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近年来,中卫市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和载体,努力寻求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实现形式和长效机制,促进了城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
一、建立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体系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在城乡“两新”组织中、在经济发
展的产业链上、专业协会里、在农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建立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构建起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全市共建立产业型党总支1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17个、流动党员党支部1个。
二、建立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
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城乡干部交流力度。设市以来,共选派58名机关年轻干部到镇(乡)任职,提拔72名镇(乡)领导干部到市直机关任职;选派445名机关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帮助工作;选聘59名干部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企业开展工作。共享人才培训资源。采取市、县党校集中培训、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定期对镇(乡)领导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创新人才体制机制。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创业条件,促进农村人才进城就业、外出务工优秀人才回村创业、城镇人才下乡发展。
三、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服务体系
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人事、劳动社保、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全面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和持证管理制度,采取“六个一”的办法,切实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和沟通,构建了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四、建立城乡覆盖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在市、县设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在镇(乡)、村设立了党员服务站,在产业基地、集贸市场、居民小区设立党员服务点,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组织开展了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评星定格”活动,完善了党员考评办法,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五、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完善党内表彰制度。每年“七一”期间和年底,市委都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制度,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坚持困难党员慰问制度。每年“春节”和“七一”前夕,市上都成立慰问组,集中对全市部分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并为部分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完善党内互助致富制度,采取“财政资助、党费补助、部门援助、党员捐助”的办法,先后筹资135万元设立了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扶持农村党员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4年来,全市共有1000余户农村党员受益。
六、建立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
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帮互助机制,深入开展了城乡党支部“手拉手”活动,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等方面,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党建信息网络,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党建联动发展。
第二篇: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近年来,中卫市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和载体,努力寻求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实现形式和长效机制,促进了城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
一、建立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体系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在城乡“两新”组织中、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上、专业协会里、在农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建立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构建起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全市共建立产业型党总支1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17个、流动党员党支部1个。
二、建立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
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城乡干部交流力度。设市以来,共选派58名机关年轻干部到镇(乡)任职,提拔72名镇(乡)领导干部到市直机关任职;选派445名机关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帮助工作;选聘59名干部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企业开展工作。共享人才培训资源。采取市、县党校集中培训、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定期对镇(乡)领导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创新人才体制机制。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创业条件,促进农村人才进城就业、外出务工优秀人才回村创业、城镇人才下乡发展。
三、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服务体系
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人事、劳动社保、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全面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和持证管理制度,采劝六个一”的办法,切实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和沟通,构建了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四、建立城乡覆盖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在市、县设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在镇(乡)、村设立了党员服务站,在产业基地、集贸市尝居民小区设立党员服务点,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组织开展了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评星定格”活动,完善了党员考评办法,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五、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完善党内表彰制度。每年“七一”期间和年底,市委都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制度,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坚持困难党员慰问制度。每年“春节”和“七一”前夕,市上都成立慰问组,集中对全市部分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并为部分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完善党内互助致富制度,采劝财政资助、党费补助、部门援助、党员捐助”的办法,先后筹资135万元设立了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扶持农村党员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4年来,全市共有1000余户农村党员受益。
六、建立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
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帮互助机制,深入开展了城乡党支部“手拉手”活动,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等方面,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党建信息网络,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党建联动发展。
第三篇: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趋势。近期,我们组织力量,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相结合、普遍调查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到各基层党委、各村党组织,对城乡统筹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绥芬河市现有基层党(工)委17个,党总支2个,基层党组织207个,党员4134人,其中,社区党组织17个,农村党组织18个。近年来,市委紧密结合口岸地缘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党组织班子,配备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建工作,做到统一规划,同步投入、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努力使城乡党的建设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初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组织体系,加强领导统筹。在现有按单位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从改革、完善党组织建设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以及区划设臵入手,调整原有系统党委管理格局,实行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能,与机构改革相适应、相配套,保障经费、人员,构建职责明确、执行有力、一抓到底的工作运行机制,由原来12个党(工)委扩大到17个党
域、身份和所有制等界限,加强城乡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实现干部资源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综合使用、优化配臵。为配合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工作,阜宁镇党委将2名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镇干部下派到菜营村和北沟村任党组织书记。全市13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有5人担任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党代表,2人分别上挂为市人大常委和镇党委副书记。
(三)动态党员管理,联动关爱机制。针对我市党员在城乡、产业之间频繁流动的实际情况,我们实施“一体动态化”管理,着重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城乡衔接、全面覆盖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改变过去由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单一化管理的模式,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参加双重学习,接受双重管理,双重服务。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25个,对于流动党员,我们将所有亮出身份的流动党员纳入相应的基层党组织进行管理。流入社区的企业党员,由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接纳管理,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中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或农村党组织,实行属地化管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有无建立党组织,均到社区、农村报到,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形成了“关系在企业,活动在社区、农村,奉献在岗位”的党员管理方式。
建立“双向互动”式的思想帮困、“雪中送炭”式的物质帮困、“授之以渔”式的就业帮困的党内关怀互动机制。结合党员信息库建设,建立了城乡困难党员、企业退休党员、失业党员档案和帮扶记录档案。市委还开展了“双结对”活动(一个基层党支部与一名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群众结对,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以“精神
“双百分”绩效考核,每增加1分奖励50元,每扣1分相应扣去50元,贡献奖即为创收奖,按各村创收的10%标准返还给各行政村。2009年,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工资2.99万元,其中最高工资3.98万元,最低工资2.05万元,提高了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待遇。为全市7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当年由市财政为村党组织书记补贴“两险”保费3.1万元。市财政拿出10.57万元,为23名正常离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发放了离任生活补贴。其中,对19名连续任职或累计任职不满10年的,给予一次性离任补助;对4名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按照本村现任党组织书记年基础补贴的30%,发放了离任定期生活补贴。
(五)统筹城乡资源,全力服务群众。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义工、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等形式和途径,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机整合。市委建立共建共育工作联席会,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共建共育活动。目前,26个中省直、市直部门与11个村签订了共建共育协议书,明确共建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发挥“五帮”作用。各级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结对,通过物质帮扶、项目帮扶、智力帮扶、文化帮扶以及党建联建等各种形式,帮助薄弱村发展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改善村容村貌,全市共建立党员服务区153个,带动农户1537户,“三人群体”229名。学习借鉴外地农转居成功经验,推动农村“空挂户”整体“农转居”,统一登记“居民户口”。盘活现有农村存量土地,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出租、入股、臵换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构建以
工党员在流动中流失,无法解决在外务工党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三是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流动党员责任承诺管理机制不健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归属感与荣誉感缺失,没有将发挥党员流动性优势与加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二)统筹“工、青、妇”组织工作亟待落实。主要包含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工权益问题。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由于没有建立农民工权利保护的长效机制,农民工权益没有保障,部分农民工工资难以得到落实,并且因诉讼经费问题难以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二是青少年教育问题。部分农村青少年由于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造成了性格上偏执、缺乏管理、法制观念淡薄,生活态度消极。“留守孩”犯罪情况出现增多趋势,辍学率增高,素质参差不齐,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多数青年缺乏劳动技能,就业率偏低。三是妇女带动问题。广大农村妇女由于思想觉悟局限,社会位臵低下,多数基本以在家务农为主,在城乡统筹新格局中没有发挥出妇女群体优势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四、对策建议
(一)健全双重管理,实现党员动态机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双重管理机制,对流动党员管理实行追踪式和网络化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探索流入两地实施以“安家、立户、搭台、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流动党员管理“风筝工程”。采取“六个一”的办法,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人事、劳动社保、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全面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和持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与流动党员
知识和外出创业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流出党员的综合素质。
3、半年一汇报。流出党员每半年必须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向流出地党组织作一次汇报,将自己在外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学到的新技能新知识等如实反馈给党组织,以便于党组织能定期掌握出门在外党员的思想状况。
4、带动一帮人。鼓励和支持能人党员在外创业,创业成功后带领一帮人外出创业,回乡后带动家乡能人创业,使流出党员在全民创业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5、好事一件实。结合党员公开承诺,每位流出党员每年至少为家乡群众办一件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的好事,确保流出党员人在外心不离党。
6、慰问一封信。每年“七一”前夕,党(工)委给流动党员寄发一封慰问信,通报党组织工作思路、核心任务以及取得的成效,让流动党员了解家乡发展近况,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7、腊月一座谈。在每年腊月流出党员返乡高峰,组织流出党员召开座谈会,交流在外务工心得,进行党组织述职,接受评议,查找不足,悉心听取他们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将在外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向党组织回报,寻求党组织的帮助与扶持。
8、管理一协议。统一制定《流出党员管理协议书》,党员外出前与党支部签订管理协议,双方就如何发挥作用做出承诺,共同履行承诺事项,做到流出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工、青、妇”组织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搭建活动载体,把党、工、团建资源整合起来。一是建立农民工保障机制。加大企业党组织协调作用,努力实现城乡保险和各险种之间的统筹发展。强化宣传,提高农民工的保险意识、积极转变观念、摒弃侥幸心里、增强务工人员投保力度。对一些高危行业和
0
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降低学生辍学率。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公安机关严格管理全市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创造校园周边和谐环境。
2、加强培训,提高青年就业机率。加强和改善农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方式,拓宽农村青少年就业渠道,开辟青少年教育新领域,加强农村网站建设,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和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功能,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建立健全青少年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切身服务于农村青少年的需求,创造条件,多筹建新型职教学校,可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允许农村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自由转学到职教学校,学校不收或少收学费,学校也可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三是发挥妇女群体生力军作用。召各级妇联在农村广大妇女中广泛开展以“学文化、学技术、比发展、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建设。
1、提高妇女素质,培养新型女农民。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建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开展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多种措施,保证女童特别是贫困女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减少辍学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协调有关部门创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使每个农村妇女劳动力都能掌握一至二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培养农村妇女的“四自”能力、创新意识,使她们敢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充分挖掘自己的致富潜力、创业潜能。
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抓住家庭这个妇联工作的有效阵地,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以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以打造文明整洁新农家为目标,动员组织农村广大妇女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科技知识进农家活动。成立以家庭为活动场所的“文化中心户”,传播先进文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明美德”进农家活动。充分发挥妇联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把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创建活动整合起来,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
第四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2010-5-17
编者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许多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但总的来看,这些探索都还是初步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继十七大提出的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之后,为会一体化的新趋势,进一步明确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以及城乡基层党组织神,创新实践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的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同时注意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比较优势基层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工作局面,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活力。本刊本期围绕这一主题,选发基层的王秋实等同志的实践体会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面,重点探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应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堡垒。
一、实行组织联建,建立城乡结合的基层组织体系
传统的按照地域、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使城乡党组织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设置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基层党建的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应义新农村和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例如,可以按照“按需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居委会、企业、部门与村在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力推行村居联合、村企联合、部门联村等模式,跨区域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走出一条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二、实行共育共管,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
在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趋势下,党员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日益频繁,呈现出从业方式多样、从业地点多变的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发挥他们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可以采取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在教育培训方面,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督方面,可以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
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三、实行活动互联,建立城乡共赢的互帮互助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立足建立城乡联动的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共建活动,实现城乡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开展城乡党活动,加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协调,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立足市、县、乡部门特点和优势,采取自由“结对”、群众“选对”等形式,大力开展部门包村帮扶活动,重点帮扶班子“软、散、懒、瘫、乱”的后进村,帮助其建班子、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四、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把城乡党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科学规划、有效整合,重点是推动城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乡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互补伍建设上,应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选拔企业能人进村促进优秀人才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在经费保障上,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党费划拨、基门支持、社会赞助等渠道,落实城乡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城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篇:城乡统筹基层党建范文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新格局。这种新格局,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城乡统筹发展,又包含党的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打破城乡党建二元分割的封闭格局,更好地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为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的当务之急。
为此,根据湛江市2008年组织工作重点调研课题分配方案安排,徐闻县委组织部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成立了《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研究》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细致地调研。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街道),60多个村(社区),以及80多个市、县固本强基工作组,并有针对性地约谈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共170多人,对当前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现状、面临的困扰进行了专题分析,并对如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了深入调查与探索性研究。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徐闻县共有基层党(工)委28个,其中乡镇党委14个,街道党工委1个,县直机关党工委1个,农垦系统党委5个,机关企业党委6个,以及徐闻经济开发区党委;党组32个;党(总)支部1045个,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847个,农村党支部173个,社区党支部25个(含6个糖厂社区党支部)。全县党员26218人,其中机关党员11850人,农村党员14368人。
自2004年6月以来,我县按照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活动。四年来,省、市、县三级共派出工作队404个、954人,其中省直工作队4个、工作队员19名,市直工作队93个、工作队员249名,县直工作队307个、工作队员686名。进驻了198个村(社区)开展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的固本强基工作。2008年,省、市派出173个城市党支部与我县173个农村党支部进行“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据统计,四年来,省、市、县工作队和城乡基层结对帮扶党组织共筹集资金2300多万元,其中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600多件,投入资金1740多万元;为驻点村上集体经济项目113个,投入资金570多万元。帮助农村加强了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建立健全了村务、党务制度,理清了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通过这些活动,干部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基层党组织增强了活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主要是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开展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锻炼,以及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自开展活动以来,我县高度重视这些工作,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指导、乡镇(街道)党(工)委具体协调、城乡基层党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县四套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乡镇(街道)负责督导;县直147个副科以上单位也挂钩联系村(社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各派出单位的领导定期或不定期下点指导工作和现场办公。形成了级级有领导、层层有责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班子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各固本强基工作队和城市党支部以建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为目标,着力加强基层班子建设。特别是今年,结合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据统计,在今年村级“两委”换届中,我县198个村、社区共推选446名经济能人进入“两委”班子,其中112名致富带富有能力、服务群众有本领、凝聚群众有办法的党员干部担任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同时,还结合先进性教育、思想解放大讨论,以及村级党支部书记、主任培训班等,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级“两委”干部的培训,帮助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改进作风,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加强经济发展,增强村集体财力。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推动进步。几年来,各挂点单位和驻村工作组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要务,发挥各驻村工作队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驻点村理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利用驻点村土地、资源、地理位臵等优势上项目,发展集体经济,如:商贸经济、店铺经济、服务经济、特色经济和资源经济等。另外,还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驻点村(社区)的集体经济纯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到去年为止,全县共有6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实行了脱贫的目标。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各工作队驻村后,以加强维稳能力建设为己任,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一是做好调解工作。定期开展对农村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矛盾纠纷的苗头情况,调处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二是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驻村干部深入了解群众关心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并在能力范围内通过采取资金帮扶、文化帮扶、科技帮扶、医疗帮扶、项目帮扶以及服务帮扶等形式,逐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上,支持和配合农村修建了水泥路3008公里。三是开展普法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进行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的遵纪守法意识,增强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四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特色文化村、建设文化室、举办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农民在文化建设中作“主人”、当“主体”、唱“主角”,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
(五)加强制度建设,逐步规范管理。几年来,广大驻村干部积极协助村“两委”理顺关系,进一步规范运作,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为促进驻点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工作队着眼于构建相关的工作管理、监督机制,如湛江市环保局驻龙塘镇龙塘村工作队,帮助驻点村建立健全了《龙塘村村规民约》,使该村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目前,全县198个村(社区)都建立党务、村务等方面的制度,使农村基层组织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轨道。
(六)加强城乡结对帮扶,提升城乡共建水平。按照省委、市委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的安排,省、市173个城市机关党支部与我县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共建,组织了党员到我县农村过组织生活,慰问困难党员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等,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以及城乡互助方面取得初步的成效。通过城乡互帮互助活动,城市参与农村建设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驻村干部素质。广大驻村干部乘着到农村学习锻炼的契机,肩负重任、带着感情,克服困难,一心扑在驻村工作上,自觉在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扮好角色,积极充当农村工作的“调研员”、“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调解员”和“传播员”,主动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中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经过实践锻炼,广大驻村干部更直接地掌握到村情民意,更深刻地感受到基层困难,更切身地体会到民生疾苦,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当前困扰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主要问题 在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在思想认识、组织设臵、制度建设和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扰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四个滞后”:
(一)思想认识滞后。一些基层党组织及其领导对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而是简单地认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就是一般性的帮扶工作,导致了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三性”。一是应付性。只是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蜻蜓点水式地走过场,当村党支部遇到困难,需要共同商量解决时,却从不过问。有的单位甚至因为资金问题、领导不重视等原因,甚至有抵触情绪。如下桥镇桥南村党支部反映,结对帮扶的机关党支部只来过一次,走了后就没有了消息。在今年村里遭遇严重水灾时,结对的机关党支部连打电话来过问都没有。二是接济性。机关党支部对统筹共建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只是随便拿一点钱、物给村党支部就了事。大多数机关党支部都只是给村党支部带些钱物来,或者是慰问困难的老党员、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没有解决村党支部的实际困难,达不到统筹共建的目的。三是随意性。机关党支部没有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只是随便听听村班子个别人提出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便不自量力草草上马,也没有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结果留下“烂尾工程”。
(二)组织设置滞后。长期以来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按行政或地域关系设臵,实行以具体单位为单元建立基层党组织,并以严格的行政隶属关系纳入各自的条块范围。在城市党组织里,机关党组织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设臵,而农村党组织主要是按照行政村来设臵。这种城乡二元分割的基层党组织设臵方式,制约了城乡党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造成了城乡党组织互相分离、互不了解,在工作上往往出现就农村党建抓农村党建,就机关党建抓机关党建的现象,在人才培养、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上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三)制度建设滞后。由于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导致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不明确,使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加上一些党组织领导抓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不强,造成了“无人管事”的不良局面。如2008年省委、市委共安排173个城市机关党支部和我县的173个农村党支部结对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但到目前为止,只有55个城市机关党支部到村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仍有118个城市机关党支部从未与村党支部有过联系。
(四)活动形式滞后。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城市机关党组织在开展统筹共建活动中,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地送电脑,慰问几名困难党员、贫困学生。活动内容空洞枯燥,方式简单陈旧,效果差强人意。这与省委要求的要在互帮互助活动中,开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城乡互助,积极帮助农村党支部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更好地服务农村群众,促进城乡党组织协调发展等,还有相当的差距,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极不适应。
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对策措施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互动的原则,进一步开阔思路,破除党建工作方面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推动城乡党建互促互进,实现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相对分隔向相对融合转型,整体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创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理念,以统揽全局的观念来引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实践,以统筹发展的思路,牢固树立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以新的观念来引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1、树立城乡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各级党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增强城乡统筹意识,树立区域观念,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打破城乡党建封闭格局,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做到思路谋划城乡“一盘棋”,制度设计城乡“两相益”,工作推进城乡“两手抓”,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2、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主体的平等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树立农村党员与城市党员都是党内主体的平等观,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乡差别”,消除对农村党员的偏见和歧视,公正平等地对待城乡所有党员。
3、树立与时俱进的抓城乡基层党建的创新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与现行党建工作模式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好做法和好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优化思路,拓宽领域,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健全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树立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服务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改变“就党建抓党建”的观念,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党组织班子,配臵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的工作,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二)创新城乡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以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来抓好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和团结党员及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按照地域、单位为主设臵的基层组织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当前,务必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臵的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树立区域性大党建观念,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本着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便于管理、便于互动和有利发挥作用的原则,打破城乡界限,跨越所有制形态,以产业为纽带,以区域为依托,建立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组织网络。
1、科学合理设臵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从适应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分工化的要求出发,按照“一调二改”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一调”即调整村级党组织设臵方式,由过去按农村党员居住地域就近设臵党支部转变为村级设臵党总支,并按产业分类设臵党支部,按党员职业状况设臵分类党小组;“二改”就是改变党员编排方法,由过去按党员居住地以村为单位统一编排,转变为个人意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以居住地和行业分类进行编排;改进党支部职责,由过去统一职责转变为组织共性与行业个性相结合的职责。逐步形成以农村党总支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构架,才能充分发挥党总支的领导作用和党支部的连带作用,有利于城乡基层党组织统筹共建。
2、加快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采取“保留”、“新建”和“联建”的方法,加快在城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专业协会、集贸市场、产业园区、转制企业设臵和调整基层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保留,即对已有党组织的专业协会、集贸市场、改制企业,无特殊情况,原有的党组织予以保留,其建制视实际上情况作适当调整;新建,即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还未设立党组织,但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两新”组织、专业协会、产业园区,单独建立新的党组织;联建,即对党员人数不足三人,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专业协会、集贸市场、产业园区、转制企业,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自愿联合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
3、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共建工作机构。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在机构设臵上既要打破基层党组织条块分明、独立工作的局面,实现基层党组织党建资源统筹和资源共享,同时,又要解决好城乡统筹基层党建中存在的“无人管事”、“人浮于事”等问题,做到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抓。可以通过“五式一组”的模式,设臵城乡统筹基层党建临时党委和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解决好这些问题。“五式”即:区域联建式,在就近的村、社区中,在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的原则,实行村与村、村与社区的党支部(总支)联合建立临时党委,促进生产要素和党建要素优化配臵;产业联建式,对产业相同的村、社区、企业党支部(总支),以产业为主体,依托产业链联结党组织建立临时党委,发挥产业党组织在统筹城乡党建中的作用,实现产业内部互联互建;社区联建式,组织多个优势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党支部(总支)对接,建立临时党委,开展“多帮一”、“一帮一”、“一帮多”等,互联共建,推动优势互补,促进发展,实现双赢;村企联建式,按照以企带村、村企整合、工农互助的思路,组织企业和村、社区党支部(总支)联合建立临时党委,推动以工补农、以工促农;部门联建式,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经费保障、人才聚集、管理规范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发动机关事业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联合建立临时党委,开展帮扶,引领农村发展。“一组”即设臵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就是在临时党委的基础上,成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协调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统一领导和指导临时党委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和考核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从而,在机构设臵上形成城乡一体大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创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以规范的制度来保障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城乡统筹党建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统筹共建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城乡党组织及其领导,并建立相关的督促和考核评价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各级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主业”,才能确保城乡统筹党建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在这方面,要做到“三建一完善”。
1、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相关责任制度。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临时党委工作制度,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党组织。建立机关党组织与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把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责任延伸到机关、事业单位。健全各系统党(工)委之间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沟通情况,协商工作,从而形成上下联、层层创、合力抓的新格局。要制定单位党组织领导联系点及部门包村(社区)制度,明确党组织书记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人,明确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工作内容。
2、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制度。要以“量化目标、强化责任、严格考评、兑现奖惩”为主要内容,把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目标,实行机关、事业单位、结对村(社区)党组织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把党(工)委、党组及其一把手抓党建“主业”的情况作为考核重点,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主要内容,把考核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要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职责评议制度,注重考核党员、群众对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公认度和满意度,形成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要把结对共建工作与党内“争先创优”活动有机结合,把党员在结对共建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与干部考核和党员民主评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促互动,共同推进的工作长效机制。
3、建立相应的督促检查机制。根据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制度,定期组织各级党组织汇报工作情况,为下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同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促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扎实推进。
4、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在过去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基础上,实行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抓好本级党建,又要抓好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一岗双责”制,制定“双责”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抓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以制度来保障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成为党建“主业”的重要内容。
(四)创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形式,以科学可行的方式来推动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以统筹为基本思路,以人才资源、组织资源、阵地资源等资源共享为前提,以联建为基本抓手,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基本目标,创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工作联动、功能互补,实现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双赢”。
1、畅通交流渠道,加强城乡人才资源联动培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以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班子、干部队伍和实用人才建设为核心,创新交流机制,拓宽渠道,为构建城乡党建新格局提供人才保证。一是选好配强村(社区)领导班子。要在坚持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选”、“引”、“派”、“兼”等形式,把肯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领导班子。“选”,就是在坚持“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基础上,通过党员选举,把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人选进班子;“引”,就是通过公开选拔的方法,引进优秀的大学生和优秀的外来人员,到村(社区)班子任职;“派”,就是由上级党组织下派机关、企事业干部到村班子任职;“兼”,就是通过组织程序,让那些致富后愿意回报家乡、帮助建设新农村的农民企业家兼任村(社区)班子成员。二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启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建设新农村的模范。要建立优秀外出务工人员档案,指定专人联系,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农村人才。要制定外出务工经商能人返乡创业政策,鼓励支持他们带资金、带技术返乡创业;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并采取有力措施,把一些政治素质好、创业能力强的实用人才,作为村(社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三是加强城乡党员干部交流。要打破人才工作城乡二元分割局面,实现城乡人才纵横有序交流。要推行党政机关后备干部到基层任职制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派驻农村、社区工作制度,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农村、社区工作等。要大胆开展实施城乡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工程,使城市机关的年轻党员干部通过下挂到农村基层锻炼,增强农村工作经验,培养优良的作风。同时,使农村党员干部通过上挂到城市机关锻炼,学习机关先进的管理经验,拓宽知识面。从而,促进城乡人才互动交流,加快城乡全面协调发展步伐。
2、坚持城乡一体化,加强城乡党员联动管理。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发展党员机制。要在过去以地域、单位为主的发展党员方式上,积极探索城乡联动的发展党员工作方式,特别是在发展流动农民工党员工作上,要实行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培养”办法,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各指定一名专人进行跟踪联系培养,流入地、流出地定期互通信息,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共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发展党员。二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培训机制。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和区域性网络资源,建立城乡党员互动教育平台,利用网络双向交流的特点,开展城乡党员互动式教育和交流。要把党员教育、信息传播、政策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从业分散的党员在网上参加党的活动,接受培训,提升城乡基层党员培训一体化程度,以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党员的联动培训。要充分利用城市机关、企事业党组织的活动阵地、党建资源和培训设施,组织选派农村、社区党员到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培训学习。要把农村、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培训统一纳入整体培训规划,将城乡党员集中在一起培训学习,不断缩小城乡党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上的差别。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方式。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原则,加强城乡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对外出务工党员,加大双向互动管理力度,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城市社区、“两新”组织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接纳在本社区、本单位居住、就业的流动党员,实现从单向被动式管理向双向互动式管理转变。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劳动社保、人事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完善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建立“流动党员一体化网络管理平台”,在组织关系接转、活动证发放、党费缴纳、提供服务等方面实行网络化管理,与流动人口信息库、党员管理数据库对接,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一体化管理到哪里,实现由追踪式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
3、强化城乡合作,促进基层组织协调发展。要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推动党建资源双向流动,工作互相合作,促进基层党组织共同发展。
一方面,要创新开展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要统筹开展党内创建活动,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以城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互帮互助活动,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平台,实现城乡党组织统筹发展。要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以“两创两树”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一是创党建示范点。城市机关党组织领导要把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主动帮助农村党支部抓好班子、队伍、作风和制度建设,到村党支部过组织生活,指导村发展集体经济,积极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树立典型,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二是创“五好”党支部。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促进城乡党组织之间互补共建,共同建设“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农村党支部。三是树致富能人。城乡党组织共同组织,在党员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学习一些管理知识、学好一门技术、找准一个项目、帮带一名党员,帮助农村党员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党员,提升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四是树服务新人。要创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深化和拓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跨城乡的党员自愿者,在党员中开展争当新时期服务新人的活动。通过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组织开展助民便民活动,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
另一方面,创建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以开展“关爱党员,增强党性,凝聚人心”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一是设立跨城乡的党员互助基金。采取“六个一点”方法,即“党费拨一点、党组织出一点、党员捐一点、相关部门资助一点、企业赞助一点、外出人员赠一点”,筹集资金。主要无偿用于对城乡年老体弱、长期患病及大病、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资助,对党员亡故的善后补助或者受意外伤害进行救助,以及对困难党员生产启动资金的帮扶等。二是建立跨城乡的党员互助会。把城乡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城乡党员互助会,整合城乡党员的各方面资源,发挥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助会经常组织党员深入困难党员家中,主动与其谈心沟通,畅通党组织和党员的交流渠道,确保党员的愿望和诉求能及时得到组织的倾听和关注,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组织党员开展帮扶服务。另外,互助会还要为困难党员提供家政帮助、家电维修、法律援助、就业援助,切实解决他们生活难题。三是开展城乡党员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城乡先富、掌握技术、有生产资料的党员与贫困党员“认亲”,结成帮扶“对子”,利用先富、掌握技术、掌握信息的党员在生产技术、经验、生产资料等方面优势,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信息、资金、技术等实际困难,带领党员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