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1)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释放,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城市的生活环境。
(2)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形成有机物质,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为一体的污染源,雨水淋入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3)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这些必然危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4)侵占大量土地。据初步调查,2003 年全国 668 座城市中已有 2/3 被垃圾带所包围全国垃圾存占地累计 80 万亩。
(5)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城市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易燃易爆。
(6)6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小区居民的有机垃圾二次污染后所产生的,也就是说,小区有机垃圾的不断增多是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增加的源头。
(图片附在这后面)
垃圾分类的意义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广州垃圾分类
2011年4月1日,《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按照计划,垃圾分类率力争达50%,资源回收率达16%,资源化处理率达90%,末端处理率低于75%,无害化处理率达85%。2012年将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依照《规定》,广州的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分类将贯穿垃圾产生、投放、收运和处理的全过程。
(这里附两张图)
宣传标语
1.人人喂我,我为人人(垃圾分类桶)
2.
第二篇: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制度现状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制度现状
1、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
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还是采用混合收集的方法。在居民区一般都建有专门的垃圾堆放处,居民将家中垃圾装袋后放入其中,每天由环卫工人或垃圾车将这些垃圾运往垃圾中转站;在公共场所或马路两边,分段设置垃圾箱,由专人定时清理。2000年,国家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八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可以在法规、政策、技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并为在全国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创造条件。
然而多数城市经过近八年的多方努力,垃圾分类依然举步维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城市拾荒者问题突出;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和配套的执行措施;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等。
2、相关法律制度
中国现行的关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以下几部: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公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其中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专门规定了防治包括城市垃圾在内的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城市垃圾管理及污染防治其他立法的基础,但该法中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并无具体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以下简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中国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单行法,该法第三章第三节为“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其中第四十二条中做出了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规定:“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和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实施无害化处置。”
(3)《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国务院1992年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是系统地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管理的法令,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城市生活废弃物应当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4)《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007年)
2007年4月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迫使相关部门对此做出相应措施,其中对于垃圾分类有了较详细的规定。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实行分类投放、收集和运输。具体办法,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地区实际制定。”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装入相应的垃圾袋内,投入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
(5)各种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法律性文件
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陆续颁布了一些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法律性文件。例如深圳市政府于2002年颁布的《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实施方案》、《上海市市容环卫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本市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新方式试点工作的通知》(2007年)等。这些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法律性文件细化了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定,对制定垃圾分类的详细标准、明确相关管理责任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防治污染措施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防治污染措施
1、防治措施:通过采用粘土夯实基础、膨润土、防渗膜、土工布等多层材料组成的复合防渗,确保渗沥液不能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
2、渗沥液的处理:按原设计为集中回收至渗沥液调节池后进行回喷回灌蒸发模式。
3、在填埋作业中,通过实行垃圾分区分单元压实填埋,日填埋、日覆盖、不裸露的运行管理措施,并且每天进行除臭、灭蝇,遏制臭气和蚊蝇的滋生扩散。
4、在填埋区周围设置防飞网,有效防治飘飞物不向外扩散。
第四篇: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学号:
姓名: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治污减排,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处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上升同处理能力不足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大量城市生活垃圾由于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而堆积于郊外,部分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威胁,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基本情况
1.1 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及分类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根据垃圾的不同产生来源和性质,普通垃圾:指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废物的总称。包括废纸品,废塑料、废木材、碎玻璃、废金属制品等。主要来源于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商业集中区等。食品垃圾:指人们在加工、存贮、买卖、食用各种食品过程中所产生的残余废物的总称。包括彩页、剩余饭菜、腐败过期食品等。主要特征是易腐烂,易产生恶臭气体,生物降解性强。主要来源是居民小区、饭店、商业集中区和农贸市场等。建筑垃圾:指城市基础建设施工过程急救建筑拆除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总称。包括砖瓦、碎石块、混凝土块、废木材、废管线等。清扫垃圾:指清扫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收集的废物。包括泥沙、落叶、果皮纸屑等。主要特征是易腐烂物质少、含水量少、热量较高。
1.2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特征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平均以8.98%的速度持续大幅度增长,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6亿吨,占用耕地5亿多平方米。目前,我国建制市为660个,其中就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据调查,2002年,全国660个建制市生活产生量1.36亿吨,集中处理量7404万吨,有6200万吨未经处理,此外,660个建制是以外的县城、建制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3600万吨,这些垃圾基本没有得到处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垃圾的成分也有所变化,呈如下趋势:垃圾热量不断上升,垃圾容重继续下降,有机物所占比例增加,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物增加。
1.3 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 对大气造成污染。大量露天堆放的垃圾产生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对水体造成污染。露天堆放的垃圾在腐败过程中好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随着水
淋入产生的渗滤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滋生地,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而危害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侵占大量土地。据调查,全国垃圾占地面积高达5亿平方米。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垃圾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易燃易爆。
二.主要问题
2.1、处理能力不足,无害化水平低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加大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一批较高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陆续投入使用,但由于基础差、欠债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原因,目前在设市城市中仍有约50%的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在县城和建制镇中仍有近90%的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而村庄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更接近为零。另外,全国城镇有数十亿吨的存量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理。
2.2、政府投入不足,项目补贴偏低
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对城市环境卫生行业的投入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仅占市政公用行业的2.5%左右,在市政公用行业中一直处于末位,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5%左右的平均水平。
按我国现行标准测算,企业特许经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合理补贴范围,焚烧厂宜为100~150元/吨,堆肥厂宜为70~100元/吨,填埋场宜为50~80元/吨,实际上各地政府补贴价格平均仅为上述计算价格的一半左右。
2.3、分类收集效果差,资源利用水平低
自2000年6月开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8个城市试点了近10年,另有数10个城市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虽然各地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协调机制不完善、分类系统不匹配、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总体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如考虑进入各地物资回收系统的生活废弃物数量,我国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约为25%;如仅统计进入环境卫生收运系统的生活垃圾,其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
2.4、设施标准偏低,环境污染严重
大多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能满足或不能全部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总体水平偏低,环境污染的状况和隐患令人担忧,由于臭气扰民、二噁英恐慌、渗沥液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原因导致处理设施周边居民反对者居多,造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环评难、建设难、运行难的局面,近期在我国的部分城市更是频频发生由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三.处理措施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三种处理方法。
3.1、填埋处理法 填埋法是指利用天然地形或人工构造,形成一定空间,将垃圾填充、压实、覆盖达到储存的目的。垃圾填埋处理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操作设备简单、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垃圾等特点。目前垃圾填埋处理的比例超过85%。单由于目前的城市垃圾仍然未实行分类分拣,填埋处理的对象多为混合垃圾,因此填埋法存在以下问题:混合垃圾中的大部分可回收物、可焚烧祖坟或可堆肥组分等被一并填埋,不能再生利用,资源利用率低;混合垃圾渗出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处理成本高;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大多数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直接排入大气,即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又造成安全隐患,目前能够对填埋气体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填埋场不足3%,如广州李坑垃圾填埋场和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对填埋气体进行了回收发电利用;混合垃圾大量占用填埋场的空间资源,导致填埋场占地面积大,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填埋场处理能力有限,服务期满后仍需投资建设新的填埋场,以北京为例,采用现在的技术将北京市12000t/d的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处理,仅建设投资就高达7.2亿元人民币(不含征地费用),而且填埋场的寿命也只有12年。
3.2、堆肥处理法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和放射菌等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适宜的水分、通气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自身繁殖,从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目前堆肥处理主要采用静态通风好氧发酵技术。堆肥技术适合于易腐烂、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具有工艺简单,使用机械设备少,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在我国已有较长时期,但存在如下问题: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垃圾中石块、金属、玻璃、塑料等不可降解部分必须分拣出来,另行处理,分选工艺复杂,费用高,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堆肥周期长,卫生条件差;堆肥处理后产生的肥料肥效低、成本高,与化肥比,销售困难、经济效益差;许多有毒、有害物质会进入堆肥,农田长期大量使用堆肥,可能会造成潜在污染。
3.3、焚烧处理法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毒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焚烧法具有厂址选择灵活,占地面积小,处理量大,处理速度快。减容减量性好(减重一般达70%,减容一般达90%。)无害化彻底,可回收能源等特点,因此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近年来焚烧法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应用并不普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建设焚烧厂投资大,建成后运行成本高;混合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燃烧的效率低,焚烧尾气污染严重;混合垃圾中餐厨类垃圾含盐量较高,烟气中的氯化氢会腐蚀焚烧炉,增加烟气处理的难度和污染控制成本。
四.对策建议
4.1、制订专业规划。组织编制《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思路、目标、原则、任务、投资和政策措施等,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引导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4.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及各级政府对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并逐年增加投入比例;提高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政府补贴标准;加快对已有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技术改造。
4.3、健全法规标准。制订《城镇市政公用事业法》;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修)订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地方立法,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行为。
4.4、支持技术研究。要支持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发纳入相关科技计划,加大专项支持力度。加强生活垃圾预处理、生态填埋、清洁焚烧、厌氧发酵、二噁英控制、飞灰无害化处置、渗滤液处理、水泥窑共处置、污染场地评估和修复等技术研发,并依托重点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试点示范。
4.5、促进源头减量。研究制定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防止过度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调整燃料结构,加快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行“净菜进城”,“净菜上市”;引导居民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家庭生活垃圾的水分;在全社会提倡适度消费,节约食品,反对浪费。
4.6、推进分类收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建立和完善废旧商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处理体系;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回收站点建设,规范站点管理。
4.7、健全收运体系。按照密闭化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备设施,逐步淘汰敞开式收集、中转和运输方式,以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避免二次污染为目标,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收运能力和水平。
4.8、选择合理方式。抓紧制(修)订、发布《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合理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4.9、完善经济政策。各地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费办法,按照补偿收集、运输和处理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核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促进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鼓励与水费、燃气费等合并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以提高收缴率,降低征收成本。
4.10、加强监测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各地政府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测和监管,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评级工作,要依法完善生活垃圾处理信息报告和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制度,以确保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按标准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综合分析垃圾处理技术的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和所能达到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果等方面,卫生填埋、焚烧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资源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下,采用几种主要方法适当组合,能取得更大的环境效益。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工艺选择的总体思路是:巩固完善现有的卫生填埋技术,稳步发展焚烧处理技术,充分重视生物处理技术,探索和鼓励资源再利用和综合处理技术。
第五篇:农村垃圾污染现状调查
农村垃圾污染现状调查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垃圾污染的现状,我选取了重庆市丰都县社坛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本文将对此次调查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同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以及倡导生态农业白日做梦代签。
关键词:农村垃圾污染调查对策
正文:如今,农村居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农村的环境问题还令人担忧,尤其是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紧迫。只要到农村去走走,就不难发现一堆又一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长年累月规程在公路边,溪水边,村边,田边,池塘边,大片的生活垃圾暴露堆放,既污染环境,又有碍观瞻。这些垃圾日积月累,越堆越多,“垃圾围村”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同时我们注意到,农村垃圾的危害早已不容忽视。
一、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数量庞大,成分日趋复杂
随着经济的不断民愁眉苦脸,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产品在农民的生活中日益增多,生活垃圾成分和含量也在趋向城市化,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据调查,农村平均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约为0.8kg,全国农村一年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农村农民生活水平、能源结构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
2、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几乎都是在田间村头、道路两旁等随意丢弃。长此以往,道路两旁在成了没有覆土的垃圾被随意填场,自然低洼地成了天然垃圾箱。全国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量中,约1亿吨的垃圾被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而且成为苍蝇、蚊虫等病源体滋生的场所。同时,垃圾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等事故。
3、城市垃圾下乡,加重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一些小城市由于资金
与技术的局限,常常把城市垃圾向郊区、农村等地输送,这不
仅影响了农村整体的村容村貌,而且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土壤,给当地村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正是农村垃圾排放进农村
而且排放得不合理,这就造成农村垃圾处理的难度与日俱增,使本来就缺乏保护的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无形中影响着农
民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调查问卷显示:
问卷:
1、你家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是?
A厨房B旧衣服 旧鞋子C废塑料纸 碎玻璃陶器D其他
2、您是否对垃圾进行分类?
A是B否
3、你认为下列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多选)
A玻璃瓶B书写废纸C废金属D旧衣服E废餐盒F灯泡G
鞋子H瓜果皮
4、您认为下列哪些是有害垃圾?(多选)
A废电池B医疗瓶C废农药瓶D废日光灯管E温度计
5、您平常怎样处理生活垃圾?
A垃圾箱B河道中C田间地头或道路旁D烧掉
6、您认为哪种环境破坏对村里的环境及人体影响最大?
A噪声污染B水源污染C大气污染D固体垃圾污染
7、村委会是否曾举行过环保活动?
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8、您认为乡镇是否应注重垃圾处理?
A是B否C不关心
9、您所在的村是否有垃圾回收设施?
A有B没有
10、如果您家附近有垃圾回收箱,您是否愿意将垃圾分类投入? A愿意B别人怎样,我怎样C费事,不愿意
调查结果 :
3、你家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是?
A厨房60%B旧衣服 旧鞋子10%C废塑料纸 碎玻璃陶器25%D其他5%
4、您是否对垃圾进行分类?
A是40%B否60%
3、你认为下列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多选)
A玻璃瓶30%B书写废纸5%C废金属2%D旧衣服6%
E废餐盒6%F灯泡40%G鞋子15%H瓜果皮2%
4、您认为下列哪些是有害垃圾?(多选)
A废电池40%B医疗瓶30%C废农药瓶20%D废日光灯管2%E温度计8%
5、您平常怎样处理生活垃圾?
A垃圾箱30%B河道中10%C田间地头或道路旁40%D烧掉20%
6、您认为哪种环境破坏对村里的环境及人体影响最大?
A噪声污染20%B水源污染15%C大气污染10%D固体垃圾污染55%
7、村委会是否曾举行过环保活动?
A经常30%B偶尔50%C从来没有20%
8、您认为乡镇是否应注重垃圾处理?
A是70%B否5%C不关心25%
9、您所在的村是否有垃圾回收设施?
A有30%B没有70%
10、如果您家附近有垃圾回收箱,您是否愿意将垃圾分类投入?
A愿意35%B别人怎样,我怎样20%C费事,不愿意45%
二、据调查报告提示出可实施方案
方案一:
1、加强村委会的宣传活动
2、采用强制罚款等措施,将垃圾管理规范化
3、在村舍道路边50左右间 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
方案二:
1、要求每个住户在村委会购买二个回收箱,每天派清洁公路的人
员回收各个住户的垃圾
三、技术方面
农村生活垃圾与城市生活垃圾有许多共同点,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广泛运用的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与运用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1、填埋法
填埋法是是农村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经过焚烧或其他方法处理后的残余物被送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其原理是将垃圾垃圾埋入地下,通过微生物长期的分解作用,使之分解为无害的化合物。在农村,一般有很多天然的或废弃的低洼地、水坑、干涸的河流等,很多农民就将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其中,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农村地域广大,选择垃圾填埋场应避开易渗透以及靠近河流,湖泊、洪灾区和蓄水补给区的地理位置,要在填场底部加防层。在自然村建立垃圾中转站,建立完善的卫生责任制度,及时清运农户生活垃圾,将垃圾填入选好的填埋场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物理、生物、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
和无害化的目的。
2、焚烧法
农村生活垃圾在组成成分和性质上与反对一面与城市生活垃圾相似,只是在组成的比例上有一定的区别,农村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多,水分大,同时参杂化肥、农药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废弃物,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产垃圾的组成正趋近于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肿,废塑料等可燃成分较多,具有很高的热值,采用科学合理的焚烧方法是完全可行的,焚烧处理是一种尝试氧化的化学过程,在高温火焰的作用下,生活垃圾经过烘干,引燃、焚烧被转化为残渣和CO2、SO2等可以经济有效地实现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焚烧后的灰渣可以作为农家肥使用,同时可以将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但焚烧炉周围不能有农作物,最好先在偏僻的山坳。
参考文献:
Ⅰ豆丁网农村垃圾处理调查
Ⅱ道客巴巴农村垃圾现状调查及举措
Ⅲ张宝莉《农业环境保护》化学工业出版社
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