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国家级培训体会
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国家级培训
心得体会
2007年8月1日至10日我受局领导的委派在新疆师范大学参加了 “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培训者新课程国家级培训(首都师范大学班)”。此次培训是由教育部组织、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义务教育新课程“送培进疆”的国家级培训项目。这十天的集中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的谆谆教诲,积极参与交流,不断进行反思,使我获益匪浅。下面谈谈这十天的收获与体会:
1、给我收获最大的是:通过培训使我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现代教育理论,进一步刷新新课程理念。这次培训我们数学班安排的授课专家是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李延林、刘晓玫等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工作多年的教授,参与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改,在他们高屋建瓴的点拨下,使我们明晰《数学课程标准》编写思路,整体把握其内容及要求。此次培训,还安排了北大附中鲍敬谊和北京十一学校张晓华两名高级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教学案例谈课程改革得与失。提升了我专业理论水平,为我今后更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国家督学郑增仪为我们做的“学校安全”报告会。此次报告会上一开始播放了一块电教片,让我们感受由于学校领导、班 1
主任、教师、工人等细小的疏忽引发的桩桩触目惊心的学校伤害事故,然后又通过大量有说服力数据及现实案例分析了学校事故发生的原因,系统阐述了学校安全工作主要内容、管理措施等。这次报告会使我深切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不仅只是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的,而应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高度关注的事情。我深感作为教育者肩上责任的重大。
3、让我最为激动的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郭海燕为我们做的“如何做一名优秀班主任”的讲座。这场讲座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家长与社会的期望等各个方面谈了做一名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我更激动地是她带给我思想上的冲击:(1)她的讲座内容丰富,从教育到天文、地理、军事、政治、体育、文艺等无不涉猎,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我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同时感受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思想内涵。(2)58岁的她讲座两个多小时始终站着,面带微笑,激情洋溢,可以体会到她对工作的热情,对学员的尊重。在场的几百名学员无一不被她深深感染。
4、引发我对培训模式的思考:此次培训特别突出了专家讲座与一线教师实践经验、教学案例相结合。另外,强化学员参与意识,如:项目启动仪式上有领导讲话,还有学员表态;专家讲座过程注重边讲边问的交互式培训;给学员充分的讨论时间,结合案例说课、评课。这为我们今后培训的组织、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这十天来,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感受的思想是受益无穷的。学无止境,作为教研员要引领全县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内涵,宽阔的思想境界。借用专家的一句话我们大家共勉“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遇到多大阻力,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可为的方式努力工作,实现我们的理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最后,在这里我要对我们的领导真诚地道声感谢,给了我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培训;另外,还要真诚的感谢我的同事,这十天来,他们分担了我的工作,让我在外安心学习。正因为有了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才使我有了这诸多的收获,谢谢!
2007年8月12日
第二篇:参加新课程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的体会
参加新课程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的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新课程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我体会到: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让我们都能感受到这是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作为参加新课程远程培训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利用学到的知识技能,把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确实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通过对三个专题的认真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
1、亲近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一种情感;爱,能融化思想中的冰川;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学生喜欢你,首先得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因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必备品质,离开了爱,则一事无成。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师生关系如何。”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教学氛围.作家冰心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不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而且是师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然而决定着儿童对教师进一步关系的建立的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只有做到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严谨治学、积极进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才可能在学生中真正享有崇高的威信。
2、研究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显著的特点是:学习新知识已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可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这充分显示了师生平等的民主性。尊重学生的具体要求: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自己”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上,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快乐学数学。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总之,这次新课程远程培训,体现了国家对我们教师的关心,也体现了现代教育要求教学工 1 作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从这次培训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好教师。
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徐何洁
2003/6
所谓的“幼儿教育”,就是以“幼儿本身”为主要考量,因此,二期课改提出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新课程之后,我们的教学活动以“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潜质和蓬勃生命力的活动形式,它给幼儿园素质启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幼儿园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也使我们老师主题活动有了认识,对新课程有了新的理解。
1、探索型主题活动以幼儿为中心。
幼儿是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主体”,让幼儿在公开无限制环境中,允许自由学习、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所要得到的东西,常常不是依靠每天一二节集体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元化,使幼儿能尽兴地探索、尽兴地活动,因此课程设计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天赋为中心,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被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看到,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觉得奇怪的现象、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如“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小学生是怎么学习的”等等。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向儿童生活回归有了新的启示。
2、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有学习的需要,也有学习的潜能。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可以说是幼儿学习方式上的一种革命。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型学习”。这种探索性、直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注重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水平、思维方式,能动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直接的“对话”。如在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幼儿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诸多的疑问,我没有灌输式的予以解答,而是组织了一次采访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到小学里去,亲眼看个明白,亲自去问小学生和小学老师,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答 2 案。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有充分的支配权,因而他们的学习也就更自主、更快乐。
3、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活动的空间是多元的。幼儿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幼儿园,而是指向更广阔的空间。花市里的调查、农田里的收集、小学里的访问„„幼儿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多元的。清新、有趣的探索活动,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必然具有多样性的。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等。期间,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式思维到开放式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元思维„„。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依幼儿的发展、兴趣、经验、认知以及不同的主题,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主动去实验、操作以及不断发现。因此活动也不拘泥任何教学形式,集体活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的区角活动等,教师亦可由幼儿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比较幼儿差异性,而引用不同的教学法。
总之,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发司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课程改革之我见------新课程培训的体会
作者:何剑彬
文章来源:本站转载
点击数:270
更新时间:2006-10-29
课程改革之我见------新课程培训的体会
惠安广海中学数学备课组
罗迎春
本次新课程改革,不管从动员到各学科的培训等等,着实可见所倾注的力量之大,可谓是历史之最。新课程重点围绕着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焦点展开。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重视不同领域(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从而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而是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
课程改革,首先在于教师的观念上加以改变,观念不变,尽管教材变了,最终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只有注入了新理念,才能真正,或者说真心真意去搞新课程的教学。
课程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变革和更新,教师作为学生得到新知识直接传授者,观念的改革必不可少,关键在于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是一个具体操作的问题?我们也只能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调整过程。在短期内,不一定有如何如何的成效,甚至在考试这一种评价方式来说,会同以往的考试相比较,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应该说也是正常的,新课程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体会,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因此要求教师加强备课的环节,备细、写明组织安排过程、具体操过程要能更吸引学生。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备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更 3 注重情感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说一些鼓励的话,安慰的话,而在教学方式方法、提问、交流上讲究方式方法,语言得体,把抽象的教学问题,能同学生平时感兴趣的话题和常行结合,不仅娱乐了同学身心,同时学生对知识不致于过于呆板而拒之门外,教师也不致于课堂气氛死板,没有活力,而使师生失去信心,以往过于强调 学生应用课堂知识对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用生活实践经验去发现问题,而导致只会做题,不会提问,在实施过程中就象我们目标一致以往”经过„„,发展„„“,而注重”发展„„“。也就是注重达到学生得到发展这一目标,各显神通。共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另外,强调教学过程中,讲究多的学科间的整合。发展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学过程应渗透德育教学,以便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学生学习方式改革,评价制度的改革的同步进行,为我们在具体实施、疏通了道路,消除了思想障碍,之所以说教师是关键,一方面在于老师当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学校领导、上级领导也要统一认识,或者说首先在要按”三个标准"开展工作,否则,必然掉落到更大规模的题海战中。对教师的评价也必须随之一改以往方法,也要用发展心眼去看问题,否则,教师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课程改革大家不断地在探索,希望能很快地把所有老师关注的问题很好的处理。既能减轻师生以往面临的负担,同时又使学生全方面得到发展,以上是本人在此次参加新课程培训一些肤浅的认识。
学习《走进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蒋和娣
一、学习的过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形势下,在21世纪“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感召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数学——这门充满挑战的学科,我们怎样去看待学生——未来的世纪之才,我们怎样去对待课堂——师生焕发生命力的所在地,这些,都成为我们必须学习的问题。
这本书里记录着学生对数学最美的感情,这里面有学生对数学的爱,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它不断地激励我去创造最美的数学和学生一起享用!
二、对自己的启发
在学习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生活处处现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这个源泉,数学将是一片死海,也将失去魅力。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做了这样的实验,我们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样的一天。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说他们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我还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日记中体现了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同时,也使我明白,要注意从生活中去挖掘素材,使学生学以致用。
3、自己的不足
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要的是人师。我觉 4 得,在现在的课堂交流中,老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交流,同时要指导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人与人的尊重,这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四、自己的收获
在课上,我欣赏每一个孩子,理解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美。在课下,我也经常与学生聊数学,走到学生中间,切实体验他们对数学的感受,了解他们心中的数学是什么,我们的孩子有一本数学语录,每次读它,心中都有一种激情在涌动。有的说:数学书像个大画册,我经常翻看,我真是越来越喜欢数学了。有的说:神奇的加减乘除号,就像一个个动人的音符,演奏着富于变幻的音乐。也有的说:每节数学课,都像是和老朋友谈话一样,很舒服。还有的说:做题前的冥思苦想,解题后的成功喜悦,数学给我带来了挑战自我的信心与快乐„„
五、在工作中应该怎样去做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巨大的,不可低估的。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我常常为自己的智慧不断闪现而兴奋,也常为学生那种对数学的痴迷而惊叹不已。我和我的学生们伴随着新课标,新教材一起成长!我和我的学生们走进数学,感悟着数学!
新课程 新思路 新作为——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吴恋英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299
市教育局刘萍老师在《走进新课程,更新教学理念,研讨新策略》观摩研讨会开幕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进新课程,更新教学理念,研讨新策略,是广大一线教师的人心所向。我想与其说是人心所向,倒不如说是人心惶惶更为贴切些。我想大部分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课越来越难上,语文教师越来越难当。当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袭来时,我们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知所措。这在人头挤挤的林百欣中学大礼堂研讨会场,水泄不通的书摊前便可印证。俗话说: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请允许我这个外行的人就这次研讨会也来凑凑热闹。引用这次主委会提出的口号简单的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走进新课程
刚听到新课程,许多老师也许一头雾水,似是而非。新课程它像雨像云又像风,因为我们走不近所以我们看不清,因为我们学习不够深入所以难于浅出。
真正走进新课程有二,首先,你要走近它,因为只有走“近”了你才能看得清;其次才能走“进”它,进去了你要用心去接触去感受。新课程它是一个广义的空间,你如果没有认清路标的能力,就会迷路。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得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的策略以及评价的标准等等便是新课程这个广袤天地的路标,只有认真学习、研究与领会才能深入浅出,才算真正走进新课程。许多优秀的教学课例只能给我们一个启示,5 一个可以临摹的模型,但要真正走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还需要我们深入地去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通过揣摩、探索、实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发展的平台。
二、更新教学理念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 教学文化,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也在我们脑海根深蒂固。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历史:50年代的语文强调文学性,60年代的语文强调思想性,70年代的语文强调革命性,80年代的语文强调工具性,90年代的语文强调人文性,新世纪语文它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念在不断变化、更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如何处万变而不惊呢?我勇敢地想:不过就是舍弃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东西,接受一些适合时代潮流的东西而已。
什么是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
三、研讨新策略
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手法、手段、途径的总称。《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地方、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1、教师少讲,学生多学
我觉得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度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体学习,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方式下,利用已知的知识、生活经验自主去参与获得知识,获得不同的结论。如全国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引导学生就父亲到底失常了没有?这个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通过已知走向未知,即利用已有的知识“地震中的父亲双眼直直、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连续挖了38个小时”证明父亲已经失常了,亦可利用已知的知识经验(爱的力量等)来证明父亲并没有失常。而我们看赵老师在这堂课他充当的就是一个主持人、一个指路人。由于老师的善导便巧妙的把学生天真的发言引串成一场精彩的辩论课。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其实已经认识到了父爱的力量,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这就是教者有心,学者无意,教学便水到渠成。
2、教师少问,学生多问
在教学中我们要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观摩研讨课上王崧舟和赵志祥老师便把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王崧舟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真问题、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然后根据所提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同时鼓励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难得多。赵志祥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让学生先自由读,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今天要提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认真读书、热烈讨论,大多数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6 教师则循疑而进,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
没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惟有创新型的教师才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惟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才会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发展教育
扬州市西湖中心小学
董桂湘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资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这次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已经看到了新的变化,并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三风”的建设,为推动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制定了新“三风”,即校风“创造新天地”、教风“那做来教,在做上教”、学风“今日事、今日毕”。学校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发展总体规划及三年发展规划。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棵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7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担,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学生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开展特长教育。学校开设了各类小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弘扬个性。
从细小处抓起,开展养成教育。在学生会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行为规范的每一个条款。充分发挥晨会、班队会、红领巾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专刊的作用,让讲文明话,看到废纸主动捡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成为全校学生的自觉行为。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我有幸成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在本次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深深的知道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到理在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我已看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
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都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以上是我在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第三篇: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指导意见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指导意见
(修 改 稿)
对万名中小学及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是“跨世纪园丁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实施,具备条件的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承担具体培训任务。为保证培训质量,现对这项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为依据,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开展优质、高效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方面加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在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增强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逐步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2、提高学科的专业素养,了解本学科及中小学课程发展动态。
3、了解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能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5、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在当地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一)培训内容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培训内容由三个板块组成:理论与技能学习,实践与考察,教育科学研究。三个板块的权重迷4:3:3。
1、理论与技能学习,包括师德教育,教育科学理论,学科基础知识的更新与扩展,学科教学理论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
2、实践与考察,包括考察中小学校,授课评课,参加学术活动,组织专题论坛等。
3、教育科学研究,包括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课题的选择与确定,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执行,研究报告(论文)的撰写,结题答辨。
(二)培训形式
1、采取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等具体形式,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面授与网上学习相结合。
2、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学习采取讲授、研讨和考察等方式;分散研修采取导师指导下的个人自修、课题研究等方式。强调培训对象的自主学习、研究和实践,教学相长,交流互动。
3、每期培训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为集中进行理论和技能学习(11周),同时进行教学实践、开展教育考察和科研选题立项等。第二阶段,重点为分散开展教育科研,完成课题研究(约40周),时结合课题自学理论以及进行教育实践。第三阶段,重点为集中总结,结题答辩和成果验收(1周)。
(三)考核与认定
1、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考核内容由课程考核、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能力考核和课题成果验收三方面组成,由培训单位汇总形成考核结论。
2、培训对象综合考核合格者,由教育部颁发《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合格证书》。
四、培训单位 有条件的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及综合大学向教育部申请承担培训的任务与名额,由教育部认定培训单位资格,接受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委托承担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要配合培训单位开展培训工作,为国家级培训提供教学实践基地。
五、组织管理
1、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统一领导。
2、培训单位负责制主要和实施学科培训计划,做好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接受培训工作的评估指导。
3、各省(区、市)教委师范处负责协调本地区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对象选拔、组织和管理使用。
4、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实行“滚动式”管理,淘汰不能胜任学习的培训对象。
5、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实行培训单位和地方共同负责制。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任职学校要为骨干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条件保障。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暑期中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为期十五天的“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在此期间通过计算机视频系统,认真收看了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讲座。虽然培训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收获是巨大的,也是自走出大学校门以来,在教师如何成长、工作、学习方面最深刻、最全面的学习。
在收看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讲座后我认识到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必须是有趣、有效和有用的,是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有意义的学习的稳定结构。教学中要注意到低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所吸引;初中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断发展,开始注重方法,追求学习的成效;高年级学生由于理性思维与批判思维的快速发展,开始喜欢向内求索,关注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以意义指导学习行为。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将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力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不同特点分别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出正确的归因,使他们在学习上也能体验自豪与满意、对后续学习的期望是“下次我努力学习一定还会取得成功”。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不能抱有幻想,以为:掌握了学习方法后,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学好。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再好的学习方法都不可能取代学习中的“努力”,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付出的努力更有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世上绝没有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不付出任何努力就无中生有地产生成效。在教学中从自己教学方法、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两方面正确认识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让“错误”转化为学生成长的锲机。
听完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讲座却总感觉意犹未尽。耳畔还回响着刘老师哪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声音。五天里刘老师给我们讲了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管理智慧、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课程智慧学习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吃透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超越教材,只有超越了教材,教师师才能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在教师的“教学智慧”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感觉自己受到的震动最大,“当了教师,不必因为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在你面前颐指气使而生气,进而也想方设法谋个小官做做。据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想做官的教师肯定不是好教师,业务上肯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人只有大彻大悟才能获得大的成功,取得非凡的成就。我是一名平凡的老师还没有大彻大悟,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向专家们学习,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而努力。在教师的“管理智慧”学习中,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直感汗颜,感觉自己的工作和案例中的老师差的真是太远了,笨鸟先飞,我将时刻不停的挥动我的翅膀朝着专家们、明师们指引的方向飞翔。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学习中,我重新审视了过去的行为,自己失败的地方太多了,只能用“人无完人”这句话了做慰济。在失败中成长讲鼓励我、提醒我做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学习中感觉自己的思想斗争是最激烈的,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之间时社会矛盾是最突出的,是社会的转型期,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最多的。既然这样就用“宽容”或“赏识”来面对这些问题,以教授、专家们为榜样致力于新课程教育改革。
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用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学生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牢记“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要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角色与新课改以前彻底的改变了。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通过这次培训本人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今后教学中将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要改变过去重知识轻技能的特点,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充分认识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使两者不在课堂上的产生冲突现象,为此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以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参加宁夏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宁夏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小学 黄雪梅 从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看教师专业化发展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给我的感悟却是相当深刻的,当老师当了十几年,教学上还说得过去,也被称之为骨干教师,在学校受领导器重,受学生欢迎,被家长认可,每天回家认认真真准备明天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怎么教,可从没有静下心来用心思考过:作为教师,我到底还需要什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
聆听了十几位专家的讲座,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心理健康调试》到《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从《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到《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理性反思与行为跟进》、从《陕西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到《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一路走来可谓一路风景一路歌,我的情绪也经历了由倦怠、触动、困惑、警醒到反思这样一个历程。几天的培训使我开始静心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怎样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
美国教师专业化标准被定义为:具有相应的实际教学能力;具有教学设计的独创性,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和开展教学研究。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对教师提出了五项要求,概括起来是:学生——知识——管理——研究——合作。
《中国教育报》上这样阐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
陕师大的张迎春教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阐释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二、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必将成为一种社会需求
1、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天,教师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教师的发展是历史进步需求,也是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需求。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含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身上。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回顾所走过的路程,就像陕师大罗新兵教授概括的那样:我们历经了激情阶段、困惑阶段、务实阶段。课堂教学也从一开始整堂课小组合作讨论、做游戏高声地呐喊、花花绿绿的能刺激视觉的课件,逐步走向成熟,回归理性。我们在摸索实践的同时产生过困惑,也带来了思考,渐渐地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慢慢返璞归真,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和逻辑性。
过去几年课改实践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或教益:一个优秀教师应当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包括一定的批判能力),而不应盲目地去追随潮流,或是满足于在任何时候总能充当学习的“样板”。(这事实上也可被看成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深远影响,即是造成了教师培训模式的重要变化:不少年轻教师热衷于“一课成名”,更多的一线教师则“习惯于套用一些名师的课堂设计,教师本人缺乏独立理解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罗教授培训语)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理性思考,需要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如罗新兵教授所言“只有坚持立足教学实践与深入的理论研究,我们才能切实防止教材编写工作中的低水平重复——特殊地,就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我们也应更加提倡多元化。”
因此,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为,这不仅可以被看成对于先前普遍存在的“盲目跟风”的现象的切实纠正,而且也可有效地防止因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出现大面积的回潮、甚至完全否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已经取得的一些成绩。”(罗教授培训语)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实际上它反映了整个教师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和转型,也意味着教师对自己新的责任和自律。
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化进程应该和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激发教师个人自我超越的愿望,并发挥学生和家长的参与配合作用。“只有专业化才赢得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陕师大张迎春教授培训语)
三、教师如何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作为教师,如何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陕师大张迎春教授在8月17日的讲座《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提出:“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发展必由之路”给了我们重要引领和启示:
1、校本教研的理念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因此,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自我反思:
通过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自定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培训计划以及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并形成研究性论文。
(2)、同伴互助:
以学科小组为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
一方面提倡教师多读书,通过读教育家的书、学科专业书、现代科技书、学习方法书,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将专家、教研员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为学校,应该为各类教师提供各种平台,加强培训。通过培训,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以成长和发展;通过培训,把学校构建成教师的精神生态园,使教师身有闲适,心怀感激,与书为伴,超越自我;通过培训,使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真人”楷模: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通过培训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总之,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一种认识的提升,又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愿我们都做一名仰望天空的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参加宁夏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从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看教师
专业化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小学
黄雪梅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