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精神专题之一
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精神专题之一
市委组织部认真落实文件精神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精神,紧密联系我市实际,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构建镇江特色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新格局。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和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培养教育。一是强化理论素养、理想信念、革命精神的培养教育;二是强化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组织协调方面的培训;三是强化党性原则、党的纪律、群众路线、民主作风方面的培养锻炼。根据《镇江市市管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实施计划》,实施市管后备干部轮训工程,每年举办两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紧贴镇江发展实际优化设置课程,采用专题报告会、现场教学、研究式课题调研、案例教学、演讲活动、拓展训练、党性锻炼、读书沙龙等多种教学形式,邀请省内外的知名教授、各领域的专家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授课。
加强实践锻炼,练就过硬本领。定期组织市级机关科级干部轮岗交流,帮助他们多岗位锻炼,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选派
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信访岗位挂职锻炼,到企业助推“百亿”企业,帮助他们了解中心工作,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选派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基层单位挂职,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选派基层的年轻干部到机关挂职,帮助他们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决策能力。全方位地锻炼年轻干部,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选拔力度,促进脱颖而出。从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拔了12名“8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道、省级工业园区)任职。此次公开选拔坚持德才兼备、注重潜能、人岗相适的原则,面试首次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进行,考察中引入适岗分析环节,力争选出能力强、潜力大、干劲足的优秀年轻干部。结合我市县、乡两级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对年轻干部、党外干部等结构性人选配备的需要,准备采用“市县联动”的方式,面向全市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选拔一批副县(处)级和辖市区、镇江新区副乡(科)级领导干部。
加强源头储备,夯实培养基础。抓公务员队伍的入口关,公务员招考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验,提高需要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职位的比例,提高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的比例。抓选调生的培养,对选调生进行跟踪了解,经过几年基层培养锻炼,对表现优秀的选拔到机关或在基层直接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抓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四百工程的实施意见》,结合2012年乡镇政府换届选举,采取“两推一考”、“公推公选”、“公开竞聘”等方式,选拔大学生村官充实到乡镇(街道)或县级机关领导班子。抓后备干部的调整和补充,计划2012年集中补充一批县处级后备干部,有适当数量35岁以下正科级和30岁以下副科级人员,及时把优秀的乡科级选调生增补为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中共镇江市委组织部2012年1月20日
第二篇: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精神专题之二
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精神专题之二
各地认真落实市委文件精神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一)各地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精神,紧紧围绕“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和德才兼备”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举措、搭建平台、扎实推进,积极探索和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丹阳市:制定好规划。制定年轻干部培养使用规划,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培养选拔35岁左右正乡局职干部20名,30岁左右的副乡局级干部50名,30岁左右正乡局级干部5名。建好人才库。对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动态分级管理,把后备干部分为近期成熟拟提拔和中长期培养两部分,近期成熟拟提拔的后备干部数量控制在50人左右,中长期培养的后备干部数量控制在300人左右。抓好教育培养。实行“理论培训、跟班学习、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结对帮带”五管齐下,促进年轻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每年培训乡局级年轻干部50名左右、乡局级后备干部40名左右,乡局级年轻干部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乡局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每年选派5名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业务对口及综合部门跟班学习;每年选调5名年轻干部在机关与基层、经济发达地区、党务与经济、专业与综合等部门之间挂职;每年选派5名年轻干部到综合部门、重点工程项目、急难险重岗位实践锻炼;每位常委结对联系3-5名年轻干部,帮助他们提高领导能力。加大选拔使用。一是结合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力争35岁左右的乡镇党政正职达到6名,占乡镇党政正职总数的20%以上。二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每年拿出3-5个副职岗位面向年轻干部进行公开选拔。三是加大年轻副乡局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力度,选择3-5名任职经历较为单一的年轻干部进行跨部门多岗位锻炼。四是加大优秀选调生的使用力度,有计划地选拔2-3名现实表现优秀、具有一定培养潜力的选调生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句容市:加强源头储备。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在范围上由机关部门逐步延伸到乡镇、事业单位,在职位上由党群机关、非经济一线部门的副职,逐步扩大到热点部门和乡镇的正职,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结合年底换届考察,对全市正副职后备干部进行集中调整,建立250名左右的后备干部人才库。突出实践锻炼。坚持“一线培养法”,紧扣全市“五大板块”和发展重要“节点”,把经济工作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社会管理经验丰富的年轻干部大胆选拔到开发园区、城建规划、矛盾调处等发展一线、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打造人才到一线培养、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培养链”。选派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省级机关和南京市级机关跟班学习;选派年轻干部参与全市“脱贫攻坚”、开发区村庄拆迁整理、重点工程建设和信访岗位挂职锻炼。优先重点培训。充分运用国内知名高校的培训资源优势,加大对党政正职和正职后备干部的高端培训力度,把优秀年轻干部优先纳入到干部培训计划中,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组织开展党政干部领导力提升研修班、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班等多个主体培训班次,从各镇、管委会、机关部门点名调训年轻后备干部。
扬中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创新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六个一”工程。拓宽渠道储备一批。拿出16个副科职岗位公开选拔年轻干部,通过设置定向职位激励大学生村官群体,通过放宽有基层经历同志的报名条件树立基层导向,通过允许企业人才报名打通民营企业和党政机关人才交流壁垒,多渠道为党政机关引入新鲜血液,增强年轻干部储备。强化实践锻炼一批。采用“一线工作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加大机关干部赴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力度。推行市、镇、村“三级联考法”强化考核,确保挂职实效。围绕全市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定期选派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科研院所及先进地区学习锻炼。突出重点培训一批。运用国内外高等培训机构和国家级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基地资源加强党政正职和正职后备干部高端培训力度,加大个性化、个案化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举办浙江大学现代服务业研修班和井冈山学习体验班。把年轻干部教育培养工作纳入全市领导干部教育培养范围,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创新发展论坛”和高层讲座。交流轮岗任职一批。采取竞争性交流轮岗方式,推进镇(街道、开发区)与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双向交流”,要求凡提拔副科职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要有2个以上中层岗位的任职经历。创造条件使用一批。实行交流选配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落实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年轻干部的规定要求。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科学化、常态化,相继拿出3个镇党委书记、2个镇长、3个机关党政正职岗位开展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跟踪管理培养一批。坚持后备干部优进绌退、动态调整、分类管理原则,通过不定期组织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和市委全委会议或市委全委会成员署名推荐的方式,建立一支以40岁左右及以下干部为主体的党政正职后备干部队伍。结合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及日常考察,通过各类民主推荐方式,建立一支以35岁左右及以下干部为主体的副科级后备干部队伍。
各地认真落实市委文件精神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二)丹徒区:一以贯之抓储备。坚持“优进劣汰、滚动管理”的原则,统揽选调生、招录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三支队伍。建立年轻干部信息库,定期进行分析梳理,结合考核和日常考察,对年轻干部进行成熟度排序,并综合个人学历、特长、性格、气质等特点,针对性地拟定培养规划。双管齐下强培育。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育模式,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在理论教育方面,重点突出对年轻干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干部培训部门把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培训班作为常规班次,列入全年干部教育培训序列,每年至少举办2-3期,一般两年轮训一遍;在实践锻炼方面,重点突出对年轻干部综合协调、方式方法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信访局、拆迁办、商务局等部门建立了固定的锻炼基地,并结合全区阶段性重点工作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生态区等,坚持“小批量、多批次”原则,强化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三措并举重使用。一是选准苗子,“跨台阶”大胆使用。对那些各方面素质都特别优秀年轻干部,我们坚持小步快跑,多岗锻炼,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二是抓住时机,“上台阶”及时使用。对那些德才表现好,有发展潜力,各方面素质都比较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安排一定的领导职务,使其积累更高层次的领导工作经验,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压担子,“筑台阶”适时使用。对工作时间不长,尚不具备提拔使用条件的年轻干部,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不断加大培养力度,提升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京口区:重点孵育。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200”工程,将2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列入组织部门的重点培养范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梯队式管理,特别对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保姆式”跟踪选培,目前,已有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8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一把手。多岗培育。启动年轻干部“五个一批”挂职工程,即选派一批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到党政正职的助理岗位挂职锻炼、到基层一线挂职创业、到重点工作中挂职磨练、到关键岗位挂职锤炼,使年轻干部在实践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严格选育。通过“四荐双考”,即群众推荐、组织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干部自荐、组织考察、资格考试等多种渠道,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各类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等优秀年轻干部参加报名均不受任职的限制。
润州区:深入调研明确目标。对全区年轻干部队伍现状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详细分析,明确了下一步年轻干部培养目标: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35岁以下干部的比例达到15%左右,其中至少有2名30岁左右担任街道(园区)党政正职的干部,每个街道(园区)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有1名30岁左右的干部。分类管理分别培养。将全区年轻干部按照近期重点培养、长远逐步培养的目标进行分类管理。对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在重要岗位、项目建设、拆迁工作、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中进行培养锻炼。并选派参加省、市委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班。对列入长远培养计划的年轻干部,有意识的让他们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积累经验,锻炼成长。加大对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建立后备干部动态调整的工作机制,对表现突出、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优秀干部,及时补充进后备干部库;对表现不好的,及时调整退出。提供舞台大力选拔。大力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的全程差额选拔,积极探索其它竞争性选拔方式,让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走上主要领导岗位。9月份选取了3个副科级岗位进行差额选拔,并在全区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了一名副科级干部进入街道领导班子。
镇江新区:拓宽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渠道,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建立组织推荐、干部推荐、群众推荐和干部自荐相结合的多层面的举能荐贤制度;结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的层次和范围,并将此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制度固定下来;善于识别和挖掘党政机关的优秀人才,把着力点放到经济部门和基层第一线去发现和选拔人才。抓紧对全区范围内参加工作3年以上、5年以下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985高校毕业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批培养苗子充实到各级后备干部之中,并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吸收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基层工作,形成一支“准干部”队伍。在实践中培养干部,进一步完善年轻干部优先使用机制。实行“三个优先”。即在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届中调整时,对年轻干部的配备应优先考虑,优先使用;班子中有了空缺职位,优先考虑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让更年轻的干部上;明确各班子中年轻干部的配备目标。对每个班子应配备的年轻干部数量,以及女干部、非中共干部的配备和文化专业结构等,提出具体的意见,结合这次换届中考察调整和下一步机构改革,分步实施,逐步操作到位。
中共镇江市委组织部 2012年1月2日
第三篇:中共镇江市委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
中共镇江市委
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
(2011年9月1日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
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加强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程,事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要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切实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能够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坚持重在培养,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和弘扬优良作风为核心,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素养和能力素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任机制;坚持五湖四海、选贤任能,拓宽优秀年轻干部的来源,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结构,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保证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从领导班子建设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实施“155”年轻干部成才计划,即: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培养选拔35岁左右
正县处职干部10名以上,35岁以下县处级干部50名以上,30岁左右科级正职干部50名以上。
辖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各有1名35岁左右的干部,各有2名30岁左右担任镇(街道、开发区)党政正职的干部。镇(街道、开发区)党政领导班子中各有1名30岁左右的干部;市级机关培养选拔35岁以下的处级干部40名左右;全市县处级后备干部中35岁以下的达到20%以上。
二、方法途径
1.实践历练。分批选派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镇(街道、开发区)任职或挂职。每年选派100名市县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社区、企业、信访、城管岗位、以及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挂职锻炼。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航空制造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每年选派20名年轻干部到国家机关、科研院所以及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对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优先安排学习培训、驻外选派、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进行重点培养。
2.理论培训。普遍对年轻干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历史教育,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使广大年轻干部认清时代要求,认清党和人民寄予的希望,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满腔热忱地投入到镇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每年培训县处级干部200名左右、县处级后备干部100名左右,科级以下干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培训资源和渠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3.党性锻炼。充分运用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国家级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基地资源,对年轻干部开展党性修养专题教育。同时,广泛开展与困难群众结对结亲活动,进一步增强年轻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
4.干部交流。加大年轻干部轮岗交流力度。采取竞争性交流轮岗方式,定期选拔辖市区机关和镇(街道、开发区)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级机关部门任职。定期组织市级机关科级干部轮岗交流,对任职经历较为单一的年轻干部,进行跨部门多岗位锻炼。
5.源头建设。大力引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管理等各类紧缺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不同领域、区域、行业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市、县机关录用公务员,要把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基本条件。打通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年轻人才担任领导干部渠道,注重选拔优秀村(社区)干部、镇(街道)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三、政策措施
1.创新年轻干部选拔使用机制。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竞争性选拔的工作力度,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框框,讲
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真正把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出来。特别优秀的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提拔使用。
2.落实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年轻干部的规定要求。领导班子没有达到配备年轻干部要求的,实行交流选配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充实年轻干部。尤其要重视各级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及时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党政正职岗位。要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使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性别和知识、专业结构。
3.探索建立年轻干部选拔聘用制度。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探索将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拔进县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涉农部门领导班子及市级有关部门中层岗位,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选拔到处级岗位并试行聘用制度,聘用期间提级不离岗、不改变身份性质、不与职级待遇挂钩。聘用期满经考核合格正式转任,不合格的按原级别和身份重新安排。
4.严格试用期考核退出机制。对选拔担任上一级委任制领导职务的年轻干部,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办理正式任职手续,考核不合格的,另行安排工作。
5.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后备干部动态调整的工作机制,对表现突出、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优秀干部,要及时补充进后备干部库;对表现不好的,要及时调整退出。
6.加快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步伐。选调生在基层工作表现优秀的,应及时选拔进镇(街道、开发区)领导班子或其他科级领导岗位。优秀的科级选调生应及时增补作为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大力推进大学生村官“四百”培养工程(百名县、乡后备干部人才,百名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百名创业富民带头人,百名社会管理人才)。参照选调生培养管理办法,探索实行大学生村官“选调”制度。
四、组织领导
1.建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摆上重要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解决年轻干部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定期听取汇报,加强工作指导。要按照工作要求和职能分工,落实任务和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各地、各单位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经常性督查,建立专项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情况,推动落实,保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取得实效。
3.形成有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努力创造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条件和氛围。各级党委(党组)要进一步树立惜才爱才、育才用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机制和方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脱颖而出,努力形成各类优秀人才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
第四篇: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
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富祉。当前改进和创新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应注重从以下几点着手。
落实培养选拔责任。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关键在党委。要书记抓,抓书记。要切实提高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认识,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可行措施,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具体方案。比如以县级为例,可建立“百名优秀科级后备干部”和“百名优秀青年科级干部”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为各级党委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列为各级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考核严格、奖惩分明。
打好培养选拔基础。针对年轻干部哪些方面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调查中,对群众有感情、作风上过得硬、一线锻炼三项占到了81.5%。因此,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上要更加注重德才标准,更加注重从严管理,更加注重基层锻炼,更加注重群众公认。采用“上挂、下派、外转、内轮”的办法,增加经历,丰富阅历,提升能力。把最优秀、最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派往艰苦条件、困难环境、关键岗位锻炼。关心关爱年轻干部,开展谈心交心和心理疏导活动,建立定期走访和结对联系制度。
疏通“下”的渠道。落实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严格执行问责制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对不胜任现职的,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调整;对不称职的,视具体情况分别作出免职、责令辞职、降职等组织处理。制定实施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逐步做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打破公务员单纯依靠晋职来解决待遇的传统,改变在乡镇不设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非领导职数的做法,推行晋职和晋级“双轨制”,让年老的干部乐意“让位”,给年轻干部空出位置、压上担子。既解决年轻干部成长“受堵”的问题,又增加了基层干部晋升的层级,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创新“上”的机制。探索建立优秀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制度,综合运用公开选拔、基层组织推荐等多种方式,打破干部任职年限、地域、职级、身份等常规资格要求,开辟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加大中央部门、省市直机关单位从基层选调和考录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年轻干部配备刚性机制,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换届和平时人事调整,要具体明确年轻干部配备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突出“进一出一,进出平衡”的原则开展基层和上级干部的交流,尽量减少“空降干部”,避免挫伤基层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建立年轻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在干部、换届等重大考察活中,单独增加年轻干部的考察和推荐工作,加大无人事任免情况下年轻干部的考察力度。
第五篇:如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如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具体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队伍的关键。
新形势下,我国干部培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年龄结构不合理;干部培养选拔方式不公开,暗箱操作;选拔标准不透明,任人唯亲等。造成了选拔出来的干部无基层工作经验,对群众缺乏感情,不了解民生,不能体察民众疾苦,作风官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不利于维系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则会危机到我们辛辛苦苦创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关前途命运的战略问题,高度重视,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强完善我们的干部培养和选拔机制。
首先,要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形成老中青相互搭配的人才梯次,让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干部队
伍中年轻人才缺乏,青黄不接。干部队伍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现象较为突出。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公开选拔与在岗培训相结合、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针对年轻人的特点,分类施教、梯次递进,重点在“育”上下功夫。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人才为重点,把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纳入到党政干部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将年轻干部的上岗成才纳入到各级党委的考核体系。构建“提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公平机会,实现年轻干部培养的新突破。
其次,要明确选人用人标准,提高干部选拔的透明度。我们选拔的干部好不好,群众是否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标准设定的对不对。正因如此,我们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以才为先,对表现突出、扎实肯干、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坚决提拔,对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从而在广大干部中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同时,要公开干部的提拔过程,对新提拔的人员要主动公示,从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继而引领干部选拔机制朝着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方向前进。
最后,要开拓视野,拓宽渠道,多管齐下选干部。现在我们选拔干部的来源,主要还是机关系统内部晋升或者是刚毕业大学毕业生。这样选拔的人才往往缺乏基层和艰苦环境的历练,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必须开拓视野,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积极试点从基层,从工人和农民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机关工作。让选拔出来的人民能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实践证明,有过一定基层经历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从他们中选调的干部进入党政机关,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
总之,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问题,新世纪,世界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建设面临的问题世所罕见,我们更要改革干部的选人用人标准,完善机制,选出一批高素质的的干部队伍,带领我们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