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时间:2019-05-13 11:1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篇: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章 总则

1.1 规划目的为适应文登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部署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用地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合理的发展,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对1994年版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

1.2 规划依据

依据下列文件调整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1.3 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研究分析文登市的发展条件和地方特点,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为先导,重视自然和人文环境,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效能和竞争力。将文登市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化城市。

规划原则:

·社会经济发展先导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近远期结合的原则

1.4 规划期限

近期:2005年;

远期: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1.5 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标下划线的部分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在规划管理实施中必须强制执行。

1.6 城市规划区

调整扩大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调整后中心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市区三个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苘山镇驻地、原北郊的全部,东界至文登营镇道呼线以东2公里,北界至苘山镇境内的俚李线(303省道),西界至米山水库西岸并包括米山镇驻地,面积约为320平方公里。

在上述范围之外,增设下列位于独立地段的规划区,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大水泊机场:西至泊高家,坐标Y=2143000;东至大水泊村东,坐标Y=2143500;南至西南台,坐标X=4115000;北至埠前头,坐标X=4120000。面积25平方公里;

埠口港:西至长会口西村,坐标Y=2142200;东至下埠前村东,坐标Y=2142800;北至张西线,坐标=4100000;南至海岸线,面积30平方公里;

天福山风景区:西至老古顶,坐标Y=2142800;东至东山脊线,坐标Y=2143000;南至南山脊线,坐标X=4122000;北至职业中专,坐标X=4124000。面积4平方公里;

昆嵛山风景区:西至小崮子山,坐标Y=2139000;东至官家庄,坐标Y=2139400;南至西于疃,坐标X=4117000;北至老蜂窝,坐标=4126000。面积36平方公里;

南海旅游度假区:西至黄垒河,坐标Y=2139800;东至里岛水产站东,坐标Y=2140700;南至海岸线,北至三环路。面积16平方公里;

万陵园公墓:西至西山脊线,坐标Y=4141800;东至老初张路,坐标Y=41419070;南至南山脊线,坐

标X=4113350;北至北山脊线,坐标X=4113650。面积2平方公里;

坤龙水库:西至鞠家庄,坐标Y=41424600;东至中邢家,坐标Y=41431700;北至五尚地,坐标X=4114800;南至河南邢家,坐标X=4110300。面积15平方公里;

垃圾处理场:西至新初张路,坐标Y=41419470,东、北、南均至山脊线,面积1.6平方公里。汤村温泉度假区:西至大泽头,坐标Y=41413770东至汤村,坐标Y=41415640;南至南汤村,坐标X=4103020;北至石泽线,坐标X=4124260。面积1.2平方公里。

1.7 规划效力

本规划经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市域范围内、规划区外的规划和建设应以《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

2.1 总目标

文登市2020年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半岛地区制造业基地之一,区域性商品集散地,旅游度假地。

2.2 分目标

城镇体系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自然优美,道路交通方便快捷,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居住环境舒适方便,城市景观特色鲜明,城市中心个性突出。

具体指标如下:

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以上

人均道路面积:11平方米以上

户均停车位:1个以上

人均生活用水量:200升

供水普及率:100%

人均生活用电量:4000千瓦时/年

生活燃气普及率:80%

城市集中供热率:40%

城市电话普及率:40部/百人

文物古迹保护完好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

城市绿化覆盖率:40%

城市污水处理率:100%

城市垃圾处理率:100%

2.3 城市性质

规划文登市城市性质为:外向型的综合工业城市,地区性的商品集散地,以山水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城市。

2.4 城市规模

规划近期2005年市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5万人,用地30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达到40万人,用地48平方公里;远景城市化稳定时期,城市人口将达到60万人左右。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

3.1.1 经济发展战略

预测文登市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2020年达到85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2010年达到

7.5:57.5:35,2020年达到5.9:58.8:35.3。2020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3.1.2 城市化水平

规划近期2005年全市总人口68万人,城市化水平52%,全市城镇人口35.5万人;2010年全市总人口

75万人,城市化水平60%,全市城镇人口45万人;2020年全市总人口85万人,城市化水平75%,全市城镇人口64万人。

第二节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3.2.1 等级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分为四级,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集镇。

3.2.2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为文登市区,包括龙山办事处、天福办事处、环山办事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现文登营镇驻地和原北郊镇驻地,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40万人。

3.2.3 中心镇

中心镇为苘山、宋村、泽库、葛家、大水泊,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3——5万人。

3.2.4 一般镇

一般镇为界石、汪疃、米山、小观、泽头、侯家、张家产、高村,规划城镇人口规模1——3万人。

3.2.5 集镇

集镇有天福山、埠口、铺集、晒字、口子。

第三节 城镇职能

3.3.1 中心城市

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发达,第三产业繁荣,交通、旅游集散点。

3.3.2 中心镇

苘山为工业主导型,泽库为渔业主导型,宋村、葛家为综合发展型,大水泊为交通枢纽型。

3.3.3 一般镇

米山、界石、汪疃、张家产为工业带动型的综合集镇,泽头为渔业主导型,小观以旅游度假与海产品加工业为主,侯家、高村以海产品加工业为主。

3.3.4 集镇

天福山、晒字为旅游度假型,埠口为渔业主导型,铺集、口子为工业主导型。

第四节 市域旅游规划

3.4.1 昆嵛旅游观光风景区

将昆嵛山建设成为以山林景观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地。加强昆嵛旅游观光区的统一管理,保护好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遗产,强化山区旅游项目特色,适度建设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游容纳力。

3.4.2 滨海旅游度假区

小观镇的“金滩”,积极配套建设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利用优良的自然条件招商引资,发展旅游度假业。

3.4.3 市区旅游服务区

文登市区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更加突出重点,做好“山、水、文”的文章,增强特色,打整体牌。提高相应的配套设施水平。发展服务行业,建设旅游宾馆、特色商场等服务设施,建立连接市区、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设施与景区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

第四章 市区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 用地发展方向与功能结构

4.1.1 用地发展方向

确定城市以东、北为主要发展方向,向北发展至原北郊镇政府驻地,向东发展至文登营镇政府驻地,西南方可结合火车站发展部分工业及仓储用地。

在新世纪开头的一、二十年内,建设东部新区,发展北部开发区,实现以峰山为核心的城市格局。

4.1.2 功能结构

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双龙抱城,玉带积翠;南商北工,东文西居;三位一体,成组成团”的规划结构。

以峰山作为城市构图中心,尽量大地保留山体面积,并尽可能地留出城市四周通向峰山的楔形绿地和视觉

通廊。

依托抱龙、柳林两条河流建立一连串的城市绿地,形成贴近市民的休闲空间。

继续大力发展北部的技术经济开发区,并使工业园区的范围扩展到铁路以北、二龙山以南;城市南部,强化老城区的商业金融中心,发展新的商品集散市场;城区东部,在原有的教育、医疗设施基础上,建设新的文化行政中心;城市中西部,通过旧城改造、新居住区开发,成为最大的居住社区。

形成三大功能片区围绕峰山组团状布局的整体结构:西南为老城居住商贸金融区,东南为文化行政区,北部为工业区。

第二节 用地布局规划

4.2.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规划主要公共设施沿文山路、米山路、秀山路东西方向展开,自西向东依次为老城商贸金融区、中部文教卫生区和高等教育区、文化娱乐区、行政文化中心、体育运动区、市场区。

大型商业设施,以文山路为轴线,在龙山路和香山路之间集中发展,强化其商业金融功能,形成服务于全市的商贸中心。现状的行政办公用地予以搬迁,为商贸金融腾出更多的发展用地。

增加峰山南麓文教、卫生用地面积,在登云路东侧布置文化娱乐中心,建设和扩建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老年和少儿活动中心、多功能影剧院等,与东侧的行政文化中心、新一中,南侧的体育中心一道,在峰山前形成以“文”为内涵的综合区域。

规划行政文化中心座落在世纪大道西侧,米山路以北,面积0.6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是行政办公、会展中心及其他文化设施。

利用文登的地理和交通优势,以“大市场、大流通”的战略,以小商品批发市场为基础,在市区东南部积极发展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大型市场,规划市场用地面积2平方公里。

体育中心规划布置在秀山路以南,世纪大道以西,面积0.5平方公里。

4.2.2 居住社区布局

老城区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提高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在香水路以南、秀山路以北、峰山西南形成容纳约25万人口的老城商贸生活区。

新建社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地段:以凤凰台公园为中心的凤凰台社区,以新一中为中心的文登营社区。两个社区的用地面积均在2平方公里以上,总共可容纳10万人以上。

在峰山东麓布置少量一类住宅。

4.2.3 工业用地布局

工业用地主要向北、东北和西南方向发展。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050公顷。城市北部不宜放置污水量大的工业项目,城市东部现有的工业,要加强污染的治理工作。

老城区的农业机械厂、曲轴总厂、轴承厂、电动工具厂、电机厂、水泥制品厂、酒厂、自行车配件厂、加力农用车厂予以搬迁。

城市东部和南部不宜建设新的大规模工业园区。

4.2.4 仓储用地布局

规划仓储用地138.07公顷。主要布置在火车站附近,作为中转性仓储区,为社会物流服务。在北部工业区设置物流中心,为工业园区提供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

第三节 城市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突出体现“山、水、文”的特色,以山为核心,以水为纽带,以文为内涵;山可远眺,水可近赏,文能细品。三者相互补充,密切联系。

4.3.1 山

将峰山建成城市山林风景公园,供市民游憩休闲。峰山风景区应尽可能地扩大范围,靠近峰山地段的建筑密度要低,并注意创造以峰山为中心的放射形绿化带,以保持一定的视觉通廊。

城市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注意突出山景,新建道路、绿化带注意保持与山景的视线联系,城市周围的山地,加强绿化,以楔形绿地与峰山联系,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相连的格局。

4.3.2 水

沿抱龙河和柳林河沿河林荫道和绿化带,新区每侧绿化带宽度不小于100米,旧区改造尽量保留最大宽度的沿河绿带,宽度一般不应小于50米,形成线性公园绿地。

在沿河绿带难以实现的老城区,修整河床断面,利用复式河床,按淹没周期,采用不同高度的临水台地,分别进行绿化,设置游艇码头、建设观景台等设施,增加亲水空间。

滨水建筑要与环境结合,高低错落,形成城市轮廓线。

利用桥梁优美的结构造型,一桥一景,创造多维的景观效果。

节点地段设置景观小品,利用雕塑、灯具、路牌、报栏、钟表等设施装点沿河景观。

4.3.3 文

在继承传统文脉的基础上,发扬城市特色,在布局上,依托峰山、文山,将山前的永安街以东、世纪大道两侧、抱龙河两岸建成城市的文化、行政、科技中心,布置行政中心、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会展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大专院校、私立学校等,集中体现“文”的特色。

第四节 绿地系统规划

4.4.1绿地系统

文登市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大环境生态绿地构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文登市绿地分为大环境生态绿地、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三类。2020年,城市公共绿地共计362.84ha,占城市建设总用地8%,人均公共绿地9.07m2。

4.4.2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包括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和滨海绿带。利用山头、河滩在市区内建设五处公园:1.七里水头公园,面积16公顷,在北部两河交汇处拓宽河面形成;2.峰北公园,位于开发区峰北村东侧,面积11公顷;

3.龙山公园,位于龙山路东侧,面积21公顷;4.南山公园,位于市区南部,面积18公顷;5.滨河公园,位于东部行政文化中心前,面积30公顷。

在城市西部,青威路和铁路之间,建设1.4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与峰山遥相呼应。

各类公园、绿带形成后,可使城市居民一般不超过500米就能接触到城市大型绿地。

4.4.3 生产防护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包括园林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规划在青威汽车专用线西北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设置防护绿地,起安全隔离作用,高压线两侧应根据规范设置相应宽度的防护绿带。

规划结合城市道路形成连续的沿河绿带。根据用地布局结构,沿登云路、金山路、世纪大道形成较宽的道路绿化带,以满足景观生态和用地组团分隔的双重需要。

4.4.4城郊风景区

将南部的小嵛岭定位为城市近郊休闲娱乐性风景区,在保护好山体和水体自然形态的前提下,适度建设娱乐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假日休闲场所。风景区绿地以山林绿化为主,应保持自然状态,提高树种多样性。

4.4.5大环境生态绿地

大环境生态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外围,以自然山林、果园、农田林网构成,应与风景区绿地协调。

4.4.6绿线控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绿化建设用地,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用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他人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要限期迁出;对于建城区规划绿线范围内的现状用地,若拆迁难度大,应予以控制,禁止新建、扩建、改建。

第五节 城市道路系统与对外交通规划

4.5.1城市道路系统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

4.5.2 主干路

城市主干路形成五纵六横的格局。五纵自西向东分别为:龙山路、香山路、世纪大道(初张线)、文昌路、道呼线;六横自南向北分别为:秀山路、米山路、文山路、珠海路、广州路、九里路。城市主干路起到连接各大功能区的作用。红线宽40-54米。

4.5.3 次干路

规划设置20条次干路,红线宽度30—40米。

4.5.4 支路

城市支路依照原有走向、地形地貌分别确定。由于文登为山区城市,支路应因山就势,不求平直宽阔,可以适当增减路网密度。

4.5.5 外环路

道呼线与秀山路分别起到城市东、南外环的作用。为解决北、西两个方向的过境交通问题,拓宽连接北郊与苘山的道路成为北环路,在铁路以西建设西环路。

4.5.6 规划在城市主要出入口、城区中心附近、居住区中心、风景区入口等处布置公共停车场(库);其余可按服务半径300-500米考虑就近布置多处小型停车场。

4.5.7 规划在城市中心设市民广场,在行政中心设行政广场,在火车站设交通性广场。

4.5.8 规划沿城区干道按1公里服务半径设置加油站。

4.5.9 火车客运站

文登火车站维持客货两用的方式,规划原址不变。

4.5.9 汽车长途客运站

规划汽车客运站位于世纪大道与环山路交叉口西南侧。面积13.3公顷。

第二篇: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市产业密集带上,全市土地总面积8215Km2,折合1232.2万亩,其中山区面积501.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7%;平原面积400.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2.5%,沙漠面积330.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6.8%。昌吉市市区位于乌鲁木齐以西,东距乌市中心35Km,西距石河子市118Km,北距五家渠市28Km,312国道从市区穿过承担了部分城市道路的功能,乌奎高速公路、北疆铁路从城市南缘经过,使得我市成为北疆各地通往乌市的交通要塞。

在2003年修编的《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将我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副中心、卫星城市;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生产基地。昌吉市现状建成区面积为30.4Km2,28万人;规划2010年建成区面积为36.8 Km2,35万人;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42 Km2,45万人的中等城市。市区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度10.6‟。

城市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东优、西扩、南进、北调。东优:优化东部区域的用地结构,调整城市入口区域的景观形象;西扩:城市远期发展方向为向西;南进:近期内,城市的发展轴沿世纪大道、北京路向城市南部区域推进;北调:现状城市北部区域为城市旧城区,规划期内需要对用地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规划构思:

四条城市产业发展带

城市住宅产业发展带:发展服务全市、全州,吸引部分乌鲁木齐客流,针对不同客户群的不同类别的住宅。

城市教育产业发展带: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以分校的形式吸收乌市高校和科研机构进入。

城市工业产业发展带:主要发展低污染,节水型的制造业,吸纳乌鲁木齐市的中低端产业扩散以及各地希望进入乌市都市圈的相关企业。

城市物流产业发展带:利用地缘、土地和交通优势,发展以仓储业、运输为主体的物流业,争取成为面向天北经济带和第二欧亚大陆桥的物流基地。

六个城市活力中心:

旧城商业中心:集中了现状建成区的商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新城行政中心:位于城市综合功能片区的西部,安排为城市新的行政商业中心,带动城市功能片区向西拓展。

新城文化中心:位于城市两大功能片区的结合部,围绕绿核,安排城市的文化、体育、娱乐中心,服务整个城市。

新城教育中心:位于城市产业功能片区的西部。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设置为科技教育园区服务的公共设施。

新城创业中心:位于城市产业功能片区的东部,工业园区管理中心,产业孵化器。

物流中心:结合三工镇和火车站建设服务物流企业的设施。

路网结构:城市路网以312国道市区段、石河子路、吐鲁番路、世纪大道、北京路、中山路“三横三纵”为骨架,结合现状采用不规划的方格网结构,并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建立两个城市交通环:内环为市区内交通性环路,联系各功能区;外环为公路网,起分流过境车辆入城的作用。

居住用地规划:现状城市居住用地1038公顷,占城市总用地38.85%。城市住宅建设多以低、多层为主。在总体规划中,居住区围绕城市中心布局,形成三个新居住区。

居住区一:位于新城北区,以多层高中档住宅为主。

居住区二:位于城市中部,塔城路以北,312国道市区段以南,北京路以西,世纪大道以东。

居住区三:位于塔城路以南,吐鲁番路以北,中山路以东,北京路以西。

规划居住用地共1248.15公顷。

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市区内现状有工业用地544.1公顷,各类仓储用地150.9公顷;至2020年,城市市区中规划各类工业用地372.96公顷;规划各类仓储用地61.82公顷。

给水工程规划:昌吉市现有水厂一座,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运行管理,抽取地下水作为水源;新建中的第二水厂也是以地下水为水源。远期规划拟建三水厂。

排水工程规划:昌吉市现有污水处理厂两座,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5万吨;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目前日处理仅3万吨,该污水处理厂经扩建后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到15万吨。排水管网已覆盖了城市的大部分片区,总长达47.3公里。远期规划新建污水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第三污水处理厂。

供电工程规划:昌吉市区现有110kv变电站两座,近期新建昌吉北郊110kv变电站,以满足城区经济发展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电信工程规划:昌吉市现话机总数约为10万部,交换机容量为15万门,规划增设六个电信模块局,两个移动通信局,两个有线电视分中心。

供热工程规划:昌吉市现需纳入集中供热范围的建筑面积约883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率达到70%以上;规划到2020年城市规划集中供热面积3699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

燃气工程规划:现有气门站,规划远期新建一座门站,主管网工作压力设定值0.3Mpa。现昌吉市天然气为主气源,液化石油气为辅助气源。

城市文化

近年来,昌吉市连续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因此,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添城市文化内涵显得尤为迫切。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昌吉市重点抓了四项基础工程:一是注重挖掘历史文化;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三是繁荣和发展各类文化艺术;四是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清代粮仓位于昌吉市宁边古城东南角,总建筑面积约为650平方米。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粮仓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开始为清兵屯积粮草,解放后又为解放军存放军粮,为保卫祖国边疆起到了重要作用。1987年,清代粮仓作为宁边古城的一部分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该建筑系土木结构,留存的粮仓已基本成为危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2006年和2007年,昌吉市连续两年对清代粮仓进行了落架维修和对粮仓的二期文物本体进行了修缮,同时加快了布展进程。

2007年,昌吉市将清代粮仓和三十里大墩烽火台成功申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07年,昌吉市抽调专人深入各乡镇、办事处扎实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将回族饮食文化、哈萨克骨雕、昌吉社火、新疆曲子等8个项目向自治州进行了申报。目前,已建立市级目录33项。

文化阵地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昌吉市十分注重文化阵地建设。2002年,昌吉市建成了总面积为4591平方米的市文化中心,将市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文物保护管理所融为一体,解决了昌吉市多年来没有文化活动阵地和办公场所的问题。

回民文化是昌吉市众多民族文化的首要特征,为进一步将回民文化发扬光大,2008年,昌吉市在市人民公园东南方向建设一条占地面积为48.8亩回民风情街。建成后的回民风情街集观光、游览、购物、美食为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回族风情。同时,在今后的几年中,昌吉市还将加快市文体公园、恐龙博物馆、游泳馆、体育馆等一批公共文化重点项目建设。

繁荣和发展文化艺术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昌吉市以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主线,形成了多样化的文艺风格。

一是节日文化隆重热烈。坚持在节庆日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如:每年的迎春文艺晚会、正月十五的社火秧歌大赛、“六一”的少儿文艺演出、“七一”建党节的专场演出、国庆节的书画摄影展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在群众文化普及中,重点突出了民族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昌吉市组建了“花儿”艺术团;阿什里乡、庙尔沟乡分别成立了“达尔汗文工团”和“海纳尔业余艺术团”;阿什里乡首创的乡歌《昌吉的拌面拉条子》等享誉疆内外,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特色文化有声有色。自2002年以来,昌吉市每年夏季5月至10月在亚心广场、吉瑞祥时代广场等组织开展“彩色周末”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由最初城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参与扩大到村组、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在形式上以歌舞、演唱、小品、戏曲等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市累计举办广场文化活动749场(次)。连续五年被自治区评为“百日广场”文化竞赛活动先进市。

三是社区文化蓬勃开展。以“文体四进社区”为载体,以群众活动为依托,以辖区单位参与为主体,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采。目前,全市有秦腔、新疆曲子等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团队达812支,在文体团队的带动下,各社区的文体活动常年开展得红红火火。目前,昌吉市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廉政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农村文化等,成为各族群众强大的精神支撑。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昌吉市文化市场得到培育和规范有序发展。目前,全市有文体经营场所1023家,其中网吧119家,棋牌室242家、歌舞娱乐场所78家、电子游戏厅93家、书刊摊点67家、台球厅、保龄球馆等其他场所93家,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年约产值逾5000万元。形成了以娱乐、音像、互联网服务场所、图书期刊、棋牌室、歌舞厅等多门类的文化体育市场,并由城市向农村辐射,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2003年以来,昌吉市先后获得“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市”等多项荣誉。

目前,清代粮仓现已征集农耕民俗文物大小50余件;市文体公园、恐龙博物馆等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以“观音故里”为主的佛教文化也正在发掘之中。此外,今后五年,昌吉市还将陆续新建少儿图书馆、新区大型文化广场、新区文化会展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场所,不断加大对优秀创作剧目的奖励,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回族花儿与昌吉文明 作者:新疆昌吉市文明办主任:马生辉(女,回族)

新疆著名花儿歌手、昌吉市政协委员、昌吉市文化馆 寇红(女,回族)

走进昌吉,你可以随时随地听到“回族花儿”演唱的歌声和韵律,车载音响,人们聚会、婚庆宴席、晨练广场、校园课间„„处处都洋溢着“花儿”的情思。

喝一口盖碗茶,难忘呀回回的家,离开了回回家,难忘盖碗茶。

沙枣树上雀娃子叫喳喳,贵客进门忙阿妈。

相互说声赛俩目,请到炕上桌桌摆哈。

红枣桂园散着清香,茶叶枸杞子泡出了花。

冰糖葡萄透着清凉,热气腾腾请你喝吧。

唉嗨哟,朋友啊,热气腾腾请你喝吧。

喝一口盖碗茶,难忘呀回回的家,离开了回回家,难忘盖碗茶。

沙锅里的开水呀哗啦啦,泡透阿妈的盖碗茶。

阿妈的情意溶在茶里,百年风味难忘哈。

红花种子一颗心,淳朴厚道人人夸。

细细品呀慢慢尝,热气腾腾清你喝吧。

唉嗨哟,朋友啊,热气腾腾请你喝吧。

喝一口盖碗茶,难忘呀回回的家,离开了回回家,难忘盖碗茶。

一、什么叫“花儿”?“花儿”的起源及昌吉“花儿”的流传

“花儿”之所以被称为“花儿”,是与人们的爱情生活紧密相关。生活在西北高原的青年男女,他们经常用山歌来作为表达情意的手段,向对方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在山歌中,男方亲昵地称女方为“花儿”,女方亦亲热地称男方为“少年”。于是,这种用来称呼情人的名词,就变成这种山歌的名称了。与“花儿”相对的词是“少年”。这是两个富有诗意的名称,他们也反应出了“花儿”这种民族在内容上的基本特点。

从“花儿”的名称和民间广为流传的“花儿”绝大部分是情歌这一事实来看,这种民歌大抵是最先由民间情歌开始,而后来才渐渐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生活内容的。所以,我们可以认定,“花儿”的内容,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绝大部分都是倾诉普通男女之间的爱情的。这些情歌是传统“花儿”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整个“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儿的曲调叫着“令”“令”一般因歌唱时所加衬语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常见的“令”有“洮州令”、“莲花令”、“河州令”、青海大令、撒拉令等。由于花儿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模仿性较强。演唱者的习惯加以变换,所以有的花儿出现变型,这也是很自然很有地方特色的事。

回族人民性格粗犷、豪放、喜欢在山野之间即兴高歌,创造了“花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流传在大山里和广阔的大地上。花儿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回族民歌,是回族民间文艺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为回族人民所珍爱,也为其他兄弟民族所喜欢。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许多民族的歌手都会唱“回族花儿”。

“花儿”的故乡在甘肃临夏、洮岷等地区。明清之际,大批回族人被迫从内地向西北边疆迁徙,到解放前的几百年间,内地回民又有几次大的西迁活动。昌吉回族主要是前清时期至今逐渐从西北各地传播到滨湖河畔,并且生了芽,开了花。昌吉花儿的演唱者,大多是清代渭南、河湟各省区迁徙来的。他们与关内各地回民交往密切,因此不同类型的回族花儿在昌吉互相流传。于是这朵鲜花的种子又有了后裔。据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苗圃一村70多岁回族妇女马永兰介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村里来了一批自流来昌人员与她们的在村上劳动时就兴对唱“花儿”:

一对(儿)黄牛犁地(呢),回头(儿)上鞭梢子绕(呢),想起了尕妹子回去(呢),心里刀子(嘛)绞(呢)。

„„„„

东山(呢)打一个梅花鹿,西山(呢)打一个野孤;

你回去给你的姐姐说,我想给你当一个姐夫呢!

从以上这些花儿的内容看,大都歌唱了普通男女青年纯沽的爱情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抒发了对昌古这片热土的爱恋之情,外来人员和本土居民一样深深眷恋着昌吉。

“花儿”由于流行地区的不同,其风格、结构形式和唱法也不大相同。大致说来,可分为两派:仪式以临夏地区“花儿”为代表的临夏花儿,仪式以临潭(即洮州)、岷县地区“花儿”为代表的洮泯花儿。除此之外,还有河州(也叫河湟)、青海、东乡、保安等类型。昌吉回族花儿主要为河湟花儿类型。

新中国成立后,受尽苦难的回族人民翻身得解放,花儿的内容与时俱进,它几乎完全由情歌翻转过来,变成了对新社会新生活的颂歌,人们用花儿的形式来歌颂党和毛主席,歌颂各项政策和自己的幸福生活。表达他们对新社会的热爱,表达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在建设家乡、奔向未来的昂扬斗志和喜悦心情;歌唱社会日新月异,各方面的巨大变化,表达人们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向往。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是一个具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富于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新生活,勤于耕耘和劳作,勇于探索和开发,善于学习和创造,从而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花儿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新生活、新思想、新风貌的画卷。

“山花开不败,心花万年香”。在滨湖河畔的昌吉旅行,人们会经常听到这么一句深情的话。心花,就是从心里绽放的花,指的就是本地一种声调高亢悠扬,情感深沉凝重的山歌—昌吉回族花儿。

二、“昌吉花儿”演唱传承昌吉文明与发展

好不过五月的夏晴天,黄花儿开给在路边,不走大道(者)走地边,一心要听上个“少年”。

“花儿”本是心上话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刀儿拿来头割下,不死了还是这个唱法。

生活在昌吉的回族人,不论是大姑娘,小媳妇,老奶奶,还是体格强壮的小伙子,头戴白帽的花甲老爷爷,光着屁股的稚齿小儿,他们都对“花儿”有一种特别的钟情。在丰收的季节,在喜庆的日子里,在广阔的田野,凝聚这一个民族的精神,唤起了回族人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向往。在一曲曲雄浑深沉的花儿声中表现出来的是回族粗矿、豪放、刚烈、坚韧的性格,是赤裸裸的爱,火辣辣的情,是水一样的柔情,奔放不羁的个性,是兴兴衰衰的人生,倾吐不尽的人生况味。犹如一个民族的灵魂,其中有他们的历史、文化和全部感情,是心灵的呐喊,灵魂的颤抖,是从歌者的心中流出的一条感情的河,也是昌吉回族人从心灵深处涌来的生命之歌。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昌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进步,从“昌吉花儿”中人们深刻体会到、品味到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就想品味“花儿”一样品位享受人生。昌吉市二六工镇是全国回民聚集的乡镇、回民族人口占全镇80%以上,《二六工是个百花园》这首创作歌曲就生动的反映和体现了这一点:

哎,天山脚下的二六工呀,就是我的家,不少人们都知道这是花儿的家

白布的尕汗褂,青色的尕夹夹,唱花儿迎来金凤凰这是回民文化。

„„„„

哎,北边高速路呀,南边铁路线,我的故乡二六工是个百花园,蜜蜂彩蝶花中笑迎来旅游潮,农家乐的特色饭赛过了麦当劳。

„„„„

哎,棉花堆成了山呀,番茄国外拉,鸸鹋马鹿特色养殖是个金疙瘩,沼气进万家呀庭园搞绿化,各族儿女手拉手奔向现代化。

„„„„

哎,新房一排排呀,幸福大道铺到家,自来水通到了锅台上阿妈笑哈哈,旧貌换新颜美名传天下,远程教育到农家致富离不开它

„„„„

哎,政策就是好呀,感谢党中央,把好事落到了农民的心坎上,父老乡亲们乐呵呵生活奔小康,欢迎八方的朋友们来做客观光。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由不得自家,花儿本是心中的情,唱不出它,心里就像猫抓„„„„

是啊,在“昌吉花儿”的家园中,我们的艺术家们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古老的花儿艺术延续,新的花儿歌曲创作诞生,盛世年华中的社会经济发展使“昌吉

花儿”又注入了新生和活力。

上去者高呀山,哎呀望呀平川呦,哎呀平川里,哎呀有一朵红牡丹呀。

有心者摘呀花,哎呀没怕远呦,哎呀来摘红牡丹呀。

红牡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呀,滨湖河两岸春满园,清清的河水映蓝天,花儿废除了我们心坎坎,哎呦,哎嗨哎嗨呦,红牡丹开花红艳艳,滨湖河两岸春满园,阿哥阿妹心相连呀,双手呀开出幸呀嘛幸福泉呀。

红牡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呀,尕妹妹呀摘花喜呀嘛喜笑颜呀,一颗牡丹一颗心,一颗心呀,要送给阿哥呀,哎嗨哎嗨呦,阿哥阿妹心相连,携手并肩建家园,致富的路上大步走呀,幸福的日子万万年呀,万万年呦。

新疆昌吉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人口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的比例较大,“花儿”文化因此在当地有着深厚的土壤。近几年,为了使“花儿”这枝“文艺”大观园中的奇葩开放得更加光彩夺目,昌吉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筹建填补新疆空白的“花儿艺术团”。2007年,昌吉市通过面向全疆公开招聘、组建了“花儿”艺术团,为了打造全国一流“花儿”艺术,还从焉耆回族自治县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请来了两位颇有造诣的“花儿”歌手,为了弘扬“花儿”确保“昌吉花儿”后继有人,从2006年开始,昌吉市二六工镇正式成立了花儿培训班,打造“全疆回族花儿特色第一镇”,挖掘回族花儿艺术,搜集民间艺人,整理回民文化故事,传奇人物资料及工艺美术、“花儿”词曲,民族服饰,传说舞蹈等回族特色的民间文化;昌吉市一小成立了“少年花儿培训基地”,由著名的回族花儿歌手寇红担任教员培训;昌吉市文明委、宣传部、文体局推出了“花儿”体操供市民在广场操练;以首府城市昌吉市为主的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特色城市品牌处处展现—昌吉回民风情街的打造就是要把昌吉市的民族文化用建筑写进历史,写进这个城市的记忆。回民风情街的设计是结合了中国地域特色与中亚地区民族建筑风格来定位的。回民小吃街建成营业,并被认定为全国首家“中华回民小吃名街”和全疆首家餐饮实训基地。从2007年至今,昌吉市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回民美食文化节,挖掘产生了一大批回族饮食特色产品和回民饮食文化作品,走进昌吉不仅能品味回民特色小吃和民族传统大餐,更能领略回民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如果说现代文化元素是昌吉市的特色,那城市的历史文化是昌吉市的魂。马良骏纪念馆主体已完成,将在2009年竣工,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不断扩大延伸;花儿大剧院也将助推昌吉花儿事业的发展;“文化昌吉”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文体公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将打造出一个美丽富饶的昌吉。正如歌词描述的一样滨湖河新城、滨湖河景观更是带动了昌吉的发展与兴旺的象征。

丝绸的路上百花开(吆)昌吉的城楼上彩旗飘(吆),尕妹们捧起盖碗茶(吆)哎——吆,动听的乐曲声传来,动听的乐曲声传来,„„„„

秀美的风声惹人爱(吆)滨湖河边的牡丹花开不败(吆)

清清的河水流下来(吆)哎——吆,多少只小船儿划来,多少只小船儿划来。

„„„„

昌吉的城里迎宾客(吆)水灵灵的牡丹花你来看(吆)

朋友啊请到昌吉来(吆)哎——吆,喝一碗香喷喷的茶来,喝一碗香喷喷的茶来,昌吉回族花儿唱出了人们的情思,唱出了人们的向往、也唱出了昌吉的文明进步与发展,在825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全市人民奋发图强,2008年,实现地区牛产总值133亿元,增长l 6.1%;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25.7%;财政收入9.3亿元,增长25.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亿元,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l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亿元,增长21.5%;外贸进出口总额4.8亿美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叮支配收入l 2500元,增长l 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202元,增加617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西部876个县市第l 4位,较去年上升9个位次。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全面发展进步,人民生活逐步提高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和城乡市民文明素质得以提升,昌古市先后荣获的荣誉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献爱心工程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市”、“全国人口普查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卫生红旗城市”、“自治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市”、“白治区奶源基地市”。“名吃之乡、休闲之都、宜居之城、花儿之苑、观音故里”的城市名片正展示出这座千年古城靓丽的风姿。全市人民已步入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之中,鼓足信心,誓在五年内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昌吉花儿”也在这座城市绽放奇彩光芒,在传统花儿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旋律和节奏,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新作品,在昌吉广为传唱,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作品有:《阿妈的盖碗茶》、《花儿的故乡》、《月亮阿哥牡丹情》、《庭州的月亮》、《歌唱咱们新农村的好风光》、《阿妹是金凤凰》、《花花尕妹》、《昌吉美》、《红牡丹花开红艳艳》、《朋友请到昌吉来》、《滨湖河畔花儿艳》等。昌吉是歌舞之乡,浓郁的回族花儿文化,正是她丰厚的文化积淀。

昌吉美,昌吉美,昌吉美,六六二呀儿呀子吆,昌吉美得醉人心,滨湖河畔美如画,牧民山下牧歌脆

哎„„„„哎吆,哎嗨吆,河水淙淙流呀,草原牛羊肥呀,林荫大道宽又长绿色长城望不尽,昌吉美,我们的昌吉美。

昌吉美,六六二呀呀吆,昌吉美得醉人心,人民勤劳又勇敢,劳动致富粮成堆;

哎„„„„哎吆,哎嗨吆,麦海翻绿浪(呀),棉花如山堆(呀),年年都有了好收成,家家户户笑开了颜,昌吉美,我们的昌吉美。

昌吉美,六六呀呀子哟,昌吉美得醉人心,山美、地美、人更美,小伙儿帅来,姑娘追,哎„„„„哎吆,哎嗨吆,城乡多么美呀,高楼拔地起呀,边疆建设大发展,各民族生活甜又美,昌吉美,昌吉美,昌吉美,我们的昌吉美。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1年1月25日在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马建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及“十一五”回顾

2010年,是我市“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抢抓机遇、推进科学发展的一年。市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自治州党委九届八次以及市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1亿元,较上年(下同)增长16.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6亿元,增长4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8亿元,增长26.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亿元,增长18.1%;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02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42元,增加141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408元,增加151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05‟以内。

全市上下围绕中心,创先争优,加快发展,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绩。有4项工作、3个部门获得国家级先进和国家相关部委表彰;有6项工作、6个部门获得自治区级先进和表彰;有2项工作、9个部门获得自治州级先进和表彰。昌吉市被科技部确定为新疆首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昌吉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狠抓重点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预计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增长18.3%。完成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市属工业增加值48.9亿元,增长21.4%。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70亿元,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21.4%。“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特变电工进入世界机械行业500强,跻身中国500强第388位。“TBEA特变电工”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麦趣尔乳业、天山畜牧进入上市辅导期。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75吨和5500吨。

——园区发展提速升级。多方投入1亿元,“一区六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实现工业产值125.6亿元,工业增加值35.4亿元,增长24%。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33.1亿元,工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52%,新引进企业47家,到位资金8.1亿元。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5亿元,增长8.1%。市财政投入1.04亿元,带动全口径6亿元用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加工番茄、榨汁葡萄分别新增5000亩和1万亩,形成了15个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基地,新增温室面积2789亩。新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订单农业比重达到87.3%。畜牧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新建养殖小区10个,托牛所6个,挤奶厅15个,畜牧业占大农业收入比重达到53%。农业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努尔加水库开工建设,完成高效节水面积11万亩,植树造林面积3.4万亩,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转移农村劳动力1.9万余人次。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7.8亿元,增长18.1%。“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深入推进,“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兑付补贴资金1061万元。昌农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成运营,新疆新合作昌吉仓储物流中心顺利落户。完成昌吉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及努尔加大峡谷景区专项规划编制,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昌吉)美食文化节、第二届花儿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实现旅游收入7.2亿元,增长30.3%。举办了首届房交会,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78万平方米。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增长16.3%。浦发银行、交通银行落户发展,政府性融资及协调各类贷款达7.91亿元。一年来,我们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区域发展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本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完成城市建设投入5.06亿元。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16项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编制。滨湖河生态景观世纪园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规划展馆、南公园改造建成开放,绿洲南路、天山路等7条城市改扩建道路竣工通车,西外环等3条亚行贷款城市道路加快建设。乌昌大道西延、北京路北延等重点交通工程全面开工,总投资4.64亿元的11条224公里重要农村公路启动建设。天然气复线管道工程全部完工,20个小区供热二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扎实开展,市财政投入1340万元,4个乡镇、20个村的镇容村貌明显改善。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完成,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关停企业14家。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新思维引领发展,积极引进和争取项目,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发展蓝图科学勾划。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科学规划为导向,在全州率先实现“三化”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编制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23个重点专项规划,部署了“三年见成效、五年全面实现”的总体安排,深化了建设适宜居住创业的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区域中等城市定位,积极探索“镇区一体化”、“飞地经济”、“总部经济”等发展模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工作取得实效。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95亿元,新引进投资项目18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庞大汽贸、新汶矿业等4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全年开工项目233个,完工177个,储备项目295个。66项重点项目,开工63项,完工或完成投资计划35项,完成投资34.7亿元。果业果蔬二期、华建陶瓷二期、格莱雪冰川水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华电昌吉新热电、永成农机装备制造、恒安纸业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共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项目252项,补助资金6.8亿元。援疆工作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援疆工作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计划,福建工业园基础设施试点援疆项目一期完成建设,完成投资2004万元。

一年来,我们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市财政统筹用于改善民生支出达1.97亿元。养老、医疗等五大保险参保人数26.2万人,享受各类社会保险待遇1.93亿元。3165名“五七工”纳入社保统筹,6459名企业退休人员享受每月120元采暖补贴。为1740户城乡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070万元,为1904名“五七工”和60岁以上低保老人发放生活补贴288万元,为8395名困难群众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260万元,520户城乡解困户在就业、就医和子女就学方面享受优惠优待,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优化整合敬老院,将五保老人供养标准由3500元提高至4000元。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开展,为2409名高龄老人发放特殊生活补助123万元,补贴范围扩大到80岁以上。启动了“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关爱工程”,将883名农牧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2475名残疾人纳入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补助范围,荣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示范市称号。

——惠民实事全面完成。一是市一幼教学楼续建、阿什里乡中心学校宿舍楼竣工交付使用,市一中教学楼、三中宿舍楼主体完工。二是20个村、10个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室和14个村卫生室建成使用,宁边路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榆树沟镇等5个乡镇文化站主体完工,妇幼保健院综合业务楼启动建设。三是完成23个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绿洲路街道托老中心及16个乡镇、街道残疾人康复训练站、5个社区康复室、3个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成使用,中山路、建国路街道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四是完成农牧区抗震安居房1969栋、廉租房254套、经济适用房200套、残疾人危房改造35户。2.2万平方米抗震加固和10万平方米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和谐一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牧民定居160户。五是120公里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完成1200公里农村公路养护任务。大西渠、六工、滨湖、佃坝4个乡镇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完成建设。主要农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面积达50.4万亩,参保率达66.7%。六是为全市3604名符合调资要求的企业退休职工平均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200元达1290元。实现就业再就业6752人,其中“4050”人员106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98个。七是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疗保障基金人均分别达到15元和180元,1984名农村孕产妇享受人均450元住院分娩补助。八是西街、柳树巷、32号、36号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九家沟村、小三四工一村城中村改造启动实施。九是“数字城管”项目试运营,森林公园奇石园、人民公园闽疆石雕园和6个街头游园建成开放,新增绿地462亩。十是干部职工房改退款工作稳步实施,为701人退款1272万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麦趣尔、蓝山屯河节水、新疆慧尔3家公司被新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特变电工变压器等25个重点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国家授权专利85件。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两基”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稳步实施,“双语”教学和“内初班”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双语”教学覆盖面达100%。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百日广场”、“乡村百日”等文体竞赛活动丰富多彩,绿宝国际体育城、东方奥斯卡国际影城投入运营,昌吉恐龙馆、体育馆等一批文体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大喇叭”无线覆盖工程和农村“公益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扎实推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控扎实有效。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惠民奖励扶助资金达328.2万元。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中心敬老院、国防教育中心等项目完成建设,顺利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检查验收。募集社会资金226万元用于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等各类援助,帮扶奇台资金达390万元。新增13个州级和谐社区。兵地、军地、油地关系融洽友好,驻市单位团结协作,融合经济加快发展。统计、审计、外事侨务、气象、地震、档案、史志、老干部、工青妇、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年来,我们狠抓社会稳定,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7·5”事件周年、世博会、亚运会等敏感节点期间,全市社会安定有序。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不断加强,“三防”措施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全市辖区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及人员密集场所技防安装覆盖率达100%,111名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和244名专职治安巡逻员全部上岗执勤。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格局,群众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安全生产形势运行平稳,应急处突能力不断强化,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80起、死亡41人、受伤220人、直接经济损失65.8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0%、10.9%、7.6%和52.6%。——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健全完善了政府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等制度,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解、督查落实、责任追究等机制,政府工作科学、规范和制度化建设取得实效。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州、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204件,政协委员提案197件,办复率达10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强化纠风工作,党员干部廉洁勤政意识进一步增强。144名工作人员通过公开招考得到录用,少数民族比例达30%以上。加强责任和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年偿还历史债务2.7亿元,政府采购节约资金2228万元。“数字昌吉市”规划启动编制。

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顺利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也为“十一五”规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五年平均增长15.6%,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分别比“十五”末翻了1.2番、1番和2.34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0.4亿元,比“十五”增加127.7亿元,年均增长20.9%。二是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十一五”末的13.1:43.7:43.2。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培育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了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加工番茄、葡萄、小麦、棉花、奶业等优势主导产业。以旅游、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房地产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昌吉市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是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明确了“东优、西扩、南进、北调”的城市发展方向和“三河夹两城”的空间发展格局。五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入19.75亿元,打造了一批以滨湖河生态景观带、回民小吃街、泉昌回民文化园等为代表的精品亮点工程,昌吉市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城镇化率达60.2%。四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行政管理、财政金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稳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娃哈哈、上好佳、神华集团、郑煤机等一批中国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市,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66亿元,是“十五”的3.05倍。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3.62亿美元。五是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五年用于社会事业发展资金41.42亿元。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五年用于民生改善支出39.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8.63%。社会保障、抗震安居、牧民定居、扶贫帮困等民生工程得到有效落实,各族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历届市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大力协作,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不懈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各族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老干部、老同志,向为昌吉市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驻市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区、州及兵团驻市单位、援疆和挂职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昌吉市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不相协调,改善民生任务还很艰巨;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干部队伍中还存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以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任务及2011年主要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踏实干、务实干、豁出去干的精神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福建对口支援的历史机遇,以“率先跨越、富民强市”为主题,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商贸活市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发式,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争当自治州“三个率先”发展排头兵,全力打造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先行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把昌吉市建设成为适宜居住创业的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区域中等城市。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5亿元,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必须看到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我市经济发展总体上已处于加速上升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必须看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关键时期,我们科学制定完善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坚定了投资昌吉、建设昌吉的信心和决心;必须看到我们拥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央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启动,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必须看到我们拥有一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干部队伍,自我发展、加快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迸发,我们一定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确保中央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并凸显成效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较上年(下同)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7亿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亿元,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40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64‟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集聚,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以重点产业为依托,以园区发展为平台,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加快构建产业集聚配套、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93.5亿元,增长18%。工业总产值226亿元,市属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21%。

主攻重点产业。完善“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依托龙头企业和工业园区,推动支柱产业向高度集中、成片规模、优化提升方向发展,实现工业产值188亿元,工业增加值46亿元。重点围绕打造机电制造、石油化工、农副食品加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延伸配套产业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打造机电制造“百亿产业集群”。围绕将特变电工打造成为“五百亿集团”目标,加大政策、土地、资金等各方面的扶持,启动特变电工总部经济基地、国际装备物流基地一期、物流货运周转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力支持特变电工“二次创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二是打造石油化工“百亿产业集群”。积极抢抓自治区鼓励发展石油石化下游产品加工业机遇,重点抓好天然气储备库、蓝山屯河科技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石油化工产业贡献份额。三是打造农副食品加工“百亿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汇源果汁二期、益海番茄加工、中粮昌吉综合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建成投产,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四是加快煤电及矿产资源加工业发展。抢抓“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将硫磺沟矿区列入准南煤田规划重点开发区域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煤炭产业“十二五”规划,加快推动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好神华屯宝500万吨、兖州矿业300万吨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依托溢达纺织、蓝山屯河等企业,壮大提升纺织和新型建材产业。培育规模企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加速构建以大企业集团为中心,若干产业配套和企业分工协作,大、中、小企业匹配的企业群和产业群,着力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10亿的企业和税收过千万的纳税大户。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落实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统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将本土企业名优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帮助中小企业创品牌、争订单、拓市场,促使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年内新增14个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增长点。全力支持麦趣尔乳业、天山畜牧、泰昆集团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争取1—2家企业上市。

做大园区经济。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端化发展、高效益推进的思路,着力提升“一区六园”发展层次和水平,重点抓住昌吉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大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加快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以下简称高新区),带动三工八钢工业园、闽昌工业园等园区整体联动、共同发展。“一区六园”实现工业产值153.6亿元,增长22.3%,其中高新区实现工业产值53.1亿元,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61.7%。一是抓好规划建设。编制完成高新区126平方公里发展规划、42.8平方公里二期控制性土地利用规划及战略发展、产业发展等规划,加快编制硫磺沟煤电煤化工产业规划,着力提升三工八钢工业园、闽昌工业园规划水平,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功能和定位。二是加快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和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相结合,加快“一区六园”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高新区道路、标准厂房、绿化、福建工业园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三是加快项目引进。重点抓好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重大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新引进企业50家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集中力量,全力扶持,努力将三工八钢工业园、闽昌工业园打造成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加快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创新型城市组织构架、创新机制和投入机制,着力构建“三大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加快科技创新平台、科研人才队伍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积极争创品牌,年内创建自治区名牌产品3个。

二、加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始终把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号工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以大投资带动大建设,以大建设实现大发展。

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开展“规划年”活动,市财政继续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三次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及教育、文化等各领域专项规划编制,为促进产业协调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用足用好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各项政策,研究政策导向,超前论证包装,强化对接跟踪,重点抓好已上报至国家、自治区的295个项目对接工作,年内争取上级补助资金7亿元以上。严格实行重点项目“四个一”、“全程代办”及“周例会、月调度、季讲评”等工作机制,明确形象进度,强化督查落实,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并发挥效益。重点抓好华电昌吉新热电、新铝铝型材、亚通管材等60个重点项目建设,促其尽快投达产。强化政府项目监管,确保工程优良、资金安全、干部廉洁。扎实做好对口援疆工作,认真落实新一轮对口援疆规划,加快实施8个援疆项目,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借助福建省资金、产业等方面优势,重点在招商引资、产业合作、市场拓展、园区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狠抓重大项目引进。围绕“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和为大企业集团配套招商,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招商引资政策,充分发挥北京、上海、福建泉州联络处招商“前沿站”的作用,积极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力争在引进大企业集团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重点加强对华能总部、辽宁宏运集团无水港及管材生产加工、山东高速市政工程、山西太原重工等一批大项目的跟踪对接,争取项目尽快落地。全力抓好会展招商,突出做好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招商参展工作。加快“飞地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积极承接福建等内地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争取区内外大企业集团总部在我市布局,谋求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发展。依托特变电工集团等对外发展平台,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三、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 紧紧围绕在全州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这一目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市财政投入1亿元以上资金,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综合效益,全面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9亿元,增长8%。

着力抓好农业规模化发展。坚持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打造产业基地的基础工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基地规模化。继续抓好小麦、棉花、加工番茄、葡萄等基地建设,优化品种、提高单产和亩均效益。重点做大做强林果业,突出发展榨汁葡萄产业,面积增加至3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进温棚瓜菜、林果、储藏保鲜等设施农业建设,着力解决好提高农民种植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温棚建设规范提升和产出效益等突出问题,加快乌昌地区反季节蔬菜无公害有机基地、应急储备和贮藏保鲜集散中心建设,年内新增温室面积1500亩、储藏保鲜库1500吨。以牛羊育肥、养殖小区建设和奶业发展为重点,以良种化、优质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新建养殖小区10个,新增优质奶牛5000头,育肥牛羊85万头(只),畜牧业占大农业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5%。

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用产业化的思维谋划和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升级。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重点在瓜菜、肉品、果品等品牌打造和整合上实现突破。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和市场营销队伍,通过福建等外销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营销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和开拓能力。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农产品订单率达到88%以上。

着力抓好农业标准化发展。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和市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控等技术的运用,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认证,建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10万亩,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5个。完善农产品安全体系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全面提升农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强化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着力抓好努尔加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喷滴灌等成熟高效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5万亩;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

着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场承包经营制度。健全科技培训和推广服务体系,以实用性技术和现场培训为主,广泛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生产技能。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同时,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和示范乡镇、村的带动作用,突出产业发展,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力度,促进城镇化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年内投入资金7亿元以上加快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要求,编制完善乡镇总体和集镇发展规划,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街景设计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等8个专项规划。完善城市基础功能,完成延安北路、宁边路、建设路等14条城市道路、4条巷道续建和升级改造及电子警察二期项目建设。完善城市枢纽功能,完成乌昌大道西延和城市北郊、高新区客运站建设任务,启动昌吉客运西站建设,全力做好城际轻轨、南北绕城干线、乌昌大道昌吉城区段等重点交通项目的规划对接。完善城市保障功能,启动编制第三水源地规划,实现一、二水厂全面并网,新建23公里供水管网和38公里排水管网。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城投公司等各类融资平台作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金融支持、各方参与的城市投融资体制,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大幅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建设;研究制定物业弃管小区管理办法,加强对物业弃管小区的管理;加大对供排水、供热、供电、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监管和日常维护力度,确保运行安全。

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将历史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元素与城市景观、实体建筑有机结合,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精品工程和标志性街区、建筑、社区,整体推进城市有形特色文化建设。重点完成滨湖河生态景观、中山路滨湖河大桥等工程。进一步完善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加快推进西街、柳树巷旧城改造和南五工二村、三畦村、九家沟村、小三四工一村城中村改造,着力改善城市整体面貌。加大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力度,合理布局绿地、游园、广场等公共休闲场所,年内新建4个街头游园,新增绿地400亩,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镇区一体化”发展模式,把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功能和定位,将榆树沟和二六工镇纳入高新区、三工镇纳入三工八钢工业园和火车站仓储物流园统筹规划发展,将大西渠、六工镇纳入城市规划区统一建设,滨湖镇、佃坝乡围绕华电工业园做好服务,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商贸重镇、工业强镇、文化大镇和旅游名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目标,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治理。不断加大北部荒漠区域保护治理力度,重点抓好国省道、高新区等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完成3.75万亩造林任务。深入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3个示范乡镇和20个示范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工程,力争年内完成头屯河大桥南北2公里范围内的企业搬迁工作。继续加大公益性公墓管理力度,强化乱埋乱葬综合整治。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强化项目用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鼓励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下达指标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着力构建以现代物流产业为主导,以旅游和房地产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6亿元,增长18%。优先发展主导服务产业。做强现代物流产业,加大火车站仓储物流园规划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三旺新疆欧亚国际物流港、新疆新合作昌吉仓储物流中心、全优种子农资展示交易中心、江西济民农机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提升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城市商业布局,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整合、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加快推进米兰春天新天地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做大做强支撑服务产业。做大旅游产业,围绕打造全疆“旅游目的地”目标,重点在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景区开发建设、接待能力、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促进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增长31%。规范提升乡村游,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上规模、高档次的农家乐。启动大沙河森林公园及乌昌大道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发展规划编制,着力开发农业生态观光游、自助休闲采摘游。积极推进索尔巴斯陶、努尔加大峡谷等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回民特色餐饮文化产业,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餐饮龙头企业,高水平举办美食文化节及“地方名吃、名店、名厨”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扩大消费、提高效益。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坚持市场和行政调控并举,优化整合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合理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化精品住宅小区,全面打响“宜居城市”品牌。年内完成市域房地产开发面积120万平方米。

积极培育壮大广告会展、信用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社会化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协调带动。

六、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

进一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资金筹措,挖掘增收潜力,切实加强税收组织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力争财政增长21%以上。认真落实好国家各项减税让利和补贴政策,着力培植

第三篇: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以空间部署为核心,研究城市职能,确定城市性质,预测城市规模,协调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依据不同功能要素的布局要求合理规划不同的用地性质,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区域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包括区域开发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建设规划三部分内容,呈现出区域开发规划——区域建设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社会规划的总体趋势。目前,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我国规划的重点,区域社会发展规划是长期奋斗的目标。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在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包括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

第四篇: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一定年限内对城市市区、郊区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地区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职能

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

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结构

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地使用上的投影,反映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形态

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城市布局形态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网格式、环形放射状

2分散式布局的城市:组团式、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3集中分散相结合:早期集中式,后期分散组团式发展 土地适宜度

又称土地生态适宜度,指在城市可能发展范围内土地的利用方式对生态要素的影响程度,或是生态要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城市土地适宜度规划主要内容

1根据城市已建及待建区内土地利用的自然及现实状况,对土地的生态适宜度进行分析评价

2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城市经济布局原则,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

3根据土地评价结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的规划布局 4根据城市气候特征和居民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进行绿化布局

5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保持维护、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

6根据生态经济的基本原理,研究城市社会、地域分工特点,进行城市空间的生态分区,并指出各区经济主导发展方向和生态特征 城市生态规划

意为对城市的生态系统所做的规划,与城市生态相关的整个系统——环境、人口、社会、文化、经济等的生态状况作为一个整体,都是城市生态规划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内容

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资源利用保护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

又称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核心内容仍为城市规划,只不过是带着生态的理念、眼光,利用某些生态规划的技术手段去进行城市规划。内容

1通过对城市、区域、国家不同地域空间层次的规划使城市与其补给区域相平衡 2通过物质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使城市未来的发展形成一个整体的方案,将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

环境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3通过对城市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总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因素的分析,论证来确定城市的规模、城市的结构和形态 4通过对土地开发度的评价、土地适宜度的分析和土地承载力的测定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合理布局

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相比的特点

区域性、系统性、动态性、综合性、生态导向性 城市远景规划

是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对城市总体发展做出的结构、布局、形态的设计与安排。原则:

1)远景规划必须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使它在时空上具体化,但这本身不能代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远景规划重要在于远景的空间结构性部署,它应知道城市总体规划,但它不能代替传统的总体规划 3)远景的结构安排要相对稳定,而战术的处理要留以足够的灵活性。为此,远景规划宜粗不宜细,重点是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其余留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去深化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城市用地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建设用地 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的总称,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

第五篇:文登市典型发言

勇于探索创新思路实现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突破文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我市是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机电工具、皮革家纺等为优势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城市。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部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统筹规划、着力培养、创新机制、强化激励和全面保障,培育造就了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全市高级工新增 984 人,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增 323人,高技能人才工作在今年3月份的全省人才工作抽检中,受到了省检查组的高度评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统筹规划,确立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强市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我市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始终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任务来抓,2010年文登市委、市政府下发的《文登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满足新型工业化建设需求为根本,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打造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1.2万人,2020年达到2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5000人的目标。为此,市里成立了由市人才办、市人社局、财政局、科技局等10多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把培育高技能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列入有关职能部门

计划和考核指标。坚持常抓不懈,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围绕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制定下发了一系列纲领性的文件,特别是去年出台的“文登市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伯乐奖评选办法”,在全国创新了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受到了部、厅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去年11月我们在机械行业技能大赛中首次评出12名伯乐奖获得者,在企业引起了广泛好评,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我市的高技能人才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制度落实,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组织开展“首席技师”选拔培养工作。我市制定了《文登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在技能岗位建立首席技师制度,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人才办共同开展。首席技师每3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15人左右,由市政府命名、颁发证书,进行表彰,每3年一个管理期,第一、二、三个管理期分别享受3000、4000、5000元的津贴。2006年首批选拔了14名首席技师,2007年选拔了7名、2010年选拔了5名。首席技师在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任务,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操作法,承担“名师带徒”,进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机制。制定了《文登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把优秀高技能人才纳入市高层次人才库统一管理。近年来,我市获得县级首席技师26人,威海市首席技师18人,山东省首席技师1人。今年我们还准备推出全市首个行业性的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文登市家纺行业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届时将彻底解决家纺行业因国家职业标准而困扰这

个行业技能人才选拔的问题。三是完善高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机制。引导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奖励高技能人才,2010年在我局的大力引导下,文登电业、天润曲轴、中航黑豹、奥文电机、文登运输、山东艺达等一大批企业相继制定了本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激励分配政策,相应地调整了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极大调动了职工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抓整合投入,大力构建完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有一半以上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初步建立了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分担的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机制。一是整合优化培训资源。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机构和资源比较分散的情况,近年来,我市进行了大力整合职业培训机构,于2010年将5处职业学校规划合并成一处。优化,规划建设了数控技术、汽车实训、电工电子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软件餐饮服务业五大实训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文登市职教中心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初步实现城乡全覆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市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0775人,已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4000多人。二是加大培训投入。多年来,市政府每年都从教育经费附加中拿出近30%用于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改善办学条件,2009年由政府划拨近24公顷土地、投入1.8亿多元建成了文登市职教中心。2010年重新规划了高级工班,更多地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培养方向。每年用于高技能培训的资金都超过500万元以上。三是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了提高

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各培训机构积极创新拓展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开展双证教学,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96%以上,文登市高级技工学校贴近企业项目需求,主动做好培训服务,先后与山东艺达、中航黑豹、威力工具、天润曲轴等20多家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30多个,为各大企业培养了一批实用性强的高技能人才。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文登市高级技工学校在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输送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金蓝领培训基地”和“特种行业培训基地”。

四、抓评价创新,大力推动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大力推进技师社会化考评鉴定。从2006年开始,按照“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任”的原则我市开始大力推进技师社会化考评鉴定工作,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公共评价服务,目前,已有 685 人通过这种方式得技师职业资格。同时继续全力实施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去年我市参加技能鉴定的人数达4639人,目前全市共有职业技能鉴定鉴定所(站)2所,鉴定职业67个,2010年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的人员达 223 人,涉及到机械加工、家纺、电子、化工、园林、电业、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基本建立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二是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2010年在中航黑豹、天润曲轴、文登电业和奥文电机等4家企业开展了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有109人取得技师以上资格。近年来,天润曲轴公司通过生产现场的能力考核

和工作成果业绩评定等方法,使40%的技能人才晋升了的职业资格,其中晋升为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员有100余人。三是通过举办大赛选拔高技能人才。制定了《文登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文登市职业技能竞赛伯乐奖评选奖励办法》,市人才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信局、中小局、工会等部门和各大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与技术交流活动,2010年,我们先后于6月和11月开展了全市建筑领域、机械加工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吸引了近6000名职工参加比赛,各企业也都围绕企业自身的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技能大比武,全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开辟了新途径。2005年以来,每年我们都至少举办2-3次全市性的技能大赛,涵盖机械、建筑、家纺、汽修等不同行业,通过举办全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使近240多名技能人才晋升为高级工和技师。

五、抓服务宣传,大力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主流价值。局领导带头将高技能人才作为慰问联系的对象,年终召开高技能人才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建议,春节期间登门看望高技能人才代表。每次举行职业技能大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出席指导,并巡视赛场,看望参赛选手。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不惟身份、不惟学历,推荐为人大代表、劳动模范,极大激发了高技能人才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是做好高技能人才市场交流服务。建设了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为技能人才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动合同鉴证等“一

站式”服务,实现了技能人才社会保险关系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和跨地区之间的有效接续。三是建立高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机制。各级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享受免费查体、带薪休假、考察学习、并根据不同情况解决其家属就业、医疗等实际困难,解除了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四是广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2010年,我们与文登电视台联手,在收视率较高的百姓关注栏目里开辟了首席技师风采栏目,广泛宣传文登各级首席技师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倡导重视高技能人才、学习高技能个人才,赶超高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

领导和同志们,在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做法离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市区的先进经验还有一段距离,在高技能人才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还需有付出百倍的努力去探索,因此我们真诚地希望市局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工作,也诚恳地盼望兄弟县市区能把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威海市的高技能人才建设再做新贡献。

下载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1983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年~2000年)》,对济南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适应......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规划纲要文本 一、对上一轮总规的评述 1996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吉安市城市总......

    城市总体规划专业知识

    城市总体规划1、解释:"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城市规划纲要,综合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一、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东与饶平接壤,西与揭阳毗邻,南临汕头、澄海,北与丰顺交界。1、城市性质潮州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

    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关于《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的公告 经省政府同意,由商洛市人民政府组织,市规划局实施,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修编的《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2......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

    小组名称:biangbiang小组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 内容 方式 成果  具体内容: 一、综合资料二、自然资料三、人口资料四、居住、工业、仓储资料 五、公共服务设施六、道路交通七、绿......

    浅析《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浅析《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组:余孝超 汪雨琴 温丹 首先简要概述规划文本的内容: 对于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主要内容有: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分组

    城市总体规划分组 1、张浩阳夏伟陈力瑞周冰倩段永嘉 2、董胜朋高平齐漫沈阳王梦莹 3、孙良婧龚春碟冯钟王莹松樊煜乐 +1 4、欧阳艾青李海桥操果任旺 5、张小街贾炎福周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