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分章节 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3 11:1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生态学分章节 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生态学分章节 复习资料》。

第一篇:城市生态学分章节 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2.城市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城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

3.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态学思想:城镇道路要占10%,提出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100:1,最多不小于10:1.1885年包世臣提出这一比例关系为5:1.4.田园城市规划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

5.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1.生态学2.城市学3.人类生态学。

6.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7.城市生态位: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可分为生活生态位,生产生态位。

8.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1.生态位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食物链原理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环境承载力原理

9.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10.环境承载力特点: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性

11.环境承载力包括:

(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例如淡水、土地、矿藏、生物等,也包括社会资源条件,例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和道路系统等。

现实的:只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某一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承载能力

潜在的:指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或外部条件改善促进经济腹地资源的输入,从而提高本区的资源承载力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资源、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社会作用强度,它同样也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两种类型

(3)污染承载力:反应本地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大小的指标

12.环境承载力原理具体内容:

(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引起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

(3)城市生态演替是一个更新过程,它是城市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

(4)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是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

13.系统:在一定的边界范围内,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的规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朝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体。其特征是:整体性,关联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反馈机制。

14.系统的特征:

A,整体性(集合性):系统是由许多元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这些元素虽然各具不同的性能,但它们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构成的整体。

B,关联性: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C,目的性: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D,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系统与环境不断进行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它的环境

E,反馈机制:所有的系统都是信息反馈系统,系统内部都有反馈机制。

15.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通讯信息快捷,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6.城市生态学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

17.城市生态学基本内容: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城市人口、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及防范、城市景观生态及其空间结构、城市与区域可18.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学原理的社会应用

19.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不同,城市生态学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经济学

20.中国古代城市生态学:城镇道路占10%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最多不小于10:

1第二章

1.净初级生产力:在植物呼吸作用之后,剩余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生产的有机物质。

2.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1.拮抗作用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3.净化作用(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3.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限制因子规律,最低量定律,耐受性定律。

4.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5.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无生命类:a,太阳辐射能 b,无机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等c,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核酸等

(二)生命类: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把简单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质的自养生物,也包括光合细菌)B,消费者(异养生物,草食、肉食、杂食、寄生者)C,还原者(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包括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讲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

6.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结构、营养结构、生活结构

7.物质循环:水循环、气态循环、沉淀循环

8.结构元素:碳氢氧氮

9.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10.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11.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因子起作用(两种以上化合物共同作用时,毒性低于各化合物毒性之和)。

12.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等于或超过单独作用时的毒性总和。当某些化合物使机体对另一种化合物的吸收减少、排泄延缓、降解受阻或产生更大的代谢时,都可产生协同作用。

13.叠加作用: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的毒性的总和。

14.增强作用:一种化合物对某器官系统并无毒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使后者毒性增强。

15.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 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16.最小因子定律:利比希

17.耐受性定律:谢尔福德

18.生态系统平衡:一个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的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第三章

1城市:以人为中心,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按系统论的观点,这个综合体是城市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人工化环境的,人类自我驯化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城市居民,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城市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生命和非生命)和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城市生态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生物生产和非生物生产。生物的初级生产:指植物光和作用的过程。次级生产:具有明显的依赖性,社会性和人文可调性。非生物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各类工业产品,设施产品,服务性产品)和非物质生产(文化,绘画,戏剧等)

5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1.主体是人类,而不是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次级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人。要维持其稳定,需要外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2.环境的主要部分变为人德环境,使其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3.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4.在能量流动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大部分的能量是在非生物之间的变化和流转。

6现在的生态问题: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五大危机指人口增长过快,能源不足,粮食短缺,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污染。

7生态环境恶化: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流失,自然灾害。

8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具有两个功能,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外部功能是联系其他生态系统,根部系统的内部需求,不断从外系统输入与输出物质和能量,以保证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的正常运转与平衡:内部功能是维持系统内部的物流和能流的循环和畅通,并将各种流的信息不断反馈,以调节外部功能,同时把系统内部剩余的或者不需要的物质与能量输出到其他外部生态系统中去。

9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指能源在满足城市多种功能过程中在城市生态系统内外的传递、流通和耗散过程、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耗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10城市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

(1)同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而不是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次级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人。最突出的特点是人口的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他生物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要维持稳定性,必须有外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2)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主要部分变为人工的环境,城市居民为了生产、生活等的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交通、通讯、供排水、医疗、文教和体育等城市设施,人工环境的加进,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从外系统输入,废物不能完全分解,需通过环保解决。)

(4)城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面也具有明显的特点(自然生态系统靠生物的新陈代谢,城市生态系统在非生物间变换、流转)。

111972年6月5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环境问题被公认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12五大危机:人口增长过快、能源不足、粮食短缺、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污染

13十大环境问题:

(1)沙漠化日益严重;

(2)森林遭到严重砍伐;

(3)野生动物、植物大量灭绝;

(4)人口剧增,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

(5)饮水资源越来越少;

(6)盲目捕捞使渔业资源受到破坏;

(7)海洋、河水污染严重,人体健康状况恶化;

(8)大量使用农药,使农作物受到损害;

(9)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0)酸雨现象正在发展。

14气温上升带来的影响:海平面上升、降水带北移

15城市三性:系统性、聚集性、中心性

第四章

1城市化的含义:

(1.工业化导致人口增加

(2.单个城市地域的扩大及城市关系圈的形成和变化

(3.拥有现代市政服务设施系统

(4.城市生活方式,组织结构等上层建筑的形成(5.集聚程度达到成为“城镇”的居民点数目日益增加。

2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

(1.城市人口数量,表现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城市人口性比,性比=女人个体数 | 男人个体数

(4.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过大是现代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5.城市人口分布

3城市人口的分类:

(1.按服务结构: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托养人口

(2.按职业结构:生产性劳动人口,非生产性劳动人口,非劳动人口

(3.按文化结构。又称人口智力结构,有文盲,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

(4按民族结构分:56个民族的人口。

4人口迁居:指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移动。

5人口迁居的原因:

(1.迁居者本身内部因素(迁居者的需求,文化心理)

(2.外界的影响(社区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发展与住宅建设,人口政策,土地制度,住房政策)6中国城市化水平48%

7城市人口结构: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城市人口社会结构

8人口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9城市人口性比:城市中人口总数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男人对女人的比例或城市中人口总数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女人对男人的比例

10城市人口的分布格局:随即分布、集群分布、均匀分布、散式分布

11城市人口分布格局主要是在人口城市规划等作用下的超级群分布格局。

12城市人口服务结构: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托养人口

第五章

1城市环境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

2人工环境:指人类正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又称次生环境。

3城市水环境的特点:有限性,系统性,自净能力有限。

4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城市的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5城市植被:是指城市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它包括城市里的公园、校园、寺庙、广场、球场、医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所拥有的森林、灌丛、绿篱、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和。6城市植被的特色:

(1.植被生境的特化。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城市环境,也改变了城市植被的生境,铺装的地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成份,同时,污染的大气直接影响到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改变了光热等气候条件,使植被处于完全特化的生境中。

(2.植被区系成份的特化。种类组成较原生植被为少,人类引进的植物比例较多,外来种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城市化的标志之一,(3.植被格局的园林化。城市植被在人类的规划,设计,布局和管理下,大多是园林化的格局。城市园林的研究是城市植被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4.结构单一化。植被结构分化明显,并趋于单一化。

(5.演替偏途化。其动态无论是形成,更新或是演替,都是在人为干预下进行的,是按人的绿化政策发展的偏途途径。

7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地质结构物约占陆地表面的5%。

8从基岩覆盖的关系看,世界上的城市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个城市位于古老地台之上。另一种情况是城市占地面积较大,多位于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之中

9平流层:逆温层

10大气污染:降尘(d>10); 飘尘(<10),粒径在0.25—10之间为云尘;粉尘(1—100)

11何谓酸雨?有何危害?

pH小于5.6的降水或降雪称为酸雨。酸雨不仅含有大量的H+,而且还有高浓度具有酸化作用的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等阴离子。

(1)酸雨侵蚀树木叶子的角质层,使保卫细胞功能紊乱,损害保卫细胞,引起蒸发和蒸腾作用增强,故对干旱和其它不利环境的敏感性下降;

(2)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叶与其它器官出现坏死斑或早衰;

(3)花粉活力下降,受精作用受到影响,果实、种子产量低,种子发芽率下降;

(4)叶和根的分泌过程改变,使叶际和根际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

(5)树木从大气中滤留的颗粒状物质和气溶胶,随降水再从林冠淋洗下来,使滴落和茎流水酸度增加。12城市大气层:城市边界层、城市覆盖层、市尾烟气层

13不同于周边气候的城市气候是受人为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一,城市具有明显的下垫面,现代城市以钢铁、水泥、砖瓦、土石、玻璃为材料的各种建筑物为下垫面,其刚性、弹性、比热等物理特性与自然地标不同,从而改变了气候反射表面和辐射表面的特性,同时也改变了表面附近热交换和表面气体动力粗糙度

第二,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取暖降温、家庭生活等活动释放出的热量、废气和尘埃,使城市内部形成一个不同自然气候的城市气候环境。

第三,由于大量气体和固体污染物排入空气中,明显的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影响了城市空气的透明度和辐射热能收支,并为城市的云、雾、降水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

14何谓城市“热岛效应”?怎样引起的?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它是环境人口密集、建筑密集、工业密集所引起的。

15城市热岛形成的条件主要是什么?

第一,城市下垫面的性质特殊,道路材料容易吸热,而且道路窄,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第二,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农村自然界的下垫面要大得多,吸收热量多。而且城市大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覆盖层,善于吸收长波辐射,使城市晚间气温比郊区高。

第三,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广场不透水。蒸腾吸热少。

第四,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特别是冬季。

16简述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对策(关于水方面的理论知识,书上好少。找不到具体答案)

答:发展和利用污水灌溉,但要防止土壤环境污染,应实行“污水资源化”对策,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除重金属以外,对致癌、致畸以及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和半衰期长的放射性元素和病原菌等进行厂内处理,不允许将此类物质直接排入农田。

(2)健全城市下水道的排水系统,制定分区的排水规则,根据污水的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和预处理。

(3)根据区域性土壤环境容量,进行污水定额灌溉,并对输入土中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

(4)控制污泥施用量,改进施用方法。

(5)建立污水区防护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可净化土壤。

(6)建立土地处理系统处理污水,为农业提供肥料,并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提供循环利用的水资源,以帮助解决能源危机和消除对天然水的污染。

17建筑施工噪音的特点:突发性、冲击性、不连续性

第七章

1城市景观:城市所有空间范围,或是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在城市景观中,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核心

2城市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

(1斑块(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2走廊(作用:运输,保护资源和观赏;性质: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将景观另外某些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3本底。

3如何区分本底和斑块:

(1.相对面积。当一种景观要素类型在一个景观中占的面积(总面积的50%以上)最广时,即应该认为它是该景观的本底,否则就要考虑其它标准。

(2.连接度。当一个景观要素完全连通并将其它要素包围时,则可将它视为本底。当然,本底也不是完全连通的,也可能分成若干块。

(3.对动态的控制作用。控制能力比较强的,则为本底。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该对一个景观计算其相对面积和连通性水平,若某一景观要素的面积远远超过任何其它要素,就为本底。若有几个景观类型所占面积相似,则可将连通性最高的要素类型视为本底。若根据以上两个标准还不能确定,则必须进行野外调查,估计出哪个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作用更大些,以此来确定本底。

4.何谓景观、景观要素?两者有何区别?

景观指“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景观要素: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则称之为景观要素。

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而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同一的单元。

5.板块按起源分: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6.走廊双重性质: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将景观另外某些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7.城市景观规划,工作领域覆盖到从宏观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到微观的细部环境设计的全过程,分为城市总体景观、城市区域景观、城市局部景观

第八章

1.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的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2.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包括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3类。

3.环境调查:包括自然环境调查、人工环境调查和污染源调查

4.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环境污染评价2.自然环境评价3.美学评价4.社会环境质量评价

5.城市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原则:

(1)保护城市特色,满足城市功能需求

(2)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3)扬长避短,合理优化

(4)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5)强化管理

第九章

1.输入能量主要形态:

一、以生物的形态输入的各种主、副食品。

二、以化石能源或此生能源形态输入的能量。

2.简述大城市郊区有哪些优势?

答:大城市郊区由于同时具备城市和农村双方多种生产和资源要素中的优势,并且左右逢源地将双重优势迭加、重组和互补,因此呈现单纯的城市和单纯的农村所不可比拟的双重优势。这些优势概括起来有以下以个方面。

(1)环抱大中城市,引进科技十分便捷。

(2)城郊濒临城市,大多具有立体交通网和现代通讯网。

(3)接受市区经济辐射,极易获取集聚效应。

(4)以城市为市场,促进了郊区农副业发展。

(5)郊区劳动力充足价廉,素质相对较高。

(6)郊区腹地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广阔天地。

(7)信托城市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8)城郊经济一般具有灵活的市场经济机制。

(9)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空间宽畅。

第二篇:城市生态环境学 期末复习资料1

1、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学P5 城市生态环境: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地质稳定性与地质安全性P39-P40

城市地质稳定性: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构造活动,特别是断裂、地震等活动对城市的影响程度。

城市地质安全性:主要是指现代地质作用对城市的影响。

3、城市植被:城市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着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

4、热岛效应P75和湿岛效应P86

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温差现象。

湿岛效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水汽含量比郊区大的现象。

5、生态城市P300和城市生态化P308

生态城市:指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城市生态化: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优化,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填空

1.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的影响包括流量增加,流速增大,径流系数增大,洪峰增高,峰现提前,历时缩短,径流污染负荷增加。

2.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城市环境质量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两个方面

3.建设生态城市的五个层面: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景观、生态文化。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加强环境管理。

5.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①资源的承载能力②区域的生产能力③环境的缓冲能力④社会发展的稳定能力⑤管理的调节能力

6.协调度可分为发展协调度和对比协调度两种。

7.城市土地资源的特性包括区位条件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的集约性、需求扩大的稀缺性。8.绿地的功能分为环境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

9.城市动物类群分为城市小型兽类动物、城市鸟类、城市有害昆虫、城市户养动物。10.水资源存在上的特点为循环不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利用上的特点为用途广泛,不可替代、既有利又有害、需求增长快、水的浪费严重、水污染日益加剧。简答

1、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P128:

⑴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⑵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⑶开源与节流结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⑷建全和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

2、城市自然保护的特点P151:

①侧重于对居民价值和利益的考虑;

③一般面积不大

②缺乏多样性、稀缺性、群落的完整性,不一定包含稀有生境和稀有种;

3、造成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对策P207:

主要原因:①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薄弱; ②不少城市缺少周密的、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③决策、措施不力;

④科技水平不高;

⑤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化的污染控制能力较弱。对策: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污染者负担

③加强环境管理

4、生态环境管理的目标P211:

通过有效的管理,规范人群的生态行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功能最佳,效率最高,建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人类栖境。

5、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P272:

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实体和社会因素长期持续演进为依托,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影响城市世代发展的能力。

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P265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可持续发展现实位向协调位、理想位推进的能力或者说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能力。

四、论述题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环境同样具有经济价值,长期以来无偿地利用环境发展经济的现象将逐渐成为历史。P253

经济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才能持续。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生态规律,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不能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要保护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能力。P264

2、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P274(途径)㈠建立循环经济社会

⑴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⑵有利于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⑶有利于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⑷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地区的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⑸有利于开发二次资源,发展替代产品,促进经济转型。㈡推行清洁生产

若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需提高生产的效率,以及改变消费方式,以最高限度的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物,这就要求重新制定发展模式,提高能效,开发更清洁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改善污染治理技术,推行清洁生产。㈢倡导绿色消费

节俭消费,减少污染和浪费资源;②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层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④保护物种,万物共生。㈣建设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的建设原则:

⑴提倡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设计⑵大力开发利用再生能源⑶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㈤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资源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工程技术支持,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㈥实施ISO14000认证

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有利于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推动污染全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稳定,减少环境灾害; 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

第三篇:复习资料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系统工程:是一大类新的工程技术总称,是对系统进行组织管理、解决系统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

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

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和维系当地人们生活双重负责的旅游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

城市植被:城市里覆盖着的所有生活植物的总和。

城市化:通常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其表现为: 空间上城市规模的扩大 数量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质量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城市人口增长:(以前)自然→(目前)机械

系统边界:系统存在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生态系统:指由生境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城市热岛: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 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 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 地域综合体。

系统:指在一定边界范围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并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产者: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一些化能合成细菌(绿色和紫色细菌、蓝藻)。消费者:异养生物,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动物

分解者: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将复杂的动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量决定于满足程度最低的因子,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讲就是系统的稳定性决定于系统内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

固体废弃物:指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

生态阈值:生态系统有掌握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界限,调节就不起作用了,这个临界值就是生态阈值。

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之下,使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

城市生态恢复:利用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对城市发展变化中的环境生态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以维持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手段。

环境污染: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系统结构:指系统内部各组分(要素)之间在空间、时间方面的联系、作用方式与顺序。

系统要素在空间的排列或配置方式称为系统的空间结构。

系统要素在时间流程中的关联方式称做系统的时间结构。

城市噪声污染的特点:没有具体污染物。

城市的主要特征:经济发达,公共设施齐全,人口密集,科学教育文化发达,交通事业电力事业发展,建筑密集高层化。(相对性)

废水处理的方法:

1、污水的一级处理物理方法,悬浮状的固体污染物

2、污水的二级处理在一级的基础上,再加生化处理,有机污染物

3、污水的三级处理用的较少 进一步去除悬浮物、无机盐类和其他污染物城市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城市人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①一定的种类组成; ②一定的外貌; ③一定的结构;

④一定的动态特征; ⑤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⑥一定群落环境; ⑦一定的分布

范围及⑧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城市人群结构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民族)

城市的水污染主要污染物: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生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

物质污染

我国按风向大致划分为4大类型区,江苏为东南季风,江苏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海水倒灌,地面沉降

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评价(结构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应具有合理人口密度、合理土

地利用、良好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

3、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度评价(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协调,资源利用与资源

承载力的相互匹配,环境胁迫与环境容量的相互匹配,城市与城郊、农村的相互关系协调,系统的人工控制与自然调控相互协调。)

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水平较重。燃煤是形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污染冬、春季较重,夏、秋季较轻。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人格本位原则、和谐协调原则、多样性原则、延续

历史文脉,开创生态景观新境界

城市生态学学派划分?主要是两个学派,一个是“环境系统学派”,另一个是“复合系统学派”。

城市生态恢复的目标及限制因子?

建设低负荷型城市、建设循环型城市、建设环境共生型生态城市。土壤状况、空气

污染、水危机、营养与营养失衡、城市景观的破碎化、城市的扩展、人的影响、政策的连续性和规划的超前性、自然灾害与战争、经济投入

系统结构的整体性:指系统对各组成要素的总体要求。依据一定逻辑要求建立的整

体,一旦形成系统,生态系统的各要素不可分割而孤立存在。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以人为中心

2、高度集聚性

3、高度稀缺性(生物种类、数量、土地等)

4、高

度不稳定性(依赖外界供应)

5、高度开放性

6、高度协调需求

系统工程的特点:整体性,一个系统,两个最优,综合性

生物种间的相互作用:①竞争; ②寄生; ③捕食; ④偏利共生; ⑤原始协作;

⑥互利共生;⑦化感作用

城市生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人与自然协调原则、资源利用与更新协调原则、环境胁迫与环境承载力协调原则、城乡协调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系统的特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结构的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系统整

体的环境适应性

系统研究方法;黑箱法:白箱法:灰箱法:

城市生态系统调控的目标;一是高效,即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二是和谐,即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稳定性。

城市生态评价的内容;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评价

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

3、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度评价

请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1.在组成方面,它是由有生命的有机体和无生命的物质结合而成的,不仅植物,还包括与植物共同栖居的动物,微生物以及环境中作用于生物的物理、化学成分。

2.在空间结构方面:通常与特定的空间相联系,因而反映出一定的地区特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空间结构。

3.在时间变化方面,生物具有发育、繁殖(复制),生长与衰亡等特征。因而生态系统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规律,可分为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等阶段。

4.从内部功能方面,生态系统的代谢作用是通过复杂的能量、物质转化过程完成的。

5.具有复杂的动态平衡特征,不仅存在着种内、种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功能协调。

6.在外部关系方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从外界输入物质与能量,通过变换而输出,维持着系统的有序状态。

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调控原则 ;

循环再生原则

协调共生原则

持续自生原则

保护和扩大多样性原则

最小风险原则

废物最小化原则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特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当周围环境正常波动和系统消耗产生微小的干扰作用时,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通过自我反馈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使之恢复原状的能力。1以生物为主体,有整体特征2复杂有序的层级系统3开放的热力学系统4有明确功能和服务性能5受环境的影响,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适应6环境的演变与生物进化相联系7自我维持功能与调控功能8有一定的负荷力或承载力9动态,生命的特征,有其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0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城市化的生态后果。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灾害频繁应对灾害打击的能力十分脆弱。能源和资源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大都市的脆弱性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城市居民的健康问题

第四篇: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

1. 生境是一个综合体,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2. 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拮抗作用

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

3)净化作用

3. 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

1)限制因子规律

2)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

3)耐受性定律

4.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实际上是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如阳光、湿度、温度、土壤、各种有机或无机的物质等)所构成的。

5.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两部分、四个基本成分组成的。两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也称之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或生命成分和非生命成分;四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其中前三者属于生命成分部分,后者为非生命成分部分。

6. 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

7.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由生态系统中的生命物质——生态群落来实现。

1)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

3)物质循环

4)信息传递

8. 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排斥的生物种和非生物条件)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

9. 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

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制力和恢复力来实现的。

10.生态系统学定义: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

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11.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人口的结构、变化速率及其空间的分布特征,以阐明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

2)研究城市物质代谢功能(功能与能量流动的特征与速率)和城市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3)研究城市发展及其制约条件,阐明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

4)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城市生态系统模型

5)研究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居民健康的相互关系

6)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除人以外的生物体(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构成与变化,以及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7)从区域环境质量管理的角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河流及海洋生态系统等)的相互关系

8)研究社会环境对城市居民及其活动的影响

9)研究合理的各种环境质量指标及标准

10)研究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规划的内容、原理与办法

12.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

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3)食物链原理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5)最小因子原理

6)环境承载力原理

13.环境承载力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14.城市生态系统定义: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15.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

1)系统的组成成分

2)系统的生态关系网络

3)生态位

4)系统的功能

5)调控机制

6)系统的演替

16.城市生态系统主要问题(p108)看一下

17.城市生态规划概念: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信息、经验,规划、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所进行的规划。包括界定问题、辨识组分及其间关系、适宜度分析、行为模拟、方案选择、可行性分析、运行跟踪及效果评审等步骤。

18.城市生态规划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子规划:即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

19.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志

从总体上说,衡量生态城市的标志应该是综合效益最高,风险最小,存活机会最大。

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3)高质量的环境状况

4)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

5)高质量的人文环境

6)高水平的管理功能

20.城市生态建设内容

1)确定人口适宜容量

2)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

3)推进产业结构模式演进

4)建立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

5)防治城市污染

6)保护城市生物

7)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1.环境最基本的功能包括三方面:

1)空间功能:环境提供了人类及其他生物栖息、生长、繁衍的场所,且这种场所是适合他们生存发展要求的2)营养功能:这是广义上的营养,包含环境提供的人类及其它生物生长繁衍所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及各类资源、能源

3)调节功能:如森林游蓄水、防止水土流失、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气候的功能。

22.现代环境问题的特征

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

2)环境问题的综合化

3)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化

4)解决环境问题的高智能化

5)环境问题的政治化

23.环境污染(p210)

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

24.城市环境的概念: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

25.城市环境的特点

1)城市环境的界限相对明确

2)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3)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4)城市环境限制众多,矛盾集中

5)城市环境系统相当脆弱

6)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大

26.环境效应的概念:是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27. 城市环境效应的概念:城市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综合效果,包括污染效应(大气质量、水质、恶臭、噪声、固体废弃物、辐射、有毒物质等)、生物效应(植被、鸟类、昆虫、野生动物的变化)、地学效应(土壤、地质、气候、水文的变化及自然灾害等)、资源效应(对周围资源、水资源、矿产、森林等的耗竭程度)、美学效应(景观、美感、视野、艺术及游乐价值等)。

28.城市人口容量的概念:指在特定的时期内城市这一特定的空间区域所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29.城市中的主要污染源(P257)

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3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p279)

31.城市环境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一为城市环境宏观规划,二为城市环境专项规划

第五篇: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2、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答:(1)城市人口规模扩大;(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3)区域性城市不断成长;(4)市镇迅速发展,新兴城镇发展,城镇系统不断完善;(5)城市分布广。

3、简述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特点。答:(1)三重城墙,分别是外城皇城内城,宫城居中,处于中轴线上。(2)规则的宫城与不规则苑囿相结合。(3)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 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网布局。(4)完善的上下水系统。(5)体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制。(6)城市建设与规划有统一的领导,规划意图得 以实现(刘秉忠)元大都成为当时最宏伟的城市之一。

4、简述曹魏邺城规划特点以及意义。答:(1)曹魏邺城平面呈横长方形,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集成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不同 点是,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那样宫城被闾里包围或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5、简述西汉长安修建过程以及建设特点。答:

1、修建过程:(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2、规划要点:(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2)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3)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4)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6、简述宋东京规划要点。答:(1)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 城,外城。(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5)破除坊里制,转向 开放的街巷制。(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7、简述周王城制对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有何影响? 答:(1)周王城的规划意匠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2)按 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3)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朝向方位。(4)轴线对称布局。(5)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 堂后寝”。(6)建筑的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

8、简述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答:(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

(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

10、简述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2)田园城市实质 -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3)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 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设,环形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12、试述《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内容及两者的差异。

答: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雅典宪章》:(1)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自动解决城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引导规划向科学方向发展。(3)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城市。1977年国际建协•秘鲁利马《马丘比丘宪章》:(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2)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 结构体系,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3)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 技术帮助。两者的差异:(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 《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 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下载城市生态学分章节 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生态学分章节 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生态规划学

    一、如何理解和运用土地供给的自然弹性和经济弹性 定义: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经济已经利用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用地,以及人类尚未利用和难以利用土地的总和。 分类:通常分为自然供给......

    城市生态规划学

    城市生态规划学姓名:蒲金超 学号:2011391111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城市生态规划学姓名:尹光耀 学号:2011391122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城市生态规划......

    浅论城市生态规划

    浅论城市生态规划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

    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 理想的生态城市城市与和环境学院 07级资环3班王世贤 学号:20071136010019 城市生态规划——理想的生态城市 摘要:城市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由于快速的城市......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名词解释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题目:城市植被研究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年 级: 12级 姓 名: 杨顺 学 号: 1208100304 指导教师: 吴声凤老师 2014 年 12 月 24......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课程论文 浅谈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 要: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其供水,环保,绿化,游乐等生态功能, 已逐渐被应用到生态城市建设中,传统的用混凝土等硬化......

    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论在城市灾害中的人为原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班级:15城市管理 姓名:刁建良 学号:1517431020 论在城市灾害中的人为原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摘要:众所周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