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管理
保障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撤市(县)设区;撤村设街 ;人口农转非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
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竞争——合作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政经社技分析方法;优劣机威分析方法获取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法制手段是根本保障
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治理方面的制度;监督方面的制度;排污检查制度;预防方面的制度
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谁污染谁治理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奖励制度;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城市环境具有脆弱性;开放性;人为性;复合性的特征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为主导
增长型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新加坡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中共市委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美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弱调控模式;多元调控;强调控模式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政治功能;军事功能为主
《马丘比丘宪章》最大的特点在于表明了城市规划理论由“功能分区”向功能综合转变的强烈倾向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
生育管理的特殊控制政策,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
Citistate:Citistate(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城市经济管理具有综合性;两面性;二重性;区域性的特征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社区成员;社团性组织;企事业组织;行政性组织
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文化;政治;社会;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市建制体制;市政府构成体制;市行政管理体制;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的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年
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职业型社区;居住型社区
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自然社区;功能社区;法定社区 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的低效率;政府赤字问题;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政府的行为动机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反应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
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外部协调;内部协调
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信息敏捷;人员敏捷;制度敏捷
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行政合法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齐;实;准;快近代城市规划始于法国
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自来水;交通运输和金融;城市燃气;电力
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自然垄断问题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伦敦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 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外部不经济问题;非价值物问题
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治理和管理良好;适于居住;银行信赖的的城市
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政治参与;行政参与;社会参与
市人大;市政府;市司法机关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市人大;市政府;市委;市司法机关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市人大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任免权;监督权;决定权;立法权
衰退型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突发事件处理的预警系统的建立;危机应对;危机判断;确认危机来源
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动态原则;协调原则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效益原则
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县级市
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个人联系渠道;代理人或代表渠道;集团参与渠道;市民监督渠道
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德国;英国;丹麦为代表
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法国;荷兰;希腊
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
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美国萌生 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需求型;供给型;资源型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一般认为,城市化的人口的流动;总人口的增长;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生地出让,效益粗放;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市场导向;结果趋向;绩效标准;顾客导向
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
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慈善模式;民主模式;巨物模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以“间接性”为主;以“经济性”为主;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特征
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指标;社会进步指标;生活质量指标;经济发展指标
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外部性;公共物品;非对称信息;垄断
Citistate不是一个行政边界,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
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循着城市规划思想的阶梯进行的城市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二是城市的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终坚持的一个总原则是可持续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城市政府,这是由城市经济的特点决定的城市人口的数量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流动人口数量
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 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形式,是要达到城乡一体化 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
传统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对私营企业的态度上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撤地建市,市管县体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乡分割、地市矛盾等过去存在的问题,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地域中心作用
从国外的一般经验来看,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从属性原则是各国突发事件管理的普遍原则
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体现在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两个方面
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决策、信息、执行、保障等系统的四位一体的构架体系
对中国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必然要求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公共住宅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国家给予补贴、并具有一定住宅质量(符合本国政府规定的最低住宅水准)的廉价住房
规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
基础设施能否市场化的经济技术标准一般有两个,一是公共性的强弱,二是可分割性的难易
将原因导向的城市管理思路用到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上,可以发现,我们需要从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走向发展源头导向的循环经济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协调与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发展的一体化
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随着信息技术和3S(GIS,GPS,RS)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使用,网格化城市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即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规划来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各种空间和产业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土地利用的效益是指土地利用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效益,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外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达到。一种是地方化经济,一种是城市化经济
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市、区、街道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 现代意义的城市管理,主要是源起于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 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一般被看作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开端
营销城市要走出去,城市管理的工作重点要由生产管理转向形象管理
在应对市场失灵时,政府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市场失灵论
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主要体现为居民户口和居民身份证管理、计划
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
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市营销:城市营销,即把城市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即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哪些?(1)预算管理;(2)税收管理;(3)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4)预算外资金管理
第二篇: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城市管理的含义,城市管理的主体和执行者,城市管理的意义,城市管理的结构和运行,城市管理理论有哪些?下面我主要是通过查找资料以及结合个人生活中的经历对以上问题的解释。
首先什么是城市管理,我把它分为两个词语城市和管理,因为要先有城市才能进行管理,那么一个城市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城市现代的含义和古代的含义又有不同,古代的城和市市分开的,城指的是城墙,古代人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而修筑起来的,它一方面能作为防御,另一方面又是界限,城里和城外。市指的是集市,人们往来贸易的地方,《易经·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刚开始集市不是固定的地方,是流动的,约定好某天在某地方进行交易。在古代城市的管理主要是中央集权,但是也分为中央和地方,但是地方往往权力很大,有句话经常听“天高皇帝远”,可以看出古代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够,但是中央这个层面的管理力度还是很强的。现在的城市指的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现在的城市主要是和乡村区分的。
管理最早是从企业中来的,中国的管理理论来自于西方,管理理论有很多,如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著名的梅奥和霍桑实验。简单地说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个环节。详细的我就不展开说了,这些都是管理学学到的东西。
那么回到问题上,什么是城市管理?从百度百科中查到是这样的,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城市管理的主体个人觉得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理解,狭义指的就是城市政府,而广义的指的是城市政府和某些社会组织。城市的执行者也就是执法人员,这让我想到执法人员的素质很重要,他们必须以身作则,在约束紫的情况下又要管其他的人。他们应该具备什么品德指的探讨。
城市管理的意义毋庸置疑就是使城市的正常高速的运行,使生活在城市的人感到幸福,不仅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还能实现精神上的需求。一,城市管理与城市治理
个人的感受:城市管理强调的是城市政府的领导者,城市管理的方法其实大多来自于企业管理的理论。城市治理个多的是考虑城市政府之外的其他力量,如盈利组织,NGO等其他利益主体,政府如何在其中发挥主导者,调动多方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去管理这个城市,解决城市中的等等问题。如住房,我们得依靠房地产公司,但是又不能任由其发展,开发商肯定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你给他绿地率30%,他绝对会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政府在卖地给政府的时候,往往会通过一些手段激励开发商进行公益性投资,如如果开发商能在居住的地方建一个公园或者修建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可以提高该地块内的容积率。这样能实现三方共赢。城市政府往往受到中央政府的管控,在没得到国家的授权和资源,城市政府的自主性不高,其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很微妙,中央政府下权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依据上级的指使进行管理,中央政府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但是地方政府往往会出现许多的突发事件,有时候来不及向上级请示,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城市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有时候自身产生的某些问题又会影响着中央政府。所以城市政府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能够积极影响着中央。现在城市问题不仅仅是单个城市问题,它往往是一个地区,甚至全球,如中国的雾霾和河流治理。突破行政区域,所以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必然是越来越频繁的,如河长制的制定。
城市区域治理可选择的模式
1、兼并。在新郊区发展前兼并;与已建区的兼并2.合并。城市与周围郊区的合并;两个及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的合并;城市和县的合并3.城市区域行政当局,组成服务供给理事会和机构。单一的多功能行政当局、董事会或机构;专门目的服务行政当局、董事会或机构4.组建区域服务供给伙伴关。系地方政府间的服务供给伙伴关系;地方政府与省政府间的服务供给伙伴关系;地方政府与私营机构间的服务供给伙伴关系5.正式的双层次政府结构的建设。指派成员;直接或非直接选举产生6.权利和服务性供给的集中化。向高层次政府集中;向外部服务机构集中7.私有化。跨越行政界线的或所有功能的私有化8.不做任何事
-------引自顾朝林.论城市管治[A].顾朝林等.城市管治———概念·理论·方法·实证[C].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7.二,城市管理与城市政策
一个国家和城市往往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人们生活在这世界上都必须遵守,城市管理往往依靠城市政策去执行,依靠法律赋予的权力,对违法的人绝不姑息,所以城市政策的研究对城市管理至关重要,两者相互关系,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会成为政策问题,而城市政策指导城市管理。城市政策包含很多方面,如政治,经济,社会等等。
第三篇:城市管理
(一)“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
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实现中国梦,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做到:
1、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2、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从源头上治理规划管理失控问题。
3、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
4、加强污染治理,实施增绿扩绿工程,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5、切合实际情况,发展适合本地的城市经济。
(二)联系实际例子
据了解,自2010年,季建业上任南京市长以来,就一直主推全城雨污分流工程。根据当时的计划,从2010年至2014年底投资人民币180亿元,在南京市全部城区实施这项常见的城市排污排涝工程。其原本目的是让城市污水和雨水,进入不同的管道,最后分流进入污水处理场所。然而由于着急“上马”,该项工程在没有大面积征集民意的情况下,几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全城动工。“花了上百亿财政资金的全市工程,市长说上马就上马,既没有开市民听证会讨论,也不听专家学者的意见,到处开挖,处处都是工地、条条道路都堵车。”几年来,南京市到处都听得到市民对雨污分流工程的抱怨和意见。
据该市住建部门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介绍,目前实施的工程其实并不科学,“城市污水厂和主管道这些‘大动脉’没建好,小街小巷的‘毛细血管’就全面铺开,就算建好了也没法立刻投入使用。”
该市住建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叫停后,将深入研究雨污分流的部署,保证先建成一片,使用一片。“周围污水管网条件不成熟的不急于上马;项目开工前必须通过市民议事会来研究方案,不仅要让百姓知道,还要公示出去,不仅前期布局要公示,具体到某地今后要有一套制度规范,凡是没有召开市民议事会的、没有聘请市民监督员的,就不得开工。
(三)小组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许多城市火柴盒般的高大建筑密集,宛若“混凝土森林”。一些中小城市不结合本地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和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因素来制定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又浪费大量资金。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内陆城市模仿沿海城市,重在外在建设,而功能设施却往往配套不全。形成现有“城市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随意性大。缺乏权威性,长官意识重,来一个新领导,改一次规划。
2、城市建设标准低,城市生态环境差。
3、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4、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5、城市管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策划。
由此可见“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造成的,其后果是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治理城市病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2
一、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准确定位城市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经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走依法管理与亲民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
1、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本质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全部内容,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兴办市场。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城市管理工作坚持的根本原则。2.坚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一座城市要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城市经济管理要为城市发展提供经济支柱。但发展不是盲目的扩张,城市经济管理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经济目标,也要防止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3、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经济社会是物质基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城区格局、行政区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需要来综合平衡,不能凭脱离当前实际,乱审批、乱规划、滥圈地,造成城市配套不合理,城市建设无规模,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4.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由于各地城市的功能定位、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人口情况等因素不同,城市管理绝不能照抄照搬,搞一个模式,必须要立足实际,顺应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的发展和定位要兼顾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不能超过当地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要防止大城市病的产生和恶化,城市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要为市民服务,而不是为了领导的政绩需要。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
二、在城市管理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以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为中心,解决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生产关系问题和上层建筑问题。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制定合理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
各地城市的政府部门应该在国家统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城市性质、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战略和规划既要关注当前社会,又要放眼长远。战略和规划一经制订,必须坚持执行,要用类似地方法规的形式进行保障,杜绝出现换一任领导换一个发展方向的怪象。(二)要保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经济的发展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超出现实条件的发展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要根据当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和调节城市生产力发展速度和规模,保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市政公用设施要跟上发展速度。
市政公用设施是城市生活、生产正常运行的保证,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城市政府要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三、要合理运用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
(一)城市经济管理要突出以法治市。要完善在城市经济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做到凡事有法可依。要强调法治观念,做到有法必依。要杜绝长官意识,减少城市经济管理中的人情关系网。
(二)城市经济管理应该以经济手段为主。城市政府要通过金融、财税等经济杠杆,来调整城市经济中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要尽可能减少直接干预,要利用市场的自身来进行自我纠偏。
(三)城市经济管理要灵活运用行政手段。在一些关系民生的重要经济领域以及市场失灵时,城市政府要及时、有效地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必要的干预,以防止出现严重的经济比例失调,保证国民经济全局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作业3 突发事件管理理论学习体会。体会一:城市社区自治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一书,从社会学和行政学,管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一下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了解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对我国社区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社区改革经验的总结,从理论上对社区管理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区自治管理,确实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国家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民主化进程,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也必须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同时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区管理理论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社区建设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也不断加快。从而,要搞好城市管理,就必须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让社区在城市管理方面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再次,在我国城市管理中,传统的“街道模式”正在逐步向现代“社区模式”转变。尤其是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而要及时有效地将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必须增强社区的功能和责任,强化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对于中国城市社区的管理,我认为要转变观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方法,推动社区管理向实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区管理的社会化和网络化。要加强社区管理的建设,促进社区管理的合理化和专业化,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管理体系,促进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和
科学化。要建章立制,健全法规,促进社区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总之,搞好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既需要领导重视,加强宣传引导,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扩大服务队伍,更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法制建设。
作业4
一、填空
1、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2、财政补贴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5、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二、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D
4、D
5、D
6、D
7、B
8、AB
9、A
10、ABCD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城市行政区划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
A.市的行政地位 B.市的设置模式 C.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D.设市的标准
2、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城市。A.银行信赖的 B.治理和管理良好的 C.适于居住的 D.有竞争力的
3、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ABD)。A.稳定型 B.衰退型 C.波动型 D.增长型
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在(D),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在早期阶级社会技术和经济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
A.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B.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 C.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D.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5、(D)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A.规模经济 B.集约经济 C.成长经济 D.循环经济
6、截止200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D)以上。A.37% B.38% C.39% D.40%
7、(B)系统是突发性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A.信息 B.决策 C.执行 D.保障
8、根据沟通和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B)。A.政府协调 B.民间协调 C.外部协调 D.内部协调
9、近代城市规划始于(A)。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10、根据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A.政府赤字问题 B.政府的行为动机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政府的低效率
三、名词解释
1、城市营销:
把城市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2、城市社区管理
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市建制体制;
2、市政府构成体制;
3、市行政管理体制;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2、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3、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五、论述题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战略管理的重点。
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当今世界处在信息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
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
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四篇:城市管理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心人员内部及与外部责任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能,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区城管监督中心实行工作例会和区级责任单位例会。
第三条 中心工作例会每月固定召开一次,责任单位例会每半年固定召开一次。
第四条 中心工作例会由中心主任主持召开,中心全体人员及值班长、运维人员、保安公司大队长和中队长参会。会议主要内容是:
(一)汇报近期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报告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具体的工作措施;
(三)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学习有关文件;
(四)中心主任安排布置相关工作。
第五条 区级责任单位例会由我中心召集召开,区级各责任单位指派一名负责人参会。会议主要内容是:
(一)汇报半年来各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对平时案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沟通。
第六条 各参会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如有紧急情况未能参会的,需提前向中心领导请假;
第七条 每次例会派专人做好会议纪要并存档,同时发放给局领导、中心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各一份。
第五篇:城市管理@
关于对改革我市现行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管理、提升旅游城市形象的调查报告
培训班
按照学校对年青干班学习实践任务的安排,我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实践,就自己所从事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地征求意见、调查研究,现就改革现行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管理、提升旅游城市形象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城市管理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全民参与、重在长效”的城市管理工作思路,深化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五城同创”工作,初步实现了“洁净、畅通、安宁、和谐”的工作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有效地破解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书写出现代城市管理工作的新范本。一是形成了州市共管的良好氛围,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管理意识有很大提高。二是通过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推进城管进社区,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市民参与的“大城管”工作格局。三是创新措施,城市管理属地化、规范化、科学化、经常化、社会化“五化”取得实效。四是经常性开展综合整治,增强了城市管理的效果。五是多策并举,提高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在肯定城市管理既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城市管理与毗邻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与市民愿望相比,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我市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局限着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体制不顺,权责不清
城市管理体系内部诸要素的胶着状态,制约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影响着城市管理功能的发挥。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上过分偏重垂直封闭、单向专一的管理模式,缺乏横向联系与互通,没有充分发挥好各职能部门的协同作用和基层政权的推动作用。同一座城市有众多的行政管理部门和执法队伍在同一个平面上管理城市,随着立法的发展,行政执法队伍还在增加。由于一些职能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权限不清晰,或受部门利益的驱使,导致有利争着罚,无利都不管,重复处罚,重权轻责,推诿搪塞,执法主体权责不清、相互掣肘的现象,不仅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给城市管理留下漏洞和薄弱环节。按照建设部第55号令《城建监察规定》和《湖北省城市建设监察条例》规定,依法成立的城建监察机构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对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五个方面实施监察。依法成立的城建监察机构具有以上五个方面的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应归口统一执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我市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的执法主体有多个,长此以往,各职能部门容易产生工作不力、敷衍塞责、推诿扯皮、阳奉阴违等不良风气,使城市管理系统的整个工作在低水平的重复状态下徘徊,依赖临时突击应付检查。这样的现状,既降低了行政执法效率,又增加了执法成本。因此,建立充满活力的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系统,可以使城市管理内部诸要素的组合合力达到合理、最佳状态。
(二)机制不活,奖惩不明,城管队员的职业荣誉感较差
城市管理工作事无巨细,表面上看都是一些简单机械的重复工作,无法看到明显成绩。本人认为,从内部制度的规定与执行上来看,目前所执行的考评考核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执行中再打折扣,导致城管队员无论是从政治待遇还是福利待遇上,搞与不搞一个样,搞好搞坏一个样。加上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误解和不支持,许多城管队员由此滋生麻木心态,上班混日子,管理走过场,做撞钟和尚,工作中没有创新,没有工作热情,缺乏职业荣誉感。
(三)城管执法环境较差,市民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城管执法担任着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城管执法诞生时间不长、体制不全等原因,目前执法环境较差。目前,执法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立法相对滞后,部分领域依然存在无法可依现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新兴的一个执法部门,在全国没有一个纵向的部门体系,因此城管执法没有一部系统的部门法,所执行的只是其他一些部门的部分领域的部分法规、部分法规的部分法条。据统计,城管综合执法的中央一级立法的依据包括:6部单行法律、6部行政法规、4部部位规章。各地主要的执法依据还是地方性立法,包括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不过,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明确将具体职权赋予城管综合执法组织的比较少,城管综合执法绝大多数是所谓的“借法执法”,通过行政机关内部文件的职能划转来为城管综合执法组织提供执法依据。各个法规存在适用区域不
一、立法意图不
一、法条竞合等问题。另外,加上每个法规的立法意图均不是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出发,因此这些法规中涉及城市管理的部分条款规定相对较粗,导致目前操作存在不少问题。再有,有些法律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也使部分区域出现了法律真空。
2、各方面干预执法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队员无力抵御。现时的社会人际关系复杂,部分当事人为逃避处罚到处托人情、找关系,致使部分已送达的处罚决定流产。某些当事人还凭借有关系趾高气扬,对调查取证的执法队员态度傲慢,有的甚至出现抗法行为。
3、执法对象的情况及市民文明素质问题。弱势群体的生存权与城市环境品位权之间存在矛盾。城市管理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冲突,如小摊贩、马路菜场的菜农以及小餐饮店经营者。这种矛盾冲突的产生势必影响到执法对象对执法工作的抵制和抗拒,也势必会导致执法环境的恶化。另外,一部分素质差的市民,当城管执法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往往利用公众对弱者的同情心理,故意虚张声势来对抗执法,导致暴力抗法等恶劣现象的出现。
(四)城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管执法人员的各方面素养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较乱。国务院的文件一直强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员的身份必须是公务员。虽然再三强调,但是由于行政编制的有限,我市城管行政执法队伍中的人员不是公务员,而是属于事业编制(分全额拨款与自收自支)。二是人员来源多元化。现在城管队伍的来源十分多元化,其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人生经验都各不相同,其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也各不相同,在进入城管执法队伍之后又没有进行严格统一的培训,这种多元化的个体必然会对执法队伍的统一协调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执法观念不一致必会影响执法效率。三是部分执法队员为了尽早完成考核目标,对违法行为忽视了教育过程,违背了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执法管理原则,恶化了与部分管理对象的矛盾。四是部分执法队员工作用语不规范或不文明的口头禅、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导致执法现场陷入僵局,败坏了执法队员在群众中的形象。五是部分执法队员本身不懂法、不遵循执法程序,业务素质较差,很大程序上影响了城管执法形象。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从体制上实现综合管理城市的目标
当前,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强化基层政权的推动作用。城管进社区不仅仅是城管队员进社区,应理解为城市管理工作进社区,也就是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包括现有的城管、环卫工作人员,也包括与城市管理有关的其它部门工作人员,如工商管理、交通管理、卫生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带着城市管理工作职责和任务,下沉到社区,下沉到基层,整合社区力量,真抓实干,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要抓好对进社区人员工作的量化考核,健全机制,使城管进社区工作不仅仅流于形式,而要富有实效。
2、落实路段管理责任制。对重点路段进行专人包段管理,保证重点路段内无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扔乱倒、乱贴乱画、乱停乱靠、损坏市政公用设施及擅自占道摆摊设点等行为,创造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
3、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目前,在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所综合的职能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城市管理领域的其他行政处罚权。这种综合职能范围由七类确定的职能和一个兜底条款所构成,俗称“七+X”。借鉴外地城管综合执法好的经验,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组建步伐,综合管理城市,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
(二)城管执法部门本身应完善内部制度,落实激励奖惩机制
改革现有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建立和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打破平均主义,从根本上杜绝“搞好搞坏一个样、搞与不搞一个样”。在分配绩效工资、奖优评先和职工政治待遇等问题上,体现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通过竞选、考核等方式,选拔城管中层干部;加强督察,对工作不力、作风懒散的职工予以严肃处理。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手段,强化职工责任意识和职业荣誉感,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三)加强宣传,发动公众参与,营造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城市需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的对象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市民,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说到底是人的因素。我们要通过宣传,让市民知晓、理解、参与城管工作,人人争当城市主人,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人人争当旅游城市名片。一方面,把城管执法的工作动态、队员的先进典型事迹向社会传播,以获得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城管执法工作和执法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城管队伍的公信力和城管执法人员的亲和力。另一方面,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利用新闻媒体,采取标语横幅、设立网站、行风热线、知识竞赛、法规咨询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城管执法氛围,从而使广大市民能够自觉地理解、支持、接受、配合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再一方面,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从正面引导公众,宣传队伍新形象。新闻媒体是城管执法宣传和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我们要进一步重视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最大限度地用好传媒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效应。通过媒体,大力弘扬正气,让社会舆论、各级领导公正地评价城市管理工作,肯定执法队员的成绩,客观地对待我们这支年轻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着装要整齐、举止要文明、文书要规范、裁量要公正”的要求,一是从执法程序、执法技巧方面加强培训,进一步强化程序意识,提高行政执法业务能力;二是开展城管执法常用法律法规“一口清”竞赛、每月组织执法业务知识考试等活动,促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城管执法常用法律法规;三是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坚持依法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提高素质,树立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四是今后在招录人员时,把好进人关口,确保队伍整体素质。
市民要生存,城市要管理,经济要发展,面对不同的价值取向,解决城市管理发展中的新问题往往都找不到现成答案,这需要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改革现行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管理,提升旅游城市形象,我们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