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前言
城市化(urbanization)—指“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体, 因此也可以说,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一
根据各类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可以把它们区分为: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和分解者(decomposer)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即物质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十分之一定律——无论是初级生产还是次级生产过程,能量在传递或转变中总有一部分被耗散,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研究表明,食草动物摄食量中仅有10%~20%的能量转变为次级生产量。R.L.Linderman(1942)通过大量的野外和室内实验,得出各营养级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0%,这就是生态学中的所谓“十分之一定律”。
能量金字塔——食物链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有限的消费者需要,致使营养级的能量呈阶梯状递减,于是形成了底部宽顶部窄的宝塔状,称作“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塔”(energy pyramid)。演替的三个特征(Odum,1971)
(1)演替是群落发展的有顺序过程,它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
(2)演替是由于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但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控制的;
(3)演替一般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的顶点,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常拥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间共生功能。
演替可以是前进的,也可以是后退的,前者称为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后者称为逆行演替
种群(population),也译为居群,人口学上就是人口,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也就是说它是在一定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自然种群有三个基本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or ecological equilibrium)至少有以下三点含义:
(1)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平衡。
(2)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输出和输入的平衡。这种平衡也意味着个体的增加和减少的平衡,特别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平衡。
(3)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或者说资源利用与资源更新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平衡,物质和能量流入和流出的平衡,物质产生和消耗的平衡,有机体和环境的协调一致。
生态系统对于外界的干扰,在结构和功能上产生一系列对策,以保存其内部的稳定。它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物质保护原则。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的连续性。
(2)生产保护原则。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是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生态系统净
初级生产力总是低于该系统潜在生产力,这就表明该系统有生产量贮存,以备需要时变为流通量。
(3)结构保护原则。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内稳态机制的载体,所有生态系统都有趋向于恢复因突变事件造成破坏的机制。
(4)关系保护原则。发生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过程都是由群落内稳态机制控制的,稳态机制的作用导致群落对生境条件进行调节,尤其是使某些因素和压力造成的波动减少。.何谓生态平衡?谈谈你对生态平衡的看法。
二
1.何谓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
2.试述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3.为什么说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有哪些优点和缺陷?
三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种
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的、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以人为中心的陆生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方面的研究。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研究
4.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研究
城市的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6.城市生态系统与周围农村生态系统间关系的研究。
广义的生态位(niche)是指种群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其机能的关系。每种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资源,为了获得这些资源和空间,都有扩张的倾向,扩大它们的分布范围。但资源和空间两者都是有限的,因此必然引起有同样需要的物种间的竞争。
1.为什么说城市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看法?
2.城市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当前城市问题实质上是生态问题?
4.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5.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6.国内外哪些城市进行过城市生态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和成绩?
7.目前国际上有哪些机构开展或组织有关城市生态的研究?
四
城市的热岛;由于无论中、高或低纬度的城市都有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而这种气温的增高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城市热岛现象”,这是城市气候中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
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① 硫氧化物② 氮氧化物③ 一氧化碳④ 碳氢化合物⑤ 颗粒状污
染物
城市的水污染可分为五大类:①无机物污染;②有机物污染;③生物污染;④热污染;⑤放射性物质污染。
1.什么是城市热岛,它是如何形成的?
2.城市市区和郊区在主要气候要素上有哪些不同?
3.城市水分平衡的特点是什么?
4.从生态学角度看,理想的住宅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5.生活垃圾发展趋势如何?它的处置对策有哪些?
五
城市植被城市植被包括城市内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
城市植被的特点
①覆盖率低,这是因为城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的缘故。这是最显著的特点。
②群落类型也有改变,并多呈孤岛状分布,总的特征是自然群落比例少,人工、半人工群落的比例增加。
③出现一些城市中特有的群落类型,如耐践踏的植物群落、一年生宅旁杂草群落、多年生宅旁高秆杂草群落、草坪群落以及墙面屋顶群落等
城市植被的作用 1.改善气候:2.净化空气:光合作用:3.降低噪声:4.防灾减灾:5.保健卫生6.心理健康7.观赏游憩
城市环境分区
(1)物候分区:城市中植物物候期的差异也可用来进行城市环境的分区
(2)植物受害情况分区:从质(长势、健康程度、开花现象)和量(叶面积、叶重量、树干直径、树高等)进行区分
(3)污染物浓度分区:根据植物体内所含污染物浓度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那些成分,它们有什么特点?
城市植物区系的那些方面可以标志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何谓植被的栽培度,如何利用栽培度确定城市的生境类型?
城市植被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那些作用?
植被的那些特点可以用来指示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动物区系有何特点?它们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1.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何谓城市人口容量?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确定城市的人口容量?
4.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
1.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群,而不是各种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的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他生物的发展。
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是城市的操纵者和生产者,但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人又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顶极消费者。
③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是调节者又是被调节者,城市人群根据自己的生存需要创造并不断加工着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又要不断地从心理、生理、精神和观念及行为等方面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自己所创造和加工的城市生态环境。
2.试述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何谓城市人口容量?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确定城市的人口容量?
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容量是超越
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容量
4.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七
在某一时间内,城市空间中存在的物质总量称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现存量(standing mass)。
1.试述城市生态系统物质代谢的特征。
2.比较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异同点。
3.试分析城市能源的种类与利弊。
4.能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如何?
5.试述城市信息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八
.1、城市园林绿地有哪些类型?
2、城市绿化的类型有哪些?
何为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国土整治、区域规划指导下,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的人工生态综合体的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如何?
第二篇: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题目:城市植被研究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年 级: 12级 姓 名: 杨顺 学 号: 1208100304 指导教师: 吴声凤老师
2014 年 12 月 24 日
城市植被研究
摘要:虽然城市植被这个概念提出大约才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学者展开对城市植被的研究。从目前看主要从城市植被的特色、类型、功能和覆盖率等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植被
类型
功能
覆盖率
城市植被是指覆盖在城市地表上的所有的植物种类,包括自然种类和人工栽培种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的初级生产者,具有重要的自净、美化城市景观、丰富城市建筑轮廓线、提供休闲娱乐和防灾避难场所等作用。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因此对城市植被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学者主要城市植被对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城市植被的特色
城市植被不仅是植被的生境特化了,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等也发生了改变,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征。
(一)城市植被的生境的特化
城市是人为活动影响最强烈的区域,其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都不同于其它地区。相对于自然条件,城市的辐射量减少2-10%,年均温增加1-2℃,风速减少10-20%。降水量虽然增加5-30%,但由于强烈的蒸发作用,相对湿度减少2-10%。同时,城市的地形更加平坦,地下水位相对较低。由于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影响,部分地区土壤更加肥沃。这样就改变了光、湿、温和风等气候条件。城市植被处于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化生境中。
(二)城市植被格局的园林化
城市植被在人类的规划、设计、布局和管理下,大多数都是园林化。乔木、灌木、草、藤等各种植物进行相互搭配,例如城市草地、森林、花坛都是按照人们通过自己的意愿或者与周围环境进行相互联系进行搭配和布局的,都是人们通过精心镶嵌融合而成的城市植被园林化格局。
(三)城市植被结构单一化和演替偏途化
由于人工制造的原因城市植被的结构分化显著,并且倾向于单一化。其是通过除去了自然植被的残存和受保护的森林,城市森林一般都缺乏灌木层和草木层,藤木就更少了。城市植被的动态,无论是是形成、更新或者演替都是人为的干预的情况进行的,都是按照人的意愿进行演替的。
二、城市植被的类型
城市植被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因此合理地对城市植被进行分类有利于城市建设和规划。关于分类而言不同的学者应用不同的分类系统是方法不尽的都相同。目前综合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道路植被 简单的说就是道路两边的植被,一般根据地域的各种因数差异而配置不同。
(二)公园、花园植被
(三)庭院绿地植被
(四)城市其他植被类型,其主要又分为如下:
1、自然植被:(1)森林 ;(2)灌木;(3)草地。
2、半自然植被 :(1)森林;(2)灌木;(3)草地。
3、特殊的人工植被 :(1)农田作物;(2)人工林;(3)人工灌木;(4)人工草地;(5)植物园植被。
三、城市植被的功能
从目前研究来看城市植被主要有美化环境的景观效益,保护环境、净化环境、调节小环境气候条件的生态效益,保护多样性及创造经济价值的绿化产业。
(一)城市植被绿化美化环境的景观效益
城市植被绿化美化环境的景观效益,其内涵极为丰富。在宏观方面,城市绿化实体能够把城市的地方特色与风格体现出来。依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自然植被等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民族风情等社会条件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城市。微观方面,城市绿化实体实际上还能够把城市的一些建筑物和单一建筑物提体的功能极限体现出来,或者说在某一建筑区里根据其生活特点开展相应绿化建设。总而言之,城市绿化对于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功能非常明显。同时如果城市植被与城市其他植被搭配的好,可以添加景色、美化街道和市貌,给城市带来活泼生机。
(二)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也是城市植被的主要的功能之一。包括降温增湿、调节环境条件、吸收有毒气体、滞留烟尘净化空气、降低环境噪声和杀菌效益等。
1、城市植被实体对小气候的作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城市植被的光能效应显著,尤以热带和亚热带最为突出。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植被能使局部地区降温 1~3℃,最高可达10℃,同时增加相对湿度3 ~33%,并且可遮荫、阻挡太阳辐射到地面达6O,最高可达9O%以上,只有 6 ~12 的太阳辐射通过植被叶子到达其下边,有效地减少 30 以上的太阳辐射。植被的蒸腾耗热占辐射平衡的60 以上,气温明显低于投有植被的街区。但是,不同种类植物吸收光能调节小气候的能力亦有不同,如小叶榕与草地配合要比单一的草地植被降温效果明显。
2、城市植被对二氧化碳平衡调节作用,在碳氧平衡效应方面,由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郊县。从工业革命时期到今天,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在急剧增长,这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形成城市 “热岛”,严重影响了地球气候和生态平衡,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城市植被对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减低城市“热岛”效应起了一定的平衡作用,原因是植被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当然,不同植物的吸碳放氧能力不同,如乔木的吸碳放氧能力要大于灌木。
3、城市植被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在净化环境方面,城市植被可以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城市植被还具有杀菌效应,一方面植被能吸滞粉尘而减少细菌载体,使大气中细菌含量减少;另一方面植被本身具有杀菌作用,因为许多植物能分泌出杀菌素而杀死细菌、真菌及原生动物。城市植被还对灰尘有吸附滞留、过滤的功能,其吸尘能力随植被种类、地区、面积大小、风速、季节等因素而异。除此之外,城市植被还有降低噪声的功能,在居民区与公路之间建立防护林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城市植被对噪声减弱作用,城市植被可以减弱噪声,主要是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单株或稀疏的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很小,但当形成郁闭的树林或绿篱时,则犹如一道隔声板,可以有效地反射声波。
总之,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它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强对城市植被生态功能的研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
四、城市植被覆盖率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植被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城市当中, 通常用城市植被覆盖率来表明城市绿化规划目标或所取得的绿化成果指标。城市绿化规划目标是指在城市范围内, 单位土地面积上规划城市植被所覆盖的面积。绿化取得的成果是指城市范围内, 单位土地面积上实际城市植被所覆盖的面积。20 世纪以来, 城市发展越来越快, 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然而在大多数的城市发展过程中, 原有的城市植被(原生植被、农田植被)所在地绝大多数被占用, 自然植被、农田作物覆盖的面积则大量减少造成环境质量差,因此, 在有限的土地上, 紧跟城市化的进程, 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总之, 城市植被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环境建设不仅要体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而且要体现城市环境建设由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提升的要求, 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环境建设应从区域环境的自然本底出发, 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植被, 科学规划人工植被, 建设城乡绿地相连的森林体系, 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系统, 实现大地园林化, 大小公园设置合理, 设施齐全, 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满足需求, 城乡空间结构生态化和田园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 田希武.城市植被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效应.陕西水力发电,2001,(17): 60-62.[3] 杨小波 吴庆书.城市生态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4]宋永昌.由文辉,王祥荣等.城市生态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宋永昌.植被生态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OO1.[6]蒋高明.城市植被特点、类型与功能.植物学通报,1993,i0(3):21~ 27. [7]中国国家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
第三篇: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论在城市灾害中的人为原因及相应的防护
措施
班级:15城市管理 姓名:刁建良 学号:1517431020
论在城市灾害中的人为原因及相应的防护
措施
摘要:众所周知,城市灾害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城市灾害是指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如果说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阻挡的是不可抗因素,那么城市灾害中的人为原因就值得我们加以重视了。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安全可以说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城市灾害的防治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灾害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这门学科对人类越来越重要,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本文将结合典型灾害案例全面分析城市灾害,从而得出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城市安全形成与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灾害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 必要性
1.引言
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大城市遭受灾害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城市灾害的人为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成为众多国家抵御城市灾害的重中之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化使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将越来越严重。将预防观念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大众,通过社区构建城市灾害基层网络,提高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与公民对各类灾害的应付能力,是减少各类灾害对城市可能造成损失的最好保证。
2.国内外典型灾害案例及分析
2.1美国“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上午,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9时许,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
事件发生后,全美各地的军队均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虽然塔利班发表声明称恐怖事件与本·拉登无关,但美国政府仍然认定本·拉登是恐怖袭击事件头号嫌犯。作为对这次袭击的回应,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入侵阿富汗以消灭藏匿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塔利班,并通过了美国爱国者法案。2001年10月7日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宣布开始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进攻[6]。
“911”事件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最为严重的恐怖攻击行动,遇难者总数高达2996人。对于此次事件的财产损失各方统计不一,联合国发表报告称此次恐怖袭击对美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生产总值的2%。此次事件对全球经济所造成的损害甚至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
此次事件对美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极为深远,美国民众对经济及政治上的安全感均被严重削弱。2.2马航MH370 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是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该飞机应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6:30抵达北京。马航启动救援和联络机制寻找该飞机。2.3核泄漏事件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日本政府13日承认,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可能正在发生“事故”,2号机组的高温核燃料正在发生“泄漏事故”。该核电站的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炸风险。2011年3月13日,共有21万人正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2.4地震灾害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震。然而地震造成的城市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就近几年的日本熊本地震、08年汶川大地震、再往前的唐山大地震都对城市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3.城市灾害的人为原因
就上述所列举的几个城市灾害的案例来说,不乏人为所致和单纯的自然灾害。
3.1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变形灾害主要表现为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这主要是由于人为的盲目开采地下矿产资源而引起塌陷。
3.2水土流失灾害 水土流失灾害是土壤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由于它作用发生缓解,平时察觉不到,故又称之为“爬行性的灾难”。气候、地形、土壤种类和植被覆盖等会影响水土流失的发生,但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破坏植被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3风沙尘暴灾害
风沙尘暴都是威胁城市安全的灾害性自然现象,但却是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受风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城市和地区,加强植被的恢复工作,提高植被的覆盖率,是减少灾害的最佳途径。
3.4海平面上升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地球表面降雨历时加长、强度增大,加速海洋中冰雪的融化,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15-0.45℃,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cm 3.5传染病灾害
导致传染病的作用因素(1)城市环境变化(2)人类活动(3)现代医药的并发症(4)微生物的适应性和变化(5)公共卫生措施的变化
3.6城市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灾害包括车祸和航空灾难
4.城市灾害的防护措施 组建国家级城市灾害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综合性灾害管理战略和专项灾害管理的战术性预案。各省、市也应设立相应机构,形成一个联系紧密、反应迅捷、高度协调的全天候联动整体。
(1)加快统一的紧急状态法立法进度。在宪法修正案中明确建立统一的紧急状态法的基础上,构筑完整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城市灾害管理以及全国灾害危机管理提供法律保证。
(2)明确政府部门对灾害管理应负的法律责任。研究制定或修改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政府灾害管理工作问责制。
(3)加快建立城市灾害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把对政府灾害管理能力的评价列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由“灾害行为反应状况评价”、“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评价”等指标,构成科学评价城市灾害管理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和操作系统,为城市灾害管理提供科学基础。(4)加强城市灾害管理的专业和普及教育。设立城市灾害管理专门教育机构,提供专业训练,培养专业人才。
(5)构造“预防为主”的城市灾害管理上游机制。将预防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渗透在教育、科研、监测、预警、媒体、社区等领域,实现灾害管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6)构造“政府为首”的城市灾害管理协调机制。确定全社会统一、家喻户晓的灾害报警、接警处置唯一电话号码,构筑多层次的城市灾害应急联动体系等。
(7)构造“动员为先”的城市灾害管理的社会动员机制。科学定位不同政府部门灾害响应和实施管理分工与合作职责、任务,确保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形成全体动员。
(8)构造“志愿为伍”的城市灾害管理基层人力资源聚合机制。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地建立广泛的灾害响应志愿者队伍,形成抵御并缓解灾害损失的一支重要力量。
(9)构造“社区为根”的城市灾害管理基层网络:构建家庭防灾减灾单元、完善邻里救援的社区支持框架、发展非政府的民间社会组织自助系统、形成社区安全自救和互救的实战演习。
参考文献:引言中的案例来自百度
第四篇:生态学期末作业2
谈学习《生态学》的体会
——人类的生态的破坏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计科0901班0909050116曾利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而生态学问题更是影响着整个人类甚至是整个地球,是关系着整个生物世界能否继续存活下去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个学期我选择了学习生态学这门课程,想更多的了解关于生态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寻求解决之道。虽然我所学专业并非这一领域,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为我们的家园——地球,为了我们的生态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因为拯救地球的行动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参与。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对生态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明白了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刻不容缓。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异常广泛,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其研究对象,即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环境->景观->生物圈(全球),成为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学习生态学这一学期,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人类现在在花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来改善生态,却忘记了造成这一严重问题的正是作为万物之首的我们——人类。正是我们的贪欲和自私造成了只顾经济发展,谋求进步的战略模式,却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虽然现在全球都普遍强调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和谐共处,但是现实的世界却一次次的惩戒了我们,这些不都是我们在自食恶果吗?
近年来全球都频繁爆发自然灾害,有些甚至让人惊悚,其破坏力之大远非我们所能承受,更有传言说地球将于2012年毁灭,人类也将灭绝,整个生物圈都将从这个世界消失。像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2005年的南亚大地震,2008年6月发生于美国密西西比沿岸的艾奥瓦洪灾。。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破坏造成的,虽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但是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这一切嘛,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这一切。
大自然是大方的,但也绝不是一只可以随意扭捏的软柿子,如果我们不好好地珍惜,必定遭到残酷的惩罚。河水的暴涨,泥土的松塌,河床填高,河堤的坍垮,就足以吞噬我们衔泥结草好不易建起来的家园,这是一点就明的道理,更不用说其它的远期或隐形损失了。
面对着如今的生态,我们或许会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仅仅的感慨是无济于事的,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来拯救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虽然高举着和谐发展的大旗,然而我们又是否真正为生态做出了贡献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吧!
可是,仍然有人:树,照样滥伐;矿,照旧乱采;烟囱,依然吐出那墨色的浓烟;工厂,依旧排放那混浊的污水。一些整日生活在水泥圪塔之中的城市居民,他们在自己的阳台上种上一丁点儿的绿,那是一种何等的渴盼啊!而在农村,毁林毁田,“如弃草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意境则
会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瞧,甚至于只能成为一抹遥远的记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向大自然无休止地贪婪地索取,绝不是能真正摆脱贫穷与困境的良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朝一日,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愚蠢加倍地付出:土地沙化、资源枯竭、地球“裸露”、“酸雨”肆虐,等等纷纷前来光顾我们的家园,在这里肆意妄为,我们却束手无策,就好像自己家里来了强盗,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烧杀抢掠,然后自己收拾残局,这是何等的悲哀。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每一次污染,就增加一次死神对人类的召唤!每再增加一次污染,便使这种召唤以滴血的方式更加浓烈!
而对于我国呢,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毁掉了不会再来,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失去了不会再有。爱国的公民,请首先爱护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请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
在未来的世纪里,中国,是由于可持续发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因为自毁家园的短期行为亡国灭种,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民族能否建立起环境意识,取决于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
在丢失了很多羊之后牧民才知道补牢,然而人家毕竟知道要去修补,可是我们呢,也许我们也正在修补,在保护自然,但是我们的方法正确吗,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又与我们的初衷相符吗?
一直记得那个惨不忍睹的画面,许多的藏羚羊挂死在人们所铺设的铁丝网上,皮开肚破,连肠子都流到了外面。也许那些铁丝网的铺设是为了保护藏羚羊不被捕猎,为了保护生物,那些人也是出于一片好心,但是他们的做法正确吗?他们忽视了藏羚羊的习性,在藏羚羊的道路上铺设了这些所谓的屏障,却忘了藏羚羊要进行迁徙,因而在无形之中,那些带有倒钩的铁丝网又成为了杀害藏羚羊的侩子手,一刀刀深深插入了藏羚羊的心脏。
回看我们人类的做法,这些又哪里符合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呢?为了生活,围湖造田,过度的砍伐森林,造成严重后果的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建立大型工业基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CO2气体,致使全球变暖,造成温室效应。更向河水中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那到处的水体富营养化不正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吗?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我们也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自然,必须从根本上了解生态破坏的危害,更必须正视我们的做法,科学的保护自然与生态,真正的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呢?
首先,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而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未来的希望,因此保护环境更需要从青少年时期就树立
保护生态的意识。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其次,要在广大群众中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向广大群众讲授生态保护的知识,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还没有保护生态的意识,或者没有正确保护的意识和方法,作为新一代知识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将正确的环境保护理念和方法遍及全世界,确保不再出现像藏羚羊那样的惨剧。
最后呢,保护生态和环境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大事。不随地吐痰、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用完水及时关闭水笼头、多种花、草、树木把您打扮的更漂亮、保护臭氧层、不随便丢垃圾、垃圾分类、回收废电池、尽量不排放乌烟、不浪费纸张。。。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也许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那么对于我们人类社会来说都将是一件大事。生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全球灾害还在加剧,难道我们还要再等吗?不!绝不,地球在等待着我们,行动吧,我们是世界的拯救者!
2010-12-19
第五篇:环境生态学期末总结
要求:用方格纸写,必须手写
作业的第一页右上角写上你打座位号等信息
下次课要交(也就是12周星期天)
第一章:
1生态破坏 :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坏境问题:指人来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来的各种不利反馈
3坏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4坏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规律和对人类反映,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回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问答: 生态问题分哪几种类型
(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第二章:
1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2生物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3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4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5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问答: 1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规律有那些?
1)生态因子的作用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生态因子本身的性质和作用的量;2)作用对象——物种的遗传特性和被作用的部位和方式;3)其它伴随的环境条件。
(2)被作用物种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存在最低、最适和最高点,简称“三基点”。
(3)在一定范围内,被作用物种可以通过行为、生理和遗传等方面的改变逐渐适应原本难以适应的环境;而超越某一阈限或缩短必要的适应时间,任何物种将难以生存和适应。
(4)各种生态因子对物种的健康生存都存在双向作用。即在最低和最高点以外产生抑制作用,在最低和最高点以内产生促进作用,在最适点产生的促进作用最大
2生物种群有哪些特征?
种群数量,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第三章:
1生态系统: 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2营养结构: 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和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通过营养或食物传递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3食物链 ;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
4物质循环: 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
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成熟期的相对稳定状态, 此时, 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接近于相等, 即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和分解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问答:1什么叫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2生态系统的信息有哪些类型?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4种
第四章:
1自然资源: 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价值的东西
2生物多样性: 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3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4森林生态系统: 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问答:1问什么要建设自然保护区,有哪几种类型?
国家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
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2建设生态示范区有什么意义?
可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
第五章:
1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者局部范围内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的数据、并加
以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2宏观生态监测:监测区域方位内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镶嵌特征、动态变化
和空间分布格局等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变化。
3微观生态监测:对一个或几个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进行物理和化学监测
4指示生物: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问答:1生态监测有那些特点和意义?
特点:综合性其能综合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长期性中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所需时间较长
复杂性一具有多功能性
分散性种监测灵敏度高
意义:为利用、改善和保护环境指出方向;使人们搞清哪些活动模式既符合经济规律又符合生态规律;为受损的生态系统的回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制定相应的环保管理计划,增强环保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2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有那些?
第六章:
1生态工程:模拟自然生态的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原理,并运用系统工程方
法去分析、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疏通物质、能量、信息流通渠道,开拓未被有效利用的生态位,使人与自然双双受益的系统工程技术
2生态位: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
问答: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分别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