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名词解释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7、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8、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
10、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信息传递(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12、城市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的能力。
13、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14、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6、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17、能量流动(能量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
18、城市污染综合整治:是从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拟定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制等手段,实施防止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19、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下降,水体理化性质及生物特征恢复至污染物进入前的状态的过程。问答
1、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类型:1)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分 :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2)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拮抗作用 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 3)净化作用
3、简述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及调节方式。
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物种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破坏、信息系统的破坏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调节方式: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
4、简述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规律3)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4)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5)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6)环境资源的有限规律
5、简述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食物链原理;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最小因子原理;6)环境承载力原理
6、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2)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3)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4)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6)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7)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7、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2城市生态系统物质既有输入又有输出3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4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缺乏循环5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6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8、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
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3)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4)用水短缺和水污染;5)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6)乡镇生态问题严重
9、城镇生态空间研究的一般假设和基本原理
一般假设:1)结构性假设;2)耦合性假设;3)量子化假设
基本原理:1)结构和功能原理;2)空间多样性原理;3)空间流动原理;4)空间变化原理;5)空间稳定原理
10、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内涵
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倡导社会的开放性、经济的高效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性
11、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
1)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 2)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3)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2、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内容以及城市生态规划原则
内容:1)人口适宜容量规划;2)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3)环境污染防治规划;4)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5)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 原则:自然原则(自然生态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系统原则
13、简述城市生态规划步骤
1)制定规划研究的目标;2)区域资料的生态细目与生态分析;3)区域的适宜度分析;4)方案选择;5)方案实施;6)执行规划;7)评价规划的结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14、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臭氧层耗损2)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3)酸沉降危害加剧4)生态系统简化5)森林锐减6)土壤退化7)淡水资源危机8)海洋环境污染9)固体废物污染10)有毒化学品污染 产生根源:
16、简述土壤污染种类
1)重金属污染;2)有机物和无机盐;3)病原微生物;4)放射性污染;5)农药和化肥污染
17、简述城市环境特点
1)城市环境的界限相对明确;2)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制约;3)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4)城市环境的限制众多,矛盾集中;5)城市环境系统相对脆弱;6)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的影响大
18、简述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中的微生物
19、简述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酸碱度 20、简述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3)强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4)发展植物净化
21、简述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2)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提倡和加强废水回用;3)强化水污染治理;4)排水系统的体制规划;5)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6)饮用水的污染去除;7)综合整治,整体优化
22、简述区域环境噪声控制措施
1)制定噪声控制小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小区覆盖率
2)规定工厂和建筑工地与其它区域的边界噪声值,超标的要限期治理
24、城市中生物系统与人工物质系统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别有哪些
25、城市中环境资源系统与能源系统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别有哪些(P67)
26、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哪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开放
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开放 第三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开放
27、简述现代环境问题特征及中国现存环境问题,结合熟悉区域,论述该区域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环境问题特征: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2)环境问题的综合化;3)环境问题的高智能化;
4)环境问题的社会化;5)环境问题的政治化
中国环境问题:
1全球范围环境问题:1)先天脆弱,易于失衡;2)长期生态失调,灾害频繁;3)生态环境失调,资源相对贫乏;4)生态支持系统恶化;5)各类污染严重
2沿海地区环境问题:1)酸雨加剧;2)赤潮猛增;3)乡镇企业污染加重;4)人地矛盾尖锐;5)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
28、简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加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谈谈看法
问题:
①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②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③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④用水短缺和水污染、⑤人口密集和绿地奇缺、⑥乡镇问题严重
策略:通过集中供热、燃气花、型煤化、地面绿化、道路硬化和创建烟尘控制区等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采取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截流、回用、引水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
实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 通过建设噪声达标区促进了噪声污染控制。
29、论述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如何进行总体分析(304)
①大气降水对城市地面水的污染、② 气污染治理工程队水体的污染、③ 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④ 体废物的堆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⑤ 污染的处置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⑥ 气、水、渣处理对城市噪声的影响。
30、城市生态系统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有哪些基本内容?列举2个生态破坏的例子。
城市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基本内容:①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②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评价
第二篇: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实验报告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实验报告
姓名:
学院:建筑学院
学号: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实验报告
——明远教学楼区风实验
摘要:风环境是指室外自然风在城市地形地貌或自然地形地貌影响下形成的受到影响之后的风场,包括城市的风向,风速以及影响城市风向风速的因素以及其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建筑形体及布局和不同下垫面对城市(区域)风热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群和构筑物会显著改变近地面风的流程,室外风环境对建筑防风和自然通风起着决定性作用。建筑规划设计应该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区域的微气候,通过周密的规划布局以及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风环境。
关键词:学校环境
风环境
建筑布局
风速
温湿度
一、实验名称:
不同建筑布局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
建筑物周围的近地风即建筑室外风环境对行人舒适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建筑室外风环境除与当地来流风相关外,还取决于建筑物外型、朝向、间距、建筑群布局及不同下垫面等因素。通过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明远教学楼区域周边的测试实验,掌握不同建筑布局形式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情况及其测量、评价方法,并对所处环境的风环境质量做出定性分析。
本次实验通过测量明远教学楼5个点位的风速及温湿度来探究建筑物布局对周围风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
智能热线式风速计
四、实验条件:
1.风象:实验当天西安的风向为西北风,微风。
2.地理位置:所实验点具体位置如图,即明远一区南侧底层架空处(1)、明远三区中庭处(2)、明远三区连廊处(3)、明远e段三角平台处(4)及明远d段东侧外廊处(5)。
3.人流:实验时间避开上课人群,但11点05分后学生陆续出现。
五、实验内容:
测量校区明远教学楼区域内不同建筑布局对周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及对通风风道的影响,整理分析测量结果。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测量选取明远教学楼区域5个点(如上所述),按点1—5的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分别从早上9:00-9:42,9:55-10:37,10:45-11:27,11:55-12:37,11:56-12:38,每隔3分钟测得一组数据,每个点测得并记录15组数据,并依次编号,其中包括瞬时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
七、实验原始数据及数据分析总结:
八、风环境评价:
1.相关原理
①风吹过地面时,受到地面上各种粗糙元产生的摩擦阻力作用而使风的能量减少因而风速减小,减小的程度随离地面的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形成上大下小的风速剖面,这一层受地球表面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称为大气边界层,建筑物均处于大气边界层中。而不同的地面条件产生的大气边界层具有不同的特征,大气边界特征主要包括平均风速剖面、湍流结构和温度层结等方面内容。
②造成局地性风速差异的原因:A:当由于街道的走向、宽度、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和朝向不同时,各地所得的太阳辐射有差异。(局地热力环流)B:盛行风吹过参差不齐的建筑物时,因阻碍效应产生的不同风向风速。
③紊流:空气各质点不规则地运动,测定紊流的速度和压力必须取一段时间间隔的数据进行平均,而对紊流各质点的瞬时速度很难准确测定。
④风场实例表明,对建筑物绕流特性影响最显著的是近地面风,而近地面风是有着显著的紊乱性和随机性的。
2.实验过程中出现风向改变的现象
分析认为是在明远一区背风面形成了涡流区(如下图),又由于建筑进深较小,开间较大,所以其后的涡流区很大。这和实验过程中风向的改变相吻合,而实际情况中湖面上零散地飘落着一些垃圾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同样,当风吹向参差不齐的建筑物时会产生不同的风向风速。
3.不同建筑布局对城市(区域)风环境影响的结论
⑴并列式、斜列式、错列式的布局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风环境,而周边式的建筑布局不利于自然通风。
(2)气流吹向同一排建筑的迎风面,在穿过建筑之间通道时风速增大,有利于建筑群自然通风。气流在前排建筑的角部发生绕流,风速较大。
(3)在大部分建筑物的背风面,产生了风速较小的区域,可以通过增加建筑前后间距、调整建筑左右位置、改变建筑朝向的方法来布置建筑,以改善建筑背风面风环境。
九、风环境设计策略初探
⑴建筑物内部的自然通风是由于建筑物的开口处存在着空气压力差而产生的空气流动,室内外气流交换造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有两个,热压作用和风压作用。热压取决于室内外的空气温差导致的空气比重差和进出口的高度,风压是由于风作用在建筑物上由于各部分的风压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影响建筑物出入口风压的因素有很多,如建筑物的体量、来流风速的大小以及与建筑物的夹角、周围其他建筑物的影响等,因而规划设计中应综合考量上述建筑设计形式等方面的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自然通风。
⑵城市热环境的高温化、干燥化和通风不良等城市气候特征的形成,其症结所在是城市中外部空间的不足,即无建筑物覆盖的土地包括裸地、广场、绿化地带、森林地、草地即湖泊水面等的不足。因而在城市(区域)风环境设计应宏观综合考虑建筑物布局形式、不同建筑形体和不同下垫面对区域风环境的影响,合理预留城市风道,利用城市绿道、蓝道等在通风导风同时利用水系及绿化的作用来改善城市大环境气候。
(3)城市建筑在规划上的不合理,如布局封闭、外部空间安排不当等都是造成城市通风不良的主要原因。在建筑物密集地区的室外换气,多是风速较小、垂直方向的管状气流,很难有穿越建筑物的量大的、质好的气流产生。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形状与布置,利用道路、河流水路把其外围的外部空间与市区连结起来,起到犹如人体气管的作用,避免因地形等条件所造成的空气滞留或风速过大。
第三篇: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
复习要点
第一章:生态学概论(P3)
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P3)
1、生境(生物的生活环境):物理环境(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P6)
2、生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P12)
3、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有两方面因素所组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P12)
4、种群:在一定是空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P17)
5、种群增长模式:内禀增长率(A)、实际增长率(B)、环境阻力(C):A—B=C(P20)
6、生态位: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和位置。(P22)
7、群落:概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P24)
8、群落的特征:a)群落中的优势种;b)群落的物种多样性;c)群落的种间关联性;d)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e)群落的稳定性。(P25-26)
9、生态系统:生态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系统(P29)
10、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还原者;d)非生物环境(P29)
1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生物生产;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P35-39)
1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P42)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1、生态学的创始人:帕克(P46)
2、城市生态学的定义:城市生态学市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包括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P46)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P65)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P73-78)
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开发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
1、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循环、信息传递。(P84-99)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分析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P108-120)
a)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b)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
c)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
d)用水短缺和水污染;
e)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
f)城乡生态问题严重。
第六章:城市生态规划
1、生态规划概念: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下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P135)
2、城市生态规划的定义:是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信息、经验,规划、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浮躁的系统关系,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所进行的规划。(P137)
3、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P138)
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 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生态规划内容: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P139)
5、城市生态规划步骤:(P141)
第七章: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
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市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P157)
2、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准:(P1578-158)
A)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B)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C)高质量的环境状况;
D)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
E)高质量的人文环境;
F)高水平的管理功能。
3、城市生态建设的内容:(P159-161)
A)确定人口适宜容量;
B)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
C)推进产业结构模式演进;
D)建立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
E)防治城市污染;
F)保护城市生物;
G)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八章:环境概论
1、环境的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P194)
2、全球十大环境问题:(P200-203)
A)臭氧层耗损
B)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
C)酸沉降危害加剧
D)生态系统简化
E)森林锐减
F)土壤退化
G)淡水资源危机
H)海洋环境污染
I)固体废物污染
J)有毒化学品污染
3、中国的环境问题:(P203-210)
4、环境污染:(P210)
1、城市环境基本概念: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P228)
2、城市环境效应:(P230-233)
3、城市环境容量:
概念: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影响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城市要素条件;经济技术条件。
城市环境容量若干类型:城市人口容量;城市自然环境容量(P234-241)
第十二章: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环境质量的概念:是指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P307)
2、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P307)
3、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内容:(P308-310)
A)城市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的调查分析
B)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C)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
D)环境污染生态效益的调查
E)环境质量研究
F)污染原因及其危害分析
G)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4、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A)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
B)区域开发的环境质量评价
C)战略性环境质量评价
1、层次:宏观规划;专项规划。(P345-347)
2、城市环境区划:(P360)
3、土地适宜度分析:(P361)
4、生态适宜度分析:(P363)
5、城市环境规划的步骤与内容:(P382)
第四篇: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课程论文
浅谈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 要: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其供水,环保,绿化,游乐等生态功能,已逐渐被应用到生态城市建设中,传统的用混凝土等硬化覆盖河岸的城市河流整治方法,已 逐步被各国普遍否定,而建设生态河堤成为国际大趋势,城市河流整治应以保护,修复生态 环境为前提,以建立良好的滨水环境为目的。关键词:城市河流,环境保护,河道整治,生态系统
1城市河流的作用与意义
河流是城市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维护河流生态平衡,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加强河流生态维护,对城市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从生态学角度对城市河流进行整治,以及河流在城市中的生态价值,河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意义。城市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自然环境、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多项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河流治理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维护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性。城市河流治理与维持河流健康将对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河流赋予城市神韵,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依托,优美的河流景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内涵。城市环境建设离不开河流与水面,是城市景观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水赋于城市生命与活力,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首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与热岛效应。使城市物种具有多样性,景观变得生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实现城、水一体的人文设计理念。在河流被城市广泛使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享受的同时,生态环境倍受考验,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城市河流的整治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发展建设有着特殊的作用与意义。
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融入城市市民的整个生活环境中。在城市生态规划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以人水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与河流的关系。要结合城市景
课程论文
观规划,以水造景,把水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和富有情趣的滨水环境。3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及整治
河流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正在受到建设者与居住者的关注,就我国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
河流在美化城市的同时,还承担着排涝、防洪之重任。首先,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开发都喜欢依山傍水。河道周围的土地开发与利,严重的损坏河床与河道。由于国民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在城市生活配套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污水涌入河道,对河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次,大量的人工河道修建,破坏河流湿地生物生存空间,随着河道的降低,河床到河岸的延伸空间缩短,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阻断了水系与土系之间的联系,高筑的防洪大堤,石砌的护岸,破坏了河流的自然规律,影响了水生态环境的同时生物种群受到影响。最后,大量的人工河,造成河道蓄洪能力减弱,使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从而出现一下雨就涝的现象。
3.2加强对城市河流的整治
城市化建设实现人文理念,对城市河流整治也要以人为本,对河流规划突破传统思路,引进先进的生态的环境设计理念,开展城市河流整治工作,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先,在对城市河流整治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保持河流原有的自然特性与生物的多样性。自然河流对洪水具有一定的调节做用,在自然水流的长期作用下,所形成的曲流,浅滩等,能有效的缓解下游的洪水压力。在对城市河流整治的过程中,保持河流的曲折蜿蜒以及河流的多种形态,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保持了河流的原生态。其次,在对城市防洪的设计中,要把堵与疏相结合,蓄与泄并重的理念。增设河流过水断面,是现代防洪的新概念。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尊重河流自然演变规律,保留原有的河流,洼地,湖泊等。最后,河流护堤的整治,应按保持自然的国际治理准则,建设生态活堤,是今后城市河堤整治的发展趋势。把保护生物生存环境与创造生物生存环境做为首要任务,在考虑防洪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河堤生态效果,把河堤整治与水系,土系,生物链相结合,建造适合生物生长的,具有自然形态的河堤。
课程论文
4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城市化建设对河流水域的污染,污染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大面积的开挖,使得地面沉降,土地沙化,生物栖息地缩小,严重的损害了生物的多样性,由水资源引发的社会问题已严重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城市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4.1施实行政干预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水污染的防治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直以社会道德教育进行城市河流生态保护。在二十世纪初,我国明文规定所有工业排放必须达标排放,否则就实行关停,整顿措施。从而增强了企业与各地方政府的责任心与紧迫感,推动了环境整治的脚步。
4.2运用经济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实行国家补贴,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的原则,实行多渠道积资政策,执行排水许可与排污收费政策。同时也可将污水处理进行市场化,根据污水处理需要,按标准收取污水处理费,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提供公平竟争的平台,实行全新的治理污水理念,减少城市河道的排污量。
4.3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市政工程实行管网雨污分流,减少污水排放量,把分离出的高浓度污水在污水厂进行处理。实现高效,节能,减少河道环境污染。加快污水处理厂的投入与建设,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进行工艺改造。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增,加大城市的供水量与污水排放量,然而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相对滞后。据不完全统计,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总污水排放的40%,在大城市已达到70%。加大城市污水投入建设,既清洁了城市又保护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
4.4加强河道清理工作,消除河道内部污染源。河道内部污源多是产生在河道比较缓慢的区域,在水流平缓的河段一般都会累积污泥。污泥的有机物含量高,当水体的CODMN含量达到15毫克每升时,就是最差水质的标准。当气温变化,温度升高时,底泥上翻融入水体是造成城市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因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理工作,是清除河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4.5加强截污排污工作,禁止河道养殖。河道的污染源除了工业排放外,还有利用河道进行养殖的养殖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等。生活污水可以通过市政工程设计,把生活废水直接送入污水处理站,污水经过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对上游养殖基地进行政干预,禁止在城市上游进行放鸭,养鱼行为,把污染降息到最低,课程论文
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4.6 控制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从根本上消除河流污染。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城市河流治理的经验表明,要发挥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流水质的清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 城市河流不应是接纳工业、生活污水的纳污之地。城市河流如果成为城市排污场所,那就意味着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消失,城市河流只剩下排污的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因此,城市与河流要和谐相处。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抓好水污染治理,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5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的改造治理已经不容忽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如果我们把绿地比作城市之肺,那么城市河流则是城市的血管,而河水则是城市的血液。在对城市河流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应从全新的视角,全面地加以探索和研究,不应还停留在传统的河流治理上,过度追求防洪、排涝、排污等基本功能,而应着重考虑以自然和生态为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环节均贯彻“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及“人水合一”的理念,以城市河流生态的可持续性和维持城市河流健康生命来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保护好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城市建建设工程,保护好河流水环境就是保护城市,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自已。加强城市化建设,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1] 曹梅英,王建华.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J].山西水利,2008,(1)
[2] 刘树坤,刘树坤访日报告: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五)[J].河海水利,2009,(5)
[3] 朱向宏,刘兴仕,王宗亮,等.水生态环境保护实践[J].节水灌溉,2010,(1).
[4] 沈清基.对城市河流的生态学认识[J].上海城市规划,2008,(2)
[5] 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 2010,(11)
[6] 宋庆辉, 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 2009,(3)
第五篇: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
[摘要]
描述了城市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来源,分项分析了污染(水、汽、固废)处理技术 的关键点,阐述了河道生态化整治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企业环境报告书对于环
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及框架结构,结合海尔的案例,分析了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
意义,阐述了世界及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现状、来源及处理技术关键点
1、水污染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我国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中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我国每年约有1/3 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随着国内工业结构调整的逐步优化,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工业污染控制的不断加强,2007 年,工业废水排放量246.6 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4.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1.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2.0%。相对于城市工业废水污染压力的日趋缓解,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数量和负荷,却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2001 年~2007 年,生活污水的氨氮排放量明显超过工业废水。2007 年末,据统计,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达到310.2 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5.7%。如今,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明显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成为污染的主要矛盾。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第一,物理法: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离心分离、反渗透。第二,化学法:常用方法有混凝、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药剂消毒等。第三,物理化学法:常用方法有吸附、萃取、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技术。第四,生物处理法:该法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
2、大气污染就全球而言,目前有以下问题:(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问题,即“温室效应”。(2)臭氧层破坏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离地面约20 至25 千米的平流层中,并称为臭氧层。臭氧层具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功能,从而保护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存在、繁衍和发展。氟氯碳、氮氧化物等物质向大气排放逐渐增多,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3)酸雨ph 小于5.6 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化石燃料燃烧和和汽车尾气排放所引起。酸雨的危害主要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腐蚀建筑物,顺还人体呼吸道系统和皮肤等。引起大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黑烟,同时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大气;(2)汽车尾气排放严重超标,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3)工业生产过程不可避免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对颗粒物污染的控制以除尘技术为主,包括机械除尘、电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出尘;对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法有燃料脱硫、低硫燃烧、废气脱硫;对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方法有低氮燃烧、废弃脱氮;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控制方法有燃烧法、吸收法、冷凝法。
3、固体废物污染“十五”时期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递增率分别为7.5%、6.5%、6.3%、19.5%、12.0%,平均年递增率为10.36%。“十五”时期生活垃圾较“九五”时期增长了48.9%。全国生活垃圾每年以9%的速度递增,主要集中在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52个重点城市。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数据,“十五”时期,天津市垃圾产量呈递减趋势,上海市和北京市垃圾产量增长率都从高速增长期过渡到了平稳增长期,分别为3.5%和2%,重庆市垃圾产量增长率为4.77%。固体废物来源非常广泛,种类繁多,各行各业都能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垃圾焚烧和资源化回收利用四大技术。
二、河道生态化整治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就是通过人工化,使治理后的河道能够贴近自然原生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形成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野趣、水质改善、物种种群相互依存,并能达到自我净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以韩国清溪川的生态化整治为例。首先,整治工程恢复了河流的自然面貌,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有关数据显示,清溪川复原前,高架桥一带的气温比首尔市区的平均气温高5℃以上,而在清溪川复原通水后,河面上方的平均气温要比首尔市区平均气温低3.6℃。其次,整治工程拆除了横亘市中心的高架桥,取而代之的是改善后的城市公交系统。据统计,与2003年12月份相比, 2004年7月新公交系统投入使用后, 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市民增加了11%;与2003年6月份相比,利用地铁出行的人数增加了6%。此外,整治工程还带来了很好的经济和文化效应。工程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和滨水空间环境极大地推动了江北老城区的改造和建设,为将周边地区整合成为国际金融商务中、高端信息和高附加值产业园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三、企业环境报告书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及框架结构多数企业对环境问题敏感,环境报告书是企业环境信息向社会大众公布的一条有效途径,环境报告书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对环境行为的改善。首先, 要求企业公开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在环境声明中写入有害物质的排放、处理等方面的数字综述。这些量化的硬性指标可帮助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好坏做出更明确的判断, 并促使企业采取实际行动加以改进;其次,环境报告书能增强标准的可接受性。目前大多是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上的好处, 而不是出于社会、环境责任, 因此企业不愿公开其环境目标。环境报告书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贯彻实施有重要意义,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只是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 只有在环境报告书的作用下, 它才能有实际的效果。环境报告书的框架结构为:企业的环境方针、环境管理指导思想、环境方针的实施计划、为了落实环境方针和计划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环境业绩等。从2005年起,海尔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环境信息公开活动,连续三年发布环境报告书,对集团的物质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环境会计等工作进行集中披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公众的认可和相关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好评。近年来,海尔通过实施“设计制造零缺陷、资源消耗零浪费、废物污物零排放”战略,把节能减排工作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和经营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绿色回收”的节能减排体系,实现了清洁生产,不断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竞争力的提升使海尔在家电这个利润薄如刀片的领域实现了健康发展,并在“创新驱动下”实现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工业园是其极富活力和进展较快的领域,它寻求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的需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工业化国家在这一领域正进行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生态工业园的研究成果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90年代中期,生态工业园的研究与实践在北美洲、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得到长足的进展,其中尤以美国的研究最为活跃、工作较为系统。1995年.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指定了四个示范区进行实际应用研究,截止1996年,美国的生态工业园发展为十几个。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贵港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有效治理工业污染、降低末端治理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目前我国各类生态工业园项目不下30个,如广东省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湖南省黄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此外,在联合国环境署的支持下,大连、烟台、天津和苏州等地区的开发区也已经开展了生态规划和改造的实践。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正在开展探索的人们认识到,单纯依靠污染的末端控制来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己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寻求新的模式。生态工业园是人们在这一领 域多年探索的产物,是工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可使区域内不同企业间,企业、居民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人与输出优化.从而达到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可待续发展的区域综合体随着生态工业园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不断深人,它将成为全面协调人类工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模式,并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