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人大
贵德县交通与建设局
关于贵德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汇报材料
城镇基础设施是为城镇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我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径.以更好地推动和加快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县在扯县建市使命下的第一要务。贵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优先发展城镇建设放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突出位臵,坚持优化城镇结构,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文明。特别是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我县确立了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发展思想和撤县建市的城镇建设总体目标,并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改革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将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城镇公共基数设施建设现状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簇自治州东南部。处于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是黄河上游建制较早的县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独特,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县辖四镇三乡,县城设在河阴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河阴镇总面积33.65平方米,海拔2228米,年平均气温7.2C0,距省会西宁114公里,海南州府恰卜恰158公里。目前,城镇人口已达2.8万人,规划总面积达54.8km2,城镇建城区面积达16.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28.68%。城镇功能得到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明确提高。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6.43%,绿地率达到了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7.29平方米,市容整洁美丽,城镇建设特色鲜明,“十五”来,我县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决策下步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08年,县政府在2002年《贵德县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贵德县城乡旅游发展建设规划》。城镇建设按照“撤县建市”的宏伟目标,树立“大县城”的理念,把河西、河东、河北纳入县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县城建设按照“拓展老区、发展新区、开发北区”的总体思路,通过近十的艰苦奋斗,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开放城市正逐步形成,一大批与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桥梁、供排水、电力热力、公共绿化、环境卫生和城市保护等设施建成配套,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城市整体功能极大增强,城镇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
二、取得的成就
(一)多渠道筹款,高强度投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县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招商引资,社会集资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投资、融资力度,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工作。城镇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城镇建城区面积达
5.89平方公里,城镇功能得到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明确提高。城镇人口达到2.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28.98%。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6.43%,绿地率达到了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7.29平方米。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69亿元。其中完成城镇道路投资0.71亿元,建设里程19.7公里,先后建成了迎宾大道、沿黄滨河路、黄河航运码头、环城路、河阴新东路、纵
三、纵
七、纵八路等道路建设。投资0.5亿元先后完成了北大街、综合农贸市场、文化休闲广场、东西花园、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和新建排水管网7.5公里。投资1.77亿元的建成办公楼、商住楼等综合楼,总面积18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建成集资建房910套,10.71万平方米。商品房开发739套,14.01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本县职工的生活条件。投资0.72亿元,先后彩砖铺装人行道17.6公里、5万平方米,安装街道路灯210盏,照明里程8公里,绿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全县城镇建设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势头。
(二)城镇市容市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三步走是密不可分的。为此,我们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城镇的管理工作。现有城管、环卫工作人员65名,具体管理县城的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为美化城镇,绿化环境,先后投资近100多万元购臵了垃圾车、洒水车,垃圾箱、保洁桶等城镇环卫设施,彻底根治了城镇脏、乱、差现象,有效改善了城镇面貌,提高了城镇文明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城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建设资金紧张,市场化运作起步较晚,城镇建设中靠政府财力安排工程项目的被动局面还没有完全打破,综合服务水平较低,配套工程滞后,城镇的整体服务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城镇详细建设规划滞后,村、镇规划和建设工作还未真正纳入管理,存在建筑样式随意单调、工程质量水平不高等现象,影响了市容市貌。同时,由于我县城镇建设大多为老城区改造,拆迁工作难度大,拆迁补偿安臵费用高。三是居民素质较底,管理难度大。由于城镇居民的基本素质、文明程度不高,文化水平较低,行为习惯不良,故意毁坏城镇公共设施、乱扔乱倒垃圾,极大的损害了城镇的形象。四是由于车辆无固定场所停放,导致城镇乱停乱靠现象遍地开花,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城镇形象,阻碍了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的实施,为改变这一社会现状,交警、运管、城管等部门曾做过不少工作,但得到的只是短暂的缓解,无法总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紧紧围
绕撤县建市的宏伟目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快贵德城镇化进程。
一是按照“因地制宜、大胆设想、超前发展、分布实施”的原则,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布局,加强城市道路建设。计划投资51394万元,主要完成:
——投资估算9600万元,建设里程12.3公里的县城路网建设工程(纵1、2、4、5、6、9路);
——完成估算投资1000万元,建设里程8.2公里的县城总体规划中的北滨河路;
——投资1800万元,完成迎宾东路延伸工程。
——投资估算34444万元,完成六乡(镇)集镇的道路、排水、亮化、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河西集镇投资5752万元、拉西瓦集镇投资8650万元、常牧集镇投资3856万元、新街集镇投资3800万元、河东集镇投资9886万元、尕让集镇投资2500万元。
二是市政工程与公用设施、环境绿化保护与环境卫生及城镇居民住房等方面的建设,计划投资150879万元,主要完成:
——投资6991万元,按县级市标准,建成6000吨/日B-2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工程;
——投资1488万元,完成城镇集中供热二期工程;
——投资6500万元,完成县城第二水源建设工程;
——投资3100万元,完成河东、河西、常牧、新街、尕让等乡(镇)五处农贸批发市场;
——投资7800万元,完成城镇防洪工程;
——投资1000万元,新建生态园林广场两处;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计划投资13940万元,主要完成:
——投资5000万元,完成贵德环古城整治工程;
——投资3000万元,新建3500平方米的新型多功能体育场
一处,建设地点拟选在纵五路北端,马荒台南面。
——投资780万元,新建社会停车场五处,建设地点拟选在北大街邮政局家属院内、农贸市场后门、东大街自来水公司以东、东环城路中段西侧、北环城路南侧玉皇宫背后。
——投资4500万元,新建黄河游乐园一处。
——投资660万元,新开通公交线路3至5条,增加公交车辆25辆。
五是估算投资100万元对县城主城区编制详细的建设性规划。
在以后的对于我县停车场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以后修建纵四路、纵五路、纵六路工程时,我们应该加宽路面设计,加宽人行横道设计,在人行横道上定距离设臵停车位。在以后城镇新建工程时,向西宁等城市学习,严格按照规划,定区域设臵好停车场。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紧紧围绕“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我县的城镇化道路。
贵德县交通与建设局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二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要求,现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乡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村书记负责项目进度等工作。乡新村办将始终加强对我乡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项目进度、质量、管护等进行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工。
其次,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乡纪委、财政所将对资金的使用、拨付等进行专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拨付合法合规。
最后,明确和强化建设和管护的主体责任,乡镇为项目的主体责任单位,各项目行政村为项目建设和管护的具体责任单位,负责各自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管护等具体事项。
二、项目建设实施内容
项目实施单位:乡村
项目实施内容:
村:新建道路3.693千米、扩建道路3.2千米、改建0.4千米、改建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改建。
三、项目进度时间安排
2021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村项目实施内容。
项目资金配套情况
村中央配套220万、省市县配套275万、乡镇配套25万、农民自筹30万。
四、项目后期监护
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在项目村庄配备专职保洁员,实行村收集、乡转运模式运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加强“四支队伍”建设,推进治脏治乱工作常态化,做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村庄建成区建后维护常态长效。
加大资金投入。将村庄长效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村庄建成区乡里每年安排1万元管护配套经费,用于村庄长效管护人员工资、设施维护等费用开支,同时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志愿者环境保护,采取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建后管养。
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平台和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村规民约和村庄长效管护政策,努力营造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庄长效管护中来,合力推进村庄建设长效管护。
严格督查考核。乡新村办及人居办将积极开展村庄建设“回头看”,对相关村和村庄不定期随机查看,主要督查集中整治和日常维护情况,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严格长效管护奖罚制度,每年年底按照考核结果,拨付长效管护奖补资金,形成“层层受考核,级级有责任,干好有奖励,落后有压力”的工作局面,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居民生活现代化。
第三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人大主席团9.4
关于居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九日在镇五届人大主席团第四次会议上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黄雪连
主席、主席团各位成员:
我受镇人民政府委托,向镇五届人大主席团2011年第四次会议汇报镇人民政府关于居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请予审议。
一、镇人大年初确定及高新区下达2011年任务的完成情况
(一)计划完成项目13个,其中:规划道路3条,污水管网改造项目1个,居民区巷道及雨水建设项目8个,广场1个(文泉公司投资)。
(二)完成情况
1、三条规划道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其中:
22#道路于7月10日开工,工程总长399.741米,宽18米,车道宽9米,单侧人行道宽4.5米,总投资83.6284万元,目前已经完成了50%的工程量,按照合同要求应该在12月完工;
23#道路于8月1日开标,8月20日进场建设,工程总长592.28米,宽16米,总投资327.2316万元,按照合同要求在2012年1月完工;
1#路延伸段道路于2011年8月16日开标确定了施工单位,工 1
程总长794.203米,宽16米,财评价格397.7118万元,我们将催促他们尽快进场开工建设,按照合同要求在2012年3月完工。
2、污水管网改造项目1个已经完工,投资35万元进入资料送审阶段。
3、居民区巷道及雨水建设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张家营新1、5、6社居民区巷道工程,总砼面积约2731.26m2,雨水管道总长约413米,其总投资约49万元,正在进行比选工作;
华裕路六组居民区巷道及雨水管道工程总投资约114.5246万元,巷道19条,砼面积12516m2,雨水管道长度 1502米。7月10日开工建设,目前完成了50%工程量,预计在2011年11月竣工验收;
华裕路四组居民区巷道及雨水管道工程总投资约37.3772万元,砼面积3290.52m2,道路长度438.736米。7月20日开工建设,目前完成了98%工程量,预计在2011年9月竣工验收;
黎家院七组居民区巷道及雨水管道工程总投资75.4788万元,巷道16条,砼面积7043m2,雨水管道长度1085.6米,8月10日开工建设,目前完成了50%工程量,预计在2011年11月竣工验收;
黎家院1、2、8社由于安置户建房原因,目前只安排实施了污水管道工程,总长度约为1110米,造价约35万元。我们正在进行雨水、巷道工程的招标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条件允许时,立即
开工建设;
万人居民区松山寺二、三社、黎家院3、4、5社由于安置户建房原因,目前只安排实施了污水管道建设,总长度约1852米,造价约60万元按照管委会领导现场办公指示,我们正在进行万人居民区总体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包括雨水、巷道、绿化、亮化、商业区、休闲区、停车区、广告牌、强弱电入地、综合市场等),力争条件允许时,立即开工建设;
玉龙院二组居民区巷道及雨水管道工程,砼面积约4000m2,雨水管道长度约400米,投资约55万元,由于老百姓建房比例太低,暂时无法实施,力争11月开工建设;
飞牛坝村居民区污水管网及巷道工程,由于该村整体拆迁尚未启动,今年无法实施此工程。
二、计划外完成的基础设施项目
1、修补规划道路8条,10244.99平方米,投资190万元;
2、改造永发路路灯35柱,投资12万元;
3、改造旱厕4所,投资8.6万元;
4、完成居民区绿化18520平方米,投资99万元
5、修复在建居民区临时便道六处,确保在建联建户顺利建房;
6、完成了减灾园居民区外边沟排洪沟系统,完成了居民区联建房建设期间的临时施工用水管网工程,正在实施居民区建房期间
所需临时供电工程。总投资约150万元;
7、龙家碾东西主干道(2)工程总长424.32米,砼面积3254.25m2,雨污水主管道总长424.32米,其总投资约95万元,目前正在进行比选招标前期工作,预计在2011年10月开工建设;
8、2010年未完的张家营老1、5、6社居民区巷道雨水设施及路面工程,其总砼面积约8369m2,雨水管道总长约1066米,其总投资约95万元,目前已经全面完成;
综上所述,截止8月底,我镇今年投入居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总额达1919.5524万元。
三、精心组织,努力完成目标任务
1、人代会以后,政府就如何落实居民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作了专题研究,具体分析了每个项目的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新、老居民区并进,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如万人居民区和黎家院1、2、8安置点我们采取了分部实施,提前进行了污水管网建设,满足了老百姓入住需要,也为板房顺利拆除提供了保障;
2、针对目前项目实施普遍受阻的现象,充分依靠基层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解决工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3、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各工地均有常驻监理员(即旁站监理),该监理员与总监着重负责日常工程质量管理,督促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4、镇上派驻甲方代表,参与工程日常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进行严格控制,采取不定期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以及监理人员出勤情况及监督效果,听取村(居)委会干部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5、发动群众监督。近年来,工程招投标工作日趋规范,部分建筑公司为了项目,投标价格非常低,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了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有群众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监督,更能确定项目的整体水平。
四、存在问题:
1、居民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与前些年有很大区别,所以老百姓在观念的转变上还有过程,有个别人打着老百姓的旗号阻扰施工,使城建工作人员要花大量精力去协调和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导致工期受到严重影响;
2、近两年由于灾后重建及拆迁安置任务特别繁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很多时候是在应付,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
3、还需要加快老居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五、第四季度工作安排
1、按照法定程序请求调整飞牛坝村居民区污水管网及巷道工程;
2、继续加快未开工项目的招标工作;
3、继续加大在建工程的管理力度,顺排任务,倒排工期,力争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强有力的监督、指导下,按照管委会要求,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把居民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切实落实好各项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我镇居民区的整体水平,为老百姓的生活打造更加舒适的环境。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2012年6月)
XX现有影剧院、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镇级综合文化站10个、在建2个,农家书屋127个,城区文化体育广场2个,村级(社区)文体小广场30余个,建成1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15个社区服务点。其中:县影剧院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内设座位680个,舞台灯光、音响及电影放映等设施设备齐全,基本能满足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和大型活动的需要;县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14平方米,职工18人,建有排练厅、多功能厅和书画室等,有户外演出设备一套;县公共图书馆于2010年建成,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职工4人,藏书1万余册,报刊杂志130余种,建有图书借阅室、报刊杂志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等,有电子阅读设备30余套;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均在300平米以上,设臵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内部设施齐全,功能基本完善,配备有专职管理人员;农家书屋实现村和社区全覆盖,每个书屋统一配备有实用图书1500余册、报刊10余种;城区文化体育广场主要有县体育场和狮子山新区文化广场等,面积近万平方米,是城区居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辐射力,有力推动了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大投入,全面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通过争取项目扶持、财政投入、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逐年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县、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不断加强“两馆一院一场一中心”建设。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40多万元改装升级县文化馆内部功能厅室、购臵演出设备,先后招录8名声乐、舞蹈演员充实文艺工作队伍。去年,县上将县文化馆升格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二级文化馆”。2010年,县上将原XX一中图书馆分离,筹资60余万元对原劳动局办公楼进行装修改造、购臵图书和刊物,建成县公共图书馆。近三年,县财政先后投入160余万元,争取香城房地产开发公司捐资25万元,对县影剧院的内部结构、舞台布臵、灯光音响、大门和外墙等进行了装修、更新和升级。投资近300万元对县城体育场实施塑胶场地改造工程和亮化工程,投资800余万元在狮子山新区新建主题文化广场,有效改善城区居民群众文化活动环境。今年,县上计划启动县城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规划在狮子山新区建设1.2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和3000平方米的综合演艺大厅,目前已筹资1000余万元,正在进行设计招标。二是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结合集镇建设,科学规划镇综合文化 站,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规模,镇镇覆盖。目前,全县已完成10个镇文化站建设,其他2个在建工程预计年内可投入使用。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累计投入260余万元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为每个书屋精选了一批以“三农”为主、通俗易懂的实用书籍,配备专兼职管理员,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结合新村社区建设,在30余个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小型文化体育广场,为73个村(社区)配备了价值共110万元的文化活动器材。精心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61万元,在全县12个镇621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1.6万余套,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95.7%、电视覆盖率达到96.7%。
2、加强管理,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完善管理运行体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落实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主体,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明确服务规范,定期开展检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二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将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向群众开放,积极探索与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延伸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和镇文化站等单位的职能作用,利用现有场地设施,长期开展文艺活动指导、图书借阅、展览展示、艺术培训、文博教育、科普辅导等活动。去年7月,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已免费对外开放。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依托县文化馆、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 资源,加大文艺团队建设支持力度,成立了音乐舞蹈协会,组建了汉剧班社、老干部文体队、“漂亮妈妈”舞蹈团、“阳光九月”舞蹈团、河街社区秧歌队、枣树社区舞狮队等各类文艺团队10余支,各镇均组建了2至3支文艺团队,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阵地和展示才艺的平台。四是开展电影下乡服务。组建8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聘用9名电影放映人员,大力实施“送电影下乡”工程,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丰富了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3、创新形式,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一是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镇、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近三年,组织开展送文化(文艺)下乡活动100余场次,组织广场文化活动30余场次。今年已送文化(文艺)下乡10余场次。二是持续开展“三联三送”活动。从2009年起,坚持开展“联部门,联社区,联乡镇”、“送图书,送电影,送文艺”的“三联三送”活动,由县文化馆为每个部门、镇和社区落实一名联点文艺工作者,每年到联系点指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2—4次,并将联点工作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带动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如西营镇蔓营村、茅坪镇枣树村等新村社区已经自发组织举办了多届农民文化体育大赛。三是积极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围绕国庆节、劳动节、建党节、元旦、春 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各级各部门广泛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各类主题文化活动。仅去年以来,我县就先后组织了春节民俗大联欢、“群艺之声”广场文艺演出、农民艺术节、“4.23”读书会、“信合杯”青年歌手大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余场次,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四是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创编了以XX女子为主体,以本地民俗为特色,以秦楚文化为元素,集中展示XX优秀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大型陕南风情歌舞《XX水色》,先后在市、县演出20多场次,赢得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初步形成了“XX水色”文化品牌。去年投资近300万元,对《XX水色》进行升级打造后,代表安康参加了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荣获多项大奖,进一步提升了水色文化XX知名度。
4、强化措施,有力保护文化文物遗产资源。加大文物的收集、修缮和保护力度,及时完善整理文物数据库,2011年收集馆藏文物298件,完成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卡子张氏民宅下院A栋修复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积极配合市上做好汉剧振兴工作。目前,我县正在征集农耕展品和民俗文物,规划在卡子张氏民宅筹建“XX民俗物品博物馆”,预计年底前可建成。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县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自然条件差、地方财力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仍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今后,我们将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积极探 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切实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奋力实现X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市政协成立专项调研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收集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考察等形式,对我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
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成就:
我县现辖9个乡镇,共59个行政村。其中:北郊两乡一镇共18个行政村,南郊五乡一镇41个行政村。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我县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10.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4元,同比增长8.62。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设计库容为760万立方米的照壁山水库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农牧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上亿元,对全县26所中小学危房进行彻底改造;投入265万元,使59个行政村“村两委”和9个乡镇的办公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修建人畜饮水管道720公里,建成水源地24座,村村基本用上了自来水,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农牧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提高,投入592万元完成了8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投入228.1万元重点解决了中心卫生院设备短缺问题,使我县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跃居全疆前列;在全疆率先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城乡道路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全县9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59个行政村80铺设了沥青路,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干道,县乡镇公路为次干道、乡村公路为辐射的道路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全县有永久性引水渠首3座,临时性引水渠首6座,控制灌溉农田约20万亩,有各级渠道1588公里,配套各级渠系物建筑物2400多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牧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为贯彻中央五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力争到2010年,把我县、玛纳斯县、芳草湖建成全疆新农村的示范县(农场),建成10至20个示范乡和一批对全疆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村。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及市委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县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县59个行政村农牧民相对集中的中心村的农牧民居住生活区的改造建设。2006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水西沟镇、板房沟乡为重点实施农牧民生活居住区及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力争完成首批10个试点村生活居住区及基础设施改造建设。
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我县“十一五”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制定了《我县“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细则》和若干新农村建设的专项实施方案,落实改造建设资金5200万元,各项工程正在有序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制约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
(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市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县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引水渠首工程每年春夏季受洪水威胁,渠道上下游已建成的拦洪坝、导流堤、铁丝笼子坝都被冲毁,对引水渠首的保护作用较弱,急需加固防洪设施;农田渠道配套及设施还不完善,渠道防渗率较低,其中支斗农三级渠道还有45没有防渗;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灌溉和人畜饮水设施,因缺少资金维修和更新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满足用水需求。特别是南郊的部分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缺乏。
二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短缺。有个别队及牧民定居点的人畜饮水没有解决;乡镇居民虽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各乡镇都没有下水工程,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渗坑或直接排进河道,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致使居民饮水不安全;尤其是地处我市上水源的水西沟镇和板房沟乡的生活、生产污水,将直接威协到全市的用水安全。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搬迁到板房沟乡后,新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将使供排水的矛盾更加突出;8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虽已完成,但因后期建设资金未落实,配套建设项目无法完成;各村卫生室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当地农牧民的医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