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19-05-13 11:1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篇: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沙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刘俊兰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九原的战略抉择和重要任务。

一、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意义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有利于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制度对科学发展的基础、引导和保障作用,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区的全面落实;有利于推动城乡资源优化配置、要素自由流动、经济互促共进、社区和谐共融,促进经济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强区进程;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区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总体上已经具备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条件和基础,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尚未根本消除,“三农”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平等发展、共享成果的制度政策仍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影响我区和谐、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区必须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我区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1

四中全会精神,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为目标,通过“三个集中”、“三个统一”、“三个缩小”和“三个延伸”,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联动发展、城乡和谐融合、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一体化新型社会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严格管理的原则。统一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制定分年度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坚持严格按科学规划办事。

2、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各苏木镇经济发展、资源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区、分类、分布推进一体化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城乡发展形态。

3、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挥政府投入的拉动作用,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集聚资金,加快建设,实现市场带动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多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4、坚持富民优先、群众自愿的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三)发展目标

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原则,力争一年有进展,三年有突破,六年大变化。到2015年,保障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的各项政策体系完全齐备,力争工业集中度达到98%,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城镇化率达90%以上;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基本消除,基本形成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平等化的经

济社会权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当前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在中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的内容很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但从目前我区城乡发展水平和现状看,当前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实施以城带乡经济互动的平台,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发展定位等因素。

1、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依靠合理的产业来支撑,充满活力且结构优化的产业经济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基础。因此,要立足本地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交通环境、优势产业等实际,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思维,树立城乡经济发展一盘棋的意识,科学合理地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推动产业经济,逐步实现城乡统筹、有序、和谐发展。

2、做好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好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充分考虑城乡基本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情况,合理设计城市空间、人居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明确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形成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合理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

3、做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在制定规划时,要统筹考虑交通、水电、能源、通

讯、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提高总体规划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城乡公路网,提高干线公路网等级,推进城区与镇乡实现二级公路连接和农村公路硬化,开辟公交专用线路,扩大公交覆盖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对接成网的交通圈。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城镇聚集”的目标。因此,要根据小城镇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实现农村资金、人才资源向城镇聚集,推动产业兴镇进程,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

1、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产业。采取以致富能人引领“一村一品”、以龙头企业支撑“一村一品”、以科技推广助推“一村一品”等有力措施,抓好无公害优质蔬菜、优质粮、优质果等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优势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基地化生产。

2、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要用工业的聚集效益转化到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注重培植和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放大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延伸产业链条,既能壮大小城镇规模,又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专业化分工,提升城镇经济水平,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

3、建好工业园区带动产业聚集。坚持通过发展工业园区,促进特色产业聚集,以工业产业的聚集带动人口、资金、资源等要素向城镇聚集,有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统筹城乡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教育、就业、保障、民主管理、公共服务等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1、民主自治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实行规划管理;实行民主管理;实行监督管理;强化财务管理;实行责任管理,全面提高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监督、发展的水平。

2、户籍改革确保农民利益。放宽城镇常住人口的准入条件,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凡在城镇有合法的职业,有稳定生活来源,有稳定住所的,其本人及其随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与原有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并以此作为城镇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3、探索促进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采取政府免费培训、企业订单培训、社会义务培训等多样形式,全面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4、统筹城乡教育,实现公平和谐。合理配置中小学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实行农村教师公开招聘制定,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充实农村教育队伍,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着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和结构,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让农村的孩子想城里孩子一样充分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全面接轨。

5、社会保障全面接轨。建立较高水平的新型农村养老

保险制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定,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的长效机制以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基本社会保障机制和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康复等保障机制,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最终形成完善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四)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必须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点,并贯穿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

1、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支持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农村道路、水利、公共活动场所登记处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本着“发展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3、加大农村生态环保的投入。加大农村污染源治理力度,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污染。

九原区沙河街道办事处

2010年8月19日

第二篇: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区以建立“全省统筹城乡先行区”为目标,推动公用设施向农村对接,公共服务向农村扩展,环境整治向农村延伸,产业发展向农村辐射,巩固扩大了新农村建设成果,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融合度不断提升,加快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一、我区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农村规划相对滞后。目前,常德市还没有制定一个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2008年至2030年新版《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仍然侧重于城市规划,农村规划相对滞后,仍较虚化。

2、城乡产业关联性不强。城乡产业各自为战,关联性不强。如城区第三产业发展,面临商业物流园区建设严重滞后,此类项目却迟迟不能在郊区落地。

3、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基础条件城乡不均等,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城乡不均等,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城乡不均等,如郊区还有部分农民饮水存在不安全问题,还存在“断头路”。

4、城乡社区差别大。对比城市社区,一些已经没有集体土地资源的“城中村”和“村转居”社区面临着很尴尬的境地,居民不能享受城市社区同等待遇,务农无地、就业无门,是“非居非农”的边缘人。

二、几点建议

区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省城乡统筹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这是立足我区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进步的良好局面。

1、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形成一盘棋。加快编制城乡一体的总体规划,做到无缝对接。配合《城乡规划法》的贯彻落实,加强我区农村规划管理,在全区形成统一规划、属地管理、分级审查、强化监督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抓紧编制我区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农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在高速公路环线内480平方公里分区规划好工业园区、文化教育园区、行政和商务区、休闲度假区、专业要素市场园区等功能区。

2、进一步统筹城乡产业,形成产业链。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发展城乡关联产业。按照集约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原则,加速城乡一、二、三产业对接。推动城市科技、信息等产业下乡,支持蔬菜、柑橘等优势农业产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设施化生产经营。引导农民进入二、三产业就业,让广大农民在都市经济发展中增加收入。配套三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仓储物流等项目在郊区建设。

3、进一步统筹城乡服务,形成均等化。一是基础设施同步

建设。打造通畅的交通路网,重点解决农村“断头路”问题;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积极推进水、电、气、电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二是社会事业共建共享。建立对农村学校投入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良性机制。进一步加大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和基层转移,加强、巩固农村卫生三级网络。三是社会保障同等对待。将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型合作医疗逐步并轨为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在待遇上的差距,尽快实现“新农保”信息系统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系统联网,使城乡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通过与身份证相同的个人社会保障号实现对接,帐户余额随公民的流动、迁徙而划转。城乡就业同等对待,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统计制度,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同等的就业指导。

第三篇:统筹我区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探讨了一些工作措施,力争缩小城乡人均医疗服务的差距,努力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化。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 对口支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城市社区卫

生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内在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直辖建区以来,**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卫生机构年收入5.37亿元,比直辖时增长近3倍。全民、集体卫生机构57个,其中医院7个(三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医院5所、未评级区级医疗机构1所),卫生院44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5个、乡镇卫生院27个、街道卫生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血站、卫干校、皮肤病防治、新农合管理机构各1 个,村级卫生组织共有村卫生室808个。床位3569张,每千人口床位2.10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有3322名医技人员,有1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557台件,公立医疗机构共接诊门诊病人 215万人次。以三峡中心医院为龙头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少取”迈出历史性步伐,“多予”有了良好开端,初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对口支援等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新机制,为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区是一个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农业大区,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服务差距大,城区卫生总量有限,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何吸纳承载能力不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卫生基础薄弱,卫生专业人才匮乏、素质不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差。农村卫生的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不高。

全区有中心卫生院14所,普通乡镇卫生院30所,乡镇卫生院发展极不平衡,服务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三级防保网络的网底开始破裂,乡村两级功能发挥尚需加强,无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

**区乡镇卫生院服务体系一览表

项 目

单位

2006

所占比重(%)

备注

(一)卫生服务体系

规范化乡镇卫生院

12

29

建立职工养老保险的卫生院

34

83

建立职工医疗保险的卫生院

16

39

一体化管理试点的卫生院

11

26.8

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

135

27.5(二)设备配置

缺救护车的乡镇卫生院

20

48.8

缺b超的乡镇卫生院

6

14.6

缺心电图机的乡镇卫生院

6

14.6

缺x光机的乡镇卫生院

2

4.9

缺妇科基本设备的卫生院

7

17

没有开展三大常规检查的卫生院

7

17

――农村卫生人才问题。

一是农村卫生人才极度紧缺。我区系农业大区,农业人口近120万,而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仅有417名,严重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据调查:几乎所有乡镇卫生院近10来年没有进一个大学生。如我区较远的白土中心卫生院,负责片区5万多人口的医疗、妇幼、防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工作,现只有医护人员13名。甚至部分乡镇卫生院只有1-2个人,如梨树乡卫生院只有2人,普子、地宝乡卫生院仅有1人,连正常业务都不能开展。二是人才分布不均。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区,农村存在低学历、低职称的现象,农村人才的学历、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三是人才流失严重。近2年来,已有

高级人才及新进的大学本科生50余辞职。

二、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建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1、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一镇(乡)一院,统筹分院(门诊),片区和委托相结合,乡村联办”的农村卫生机构设置模式。即,每个建制镇(乡)只设一个镇(乡)卫生院,下设分院(门诊部);镇(乡)卫生院对

辖区内的分院(门诊部)实行统一管理或者独立核算,统筹协调,对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初级卫生保健、新型合作医疗以及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等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根据地域联系,农村卫生院实行片区管理,中心卫生院协助区卫生局协调处理卫生工作相关事务;为了尽快提高边远地区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农村卫生资源,选择实力较强的中心卫生院托管实力较弱的乡镇卫生院,以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问题。乡镇卫生院对所属村卫生室按照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办法实行统一管理。

2、加大村卫生所(室)建设力度。结合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要求,采取“政府投入为主、集体和个人投入相结合、民办公助”等多方筹资方式,完成全区村卫生所(室)的建设任务。进一步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结合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规范乡村医生服务行为管理,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建立健全乡村医生考核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将村卫生所(室)的人员调配、工资收入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

(二)建全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机制

以建立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师带徒拜师活动制度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比较丰富的城市卫生资源全方位的长期稳定地支援农村卫生。分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拜师活动,形成点对点、一对一的师徒关系。二是管理援助。支援单位派管理方面的人员帮助受援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涵建设,使受援单位的管理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三是技术援助。以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技术援助,有计划地免费接受受援单位人员进修。四是设备援助。各支援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新购买适宜医疗设备或将闲置和更换下来的医疗设备无偿赠送给受援单位。

(三)加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以镇乡卫生院为重点,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从整体上为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在中心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中心,在一般镇乡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站。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区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龙头,中心卫生院、镇乡卫生院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构成全区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实行能级管理和片区管理。公共卫生中心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分别由中心卫生院院长和分管院长兼任;公共卫生站设站长一名,由镇乡卫生院院长兼任。公共卫生中心主任、副主任和公共卫生站站长由区卫生局任命。公共卫生中心(站)工作实行主任(站长)负责制。公共卫生中心(站)的工作人员编制数由区编办核定,原则上按辖区人口1/10000的比例分别确定专职卫生防疫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和卫生监督人员。公共卫生中心(站)工作人员纳入卫生局统一管理,由卫生局聘任,定编不定人,实行动态管理。给予60%的工资补助,通过公共卫生服务券给予工作补助。各卫生院每年从业务收入中提取一定经费,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五)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基本用药目录和基本诊疗目录等政策措施,让参合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滚动筹资等低成本、多形式、简便易行的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提高贫困农民的受益水平。研究制定农村适宜的基本医疗服务包,逐步明确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范围,完善单病种付费和处方最高限价制度。继续规范农村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工作,实行严格的药品限价措施,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六)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举办的区级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细胞的城市卫生三级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整合现有卫生资源,由政府举办的一级和部分二级医院改造改制设立。原则上按照3万―10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逐步建立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构建新型城市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七)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利用国债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和人才培训专项经费,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乡村医生培训,开展对培训工作的督导检查和效果评价,保证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为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培养更多的适宜人才。农村卫生院每年制订并落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发展适宜的专科技术为目标,做到人员、技术、设备配套,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机制,稳定农村卫生队伍。

三、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坚持把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作为全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工作人员专司其职的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领导体系。建立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把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实绩作为检验卫生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考核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推进改革,加大投入

改革公共财政制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加大卫生事业投入,保证卫生事业费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

(三)解放思想,强化宣传

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解放的思想,改革的胆略,需要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政策,新任务,及时报道工作进展及成效,总结新的经验,好的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事业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潘华,邢金水,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财政投入分析[b],中国卫生(2007)06-0251-02

【2】邱志军,罗守福,搞好六大体系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a],中国卫生经济研究(2007)05-0031-02

第四篇:关于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县“凝智转型、聚力跨越”的关键年。我们一定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加快东山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先行先试赶超发展,确保再造一个新和顺目标的提早实现。但是应当看到,我县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经济不强,农村农民落后,实现“十二五”目标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城乡关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城乡资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循环中统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社会的进步中统筹城乡的发展、繁荣,推进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才能实现三大跨越。

一、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财政总收入7.0588亿元,在全市增幅第一。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17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建设投资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62.3元,同比增长10.09%。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虽然呈现出喜人景象,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二、三产业仍然没有形成。农业还只是一个民种养殖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深加工不够,缺少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农村基础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从总体来看,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硬件设施服务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与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公益事业发展投入不足。三是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小农管理思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定势还没有彻底打破,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高、点子不新、措施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致使部分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村集体积累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近年来,我县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和途径和办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更加正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状。为此,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树立更加强烈的发展意识,增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县城城区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支撑,以建立健全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为关键,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

城镇集中,努力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环境建设,为实现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1、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格局

在规划编制中,要把广大农村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范畴,实现城乡全覆盖。不断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向乡村延伸,加速城市与农村对接,加速实施县城建设与小城镇开发,扩大规模,改善环境,提升功能,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区域。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度,城镇规划就是城镇建设的“宪法”,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建立健全城乡管理新机制,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由县域城区向乡镇和村拓展,并整合现有城镇管理资源,进一步提高县城和重点乡镇的管理水平。

2、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第五篇:关于推进兴文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兴文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兴文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平

为了统筹城乡共发展,比较出我县城镇和山区农村之间的差距,查找出城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推进我县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统筹城乡发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级有关部门人员多次深入乡镇对我县农业和农村作了调查研究。通过走、访、看、问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重点对具有代表性的山区的僰王山镇和城区的古宋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

一、两地对比分析——城乡差距拉大,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统筹城乡发展,农村更应加快发展

(一)僰王镇基本情况。

僰王山镇位于兴文县西部,距县城20公里,幅员面积149平方公里,是兴文县幅员面积最大的山区镇。最高海拔 1425米,最低海拔345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全镇辖24个村2个社区266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4585户,总人口5.3万人。耕地面积46800亩,属典型“粮猪型” 结构传统的农业山区镇。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6969万元;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116万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0:41:19。农作物播种面积8.4万余亩;粮食总产量1.7万余吨;出栏生猪38000余头;桑园1300余亩,产蚕730担,实现产值60万余元;建立有水泸坝村无公害蔬菜基地一个和珍稀食用菌基地一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189万元,较古宋镇有较大程度的差距。

(二)古宋镇基本情况。

古宋镇是兴文县城所在地,兴文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幅员面积157.8平方公里,辖城区7个社区居委会,42个行政村,常住户籍总人口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万人)。耕地面积 31505亩。社会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兴文县榜首。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57014万元;农业总产值6813万元;粮食总产量2.4万余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003元;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99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155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0408万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2:39:49,基本形成了三、二、一的良性产业结构。

(三)对比分析及结论。

1、僰王山镇幅员面积与古宋镇相当,人口是古宋镇的3/5,古宋镇的GDP是僰王山镇的3.4倍,一产相当,二产3.2倍,三产8.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

1.4倍。

2、经济总量成倍之差。

3、经济增长质量和增长速度差距很大。经济越发展,收入越高,收入越高,增长速度越快,差距拉大。

4、从经济总量、质量、结构看,僰王山镇在时序进度上慢古宋镇5—6年。(以人均GDP、人均财力、人均纯收入、劳动者素质、农民生活水平等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对比说明)

从两地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不难看出,以僰王山镇为代表的山区镇至少比古宋城镇在时序进度上要落后5—6年以上。从目前的经济增长形势看,两地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更应注重研究如何加快农村发展速度。

二、城镇和山区镇城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力普遍匮乏,运转困难。

据统计至2006年止,全县镇级债务总额高达3.4亿元,平均每镇224万元以上,以僰王山镇为例,僰王山镇2006年各项预算内收入为329万元,人均财力仅为62.66元。而经济条件较好的古宋城镇相比较,古宋2006年各项预算内收入为2687万元,人均财力也仅319.32元。村社则多为空壳缺乏集体经济作支撑。各镇均感到财政压力大,特别是山区乡镇,由于是以农业为主,财源更为匮乏,在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展上,没有可以支配的资金。以僰王山镇为例,2006年,僰王山镇本级财政总收入为2007万元左右,而总支出达2177万元,缺口达170万元,政府机构正常运转都相当困难,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就只有靠对上争取了。

(二)生产要素不发达,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由于镇财政困难,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很差,行路难、用水难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每逢干旱,有的农户就无法播种,更是雪上加霜,农业生产很大层面上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二是科技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多数劳动者素质低,对先进技术认识不够,掌握运用程度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农村推广困难。大部分农户仍以传统生产模式,传统耕作方式发展种、养殖业,致使生产投入大、产出低。四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较多,致使农村发展产业缺劳力,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如发展蚕桑、烤烟等产业上,因缺劳动力阻碍了发展。五是信息不畅也是影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多数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很高,但对该种什么?怎么种?种出来怎么办?农民感到心中没底,也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山区乡镇受传统观念、生产要素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产值所占比重还较大,仍以种养殖业为主,面向市场适销对路产品不多,大部分农户又不愿改变经营模式,致使发展产业结构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优质化率低,名优产品较少,形成“好的东西不多,多的东西不好”,市场竞争力差,农产品附加值不高,规模上不去,优势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产业和龙头企业不多,结构调整的规模化、区域化程度不强,效益不明显,而农民要求的是“吹糠见米”。因此,多数农民仍处于观望之中,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四)农民市场经济风险意识严重缺失,行政服务适应市场经济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在全县适应区域引导农民发展“四色”产业,这是县委、县政府根据兴文实际和市场状况,择优筛选的相对市场风险较小,发展潜力很大的产业项目。但由于农民在计划经济下形成了依赖性极强的惯性思维,加之农村信息闭塞,对市场不敏感,不能主动顺应市场变化,往往一遇市场挫折,不是主动寻找差距和对策,而是推卸责任,甚至怪罪于号召引导发展的政府部门。由于产业发展有多方面的因素,部分农户一遇无收益,就将责任推给政府,甚至留下遗留问题,政府要做大量工作才稳定群众情绪,导致政府工作相当被动。因此,乡镇和部门要将发展产业促农增收致富的着力点放在激发群众发展主体积极性上,分清“引导”和“主导”的关系,防止农民“主体”缺位。今年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情形有了很大改观,但仍有很大部分农户“不找市场找政府”的观点根深蒂固,需要花大决心扭转这种局面。另据部分群众反映,撤乡并镇后,由于乡

镇干部下村组时间多,坐办公室的时间少,群众到镇上办事成本太高,有时往往办一件事要跑多次才能找到人,群众认为镇政府部分人员作风官僚,服务意识差,意见较大。这也为基层干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出了新的挑战课题。

三、我县城乡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完善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续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至去年以来,乡镇撤并、村组规模调整机构改革后,总体上适应我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如新坝、两龙等少数地方群众办事极不方便,增加了农民负担。山区农村干部得到的年误工费,除去车费和通讯费后,所剩无几,变相降低村社干部经济待遇。有的地方群众情绪激昂,反映强烈;现在仍有少数镇债务缠身,吃饭难保,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江山不改,面貌依旧,没有达到行政区划调整的初衷。为此,应广泛听取群众呼声,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顺乎民意,进一步完善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为民、便民服务工作,真正体现为民服务宗旨。二是城乡共发展,干部交流用。继续在发展好的乡镇中挑选年轻干部派到外面发达城镇挂职、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回来后有利于创新思维,加快发展本城镇的发展速度,缩小与发达地区城镇的差距,成为带动山区农业镇快速发展的领头羊。如04年-05年我县先后派出几批干部到重庆、成都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发挥了很好的效应。同时,继续在县级部门和经济较好乡镇选派优秀干部到山区经济滞后镇挂职工作,理清其原有经济发展思路和改变领导班子观念,发挥能人经济效应。在经济发展滞后镇里抽调年轻干部到县级部门上挂学习锻炼。从而打破干部由经济差镇到好镇单向流动局面,采取多种措施使干部循环交流工作。

(二)加大扶持,发展山区农村特色经济。

一是改变过去“非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的作法,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纯农业乡镇政策扶持、扶贫开发和项目支持的力度。对经济条件好的乡镇,主要靠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招商,引入业主开发投入。二是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的智力服务。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改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把农发资金作为“药引子”,鼓励和诱导基层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三是引导农民诚信实施订单农业和公司、业主制农业,规避抗市场、自然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鼓励并引导以承包地流转或入股,获得固定地租收入或获得股份收入,为业主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解决农民可持续增收问题。如我县久庆花椒产业,就是转换农村经营机制的成功经验。四是按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实施一镇一品,大力发展烤烟,蚕桑、杂竹、中药村、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山地乌鸡和优质肉猪等山区农村特色经济。并利用好“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这两张旅游品牌,大力营销本地特色农产品,促进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增大投入,完善城镇配套功能。

随山区农村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县城或较大集镇,带来了子女入学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一是要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合理有序地向外输出劳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增加投入,加快教育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使农民能进来,有房住,能生活,农民工子女能入学。三是加快改革相关制度,降低进城门槛,完善低保、救助体系,统一市民待遇,克服对农民歧视思维,推进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加快城市(镇)社区建设,出台社区配套政策,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服务化水平。五是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好县城,以僰苗文化特色为主的休闲旅游城市定位,完善旧城,拓展新区,大手笔建设好宜宾次区域发展中心城市,责权利结合,放权、放手、放胆,以人为本和以铁手段“两手”管理好县城。同时,处理好城市与发展商贸、城市与社会稳定(劣势、弱势群体)和发展城市(镇)经济的关系。六是由县统筹,部门牵头,全力推进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管护机制,打破“瓶颈”制约,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真正共享和谐社会发展的成果,从而调动起发展积极性。

(四)以“大带小,强扶弱”,落实对接帮扶措施。

在继续落实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指导乡镇的基础上,在15个乡(镇)之间,实施以好帮差,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进行手拉手,“一助一”的帮扶措施,使发展好的镇可以帮助经济发展滞后镇理清发展思路,有利于交流信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进,提升镇域经济实力。

(五)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政府要真正走出计划经济年代以行政命令指挥生产和直接干预经济的误区,尽快转变职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人们发展经济对“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如一些乡镇“逼民致富”的遗留问题,想办好事反而办成了砸事,就充分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干预的负面效应。也说明政府职能不适时转变,不与时俱进就会阻碍经济发展,严重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难保一方社会稳定,从而增加行政成本,使政府陷于不该有的矛盾泥潭之中,难以解脱。二是政府要做的只是以市场为导向,分析市场,找准市场,积极诱导农民发展生产,主动给农民把脉使舵,当好参谋,规避风险,作好经济预测预警分析工作,培植税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我们的干部真正转变作风,沉下去,住下去,深入调研,敢于暴露问题和接触矛盾,大胆设想,最终让群众受益。切实帮农民解决具体问题,指导农民掌握生产技术、发展生产。有利于稳定民心,方便百姓。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方进行领导定期轮流值班,靠前办公,实施好进村入组的一站式服务。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是“十七大”的基本要求,也是兴文发展中的艰巨任务。由于兴文本身发展水平差,三次产业均非常滞后,既要推进县域经济总量“蛋糕”,迅速做大做强,也要兼顾各乡镇、各区域、各群体的共同发展,这给全县各级各部门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但只要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县域发展中既科学统筹又重点突破,发挥后发优势,作为相对发展滞后的兴文一定会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下载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和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引起了各地较大的反响。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拟就如何......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孙景淼(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为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议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议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赵川中心校武东君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重大国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河北省要实现率先发展,......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不存在土地市场,土地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以产业融合为理念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统筹城乡发展”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创新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

    加快推进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张梦楼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情况,五月初,县政协组成调查组,先后深入草碧镇、城关镇和县统筹办等8个相关部门,采取现场调研、查阅......

    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回避并且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xx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打造xx“一小时经济圈”强势增长极,率先在xx市实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