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27·
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朱兴东
(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303信箱71006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也在迅速发展,在城市建设取得很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
些问题,其中主要的是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做到在城市建设时,节约资源,减少排
放,保护环境,利用科学发展观,做到城市建设中的节能减排。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论述。关挂词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节能减排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我们城市建设的速
度也超过了中国以往的城市建设速度,就是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也是屈指可
数的快。在我们努力进行城市建设,力争给人们创造一个适于居住、生产、生活的城市环境的同
时,不难发现,我们的城市建设也面临或者已经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环境问题尤为引
人注目,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一直是现代很多人思考的问题,人们一直在试图理清城市建设和
环境保护的关系,并使之两者能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给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环境。所以我们必须合理地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要进行城市建设,首先
要运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空间进行建设,有限的环境资源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建设的目的是创
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只有城市建设好了,才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才能适于人们的居住,可见,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很多人尤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来看,有些城市没有将环境问题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在进
行城市建设的同时还常常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我们必须把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起
来看待城市建设的发展问题,不能顾此失彼。
一、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往往是只想做大项目规划、求新颖的建设规划,但却
常常忽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有些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不合理。尽管我们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城市建设规划方面有了
很大的发展,但有些方面依然存在城市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规划不当、整体布局不合理,没有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流域、区域的地质特征,人口分布和工业、农业、商业的互助关
系来合理规划城市的整体布局,导致城市生活区与生产区、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与工业布局相
互层叠,布局混乱,工农业不能相互促进,生活区和生产区不分,人们生活在工业污染的空气
中,不能呼吸清洁的空气,不能饮用干净的水,更严重的是对人身体的伤害,导致人们出现一些
罕见的病情、疫情。
所以,我们要在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将环境问题着重考虑,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主要的措
施有:在严格贯彻《城市规划法》的前提下,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地质特貌、人口分布情况
和工农业的分布条件来规划城市建设,按照功能来规划城市的工业、农业、。商业区域和人们的生
活区域,使农业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又能为工业提供充足的生产原料;使人们的生活区既
能有无污染的粮食、蔬菜和生活用水,又能呼吸新鲜空气。总之,按照区域、流域、功能来规划
城市建设,做到运用科学的知识理论和客观的条件来全面规划城市的建设。
其次,城市建设中的局部规划问题也在一些城市建设中相对突出,局部的规划不尽合理,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一定的区域内工业、农业、·商业混杂,不能合理调整局部区域划分,不能将
局部规划看成是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因此,在合理规划整体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合理规划城
市的局部建设,使城市建设的局部规划分布合理,在城市建设的局部规划中,以社区、生活区、服务区、商业区为单位,使其相互联系,循环发展,使局部环境问题在各功能区合理配置的基础
上得以改进完善,创造美好的人文生活环境。
最后,在城市建设中做到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相协调,局部规划能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合理的整体规划,使环境保护在规划阶段能得到周全的考虑,从而避免在城市建设实施过程中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城市建设实施中的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的实施是整个城市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最主要的阶段。在城
市建设实施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包括城市空气的污染,建筑施工中扬尘
大,排放的烟尘等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噪声污染严重,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噪声,严重影
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些单位在施工中未设置隔音设施,对建设中产生的噪音污染视而不见;
也有很多建设项目非法取水,过度开采城市水资源,直接导致城市供水紧张;水资源时常被污
染,对于排污方面过去也忽视,致使一些城市排污系统被破坏,特别是遇到下雨天,污水横流;
随意堆放建筑垃圾,不能合理、有效地处理建筑垃圾,使得在建设了一块地方的同时又污染了另
一块地方。
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城市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的措施有:环境行政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环境管理和监察,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全面
监督城市建设施工单位的环境破坏和污染情况;对于城市建设的施工单位而言,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措施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护热、破坏,对已污染的应及时处理,并采取事后补偿措施,做到“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对城市建设施工单位的责任追究力度;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到城市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使每个群众都成为环境保护的监督员,提
高广大群众对城市建设中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对于城市建设中产生的污染物,应有“变废为宝”的思想观念,合理地将这些污染物进行二次利用、重复使用,例如:可以将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建
筑垃圾用于农村基础道路的地基建设,从而减少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总之,在对城市建设实施中进行环境保护时,应综合考虑,多管齐下,使城市建设在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基础上,为现有的环境再增光添彩。
三、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污染处理问题
在对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的处理上,很多城市建设中,常常被忽视,出现重惩罚、轻治理的现象,只是对污染单位进行处罚,不强调污染者对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怎么办?怎么补救?怎样
治理?当污染者的经济利益大于环境破坏补偿的损失时,污染者一般很难去治理和停止对环境造
成的损害。
因此,对于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事后的治理上,也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应该以经济刺激的手段来激励城市建设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环境,防止其建设项
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实施环境排污许可制度、环境排污收费制度、减税及一些优惠政策,激励城市建设单位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其次,应着重强调城市建设单位对环境污染的事后
治理、补救和恢复,不能一罚了之,我们的城市建设单位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后,应及时
地、积极地对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以污染的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并尽量恢复到原有状态,对
不能恢复的,应采取补救措施,对城市建设造成的污染给予合理的补偿;再次,应强调对城市建设中污染事故的责任追究,城市建设单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应加大对责任人的追究,这
样可以减少环境破坏中“前人破坏、后人买单”现象的发生。
四、城市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
所谓节能减排,就是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排放。在城市建设中,更应
该倡导节能减排,节约城市建设中对资源、能源的利用,减少城市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是保护资源环境的有力手段,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节约资
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我们的城市建设单位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只注重项目的进度、经济效益,忽视经济效益背后的对环境破坏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在同样的建设条件下,我们消耗的总比别人多,污染的比别
人多。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城市建设中强调节能减排,提高在城市建设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
境的污染和破坏。
首先,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要积极地贯彻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有关规定和精神,认真学习有关
节能减排的意见,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和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保护城市环境。其
次,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应当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利用科学的、可行的、合理的措施进行城市建设。再次,发挥城市建设行
政领导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认识节能减排是政府的责任,应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
段,合理配置城市建设中的资源、能源,将节能减排指标作为衡量城市建设单位考核的指标。最
后,强调城市建设企业单位的作用。城市建设企业单位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来进行
城市建设,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扎实做好节约能源和污染减排工
作,确保城市建设企业单位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推动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总之,在我们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并且要相当重视环境的保护,使我们的城市
化进程又好又快地发展,使我们的城市环境不断得到美化,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
求,使我们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劲.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蔡守秋.环境资源保护法【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3」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窦玉珍.环境法学t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课程论文
浅谈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 要: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其供水,环保,绿化,游乐等生态功能,已逐渐被应用到生态城市建设中,传统的用混凝土等硬化覆盖河岸的城市河流整治方法,已 逐步被各国普遍否定,而建设生态河堤成为国际大趋势,城市河流整治应以保护,修复生态 环境为前提,以建立良好的滨水环境为目的。关键词:城市河流,环境保护,河道整治,生态系统
1城市河流的作用与意义
河流是城市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维护河流生态平衡,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加强河流生态维护,对城市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从生态学角度对城市河流进行整治,以及河流在城市中的生态价值,河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意义。城市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自然环境、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多项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河流治理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维护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性。城市河流治理与维持河流健康将对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河流赋予城市神韵,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依托,优美的河流景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内涵。城市环境建设离不开河流与水面,是城市景观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水赋于城市生命与活力,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首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与热岛效应。使城市物种具有多样性,景观变得生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实现城、水一体的人文设计理念。在河流被城市广泛使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享受的同时,生态环境倍受考验,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城市河流的整治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发展建设有着特殊的作用与意义。
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融入城市市民的整个生活环境中。在城市生态规划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以人水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与河流的关系。要结合城市景
课程论文
观规划,以水造景,把水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和富有情趣的滨水环境。3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及整治
河流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正在受到建设者与居住者的关注,就我国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
河流在美化城市的同时,还承担着排涝、防洪之重任。首先,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开发都喜欢依山傍水。河道周围的土地开发与利,严重的损坏河床与河道。由于国民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在城市生活配套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污水涌入河道,对河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次,大量的人工河道修建,破坏河流湿地生物生存空间,随着河道的降低,河床到河岸的延伸空间缩短,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阻断了水系与土系之间的联系,高筑的防洪大堤,石砌的护岸,破坏了河流的自然规律,影响了水生态环境的同时生物种群受到影响。最后,大量的人工河,造成河道蓄洪能力减弱,使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从而出现一下雨就涝的现象。
3.2加强对城市河流的整治
城市化建设实现人文理念,对城市河流整治也要以人为本,对河流规划突破传统思路,引进先进的生态的环境设计理念,开展城市河流整治工作,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先,在对城市河流整治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保持河流原有的自然特性与生物的多样性。自然河流对洪水具有一定的调节做用,在自然水流的长期作用下,所形成的曲流,浅滩等,能有效的缓解下游的洪水压力。在对城市河流整治的过程中,保持河流的曲折蜿蜒以及河流的多种形态,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保持了河流的原生态。其次,在对城市防洪的设计中,要把堵与疏相结合,蓄与泄并重的理念。增设河流过水断面,是现代防洪的新概念。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尊重河流自然演变规律,保留原有的河流,洼地,湖泊等。最后,河流护堤的整治,应按保持自然的国际治理准则,建设生态活堤,是今后城市河堤整治的发展趋势。把保护生物生存环境与创造生物生存环境做为首要任务,在考虑防洪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河堤生态效果,把河堤整治与水系,土系,生物链相结合,建造适合生物生长的,具有自然形态的河堤。
课程论文
4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城市化建设对河流水域的污染,污染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大面积的开挖,使得地面沉降,土地沙化,生物栖息地缩小,严重的损害了生物的多样性,由水资源引发的社会问题已严重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城市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4.1施实行政干预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水污染的防治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直以社会道德教育进行城市河流生态保护。在二十世纪初,我国明文规定所有工业排放必须达标排放,否则就实行关停,整顿措施。从而增强了企业与各地方政府的责任心与紧迫感,推动了环境整治的脚步。
4.2运用经济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实行国家补贴,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的原则,实行多渠道积资政策,执行排水许可与排污收费政策。同时也可将污水处理进行市场化,根据污水处理需要,按标准收取污水处理费,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提供公平竟争的平台,实行全新的治理污水理念,减少城市河道的排污量。
4.3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市政工程实行管网雨污分流,减少污水排放量,把分离出的高浓度污水在污水厂进行处理。实现高效,节能,减少河道环境污染。加快污水处理厂的投入与建设,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进行工艺改造。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增,加大城市的供水量与污水排放量,然而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相对滞后。据不完全统计,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总污水排放的40%,在大城市已达到70%。加大城市污水投入建设,既清洁了城市又保护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
4.4加强河道清理工作,消除河道内部污染源。河道内部污源多是产生在河道比较缓慢的区域,在水流平缓的河段一般都会累积污泥。污泥的有机物含量高,当水体的CODMN含量达到15毫克每升时,就是最差水质的标准。当气温变化,温度升高时,底泥上翻融入水体是造成城市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因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理工作,是清除河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4.5加强截污排污工作,禁止河道养殖。河道的污染源除了工业排放外,还有利用河道进行养殖的养殖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等。生活污水可以通过市政工程设计,把生活废水直接送入污水处理站,污水经过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对上游养殖基地进行政干预,禁止在城市上游进行放鸭,养鱼行为,把污染降息到最低,课程论文
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4.6 控制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从根本上消除河流污染。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城市河流治理的经验表明,要发挥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流水质的清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 城市河流不应是接纳工业、生活污水的纳污之地。城市河流如果成为城市排污场所,那就意味着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消失,城市河流只剩下排污的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因此,城市与河流要和谐相处。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抓好水污染治理,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5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的改造治理已经不容忽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如果我们把绿地比作城市之肺,那么城市河流则是城市的血管,而河水则是城市的血液。在对城市河流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应从全新的视角,全面地加以探索和研究,不应还停留在传统的河流治理上,过度追求防洪、排涝、排污等基本功能,而应着重考虑以自然和生态为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环节均贯彻“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及“人水合一”的理念,以城市河流生态的可持续性和维持城市河流健康生命来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保护好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城市建建设工程,保护好河流水环境就是保护城市,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自已。加强城市化建设,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1] 曹梅英,王建华.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J].山西水利,2008,(1)
[2] 刘树坤,刘树坤访日报告: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五)[J].河海水利,2009,(5)
[3] 朱向宏,刘兴仕,王宗亮,等.水生态环境保护实践[J].节水灌溉,2010,(1).
[4] 沈清基.对城市河流的生态学认识[J].上海城市规划,2008,(2)
[5] 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 2010,(11)
[6] 宋庆辉, 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 2009,(3)
第三篇: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自然生态环境与各种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传统的社会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保护城市自然环境,使其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将环境生态保护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英文翻译】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ll kinds of resource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human nature, the tradi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is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can not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refore, to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so that it can everfount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basi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o the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in order to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To deal with people and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 city better life” the true value.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了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规划的编制工作。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依然有不少只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而不顾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不注重生态规划和远景规划。当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将城市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不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是我国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所面临和必须的实际问题,城市生态规划将为此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城市生态规划1、1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城市生态规划可定义为:城市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以及城市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以实现城市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平衡协调为目的,为城市居民创造最优城市环境的一种规划类型。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提出 ,可以说是人类为了迎接严峻的环境挑战所作出的一些努力 ,其积极意义均在于为了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也说明日益加剧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后果已迫使人们必须达成一种共识 ,为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采取协调的行动 ,促使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2、可持续发展2、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纵观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应审慎地看待我国目前经常提及的所谓城市“超常规发展”的突进模式,决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用“向后代借资源”的方式求取一城一地局部的利益和发展,陷入短期突进,长期停滞的怪圈,而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城的路子。
3我国城市生态规划中存在的问题3、1对城市规划的宏观性、系统性和调控性不强
许多城市没有形成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相协调的成熟完善的规划体系,屡屡出现没有规划就建设、规划跟着建设走的不科学情况,规划、设计、实施、管理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层面,难以发挥城市规划的指导调控作用。
3、2污染问题
污染问题是城市中最突出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等。各种污染由于生化反应,形成次生污染,污染物种类复杂多样。3、3土地的使用浪费现象严重
城市建设中滥用土地,大量征用农业用地,大量的农业用地和绿化用地过多过快地转化为城镇开发用地。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 574亿亩,比上一减少29万亩,这已是耕地面积第12年持续下降。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12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
1.2 526亿亩,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大省,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据党国英等专家研究发现,从1980年到2005年,我国经济每增长1%,会占用2万公顷左右的农业用地,而日本从1965年到1984年GDP每增长1%,占用农地仅2 500公顷左右。也就是说,中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是日本的8倍。这表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土地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3、4交通问题
城市交通过多依赖地依赖小型汽车,除了较大的尾气排放问题外,也加速了城市外延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骑车加重了道路交通的负担,堵车成为城市的一种难题。另外交通事故、公共交通问题、停车问题等随着小汽车的增多,这些问题接踵而至。
4、解决方案4、1改变固有思维模式,转变城市规划观念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强调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合理配置城市各类资源、确定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建立制定科学的规划标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建立四维空间谋划观念,城市发展在时序上的部署是城市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四维空间的谋划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城市规划作为全局性、长期的规划必须突破过去单纯追求二维空间的平面规划,进行四维空间上的协调与整合,必须展望更远的时空空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定性、定向及空间结构等战略问题。
4、2污染治理方案
针对于废水污染,采用废水处理技术,例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等。对于大气污染,常规的控制技术有洁净燃烧技术,即在燃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与提高燃料利用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排放控制、另外可采用艳、尘和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将颗粒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加以回收。噪声污染,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针对于噪声大的对象采取降噪措施。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可以采用较为先进的热解法,也可以采用卫生填埋法及焚烧处理等。
4、3土地乱用治理方案
针对于城镇改造乱占现象,一、应该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严格按国家政策开发建造,不得违法乱纪,以权代法,随意批改用地。
三、加大群众监督力度。
4、4交通问题治理方案4、4、1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4、4、2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调整城市交通运营。4、4、3合理组织城市交通的运营路线和时间。实行单向交通、汽车和自行车分道行驶、错开职工上、下班时间。4、4、4开发各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工具。
5、总结语
加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掌握自然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公共设施的充分开发,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延续与发展,创造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和谐的充满活力的健康环境。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一个又一个繁荣的生态城市。
2012-2013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指导教师:孙晓璐
专业:工程管理
学号:2010310220
姓名:王坤
第四篇: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重要性及意义等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文中指出:人类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进入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的乐观情绪,好像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的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已经向人类亮起了红灯。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们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在现阶段,全球各国人们都在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类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因此,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中指出:“现在是采取保护使今世和后代得以持续生存的决策的时候了。”“未来的希望取决于现在就开始管理资源环境,以保证持续的人类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政治行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却恰恰不是现在所看到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使生态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正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内涵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的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因此,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给人类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 1
望。同时,当代的人类要处理好“代际平等”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时刻都在发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类处在原始的捕猎阶段,主要靠采集、捕猎自然食物来取得生活资料。这种生活方式造就了人类对环境有了很强的依赖性,而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却很弱,所以当时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是很大。当时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料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 [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较原始社会时期有了明显地提高,因而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得面积迅速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不过,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没有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当时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如庄稼的稻秆、人粪尿等可以施肥,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的自净压力。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产业革命之后到当前这一段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从各个方面对环境资源进行了采伐和采掘。工业生产的各种化学溶液的相互合成影响了整个生物圈的生存环境,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社会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采取的对策建议
鉴于上述环境问题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或者社会团体逐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压力,所以他们积极呼吁人类应该意识到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倡导人类生产活动应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此,就全球范围而言,联合国于近几十年召开了多次会议,且制订并通过了很多项决议与宣言。如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严肃郑重地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2]此外,1982年5月联合国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1987年4月27日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以上的种种会议及宣言都指出了生态环境正遭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严肃地阐明了当今急剧改变着地球和威胁着人类环境的严重问题。同时,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诉讼案件都无可争辩地说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受到污染和破坏,资源迅速减少,不断恶化。
各种对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与倡议的社会活动都说明了在当前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另一层面说明了各个国家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态度。目前,各个国家正在积极寻找一条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建设,适应生态环境发展的环境法制道路,努力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某些国家,其环保活动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全体国民自觉履行的一项义务了。
换句话说,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念,改变过去掠夺式的、挥霍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爱惜和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及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同时,人类需要随时调整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既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心,又是地球生物组成的一员,人类所需要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相协调、共处,使得人类的进步和生态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得到发展。因此,各个国家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个国家环境法律工作者在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时,必须密切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力求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法律条文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且人类生存的环境时刻都同人类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两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保护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保证现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抑制经济增长,相反地会促进和鼓励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重视增长数量,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因而,制定环境方面的法律,首当其冲地必须将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视其所调整的对象的特殊性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正如苏力先生所言,“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建立全国性统一市场的过程中,必定要求和引起法律和习惯的变化,最终要求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3]很显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其次,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落实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法律制度,针对环境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使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运行下去。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各个国家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而盲目地追求人类社会发展。尤其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人类的生存、生产环境不因生态环境保护而受到限制,以引导人类与生态环境保护朝着良性循环道路发展。
第三,人类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还有待改变,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有学者认为,“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是整个社会系统鼓励追求短期经济而不是长期保护目标。”[4]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机械环境观”,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短暂的间歇性工程,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稍有不当,就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不利后果。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时必须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观点,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改造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
三、结论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是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为了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就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演化的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条件。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对资源需求的与日俱增,环境、资源、人口等重大问题日益突出,生物的多样性已经受到严重新威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一项全球性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强大。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将越来越多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人工和半人工生态系统。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开发利用强度与日俱增的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锐减。而生物多样性水平的降低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地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这种变化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告诉人们,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其质量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反之就越脆弱。例如,中国西周时期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53%,而到1949年时降到3%。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黄河流域生物种类急剧减少,致使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连接不断。
生物多样性还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缓冲
和补偿能力。生物种类越多,系统的缓冲和补偿能力就越强。
生物物种间通过生存竞争、相生相克、联合作用、半生互助等,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同时也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此展现给人类一个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
(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保障
现代人得以丰衣足食主要依靠栽培
植词二(且家物产用减远地类都样的物和饲养动物多样性作保障养动物的多样性一是指其种是指品种,品系或生态型的3)多样性与人类的未来 生物多样性不仅与人类未已影响到了现实的生活。例普遍感到,用来改良作物和钟已越来越少;②以动、植面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重局化学杀虫剂,为作物授粉的少,人工授粉不但耗费人力不如昆虫授粉。美国昆虫学家E.O.Wilso球上各种昆虫和节肢动物都只能存活几个月。人类社会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性对历史、现实及未来社会意义。,栽培植物贺类的多样性;多样性。来如畜物面昆物息:、为③虫力息①禽原大种,相育的料量类且关种野的使急效,专生生剧果n认为,如果灭绝的话,人从远古至今。足见生物多具有及其重大
第五篇: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某某
(专业班级:学号:)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生态环境脆弱, 人均资源不足, 加之违反生态规律, 滥用资源, 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 重建生态平衡, 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共。关键词: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从资源方面看,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环境方面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污染。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城市
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城市污染。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3)海水污染。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4)大气污染。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
(5)酸雨污染。酸雨污染程度居高不下,酸雨污染区遍布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最严重的长沙、南昌等测得的PH值曾达到2.9。
三、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要素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经济活动提供物质资源, 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工农业生产必备条件, 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基本需求。全世界有许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征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 精神愉快, 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 更有效地工作经济越增长, 对于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就越高。
2.生态环境提供人类话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一定社会主体的人以及人的生产劳动, 总要有一定空间和各种物质的、能量的资源,只有劳动向自然界结合, 才能创造财富, 才能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保证。大自然慷慨地提供给我们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3.生态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要求, 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时, 就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 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 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相反, 环境保护好了, 就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 就有可能水远利用这些资源,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与此同时, 保护自然环境需要经济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创造出包括适宜的环境
在内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生态环境具有自净功能。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即环境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土地、江河、森林、矿藏等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资源, 但自然界不能赐给人类产品。正如列宁所说, “世界不会满足人, 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经济活动在提供给人们所需产品的同时, 也会产生一些副产品。限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这些副产品一时不能被利用而被排入环境,成为废弃物。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化、生物反应来消纳、稀释、转化这些废弃物, 体现了环境的自净作用如果环境不具备这种自净功能, 人类将无法生存。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与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下去。
(2)制定法律法规,切实保护环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加快了环境与资源的立法速度。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加强思想认识,加大投入力度。环境质量的变坏,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也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首先要在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把环保、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第二要增加环保投资。第三要明晰资产权关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控制人口是减轻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当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人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人口增长超过自然界承载时,人口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便会使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
(5)合理布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工业。在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工业布局,规划工业企业的类型和规模,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技术变革,从被动应付环保法规和标准向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发展,大力推行“清洁工艺”和“清洁生产”,实施清洁工艺技术和清洁能源,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物质消耗和废物的排放,适应“绿色环保”潮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工业。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它一反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式的单向流动,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利用(资源)”的良性循环。
(7)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在农业方面,要继续推广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开发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逐步建立集约化农业;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把草原建设与防沙、治沙结合起来,防止沙漠面积扩大;同时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大力开展节水和旱作农业,重视创造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经验。
(8)降低能源消费,开发利用水资源。在能源消费方面,要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通过节能措施发展能源新技术,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利用率。要推行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增殖并重的政策,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运用市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9)强化行政管理,深化环境教育。总量控制与绿色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环境目标实现的两大举措,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重视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严格管理城市环境,加快城市工业污染治理,减少“三废”及噪声污染。
五、结论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是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迄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切实解决好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就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 彭珂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广播电视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3(4)48-52.[2] 王宗耀.浅谈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百度文库).[3]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4] 左小平.保护峨态妹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商业研究.2002/09(上半月版)总第253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