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
彭华、钟韵: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思考:浅谈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思考:
浅谈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
*
彭华钟韵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摘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就是要从城市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把旅游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把旅游开发溶于城市整体建设之中。在硬件建设上,要求将旅游意识融入城市景观与市政建设之中,努力营造城市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硬件建设的一体化;在软件配套上,要致力于培育城市文化,造就一个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大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体化。
关键词:城市旅游旅游开发城市建设一体化持续发展模式引言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必须坚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创建过程已不再是旅游部门唱独角戏,而是一项政府主导型的社会系统工程。虽然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已经出炉,但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在软硬件方面的历史欠帐较多,包括已经获得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54个城市在内,都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因此,不管是已经获得的还是准备争取的,都应该坚持实施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
虑;城市旅游开发不仅是几个点状要素的建设,而是城市整体的系统工程;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培育不仅是旅游点引力的培育;而是城市综合引力的培育。
2.2 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形象
在一个城市里,什么是旅游要素,什么不是旅游要素很难截然分开。旅游业是一个开放型的复合性产业系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所以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形象。即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旅游景点、旅游企业或单纯旅游行业的形象,而是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例如旅游者到某个城市旅游,除了要接触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观赏旅游点,参与旅游活动以外,往往还要看到城市的各种外在环境如街道卫生、建筑装饰、市民行为、公共秩序等;感受城市的内在素质如运行管理、经济水平、城市文化、商业道德等。那么旅游者所认识的这个城市的旅游形象,就不可能只是旅游行业的形象,而是他在整个旅行过程中对这个城市的综合认知印象。如果一个城市的环境很糟糕,市民不文明,买卖不公平,社会不安定,旅行途中困难重重,即使这里有很好的旅游点,也难以形成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
2.3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是旅游发展的需要,更是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塑造良好城市旅游形象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一个城市实施整体形象工程,不仅是旅游发展和形象塑造的需城市旅游吸引的综合性特征
2.1 城市旅游吸引是城市的综合吸引
城市的旅游吸引,并非仅仅是城市的几个旅游点,而是城市整体。
不可否认,保护、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是增强城市旅游吸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一个城市的旅游业要获得持续发展能力,并非仅仅是旅游资源保护与生态持续性问题,也不是开发几处资源、建设几个项目和几座酒店那么简单。旅游发展取决于城市整体的形象、整体的活力及其由此而形成的综合吸引力。因此,城市的旅游开发不同于风景区,而是要求把旅游开发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去考
*本文发表于《经济地理》1999年第1期和《旅游学刊》1999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ZHONGSHAN UNIVERSITY
PAGE.1
1要,更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社会,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面对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整体就是一个综合性产品或综合性品牌,必须靠良好的形象去参与市场竞争。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能否形成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是一个城市能否获得经济活力,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对外联系和大流通的强度越大,引力也越强。(4)文化类城市文化特征与文化设施决定了城市旅游的特色,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文化形态及此城市有别于彼城市的文化形态,是旅游者希望领略的内容之一。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除了蕴涵于景观与活动项目之中的文化之外,还包含了旅游地的服务文化、社区文化和环境文化,对游客旅游决策具有深刻的影响。
(5)信息、科技类城市在信息与科技领域中的领先地位使城市成为旅游者了解最新信息、领略最新科技或从事科技、信息交流的地方。从事会议、商务等对信息与科技服务要求较高的旅游者来说,城市现代科技和发达的信息构成了其工作的必要条件。
(6)环境类城市的建筑、装饰、园林、人文活动等市容市貌、特色景观,是城市表现自己的一个窗口。良好的城市环境,可以使游客获得一个更舒适的旅行。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并非都有很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但大都具有良好的城市环境。
(7)娱乐类现代化游乐场,人造景点,五光十色的夜生活,新的电影、电视和音乐、戏剧节目都是城市的特色娱乐活动,是游客旅游决策的重要吸引。
(8)形象 上述各要素的有机整合,构成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即人们对它的综合认知印象。城市要获得旅游市场的长期支持,就应该从多方面营造良好的旅游形象。在市场经济社会,旅游形象、城市形象与产品形象一样,是城市竞争成败的关键。
3.2 主动因素和辅助因素
上述各要素均可独立构成旅游吸引,但对于不同城市来说,各要素所处的引力地位有很大的差别。根据作用不同,笔者(1998)曾将吸引要素分为主动因素与辅助因素。
(1)主动因素,是指在推动城市旅游发展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城市或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其主动因素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在资源型旅游地如桂林、敦煌,它构成主动因素;而很多经济中心城市并没有高级别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点,但是旅游经济指标却很高,如上海、广州等,其主动因素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而是一种经济动因。城市旅游动力的多样性分析
3.1 城市旅游吸引要素
城市旅游是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而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则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现代都市以其活跃的经济活动、现代的建设风貌、优越的购物环境、先进的娱乐设施等,对各层次的旅游者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城市旅游也随之成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旅游功能也日益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而越来越具有普遍性。从旅游经济总量的占有率来看,城市旅游已经成为当代旅游的主体。
旅游吸引要素即通常所说的旅游资源,笔者认为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所有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城市是一个综合性载体,城市旅游吸引更不能用传统的资源观去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自然与文化遗产类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是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基本载体和发展旅游的资源基础。遗产往往是永恒的旅游吸引。
(2)公务(政务)类一般城市都具有不同层次政治中心的功能,因而对其下属和邻区的各层政府机关、事业或企业的领导和办事人员具有必然的公务吸引。具有较大影响的政治中心城市,在一般旅游者中也构成了神秘性,成为吸引物。(3)经济类城市是以相对发达的经济活动而得以发展起来的,因而城市大多是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其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进行商务、业务、购物等活动。经济的发达程度和经济活力对以商贸为主体的流通业及其吸引范围有着重要影响。城市的对外经济文化联系越是广泛而持久,就越能形成持续的广域性吸引空间;
(2)辅助因素,是对城市旅游发展起辅助推动作用的因素。它们不是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吸引物,但对旅游者实施旅游行为和旅游活动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经济中心城市,商务旅游者
旅游地类型 资源驱动型 经济驱动型
综合都市型
旅游地特征 具有强引力值的自然与文化景点
经济联系广泛,但缺乏高强度景点
具有高强度景点,又有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
主动因素
自然与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综合品位 以大流通为特征的综合经济活力
城市综合地位与景点的可持续性
是其主体,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则不是其主导吸引物,但城市旅游点、城市大环境等则对商务活动和旅游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有效的补充。
辅助因素
基础设施、接待条件、人文环境
城市综合环境,城市景点建设,服务设施与服务质量 城市综合环境,服务设施与服务质量
实例
杭州,苏州,泰安,桂林,敦煌,承德,肇庆,黄山,张家界 广州,上海,深圳,郑 州,汕头,温州等
北京,西安,大连,青岛,南京,武汉等
表1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和辅助因素分析
根据彭华1998修改“一体化”的基本思想和必要性
4.1“一体化”思想
旅游是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旅游开发不仅仅是景点建设和设施配套的问题,而应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高度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把旅游开发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就是明确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把旅游作为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在城市各项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把旅游开发溶于城市建设之中。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两方面。(1)硬件建设,要求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市政建设融入旅游和园林意识,努力营造城市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硬件建设的一体化。(2)软件配套,要致力于培育城市文化,造就一个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软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体化。
4.2 实施“一体化”的必要性
(1)城市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地现代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旅游吸引要素,促进了现代城市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也随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地。除了以高质量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的传统旅游城市以外,现代城市也以其方便的交通、活跃的经济活动、优越的商务与购物环境、发达的科技与信息、先进的服务和娱乐、现代化的建设风貌、独特的地方文化等,对旅游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因而许多城市成为直接的旅游目的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要求把城市作为
旅游地来建设。
(2)城市是区域旅游的中心城市以其良好的交通进出条件和相对优越的服务设施,成为一定区域的旅游接待和组织中转中心。因此城市必须面对大量进进出出的旅游者,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同时,城市本身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中心城市综合形象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本身的旅游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区域旅游的发展。(3)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的要求现代城市的工商业化导致了人口的大量集中及空气污染、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人们对城市环境改善的要求日益强烈。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高速发展是近20年来的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均不够到位的情况下,城市急剧膨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提出“环境至上”和实施“一体化”战略不仅是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是营造旅游环境的需要,也是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生存环境(人居环境)的需要。
(4)城市功能多元化的要求城市功能多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在后工业化城市中,生产功能已经不再是城市的首要功能,科技、信息、流通等第三产业在城市功能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现代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开放型的物质、能量、信息、人口频繁流动的社会系统。因此,在城市中旅游项目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任何城市都有旅游者到来的可能,任何城市都应具备旅游功能,城市中的任何设施和活动都可以成为旅游项目。
(5)城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旅游业
是一项经济产业,对于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来说(不是对具体企业),主要目的是赚外地人的钱(不排斥当地人消费),这种市场定位决定了旅游业是城市的一项基本经济活动(即从城市以外创造收入);广义的旅游还包括了城市居民的闲暇游憩,则属于非基本经济活动;同时,旅游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功能,在科普教育、环保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文化交流、对外开放、整体形象展示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城市的决策者应当把旅游作为城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
(6)是城市整体形象塑造的需要前已述及,旅游形象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形象。因此,从塑造城市整体形象的角度也要求必须实施“一体化”工程。
功能。从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看,不论是旅游者还是当地居民,对城市的功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城市应当营造良好的居住、生存和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旅游与休闲环境。也就是说一体化要求面对旅游者和市民两个主体的需要,旅游开发不只是为了外地旅游者,城市建设也不只是为了本地市民,而是两者的统一。5.3 软件配套
在软件配套上应完善科学的管理系统,保证旅游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注重内在文化素质营造,培育精神理念,规范市民行为,顺畅社会运作机制,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与规范化。社会环境强调高效顺畅、安全有序;经济环境强调公平合理、童叟无欺;人文环境强调热情好客、文明服务,实现旅游大环境营造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精神文明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空洞口号,而是现代社会追求的一种高尚目标,对于旅游发展来说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大环境,它是旅游竞争的重要筹码。5.4 实施形象工程
一个城市要获得旅游市场的长期支持,就应该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城市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能否形成广泛的社会、经济、科技、信息、文化联系,是一个城市能否获得持续发展活力的根本。因此,实施形象工程,营造旅游大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尤其需要政府制定规范并组织实施。5.5 制定旅游与城市共同可持续发展对策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决策必须立足于创造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也就是说不能孤立地营造旅游发展的动力,必须同时注意营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旅游大环境。因此,必须从城市发展的大背景入手,考虑旅游业的产业分工和地域分工,以大旅游的观念,立足于营造旅游大环境,制定有利于创造旅游和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对策。
5实施一体化战略的途径与对策
5.1 确立“一体化”的战略思想
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是旅游部门自己无法做到的,因此,发展大旅游,实现一体化,没有政府强有力的主导参与是不可能的。政府主导型战略体现在政策法规层面、战略规划层面、建设管理层面、大环境治理层面和协调服务层面等为一体化的实施创造条件。5.2 实施硬件建设的一体化
在城市各项硬件建设上应强化旅游意识、园林意识和环境意识,营造外在文化氛围,强调规划布局与城市设计的园林化,建设风格与立面造型的环境协调性,标识系统的规范化与艺术化等,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硬件建设一体化。目前许多城市如上海、大连、昆明等都在大力营造城市综合环境,把旅游开发溶于城市整体建设之中。
只要决策者具有旅游意识,任何建设项目都可能同时获得旅游功能。大到一个区域实现大地园林化,一个城市建成花园式城市,小到一个住宅小区,甚至一个单体建筑等等都可以获得旅游
参考文献
[1]彭华,区域旅游规划新理念,广东旅游,1997(7-8):55-57 [2]彭华,谈旅游发展新理念(系列访谈),广东旅游报,42-46期,1997 [3]彭华,广东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机制的初步探讨,广东旅游,1998(5)
[4]彭华,浅谈旅游无限化理念,南方日报,1997,9,5(5)
[5]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旅游学刊,1995,10(3):29-31 [6]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旅游学刊,1998,13(1):47-49 [7]李海瑞,都市旅游与上海模式,旅游学刊,1996,11(1):20-23 [8]宋家增,发展都市旅游之我见,旅游学刊,1996,11(3):23-25 [9]郭廷建,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城市问题,1996(2)
[10]张学荣、元名杰,论城市形象建设,城市问题,1996(2)
[11]潘洪萱、崔燮钧,试论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及其定位,财经研究,1995(12):29-3
3[12]魏卫、李娟文,都市旅游与旅游产品开发—以武汉市为例,经济地理,1997,17(12):98-102 [13]梅均,上海旅游业应同时开发国际、国内、本地三大市场,新闻报,1996,5,6(2)[14]郭三明,商务客与中国饭店业发展趋势,中国旅游报,1995,3,30(1)
[15]道书明等,论上海会议/奖励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旅游科学,1996(2):1-5 [16]金辉,抓住机遇 战胜挑战 大力发展商务旅游,旅游科学,1996(4):6-10 [17]李立勋,广州旅游吸引的特色及营造要点浅议,旅游学刊,1997,12(2):27-29 [18]保继刚,商都地位:广州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羊城晚报,1997,9,7(7)[19]彭华,关于旅游地文化开发的探讨,旅游学刊,1998,13(1):43-46
[20]彭华,试论经济中心型城市旅游发展的商务主导模式:以汕头市为例,地理科学,1999,19(2):140-146 [21]贾祥春,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复旦学报:社科版,1997(3):83-87 [22]吴必虎,旅游系统: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旅游学刊,1998,13(1):21-25 [23]刘平,欧洲考察杂感,广东旅游,1997(9):19-23
THE STUDY ON THE ORGANIC WHOLE
OF URBAN TOUR DEVELOPM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Peng HuaZhong Yun
(Dept.of City and Resource Planning,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P.R.China)
Key words:urban tour,tour development,urban construction,organic whole,the patter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stract
The organic whole of tour developm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is to consider tour development at the level of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of urban, take tour as an fundermental fonction of modern urban and combine tour development with the whole construction of urban.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it is demanded to combin the tour consciousnes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and municipal of urban, make great efforts to create the ehvironment of urban, bring about the organic whole of tour development and hardware construction of urban;on thr match of software, we must work for fostering the urban culture, create an environment for urban development that society is stability, economy is standard and citizens are civil, and bring about the organic whole of tour development and constr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urban.
第二篇: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浅析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浅析
摘要:文物是最宝贵的财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一方面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可以相互促进 , 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利用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所以协调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并存的矛盾应当坚持有根据复原的原则,保持与文物本体相协调的环境风貌,以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战略。要以文物保护促进旅游开发, 以旅游开发带动文物保护, 走出一条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协调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相互协调;旅游开发利用
一、引言
文章针对旅游开发中涉及到的文物保护问题,提出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制订科学的方案,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完全可以齐头并进。
二、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
2.1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是急需调和的矛盾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历史时期、各民族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不仅极为丰富,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内容丰富的各类文物、文化遗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风范,也因此而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陕西的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坑、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山东曲阜的孔庙、湖南的岳阳楼、江西南昌黄鹤楼等,无一不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就广西而言,目前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10000余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造像、岩画、近现代纪念建筑、代表性建筑以及少数民族文物等,其中兴安县灵渠、宁明县花山岩画、桂林石刻、靖江王府、靖江王陵、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容县真武阁、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灵川县江头村及爱莲家祠、凭祥市友谊关、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永济桥、鼓楼等,都是久负盛名的旅游热点。正因为这些历史文化古迹所具有的深沉历史积淀,所产生的独特韵味及其个性和唯一性,吸引着广大的游客群体,使其与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依托文物古迹的文化旅游活动日渐兴旺,以文物为主体的景点、景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
不言而喻,旅游开发使大批文物的作用得以发挥,提高了文物景点、景区的知名度,增强了群众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同时也拓宽了文物保护资金的
来源渠道。但是,不可否认,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旅游开发的过分商业化超出了文物“合理利用”原则所能承受的范围;不规范的旅游开发行为,超出了法律框架所能允许的范围;对文物的过度使用,使文物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而破坏性的开发、建设,会给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等等。一些所谓旅游开发实质上是在对文物“竭泽而渔”,或者违反“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文物本体、附属建筑或环境大兴土木,结果“旧貌换新颜”,给文物及周边环境带来灭顶之灾,同时也给旅游带来不利的影响;或者不考虑文物的保护,而只想依托文物建设景区或者占有文物的经营权,获取经济利益,导致对文物过度开发;有的无视国家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把依法属文物行政部门管理的文物点或者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较为出名、收益好的文物点、文物保护单位划给旅游企业或公司管理,将文物管理部门扫地出门,改变文物管理体制,使文物保护处于失控状态;或者以新成立机构、企业、公司取代文物部门管理文物的职能,将国有并投入大量财、物、人力而保护好的文物转移到公司、企业,作为企业资产无偿经营,有的甚至以开发为名,将文物点和文物保护单位交由个人承包或干脆由私人开发,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旅游开发中,文物国有资产的价值常常被忽视,或在旅游收益中得不到应有的合理回报,或者根本无任何回报,严重影响了文物的永续性保护工作;或只注重文物的经济价值,不重视文物的保护,旅游开发规划、方案缺乏对文物本体及环境保护的投入,致使文物在开发、使用过程中无维护、维修资金,得不到及时抢修,造成文物损失;还有的旅游开发对文物的保护“越俎代庖”,无科学方案、规划,不听取或不重视文物部门的意见,以旅游规划代替或否定文物保护规划,以行政意见代替专家意见,不服从国家对文物保护管理的规定,不履行法定报批手续„„这些都是文物保护所不允许的。当然,也存在一些文物管理部门消极对待、简单堵截旅游开发,反对对文物进行合理利用的现象,显然也是不符合文物保护精神的。
上述种种情况,反映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现象,都是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文物保护规定的。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导致了毁坏文物及其环境的严重后果,同时也给旅游本身造成了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和矛盾,在一些地方长期得不到妥善、有效的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从管理的层面来说,是相关部门法律意识淡薄,在项目决策、旅游开发时,不深入调查研究,不经专家论证,不听取文物部门的意见,以权代法,盲目拍板,造成严重后果。从旅游方面来说,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只考虑旅游开发项目,不考虑文物及其环境保护,急功近利的因素在起作用。于投资者而言之,只求尽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而不愿对文物保护有所
投入,因此,常出现不依法履行报批手续,强行施工,或者在旅游开发中过度经营,以致文物遭到损失。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对于因违法开发、破坏性开发而造成文物损失严重后果的决策者、当事人处罚不力,甚至不予任何处罚,以至一些违法者有恃无恐,文物保护开展困难。从文物管理部门方面来讲,存在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对合理开发认识不足,主动介入性差,工作常常显得比较被动,或者一概反对文物的利用等问题。如此种种,从整体上分析,表面上是有关各方协调不一致,而实质上则涉及到国家、部门、地方、个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回避、无视这些问题和矛盾,任由问题和矛盾存在和发展,就无法使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和谐发展。
2.2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对策
文物事业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文物保护工作是文物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因此文物保护要坚决贯彻《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其着眼点是文物的保护、抢救。其职责主要是依法将文物、文化遗迹保护好,管理好,并创造有利于社会效益实现的环境和条件,并争取使之存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世代相传,持续有效地发挥文物的作用。文物保护需要按照自身固有的特点及规律运作,充分保证文物保护作为公益性事业的性质、方针、原则、任务、目的等不受影响。
旅游是经济产业,旅游开发是市场行为,属经济学范畴。其着眼点在经济效益。其任务是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国家创汇增收。其工作必须按市场规律运作。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不同性质,决定了二者不同的方针、任务、目的、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二者间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必须从双方的角度考虑其全面性及合理性,如果不顾双方的客观规律去处理其间的问题和矛盾,就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如何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呢?这就需要有关各方不仅从理论上,而且要在实际操作中,诚心相待、至诚合作,共同创造和谐发展的平台。
2.3依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产生的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发展以致无法协调、解决,直至最后出现不良结果,导致文物损毁或者经济损失的现象,大多是人为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矛盾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可以解决的,但必须克服不良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文物保护及旅游的有关法律,而“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防止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产生矛盾,避免矛盾激化,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
《文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第九条规定:“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法律的条款很明确,无论是文物保护还是旅游开发都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虽然旅游强调的市场,但是只要是开发涉及文物,依法办事就不能例外。这就要求文物、旅游等各相关部门,以及各项目所在地政府,项目开发商、当事人在项目决策、策划、规划、运作时,要减少人为违法因素,必须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的要求,科学论证,履行手续。法律规定可以干的,才能干,规定不可以干的,不能干。要杜绝以权代法,不可盲目拍板、强行蛮干。我国已颁布的文物保护及有关旅游的法律规定,是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只有在法律框架内的旅游开发,才可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开发而导致的矛盾。即使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只要各有关方面都减少人为因素,树立法律共识,依法办事,就可以找到适当的解决矛盾的办法和措施。当然,对于以权代法,视法律为无物,造成文物损失的当事人要依法予以严惩。
2.4旅游开发应立足于文物保护的前提
《文物保护法》已经明确了文物“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任何对于文物的旅游开发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一方针。这是减少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的有效保证,也是两者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
从旅游的角度言之,文物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因此,无论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还是从旅游开发的角度,都必须重视文物的保护。文物的珍贵在于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于它的不可再生性、唯一性。文物同时也是脆弱的、易于损坏的,破坏一件就永远消失一件,毁掉一处就无法再拥有它,也无法再利用它。因此,需要精心的维护。文物的这些属性,决定了有关文物的任何决策都不允许失误,包括旅游开发在内。因此,任何有关文物的旅游开发特别是在文物密集的区域,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认真、周全地考虑文物保护的问题,不允许开发性破坏文物及其环境的现象存在。否则,就容易产生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造成文物部门与开发者之间的冲突,造成文物及经济损失。因此,在旅游开发涉及文物时,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要正确认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正确执行文物保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这个方针下,文物的有效保护、抢救是放在首位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对文物进行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就是要掌握一个“度”,于旅游开发而言,也就是适度开发,而不是盲目开发,超度利用。加强管理,就是既要管“保
护”,又要管“利用”,即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对文物及涉及文物的活动进行管理,而不能随心所欲。根据国家保护文物的方针,旅游开发是不能以文物损失作为代价的,而是必须在保证文物的安全,不改变文物及其环境原貌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否则,连文物及其环境都保不住了,破坏了,怎么谈得上利用呢?这恐怕也与开发的初衷相违背了吧。因此,笔者认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和谐的关系应该是:文物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必须接受“保护”的制约,而旅游开发的目的和结果,必须确保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2.5 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并不是提倡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文物管理机构与旅游企业之间,或者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争夺,而是要充分考虑旅游开发涉及各方的实际情况,对于所获经济利益进行尽可能合理的分配,这是符合市场规律要求的,也是创造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反映了国家、部门、地方、个人间的利益冲突。其中包含了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之争,也存在效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对于旅游开发者或者说旅游企业、公司来说,资金的投入要求得到回报,创造效益,这很正常,也符合市场运作的规则。问题是不能因此而牺牲文物、国家应得的回报,也不能要求文物、国家少获回报或者不用回报。长期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文物的保护、管理、维修、抢救,至今日才有了许多可用于旅游开发的文物存在,当开发商或旅游企业、公司利用这些文物来进行旅游开发时,当然应当考虑国家的这些投入。坦然说,开发商或者旅游企业、公司所选择的用于旅游开发的文物景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以文物为主题的景区,大都是经过文物部门的长期宣传培育,精心保护,已具初步规模和市场的较大影响,有的甚至已经是旅游的热点,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旅游部门的介入,理应使这种经济效益更为扩大,因此在利益分配时也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另外,作为国有资产的文物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其对旅游市场所具有的吸引力,应该在旅游收益中得到体现,不应流失。同时,由于游客的增多,文物的损耗加大,保护、管理、维修工作的难度增大,任务加重,保护投入也随之增加。这种文物维护经费的开支、积累也必须在旅游的收益中予以考虑,得到保证,也就是说,对于文物资源的旅游开发所获收益中,必须确保文物保护、维修经费的份额。总之,应该明确的是:国家应该享有利用文物资源创造的经济价值的收益。但是,国家的这部分利益在一些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利润中,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体现。文物被开发商、旅游企业、公司无偿使用,收入为经营者据有;文物管理部门不仅管不了,而且还要承担文物遭受损失的责任,国家则还要继续为保护、维修这些文物拨款花钱。如此等等,能不产生矛盾吗?所
以,根据各方的实际情况,客观地统筹考虑各方利益,合理分配收益,有益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
2.6 科学论证、科学规划
旅游开发对于文物的消耗是绝对的,是不可逆转的。文物景点一经规划、开发,是难以改变的。因此,一个文物景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否需要搞旅游开发,能不能搞旅游开发,如何搞旅游开发?需要经过专家论证、策划、科学规划、可行性评估。即要做好调研、立项、论证、规划、评估等各项工作,才能避免破坏性开发,确保开发项目的正确性,这也是保证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文物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旅游资源,对于进行旅游开发的有关各方来说,树立“文物不可再生”的观念尤其重要。也就是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其破坏是不可挽回的。毁掉一段城墙、一处遗址、一座古墓葬、一栋古建筑、一通古碑刻,在今天固然很容易,但要恢复它,不仅要耗费巨大的财、物、人力,而且效果也不好,即使重建了,也不是真文物,因为作为文物特征的“历史、科学、艺术”三大价值已不存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假古董。如果一处文物点或文物保护单位经旅游开发之后,其建筑或文化原貌发生了改变,它所蕴涵着的文化传统、文化内涵逐渐消亡,它所赖以生存的特定环境不断减弱,那么它作为历史文物古迹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对于外界和游客的吸引力也会随之丧失,这对于文物及旅游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所以,“文物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任何旅游开发的决策都必须以文物保护、文物安全为前提。这就要求每一个涉及文物的旅游开发项目必须建立在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可行性评估的基础之上。这样做,可以避免急功近利和对文物的过度开发,保证文物的安全及合理利用,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效果。
文物的精髓在于其深层的文化与历史内涵,旅游开发的结果必须保证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载体及所依托的环境不受损害。文物能否用于旅游开发,能开发到什么程度,取决于:①《文物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文物保护规定;②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的相关规定;③文物保护规划;④文物的存在状况及现状;⑤文物保护的情况等等。当然,还有环境保护法、城镇建设规划等的其他法律、法规的制约。如果对于文物旅游开发的策划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要求,如法律不允许开发,或文物状况不适宜旅游开发的,强行开发;当地无权审批的,越权审批;或旅游开发规划无视文物保护规划的存在,与文物保护规划不衔接,或者相冲突;或不经专家论证,不征求文物及相关部门的意见等等,都可能导致文物破坏的严重后果。所以,对于文物保护单位及以文物为主要载体的景点、景区的开发规划,首先必须符合国家保护文物法律的规定,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进行。
文物能保存至今已属不易,且为数已不多,如果因为我们不依法行事,不进行科学论证,轻率决策,盲目开发而导致珍贵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和毁灭,我们将愧对历史,愧对祖先,愧对后人。因此,旅游开发涉及文物时,必须慎之又慎。
2.7 创新文物开发的管理模式
对于文物旅游开发、营运的管理,是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的又一个焦点。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也是保证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能否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文物在目前还不能等同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而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而它的唯一性、不可再生性使其开发利用必须以合理、确保安全及不改变原状为前提,其利用的过程也必须保证不受到损害。这就要求在开发的全过程中,文物保护法律的实施和文物保护机构的职责履行得到保证。而目前旅游开发的管理模式,大多是以企业、公司为主导,而文物管理部门通常被排斥于管理之外,或对其涉及文物的经营活动一无所知,待发现之时则已造成事实,对文物造成的损失已无可挽回。发生在山东曲阜孔庙的“水洗三孔”、山西平遥“古城坍塌”,以及发生在《中国文物报》与秦始皇陵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间的“秦始皇陵的诉讼” 等事件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因此,对于文物这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来说,旅游开发单一的企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存在需要改进和探索的地方。如旅游景点、景区内的文物点按照国家的规定由文物管理部门自行管理,游客购票参观;由景点、景区统一售票的,文物点仍由文物部门管理,但不再另行售票,票价打入景点、景区统一门票。属于文物的门票收入由景点、景区按售票收入按月或季度按实数拨给文物管理部门;或者文物、旅游双方合作,共同开发;或者在景点、景区内由文物部门委派若干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对涉及文物的旅游、经营活动的监督,对文物景点游客流量的控制,实施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其工资、福利由开发者发给,文物保护管理经费由开发者承担等等都可以作为探索的参考。当然合理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的形成要有一个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文物管理部门的参与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里要强调的原则是:任何管理运行模式都必须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利益,对文物的保护有利。否则,就是失败的,就无法消除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也就很难创造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的局面,更达不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效果。
文物与旅游之间,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相处,是保证上述关系双赢的关键。而这种和谐相处的基础,就是
要按照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要求,在确保文物的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兼顾各方的利益,这也是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平台与基础。
三、结论
如何确保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做到双赢,如何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旅游管理部门与各级政府共同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如此才能使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在一个共同的指导方向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文物的保护工作与文化旅游事业同时保持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怎样处理好文物、风景与旅游的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最科学的规划来实现,保护文物、保护景区,最后的防线就是把它们规划好,一个规划要经过实地考查、讨论研究、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直到专家论证、行政报批、政府审议等严格的程序,才能完成与实施,经这样下来,不会造成对文物、景区的破坏,也不会产生不利于文物、风景保护的后果。只要规划做好了,才能真正处理好文物保护、风景保护与开发、利用、环保及旅游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看,搞好规划就是对文物、风景最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高 军.从绍兴历史文化看文物旅游之发展[N].中国文物报,20054-13.[2]金 磊.论中国西部旅游的生态环境与文物保护策略[J].华中建筑,2001(2).[3]李福建.海州古城墙受损引起市领导重视, 王建华作出批示[N].连云港日报,2006-9-22.[4]李 让.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N].中国文物报,200412-9.[5]刘
洪.以科学发展观协调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J].科教文汇,2007(3).[6]李晓良.博物馆与我们渐行渐近[N].中国旅游报,2004-1-22.[7]潘 洪.论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J].科教文汇,2007(6).[8]庞肖霞.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研究[J].疆经济与文化,2007(3).[9]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2001(2).[10]肖 芸.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J].宜宾学院学报,2004(4).[11]许德建,都波.沂南汉墓画像亚待保护[N].中国旅游报,2006-10-16.[12]杨桂芳,丁文捷,茜绍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环境研完[N].中国旅游报,2005-2-1.[13]张承忠.基本建设应重视文物保护[J].小城镇建设,2001(5).
第三篇: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系统的概念:1988年,美国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甘恩(Gunn)率先提出了旅游规划系统的概念。他将旅游系统划分为需求板块和供给板块两个部分,其中供给板块又有交通、信息促销、吸引物和服务等部分组成。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依赖性。所谓旅游系统可以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部分。
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
1、旅游需求
2、旅游供给
3、旅游市场 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
1、旅游客源地
2、旅游目的地
3、旅游通道
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
1、宏观
2、中观
3、微观
旅游规划: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
1、空间尺度分类
2、时间尺度分类 规划的期限是指规划产生效力的时间跨度,如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多则为10-20年。就规划期限而言,可以将旅游规划划分为: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按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
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控制性详细规划
3、修建性详细规划
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解析
1、旅游投资方
2、区域旅游的管理运营方
3、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
4、旅游者
5、旅游资源
6、旅游规划的审批资源
个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1、召开座谈会
2、聘请专业顾问小组
3、聘请规划领导小组
4、实施区域公投制度
5、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旅游开发的原则
(一)个性化原则
(二)市场导向原则
(三)综合效益原则
(四)注重保护原则
(五)系统开发原则
区位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内涵
1、区位理论
2、空间结构理论。所谓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主体在空间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以及由于互动关系而形成的各种空间集聚形态。空间结构可以按照空间尺度的大小分为:微观空间结构(企业与企业间的结构)、中观空间结构(城乡间结构)以及宏观空间结构(国家间结构)三个层次。
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意义
1、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
2、确定旅游地等级
3、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心理及行为模式的理论。
著名竞争力理论专家麦克*波特则认为,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机遇以及政府等六个要素。
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1、丰富了旅游规划的内涵
2、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概查的基础上进行,是对区域内所发中的应用
1、预测客源市场规模
2、有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更为详尽提供旅游规划调整的依据
3、指导旅和全面的实地考察。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4、生命周期理论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旅游资源的环应用的困境 境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
2、人文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1、公平性原境调查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调查
1、旅则
2、可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游资源类型调查
2、旅游资源规模调中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回顾
(一)查
3、旅游资源组合结构调查
4、旅中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起步阶段游资源来发和保护现状调查(20世纪70—80年代初期)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一)直接询中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积累阶段问法
(二)统计分析法
(三)实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测量法
(四)遥感法
(五)分类对年代末)
(三)中国旅游规划与开发比法 的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一)客观实21世纪初期)
(四)中国旅游规划与际原则
(二)全面系统原则
(三)开发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发展阶段符合科学的原则
(四)效益估算原(21世纪初期至今)则
(五)高度概括原则
(六)力求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区域旅游定量原则
市场竞争的范围日益全球化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旅游资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和规划团队的全源特色和结构评价
(二)旅游资源球化 环境的评价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创新化的发展趋势1规划理念的创件的评价
新突破规2划项目的创新设计3规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划技术方法的创新 价方法
1、一般体验评价和美感质量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评价
2、“三三六”评价法三大价值(Ecotourism)的概念主要表达两个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方面的意思:一是强调:生态旅游术欣赏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时以纯天然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究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则强调:生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态旅游是通过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的有效利用来实现创造就业、增加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旅游资源的收入以提高环保的投入、支持目的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和施工难易条件。
3、资源及环境综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
1、整体合评价法资源环境综合评价法认为优化原则
2、特色化原则
3、可持续对于旅游资源的评价要从两个方面发展原则 进行:一是从旅游资源本本身的价会展旅游的概念:通过举办各种类值,另一个则是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境优劣。
(二)定量评价方法
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等,吸引大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宏观环境分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旅游观光、析:人口、经济、社会、政治以及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区位
动和文化交流、一次带动交通、旅旅游市场调研的程序
(一)调研准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备阶段
(二)调研实施阶段
(三)发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调研分析整理阶段 形式。旅游市场调研的方法
(一)官方统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体,计资料的搜集
(二)现场观察调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法
(三)访谈和电话调查法
(四)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抽样调查法
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营销战略的策划
(一)形象制胜战代旅游目的地。略
(二)竞争优势战略:制定竞争文化古迹旅游的概念所谓的文化旅优势战略分两个步骤:一是对行业游、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狭义定义:竞争状况和直接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人们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评估;二是选择有效的营销竞争战例如修学旅游、表演艺术和文化旅略。
1、旅游区SWOT分析
2、营销竞游、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游、参争战略决策
(三)品牌支撑战略
1、观历史遗迹等。旅游品牌的塑造
2、旅游品牌营销战旅游资源的定义:经过开发可对旅略管理
(四)产品升级战略 旅游产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品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开发活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动的基础。一方面,旅游区必须根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据市场需求来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的要素。产品;另一方面,特色鲜明、功能旅游资源的特征:美学特征、文化多样的旅游产品能有效地刺激和引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经济导旅游需求。
1、旅游产品升级的具特征 体内容(1)产品形式创新(2)产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一)品功能提升(3)产品内容扩充(4)自然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 服务质量优化
2、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按照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分类
(一)段的营销策略
(五)网络营销战略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类型
1、水光山色
(六)营销组合战略
2、奇洞异石
3、泉流瀑布
4、阳光旅游形象定位所谓旅游形象是在旅海岸
5、气象与气候
6、生物景观
(二)游规划与开发中,借助旅游地的景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类型
1、历史遗迹观、环境氛围、服务展示、公关活
2、民族风情
3、城乡风光
4、旅游动、信息传递等要素在旅游者心中商品及风味佳肴 形成的综合感知形象。
按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分类旅游主题形象的概念:某一区域内
(一)世界级旅游资源
(二)国家外公众对旅游地总体、抽象、概括级旅游资源
(三)区域级旅游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它是旅游地的历史、(四)地方级旅游资源 现实与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旅游资源概查:对特定区域或特定旅游主题形象的构成要素
1、美学角类型旅游资源的概略性调查或探测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功能-心理性调查 维、实征-幻象维、泛征-特征维。
2、旅游资源详查:一般是在旅游资源要素指标体系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历史形象、现实形象、发展形象。
3、形成过程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原生形象阶段、次生形象阶段、复合形象阶段。
4、规划体系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主导形象、支撑形象、辅助形象
旅游主题形象的特征
1、综合性
2、稳定性
3、可塑性
旅游主题形象的定位的策略
1、超强定位策略
2、近强定位策略
3、对强定位策略
4、避强定位策略
5、名人效应定位策略
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指:通过对旅游形象的归纳与把握,将形象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成为旅游者识别该旅游地的重要手段。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功能分区:是依据旅游开发地的资源分布、土地利用、项目设计等状况而对区域空间进行系统划分的过程,是对旅游地经济要素的统筹安排和布置。功能分区的原则
(一)突出分区原则
(二)集中功能单位原则
(三)协调功能分区原则
(四)合理规划动、视线原则
(五)保户旅游环境原则
经典的空间布局模式
(一)同心圆式布局
(二)环核式布局
(三)社区—吸引物式布局
旅游线路的界定“旅游线路”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一种是指在旅游地内游人参观游览所经过的线路,它仅是某种行动轨迹,仅涉及旅游通道。在这种意义上,它和“游览路线”是同义词。第二种是专业层次上的提法,指旅游经营者或旅游管理机构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旅游线路的演化与产生:①经营中的自我完善②旅游者意愿的选择 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①市场导向原则②突出主体原则③游程环形设计原则④合理搭配原则⑤机动灵活原则
旅游线路的设计程序:①确定目标市场的成本因素,它从总体上决定了旅游线路的性质和类型②根据游客的类型和期望确定线路上的主要旅游景点③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出若干可供选择的线路方案④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出最有的旅游线路设计
旅游项目就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的,以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为吸引对象,为其提供休闲服务、具有持续旅游吸引力,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吸引物。
旅游项目的分类
(一)主体分类法
(二)环境分类法
(三)其他分类方法
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特征:功利性、社会性、创新性、时效性、超前性 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总体原则
(一)人无我有
(二)人有我优
(三)人优我新
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
(二)德尔菲法
(三)灰色系统法
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程序
(一)分析旅游开发地的环境
(二)分析旅游开发地的资源特色
(三)旅游项目的初步构思
(四)旅游项目构思的评价
(五)旅游项目设计
(六)项目策划书的撰写
可行性分析是在项目开发建设前,对与项目相关的市场、资源、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评价,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的技术方法。
旅游规划与开发可行性分析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
(二)成本效
益原则
(三)系统分析原则
(四)规范化原则
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
1、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
2、资金的时间价值大小影响因素(资金的使用时间;资金的数量大小;资金的供求关系;资金的使用目的和回收方式;相关部门的利润率)
3、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1)资金的等值计算法(2)项目生命周期内的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是指将旅游项目整个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在旅游项目的筹划、设计、施工投入经营的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和。因此,在现金流量的概念中包括了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净流量。
旅游乘数=(1-a)/(1-b+c)旅游规划与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造成众多污染
2、导致过度拥挤
3、破坏生态系统
4、损毁文物古迹
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测算旅游规划与开发项目的主要制约因素发生变化时引起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变化的幅度,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对现实预期经济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旅游规划与开发项目在各种风险中的承受能力做出判断。敏感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1、选择评价指标作为敏感性分析的对象
2、选择需要分析的不确定性因素
3、确定项目评价指标对各种敏感性因素的敏感程度
4、通过比较找出项目的最敏感因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着眼于经营上的盈亏平衡点的分析,即对项目投资产量、成本和盈利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找出旅游项目投资在产量、产品价格和产品成本等方面的盈亏界限,据此判断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方案的风险情况。
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优劣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方法主要采取图表分析法和解析法。
建立市场保障体系的意义
(一)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二)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三)保障市场机制的稳定运行
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意义
(一)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体现市场竞争对于人才的要求
(三)符合旅游质量管理的要求
危机的特点
1、突发性
2、破坏性
3、不确定性
4、紧迫性
构建危机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一)实现对旅游地的实时控制
(二)完善旅游地的管理功能
(三)增强旅游地的竞争力
旅游规划图件的特点
(一)表达方式的直观性
(二)表现形式的吸引性
(三)传达内容的精确性
(四)空间要素的丰富性
旅游规划图件的要素
(一)底图要素
(二)专题要素
(三)图则要素
第四篇: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规划与开发
1、旅游系统(P2)
主要是指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5、旅游资源定义: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P113)
旅游资源特征:观赏性和体验性;时限性和区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变化性和可创新性。
6、旅游市场调研的方法及作用(P167):
(1)官方统计资料的搜集;(2)现场观察调查法;(3)访谈和电话调查法:(4)网络抽样调查。
7、目标市场选择的策略(P184):(1)无差异市场策略;(2)差异性市场策略;(3)集中式市场策略。
8、重点:第六、七章
2、旅游开发的原则(P27)
(1)个性化原则(2)市场导向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4)注重保护原则(5)系统开发原则
3、中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发展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P80)2000年国家旅游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包括《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0年)
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展望(P81):
(1)全球化趋势: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范围日益全球化;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和规划团队的全球化;
(2)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产品项目的市场化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组织过程的市场化运作;
(3)创新化趋势:规划理念的创新突破;规划项目的创新设计;规划技术方法的创新;(4)生态化发展趋势:旅游项目的生态化;旅游空间布局的生态化。
第五篇:10《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王希,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美术,我试讲的课题是《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首先,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文物古迹,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以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第二、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古建筑价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第三,按美术教学常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总共需要3个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主要讲授第1课时,下面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的有着栋栋高楼建立,也有些古建筑被拆除,这节课我们讲述的内容是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那么,同学们思考下我们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二、讲授新课
请大家翻到课本P116,首先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一)、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板书)
请大家观看1860年的北京内城墙和北京西门口直门就旧景这两张图片
北京三我国具有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雄伟的城墙,巍峨的城楼北京城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
同学们,现在到北京我们还能看到这雄伟的城墙,巍峨的城楼吗?为什么呢?
不能,在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中被拆除了
其实,建筑家梁思成曾屡次提出要保护和整理北京城文物古迹的呼吁,但是最后为被采纳,当时的人们未意识到树立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古建筑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等信息,对于古代的城建历史、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今后的城市发展亦有重要意义。然而人类在城市建设开发中古建筑经常受到破坏,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城市建设对古建筑的保护,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建设与古建筑密不可分?(板书)
(1)古建筑的价值
师: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850余年的建都史,从金朝开始成为历代都城,是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北京城有着至高无上的帝王之气,以及厚重的历史氛围。图示为北京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和帝王祭天的场所——天坛。其体现了皇家的威严和天朝大国的气魄。
古建筑在城市中具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使用价值。
(2)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提出问题:
1、你了解你所在城市有怎样的历史传统?有什么样的古建筑?
2、你认为这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出:具有特色的古建筑是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能够奠定城市文化的基调。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充分烘托出古建筑的摧残夺目,并使之与现代城市风景相得益彰,古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说明古建筑和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特征。
巴黎城市轴线的延伸与新区建设
巴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名城,迄今仍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然而,巴黎城市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事实上,要使巴黎适应高效率的现代都市要求,仅仅靠旧区改造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这种改造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老城的历史风貌的完整性。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巴黎市政府决定在巴黎近郊,即著名的凯旋路延伸到诺特路得方斯地区开发建设具有当时最高水平的综合贸易中心。它是巴黎最大的市区重建工程,也是为改变旧巴黎单核城市中心结构而设计的副中心之一。它位于巴黎原先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的西部延长线上,采用的城市设计手法和建筑手段都非常先进。这里现在已经形成一个崭新的人口集中的城市副中心,高楼林立,商业繁华,交通通畅。它良好地解决了现代城市发展扩张的问题,也没有对巴黎老城的规划和传统建筑格局造成破坏,是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相协调的一个成功案例。
(二)、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板书)
在这块内容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课前预习中给学生引发一些关于城市开发与古建筑保护的资料)
正方:我们可以保护好古建筑。
反方:古建筑保护不好。
在辩论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有那些矛盾?
A,经济利益的驱使
B,城市宏观规划可能与个别建筑的保护产生矛盾
C,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使得有些人对建筑的“保护”走入了误区,主要是由于将古建筑仅仅作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2、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保护历史环境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不仅限于对历史遗产的封存。
3、在城市开发中如何保护这些古建筑?
精心保护文物古迹
对古建筑进行合理改造
新建筑与历史环境相协调
德国法兰克福火车站改造工程
对法兰克福豪普特班霍夫地区的重建规划,是一个具有野心的规划。它利用改造铁路回收的土地,为这个城市建立了一个新的综合区。现存的、为火车站大量人流服务的、混乱的铁轨以及附近的货运站,都将被腾出来建设一个新的公园以及办公与居住用房。这个火车站一直是一个乘车抵达的地方,也是城市中的结束点,它变成了“建设在铁道上的”新城市区域的一扇大门。巨大的19世纪的火车篷依然保留,商店与餐馆在铁轨上方的商业走廊中排列着。这个区域现在处于地面以下,成为对这个系统进行根本重建的一部分。
法兰克福的这个火车站是整个欧洲最为壮观的火车站之一。1888年完成的三个巨大的弧形钢结构玻璃顶标志着当时在此地联合起来的三个铁路公司,也是当时凯撒建立的新的联邦德国的标志。在这三个玻璃棚的前面,连接着由G.P.埃格特比设计的火车站前广场建筑,这个建筑物是19世纪铁路发展的象征,后者以巨大的弧形窗户在形式上与前者的三个拱顶相呼应。在二战中,法兰克福火车站遭到破坏,后来按照原有形式进行了重修。离这个火车站几
2个街区之外是一个主要的货运站,几条混乱的铁轨和一些装卸平台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面积。埃格特的站前广场建筑与车站顶棚在结构上确实有其非常的历史价值。但是,由于历史上规划的错误,将这样一个大的火车站引入城市内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事情。为节省城市用地,调整城市结构,法兰克福的这个车站被计划改为从地下20米处使用,站前广场的主体建筑依然保持原貌,并依然作为整个新车站的主入口。车站的弧形顶棚也依然保留,只是在其下新建了一个商业街走廊一直通到地下铁路。在这个新开辟的下沉空间周围,围绕着一共三层楼的、长达2千米的店面,不仅仅在室内设计上给予人们强烈的印象,也在结构上为上面的钢结构屋顶作支撑。这个大胆的改造思想源于19世纪,却只能在21世纪的工程技术支持下得以实现。
对于货运站,规划中将其完全拆除,并以一些地下的设施来代替。这样一下就腾出了70公顷的发展用地,几乎与主火车站改造所创造出来的发展用地一样。货运站邻近欧洲最大的贸易中心——法兰克福·梅塞(Frallkfurter Messe),一条新的梅塞林阴大道将在此修筑,以加强与这个中心的联系。步行道两边排列办公用房与居住用房,并将植物与水体巧妙地引入到这个环境中来,建成一个功能综合的城市区域。这个区域中拥有一个长达3公里的公园,并采用非常浪漫的方式来进行两边植物的修剪,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沿着公园的周边,高密度的居住建筑与两个高层办公楼取得建筑空间上的平衡。法兰克福对此地的投资成为了其影响欧洲金融业实力的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
最后教师总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但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特别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高度重度重视对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的保护。
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完毕,感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