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案

时间:2019-05-13 11:0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案》。

第一篇:关于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案

(新)关于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案

(草案)

提请4月29日县十二届政协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县政府:

县十二届政协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围绕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协商。会前,县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深入调研,主席会议成员率部分常委视察了城区3所初中和3所小学。会上,常委们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了协商讨论,充分肯定了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看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海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及时总结 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 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城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师队伍合理化配置,以及三大优质资源(备课资源、学习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要及时总结,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困难,说明教育均衡化的复杂性与长期性。教育均衡化是一种旨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手段,而不是它的目的。我们要坚定信心,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在较高水平上对教育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需求。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发展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能达到绝对均衡。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作深入研究,及时总结,不断调整,以期由城区向农村覆盖的过程中,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解决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观点、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营造有利于教育均发展的环境。

二、政府主导 营造教育均衡发展与特色教育的最佳环境 一是科学编制教育发展规划。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谋划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规划中要明确发展思路,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促进学校之间均衡发展。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师生家长的需求和资源优势,放大学校的传统,扬长避短,抓准推动学校学科发展的特色项目,持之以恒,形成独特的、稳定的、优质办学风格与优秀办学成果。

均衡学校生源,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等政策,进一步规范借读政策,坚决禁止城区户籍义务段学生的跨学区择校行为,保障生源的均衡分布。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初中。建立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县域内合理有序流动机制,为海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其子女入学,可实行相对灵活的优惠政策。同时应尽快在城区南部新建一所小学,及早改变城区小学校址集中在中北部的不合理状况。教师编制数不能仅凭师

生比例来确定,要结合新课程改革、部分学科教师不足、创建特色学校需要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政府部门要通过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打造特色教育是改造薄弱学校的有效途径。要引导更多的学校成为特色学校后,才能达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探求均衡教育与特色教育的最佳平衡点,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管委会重要任务。

二是有效保证教育发展投入。加大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特色学校的扶持力度。教育经费调配实行政策倾斜,优先保证薄弱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议县人民政府调整县镇财政结算体制,尽快建立县级教育经费结算中心,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达到“三增长一提高”的要求,特别是进一步规范“两费一金”的管理使用。要安排专用款项,建立校舍维修改造基金,落实优秀教师奖励经费,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

三是合理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导向,建立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特色教育的成果,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实绩的重要指标,淡化鉴定、分等级的观念,制止一切“标志性”、“政绩性”重点学校建设的行为。

三、不断探索 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优先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纠正“以县为主”的投资方式。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悬殊地表现在教育发展的不

均衡上。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备设施落伍等方面,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首先保障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调整多级教育经费的投资比例,优先保证农村教育经费。要充分协调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拨、征、捐、借、贷等多种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想方设法保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现状。

镇政府领导干部要承担起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应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纳入村镇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

二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致力校与校的均衡发展。实施联合办学,探索建立校际协作机制,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内涵发展。倡导“一帮一”,即一所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一所农村学校。合理整合教师资源,实施城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双向流动,鼓励城区和农村学校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或挂职锻炼。师范教育类应届毕业生全部充实到农村,加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二是完善助学帮教体系,致力人与人的均衡发展。完善农村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体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城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完善学习困难学生成长帮扶和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构建基础较好、潜能较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机制。创造条件推进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班级学额逐步控制在小学每班35人、初中每班40人以下。

三是完善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困难,建立城区、城郊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下乡支教的制度。将城区教师支教经历与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推先结合,激发了城区教师支教的热情。城区优秀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带到了农村学校,部分教师还主动承担起了培养农村年轻教师的任务,逐步健全了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机制,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同时,充分发挥城镇中小学的师资优势,定期为农村中小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通过系列化培训,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促进了城乡学校师资力量的相对均衡发展。2011、4、27下午

第二篇:关于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案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十里坪九年制学校刘伟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发展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能达到绝对均衡。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是:领导重视是前提,经费投入是保障,科学规划是关键,学校建设是核心,师资配置是重点,督导评价是动力,提升质量是根本。具体到本地,我个人认为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是科学编制教育发展规划。要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促进学校之间均衡。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师生家长的需求和资源优势,发挥学校的传统,扬长避短,抓住推动学校学科发展的特色,持之以恒,形成独特的、稳定的、优质办学风格与优秀办学成果。要通过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打造特色教育是改造薄弱学校,要引导更多的学校成为特色学校后,才能达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2、在完善“有学上”的基础上,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上学难的问题已经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而得到根本解决。但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上好学”仍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树立教育优先发展观,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是解决“上好学”,解决我县农村基础教育薄弱,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其次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完善学习困难学生成长帮扶和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构建基础较好、潜能较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机制。

3、以人为本,优其师、则兴其校。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所以以人为本,重视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素质及教学能力,是解决教育非均衡化发展的根本办法。我们要树立教师优先发展观,进一步转变以往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教师素质提升,重教育质量结果管理,轻教师教学过程监测的状况,从注重教育外显性向抓教育内涵性转变,把教师的培养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优其师,然后兴其校,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4、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均衡师资力量配置。在城区教师下乡支教制度上,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评上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不仅仅是在评聘前要有下乡支教经历,聘后更应该发挥其示范作用,提高其对农村学校的贡献,防止求上进是为了评职称,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等不良现象;要切实落实教师流动、定期交流制度,加大城区学校对乡下学校,中心校对农村学校的流动力度,控制“爷爷奶奶教村小”现象;要实行教师职评向乡下农村学校倾斜制度,制订优惠措施,以鼓励更多地优秀教师能安心留在农村学校任教。

5、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校际协调.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完善教育资源网络共享,丰富网络内容,增大资源库,加大管理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大化的发挥教育资源功能;要加大校际间的交流力度,制订城区学校支援农村学校的考核制度,切实共享校际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这一切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并且是实际行动的重视,不是口头的重视。

第三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适龄人数达到997.1万人。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就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政策。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童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专项用于补充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经过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广大农民工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流入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2010年6月,广东省出台有关规定,实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只要积满60分,农民工就可以申请入户,其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随着很多农民工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借读费用昂贵、户籍障碍、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难度更大。应研究制定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让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

● 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2009年8月16日,来自四川广安的小张怀揣录取通知书,惴惴不安地来到中国科技大学新生报到处报到。刚出家门时还为学费发愁的小张马上安心了:在出示有关证明后,马上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好了入学手续。“不带一元钱,也可进校园”,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全国高校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对经济困难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再根据核实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资助。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近1200万人,总资助面达在校生的90%,同时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每年资助约450万人,总资助面超过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扩大资助范围。资助范围要在现有基础上,向各个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延伸。鼓励各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资助;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在免除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基础上,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样,就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资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提高资助标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还不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资助力度,让这些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落实资金保障。完善资助体系,资金投入是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其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资金,用于助学。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监察,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用好。

动员社会力量。长期以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希望工程实施20年来,募集资金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900多所,资助失学孩子340多万名。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困的文明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第四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第五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据2009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人认为存在教育不公问题。这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让我们对此有直观、切身的感受。比如,“择校热”高温不降。比如,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再比如,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由此引发的“高考移民”问题时有发生。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对个人来讲,它关系每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一生;对整个社会来讲,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正因为如此,教育公平问题才受到群众广泛关注。下面我将就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谈几点我的观点: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

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意识到了危机就有希望带来转机,教育改革只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

步前进,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从最核心的矛盾入手,相信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下载关于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合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家谈 茅箭区二堰小学 谢平一、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决定》在对“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进行......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编)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 教育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张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省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特别是近两年,我省教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加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思想解......

    奇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奇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滩头镇中心学校领导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解决镇域内中学教师相对过剩,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小学外语、音乐、美术等学科......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省政协副主席、民进四川省委主委 苟建丽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农村教育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浅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了巩固提高我国的义务教育水平,我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含义: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二、义务教育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