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体系介绍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体系介绍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在整合已建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和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及数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将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立案、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考核、归档等,利用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各城市管理部门协同工作,做到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理问题,使城市管理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建立监督和指挥相分离的“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使城市管理系统形成完整闭环,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建设背景
是落实3.14总体部署,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对重庆“3.14”总体部署中,明确提出“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把城市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的发展目标,2008年7月,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有超前意识,创新管理,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要求,2009年1月,国务院[2009]3号文件提出:“将城乡基础设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衔接互补、联网共享。增强管理部门的协调性,提高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效能”,并把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分别纳入2008年、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内容予以推进落实。
是推进宜居重庆建设,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我市直辖以来,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管理粗放、处置被动、手段落后、效率不高、体制不顺等城市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结合我市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市主城区面积将扩展到2737km2、建城区面积将扩展到1000 km2,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拓展需求、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质量的发展期望,必须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部署要求,推广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2009年8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市政委 “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职责”,全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以适应现代城市拓展需求,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推进 “宜居重庆”建设。
■基本术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种体现管理精细化、责任网格化、依托信息化、服务人性化的新理念、新机制,从管理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需求入手,综合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整合基于万米单元地理网格的城市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部件编码信息的数据库群,建设市区一体化、全方位覆盖和全时段监控联动运行的、稳定可靠的信息管理平台,以支持发现、指挥、处理、反馈的城市管理闭环工作流程,创新监督和指挥两个既分离又协同的“双轴中心”管理体制,建立市级监督评价、区级指挥处置、部门联动协作、市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城市部件。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
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07)和重庆市地方技术规程《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普查技术规程》(CQSZ10-2007)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按照管理对象的属性划分为“城市部件” 和“城市事件”。
“城市部件”是以物质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基础结构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可利用的各种基础设施、属于城市中不可移动的要素,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城市部件”包括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扩展部件等7大类96个小类。
“城市事件”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或环境秩序受到破坏或影响,需要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秩序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等6大类59个小类。
■所涉部门单位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除市市政委承担公用设施、市容环境等管理职责外,还主要涉及到19个市级部门、单位管理职责和权属关系。具体是:
市规划局:建(构)筑物乱搭乱建。
市建委:施工工地设施、建筑工程质量。
市交委:公交立杆、出租车站牌、公交站亭、港口设施。
市广电局:电视井盖、通讯交接箱。
市公安局:治安岗亭、监控电子眼、交通信号设施、群发性事件。市环保局:噪声显示屏、施工噪音扰民。
市园林局:古树名木、行道树、护树设施、绿地维护设施。市房管局:物业管理。
市消防总队:消防设施。
市人防办:人防工事设施。
市民政局:房屋院落门牌标识。
市水利局:水利、防汛附属设施。
市邮政局:报刊亭、邮筒。
市工商局:非法小广告、街头散发广告。
市新闻出版局:非法出版物销售。
市自来水公司:民用水井、供水器、上水井盖;自来水管道破裂。市燃气公司:加气站、输气井盖、燃气井盖、燃气调压站(箱)、热力井盖,燃气管道破裂。
市电力公司:电力井盖、电力设施、变压器(箱)、电缆沟盖。重庆电信、移动公司:通讯井盖、通讯交接箱、网络井盖。■运行机制
市级信息平台城市问题信息来源的主要路径和运行的处理机制。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市级信息管理平台运行机制和城市问题信息来源路径主要有2个:一是社会诉求的问题信息。即市民群众通过“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市政委门户网站公开信箱投诉的或者市领导关注批示、交办及时处理的城市部件、城市事件问题信息,直接由市级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登记立案处理。二是主动发现的问题信息。通过市、区级聘用的城市管理社会监督员(包括特聘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
和区级专职城市管理员,对所负责万米单元责任网格全时段巡查主动发现的城市问题信息,利用专门开发、嵌入特定区域地理信息和城市部件信息的“城管通”手机,通过无线网络将城市问题信息上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市级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登记立案。
市级信息平台工作人员根据登记立案的社会诉求和主动发现城市问题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准确地定位、及时地查找,并转发到相应的责任部门单位,有关责任部门单位按照规定的办理时限和要求,将办理结果反馈到市级信息管理平台及社会诉求相对人予以结案。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现城市管理范围精细化,采用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实现城市管理责任明确化。采用专门的城管通采集器, 实现问题信息传递快捷化。
市级信息平台未改变城市问题管理主体而是提供联动开放服务。为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城市问题信息得到有关责任部门、单位快捷、有效的处置,建立由市政府综合协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联系会议制度,由市市政委牵头编制数字化城市管理制度和城市部件、城市事件处置管理规范,使在同一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城市部件、城市事件运行处理上,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标准,进一步落实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主体的工作责任,而未改变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主体的职能职责和行政执法地位。不仅为市级有关部门单位提供了一个联动协作和开放服务的信息平台,而且为市政府对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综合考评,提供准确的、量化的综合绩效评价依据,还可有效防范和协助处理城市突发应急事件,再造全新的城市管理流程,推
进管理服务效能高效化,建立健全量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城市管理考评科学化,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第二篇: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介绍(20121015)
栖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简介
一、中心概况
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于2011年3月14日成立,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31人,分案件组、综合协调组和核查组。中心职能是:整合12345、12319热线、市(区)级菜单、市委书记(市长)信箱、网络问政等20个举报渠道,扎口受理;实行7×24小时值班责任制,对重大保障和整治任务统一调度。
图:中心工作流程
率先开通“580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谐音“我帮您12319”)拓宽为民服务途径,24小时受理城市管理方面的群众咨询、投诉,制成工单即时派遣交办,365天全天候服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回复。
1-9月份,中心共受理城管类举报20335件,日均80余件,回复率100%,办结率91.43%,满意率逐步提升,荣获2011全市城管系统特色项目奖和信访举报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二、平台建设
区数字城管平台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服务城市、服务市民、服务发展”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3G通信、地理信息(GIS)、卫星定位(GPS)、数字加密传输和物联感知等科学技术,发挥信息综合、资源统一调度等管理优
势,全力建设“功能完善、技术领先、高效实用、共建共享” 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和城市“四化”(洁化、绿化、亮化、有序化)长效管理,深入推动城管工作由被动举报向主动寻找、由静态台账向动态分析、由粗放低效向精细机动、由每月一度考评向天天、件件考核、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方式的五大转型,实现“目标长远化,管理精细化、评价科学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建设步骤:根据省住建厅组织省市专家论证通过的《栖霞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方案》,计划投入1257万元,分三期有序推进:一期在年内建成“数字城管”平台,搭建网络环境、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部件普查建库、地形图修测,与市区网络平台无缝对接,试点停车管理、环卫管理等专项建设,预计投入860万元;二期在2013年内按照“智慧城管”目标,在违建监管、广告管理、渣土运输等方面进行拓展应用,构建无缝隙的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对接各社会管理业务系统,向社会管理网格化信息平台逐步过渡,预计投入260万元;三期是在2014年构建“科学城管”平台,建设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数据交互和资源共享,形成以数字城管平台为载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基础架构,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推进“幸福家园”建设,预计投入160万元。
2、网格机制:采用“万米网格管理法”,融合仙林街道社会管理网格化机制,细化区内9个一级网格、61个二级网格、318个三级网格、594个四级网格,落实到2310名街道、社区责任人和1200多名城管、协管、环卫、市政等网格责任人,编制《网格图集》和《事件处置规范》。采用“城市部件管理法”,先期对100平方公里范围内240条、210公里道路沿路城市部件进行普查,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地理编码、扩展部件和其它设施等八大类、97种、10万余条部件要素(其中部件点97891个、防汛墙67.79km、各类护栏53.37 km,绿地1.14km 2)。每个部件分别赋予唯一代码,形成《部件图集》,固化在信息平台地形图中,精确显示大至中转站或泵站、小至垃圾筒或窨井盖等的准确位置、属性、现状、归属部门、责任人和处置记录,实现分类量化和动态管理。
3、系统架构:在住建部规定的9个系统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地理信
息、卫星定位、高清监控、无线3.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视频识别和图像对比等技术,开发了二级指挥、业务短信、案件督查、公众发布、部件更新、执法作业车载视频、GPS轨迹、公安视频监控、案件执法、大屏显示、数字环卫、渣土监管、广告监测、停车管理等子系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实际应用
1、监督指挥:开发4个版本“城管通”手机软件,中心巡查员版本、网格责任人版、市民版、领导督办版,在窗口地区、主次干道和各责任网格内,采集、核实城管问题菜单,精确定位发生位置、现场图像并及时上报平台,形成完善的考评、监督、追责体系。探索将社会公众广泛介入城市管理与监督中,热心城管市民通过免费下载“公众版”数字城管客户端软件安装到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浏览城管及区政府发布的社会服务信息的同时,一旦发现城管类问题还可及时拍照上传或者拨打城管服务热线“58012319”进行反映,通过核实立案后下发处置,再向举报市民进行在线反馈和适当奖励,有效减少路面督查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增加了在短时间内解决突发问题的可能性,把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路面监控:共享区内公安视频监控信号点182个,根据三年建设计划将同步增加区社会治安面监控600余个,囊括区内大部分主要道路、路段、路口,实时监控路面情况,发现涉及违建、广告、市政、环卫、渣土、倚门占道等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由指挥中心及时指挥调度。对夏季疏浚防汛、冬季扫雪防冻等突发事件能够全盘掌控、调度有序、处置得当,彰显数字城管的巨大优势,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3、移动监控:目前对5辆城管执法车和一个区内工地、一个道路路口,安装了7套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控、云台控制、网络传输、硬盘存储、录像回看和远程监管和夜视等功能,便于执法人员对路面巡查、重点整治、查处违规渣土车辆等进行实时监管,实时收集执法证据,解决以往执法过程中取证难的问题,提高了管理力度和执法效率
4、车载GPS:在69辆环卫作业车辆安装GPS定位设备,实现环卫作业实时监测、轨迹查看,实现科学调度和作业面考核。
第三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数字城管产生的背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扩张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却明显滞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问题发现不及时、信息传递缓慢、资源不能共享、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问题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和考评机制等,表现出检查时城市管理好一点,没有大型活动城管问题就多,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数字城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数字城管发展历程
2003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在原区委书记陈平的主导下,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设想,并组织专家、学者、公司研究出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框架,2004年10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东城区建立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使之成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城市管理的区域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臵精确化;创建了管理与监督职能相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
2005年7月,建设部在东城区召开现场会,确定第一批10个数字城管建设试点城市(城区),随后公布了三批51座试点城市(城区)。
数字城管模式创新
杭州模式
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目标,创造了“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典型模式。杭州市数字城管机构称“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处臵中心”,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领导下行使城市管理监督职能,是全国第一个副厅级数字城管单位。杭州市建立“月考核、月排名、月公示”制度,对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排名末位的相关部门,启动问责制。设立了协同平台,推行“高位协调”机制,由各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发生处臵争议时,由有关领导坐镇现场协调。建立数字城管运行情况直报制度,专业部门难以协调的问题,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亲自协调解决。使城市管理工作更高效、更合理、更科学,巧用城市管理合力,确保城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杭州市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城管法规:《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第244号市长令),2011年准备将其提交人大立法,上升为《条例》。
常州模式
常州市建立了“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分口处理”的数字城管新模式。成立了以市长、区长为组长的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创立了首个“高位监督、高位考核”机制,两次连续考核最后一名,通报批评;三次连续考核最后一名,对基层单位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罚。市
长每年至少明查暗访两次,每季度召开一次市长点评会,各区、市相关职能部门数字化管理长效综合管理全年的考评成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并与城市管理保证金挂钩。长效管理就是通过考核来完成,保证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正常推行。
2005年至2009年间,建设部先后出台了7个数字城管建设运行标准,并对部分标准进行了修订,2009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总结全国数字城管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出台了《数字城管模式建设导则(试行)》,总结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包含“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专业队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机制创新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核心;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标准贯彻是实施数字城管的基础;技术集成是实施数字城管的保障”四个核心建设内容。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系统主要部分
数字城管系统由基础子系统和扩展子系统组成,包括10个基础子系统以及四个扩展子系统。
1)基础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分为手持终端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受理来自城市监督员、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立案后传递给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任务人员。主要功能包括业务受理、登记、立案、咨询、投 诉、建议、定位和转发等功能。
协同工作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地理编码子系统
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臵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臵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
监督指挥子系统
监督指挥系统设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状况。
评价统计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视频监控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城市部件更新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人员使用该系统对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
应用维护子系统
系统管理员使用该工作平台,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臵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 等日常维护工作。
2)扩展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特别为作为“城市管家”的市政府相关领导、城管局相关领导而开发,领导只需要手持相应的智能手机,打开“城市管家”城管终端软件,即可随时随地进行 在线办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公众交互子系统
系统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作为沟通桥梁与公众进行互动,让公众亲自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系统创新提供短信、彩信二种方面的问题上报方式。公
众可直接利用自己的拍照手 机,进行现场问题拍照、录音,然后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是利用大屏幕或者投影的方式,大范围地展示城市管理过程中当前的主要状态、进展信息,以供领导更好地进行监督与指挥,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大屏幕 显示子系统分为案卷信息显示、案卷详细信息显示、地图显示三部分。
数据交换子系统
为了充分挖掘城市管理数据信息的作用,比如对各专业部门的综合评价表现在政府信息网站上进行公布以进行公众监督,对常用的数据信息预留接口,以在有需要时能够很方 便地把数字城管系统中的数据共享出来。
第四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显示:[大] [中] [小]
一、项目背景
作为一个举国瞩目的特区城市,深圳市的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府课题和社会课题。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深圳市城市管理需要变革,需要创新。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深圳市城市管理信息化实践证明,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深圳市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工作。2002年建成了“深圳市城市管理指挥监控中心”,具备统一受理城管投诉、应急指挥协调、城市视频监测等职能,在深圳市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12月,深圳市承担完成了建设部“深圳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示范应用工程”项目,这是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首次尝试。
2004年10月,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公布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城区)名单的通知》(建城函[2005]207号)文件,选择深圳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扬州市、烟台市和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南京市鼓楼区等10个城市(城区)为数字化城市管理首批试点城市(城区),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在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标。2005年7月,李鸿忠书记等市领导在深圳市城管局《关于依托数字化技术创新城市管理的调研报告》上做了重要批示。2005年9月,许宗衡市长到深圳市城管局做了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专题调研,要求认真做好试点工作,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八字要求抓好城管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系统简介
由天夏科技集团承建的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建设一个平台,建立两个轴心,实行三项评价,实现一个目标。一个平台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能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和各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多级多类城市管理应用需求,实现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分布应用,主要包括划分单元网格、开展城管综合信息普查、开发应用系统、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两个轴心是以监督和执行适度分离为原则,设置监督评价和指挥协调两个运转轴心,实行监管分离。三项评价是对城市管理的监督人员、指挥协调人员、操作人员、事件部件处理人员实行岗位绩效评价;对城市管理的有关单位和部门实行部门绩效评价;对各级政府的管理辖区实行区域质量和管理效果评价。这三类评价都是刚性评价,系统对每个对象都设计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计算总分,自动生成评价结果,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予以在网上公布,使其一目了然,接受市民监督。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深圳建市27年来最大的信息化项目,也是深圳2006年“城市管理年”三大工程之一。深圳数字城管是全国第一个多层次、多部门、市辖区管理结构的综合城市管理系统,也是规模和投入最大的一个工程。
三、项目建设进度
1.2005年7月,深圳市获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批10个数字城管试点城市之一; 2.2005年10月 深圳市政府批准数字城管试点工作方案;
3.2006年3月,天夏科技集团顺利中标深圳市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一期工程,再次证明了天夏科技集团在GIS技术、数据采集、测绘、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和雄厚实力; 4.2006年4月,天夏科技集团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正式签订深圳市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合同;
5.2006年3月--6月,天夏科技集团开展深圳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
6.2006年6月28日,深圳市级平台和福田、南山、盐田3个区级平台上线试运行;2006年8月12日,罗湖区平台上线试运行;
7.2006年10月20日,由天夏科技集团承建的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顺利通过建设部专家组验收。
深圳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数字城管运行状况
深圳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数字城管系统监控屏幕
四、建设目标 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单元网格区划编码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多种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应用的有机结合,专业监督与综合监督的有机结合,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五、建设内容 1.网络规划与部署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部分工作流程: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信息流程:
2.应用软件开发
结合深圳实际,在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8个系统的基础上,增加遥感影像识别等4个系统,共开发12个软件系统。3.系统安全保障 网络与机房安全 信息安全 加强日常管理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 4.数据更新策略
基础地图信息更新 业务地理信息更新 在线编辑信息更新 野外测量校核 5.网格划分与编码 网格划分原则 管理层级划分 万米单元网格划分 网格叠加遥感影像 工作网格划分
六、系统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综合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遥感技术、单元网格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客户端技术、工作流技术、协同处理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是一个技术先进、框架灵活、运转高效的分布式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2.充分实现真正的GIS核心功能 系统深入研究了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和南京市鼓楼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有关情况,发现它们在空间数据分层分类管理、GIS查询统计、GPS空间定位等方面的功能还不是很完善。针对上述问题,系统特别加强了GIS、GPS的功能实现。采用业内领先的GIS平台构建应用系统,使系统能方便地对海量的城市部件及事件数据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并具有丰富的GIS查询与统计功能。采用先进的“GPS定位+基站定位”技术和功能强大的GPS终端,可方便地实现精确的GPS定位功能。
3.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和显示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采用了业内领先的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能够支持海量的空间数据管理和显示。系统提供了将海量影像存储到大型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中的功能,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数据进行有损压缩或无损压缩。在影像数据库中,支持建立影像金字塔。这样既能避免采用小波影像压缩技术的较多质量损失,又达到了海量影像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快速浏览效果的目的,可以实现与海量空间数据的快速显示。4.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空间可视化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采用单元网格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先进的城市管理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从而方便地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空间可视化。
5.提供多源异构数据共享的完整解决机制
在系统中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消息中间件和新一代数据共享平台XPub,使系统能够提供多源异构数据共享的完整解决机制,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的有效运作。6.跨平台性和可扩展性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基于先进的.NET技术架构,能够方便地在现有网络硬件平台和Windows、UNIX、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用户在硬件平台已有的投资,并能够充分利用硬件的性能。系统采用组件化设计,并提供了一个完善的管理框架,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功能扩充和应用扩充。整个系统设计有利于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后续项目的快速实施。7.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特别考虑了实用性和易操作性的需求。针对市领导和区领导等领导层面,设计了领导批示功能,能够使领导方便地进行工作指示和任务分派。同时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GIS查询和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和实际需求,进行对管辖区域或指定区域进行空间查询和统计操作,从而方便地获得有更高实际价值的信息。
考虑到城管监督员、呼叫中心操作员等用户的计算机基础,特别注重了系统设计的易操作性。整个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混合架构模式,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在系统操作风格上采用了类似Windows的风格,操作界面简洁清晰,使用帮助详尽易懂,从而有效保证了系统的易操作性。
8.完备的信息安全体系
本系统建立了完备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包括设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采用了防火墙、入侵检测、无线VPN、CA认证等多种安全措施,有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七、系统创新点
深圳市是建设部批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首批试点城市(城区)之一,与其他试点的兄弟城市(城区)相比,深圳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也比较健全。1.管理范围的创新
作为建设部批准的数字城管试点城市,深圳市数字城管项目的实施范围为整个深圳市,系统的实施范围、管理内容、实现方式等均与北京市东城区、南京市鼓楼区等以城市内部某一城区为实施范围的系统不同,所涉及的城市部件和事件类型都更为复杂。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可以为国内大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数字城管系统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成功样板。2.管理机制的创新
深圳市城市管理新模式依托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进行构建。新模式按照“重心下移、两级两轴、统一平台”的原则进行设计。在市、区两级分别成立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按照“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运作。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使用统一的数字城管信息平台进行工作。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均内设呼叫中心,两级呼叫中心采用“统一接入、分区受理、逻辑集中、物理分离”的模式,接收城市管理问题信息。3.管理内容的创新
与其他试点的兄弟城市相比,深圳市的数字城管系统在管理内容上有所增加。系统根据深圳市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增加了31个部件小类,并对分类与编码标准中设定的6个部件名称作了局部调整,同时增加了1个事件大类(其他类),增加了19个事件小类,并对分类与编码标准中设定的4个事件名称作了局部调整,以保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更加符合深圳市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4.管理方式的创新
考虑到当前城管急需要解决问题,急用先建,又要兼顾整合资源、协同管理。因此,数字化城市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立足实际、兼顾未来,一次规划、分步推进,一门受理、多方处理。
5.应用技术的创新
本系统综合运用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GPS技术等应用技术的诸多创新。应用技术的主要创新如下:
依托深圳市党政机关计算机专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数字城管网络体系,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整合深圳市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化资源,实现市级部门之间、区级部门之间、市区两级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依托移动通信网络,采用GPRS技术、GPS和基站相结合定位技术、智能客户端技术等先进技术,全面支持移动办公和部门协同工作。领导、监督员和城管执法人员可以用“城管通”手持终端,通过GPRS网络,实现与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有机集成电子监控技术和GIS技术,实现城市实时、可视化的视频监控管理。整合深圳市公安局、交警局、城管局及各区的监控视频资源,结合GIS技术,生成电子监控视频位置分布图,可在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双屏工作站上显示分布图和播放视频信号,从而方便地实现了城市实时视频监控及视频资源空间可视化管理。
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比分析技术,通过周期性对比高分辨率的城市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城市动态变化信息。系统提供多窗口对比功能,通过同一区域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图对比分析,可以方便、准确地获取城市动态变化信息,为对城市管理效果的监督、评价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采用WAP网站技术,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向监督中心提交城市管理问题以及进行网上投诉、网上评价等。6.表现方式的创新
深圳市的城市部件和事件,在建设部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005)的基础上,增加了31个部件小类,1个事件大类(其他类),19个事件小类,因而需要在分类与编码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及改造部件和事件表示符号。
根据深圳市数字城管项目实际要求,在参考分类与编码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既符合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又形象、直观并具有深圳特色的部件和事件符号系统,实现了表现方式上的创新和提升,有效增强了系统的数据管理效果和表现效果。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应用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管监督中心和城管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它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各方面创新点的主要意义可概括如下: 单元网格管理法--新模式的构建运行基础; 城市部件管理法--新模式的核心依托手段;
信息采集器--新模式实现信息快速、敏捷传递的手段;
多种数字城市技术整合应用--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的技术支撑; 两个轴心--实施新模式的体制保证;
评价体系--新模式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八、系统运行效果 1.发现问题的数量大幅提高
据统计,自9月1日至10月15日共45天全市立案119895宗,日均立案数2664宗,等于去年同期(51宗/日)52天的立案数;立案案件中,事件占95.3%,部件占4.7%。2.处置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指挥中心的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6%; 全市结案率为92.5%;
案件平均处理时间由刚试运行的4天缩短为现在13.2小时,呈逐月递减趋势。今年第三季度城管信访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6%。3.监督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全市现有城管监督员837名,立案案件中97.3%由监督员发现上报,监督员成为发现问题的绝对主力。城市管理实现了从被动接听向主动发现的转变。
从去年6月起,市城管局要求机关处以上干部每人每天至少发现一宗城市管理问题,随着监督员的履职,发现难度越来越大。
九、社会反响
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数字深圳示范工程和今年“城市管理年”三大重点工程之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去年6月正式投入试运行以来,受到了业界专家、业主的一致好评: 深圳市城管局负责人称,从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的效果来看,它成为落实城市管理“科学、严格、精细、长效”方针的有力保障,达到了三个目标。首先是实现了城市管理事项的精细化。目前,系统所覆盖的管理事项已达92种部件和52种事件,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列入管理的部件和事件还会逐步增多。其次是发现问题的数量大幅提高。目前,系统平均每天对问题的立案2665宗,与过去日平均发现问题50宗相比,提高了50多倍。此外,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更畅通了。市民可以向遍布大街小巷的城管监督员反映问题,也可以通过系统平台的12319城管热线反映问题,使城管的信访量下降了24.6%,很好地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拉近了城管部门与市民的距离。
2006年10月20日,建设部验收专家对深圳数字化城管进行验收时表示:深圳数字化城管系统整合了“12319”城管公众服务热线,实现了全市投诉统一接入,有效地保证了公众对城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该系统在城管、环卫车辆实时调度、视频监控信息的引入与有效利用、统计结果的移动发布、电杆统一编码实现精确定位、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城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评价等方面,均有创新。该系统需求分析准确、设计先进合理,系统功能丰富,并在数据更新手段上尝试了采用遥感影像识别技术,系统运行近四个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在讲话中说,深圳数字化城管在六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起了示范作用:第一,领导重视;第二,投入最大,数字化城管一期工程总投入9416万元;第三,单位面积建设成本最低;第四,系统更完善,功能更强大;第五,系统的自主创新最多,共有六大创新点;第六,系统的运行最规范。他认为,深圳数字化城管系统在全国处于前列,必将对全国数字化城管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第五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考核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考核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____________(年月日)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开通运行。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按照____________划分,将市区划分成若干个____________,将城市管理对象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中,使城市管理问题____________,实现对城市事件、部件的标准化、____________管理。3.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是指城市管理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城市管理模式。
5.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设置信息采集、____________派遣、____________、反馈、____________、结案等6个环节。
6.按反映渠道将发现的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城市管理监督员主动巡查发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另一类是公众向____________热线反映、各新闻媒体、短信平台、互联网议政信箱、市长热线及领导批示转来的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7.在上报案件部件大类中分公用设施、____________市容环境、____________、扩展部件、____________、和其他设施;事件大类中分街面秩序、市容环境、____________、宣传广告、____________和施工管理。
8.部件市容环境中垃圾箱的管理要点是设施完好、____________、外表整洁、____________、乱贴、____________。
9.事件市容环境中绿地脏乱的管理要点是绿地上有垃圾、____________枯死、____________。
10.部件园林绿化中古树名木的管理要点是树木无缺失、枯死、病虫害侵害、____________等现象。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井盖丢失及损坏:()内完成并反馈。A 2小时 B 3小时 C 4小时 2 井盖的管理要点中井圈周围()无倾斜。A 5公分 B 10公分 C 20公分 垃圾箱损坏的承办单位接到通知后()派遣专人到现场勘验。A 1小时 B 2小时 C 3 小时 对于热力管道泄漏等突发事件,接报后要求有关网所及抢修队伍一般在()内到达事故现场。
A 30分钟 B 40分钟 C 60分钟
5道路积雪结冰,门前三包单位应在()内组织人员按门前三包范围对积雪现象进行清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派遣单位。A 30分钟 B 40分钟 C 一小时 井体损坏()内处理完毕并反馈派遣单位 A 24小时 B 48 小时 C 72 小时 宣传广告中的非法小广告,要求在()清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派遣单位。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无主井盖按照道路等级,由市城管支队或辖区城管局现场鉴定确实不能判定产权单位,在媒体公示后仍无产权单位认领的,自公示之日起()予以填埋。A 48小时 B 72 小时 C 168小时 行道树一般应在()内完成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派遣单位。A 48小时 B 72小时 C 120小时 绿地脏乱一般应在()内处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派遣单位。A 8小时 B 10小时 C 12小时
三、论述题(30分)
作为一名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谈谈你对本工作的心得体会。(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