归入本处,办公室仍设在区建设局)
下属单位:萧山区市政园林设施养护所、萧山区园林绿化养护所、萧山区城市河道养护管理所(于2003年12月批准,2004年1月1日正式成立,2007年7月10日更名为萧山区城市河道管理处,萧山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的河道规划和管理职能划入区河道管理处,机构规格提升为相当正科级、萧山区市政园林建筑设计所、萧山区儿童公园(2007年8月15日成建制划转给湘管委,更名为杭州市萧山区少儿公园,并增挂杭州极地海洋公园牌子)、萧山县市政园林工程公司(1995年7月17日更名为萧山区市政园林建设总公司,下设市政工程分公司、园林绿化工程分公司和综合服务分公司;2001年10月改制后与本处脱构,并改称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萧山市政园林劳动服务公司(2001年11月1日歇业)、萧山市政园林彩色预制品有限公司(1999年2月正式成立,2001年10月改制后与本处脱构,2007年1月停产,11月内部拍卖后,部分职工组建杭州天榕绿化养护有限公司);萧山南门停车场(建于1992年8月,由市政所职工个体承包,2006年7月划归萧山区儿童公园集体承包, 2007年8月归市政分公司管理)
2008-04—至今内设机构:办公室、计财科、前期办、市政科、园林科、设施管理科、技术科(2007年11月设立),燃气管理办公室、监控中心(2007年1月设立)。
下属单位:市政园林设施养护所、园林绿化养护所、萧山区市政园林建筑设计所。
领导变更
一、现任领导班子
2、行政工作:
二、历任领导(正职)
1、党务工作:
2、行政工作:
三、其他曾任职领导
2、行政工作:
市政园林综合档案室
2009年11月15日
第二篇:萧山市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
萧山市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
全宗介绍
萧山市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隶属于萧山市建设局,现有职工292人,是承担萧山市市政园林建设和养护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于1959年9月13日正式成立,单位名称和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59年称城厢镇市政建设委员会隶属于城厢镇政府;1973年称萧山县城厢市政建设绿化管理所;1980年1月业务归属于萧山县基本建设局管理;1984年5月建立萧山县市政园林管理处隶属萧山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86年称萧山县城厢市建绿化管理所,由基建局划归城厢镇;1996年10月称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成建制移交市建设局;1997年3月机构调整、人员分流,实行处、所两级管理,更名为“萧山市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下设“市政所、园林所、设计所”以及“儿童公园、市政园林建设总公司”,总公司下设三个分公司。
本处1982年起先后建立“财务档案、工程档案、统计档案、工程前期档案、文书档案”。1986年获会计档案合格证,1987年获统计档案合格证。1997年机构调整后,在市建设局和处领导的重视以及市档案局的业务指导下,经过本处档案员的努力,建立了处综合档案室,实行全处档案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本处及社会的利用,为萧山的城市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一、全宗名称:萧山市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
全宗内案卷数量:现共有案卷3341卷。其中:
1、党群行政类:193卷,其中永久106卷、长期85卷、短期2卷;
2、会计类:1800卷,其中永久35卷、长期129卷、短期1636卷;
3、城建类:858卷,其中永久788卷、长期69卷、短期1卷;
4、基建设备类:27卷;
5、人事类:职工档案242卷;
6、特种载体类:40卷,其中照片23卷,荣誉14卷。
二、立卷单位历史概况:
1、性质:本处属行政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建设局。
2、主要职能:市区市政园林建设和养护管理。
二、全宗档案内容介绍和说明
我处归档的文件材料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采取以问题特征为主,按及不同保管期限分别组卷。工程档案以工程项目为套,并视工程的大小、文件材料的多少组成卷或若干卷。
全宗共分为六大类。即:党群行政类、计划财务类、城市建设类、基建设备类、人事类、特种载体类。
1、党群行政类:包括上级对本处的通知、批复及本处的工作计划、总结、信息简报、制度和请示报告、人事任免、人事处理、党务活动、工、青、妇工作、招工、职称评定、劳动工作、劳保福利、职工培训、机构变动等。
2、财务类:包括上级部门有关会计、出纳的工作指示、本处的会计、出纳的工作总结、检查、报告、现金出纳计划编制、现金管理、库存限额报表、帐册、凭证等。
3、城市建设类:包括本处立项建设和负责养护管理的市政园林项目的请示、批复、预决算书、勘察材料、竣工验收材料、竣工图纸等全套工程资料、测绘资料、环境整治资料、统计资料。
4、基建设备类:(1)基建方面:包括本处各类基建项目的请示、批复、预决算书、勘察材料、竣工验收材料和图纸等;(2)设备方面:各种机具的说明书、维修表、机动车行驶证复印件(缺)。
5、人事类:全处职工档案(干部编制的在市组织部)。
6、特种载体类:照片底片、录音录像、软盘以及各种荣誉证书、锦旗、奖牌等。
三、整理工作
1、党群行政类:根据保管期限、、按问题特征组卷。
2、计划财务类:按—形式—保管期限分类,排列编号采用流水法。
3、城市建设类:一个工程项目,按照文件材料形成的先后及工程的前期、设计、施工、竣工等不同阶段分别组卷,按序排列,小的工程合为一卷,文字材料装订成册,图纸不装订。
4、统计档案:按组卷排列
5、照片档案:根据收集照片所反映的不同内容,按问题组卷,按时间先后排列。
6、地形图;按分幅编号组卷和排列。
四、编制检索工具
为了便于查找和利用,综合档案室编制检查工具有:
1、各类档案的分类目录共6类7册。
2、党群行政在永久部份全引目录共1册。
五、编研工作
1、全宗介绍;
2、大事记(1998年起着手编);
3、基础数据汇编;
4、市政园林建设情况汇编;
5、利用效果汇编。
第三篇:中央机构沿革
中共中央机构沿革概要
时间:2011-06-30 来源:综合司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路程。在这90年中,我们党不仅在政治上由一个幼稚的组织发展为成熟的执政党,而且在组织上从最初50多名党员的小党成长为今天拥有8026.9万党员的处于执政地位、领导全国的大党,在机构设置上也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结构合理、设置完备的各级党的机构。
认真回顾党的机构,特别是党的中央机构沿革的历史,对于我们总结党的机构设置、发展的规律,深化改革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创建时期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1年7月----1927年7月)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鉴于当时党员很少,各地组织尚不健全,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全党的工作。大会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
根据党的一大决议,中央局首先注意了劳动运动。8月,中央决定,在上海成立了我党公开从事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之后,中央机关成立了人民出版社。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选举陈独秀等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向警予、李达为候补委员;陈独秀被推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张国焘为中央组织委员,蔡和森为中央宣传委员,向警予为中央妇女委员;决定出版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刊。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加上蔡和森、谭平山,共5人组成中央局。三大后,中央局之下开始设置组织、宣传、妇女、秘书等部门,并在广州出版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10月,中央决定与青年团中央共同组成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
1924年5月,中央正式决定分设组织、宣传、工农等部,毛泽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罗章龙为中央宣传部部长,王荷波为中央工农部部长,向警予为中央妇女部部长。之后,又成立中央出版部、中央工人运动委员会(归中央工农部)、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属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须互推总书记一人总理全国党务”;“新的中央须特别注意设立一有力的中央组织部”和“一强固的宣传部”。大会选举了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的分工是:陈独秀任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瞿秋白、蔡和森任中央宣传部委员;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以上5人组成中央局。
9月,党的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决定设置“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并决定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不久即改为军事部)、农民运动委员会、职工运动委员会。
1926年7月12日至18日,在上海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要求健全党的机关,并决定“增设中央秘书处,以总揽中央各技术工作”。9月,中央秘书处正式成立,王若飞任中央秘书长。11月上旬,在农民运动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央正式决定成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的主要讨论确定了党在危急时期的任务,并决定扩大党的中央委员会并建立党的中央和省的监察委员会。五大后,中央的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健全:中央秘书厅由王若飞继续担任主任,中央组织部由张国焘任部长,中央宣传部由蔡和森任部长,中央军事部由周恩来任部长,中央农民部由谭平山任部长,中央工人部由李立三任部长,中央妇女部由杨之华任部长,党报委员会由瞿秋白任书记,中央党校成立了筹备处。
7月12日,中央政治局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召开会议,决定让陈独秀去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问题,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
三、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实际上免除了陈独秀的职务,从而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
1927年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并结束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选举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并决定在党的六大召开前,“中央临时政治局执行中央委员会之职权”。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随后,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央北方局、南方局、长江局。
11月9日至11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强调党组织布尔什维克化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性。本着“常委集权”的原则,会后改组了中央机构,取消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妇女部和农民运动委员会;在常委之下设中央组织局、职工委员会、党报委员会。中央组织局成立后,取消了南方局、北方局、长江局。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的党章第四次修正案规定:中央委员会按照各种工作需要设立各部或各委员会,例如组织部、宣传鼓动部、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农民运动委员会等,中央委员会指定各部或各委员会主任,这些主任应尽可能地由中央委员会委员担任。
11月14日,中央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中央特别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保卫中央机关的安全,了解并掌握敌人的动向,向苏区通报敌情,营救被捕同志和惩办叛徒等。12月1日,又成立中央审查委员会,并通过了《中央审查委员会条例》。
1929年8月29日,中央给长江局发出指示,决定“在湘鄂皖三省苏维埃区域成立苏维埃区的中央局”。
1930年6月1日,在李立三主持下,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新的革命形势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标志着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党中央占了统治地位。7月18日至24日,在上海召开了党的全国组织会议,指出目前“党的总任务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治,现在党是准备夺取政权的党”;并决定从中央到地方成立各级行动委员会,在红色区域成立工农革命委员会。8月6日正式成立了由党中央、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合并组成的“中央行动委员会”,打乱了中央原来的组织系统。
8月下旬,瞿秋白、周恩来从苏联回国,开始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9月24日至28日召开党的六届三中全会(扩大),停止了李立三等组织全国总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左倾”冒险行动,决定立即恢复党、团、工会独立的组织系统和经常性工作。
1931年1月15日,根据中央的决定,苏区中央局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同时成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归苏区中央局领导。
1月27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党报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央机关报是全国的最高的党的刊物,每个机关报的性质如下:《红旗日报》是中央机关报,《实话》是中央经济政治机关报,《布尔什维克报》是中央理论机关报,《党的建设》是中央关于组织问题的机关报;中央党报委员会,负责中央党报一切领导。
9月下旬,由秦邦宪、张闻天、卢福坦(后被捕叛变)等人在上海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
1933年1月初,中央临时政治局因在上海无法立足,被迫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同时决定成立上海中央局。
3月13日,中央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
9月7日,中央决定,在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未成立以前,特设立中央党务委员会。中央党务委员会在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前,是决定有关组织和党员个人处分的最高机关。
1934年1月15日至18日,临时中央在江西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选举了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有秦邦宪、张闻天、周恩来、项英,总书记为秦邦宪;还成立了以董必武为书记的中央党务委员会。
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分局(后改为东南分局),继续领导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推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会后,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为总负责人。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新的正确领导。
12月17日至25日,中央在陕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对中央领导机构作了调整:中央政治局委员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秦邦宪、刘少奇、陈云;中央书记处书记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秦邦宪;张闻天为总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后为秦邦宪),中央宣传部部长吴亮平(后由张闻天兼),中央白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中央党校校长董必武。
(三)抗 日战 争 时 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1937年8月2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日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会议决定扩大中央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11人组成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主席。
10月,中央决定,组织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
10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总政治部。
12月9日至14日,为了听取共产国际的指示和总结党的工作,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对中央及中央局机构设置作了具体决定:改组中央书记处,书记为张闻天、毛泽东、王明、陈云、康生;组成中央长江局,领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组成中央东南分局,着重领导新四军工作。在延安成立陕甘宁边区党委。由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富春任副部长;张闻天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一个召集党的七大的准备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主席。
1938年5月,中央马列学院成立,由张闻天兼任院长。
5月5日,中央作出《关于组织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规定县委以上地方党部直至中央,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
9月29日至11月6日,党的六届六中扩大会议在延安举行。全会通过《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等,并对中央派出机构作了相应变动,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
1939年1月13日,中央批准在重庆正式成立中央南方局。
2月至3月,中央相继发出《关于成立干部教育部的通知》、《关于成立社会部的决定》;还发出《关于统战部工作的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分局、各省委、各特委迅速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4月19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组织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
1940年9月18日,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敌后工作委员会。
1941年5月13日,中央决定,原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与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成立中央西北局。5月15日,中央发出《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决定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以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
5月20日,中央决定中央东南局与中央中原局合并,正式成立中央华中局。
6月4日,中央决定,在中央、中央局、中央分局、区党委设立青年运动委员会。9月10日,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央青委由凯丰为书记,冯文彬为副书记。
8月1日,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并设置了中央调查研究局,毛泽东任主任,任弼时任副主任。
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党发动思想革命,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
9月26日,中央决定成立学习研究组,毛泽东任组长,王稼祥任副组长。
9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任弼时兼任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王首道为中央秘书处处长。组织中央书记处办公厅,执行书记处的日常工作。
12月17日,为解决延安各干部学校没有明确规定自己具体目的问题,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央研究院直属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直属中央党校管理委员会,军事学院直属军委参谋部,延大、鲁艺、自然科学院直属中央文委。
12月22日,中央书记处会议通过《关于中央情报部的性质、任务、组织、计划》,决定由康生任部长,叶剑英、李克农任副部长。
1942年2月28日,中央政治局决定:今后中央党校直属中央书记处,其政治指导员由毛泽东同志负责,组织指导由任弼时同志负责。
4月4日,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中央机要局,康生兼局长,李质忠为副局长。
4月15日,中央书记处决定,由中央出版局会同中央宣传部及有关部门,统一指导、计划、组织全延安各系统的出版发行工作。
5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总学委由毛泽东任主任。
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1)推选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央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在政治局方针下有权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问题时,“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2)设立中央宣传委员会和中央组织委员会,作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助手机构。中央宣传委员会统管中央宣传部、解放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党校、文委、出版局等机构,由毛泽东兼任书记,王稼祥任副书记,胡乔木任秘书。中央组织委员会统管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务委员会、统战部、民运委员会、中央研究局、海外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由刘少奇任书记,杨尚昆兼秘书。(3)撤销调查研究局,组成一短小精悍的中央研究局;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青年运动委员会合并为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取消中央财政经济部,在书记处之下设经建材料组;撤销中央机要局,成立中央机要科。
4月,中央决定开展审查干部的运动,并专门成立了党与非党干部审查委员会。
1944年5月21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会议的讨论并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同时讨论了党的七大的准备工作和城市工作问题。全会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组成主席团,毛泽东为主席团主席;并决定在全会期间由主席团处理党的日常工作,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停止行使职权。6月5日,全会决定由刘少奇、彭真、陈云等14人组成城市工作委员会,彭真任主任委员。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对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作了一些新的规定:“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并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中央委员会主席即为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央委员会依工作需要,设组织、宣传等部与军事、党报等委员会及其他工作机关,分别办理中央各项工作,受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及中央主席之指导监督”。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等13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
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先后成立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和以聂荣臻为书记的晋察冀中央局。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决定了同国民党谈判的方针,并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由刘少奇代理党中央主席职务;增补陈云、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后,决定成立中央东北局,彭真为书记。
9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分局改为中央华东局,饶漱石、陈毅到山东工作;华中局改为华中分局,受华东局领导。10月25日中央华东局正式成立;12月1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指定饶漱石为书记,陈毅、黎玉为副书记。10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8月建立的鄂豫皖中央局改建为中原局。
12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成立中央重庆局,对外称“中共代表团”;董必武为书记,王若飞为副书记。
194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由谢觉哉为主任委员。
12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周恩来任部长,李维汉任副部长。
194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华中分局并入中央华东局。
3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前敌委员会,率领中共中央和军委总部精干机关继续坚持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移至晋绥解放区进行工作。
5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上海中央分局改为上海中央局,管辖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与平、津、青岛、台湾等地工作,必要时指导香港分局,刘晓为书记;成立中央香港分局,直接受中央领导,同时与上海局发生必要的联系,负责领导广东、广西、闽粤赣、滇南、赣南地区工作,方方为书记。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及其领导机构合并,组成华北局,刘少奇兼任华北局第一书记。同时,决定加强中原局,邓小平任中原局第一书记。
5月15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致电各中央局、分局、前委,通报中央和中央工委合并后,中央和军委各部门人事调整有关问题:杨尚昆为中央副秘书长仍兼军委秘书长;彭真兼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为副部长;陆定一为中央宣传部部长,徐特立、陈伯达、廖承志、胡乔木为副部长;董必武兼中央财经部部长;李维汉为中央城工部部长;李克农代理中央社会部部长;邓颖超代理中央妇委书记;冯文彬为中央青委书记。
7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定名为马克思列宁学院,刘少奇为院长。
9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城市工作部改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由李维汉任部长,高文华任副部长。
12月1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通过《关于中央法律委员会任务与组织的决定》,指出中央法律委员会为在中央书记处领导下,协助中央研究与处理有关全国立法与司法问题之工作机关,由陈绍禹为主任。
1949年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改称华南分局,从香港移入梅县。中共中央俄文编译局在北平成立,师哲为局长。
3月14日,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任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
5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央中原局,建立中央华中局;林彪为第一书记。
6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7月由中央财政经济部与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合并组成,同年10月21日改为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陈云为主任,李富春、薄一波、曾山为副主任。
7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共中央西北局,邓小平为第一书记。
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由中央华北局于1948年6月15日创办的《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9月11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江西赣州成立,原由香港分局改称的华南分局并入,归中央华中局领导,后移驻广州;第一书记叶剑英。
(五)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49年11月通过《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规定在中央人民政府党委下,按照党员人数及工作部门的性质,暂分设六个分党委,即政治法律委员会分党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分党委,文化教育委员会分党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直属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署分党委,政务院直属机关及最高人民监察委员会分党委,中国人民大学分党委。
同时,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决定在政务院成立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署成立联合党组,下按政法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及人民监察委员会划分四个分党组。
11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纪委由朱德任书记,王从吾、安子文为副书记。
11月23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于湖南常德,邓小平任第一书记。
12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内蒙古分局,归中央华北局领导;乌兰夫为书记。1952年8月25日内蒙古分局与绥远省委合并改称中央蒙绥分局。
12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中央华中局改称中共中央中南局。
1951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王稼祥为部长。
1952年7月,刘少奇提出加强党中央办事机构的意见,得到毛泽东的同意。该意见强调除健全现有的4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1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厅(中央办公厅)外,另增设工业、财政贸易、交通运输、政法工作、农村工作等部门。
7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省以上党委建立农村工作委员会的指示》。11月12日,中央决定在省委以上的党委领导下,一律建立农村工作部。
1953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其任务是有计划地、系统地翻译出版马恩列斯的全部著作;师哲为局长。
2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设立马列主义教师学院的决定》,决定将马列学院分为两部,一部专负培养马列主义师资之责,原马列学院为第二部;中央决定凯丰任马列学院院长。
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农村工作部,邓子恢为部长。
3月,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成立,王稼祥为书记(主任委员)。
1954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在办理大区机构撤销过程中,暂时成立中央大区工作部。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2人组成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彭德怀负责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秋,各中央局撤销后,成立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一办公室,主管政法,主任彭真;第二办公室,主管农业,主任谭震林;第三办公室,主管工业,主任李雪峰;第四办公室,主任刘澜涛。1956年党的八大后,上述四个办公室撤销。
1955年3月21日至31日,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及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4月4日,党的七届五中全会批准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选出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人选;补选林彪、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6月2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将总参谋部联络部改归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定名为中共中央调查部,李克农兼任部长。
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凯丰为院长。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和中央财贸工作部。中央组织部的工业干部管理、交通运输干部管理、财贸干部管理3个处分别列入以上各个部。同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分为中央工业工作部与中央交通工作部。1960年,中央财贸工作部、中央工业工作部、中央交通工作部与中央组织部合并。
7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彭真为主任。
(六)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9月至1966年4月)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并且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总书记一人”;“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人”。9月28日,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邓小平、彭真、王稼祥、谭震林、谭政、黄克诚、李雪峰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董必武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
1957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陈云、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黄克诚组成五人小组,陈云任组长;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
1958年3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中央设立外事小组,负责全盘外事工作,陈毅任组长;国务院设立外事办公室,由陈毅任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是国务院管理外事工作的总口子,同时又是党中央外事小组的办事机构。
5月25日,党的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林彪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并决定由中央主办一个革命的批判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杂志《红旗》,由陈伯达任总编辑。6月1日,《红旗》杂志创刊号正式出版。
6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小组的通知》。通知指出,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属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各组组长如下:财经小组为陈云;政法小组为彭真;外事小组为陈毅;科学小组为聂荣臻;文教小组为陆定一。
1960年5月 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成立,罗瑞卿为主任。
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6个中央局,并随后相继决定:陶铸为中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为东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为西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为西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为华北局第一书记,柯庆施为华东局第一书记。
196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中央精简小组,负责处理有关全国精减职工和城镇人口工作的日常事务;成立国家机关编制小组,负责调查研究有关全国行政编制方面的问题。
11月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撤销中央农村工作部、任命国务院农林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的决定》。
1964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中央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以及其他大、中城市的党委设置工业交通工作部。
7月初,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为组长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1966年1月,中共中央党史编篡委员会成立,董必武为主任。
3月8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教育领导小组,刘少奇为负责人。
(七)“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并对中央机构负责人作了重要调整:
(一)停止彭真、陆定
一、罗瑞卿的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停止杨尚昆的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的职务;撤销彭真的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的职务,撤销陆定一的中央宣传部部长的职务,并对他们进行审查。
(二)决定调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调叶剑英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军委秘书长,以后提请中央全会追认。
(三)决定改组北京市委,调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兼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调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
(四)决定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下。
5月28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
8月1日至12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
1967年1月,中央宣传口成立,代行中央宣传部职能。
8月17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委办事组。
1968年,军委办事组实际取代了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等机构。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6月13日 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中央调查部,将其工作合并入总参谋部情报部。
1970年11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的决定》: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该组“管辖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新华社、中央广播事业局、光明日报、中央编译局的工作,以及中央划归该组管辖单位的工作”,也负责已被撤销的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善后事宜。
1971年10月3日,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军委日常工作。
1973年3月,党中央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提议,恢复了邓小平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8月24日至28日,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8月30日,十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75年1月5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月8日至10日,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李德生关于免除他所担任的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的请求。
2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军委常委会是处理军委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由叶剑英主持。
1976年1月21日、28日,根据毛泽东先后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确定由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果断措施,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毅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10年内乱至此结束。
(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至今)
1976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议,由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将来提请中央全会追认。
197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口《关于宣传口的工作任务和组织机构的请示报告》,中央宣传口领导小组由耿飚牵头。
3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编委会的办事机构,同时又是党中央的一个工作部门;中共中央还决定恢复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党校,简称中央党校。
7月16日至21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接受了党内外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恢复了邓小平原任的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8月19日,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央宣传部,由张平化任部长。
1978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政法小组,协助中央管理高法院、高检院、公安部、民政部四个部门的一些事情。
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选举产生了由100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选举陈云为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
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党中央设立秘书长、副秘书长处理党中央日常工作。
198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原中央政法小组及其办公室即予撤销。
1月29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党史委员会及党史编审委员会,下设党史研究室。
2月23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万里、王任重、方毅、谷牧、宋任穷、余秋里、杨得志、胡乔木、胡耀邦、姚依林、彭冲11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
4月8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对外宣传小组。
4月1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关于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的工作任务、机构设置、干部等问题的请求报告》。
5月,经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成立中央文献编辑出版委员会,将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改名为中央文献研究室,作为中央毛著编辑出版委员会和中央文献编辑出版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党的工作机关,又是科学研究机构。
5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党史资料的征集工作。
11月10日至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开了9次会议,主要讨论中央政治局准备向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人事变动方案,并通过了三项决议:一是向六中全会建议,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主席、军委主席的职务;二是向六中全会建议,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三是在六中全会前,暂由胡耀邦主持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的工作,由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198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编制委员会成立。
6月27至29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致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通过无记名投票,对中央主要领导成员进行了改选和增选,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组成。
1982年1月11日、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随之,中央和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工作开始进行。
2月21日,中央决定,中央书记处下设立党史工作小组。
4月9日,中央决定,在国家农委撤销以后,中央书记处下设农村政策研究室。
6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的通知指出,经过这次机构改革,中央直属机构改革、配备领导班子工作已初见成效,中央的30个直属机构,经过机构改革,局级机构减少11%,处级机构减少10%,总编制减少17.3%,各部委的正、副职减少15.7%;在新的领导班子中新选拔的中青年干部占16%,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在中央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走了一步以后,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可参照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精神和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酝酿制定机构改革方案。此外,中央书记处决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劳动人事部、教育部共同组成中央机关干部教育工作小组。
中共中央机构沿革概要
时间:2011-06-30 来源:综合司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在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的同时,选举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副主席。9月12日至13日,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为副主席。
11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省、市、自治区机构改革指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领导下,负责指导各省、市、自治区一级机构改革的领导班子的配备。
1983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经中央书记处批准的《关于中央保密委员会的体制改革和机构设置的报告》。
10月11日至12日,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选举产生以胡耀邦为主任、薄一波为副主任的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
1985年9月24日,党的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田纪云、乔石、李鹏、吴学谦、胡启立、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意习仲勋、谷牧、姚依林不再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请求,增选乔石、田纪云、李鹏、郝建秀、王兆国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6年1月6日、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北京召开中央机关干部大会,号召中央党、政、军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在端正党风中做全国的表率。会上宣布,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中央机关端正党风领导小组,乔石任组长。
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决定:
(一)一致同意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
(二)一致推举赵紫阳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三)以上两项决定,将提请党的下一次中央全会追认;
(四)继续保留胡耀邦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9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
10月25日至11月1日,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11月2日,十三届一全会选举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赵紫阳为第一副主席,杨尚昆为常务副主席。全会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薄一波、宋任穷为副主任;批准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陈作霖、李正亭、萧洪达为副书记。
12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负责政治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和协调工作,同时承担中央交办的有关问题的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
198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改为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职能是调查研究,为中央制定农村政策、农村发展战略和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提供咨询服务。
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由胡启立、芮杏文等7人组成,胡启立任组长,芮杏文任副组长。该小组的工作任务是,经常分析意识形势领域的动态,研究和掌握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其它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协调宣传、理论、文化、新闻、出版等有关意识形势的工作;对宣传、理论队伍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2月14日 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和中央国家机关委员会分别改为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和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分别领导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工作。
5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政法领导小组,同时撤销中央政法委员会。
7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党的建设工作小组。组长乔石,成员有宋平、高扬等7人。
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组成新的中央党史研究室。
8月21日,新华社报道,自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全体会议原则批准中共中央直属机构改革方案以后,中央书记处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党中央直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了实施。经过改革后的党中央直属机构和事业单位现有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中央顾问委员会机关,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
1989年3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调整和定机构、定职能、定人员编制的工作基本结束。机构改革后,有工作实体的直属机构由改革前的24个精简为17个,直属工作部门人员减少了19.5%,直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减少9.9%,与改革前相比,人员共减少15.2%。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李鹏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中所犯错误的报告》,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的职务。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补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增补李瑞环、丁关根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免去胡启立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免去芮杏文、阎明复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
7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撤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撤销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的通知》、《关于撤销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通知》和《关于成立中央政策研究室的通知》;将中央委托中央党校主办的全党的理论刊物----《求是》杂志,改为党中央主办,委托中央宣传部代管。
11月9日,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决定,决定江泽民任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任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杨白冰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增补杨白冰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央政法委员会;原中央政法领导小组成员的职务,自然免除。
3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央对外宣传小组。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统一管理对外宣传工作。涉及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重大问题的宣传,请示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
中共中央机构沿革概要
时间:2011-06-30 来源:综合司
1991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协助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常设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社会治安形势,指导和协调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乔石任主任,任建新、王芳为副主任。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3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原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合并,成立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该办公室同时也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日常工作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承办。
7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负责全国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由李鹏任主任,宋平任副主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赵东宛兼主任,曾庆红、张志坚兼副主任。
7月15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编制委员会发出《关于撤销中央直属机关编制委员会的通知》。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在论述“九十年代改革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时,江泽民指出,要“下决心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大会同意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10月19日,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华清、张震为副主席。
12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江泽民任组长,李鹏、朱镕基任副组长。
1993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批转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合署办公和机构设置有关问题的请示》。
3月5日至7日,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7月2日,中央发出《关于印发〈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方案》确定,中央直属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关系,调整结构,精简内设机构和人员,进一步改善干部结构和提高干部素质,提高工作效率。调整后的中央直属机构为:中央纪委机关与国家监察部合署办公,一个机构挂两块牌子;工作部门和办事机构9个,即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原为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其中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派出机构2个,即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方案》指出,中央现有议事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12个,即: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党史领导小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中央保密委员会、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中央保健委员会。在党中央设置这样一些高层次的议事机构是必要的。
199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
1994年3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部门在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党中央确定的机构改革的任务。12个部委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已基本实施。经过改革,中直各部委内设局级机构共减少21个;行政编制精简15%。
1995年9月25日至28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决定增补张万年、迟浩田同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王克、王瑞林同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96年10月7日至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重要若干问题的决议》,决定中央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确定党的十五大于1997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
1997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党中央指导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议事机构。主要职责是: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情况,协调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有关问题,总结推广交流先进经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央宣传部。
8月27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印发。《方案》规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党中央指导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议事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央宣传部,由中央宣传部代管。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是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按照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做好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工作;(2)调查了解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贯彻落实的情况,研究分析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反映并提出建议;(3)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的交流推广;(4)负责委员会的文秘、会务工作。由财政部会同管理中央级“文化事业建设费”;(5)完成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办公室党的组织、人事、财务及行政管理等工作由中央宣传部负责。
9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9月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一致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请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
9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预备会议。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由19人组成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由217人组成的大会主席团名单,通过胡锦涛为大会秘书长,通过了大会秘书处工作任务和机构设置。会议还通过了十五大的议程:听取和审查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书面),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首先在胡锦涛的主持下,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由江泽民等33人组成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名单,随后在江泽民主持下进行了各项议程。会议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丁关根、温家宝、曾庆红为大会副秘书长;听取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代表资格审查的报告;通过了十五大选举办法(草案)、大会列席和来宾事项和大会日程。
9月1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074名,党外朋友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大会。大会由李鹏主持,江泽民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江泽民的报告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强调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江泽民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边定团结。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推进机构改革。机构宠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必须通盘考虑,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制定方案,积极推进。
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由193名委员、15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和由115名名委员组成的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后后闭幕。
9月19日,中国共产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3名出席了这次会议。全会选举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报中央委员会批准。
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91人,候补中央委员151名。全会选举丁关根、田纪云、朱镕基、江泽民、李鹏、李长春、李岚清、李铁映、李瑞环、吴邦国、吴官正、迟浩田、张万年、罗干、胡锦涛、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尉健行、温家宝、谢非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曾庆红、吴仪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胡锦涛、尉健行、丁关根、张万年、罗干、温家宝、曾庆红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韩杼滨、曹庆泽、何勇、周子玉、夏赞忠、刘丽英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马馼、刘丽英、祁培文、李至伦、李登柱、何勇、周子玉、赵洪祝、袁纯清、夏赞忠、曹庆泽、尉健行、彭钢、韩杼滨、傅杰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8年3月27日,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尉健行,副组长钱其琛、罗干,成员唐家璇、贾春旺、许永跃、赵启正、王胜俊、隗福临、杨国屏、徐光春。
同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尉健行,副组长罗干,成员肖扬、韩杼滨、曹庆泽。
4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任朱镕基,副主任胡锦涛,委员曾庆红、王忠禹、张全景、项怀诚、宋德福。
同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温家宝兼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阎海旺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正部级,主持日常工作)
5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完善金融系统党的领导体制,加强和改善金融系统党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和金融机构系统党委。《通知》对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及中央金融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性质和主要职责作了规定。
6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为党中央的派出机关,与人事部合署办公,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国务院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中党的领导职务,以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在大型国有企业的贯彻落实;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研究探索改革和加强大型国有企业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吴邦国兼任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书记,宋德福任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国务院外事机构调整的通知》。通知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不再设置外事办公室,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有关职能划归外交部;保留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列入中央直属机构序列。
编者:中央编办综合司巡视员、副司长邹锡明
第四篇:市公用事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市公用事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公用事业管理处在市委市政府和住建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民生水平提升年”的决策部署和“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为我市市政公用管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一、精心打造城建重点工程。以“拼抢五个月、加速现代化、献礼五十年”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科学推进,小城河综合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实现了小城河亲水文化长廊与步行街繁华商业区的完美融合,成功打造了我市城市核心区“生态商业圈”,有力提升了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功能,“城市客厅”形象显现。进一步明晰了谷渎港改造的工程定位,并对原有方案的重要节点进行细化和完善,对广场空间进行反复论证和重点设计,除局部区域外,整体于年前竣工。科学实施城区防汛能力提升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725万元),其中,国脉大厦西侧区域排水管网管径扩容工程于汛前竣工,为今年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支持;弯背塘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在完成既定工程量的基础上,新增赵庄村曹口污水整治工程,开展河道整治。
二、圆满完成城建任务。系统实施背街小巷和里弄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18万元),切实改善了陈家场弄与谷城巷南弄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出行环境;组织实施城区饭店排污管道治理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00万元),对解决饭店排污扰民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高效完成南苑新村(121-125幢)居民楼立面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0万元)及谷渎港两侧部分临街建筑立面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300万元),对XX区东南片区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力落实东横河南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00万元),成功缩短工期两个多月,向建县(市)五十周年献礼。
三、统筹落实养护维修任务。全面做好了市区(二环路内)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工作,确保市政设施的完好及排水设施的畅通。全年,共完成砼路面维修7000平方米,新增、翻铺人行道26000平方米,大理石维修10600平方米,更换路名牌91块,铺设侧石3500米,疏通各类雨污水管道1286千米。全力配合今年我市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迎检,按照测评要求,组织开展了城区市政设施综合整治,并对市区桥梁进行了全方位摸查。经XX市建设局考评,百桥路养护片及步行街、杨舍西街养护片荣获XX市市政优质养护片称号。同时,配合做好了XX区域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参与市政府提升市民群众对停车满意度的工作,对玉兰路、梁丰路等路段的停车位及暨阳路(万红医院段)、新市河路等路段的绿化带进行了改造。
四、加大市政设施管理力度。始终坚持“管养并举,强化管理”的方针,以《XX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为指导,进一步严格行政审批手续,强化排水许可管理,不断加大市政设施管理力度,积极做好了城市地下管网的数据更新工作。全年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408件,查处各类违反《XX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事件85起,完成新建开放式场地纳管6处、新建临街开方式场地监管3处。同时,组织成立了小城河公共设施管护公司,专门负责小城河区域的街景立面管护,配合做好了《XX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XX市城市管线规划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工作。
五、认真办理人大政协提案。高效完成了主办4件、协办4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人大闭会期间,又及时办理了第253号(闭会4)、第257号(闭会8)代表建议。在办理过程中,相关职能科室切实做到“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责任落实、更加注重沟通交流、更加注重推动工作、更加注重规范程序),认真征询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六、务实接处市民群众诉求。以深化“贴心市政,暖心服务”机关服务品牌和“下水道维护二班”文明服务品牌的创建工作为契机,专门抽调骨干人员,组建一支业务精、战斗力强的便民服务班组,安排专人接处12345便民服务中心、12319城管热线、公安110以及政务信箱等对外平台转来的市民诉求。全年,共接处上述平台转来的市民求助3000余件,始终能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七、全面落实城区防汛工作。汛期来临前,多次召开碰头会,对防汛工作做了周密部署,强化值班制度、增配防汛力量、备足防汛物资,并组织人手开展拉网式排查,着力消除防汛隐患。5月29日,配合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城区防汛工作会议,全面做好了各项会议筹备工作,确保了会议的顺利召开,为全年安全度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汛期,共出动应急抢险人员470多人次,各类设备199台套,将暴雨对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
八、下属吉达公司飞速发展。我处下属吉达市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立足发展,抢抓机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先后承接市政工程20项,年内完成17项,施工产值1.33亿元,利润总额达1200余万元。同时,不断完善企业制度,组织全体员工赴市政公司、齐力公司等兄弟单位学习取经,并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步编制适合公司发展的规章制度,形成了科学化的管理模式。经XX市建设局考评,梁丰路街景改造(道路及景观铺装)工程及新建XX市梁丰初级中学室外市政配套工程获评XX市市政优质工程称号,其中梁丰路街景改造(道路及景观铺装)工程还获评为“省市政示范工程”。
2013年,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逐步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务实高效地提升市政公用服务和管理水平,具体做到:
一、全力完成城建任务。一是根据目前的2013城建计划安排,我处将组织实施城区防汛能力提升三期工程—花园浜河道(界泾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对北至东横河、南至南苑东路、向西岔河至华昌路的河道、箱涵(外国语学校段)实施综合整治;按照两年集中整治计划,对市区12条背街小巷和里弄开展综合整治,切实改善相应区域市民的出行环境;实施梁丰路(河西路至长安路)两侧部分临街建筑立面改造工程,有力提升城市街景容貌品位。二是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适时实施谷渎港(南环路桥至新庄河桥)沿岸环境整治及景观建设工程、新沙河(南苑路至南二环路)两侧环境整治及景观建设工程,编制XX市XX区综合改造规划,有效提升城市功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三是全面完成谷渎港改造工程,有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全面完成谷渎港北段污水截污、清淤工程,有效改善水体环境;全面完成河东路特色街改造工程,打造市民购物休闲新亮点。
二、继续加大管护力度。市政管理方面,进一步严格各类行政审批手续,重点加强对城市道路市政设施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城市道路的整体性;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并与城管部门协同配合,严肃查纠违反市政设施管理规定的违章行为;进一步加强排水许可管理,通过与住建局(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逐步将各乡镇及开发区的排水管理工作纳入监管体系。养护维修方面,科学排定养护维修计划,不断完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设备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开发和建设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并完成市区桥梁检测、鉴定及基本信息检查、分析、复核、补全和系统录入;泗阳路、暨阳湖大道、南环路等养护片争创建XX市优质养护片。城区防汛方面,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防汛演练和汛前大检查,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将存在的防汛隐患和薄弱环节整改到位;集成数字城管、公安监控、气象预报、地下管线等已有信息系统,建立集城区防汛会商、指挥调度、灾情预警、防汛信息管理和维护于一体的城区防汛指挥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准备出台城区防汛条例,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汛安全知识,增强群众防汛安全意识。
三、着力加强内部建设。一是对单位原有的考核、奖惩等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着力理顺各职能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办事程序,科学、系统地提升工作效率。二是着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通过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培训、畅通人员流动渠道、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等方式,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和高水平管理团队。三是进一步做好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贯彻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全面开展技能培训、党员学习和法制教育,有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全面加强工青妇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五篇:晋江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
晋江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
关于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方案
晋江市安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03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及《泉州市安监局关于开展泉州市第五届“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局所属行业特点,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做到有计划、有考核、有检查、有组织的开展活动,现将我局及所属单位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及第五届“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有关工作方案报送如下:
一、准备阶段:(5月22日-5月31日)
1、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自防自救知识,提高防范各类伤害事故能力,召开各液化气贮配站负责人座谈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2、成立晋江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志敏局长 副组长:赖德芳副局长
成员:张文顶
柯荣转
许沛祥
苏卫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电话:5609677)负责开展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
3、活动的责任单位:办公室、液化气管理站、公交公司、自来水公司。
二、实施阶段:(6月1日-6月30日)
1、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把各种规章悬挂上墙,利用横幅、咨询、简讯、墙报、标语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各液化气站点至少悬挂6幅标语,营造宣传氛围。召开“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会议;6月8日配合有关部门在阳光广场举办液化气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并分发《安全用气知识》、《液化气(瓶装)用户必读》等宣传手册。
2、加强对安全行车的监督管理,组织检查营运车辆、生产场地、车间、车站进行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排查摸底;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液化气站点实施全面的安全检查,依法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努力搞好安全生产,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3、重视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纳入各单位工作的主要议程,召开全月不少于4次的安全生产例会,组织职工开展“十个一”活动,定期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4、加强对公交车辆的管理,严格执行日趟检制度,杜绝漏检,防止发生车辆机械事故。继续组织液化气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安全技术知识培训。
5、组织后勤管理人员到站场值班,帮助维持秩序,配合站务人员做好安全检查,防止易燃易爆物品上车。
6、做好行业行风的整顿,对行业行风及规范服务进行检查,听取群众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健全服务规范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设置监督电话,严格服务承诺。
7、根据第五届“安康杯”竞赛活动的有关内容,结合行业特点进行自查、考核自评。
三、总结阶段:(7月上旬)
1、把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行风整顿及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的各项工作情况进行汇总总结。
2、表彰先进,找出差距,并将工作活动情况报告市政府及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二00三年五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