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关镇简介
城关镇位于西华县城,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县级各部门,中央省市大国营企业多驻城关,是三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清河从中东西穿过,将城关分为南北两部分。原新庄乡合并到城关镇后,辖区总面积达到55平方平里,耕地33000余亩,辖41个村民委员会和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98000多人,其农业人口34000人,非农业人口64000人。s0100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全会以来,城关镇党委政府按照扬长避短、发挥地域优势,逐步形成“四区特色”、“四区联动”的经济发展格局,走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即东以东亚公司、丹尼尔商城、化纤批发市场为龙头,餐饮服务业齐发展,成为全镇经济中心;西以私营工业为支柱,与高效农业同发展;南以秦原公司为骨干,实现农工商贸一体化;北依靠和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依托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努力建立高效农业种养加的农业产业化园区。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镇社会总产值已达6亿元,收入达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财政收入达到860万元。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城关交通四通八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医疗卫生闻名遐耳,文化艺术精彩纷呈,先进人物、名人辈出。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农业已由单一的粮食生逐步发展到经济林木、花、精细蔬菜及养殖业同步,种养加一条龙。目前全镇有秦原公司、东亚公司及丹尔商城、东关批发市尝化纤批发市尝秦原市场等商贸街,专业市尝个体商门遍及全城;发展大棚200个,栽植杂果,鸡、牛等养殖产值收入突破5亿元。农村经济比例为农3:其他7,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二、邮电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城市面积耳目一新城关辖区内有三淳路、西咸公路、三泾路、三高路及西三一级公路,同时邻乡镇有油路相通,可谓“四通八达”,有县邮电局、电信局及县广播电视局等通讯十分便利,加上经过多年努力,城关配合县委、县政府对旧城进行全面改造,城市市容变化巨大,商店大楼林里,小区建设布置合理,尤其是镇村两级大力投资对全镇200余条街巷道路进行硬化,使农民生产、生活行路难问题彻底解决,也为村容村貌治理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文化教育事业名例前茅全镇共有初级中学两所(龙桥中学、新庄中学),在校学生5200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6700人,同时辖区内有南郊中学、北城中学、东郊中学及铁中、铁小等学校,学生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乡办学校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共建教学大楼20座,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并建立校绿化、铜塑、图书馆等,办学条件、育人环境逐步改善,加上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中山街小学率先被评为市级模范校园,东小幼儿园等也被评为文明校园。
四、医疗条件优势,计划生育国策落的实。城关辖区有县医院、中医院及同城医院、同仁医院等多家较大规模医疗单位,同时还有各类个体私营医疗单位,就医十分方便。
五、优秀人才、名人辈出,社区建设日益完善城关自古就有人杰地灵,而今更是锦上添花。农民企业家李天成、特级教师师民生、农民科学家张光利等榜上有名,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一大批农民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特别是一大批离退休科技、教育及公务人员发挥余热,出资开办各类文化艺术班,既丰富了城区文化生活,又净化了社会风气,取得了“两个文明”双丰收。如:龙~火、西社乐队、中山街艺术学校及各类文体比赛,使社区建设日益完善,尤其通过“双拥共建”“婚育新风进万家”“文明小区”、“治安模范小区”等评比活动的开展,城区社会治安好转,社会稳定。
六、民主政治进一步加强,村级政权建设健全镇党委、政府下辖48个党支部,41个村委会和8个居民委员会,基层班子健全,这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核心力量和组织保证,尤其是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及自治村的贯彻实施,又进一步加强了城关民主政治建设,党委、政府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和引导,建设起一支高效务实,廉洁勤政的机关干部队伍,使城关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城关镇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丝不荀的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发建设“中美清河产业示范园”,以此来促进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相信在不久,城关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条件更加优越,社会事业将会有长足的发展,“小康镇”、“小康先进党委”将会百忙尺竿头,更进一步,城关将率先在全县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篇:城关镇太平村妇女之家工作简介
城关镇太平村妇女工作简介
城关镇太平村地处汉阴县城南2公里,版图面积14.7公里,全村13个村民小组,1100户,3292人,妇女1531人。多年来村妇代会在各级妇联的关心支持下,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广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充分发挥妇代会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太平村经济发展,具体工作如下:
组队伍,完善妇女组织网络。为了提高加强妇女队伍建设,太平村如期换届,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妇代会由5人组成,其中妇代会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委员3名。妇联干部平均年龄42.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名,村支部书记主管妇女工作,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安排“妇女之家”工作,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抓培训,提高妇女致富能力。重视培养妇女经济致富能手,加快提高妇女致富能力,结合“雨露计划”和“阳光计划”,组织农村妇女学习烹饪、计算机、科学种养殖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培训活动,一年来培训妇女340多人次,共培养女标兵15名,女能手12名,树立代良群、杨小英等典型,做到典型引路。
建场所,广泛开展妇女活动。2010年村委会投入人力和财力,新建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所,内设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每天按时免费对外开放,同时组建了农民广场舞蹈队、篮球队和乒乓球队,参加人员达130多人,定期组织开展读书知识竞赛,篮球比赛和乒乓球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了妇女的文化生活。重维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推进妇女维权网络化建设,加快完善覆盖村组的维权机制,实行了妇女信访预警机制,建立了妇女维权志愿队,积极推进了维权工作的开展,有效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保民生,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对全村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进行全面摸底,登记造册后确定为重点帮扶对象。每名妇代会成员落实3户困难家庭进行联建帮扶,捐赠资金和衣物,切实解决联建家庭的实际困难。帮助联建家庭确定发展方向,制定脱贫规划,督促指导经济发展,达到增收目的。
第三篇:城关镇2011年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情况简介
城关镇2011年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情况简介
一、切实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全面提高春耕生产质量
切实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工作,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培训会13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500余人(次),指导群众及时掀起春耕生产热潮。一是从3月5日起对烤烟种植地块进行翻犁,清除田间杂物,并按照每亩1000斤农家肥、180斤油枯的要求将所需肥料运送到种烟地块堆积发酵,为今年有机烟叶生产做好充分准备;二是从3月5日起着手空地玉米育苗苗床整地和土地翻犁、农家肥运送到地块的工作,至4月5日全面完成空地杂交玉米营养块(坨)育苗;三是大力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全面提高杂交玉米单株定向移栽规范化水平,合理密植,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四是适时搞好杂稻两段育秧,4月20日前全面结束,确保培育壮苗、适期移栽;五是杂稻种植实行大面积宽窄行移栽,确保合理密植、夺取高产;六是紧紧依托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商品蔬菜种植,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增加群众收入;七是按照有机高粱的种植要求,做好育苗整地准备工作;八是大力推广玉米——马铃薯、玉米——红苕分带种植,增种、扩种马铃薯、红苕及杂粮,千方百计增加粮食总产,促进农民增收。
二、抓示范带样板,探索高效种植模式
1、粮食增产工程示范样板
全镇安排粮食增产工程示范样板2500亩,其中:联盟村200亩、丰景村600亩、柳塘村400亩、前胜村200亩、桃元村300亩、金新村200亩、淹坝村400亩、三合村200亩。
建立高产示范核心样板点2个共400亩,其中:联盟村1个200亩、丰景村丰景组1个200亩。
2、水稻示范样板
全镇安排水稻示范样板面积1000亩,其中:古楼村200亩、五星村300亩、外寨300亩、幸福村200亩。
3、经果林套种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样板
在金新村开展经果林套种马铃薯100亩;经果林林下种草100亩、配套养鹅5000羽的示范样板,探索经果林套种高效种植、种养结合增收模式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力争在5月份完成丰景村石关100亩花卉苗木基地招商引资建设项目。
(二)依托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把有机高粱和有机烟叶结合起来,搞好轮作,逐步在全镇建设一批猪——沼——粮、猪——沼——果、猪——沼——烟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采取现场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培训农村劳动力,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不断提高我镇科技兴农水平。
(二)镇政府预计安排10万元经费,加大对春耕生产的投入,按照每亩30元的标准直接补助给实施杂交玉米育苗单株定向移栽示范样板点农户作为科技兴农奖励,确保示范样板高质量、高起点建设,推动全镇粮食生产。
(三)镇政府将组织春耕生产督查组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组织不力、进度迟缓的村予以通报批评。
(四)镇政府将把各片区、村开展科技兴农情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作为评先选优、干部考核和兑现村干部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五、目前工作完成情况
目前,农技站、烟叶站开展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正在进行,广大群众生产用杂交玉米良种已准备到位90%,土地翻犁、整地达80%,农家肥运送到田间地块80%,各示范样板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近期内将组织实施空地杂交玉米营养块(坨)育苗;烤烟集中育苗工作已完成,出苗整齐一致,土地翻犁、整地达90%,农家肥、油枯运送到田间地块堆积发酵已达90%。
二○一一年三月十二日
第四篇:城关镇西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简介
城关镇西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简介
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求,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社会日间照料体系,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努力把西街辖区建设成为品味高雅的精神家园、关系融洽的温謦家园、舒适祥和的美丽家园。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西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7月。投资70余万元,建成总面积300㎡.内设内设娱乐室、阅览室、休息室、卫生室、心理疏导室、网络室、餐厅、健身室、沐浴室、室外健身器材区等,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心理疏导等服务,可以读书、看报、上网、聊天、打麻将、打扑克、健身,吃饭有餐厅、累了可以休息,心理不愉快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谈心,身体不适可以到卫生室看医生,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完善了养老日间照料体系。,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上门服务。辖区内共有住户2828户,常住人口8628人,流动人口约878人,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1866人,占社区总人口21.62%。其中:60-70岁老年人1496人,70-79岁老年人266人,80-89岁老年人99人,90岁以上老人5人,空巢、独居老人8人,低保老人132人,残障老人31人。
二、指导思想
坚持人本理念,立足社区,小型分散,方便实用和“关爱、真诚、沟通、服务”的为老服务原则,通过实施“一卡、一证、一档、一个网络、一支队伍、一个基地”的规范运作,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组织机构
社区成立以支书书记为组长、分管老龄工作的专职社工为副组长、义工代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依托社区原有的服务设施,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成立服务社区的义工队伍,开展助老结对活动和组织文体活动等。
四、服务对象
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对象为60岁以上的辖区内老人。重点对象是孤老、特困老人和独居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包括残疾人)和城市“三无”老人。
五、服务队伍
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主要由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社区专职工作者和社区义工等组成。
六、服务方式
1、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主要体现义工队伍和专职队伍服务相结合、长期结对与临时照顾相结合、集体活动与个体关爱相结合、上门服务与社区参与相结合、集中寄养与分散服务相结合、居家养老与居家养残相结合。
2、对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需要提供生活服务的孤寡老年人,通过社区筹资、政府补贴、社会赞助、本人自负的方式解决其生活困难;对其他类型的需要生活服务的纯老年人,按照“个人为主、市场让利、政府补贴”的原则,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有偿、低偿服务。
七、服务内容
居家养老的服务既包括工具性的服务,又包括情感认知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生活照料服务。主要通过家政服务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义工力量的结对帮助,以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为服务基地,开办集中寄养与分散服务等项目,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
2、医疗康复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站。建立老年人医疗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心理咨询,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医疗服务。
3、精神慰藉服务。主要通过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社区专职社工、老年协会、社区义工等人力资源,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疏道、情感沟通等,加强
精神慰藉的工作力度。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结合年终“优秀义工、健康老人、智慧老人、快乐老人、爱心老人”的评选,形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帮、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敬老颂老氛围。
第五篇:徽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恢复重建项目简介
徽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恢复重建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徽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恢复重建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徽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三、项目负责人:李俊仁
四、项目建设地点:徽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校园内
五、项目建设时间:2009年
六、学校基本情况:徽县城关镇中心小学位于徽县城关镇先农街,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453人,教职工40人。学校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29平方米。
七、建设规模和投资:新建四层框架教学楼2000平方米,概算投资355万元,全为中央重建基金项目资金。
八、项目进展:目前该学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由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甘肃省轻纺工业设计院正在编制,其他有关前期工作也在陆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