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对于现代化城市的管理建设工作,我们需要充分运用当前成熟的信息、网络、视频等技术。为了配合《规定》的制定,我市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成立市中心指挥平台和各个区县分指挥平台,实现网络互联。建设管理平台的目的是将及时发现的问题快速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内容发放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信息同步至数字管理平台。并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建设部的技术规范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创新机制,建立了石家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分散的城市资源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极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让违法行为有据可查,比如采集违规违法行为的现场情况,可能是信息采集员现场采集,也可能由城市监控系统采集,采集结果反映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留下真凭实据。
一、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本架构
该系统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十个子系统:
三个平台分别是指数据交换平台、呼叫平台和城市管理gis基础数据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涵盖城市管理范围内各行业(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如城市供水、道路、桥梁、排水、夜景照明、环卫等企业基础数据,是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职能管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基础。呼叫平台是城市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纽带,它将政府、企业和公众有效联系起来,是实现城市管理监管、指挥、考评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转变政府服务职能、解决市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一)带动了城市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原来的管理模式是领导指示多,运动频繁,但长期效果不明显,属于开环管理,粗放而又没有效率。新模式通过对管理对象空间上、时间上和责任上的精确定位,再造工作流程,使各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更加清晰,城市管理也由粗放转向了精准。
(二)促进了城市管理手段的创新
过去我们的管理是静止、被动的,往往是出了问题之后再去被动地解决,见事迟、动作慢、效率低。而新的模式是主动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在现场、监督在现场、反馈在现场、最后检验还在现场,真正做到了动态管理和及时处理。比如:过去市政设施的维护主要凭借主观判断,或者等到破损严重时才去维修。现在通过道路桥梁分析系统可以精确地掌握每条道路、每座桥梁的各项数据,通过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它的现状,制定科学地维修计划。
(三)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直困扰城市管理效率不高问题,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首先,实现了实时管理和动态管理,极大地缩短了工作流程,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了服务水平。
第二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对于现代化城市的管理建设工作,我们需要充分运用当前成熟的信息、网络、视频等技术。为了配合《规定》的制定,我市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成立市中心指挥平台和各个区县分指挥平台,实现网络互联。建设管理平台的目的是将及时发现的问题快速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内容发放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信息同
步至数字管理平台。并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建设部的技术规范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创新机制,建立了石家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分散的城市资源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极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让违法行为有据可查,比如采集违规违法行为的现场情况,可能是信息采集员现场采集,也可能由城市监控系统采集,采集结果反映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留下真凭实据。通过平台,快速反应、快速处理,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现将我市数字化信息建设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本架构
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利用网络、通讯、信息集成等技术,将现有的城市夜间照明、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公共交通、城市道路桥梁等行业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到石家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智能指挥中心,并与12319服务热线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政府城市管理的指挥、调度、处置能力。
该系统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十个子系统:
一个中心是指数字城管指挥调度中心,是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枢纽,是各专业子系统网络汇集中心。
三个平台分别是指数据交换平台、呼叫平台和城市管理gis基础数据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涵盖城市管理范围内各行业(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如城市供水、道路、桥梁、排水、夜景照明、环卫等企业基础数据,是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职能管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基础。呼叫平台是城市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纽带,它将政府、企业和公众有效联系起来,是实现城市管理监管、指挥、考评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转变政府服务职能、解决市民问题的重要途径。gis基础数据平台采用目前较为先进gis技术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和基础设施信息结合起来,形成数字化信息库,向上层应用用户提供图文并茂的信息数据查询。
十个子系统主要包括城市供水管理系统、道桥管理系统、排水管理系统、公交指挥调度系统、夜间照明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热线系统、地理信息查询服务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十个业务子系统。
该系统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呼叫中心受理、大屏幕指挥、数据交换、协同工作、综合评价等,将城管信息的采集、上报、处理、结案到综合评价等工作机制进行了系统再造,使各区、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更加清晰、关系更加密切,政府行政效能大大提高。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石家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实现对各行业运行情况进行监管的同时,提高了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转变了城市管理的服务方式,实现了以人为本,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
(一)带动了城市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原来的管理模式是领导指示多,运动频繁,但长期效果不明显,属于开环管理,粗放而又没有效率。新模式通过对管理对象空间上、时间上和责任上的精确定位,再造工作流程,使各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更加清晰,城市管理也由粗放转向了精准。通过建立监督评价体系,政府从原来的指挥员变成了监督员,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促进了城市管理手段的创新
过去我们的管理是静止、被动的,往往是出了问题之后再去被动地解决,见事迟、动作慢、效率低。而新的模式是主动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在现场、监督在现场、反馈在现场、最后检验还在现场,真正做到了动态管理和及时处理。比如:过去市政设施的维护主要凭借主观判断,或者等到破损严重时才去维修。现在通过道路桥梁分析系统可以精确地掌握每条道路、每座桥梁的各项数据,通过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它的现状,制定科学地维修计划。夜景照明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路灯的单灯、单排、节能远程控制,每年可节省电费400余万元。
(三)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直困扰城市管理效率不高问题,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首先,实现了实时管理和动态管理,极大地缩短了工作流程,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了服务水平。比如:公交营运借助车辆动态定位、无线通信及电子地图显示技术,变静态调度为动态监控,实现均匀合理的行车间隔,缩短车辆停站时间,提高车辆的准点率。其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机制初步形成,问题发现率明显提高,每天发现的问题
相当于以往一个月的数量。第三,案件办结率普遍提高,问题办理结案率平均从过去的一周左右缩短到1小时。
(四)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城市应急能力。
突发事件的处置直接体现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数字城管监控中心通过网络和无线通讯等手段,可以直接监督供水管网的送水情况、公交车辆运行状态、路灯开闭时间、排水流量监测、道路桥
梁维护状态。突发事件发生后,智能化指挥系统可以为领导提供实时的各项真实数据,为领导及时、迅速的作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主要做法
(一)多方调研,开拓思路
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北京市西城区、济南市市政公用局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召集局系统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逐渐明确了建设思路。
(二)集思广益,完善方案
总体建设思路确定之后,我们邀请国内多家有技术实力的公司制作了技术方案,经过集思广益,吸取各家之所长,最后确定了一套比较既经济又可行的建设方案。
(三)专家论证,科学决策
为了严把系统建设的技术和质量关,避免浪费,我们先后组织了两次专家论证会,对建设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技术架构以及技术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证,制定了可行性建设方案。即:按照建设部的技术规范,搭建市级监督指挥平台,实现与12319服务热线的有机结合,对我局现有的供水、公交、排水、道路桥梁和夜景照明等5个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建成智能化指挥平台,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参照标准,力求突破
在学习借鉴外地管理新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石家庄市和我局实际情况,在管理模式和技术架构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组织架构上实现了新突破。目前,石家庄市城区市政道路724公里,桥梁159座,排水管道833.56公里,路灯35000多盏,8座水厂,输配水管线1133公里,公交营运车辆2110辆,营运线路100条共1302.7公里。为了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我们在建造石家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供水、公交、市政设施运行和状态分析系统,扩展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内涵,增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功能,提高了政府的综合处置能力。二是构建方式上实现了新突破。建立了市级指挥中心和监督中心,区级建立了监督指挥中心。我们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与12319服务热线进行了有机结合,在12319服务热线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管理指挥体系,12319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市级指挥中心;成立了市容管理考评办公室,作为市级监督中心。局属各单位及各区成立二级指挥监督中心。目前,全市建立了“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的“两轴”监督指挥组织架构。三是技术水平上实现了新突破。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中,我们运用了地理信息、卫星定位、数字视频监控、大型数据库等最新信息技术,及时掌握管理事件和部件的有关动态数据。尤其是我们注重了对多家不同信息系统的有机统一整合,对各类数据实现了综合调用,在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
第三篇: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经验材料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管理
基本情况
郑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
作为全国第二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在深入借鉴全国第一批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经验基础上,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综合运用GIS、遥感、计算机、宽带网络、多媒体及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等方式,建立了现代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系统。
一、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几十平方公里,几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建成区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350万,流动人口80万,城市承载人口超过400万的特大城市。随着郑州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品味的提升。如何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城市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面临的课题,郑州也和其他城市一样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寻求解决的措施和途径。在国家建设部发布《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 市管理模式意见》后,郑州市先后考察了北京东城区、南京鼓楼区、上海浦东新区、江苏扬州等的运作模式。2006年,在“城市管理年”活动中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列为市重点项目,同年2月,国家建设部将郑州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17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之一。以此为契机,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拉开了大幕。并于当年底年全面启动。
二、郑州市数字化管理建设内容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是郑州市“城市管理年”活动重点项目,总投资1.15亿元。项目规划两期建设,一期总投资1.15亿元,一期工程包括市区两级平台建设、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建设、基础数据共建共享,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涵盖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分系统建设,以及地下管网、防灾减灾应急系统等拓展系统建设。
(一)系统建设内容
1.建设了一个平台、两个轴心、一级监督、分级指挥的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了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该系统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和各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多级多类城市管理应用需求,实现了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分布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划分单元网格、开展城管综合信息普查、开发应用系统、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了监督和指挥相分离的两个轴心:以监督和执行适度分离为原则,设置了隶属于郑州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监督中心和隶属于市城市管理局的数字化墩布管理指挥中心两个运转轴心,有效的保证了工作中的监管分离。
2.实施了事件部件管理法: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中的部件种类在建设部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进行了拓展,目前共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其他设施,现有事部件共6大类,98小类,180多万个。管理对象中的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5大类,50小类。
3.系统架构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建设,共完成了包括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三个层次的工作。
数据层基于“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所用到的所有基础地形图数据、空间数据、影像图数据和各专业部门的共享数据分类存储,进行统一更新和管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系统的数据基础,并为其他相关专业部门和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平台层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在 线更新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等;
应用层包括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子系统、业务短信子系统、移动执法子系统、领导移动办公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交互式数字视频会议子系统、业务监管系统、综合决策系统。
(二)完成了五大平台建设
1.建设了一流的数据平台:本次数据一体化建设,为郑州市提供了一系列全新的基础数据资源。共完成650平方公里全彩色航片拍摄,600平方公里黑白航片拍摄、全新城市基础控制网、350平方公里数字化城市管理底图数据库、正射影像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库、单元网格数据库以及1:500基础空间数据库等,为郑州市基础框架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核心数据。
2.系统平台:本项目共投资5700多万元。建立了连接市政府、区政府、专业部门的高速宽带网络,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构建了中心机房、服务器、交换机、终端设备,搭建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平台,满足了基于网络的各项应用的需要,并在社会服务管理、社会安全和应急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拓展。
3.两个中心大厅: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严格按照建设部标准建设,目前,监督中心大厅、指挥中心大厅、应急会议室、培训大厅等主体部分总面积超过2800平方米,功能齐 全,美观实用,被建设部专家称为全国一流数字化管理中心。4.机构建设: 从2007年到现在,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建设也是几经磨合,初期,我市只明确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监督中心职能,指挥中心职能不太明确,后期在工作实践中,市委、市政府几次调研,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为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运行,目前,按照监管分离的指导思想,于今年初正式成立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归属市政府管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归属市城市管理局),市内各区设立了隶属于各区执法局的区级指挥中心,机构的建立,为系统正式运行奠定了组织基础。
5.区级平台建设。目前共建设完成了郑州市内五区管城、二
七、金水、中原、惠济区等五大区级平台及郑东新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三个开发区平台,全市有25个市直职能部门的网络终端已与市监督中心平台相连通。
三、郑州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一些特点
我市在设计数字化城管模式时,在充分借鉴全国先进城市数字城管经验的基础上,既严格按照规范实施,又大胆地与郑州实际相结合,努力创出一条富有郑州特色、科学可行的新路子。工作中着重在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第一:科学论证、试点先行、不走弯路。按照建设目标 要求,郑州市在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时,坚持一流设计、科学规划、循序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启动前,先进行了试点区建设和模拟运行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在取得成功后才在全区域展开工作,为全面成功建设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对方案进行多次论证完善,把握每一个细节,力图达到精益求精,避免建设过程中因前期工作不够出现严重问题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第二:依托政府网络资源,立足大城管,建设大平台。为高效安全的建立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大网络,我们充分依托现有的电子政务内网,建立了市、市直部门、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网格单元所在地单位的多级网络。以市级监督中心、市级指挥中心两个中心为轴心,同时设立区级指挥分中心。市级集中行使监督职能,市、区实现分级指挥,并将指挥网络到相关局委办、区一级延伸到办事处、各个区级单位,明确市有关部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网格单元所在地单位五个层面的责任,从而在管理上实现全区域、全方位、分层、分级管理,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大平台,实现城市管理大城管格局。
第三:零点起步、高规格、全方位建设数据系统。数据资源是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但为了建设一流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建设从零起步,进行了郑州 市数据一体化建设,营建了一系列全新的基础数据资源。其中包括650平方公里全彩色航片拍摄,600平方公里黑白航片拍摄、全新城市基础控制网、350平方公里数字化城市管理底图数据库、正射影像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库、单元网格数据库以及1:500全要素基础空间数据库等。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郑州市基础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第四、全市域覆盖、分阶段实施、建大面积数字城管区域。郑州数字城管是全国第一个多层次、多部门、市辖区管理结构的综合城市管理系统,也是全国同类项目中建设规模和投入较大的一个工程。在建设中,郑州规划了一个平台、两个轴心、一级监督、分级指挥的管理体系,而且管理范围覆盖面广,实现了全市域覆盖,市内各个区(金水、二
七、中原、管城、惠济、东、西开发、郑东新区)一起建设,全面启动。信息采集范围、管理范围覆盖郑州市内32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主要是市中心城区五个行政区,三个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二期主要是完成五市一县上街区的分系统建设以及郑州市建成区地下管网管理系统建设。
第五:12319热线与数字城管”三位一体,并轨建设。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既是借鉴更是创新,基于这个思想,郑州市对全国多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做了调研和比较,并充分征求了全市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郑州市的实 际,在严格贯彻落实建设部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郑州市决定拓展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内容。基于此,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在“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基础上,设置了执法中心并将其列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同时,又根据数字城管的特点,把12319建设事业服务事业也同步纳入了建设范畴。目前,我市已基本搭建起了数字综合执法管理系统平台,但由于处在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尚需进一步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并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完善“数字执法”系统。
第六:适应现代城市管理需要,建设一流规模的监督、指挥中心大厅。基于郑州市管理范围及起步较高的特点,此次在大厅建设上,我们不但重视功能建设,也重视形象建设。作为全国试点城市,全省第一个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城市,我们在全省还承担着样板和带动作用。在大厅建设上,我们的目标是功能规范化,形象现代化,我们充分借鉴了国家航天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的设计,依托现有场地资源,在座席摆放、室内采光、监控视频体系、机房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科学设计。目前,一个现代化的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大厅为整个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办公、参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
第七:提升数字城管立体效应,建立交互式数字可视系统。在此次建设中,为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网络系统的功能,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建立了“交互式数字视频会议系统”(IDB),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及图像传输等技术形成的一种多媒体双向办公系统。此系统将各种资源等有机整合、统一管理、集中使用,软硬件资源共享,系统投资经济、设计规范、操作简单、功能齐全,使数字化城市管理有了质的飞跃。目前,郑州市委、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委局办,已配备了IDB系统,并通过政府网络与市数字化系统进行了初步对接。另外,这套系统还是一个小型的指挥平台,为一些系统接入单位大大节约了资金和办公空间,同时,各个接入单位间的互联互通也更加方便和通畅。
第八:实现信息采集市场化,创建618信息采集法。借鉴杭州经验,实施618信息采集法,实现对信息采集方式的新探索。我市数字化城管第一期覆盖面积为320平方公里,据测算,若采用直接招聘信息监督采集员的方法,除去管理机构的管理成本,其人员直接费用每年约2700万元左右。在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本着“管事不养人”的原则,在接借鉴杭州经验的基础上,实施618信息采集法,分别对全市七个区的城市管理信息进行采集与监督。具体是6个责任网格配置1名管理组长,1名组长管辖8名信息采集员,责任确定,人员定量,管理明确。经过测算,我们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招聘了6个采集公司,采集公司根据我们的618信息采集要求,共招聘了540名信息采集 员。仅此一项,我们共节省投资近1500万元。
第九:营建无线视频网络系统,构建数字城管天罗地网。在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相补充;部门与部门之间相结合、相补充。系统平台网络利用了电子政务内网;视频数据与市公安交警、各个区实现了部分联网;“12319”服务热线整体并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些网络系统之外,为达到监控管理的无缝连接,我们在全市还建立了13个无线基站。无线基站的建立,一是节约了大量的固定网络传输经费;二是高速快捷地处理全市一些紧急事务,利用此网络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资料;三是解决了固定网络不能实现的功能,市内一些河流河道等不适宜敷设有线线路的地点,利用无线基站网络,在城市防汛、城市减灾救灾等方面可发挥巨大的作用;四是具有极大的市场开发价值,设备的重复利用,短期的使用租赁等,让无线视频网络在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同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十:以数字城管试点建设促进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投资共建方式。部分工程建设内容由网通、移动等单位定向投资、建成租赁使用,减少了政府一次性投入量,加快了建设进度。比如在城管通的租用上,在系统基站的投资建设上都采取了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另外,在管理体制上,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执法中心的设立,也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探索,两个机构是整合市建委、市市政管理执法局的相关部门而建立的一个新单位,在管理权限、管理职能、人员配置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同时,指挥中心实现了责任单位派员进驻,问题处理、指挥、派遣实现了一站式快捷化。
四、系统运行效果
目前,全市每天约600名监督员对360个责任网格进行巡查,覆盖面积320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巡查面积为0.53平方公里,巡查时间从早八点到晚六点,实行单人单责任网格巡查制。系统自运行以来,12319服务热线及信息采集员上报问题每月保持在50000件左右,各区、各职能部门结案率达到80%以上。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及建立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机制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从郑州市的运作模式来看,“数字城管”体系无疑是一个比较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他的投入使用,其所发挥的成效也十分明显,具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当然,郑州数字城管系统目前只是胜利完成了建设任务,目前处在运行探索阶段,仍有许多发展中的问题期待解决,相信,随着系统运行的成熟,整个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郑州城市管理必将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五、我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的几点经验
(一)市委、市政府及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郑州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建设能够迅速展开的重要前提
郑州市委、市政府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在2005年就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开展了项目建设相关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市建委和相关部门多次赴北京、上海、扬州等试点城市参观学习。市委、市政府还就数字化城市建设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2006年结合郑州市城市管理年工作的有关工作,以及全面提升郑州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上马数字化城市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大范围、多层次的研讨。2006年2月底,郑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下文,成立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部”,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部成立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定期听取工程进展汇报,召开现场会解决实际存在问题,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建设过程中,郑州市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都十分关注项目建设,多次到项目建设现场调研考察。另外,市委、市政府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上给予了倾斜性支持,为项目的启动和展开提供了保证。在项目试运行后,我市还成立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市长、主管副市长、各局委办的一把手全部参与 了这个领导小组。另外,项目在接受建设部验收中,市长亲任迎接验收领导小组组长,全面统筹验收工作。
(二)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工作目标,是郑州数字化城市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部成立后,前期将项目部筹备工作和申请试点城市工作列为前期项目建设的两大重点,经过认真的准备,精心协调,向建设部上报了有关资料,2006年3月9日,建设部下发正式通知,郑州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17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之一。项目部成立后,项目部相关领导首先将确定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作为一个指南和基础。结合郑州实际情况,确定了“一次规划,两期实施,中心为主,辐射周边”的基本建设思路。并从工作要求出发,确立了“一个落实、四个建设,三个实现、两个建立、一个提高”的郑州市数字化城市建设指导思想,即:认真落实“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城市管理理念,集成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抓好软件建设、抓好系统集成、抓好数据建设、抓好场地建设,确保项目的验收和运行;实现用现代化科技管理手段替代传统管理方式,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目标,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精确敏捷型的转变;建立起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和处置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 水平,解决城市管理突出问题。近两来,我城市数字化建设正是按照这些要求和目标,展开了各项工作,保证了建设有目的,工作有目标,落实有抓手。
(三)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是郑州数字化城市建设资金得到保证的有力支撑
为保证郑州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高质量、高水平,郑州市政府决定项目分两期开展。一期整个项目政府投资为1.15亿元,每年市政府都将其作为重点工程,在资金上重点保证,2007、2008年郑州市城建计划上都明确列入全市统一计划。同时,在具体的资金运作和项目建设上,项目部同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和有关的参建单位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对其中一些投资较大的硬件设备进行了投资和使用分析,对产权划分,使用方式、模式进行了深层次地探讨,在最大程度上取得了多数参建单位的支持,如:移动巡查终端的资金投入,项目部代表市政府经与河南移动郑州市分公司协商,决定由郑州移动公司投资采购,数字化城市管理部门进行租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核心平台(核心软硬件与主机房建设),项目部不再投资另行建设,由中国网通郑州分公司负责投资并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今后由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门租用。这些都为项目建设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也为这一类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和投资方式。
目前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在进行全面试运 行,取得的效果也仅仅是初步的。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磨合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新、老模式的融合过渡。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为建设新郑州、大郑州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数字城管产生的背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扩张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却明显滞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问题发现不及时、信息传递缓慢、资源不能共享、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问题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和考评机制等,表现出检查时城市管理好一点,没有大型活动城管问题就多,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数字城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数字城管发展历程
2003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在原区委书记陈平的主导下,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设想,并组织专家、学者、公司研究出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框架,2004年10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东城区建立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使之成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城市管理的区域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臵精确化;创建了管理与监督职能相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
2005年7月,建设部在东城区召开现场会,确定第一批10个数字城管建设试点城市(城区),随后公布了三批51座试点城市(城区)。
数字城管模式创新
杭州模式
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目标,创造了“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典型模式。杭州市数字城管机构称“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处臵中心”,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领导下行使城市管理监督职能,是全国第一个副厅级数字城管单位。杭州市建立“月考核、月排名、月公示”制度,对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排名末位的相关部门,启动问责制。设立了协同平台,推行“高位协调”机制,由各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发生处臵争议时,由有关领导坐镇现场协调。建立数字城管运行情况直报制度,专业部门难以协调的问题,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亲自协调解决。使城市管理工作更高效、更合理、更科学,巧用城市管理合力,确保城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杭州市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城管法规:《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第244号市长令),2011年准备将其提交人大立法,上升为《条例》。
常州模式
常州市建立了“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分口处理”的数字城管新模式。成立了以市长、区长为组长的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创立了首个“高位监督、高位考核”机制,两次连续考核最后一名,通报批评;三次连续考核最后一名,对基层单位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罚。市
长每年至少明查暗访两次,每季度召开一次市长点评会,各区、市相关职能部门数字化管理长效综合管理全年的考评成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并与城市管理保证金挂钩。长效管理就是通过考核来完成,保证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正常推行。
2005年至2009年间,建设部先后出台了7个数字城管建设运行标准,并对部分标准进行了修订,2009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总结全国数字城管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出台了《数字城管模式建设导则(试行)》,总结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包含“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专业队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机制创新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核心;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标准贯彻是实施数字城管的基础;技术集成是实施数字城管的保障”四个核心建设内容。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系统主要部分
数字城管系统由基础子系统和扩展子系统组成,包括10个基础子系统以及四个扩展子系统。
1)基础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分为手持终端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受理来自城市监督员、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立案后传递给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任务人员。主要功能包括业务受理、登记、立案、咨询、投 诉、建议、定位和转发等功能。
协同工作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地理编码子系统
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臵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臵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
监督指挥子系统
监督指挥系统设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状况。
评价统计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视频监控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城市部件更新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人员使用该系统对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
应用维护子系统
系统管理员使用该工作平台,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臵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 等日常维护工作。
2)扩展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特别为作为“城市管家”的市政府相关领导、城管局相关领导而开发,领导只需要手持相应的智能手机,打开“城市管家”城管终端软件,即可随时随地进行 在线办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公众交互子系统
系统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作为沟通桥梁与公众进行互动,让公众亲自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系统创新提供短信、彩信二种方面的问题上报方式。公
众可直接利用自己的拍照手 机,进行现场问题拍照、录音,然后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是利用大屏幕或者投影的方式,大范围地展示城市管理过程中当前的主要状态、进展信息,以供领导更好地进行监督与指挥,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大屏幕 显示子系统分为案卷信息显示、案卷详细信息显示、地图显示三部分。
数据交换子系统
为了充分挖掘城市管理数据信息的作用,比如对各专业部门的综合评价表现在政府信息网站上进行公布以进行公众监督,对常用的数据信息预留接口,以在有需要时能够很方 便地把数字城管系统中的数据共享出来。
第五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显示:[大] [中] [小]
一、项目背景
作为一个举国瞩目的特区城市,深圳市的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府课题和社会课题。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深圳市城市管理需要变革,需要创新。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深圳市城市管理信息化实践证明,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深圳市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工作。2002年建成了“深圳市城市管理指挥监控中心”,具备统一受理城管投诉、应急指挥协调、城市视频监测等职能,在深圳市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12月,深圳市承担完成了建设部“深圳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示范应用工程”项目,这是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首次尝试。
2004年10月,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公布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城区)名单的通知》(建城函[2005]207号)文件,选择深圳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扬州市、烟台市和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南京市鼓楼区等10个城市(城区)为数字化城市管理首批试点城市(城区),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在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标。2005年7月,李鸿忠书记等市领导在深圳市城管局《关于依托数字化技术创新城市管理的调研报告》上做了重要批示。2005年9月,许宗衡市长到深圳市城管局做了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专题调研,要求认真做好试点工作,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八字要求抓好城管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系统简介
由天夏科技集团承建的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建设一个平台,建立两个轴心,实行三项评价,实现一个目标。一个平台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能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和各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多级多类城市管理应用需求,实现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分布应用,主要包括划分单元网格、开展城管综合信息普查、开发应用系统、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两个轴心是以监督和执行适度分离为原则,设置监督评价和指挥协调两个运转轴心,实行监管分离。三项评价是对城市管理的监督人员、指挥协调人员、操作人员、事件部件处理人员实行岗位绩效评价;对城市管理的有关单位和部门实行部门绩效评价;对各级政府的管理辖区实行区域质量和管理效果评价。这三类评价都是刚性评价,系统对每个对象都设计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计算总分,自动生成评价结果,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予以在网上公布,使其一目了然,接受市民监督。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深圳建市27年来最大的信息化项目,也是深圳2006年“城市管理年”三大工程之一。深圳数字城管是全国第一个多层次、多部门、市辖区管理结构的综合城市管理系统,也是规模和投入最大的一个工程。
三、项目建设进度
1.2005年7月,深圳市获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批10个数字城管试点城市之一; 2.2005年10月 深圳市政府批准数字城管试点工作方案;
3.2006年3月,天夏科技集团顺利中标深圳市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一期工程,再次证明了天夏科技集团在GIS技术、数据采集、测绘、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和雄厚实力; 4.2006年4月,天夏科技集团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正式签订深圳市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合同;
5.2006年3月--6月,天夏科技集团开展深圳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
6.2006年6月28日,深圳市级平台和福田、南山、盐田3个区级平台上线试运行;2006年8月12日,罗湖区平台上线试运行;
7.2006年10月20日,由天夏科技集团承建的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顺利通过建设部专家组验收。
深圳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数字城管运行状况
深圳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数字城管系统监控屏幕
四、建设目标 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单元网格区划编码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多种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应用的有机结合,专业监督与综合监督的有机结合,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五、建设内容 1.网络规划与部署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部分工作流程:
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信息流程:
2.应用软件开发
结合深圳实际,在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8个系统的基础上,增加遥感影像识别等4个系统,共开发12个软件系统。3.系统安全保障 网络与机房安全 信息安全 加强日常管理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 4.数据更新策略
基础地图信息更新 业务地理信息更新 在线编辑信息更新 野外测量校核 5.网格划分与编码 网格划分原则 管理层级划分 万米单元网格划分 网格叠加遥感影像 工作网格划分
六、系统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综合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遥感技术、单元网格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客户端技术、工作流技术、协同处理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是一个技术先进、框架灵活、运转高效的分布式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2.充分实现真正的GIS核心功能 系统深入研究了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和南京市鼓楼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有关情况,发现它们在空间数据分层分类管理、GIS查询统计、GPS空间定位等方面的功能还不是很完善。针对上述问题,系统特别加强了GIS、GPS的功能实现。采用业内领先的GIS平台构建应用系统,使系统能方便地对海量的城市部件及事件数据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并具有丰富的GIS查询与统计功能。采用先进的“GPS定位+基站定位”技术和功能强大的GPS终端,可方便地实现精确的GPS定位功能。
3.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和显示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采用了业内领先的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能够支持海量的空间数据管理和显示。系统提供了将海量影像存储到大型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中的功能,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数据进行有损压缩或无损压缩。在影像数据库中,支持建立影像金字塔。这样既能避免采用小波影像压缩技术的较多质量损失,又达到了海量影像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快速浏览效果的目的,可以实现与海量空间数据的快速显示。4.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空间可视化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采用单元网格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先进的城市管理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从而方便地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空间可视化。
5.提供多源异构数据共享的完整解决机制
在系统中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消息中间件和新一代数据共享平台XPub,使系统能够提供多源异构数据共享的完整解决机制,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的有效运作。6.跨平台性和可扩展性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基于先进的.NET技术架构,能够方便地在现有网络硬件平台和Windows、UNIX、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用户在硬件平台已有的投资,并能够充分利用硬件的性能。系统采用组件化设计,并提供了一个完善的管理框架,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功能扩充和应用扩充。整个系统设计有利于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后续项目的快速实施。7.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特别考虑了实用性和易操作性的需求。针对市领导和区领导等领导层面,设计了领导批示功能,能够使领导方便地进行工作指示和任务分派。同时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GIS查询和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和实际需求,进行对管辖区域或指定区域进行空间查询和统计操作,从而方便地获得有更高实际价值的信息。
考虑到城管监督员、呼叫中心操作员等用户的计算机基础,特别注重了系统设计的易操作性。整个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混合架构模式,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在系统操作风格上采用了类似Windows的风格,操作界面简洁清晰,使用帮助详尽易懂,从而有效保证了系统的易操作性。
8.完备的信息安全体系
本系统建立了完备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包括设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采用了防火墙、入侵检测、无线VPN、CA认证等多种安全措施,有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七、系统创新点
深圳市是建设部批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首批试点城市(城区)之一,与其他试点的兄弟城市(城区)相比,深圳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也比较健全。1.管理范围的创新
作为建设部批准的数字城管试点城市,深圳市数字城管项目的实施范围为整个深圳市,系统的实施范围、管理内容、实现方式等均与北京市东城区、南京市鼓楼区等以城市内部某一城区为实施范围的系统不同,所涉及的城市部件和事件类型都更为复杂。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可以为国内大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数字城管系统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成功样板。2.管理机制的创新
深圳市城市管理新模式依托深圳市数字城管系统进行构建。新模式按照“重心下移、两级两轴、统一平台”的原则进行设计。在市、区两级分别成立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按照“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运作。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使用统一的数字城管信息平台进行工作。市、区两级监督中心均内设呼叫中心,两级呼叫中心采用“统一接入、分区受理、逻辑集中、物理分离”的模式,接收城市管理问题信息。3.管理内容的创新
与其他试点的兄弟城市相比,深圳市的数字城管系统在管理内容上有所增加。系统根据深圳市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增加了31个部件小类,并对分类与编码标准中设定的6个部件名称作了局部调整,同时增加了1个事件大类(其他类),增加了19个事件小类,并对分类与编码标准中设定的4个事件名称作了局部调整,以保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更加符合深圳市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4.管理方式的创新
考虑到当前城管急需要解决问题,急用先建,又要兼顾整合资源、协同管理。因此,数字化城市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立足实际、兼顾未来,一次规划、分步推进,一门受理、多方处理。
5.应用技术的创新
本系统综合运用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GPS技术等应用技术的诸多创新。应用技术的主要创新如下:
依托深圳市党政机关计算机专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数字城管网络体系,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整合深圳市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化资源,实现市级部门之间、区级部门之间、市区两级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依托移动通信网络,采用GPRS技术、GPS和基站相结合定位技术、智能客户端技术等先进技术,全面支持移动办公和部门协同工作。领导、监督员和城管执法人员可以用“城管通”手持终端,通过GPRS网络,实现与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有机集成电子监控技术和GIS技术,实现城市实时、可视化的视频监控管理。整合深圳市公安局、交警局、城管局及各区的监控视频资源,结合GIS技术,生成电子监控视频位置分布图,可在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双屏工作站上显示分布图和播放视频信号,从而方便地实现了城市实时视频监控及视频资源空间可视化管理。
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比分析技术,通过周期性对比高分辨率的城市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城市动态变化信息。系统提供多窗口对比功能,通过同一区域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图对比分析,可以方便、准确地获取城市动态变化信息,为对城市管理效果的监督、评价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采用WAP网站技术,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向监督中心提交城市管理问题以及进行网上投诉、网上评价等。6.表现方式的创新
深圳市的城市部件和事件,在建设部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005)的基础上,增加了31个部件小类,1个事件大类(其他类),19个事件小类,因而需要在分类与编码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及改造部件和事件表示符号。
根据深圳市数字城管项目实际要求,在参考分类与编码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既符合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又形象、直观并具有深圳特色的部件和事件符号系统,实现了表现方式上的创新和提升,有效增强了系统的数据管理效果和表现效果。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应用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管监督中心和城管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它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各方面创新点的主要意义可概括如下: 单元网格管理法--新模式的构建运行基础; 城市部件管理法--新模式的核心依托手段;
信息采集器--新模式实现信息快速、敏捷传递的手段;
多种数字城市技术整合应用--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的技术支撑; 两个轴心--实施新模式的体制保证;
评价体系--新模式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八、系统运行效果 1.发现问题的数量大幅提高
据统计,自9月1日至10月15日共45天全市立案119895宗,日均立案数2664宗,等于去年同期(51宗/日)52天的立案数;立案案件中,事件占95.3%,部件占4.7%。2.处置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指挥中心的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6%; 全市结案率为92.5%;
案件平均处理时间由刚试运行的4天缩短为现在13.2小时,呈逐月递减趋势。今年第三季度城管信访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6%。3.监督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全市现有城管监督员837名,立案案件中97.3%由监督员发现上报,监督员成为发现问题的绝对主力。城市管理实现了从被动接听向主动发现的转变。
从去年6月起,市城管局要求机关处以上干部每人每天至少发现一宗城市管理问题,随着监督员的履职,发现难度越来越大。
九、社会反响
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数字深圳示范工程和今年“城市管理年”三大重点工程之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去年6月正式投入试运行以来,受到了业界专家、业主的一致好评: 深圳市城管局负责人称,从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的效果来看,它成为落实城市管理“科学、严格、精细、长效”方针的有力保障,达到了三个目标。首先是实现了城市管理事项的精细化。目前,系统所覆盖的管理事项已达92种部件和52种事件,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列入管理的部件和事件还会逐步增多。其次是发现问题的数量大幅提高。目前,系统平均每天对问题的立案2665宗,与过去日平均发现问题50宗相比,提高了50多倍。此外,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更畅通了。市民可以向遍布大街小巷的城管监督员反映问题,也可以通过系统平台的12319城管热线反映问题,使城管的信访量下降了24.6%,很好地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拉近了城管部门与市民的距离。
2006年10月20日,建设部验收专家对深圳数字化城管进行验收时表示:深圳数字化城管系统整合了“12319”城管公众服务热线,实现了全市投诉统一接入,有效地保证了公众对城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该系统在城管、环卫车辆实时调度、视频监控信息的引入与有效利用、统计结果的移动发布、电杆统一编码实现精确定位、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城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评价等方面,均有创新。该系统需求分析准确、设计先进合理,系统功能丰富,并在数据更新手段上尝试了采用遥感影像识别技术,系统运行近四个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在讲话中说,深圳数字化城管在六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起了示范作用:第一,领导重视;第二,投入最大,数字化城管一期工程总投入9416万元;第三,单位面积建设成本最低;第四,系统更完善,功能更强大;第五,系统的自主创新最多,共有六大创新点;第六,系统的运行最规范。他认为,深圳数字化城管系统在全国处于前列,必将对全国数字化城管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