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

时间:2019-05-13 11:2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

第一篇: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分析报告chinacir.com.cn共有44人次浏览文字大小:[ 大 中 小]收藏本页城镇化建设有效扩大了城乡就业第一,城镇化建设的辐射效应会吸引各种社会投入,催生就业需求。1978年至2008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至6.07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高为45.7%。城镇化使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从而吸引投资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平均可带动一次性投资2万元。同时,城镇化建设辐射效应催生了新的就业需求。仅“十五”期间,我国小城镇开办的企业创造了上亿个就业岗位。目前在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乡镇企业等县域中小企业吸纳了50%以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小城镇就地转移的高达90%以上。第二,城镇化建设的累计效应会产生规模消费,扩大就业总量。国际经验表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所累计的巨大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因此,当城镇化使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随着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生存型生活资料消费,还是发展型和享受型生活资料消费都会全面增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近20(x)万农村人口进人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由此拉动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带动就......„„

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 点击预览.pdf

李克强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2012年05月04日04:15来源:新华网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人民微博 推荐 字号分享到...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5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阿尔穆尼亚共同出席在布鲁塞尔皇家剧场举行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的讲话。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新华网布鲁塞尔5月3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3日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阿尔穆尼亚共同出席在布鲁塞尔皇家剧场举行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的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

——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12年5月3日,布鲁塞尔)

尊敬的阿尔穆尼亚副主席、布雷索主席、尼尔松主席、奥廷格委员,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欧盟是工业化、城市化走在全球前列的经济体,中国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这次访问欧盟国家,从被誉为“多瑙河明珠”的布达佩斯,到人称“欧洲首都”的布鲁塞尔,一路走来,深刻感受到欧洲城市凝重古朴的传统和多元时尚的风貌。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落实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推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向前发展的具体行动,标志着双方开启了城镇化战略合作的新进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今天,全球城市居民已达36亿人左右,发达国家70-8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与此同时,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每个月新增数百万城市居民,成为世界城市化浪潮的主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城市体系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结为一体,城市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十七世纪源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欧洲的城市独具特色,注重空间合理布局,重视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崇尚保护自然和历史风貌,致力于城市体系协调发展。近些年来,欧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绿色、低碳,努力探索现代城市发

展的新方向。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同样有着辉煌的城市发展史。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描绘了12世纪中国商业城市开封的繁荣景象。中国的城市也具有自身特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居民从1.7亿人增加到近7亿人,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与发展活力的城市群,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深刻认识到,城市化对经济、社会、文化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向未来,中国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城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国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这对衣食等日用消费品、对住房和汽车、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会形成巨大需求。去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50%,但要达到欧洲70%多的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推进城镇化,需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城镇化。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即使城镇人口比例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还会有几亿人口在农村生产生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在提高工业化水平、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立足国内增加主要农产品供给,以确保粮食安全。

中国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使更多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国将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促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广大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城市文明。

女士们、先生们!

中欧在城镇化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成效显著。目前,许多欧盟国家的企业都在中国城市有投资,一些欧洲企业和机构参与了中国城市发展战略咨询、规划设计制定和基础设施运营。一些大城市里的若干地标性建筑,就是中欧合作的成果。

中欧城镇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双方各有优势,对合作都有需求。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资源环境是中国发展的瓶颈制约。我们有序推进城镇化、破解资源环境难题,需要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需要学习和借鉴欧洲相关先进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的城镇化对欧洲克服债务危机的影响、推动经济复苏也是机遇。欧方完全可以发挥特长,与中方开展产品、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当“欧洲设计”遇上“中国制造”,“欧洲技术”遇上“中国市场”,就会产生显著的效应。希望欧方在对华高技术转让方面更加灵活开放,这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面向未来,中欧应把城镇化作为务实合作的新平台、新亮点,突出加强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分享中国城镇化和欧洲高技术产业化带来的巨大效益,为中欧合作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此,我愿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共促绿色发展。这是各国城市应对挑战、赢得未来的新举措。目前中国建筑能耗接近总能耗的40%,而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的比重还不到25%,大量既有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还需要新建一大批节能建筑。“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入累计将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我们愿与欧方携起手来,加强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以及废弃物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

第二,深化项目合作。中国正处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快速时期,欧盟许多国家也面临着城市再造与重塑的任务。中欧在城市道路管网、智能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城市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方面,在城市景观保护与营造方面,在智慧城市、网络城市发展方面,都有很大合作潜力。双方应放宽市场准入,发挥企业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投资建设项目合作,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第三,加强管理交流。欧盟在城市化战略、城市规划和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正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倡导优化城市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探索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开发。我们愿与欧方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政策、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中欧城镇化合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愿与欧盟及欧盟各机构、与欧洲各国及各城市开展合作。目前,中国与欧洲城市间已结成400多对友好城市。今天,中欧双方几十个城市的代表和不少企业家参加论坛。希望双方城市间加强经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鼓励企业、社团和民众多方参与,夯实城市友好与合作发展的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

欧洲作为世界重要一极,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在全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团结、繁荣、强大的欧洲,是世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的期望。中欧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伙伴关系之一。在世界经济调整变革的背景下,中国与欧盟国家相互依存更加紧密。这两天我访问比利时、匈牙利,双方签署了多个合作协议。今天下午,我将与巴罗佐主席一起签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并见证签署能源方面的合作文件。我们愿与欧方一道,促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城市承载着历史,也孕育着未来。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人们对城市寄托着美好期待,让我们共同承担起这一时代和历史的使命。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耿聪、杜博)

李克强讲话:在转型创新中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11年11月15日)

2011年11月17日08:3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分享 推荐 字号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同许多老朋友见面并结识一些新朋友。我们这个委员会长期致力于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这与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是一致的,对推动转型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相信通过会议讨论,能够产生许多真知灼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利于中国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着主权债务危机、金融震荡、增长下滑等许多现实矛盾。这种表象的背后,揭示出一些国家存在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更暴露出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人类也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严峻的形势促人深思。一方面,各国应坚定信心,携手努力,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增长,这是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针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调整、变革与转型,则是大势所趋。环境与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复苏还是平衡、可持续增长,谋求环境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与转型协调共进,在全球议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去3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年均下降4%左右。“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中国为世界环发事业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是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还有7亿人生活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层文化等公共服务还是短板,制造业水平不高,尤其是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增长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

首先,发展必须转型,转型也是发展。适应世情国情的新变化,缓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路径,在转型中求得发展。转型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能够带动新的产业发展。例如,去年中国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行业产值已经超过2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5万亿元,仅此一项就给发展带来很大机遇和空间。把发展与转型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等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在扩大内需、创新驱动、包容增长中实现转型发展。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不足50%,消费率不到5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同等阶段发展中国家水平,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居民消费蕴藏着规模庞大的内需潜力。我们将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的基础上。转型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人才的聪明智慧,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从13亿多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构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使居民生活在发展中不断改善。

第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协调互动。我们认识到,不改变粗放增长的状况,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受,经济难以持续。中国将充分发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倒逼作用,带动技术更新、产业升级,进而促进整个经济转型。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加大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治理的力度,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尽量多还旧账,努力不欠新账,创造宜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这是转型发展的基本要点,我们决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增长的老路。

第四,构建节能增效现代产业体系支撑转型发展。中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增效的潜力巨大。节能重在治本控源,增效重在产业优化。我们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鼓励企业大规模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清洁优化、焕发生机。同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今后五年,我们将采取综合措施,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这“一降一升”,可以有力地促进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没有改革的跟进,就没有转型的活力和保障。我们将把改革贯穿于经济转型的始终,力争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以机

制为引导,促进经济发展走上转方式、调结构的轨道。价格是市场最敏感的信号,我们将把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作为一个重点,努力推行差别化、阶梯式的能源资源消费政策,更好地发挥价格机制的调控作用。投资、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是调节企业行为的有力杠杆,我们将加快完善这些方面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转型发展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成为各企业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中国的转型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行的,是开放式的发展。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经受全球市场考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在国际竞争中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实力、上水平。环保是人类共同事业。我们将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管理经验,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即将召开的德班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今年是国合会成立20周年,也是第四届国合会的最后一年。20年来,国合会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组织了上千名中外专家,完成了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有不少被中国政府所采纳,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近5年来,第四届国合会围绕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开展了一批很有意义的政策研究项目,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此对大家表示感谢。目前,中国政府已批准成立第五届国合会。希望新一届国合会继续发挥人才荟萃、视野开阔的优势,着眼于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积极介绍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更好地服务中国转型发展。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委员、专家和来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孙承斌、李亚杰、谭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5日上午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切实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努力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李克强指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全面复苏可能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原有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这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既形成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又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他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既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可以起到重要的平衡和调节作用。

李克强说,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充分发挥国内需求潜力巨大的优势,着力增强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实现增投资、促发展与扩消费、惠民生一举多得。他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要更加注重就业和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

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多策并举促进消费扩大。

李克强强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要以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把培育形成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与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带结合起来,开拓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的新空间。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保护耕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也要稳妥,统筹考虑并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李克强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要顺应国内需求结构升级的新形势,敏锐捕捉国际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瞄准国际科技和产业前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他强调,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和关键,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强化原始创新的同时,重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质量和标准建设,培育自主品牌,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李克强指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优化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加强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促进各个领域转变增长方式,而且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把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倡导绿色消费,下大力气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难题。他强调,人口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与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要从战略上把握好人口发展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李克强最后说,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在重视速度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效益、结构优化、节约环保、民生改善。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经济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他指出,财政税收是结构调整的有力杠杆和重要工具。要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深化金融等体制改革,更好地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回良玉主持会议,王乐泉、王岐山、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何勇、王沪宁、马凯、万钢出席会议。

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第二篇: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增长的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增长的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式,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完工到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2003年起开始担任乡镇的主要领导,经历了镇区建设的全过程,镇区从杂乱无章到现在的三纵四横的基本格局,从没计划的建设到聘请省设计院设计中长远规划,从窄小的的街道到现在的宽20米的两条共长5公里的主街道,从低矮瓦房到鳞次栉比的商业服务区,处处凝聚了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现在看到对全镇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拉动作用,从内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几年关于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的增长谈几点体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相关产品的需求。2000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使用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打通了宽32米、共长4.5公里的南北和东西两条主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

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万多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庄的窗口工程、中心游园工程、市场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彩砖,开挖了下水道,种植了大叶女贞,安装了路灯和无线广播,设置了垃圾箱,架起了过街彩虹,规划了斑马线。村商业街拆旧建新,还修建了一大二小3个“绿岛”。在镇区中心位置投资135万元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游园。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封闭农贸市场。这些工程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大量水泥、钢材、砖等建筑材料,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09年全镇拥有各类市场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5000多万元,其中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1400万元。新型城镇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4200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90%和26%。

3、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4、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业和36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铸造、刺绣、磨料、细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新型城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吸引了外部企业的青睐,纷纷洽谈入驻。

5、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10年底镇区建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宫、镇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

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全镇自发组织文艺剧社30多家。群众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程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谓新型城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当前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XX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我们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

决。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经济发展的必须的保证。

第三篇: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抓项目保增长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资本的形成,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拉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生产性项目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位,其中,“双十”项目等重点项目共投资16.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9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5.7%,房地产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14.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增长151.6%,第二产业投资21.61亿元,增长76.6%,第三产业投资31.91亿元,增长14.9%。

1、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多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3亿元,年均递增16.6%,GDP年均递增9.7%;而“十一五”前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24.3亿元,年均递增26.6%,GDP年均递增14%。两个时期数据对比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快,投资拉动作用越明显。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1.8%,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一方面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2、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投资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都大幅增长,高耗能工业投资大幅下降。2008年,农业投资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第三产业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30.4%上升到31.6%。

3、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坚持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后劲力来推动,坚持把生产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的推动力来落实,有力地促使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生产性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或投产,发挥了大项目的带动作用。2007-2008年,引进了平海电厂、巽寮旅游,中航城、怡景湾、佳兆业、锦胜集团、股溢、富升房地产等一批大项目,其中平海电厂总投资108亿元,巽寮旅游总投资126亿元;启动了“双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文化广场、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飞鹅岭森林公园、县城路网改造工程、万隆新城、国际新城、丽景华庭、怡景湾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大力推进莞惠高速、惠深沿海高速、环城南路、环城北路、农村硬底化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巽寮旅游、平海温泉、国惠酒店、平海电厂、康利石材、澳洲树熊、银基鞋材市场等一大批生产性项目建设;两年全县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265个,完成投资57.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 %,对拉动我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4、资金来源渠道明显拓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镇(街道)党政正职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和“项目在镇、责任在镇、利益在镇”政策以及提高税收增量分成激励措施的出台,强化了责任,增强了信心,调动了各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有效地扩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主体地位日趋明确,自主投资的积极性提高,民间投资成为我县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依赖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的状况已大为改观。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其中,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3%,而且资金以自主筹集为主,到位率比较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投资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第一,农业投资比重偏小。近年来,由于长期偏重于发展二、三产业,大量的资金投向二、三产业,导致农业投资比例偏小,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第二,房地产投资风险增大。2007-2008年,我县房地产总投资17.6亿元,两年增长1.3倍。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恰遇“金融海啸”,导致了大量的资金沉淀,楼盘空置增多。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由于历史欠帐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需进一步加强。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土地等资源约束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项目用地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影响投资的增长和经济发展。三是企业增资扩产能力减弱。随着“金融海啸”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需求减弱,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利润空间收窄,直接影响投资者信心,削弱企业增资扩产能力。四是缺乏大型生产性项目支撑。大型项目是支撑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县引进的大项目仅有平海电厂、巽寮旅游等,而且项目还在建设中,还未形成生产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效果”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极富挑战性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国外需求继续减弱。中央明确提出要扩内需,保增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短期内扩大内需,主要还是扩大投资需求。因此,加大投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统一部署,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200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达40%以上,努力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效果”的目标。建议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一)坚持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着力点放在项目建设上,在扩大投资拉动增长上求突破。经济发展靠项目,项目是投资的载体,要集中力量抓项目。一是积极谋划一批项目,特别是能带动全局的大项目。大项目对投资乃至全县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为保持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确保“十一五”期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大项目谋划建设力度。结合投资结构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谋划一批体现高科技含量、高竞争力、高带动力的大项目,为优化经济结构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千方百计推进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在批项目抓攻关,促进度;在谈项目抓跟踪、促落实”的要求,加快项目建设。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突破项目用地瓶颈,加快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鞋材生产基地和民营科技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的建设;以项目建设为主体,加快大岭自来水厂、环城北路、环城南路、全县健身广场等投产项目建设,确保早计划投产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加快巽寮旅游项目、平海电厂、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两馆一中心、稔山污水处理厂、盐洲跨海大桥、飞鹅岭森林公园等续建项目建设,加速在建项目进度;力促国鑫汽车、厦深铁路惠东段、平多公路改造项目、平山黄排二河桥至白花广惠高速路口公路改选项目等早日动工建设;认真抓好东山海风力发电、熔盛造船、垃圾处理焚烧发电、国家石油储备库等在谈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项目落户,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坚持把确保投资增长的主攻点放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上,在资金“瓶颈”上求突破。200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74亿元以上,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构建融资体系,促进银企合作,促进项目资金到位,帮助支持工业企业度过难关,破解项目资金不足问题。一是要利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资金和金融机构资金。“扩内需,保增长”,是今年工作重点,国家推出十项重大举措,投资4万亿元搞大项目建设,省新安排十大工程共安排222个项目,总投资2.37万亿,同时,市也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年安排市重点项目87宗,计划投资220亿元。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扩大内需投资拉动的机遇,加快在建的大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基础产业扶持项目,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地方财政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展政府投资的融资源道,完善中小企业行业担保机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确保我县今年安排的投资项目特别是40宗计划投资达52亿元的重点项目尽快建成。二要利用好国外资本和国内资本,通过市场筹集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在招商方式上,要体现灵活多样性,推进产业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和以商引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在项目选择上,要注重项目规模和质量,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污染小、财税贡献大的带动型骨干项目,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在项目的攻关上,要坚持“一切为大项目服务”的宗旨,要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服务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特别是要跟踪落实在谈的大项目,促成国家石油储备库、东山海风力发电、垃圾处理焚烧发电、熔盛重工等大型生产性项目的早日落户;在投资项目的引导上,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继续保护好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资产重组,组建集团,盘活资产存量,做好企业增资扩产工作。

(三)坚持把投资的落脚点放在二三产业发展上,在优化投资结构上求突破。在扩大投资需求时,应强调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重,把解决眼前问题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重视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增量投资扩大和存量投资调整为手段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行引导投资。一是加强市场引导。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基础产业,特别是要做强做大鞋业、服装、电子、旅游等产业,通过市场引导投资,把资金引向二三产业。二是加强政府引导。要大力组织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突出抓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珠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珠三角地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沿海清洁能源和船舶制造工业基地、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通过制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项目投资高附加值、低能耗、污染小等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益增长。重点要有“三个追求、三个力求”:追求“有效投资”、“高效投资”与“绿色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投资,力求避免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重点是要把项目建设资金放在刀刃上,确保资金有效利用;追求发展经济效益好、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投资,力求避免规模大、效益低的投资,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追求发展经济、社会、环保等方面有利于长远利益的投资,力求避免环境污染、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的投资,重点是重视民生事业项目的投资。

(四)坚持把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在优化投资环境和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上求突破。经济提速,基础先行。要围绕扩大城市骨架、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的目标,大力推进交通、园区、供水、供电、通讯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县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城镇服务功能仍较落后,需要大量的投资,一些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城市建设还需要大量投资加以改进。一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继续加大农业投入,着力解决好村道硬底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五通、五建、六进村”;着力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三农”加快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双十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来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创新资金筹措模式,大力推行BT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强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督办力度,推动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环城北路、飞鹅岭森林公园、大岭自来水厂等项目建设,迁建县妇幼保健院、县委党校、县广播电视大学、县老干活动中心、县武装部,加快“两馆一中心”、县城汽车客运站、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的建设。同时,更加重视民生事业发展,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投资,进一步增强城镇服务功能。

(五)坚持把确保投资增长的关键点放在工作的落实上,在检验工作成效上求突破。一是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推进项目落户建设。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时间表、一抓到底”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对项目从洽谈、落户、动工、投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进一步加大督办工作力度,监督重点项目的工作落实情况。二是加强对镇(街道、区)和部门的考核工作。把考核成绩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切实加强对各镇(街道、区)正职领导的责任考核,把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生产性项目建设等作为重点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促动工作出成效。加强部门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考核,增强政府服务能力,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工作落实。

第四篇:对我县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难点在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关键在提高就业,出路在推进城市化进程。近年来,县委、政府在认真分析形势、强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的城镇建设发展思路,把城镇建设作为“调结构,活流通,拓市场,促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通过多年努力,全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载体功能不断得到增强和完善,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了解和掌握推进全县城镇化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科学内涵,根据**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建设“以恐龙文化为背景、山水园林为特色”的现代工业城的目标任务,对我县近年来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目前,全县辖10个镇4乡,建制镇占乡镇总数的61%,小集镇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29.41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7.11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34.2%,低于全国、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全县建成街道61条,总长50.69公里,总面积8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12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94平方米,绿地率17.3%,绿化覆盖率22%,城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化面积8平方米;建成有一定规模的自来水厂12座,年供水量580万立方米,其中县城年供水量273.7万立方米,县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7%;建成农贸市场28个,面积6.1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建成共用照明路灯1170盏,其中县城890盏、高杆组合灯3组、交通指挥灯12组;建成简易垃圾填埋处理场2座(县城、广通各1座),日处理垃圾80吨,垃圾桶500只、公厕90座。**县城随城南大道、世纪大街、新禧大街、恐龙艺术广场、商业步行街、南北片区一期工程的实施和广电、电信、电力、公安、工商、城南小学、金山镇 政府、国税大楼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县城建设、发展的城市主体骨架已经形成,并开始散发出现代化城市气息。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一)加大城镇规划编制和执行力度。城镇规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城镇建设的法律依据,是指导城镇建设的“龙头”。近年来,通过广泛宣传,深化规划指导建设的规划“龙头”意识,树立了“以科学规划指导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思路,着力以完善各项规划编制体系作为城镇建设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编制报批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其余13个乡(镇)的集镇总体规划后,并以县城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县城道路专业规划》、《**县城给排水专业规划》和《**县城环卫绿化规划》等专业规划;同时,对部分重点和特色村镇编制了专项规划,包括《黑井古镇保护规划》、《黑井旅游景区总体规划》、《黑井古镇旅游开发详细规划》、《炼象关保护规划》、《妥安琅井村建设保护规划》、《妥安羊毛岭村建设规划》、《广通国际物流园区总体规划》;2006年组织完成了全县14个新农村试点村规划编制,2007年组织完成了40个试点村规划编制;2008年,按照十七大统筹城乡发展的精神,促进广大农村依据规划科学地进行建设和整治,高效、低耗、低污染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我局以仁兴镇为试点启动了村庄规划。在编制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城镇规划的执行刚性。一是采取多种传媒加强城镇规划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强管理,严格审批程序,确保建设项目的依法实施;三是加强对建设项目审批后的跟踪监督和管理,严厉杜绝和查处违反城镇规划的违法行为,全县城镇规划得到了较好的实施。

(二)加大城镇建设力度。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建设工作,我局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争取早日建成“以恐龙文化为背景、山水园林为特点的现代工业城”的目标,多方谋划,多措并举,把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心和首要任务。一是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及城市化发展目标,确定2006年底至2009年,用3年的时间,投资10亿元分三期逐步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带动建筑业、房地产业及其它关联度大的建筑建材产业的发展,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促进城镇化建设步伐,推动县域经济增长。2007年至今,已启动了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侏罗纪大街向北延长线、世纪大街向北延长线、小北厂至西山村东西向36米街(龙山大道)、世纪大街至**一中东西向24米街(学府路)、金山南路向南延长线、工业大街、龙城中学32米大街及西

河河道绿化景观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1.7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工程投资1.88亿元,完成88.89%。二是按照《**县城总体规划》,以“就近就地搬迁安置”及“解决农民生活出路问题”为原则,在县城规划区范围内规划了西山小区、厂房小区、官洼小区、小台子小区等六个居民居住小区,以此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其中小台子居住小区和官

洼居住小区已按照规划启动实施。三是围绕“以县城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广通、碧城等重点中心城镇建设和黑井、土官、罗川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努力构建各具特色、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要求,把碧城镇与广通镇按综合发展的模式逐步建设成为县城的副中心;仁兴、一平浪、高峰建成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的集镇;土官、勤丰建成以发展工业为主的城镇;中村、和平建成以城郊服务型为主的城镇;黑井、川街建成以旅游型为主的特色集镇。全县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以重点发展带动全面发展的城镇格局。

(三)城镇建设管理不断得到强化。

1、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工作,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执法难度大,需要常抓不懈。针对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易反弹问题,切实加大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等的经常性管理力度,与县级各部门协同作战,进行专项整治,有效解决市容市貌“六乱”问题,改善了城镇人居环境,树立了**对外窗口的良好形象。

2、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管理不断强化。对建筑行业的管理,坚持规划许可证、设计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招投标、开工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安全监管等一系列一条龙的管理制度。一是严格实行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准入登记备案制,加强资质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二是加强建筑业、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廉政合同》、《建设工地文明施工合同》三合同制度。建筑业、房地产业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招投标管理不断强化。推行建设项目低价中标制度,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交易为工作重心,按全州统一标准和程序运作,严格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制、招标代理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招投标备案制、工程监理制、三方取样见证制、工程量增减三方签证制、预结算分离制等制度。对我县管理权限范围内(投资50万元一300万元)的招标工程,严格按相关制度办理。同时,自2004年9月以来,根据省、州有关规定,招标工程必须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要求,为切合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的不同特点,从节约建设资金和保证工程质量两方面考虑,严格按照省建设厅文件要求,在全州较早采用了《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进行评标,该办法体现了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突出了投标人综合实力的考核,大大节约了招标人的投资,节约了国家和集体资金。采用工程量清单评标后,淡化了标底的核心作用,从机制上杜绝和预防了打探标底信息、泄漏标底的行为发生,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行为的滋生,大大节约了建设资金投入,采取低价中标后,累计节约建设资金1200余万元。保证了工程交易行为的公平竞争,有效杜绝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4、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强化。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要求,严肃基本建设程序,始终重视加强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认真组织做好设计施工图纸的审查,确保设计科学合理;二是认真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检测及施工过程中(水稳层、级配碎石层等)配合比实验强度等的检测,将检测数据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三是明确监理单位责任,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保证监理人员认真负责的履行好监理职责,做到客观公正;四是派出专人到施工现场对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并积极解决施工方遇到的问题,搞好协调,做好服务,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5、投资管理不断强化。严格控制投资规模,节约建设资金,一是在招投标过程中,采取低价中标的原则,合理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资金;二是做好预算审核,合理确定拦标价后进行招投标;三是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变更增加投资,对建筑材料涨价和不可预见因素等相关问题严格按照工程合同约定条款和相关规定执行,对涉及工程量设计变更增加投资严格审核把关,工程量是否变更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由工程建设协调指挥部决定,工程量变更多少由施工现场甲方代表、监理、施工方共同签证。确保了投资的合理化、规范化管理。

(四)城市建设融资能力不断增强。通过不断的探索,我县城镇建设管理采取政府投资一点、社会融一点、城投公司投一点、施工方垫一点等办法,在城市建设融资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采取bot、tot的企业化运营方式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实现城市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深化城镇供水、城市公交、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的改革,积极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在一些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一是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建立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准入机制,在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开放公用行业建设、运营、作业市场,加快县城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场化进程,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方式投资开发供水、公交、公厕、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的经营管理。二是做好公用事业产品服务价格的制定和调整,政府规范定价行为,对投融资方式规范化运作做出具体规定,增强投资者的吸引力,吸引投资,促进项目的较快组织实施,让投资者和政府实现双赢。三是采取招标方式选择市政设施、环卫、绿化等非经营性设施的日常养护作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城市道路为载体的道路、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综合承包制度。通过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大力吸纳社会民间资金和各类资金投入市政公用事业,逐步形成了多元投资、多家经营、共同发展的格局,充分利用各种资本来建设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2、积极建立目储备库。以项目争取资金,搭建融资平台,保证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县城西河河道排污整治工程、专项普通商品住房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恐龙艺术广场及商贸步行街开发建设工程、联络线向北延长线建设工程、世纪大街向北延长线建设工程、小北厂至西山村东西向36米街建设工程、世纪大街至**一中东西向24米街建设工程、金山南路向南延长线建设工程、东西向横穿种猪厂32米街至320国道等八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顺利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已获得省州补助及信用合作贷款近2亿元,为改善城市环境、人居环境,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约定施工方垫资建设。在签订施合同时与施工方约定,任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至工程完工只拨付70%的建设资金,30%由施工方垫资,其余资金一年后支付。并从2006年起,经县委、政府研究同意,所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施工方垫资70%建设,待工程竣工验收结算后支付其余工程款,由政府按银行同期利率贴息,大大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一)对经营城市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推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虽然逐步建立了政府投资、部门出资、群众集资、开发融资等多渠道筹资的机制,树立了经营城镇的潜力大有可挖思想观念,初步形成了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市环境明显改善。但是,随着经营城市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广泛实施,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从总体上看,经营城市的观念滞后、思路不宽、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力度不大,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不够,“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城市建设发展。

(二)缺乏顺畅的投融资机制,融资难。为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城市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扩大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的政策和规定,为积极推进城镇化提供了政策导向。但经营城镇还是一个全新的理念,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实践,如何经营好城镇,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增强城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按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城镇化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要增加1.5—2万人口到城镇,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1.5—-2平方公里,按每平方公里需投入1.5—2亿元资金计,每年需投入2.25—3.75亿元建设资金。**县城要实现全州次级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以恐龙文化为背景、山水园林为特色的现代工业城,至少需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近7平方公里,市政公共设施需投入4一6亿元,根据现有的城镇建设投资体制,难于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市场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现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是以政府为主体,虽然在经营城镇方向作了一些探索,但市场化运作的程度仍然比较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是依赖县财改,既使财政负担加大,又制约了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只有尽快搞活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步伐,走市场化的路子,盘活城镇资产,为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城镇投资提供平台,扩大投融资渠道,城镇建设才可能有大的突破。此外,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城镇管理水平低、产业支撑不力等问题也制约着城镇化发展,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尽快改革创新城市建设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来推进城镇化发展,才能解决制约城镇建设发展的资金“瓶颈”。

(四)城镇化建设速度较慢、规模较小。我县多数建制镇是由自然经济条件形成的农村集镇演化而来,普遍存在地域城镇人口偏少,生产要素集聚水平偏低,辐射能力偏弱等问题。城镇化的规模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而且既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益,也不利于保护耕地和环境资源,最终导致小城镇发展后劲不足。

(五)建设用地矛盾突出。由于集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不够,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期把握不准,出现了有项目没土地的矛盾。

四、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围绕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建立全州中等次级城市及建设“以恐龙文化为背景、山水园林为特色的现代工业城”的目标任务,提高对经营城市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冲破一切体制机制障碍,把经营城市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战略举措和关键环节,积极采用bo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或移交)、tot(转让一经营一移交)、boo(建设一拥有一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通过经营城市,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其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使城市的集聚力、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承载力得到显著增强,真正把城市资源转化为城市资本,发挥城市资产综合效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培植两大产业。一是大力培植城镇房地产业。以规划为龙头,以建设为基础,以管理作保障,在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专项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低收入群众廉租房建设力度和步伐,努力推进城市房地产开发,把房地产开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二是大力培植建筑建材业。加强对建筑企业资质、招投标、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工程质量等监管,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建筑建材市场行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简化审批程序,创造宽松环境,从政策导向、技术改造、资金筹措等方面积极支持以奕标等企业为龙头的建材业发展和全县建筑企业的改组、改造、合并及资质达标升级,使之培强做大,实现“造船出海”目标,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三)强化“三个责任”。一是强化党建责任制的落实;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三是强化“责任追究”等四项制度的落实。通过强化三个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本领,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建设事业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四)狠抓四项工作。一是狠抓社会维稳工作。要以县委书记大接访领导干部大下访为契机,针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中涉及到的规划调整、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占道经营、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等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认真进行排查,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说服教育工作,为城市建设创造宽松有利环境,减少建设阻力压力,推进城市建设速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二是狠抓城镇详规、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争取多方支持、多方投入,加快城镇详规、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科学合理确定城镇片区布局,街区建筑风格,广场、园林小品特点等,从而达到城镇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便于城镇规划的调整、控制和组织实施,体现城镇的整体风格和特色。三是在抓好现有8条大街建设扫尾工作的同时,狠抓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二期专项普通商品房、低收入廉租房及北片3条道路等建设工程。已开工的要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按期完成。没有开工的,特别是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要紧跟和抢抓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加快规划设计、项目列项、评审报批、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和融资建设力度,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扩大城镇规模,改善城镇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四是狠抓城市管理工作。要把县委主要领导对城市管理作出的新指示和提出的新要求,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做到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两手抓,两不误,齐并进。针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占道经营、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中的“六乱”问题及热点、难点、易反弹问题,与县级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增强经常性巡查管理和突击性专项整治相结,着力改善城市环境、人居环境,在提高城市的良好形象上加强管理,狠下功力。

(五)做到“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对城乡规划的指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镇)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实施好新修改发布的《城乡规划法》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强对城镇规划建设中系统地、完整地执行和进行规划调控、管理工作的指导,确保规划依法实施。二是加强对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对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省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城镇规划区“一书两证”、村庄和集镇规划区“一书一证”和“开工许可证”及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坚决按程序办理,从源头上管理好城镇规划的实施。三是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力度。城镇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组织都无权随意更改,坚决扼制“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的不良现象。切实加强对城镇规划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主审人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办事纪律和监督投诉渠道公开”的“五公开制度”,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只笔,管理一盘棋”,接受社会监督和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四是加强对城乡规划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城镇规划具有法律效力的认知程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服务,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减轻贯彻执行城镇规划的难度,减少违反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违法行为的发生。五是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合理配备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设高素质的城建干部队伍,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服务。

(六)深化六项改革。一是进一步加快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针对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城镇建设,努力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建立和完善公用事业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补偿机制,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制约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条条框框,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二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市政事业改革步伐。按照国家、省、州关于公用事业改革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准入,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让公用事业真正符合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竞争主体。要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园林、环卫管养、维护进入市场的完善工作;第二垃圾、污水处理引入市场机制;第三其它公用事业的改革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三是进一步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按既有利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又有利于推进城镇化的原则,逐步建立土地利用市场,制定城镇建设供地计划,完善城镇基准地价评估和定期发布制度,确保城镇建设用地供给和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四是进一步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以最后一批专项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为契机,完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降低将来实行货币分房的压力,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放开搞活房地产市场,拉动投资,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五是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综合承受能力,把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解除对公民依法申报登记落户的各种条件限制,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解决农村富余人员就业,为城镇发展聚集人气。六是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建立个体工商户、非公企业职工按照现有国企职工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在就业、就学、参军等方面享有本地居民的各项待遇和权益。

第五篇: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乡镇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我们##区县政协小组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区县城镇化建设实际谈一下对乡镇城镇化建设粗浅的看法。

一、##区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建设了广场,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灯,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8%。村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

二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居民,垃圾随手往路边扔,而居住在农村里的群众由于还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大部分往河里倒,造成水源污染,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三是原有村屯规划不合理。房屋建设杂乱无章,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影响村容村貌,绿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数村没有绿化带。但现要规划整治,没有资金来源。

四是个别群众对收取卫生费实行上门收集袋装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五是商品市场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易受影响。

二、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一是乡镇党委、政府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村镇规划、城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务分解到村到户,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村容村貌管理责任制。成立环境卫生监察组,由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全面负责环境卫生监察工作,聘请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同时制定了乡镇村容村貌管理细则及垃圾清运

管理办法,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各村配备土地与规划协管员,明确工作职责,配合乡镇职能部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传工作到位,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在干部大会、农村工作例会上,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宣传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镇村干部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进行周密布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二是通过张贴标语、出板报、发放宣传材料以及驻村入户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乡镇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规划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为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把环境卫生监管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彻底分开。成立环境卫生监察队,由正式干部任队长,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监管工作,不参与具体的卫生保洁工作。集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发包给社会人员经营,由其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具体负责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上门收集袋装垃圾。在集镇街道按每户每月收取适当卫生费,单位则按垃圾量收费,每天上午8:00准时出车上门收集并清运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扩大集镇区域的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

四是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由乡镇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村、各单位、中小学校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清理道路两边的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废弃土以及乱张贴物等。

五是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全面开展。把中心村确定为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村,推行袋装垃圾和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目前正积极做好这些村的垃圾填埋场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

六是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及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居民住宅区、单位室内要求做到“六面光”;各沿街店面、住户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统一组织除“四害”,确保群众的健康安全。

七是全面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八是加强牲畜养殖业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沼气池等,引导立体种养,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严格把好规划和审批关,控制养殖规模,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是抓好新农村规划,严厉打击违法滥建行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重点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另外针对环境卫生方面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规划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一方面是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实行袋装垃圾、上门收集垃圾、集中填埋处理以及改厕工作,重点做好中心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全镇村容村貌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加强新村规划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示点工作,统一规划,人畜分离,创建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

下载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报告报告关键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省城镇化建设报告

    云南省城镇化建设报告 赵俊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近几年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城镇化工作,制定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群......

    经济分析报告

    06年上半年经济分析报告金沙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概况)金沙化工人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10月14日由金沙公司和云南安宁化工总厂共同投资建设,并注册登记成立 。主要生产矿山......

    经济分析报告

    2012国内外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概述:中国经济向好态势的确立和欧洲债务问题的缓和,对新的一年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但是好事多磨,目前美国财政悬崖问题尚未解决,令市场忧心。......

    经济分析报告

    汶川县旅游局201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州旅游局的大力指导下,县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三大任务,旅游升温战......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局对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精选合集)

    关于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有哪些?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参考阅读!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一、当前规划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1、规划编制脱离......

    XX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XX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引导文: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