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65名贫困地区校长将参加国家级培训
河北省65名贫困地区校长将参加国家级培训
从省教育厅获悉,为提高边远贫困地区办学治校能力,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决定实施“校长国培计划”——2014年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据介绍,全国共组织20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级培训,其中我省有65名。
据了解,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针对农村学校校长的实际需求,设计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培训+返岗实践”的培训方式。
第二篇:参加省名校长后备培训浙江师范大学习心得2018916
智慧学校建设学习思考
----名校长培养对象浙江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2018年9月16日至9月22日,我参加了福建省名校长后备人选培养对象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的以“智慧教育与校长领导力提升”为主题的学习培养活动,此次活动采取专家讲座、实地参观、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几天时间,我们分别听取了浙师大丁革建教授作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阮高峰教授作的《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黄立新教授作的《指尖上的教育—智慧课堂中的互动教学》,张立新教授作的《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还参观了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杭州笕桥小学和杭州濮家小学。听取黄升昊校长所做的《采荷三小智慧教育建设经验》,童雅琴校长作的《百年小学的课改新路》以及李庆力校长作的《小学智慧校园的探索》的报告。可以说学习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引发了我对智慧学校、智慧教育的思考。
一、什么是智慧学校
在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爆炸式发展的时代,智慧学校的建设势在必行,空前迫切,智慧学校大体上经历五大过程:数字图书馆--互动学校--数字学校--智慧学校--智慧教育。在信息化爆炸式普及的前夜,对传统学校进行智慧化改造将是低投入、高效率、宽平台、广领域、超前性、先进性、人性化、全民化、智慧式的教育模式。
智慧学校的成熟标志是学校拥有个性,人性教育。青少年对于环境的依赖和模仿是一种天性,让青少年走进丰富多彩,选择性强的数字化世界,教会他们正确运用,这样的学校不在刻板,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就多了一些方法,对学生开展人性化的,符合学生性格的教育。
显然智慧学校不再是学生必须在什么学校上而是学生选择适合自
己的学习方法,老师选择自己的教育方法,学生不必苦恼自己不想在哪一所学校上学,数字化、个性化的智慧学校一定会使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乐园。
智慧教育,是智慧学校的未来——学校走向伟大,全民终身教育。学校变的聪明了,自然教育就变的聪明了。学校不仅要打开智慧的大门而且要走出大门,把智慧传播给社会的每一个人。智慧的教育是人性化、个性化、尽量适合个人口味的教育,是让每个人拥有智慧的教育。
二、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学校
智慧学校,首先要从智慧校园说起。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首次提出了“智慧校园”这一概念,为人们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校园信息化教育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智慧校园能够实现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体化发展,在各种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上,能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的有效融合。智慧校园建设所包括的内容很丰富,通过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将校园运行中的所有数据有效的联系在一起,通过相关软件系统的有效应用,实现学校智能监控和智能识别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有效构建。其有与传统学校不同的功能。
1.营造了交际性的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建设使用了相关交际平台,营造出了社交性的学习环境,这种交际环境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的学习空间。智慧校园建设利用了云计算技术手段,实现了云平台的有效构建,通过这种云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的学习空间。.实现了安全校园的构建。智慧校园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进行底层设施的构建,通过传感器构建传感物联的可监控校园,实现相关物联互动,相关应用实现了安全校园的有效构建。.依托大数据分析课程开展情况,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智慧校园在构建中,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对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对课程教育问题进行有效把握,这对于解决课程教育问题,提升课程教育质量是一种促进。
5.构建低能耗智慧教室,实现校园节能减排。智慧校园在构建的过程中,不仅关注通过智能技术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状况进行优化和改善,也重视使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开展校园建设工作,关注低能耗智慧教室的构建,实现校园的节能减排,这对于学校的创新发展是一种支持。
三、智慧学校怎么建
智慧校园的智慧在于创新智慧、开放智慧、融通智慧、智能智慧等方面。
1.智慧校园要创新智慧。智慧是具有时代标度的,当今时代的智慧分为初级和高级两大层次,初级智慧是指辨析判别的能力,高级智慧是指发明创造的能力。教育要适应时代,教育要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相应地应智慧时代而生的智慧校园的本质应该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支撑与服务于教育方式、教育模式、教育流程的创新、重构、再造,另一是支撑与服务于创新创造人才培养。离开这两个“支撑与服务”创新所建设的一定不是智慧校园。
2.智慧校园需开放智慧
开放是网络化、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发展大势。支持学校形态走向开放。我国传统的校园与外界不仅有围墙的物理式隔断,而且其他教学资源同样形成封闭的格局,学校间泾渭分明。智慧校园要支持学校 3
间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放融合,共生共荣,优势互补。支持教师走向开放。教师借助网络平台走向更大范围的共享是世界大势,“教师走网”就是教师这种走向开放的一种很好的创新形式。
3.智慧校园需融通智慧。支持实现虚实校园高度融合,数字校园与实体校园的建设,通常是按照并行的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行进,支持实现师生内外脑融合教与学,内外脑融合教与学是一个全新的议题,是可使教学腾飞的十分重要的命题,支持实现师生跨学科融通,核心要意是量智与性智结合、科学与艺术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思维整体观与系统观结合,通篇贯穿了学科融合的思想。
4.智慧校园需智能智慧。智能化推送教学实况,学习特别需要教的鲜活。当我们通过观看自己面前教师的授课学习时,或通过看教师讲课的实况转播进行学习时,会感到亲切,饶有兴趣,学习起来往往精神饱满,然而当我们看同一教师讲课录像并知道他此刻并非正在讲授时就觉得不那么带劲。智能进化数字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网络数字资源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的常态,因为利用网络数字资源学习有许多优势,其中一个优势缘于数字教育资源的更新周期短,能够保持“鲜活”。智能化分析学习轨迹,走向基于大数据的发展性评价是学习评价的发展大势,该评价的核心既在大数据,又在智能化提取、智能化归纳、智能化批改、智能化判别、智能化呈现,智慧校园要在评价的智能化推动评价发展方面着力,真正实现立体式的、科学的发展性评价,并能真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智能化管理,学校管理牵涉到许多方面,要通过智能化管理减员增效,尤其要实现人事、教学、科研、后勤等信息的共享共用,让教师从花大量时间上传、做资源等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
第三篇:参加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的总结
参加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的总结
安定区仁化学校 魏董平
为落实中央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中小学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要求,根据学区[2010]96号文件精神,我校于6月23——7月10日组织教学片内组织右丰、泉坪、仁化学校校长进行了为期18天的学习培训。6月22日在学区的组织下参加了开班典礼。6月23日开始登陆中国教师研修网开始在网上学习。先后学习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王大伟主讲的《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与处理》、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李雯主讲的《如何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主讲的《侵权责任法》解读、教育部法制办法律专家王大泉主讲的《如何处理校园伤害事故》、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郑增仪主讲的《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依法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方新主讲的《校园心理危机的干预与管理》、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主讲的《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山东威海市塔山中学校长王天超《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让生命之花恒久绽放》、四川省成都师范大学附小校长刘娟主讲的《守护行动》、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局崔祥烈主讲的《校园安全工作实践体会》等十一讲座,各讲座或能以理论的形式高屋建瓴地指明工作内涵,或能经现身经验展示自己工作的思路,或能以安全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来开象展示安全工作中的感人的镜头。各讲座令人茅塞顿开,为我校的校园安全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次培训体会可归纳以下方面:
一、依托活动,深化安全教育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校要以安全主题教育为重点,经常性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1、在政教处、团支部、大队辅导员和总务主任的指导下,规范学校的安全防卫措施,完善校园治安管理工作制度,开展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安全防范、禁毒、防震、防灾减灾等知识讲座,提供咨询,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2、抓住“安全教育日(周、月)”这一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认真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如:进行国旗下讲话;出好宣传栏和黑板报;组织安全知识讲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周期间每天播放安全教育讲演稿;进行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开展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专项主题教育;发放《告家长书》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全校师生安全防患从身边做起的意识,使师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加强自我保护与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全校的安全教育主题队会活动观摩;开展突发安全事故逃生自救演练或演习;组织集中查找并治理校园内安全隐患;上好防交通事故、防溺水事故及其他伤害事故的安全知识课;向每位学生发放一份安全防范宣传材料;组织安全知识测试;写一篇有关安全的周记或活动感想;观看安全教育片(警钟长鸣),进行警示教育。
4、开展好日常性的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如利用期初、期末、和季节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夏季对学生进行防水预防学生游泳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秋季是流行性传染病多发时期,学校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以及预防传染病等专项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冬季防火等安全方面的教育、期末学校印发假期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及时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工作,开展预防手足口病、预防甲流工作,有效地增强同学们的防范意识等。
二、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危机是和谐校园的最大危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环境也在日益改善,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复杂的社会形势对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患有心理障碍及违法犯罪事件的未成年人比例逐年上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须充分重视校园心理危机对师生安全的影响。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从小有一颗善良、健康的心去对待人生的每一件事。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非常需要老师的细心、耐心,更需要爱心,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可以防患于未燃,甚至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我认为心理危机是安全的重中之重。牢记五点:
1、警之于先,中止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
2、事先有情报,有预报,有防范
3、事先预案细致,训练有素,装备得当
4、事先宣传到位,学生有防范意识与防范技能
5、事先与其其它部门建立互动机制,事发后联动有序有效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防范于未然
三、预案不是空头文件
一纸预案在手不可高枕无忧!“花一分力气抓预案的制定,就要花十分力气抓落实。”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机制、体制和法制,把各项应急预案全面落到实处,还需要扎扎实实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听了讲座,我们初步了解了艾克勒姆五步法,今后将会按照这五步细致制定,加强落实,演练促进,决不让预案成为空头文件!听了四川师范附小的校长刘娟的讲座和该校在“
5、12”期间的师生逃生视频,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深深的反思,我们应该怎么样通过训练提高孩子们的应付危险的本领呢?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给了我们答案,我们也要行动起来,需要将安全工作放在试、讲、练、演中,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要经常进行逃生演练,真正做好学生的生命防火墙。“生命没有打草稿的机会”我们一定会踏踏实实的做安全工作,演练重在“练”,练逃生的技能,而不是“演”!让我们真正做好各校学生的生命防火墙吧!
第四篇:参加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的总结
参加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的总结
安定区仁化学校魏董平为落实中央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中小学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要求,根据学区[2010]96号文件精神,我校于6月23——7月10日组织教学片内组织右丰、泉坪、仁化学校校长进行了为期18天的学习培训。6月22日在学区的组织下参加了开班典礼。6月23日开始登陆中国教师研修网开始在网上学习。先后学习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主讲的《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与处理》、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李雯主讲的《如何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主讲的《侵权责任法》解读、教育部法制办法律专家王大泉主讲的《如何处理校园伤害事故》、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郑增仪主讲的《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依法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方新主讲的《校园心理危机的干预与管理》、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主讲的《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山东威海市塔山中学校长王天超《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让生命之花恒久绽放》、四川省成都师范大学附小校长刘娟主讲的《守护行动》、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局崔祥烈主讲的《校园安全工作实践体会》等十一讲座,各讲座或能以理论的形式高屋建瓴地指明工作内涵,或能经现身经验展示自己工作的思路,或能以安全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来开象展示安全工作中的感人的镜头。各讲座令人茅塞顿开,为我校的校园安全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次培训体会可归纳以下方面:
一、依托活动,深化安全教育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校要以安全主题教育为重点,经常性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1、在政教处、团支部、大队辅导员和总务主任的指导下,规范学校的安全防卫措施,完善校园治安管理工作制度,开展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安全防范、禁毒、防震、防灾减灾等知识讲座,提供咨询,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2、抓住“安全教育日(周、月)”这一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认真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如:进行国旗下讲话;出好宣传栏和黑板报;组织安全知识讲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周期间每天播放安全教育讲演稿;进行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开展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专项主题教育;发放《告家长书》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全校师生安全防患从身边做起的意识,使师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加强自我保护与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全校的安全教育主题队会活动观摩;开展突发安全事故逃生自救演练或演习;组织集中查找并治理校园内安全隐患;上好防交通事故、防溺水事故及其他伤害事故的安全知识课;向每位学生发放一份安全防范宣传材料;组织安全知识测试;写一篇有关安全的周记或活动感想;观看安全教育
片(警钟长鸣),进行警示教育。
4、开展好日常性的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如利用期初、期末、和季节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夏季对学生进行防水预防学生游泳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秋季是流行性传染病多发时期,学校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以及预防传染病等专项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冬季防火等安全方面的教育、期末学校印发假期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及时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工作,开展预防手足口病、预防甲流工作,有效地增强同学们的防范意识等。
二、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危机是和谐校园的最大危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环境也在日益改善,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复杂的社会形势对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患有心理障碍及违法犯罪事件的未成年人比例逐年上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须充分重视校园心理危机对师生安全的影响。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从小有一颗善良、健康的心去对待人生的每一件事。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非常需要老师的细心、耐心,更需要爱心,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可以防患于未燃,甚至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我认为心理危机是安全的重中之重。牢记五点:
1、警之于先,中止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
2、事先有情报,有预报,有防范
3、事先预案细致,训练有素,装备得当
4、事先宣传到位,学生有防范意识与防范技能
5、事先与其其它部门建立互动机制,事发后联动有序有效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防范于未然
三、预案不是空头文件
一纸预案在手不可高枕无忧!“花一分力气抓预案的制定,就要花十分力气抓落实。”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机制、体制和法制,把各项应急预案全面落到实处,还需要扎扎实实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听了讲座,我们初步了解了艾克勒姆五步法,今后将会按照这五步细致制定,加强落实,演练促进,决不让预案成为空头文件!听了四川师范附小的校长刘娟的讲座和该校在“
5、12”期间的师生逃生视频,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深深的反思,我们应该怎么样通过训练提高孩子们的应付危险的本领呢?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给了我们答案,我们也要行动起来,需要将安全工作放在试、讲、练、演中,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要经常进行逃生演练,真正做好学生的生命防火墙。“生命没有打草稿的机会”我们一定会踏踏实实的做安全工作,演练重在“练”,练逃生的技能,而不是“演”!让我们真正做好各校学生的生命防火墙吧!
第五篇:参加新课程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的体会
参加新课程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的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新课程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我体会到: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让我们都能感受到这是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作为参加新课程远程培训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利用学到的知识技能,把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确实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通过对三个专题的认真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
1、亲近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一种情感;爱,能融化思想中的冰川;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学生喜欢你,首先得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因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必备品质,离开了爱,则一事无成。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师生关系如何。”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教学氛围.作家冰心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不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而且是师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然而决定着儿童对教师进一步关系的建立的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只有做到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严谨治学、积极进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才可能在学生中真正享有崇高的威信。
2、研究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显著的特点是:学习新知识已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可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这充分显示了师生平等的民主性。尊重学生的具体要求: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自己”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上,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快乐学数学。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总之,这次新课程远程培训,体现了国家对我们教师的关心,也体现了现代教育要求教学工 1 作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从这次培训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好教师。
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徐何洁
2003/6
所谓的“幼儿教育”,就是以“幼儿本身”为主要考量,因此,二期课改提出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新课程之后,我们的教学活动以“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潜质和蓬勃生命力的活动形式,它给幼儿园素质启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幼儿园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也使我们老师主题活动有了认识,对新课程有了新的理解。
1、探索型主题活动以幼儿为中心。
幼儿是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主体”,让幼儿在公开无限制环境中,允许自由学习、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所要得到的东西,常常不是依靠每天一二节集体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元化,使幼儿能尽兴地探索、尽兴地活动,因此课程设计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天赋为中心,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被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看到,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觉得奇怪的现象、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如“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小学生是怎么学习的”等等。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向儿童生活回归有了新的启示。
2、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有学习的需要,也有学习的潜能。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可以说是幼儿学习方式上的一种革命。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型学习”。这种探索性、直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注重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水平、思维方式,能动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直接的“对话”。如在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幼儿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诸多的疑问,我没有灌输式的予以解答,而是组织了一次采访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到小学里去,亲眼看个明白,亲自去问小学生和小学老师,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答 2 案。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有充分的支配权,因而他们的学习也就更自主、更快乐。
3、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活动的空间是多元的。幼儿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幼儿园,而是指向更广阔的空间。花市里的调查、农田里的收集、小学里的访问„„幼儿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多元的。清新、有趣的探索活动,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必然具有多样性的。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等。期间,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式思维到开放式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元思维„„。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依幼儿的发展、兴趣、经验、认知以及不同的主题,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主动去实验、操作以及不断发现。因此活动也不拘泥任何教学形式,集体活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的区角活动等,教师亦可由幼儿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比较幼儿差异性,而引用不同的教学法。
总之,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发司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课程改革之我见------新课程培训的体会
作者:何剑彬
文章来源:本站转载
点击数:270
更新时间:2006-10-29
课程改革之我见------新课程培训的体会
惠安广海中学数学备课组
罗迎春
本次新课程改革,不管从动员到各学科的培训等等,着实可见所倾注的力量之大,可谓是历史之最。新课程重点围绕着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焦点展开。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重视不同领域(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从而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而是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
课程改革,首先在于教师的观念上加以改变,观念不变,尽管教材变了,最终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只有注入了新理念,才能真正,或者说真心真意去搞新课程的教学。
课程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变革和更新,教师作为学生得到新知识直接传授者,观念的改革必不可少,关键在于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是一个具体操作的问题?我们也只能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调整过程。在短期内,不一定有如何如何的成效,甚至在考试这一种评价方式来说,会同以往的考试相比较,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应该说也是正常的,新课程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体会,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因此要求教师加强备课的环节,备细、写明组织安排过程、具体操过程要能更吸引学生。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备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更 3 注重情感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说一些鼓励的话,安慰的话,而在教学方式方法、提问、交流上讲究方式方法,语言得体,把抽象的教学问题,能同学生平时感兴趣的话题和常行结合,不仅娱乐了同学身心,同时学生对知识不致于过于呆板而拒之门外,教师也不致于课堂气氛死板,没有活力,而使师生失去信心,以往过于强调 学生应用课堂知识对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用生活实践经验去发现问题,而导致只会做题,不会提问,在实施过程中就象我们目标一致以往”经过„„,发展„„“,而注重”发展„„“。也就是注重达到学生得到发展这一目标,各显神通。共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另外,强调教学过程中,讲究多的学科间的整合。发展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学过程应渗透德育教学,以便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学生学习方式改革,评价制度的改革的同步进行,为我们在具体实施、疏通了道路,消除了思想障碍,之所以说教师是关键,一方面在于老师当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学校领导、上级领导也要统一认识,或者说首先在要按”三个标准"开展工作,否则,必然掉落到更大规模的题海战中。对教师的评价也必须随之一改以往方法,也要用发展心眼去看问题,否则,教师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课程改革大家不断地在探索,希望能很快地把所有老师关注的问题很好的处理。既能减轻师生以往面临的负担,同时又使学生全方面得到发展,以上是本人在此次参加新课程培训一些肤浅的认识。
学习《走进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蒋和娣
一、学习的过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形势下,在21世纪“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感召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数学——这门充满挑战的学科,我们怎样去看待学生——未来的世纪之才,我们怎样去对待课堂——师生焕发生命力的所在地,这些,都成为我们必须学习的问题。
这本书里记录着学生对数学最美的感情,这里面有学生对数学的爱,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它不断地激励我去创造最美的数学和学生一起享用!
二、对自己的启发
在学习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生活处处现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这个源泉,数学将是一片死海,也将失去魅力。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做了这样的实验,我们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样的一天。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说他们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我还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日记中体现了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同时,也使我明白,要注意从生活中去挖掘素材,使学生学以致用。
3、自己的不足
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要的是人师。我觉 4 得,在现在的课堂交流中,老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交流,同时要指导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人与人的尊重,这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四、自己的收获
在课上,我欣赏每一个孩子,理解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美。在课下,我也经常与学生聊数学,走到学生中间,切实体验他们对数学的感受,了解他们心中的数学是什么,我们的孩子有一本数学语录,每次读它,心中都有一种激情在涌动。有的说:数学书像个大画册,我经常翻看,我真是越来越喜欢数学了。有的说:神奇的加减乘除号,就像一个个动人的音符,演奏着富于变幻的音乐。也有的说:每节数学课,都像是和老朋友谈话一样,很舒服。还有的说:做题前的冥思苦想,解题后的成功喜悦,数学给我带来了挑战自我的信心与快乐„„
五、在工作中应该怎样去做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巨大的,不可低估的。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我常常为自己的智慧不断闪现而兴奋,也常为学生那种对数学的痴迷而惊叹不已。我和我的学生们伴随着新课标,新教材一起成长!我和我的学生们走进数学,感悟着数学!
新课程 新思路 新作为——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吴恋英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299
市教育局刘萍老师在《走进新课程,更新教学理念,研讨新策略》观摩研讨会开幕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进新课程,更新教学理念,研讨新策略,是广大一线教师的人心所向。我想与其说是人心所向,倒不如说是人心惶惶更为贴切些。我想大部分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课越来越难上,语文教师越来越难当。当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袭来时,我们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知所措。这在人头挤挤的林百欣中学大礼堂研讨会场,水泄不通的书摊前便可印证。俗话说: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请允许我这个外行的人就这次研讨会也来凑凑热闹。引用这次主委会提出的口号简单的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走进新课程
刚听到新课程,许多老师也许一头雾水,似是而非。新课程它像雨像云又像风,因为我们走不近所以我们看不清,因为我们学习不够深入所以难于浅出。
真正走进新课程有二,首先,你要走近它,因为只有走“近”了你才能看得清;其次才能走“进”它,进去了你要用心去接触去感受。新课程它是一个广义的空间,你如果没有认清路标的能力,就会迷路。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得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的策略以及评价的标准等等便是新课程这个广袤天地的路标,只有认真学习、研究与领会才能深入浅出,才算真正走进新课程。许多优秀的教学课例只能给我们一个启示,5 一个可以临摹的模型,但要真正走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还需要我们深入地去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通过揣摩、探索、实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发展的平台。
二、更新教学理念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 教学文化,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也在我们脑海根深蒂固。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历史:50年代的语文强调文学性,60年代的语文强调思想性,70年代的语文强调革命性,80年代的语文强调工具性,90年代的语文强调人文性,新世纪语文它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念在不断变化、更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如何处万变而不惊呢?我勇敢地想:不过就是舍弃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东西,接受一些适合时代潮流的东西而已。
什么是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
三、研讨新策略
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手法、手段、途径的总称。《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地方、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1、教师少讲,学生多学
我觉得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度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体学习,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方式下,利用已知的知识、生活经验自主去参与获得知识,获得不同的结论。如全国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引导学生就父亲到底失常了没有?这个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通过已知走向未知,即利用已有的知识“地震中的父亲双眼直直、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连续挖了38个小时”证明父亲已经失常了,亦可利用已知的知识经验(爱的力量等)来证明父亲并没有失常。而我们看赵老师在这堂课他充当的就是一个主持人、一个指路人。由于老师的善导便巧妙的把学生天真的发言引串成一场精彩的辩论课。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其实已经认识到了父爱的力量,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这就是教者有心,学者无意,教学便水到渠成。
2、教师少问,学生多问
在教学中我们要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观摩研讨课上王崧舟和赵志祥老师便把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王崧舟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真问题、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然后根据所提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同时鼓励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难得多。赵志祥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让学生先自由读,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今天要提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认真读书、热烈讨论,大多数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6 教师则循疑而进,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
没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惟有创新型的教师才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惟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才会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发展教育
扬州市西湖中心小学
董桂湘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资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这次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已经看到了新的变化,并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三风”的建设,为推动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制定了新“三风”,即校风“创造新天地”、教风“那做来教,在做上教”、学风“今日事、今日毕”。学校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发展总体规划及三年发展规划。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棵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7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担,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学生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开展特长教育。学校开设了各类小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弘扬个性。
从细小处抓起,开展养成教育。在学生会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行为规范的每一个条款。充分发挥晨会、班队会、红领巾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专刊的作用,让讲文明话,看到废纸主动捡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成为全校学生的自觉行为。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我有幸成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在本次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深深的知道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到理在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我已看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
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都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以上是我在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