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生态学复习
《城市生态学》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生态系统中以()的初级生产力最高。
A热带雨林B季雨林C常绿林D落叶林
2.初级生产是无机物转化为()的过程。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有机物
3.鸟类在繁殖季节时,常伴有鲜艳色彩的羽毛或美妙动听的鸣叫等,这属于()信息
传递方式。
A遗传B生物C物理D化学
4.城市生态系统的()模型是真实系统的放大或缩小,但却具有和原型系统相似的形
状或具有某些相似的功能。
A实物B仿真C概念D数学
5.城市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明显的是()。
A城市建筑B城市噪音C城市垃圾D环境污染
6.城市能源种类很多,天然气属于()能源。
A矿物B自然C生物D可再生
7.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辨识包括系统结构组分辨识、功效辨识和()辨识。
A结构B边界C环境D过程
8.城市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对()要求较低,更为耐旱。
A温度B水分C氮肥D土壤PH值
9.城市生态管理应遵循环境胁迫和环境()协调的原则。
A效益B承载力C利用D资源
10.城市生态规划强调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和()性。
A层次B持续C系统D均衡
1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数量、质量及其()。
A体积B大小C空间格局D水平分布
12.人口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所有制成分等。
A知识B年龄C性别D自然
13.城市生态系统的正演替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向结构()、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
高方向的演化。
A明显B完整C简单D复杂
14.Witting等人曾按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把植物划分为极嫌城市植物、中度嫌城市
植物、中性城市植物、适生城市植物和()城市植物五类。
A中生B极适生C不适生D嫌
1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A生物B动物C食物网D消费者
16.城市生态评价一般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A)三方面着手进行。
A协调度B生产C消费D信息流
17.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必须强调景观的多样性,这不仅涉及城市的美观,而且也涉及绿
地系统的(D)。
A外貌B结构C稳定D多样
18.城市生态系统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B)的生态系统。
A强大B薄弱C高D稳定
19.按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可将其大致分为(B)噪声、工厂噪声和生活噪声。
A喇叭B交通C航空D机械
20.城市植被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覆盖率(D)。
A较高B高C中等D低
二、填空题
1.生态系统一词首先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2.城市形成与发展需要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和____________因素等基本条件。
3.物种和群落多样性保护是通过不同__________类型的保护而实现的。
4.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系统。
5.城市生境制图是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把各种____________类型落实在地图上。
6.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必须强调景观的多样性,这不仅涉及城市的美化,而且也涉及绿地
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7.城市水污染中的生物污染包括病原微生物和水体________________。
8.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________________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
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9.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________________平衡
状态。
10.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信息传递。
11.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所以城市人口的发展限制或代替了其他___________的发展。
12._______________模型是通过进一步地改变系统参数观察系统的响应,推测系统组分间
相互的动态关系。
13.按照潜在植被类型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更能适应该地区的_______________条件,获得稳定的发展和有较高的效益。
14.几乎限于城市建成区内生长,在郊区只是偶尔见到极少数个体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城市植物。
15.生态系统的结构是____________机制的载体,所有生态系统都有趋向于恢复因突变事件造成破坏的机制。
16.组成生态系统的有生命的生物成分是指____________。
17.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城市物质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________等。
18.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9.城市生态学是按____________划分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20.根据城市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可将其划分为:早期城市阶段、中世纪城市阶段、工业
化城市阶段、现代城市阶段和____________城市阶段。
三、判断改错题
1.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强度从城市外围向城市中心不断降低。()
2.城市热岛效应在各纬度地区均普遍存在。()
3.城市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4.城市环境规划是协调城市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要手段。()
5.自然能源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6.自然保护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终估算。()
7.按照使用性质、规模及位置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类型。()
8.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是先识别、分析生态危害然后再计算生态风险。()
9.“生态型”建筑能增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0.城市噪音不会损害城市建筑。()
11.城市规模(面积、人口及其密度等)对热岛强度亦有影响。()
12.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接近于生理寿命之前,只有个别个体死亡。()
13.稳态机制指生态系统对于发生在内部的各种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14.水利和沙盘模型均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建的实物模型。()
15.生态工程具有竭力效仿大建筑工程的特点,它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
四、问答题
1.简述生态社区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分析的步骤。
3.简述建设城市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程序。
4.简述城市降水较多的原因。
5.简述城市人口容量的基本特征。
6.简述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7.简述城市生境制图的概念及意义。
8.简述城市产业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9.简述城市生态规划的特点。
10.简述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1.试从生态学角度比较太阳能、风能、水力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自然能源的利弊。
12.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3.城市生态学研究基本原则有哪些?试述其中的三项原则。
14.试述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二篇:城市生态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 绪论
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2.霍华德的“田原城市”理论:每个城市规模不宜过大,约3.2万人包括周围2000公顷土地的农田和绿地森林,城市中心是花园,工业区设在城市的边缘,有便利的交通,整个城市像
一座大花园,居民生活在安排合理、优美舒适的环境之中。而建设这样的城市必须统一开发、经营和管理才能达到。
3.同心圆理论:城市的自然发展将形成5-6个同心圆形式,它是竞争优势及侵入演替的自然
生态的结果。
扇形理论:
多核心理论:
4.城市生态位的概念: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水、食物、能源、土地、气候、建筑、交通等)和生态关
系(生产力水平、环境容量、生活质量、与外部系统的关系)的集合。
5.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内容:
6.食物链(网)原理(概念、原理内容)
7.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内容:
① 各个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影响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
② 各子系统功能的状态也取决于系统功能的状态
③ 城市各个子系统具有自身的目标与发展趋势,作为个体存在,它们都有无限制地满
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④ 所以,城市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而是呈现出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状态
⑤ 因此,理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
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益
8.
第三篇:城市生态学复习
一、内容
第一章绪 论
要求
1、明确概念
2、了解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3、掌握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内容
1、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1)城市与城市生态学的定义
(2)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分支学科
(3)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社会意义
2、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1)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2)现代城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3、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
(1)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
(2)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环境承载力
▲城市生态位
▲城市生态平衡
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要求
1、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2、掌握生态系统平衡的意义
3、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
内容
1、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2)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2)物质循环
3、生态因子及其作用
(1)生态因子概念及其分类
(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3)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4)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4、生态系统平衡及其意义
(1)生态系统平衡
(2)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
要求
1、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2、掌握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3、了解城市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内容
1、城市、城市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
(2)城市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3、★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2)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4、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1)只有一个地球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危机
(3)★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章城市人口
要求
1、掌握城市人口概念、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
2、掌握城市流动人口概念和人口城市化的特征
3、熟悉城市人口的分类
4、了解城市人口动态和城市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内容
1、城市化概念城市人口概念
(1)城市化的概念
(2)城市化水平
(3)城市人口的概念
2、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
(1)城市人口的数量
(2)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3)城市人口性比
(4)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过密化
(5)城市人口分布
3、城市人口的分类
(1)城市人口的服务结构分类
(2)城市人口的职业结构分类
(3)城市人口的文化结构分类
(4)城市人口的民族结构分类
4、城市人口动态
(1)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人口增长
5、城市流动人口与人口迁居
(1)城市流动人口概念
(2)城市化与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3)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特征
(4)▲城市人口迁居概念
(5)中国城市人口迁居的基本原因
6、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
第五章城市环境
要求
1、掌握城市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掌握城市环境的类型和概念
3、理解城市环境保护的意义
内容
1、城市地质
(1)地质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2)城市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类型
2、城市大气环境
(1)城市大气
(2)城市大气污染——▲城市热岛
3、城市气候环境
4、★城市水环境
(1)城市水环境的特点与水资源
(2)城市水污染
(3)城市与过境水的相互关系
5、城市噪声环境
(1)城市噪声——★噪声污染危害
(2)★躁声管理
6、城市土壤环境
(1)城市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2)城市土壤受污染的特点
7、★城市植被
(1)城市植被的概念
(2)城市植被的特色
(3)城市植被的类型、分布
(4)城市植被的功能
(5)城市植被覆盖率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6)城市植被研究展望
8、城市动物
(1)城市动物的概念
(2)城市野生动物的特性
(3)城市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危害
(4)城市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
(5)城市动物园饲养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9、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及经济益损分析
(1)环境问题与经济水平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经济损失
(3)城市环境保护行动
第六章城市灾害及其防治
要求
1、掌握城市灾害的类型及预防、防治对策和措施
2、了解城市灾害的危害
内容
1、城市地质灾害
(1)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危害
(2)城市地质灾害防治之对策
2、城市火灾及其防治
(1)城市火灾的危害
(2)对城市火灾的预防措施
3、城市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1)城市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2)中国城市布局特点及洪涝灾害
(3)城市洪水的控制和防治
4、其他灾害
(1)传染病灾害
(2)城市交通事故
第七章城市景观生态
要求
1、掌握城市景观的概念和异质性
2、掌握城市景观的描述指标
3、了解城市景观的规划内容
内容
1、城市景观的概念
(1)景观的定义与内涵
(2)▲城市景观生态的概念
(3)景观要素的基本知识
2、城市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
(1)城市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
(2)城市景观要素特征
3、景观多样性与城市异质性
(1)景观多样性的概念和描述指标
(2)城市景观异质性
(3)城市景观异质性的测度
(4)★廊道效应
4、城市景观的演变
(1)★城市自然景观的演变★城市发展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2)城市人文景观
(3)城市景观要素的联系
5、★城市景观规划
(1)★城市景观规划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2)★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
(3)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景观规划
(4)城市植被系统景观规划
(5)城市景观的文化研究
第四篇:城市生态学 重点复习
一、基本概念
1、生态平衡;
一个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的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2、环境影响评价;
又叫环境影响分析,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3、城市景观;
城市所有空间范围,或是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
4、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种的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
5、城市人口迁居;
指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移动。
6、城市生态位:
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7、城市:
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8、净化作用;
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9、限制因子;
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 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10、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11、城市地质灾害;
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及财富遭受损失的现象。
12、城市林业;
指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利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指建造、经营和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
13、人工环境;
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14、城市可持续发展;
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
二、基本理论
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把简单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质的自养生物,也包括光合细菌)B,消费者(异养生物,指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和寄生者、杂食者)C,还原者(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包括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2、城市“污水资源化”对策的主要内容;
发展和利用污水灌溉,但要防止土壤环境污染,应实行“污水资源化”对策,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除重金属以外,对致癌、致畸以及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和半衰期长的放射性元素和病原菌等进行厂内处理,不允许将此类物质直接排入农田。
(2)健全城市下水道的排水系统,制定分区的排水规则,根据污水的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和预处理。
(3)根据区域性土壤环境容量,进行污水定额灌溉,并对输入土中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
(4)控制污泥施用量,改进施用方法。
(5)建立污水区防护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可净化土壤。
(6)建立土地处理系统处理污水,为农业提供肥料,并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提供循环利用的水资源,以帮助解决能源危机和消除对天然水的污染。
3、、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具有两个功能,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1)外部功能是联系其他生态系统,根部系统的内部需求,不断从外系统输入与输出物质和能量,以保证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的正常运转与平衡:(2)内部功能是维持系统内部的物流和能流的循环和畅通,并将各种流的信息不断反馈,以调节外部功能,同时把系统内部剩余的或者不需要的物质与能量输出到其他外部生态系统中去。
4、如何理解生态环境恶化?
(1)沙漠化;(2)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降水带北移);(3)臭氧层流失;(4)自然灾害。
5、我国人口迁居的特点;
(1)目前中国大城市人口迁居呈短距离、蔓延式向外扩散,有别于西方国家以汽车为交通工具人口向郊区远距离扩散的郊区化。
(2)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居民无经济实力在住房市场中自由选择住房,因而,中国的人口迁居以被动的迁居为主,其中以单位分房占重要地位。
(3)单位分房中以户主的工作年限、职务、职称为主要依据,因而住户社会地位的变化引起的迁居较为普遍。中国不存在西方城市因外来移民入侵和种族原因引起的迁居。
(4)影响人口迁居的因素在改革前后发生很大变化。
6、景观的内涵;
(1)美学上的意义,作为视觉没学上的概念,与“风景”同义,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对象。
(2)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景观的概念就很接近于生态系统或生物地理群落等术语。
(3)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景观是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一个景观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互相联系、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个生态系统的聚合。
7、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条件;
(1).城市下垫面的特殊性质,反射率小而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
(2).城市下垫面材料热容量,导热率较大,贮热多,提供给大气的热量较多,且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覆盖层善于吸收长波辐射,使城市晚间气温比郊区高。
(3).城市中的建筑物等不透水,降水也很快通过管网流失,地面蒸发小。
(4).城市中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特别是冬季。
(5).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散失。
8、本底的标准;
(1)相对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
(2)连通性。
(3)对动态的控制作用。
9城市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2))原则:
(1)保护城市特色,满足城市功能需求
(2)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3)扬长避短,合理优化
(4)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5)强化管理
10简述系统的特征;
A,整体性(集合性):系统是由许多元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这些元素虽然各具不同的性能,但它们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构成的整体。
B,关联性: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C,目的性: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D,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系统与环境不断进行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它的环境
E,反馈机制:所有的系统都是信息反馈系统,系统内部都有反馈机制。
11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如何选择?
(1)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对当地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强,苗源多, 价廉, 易成活, 有地方特点, 应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从保护自然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角度看, 选用乡土树种进行绿化, 是保护和维持地区自然景观特色的重要途径。为了丰富植物种类, 也可有计划地引进一些本地缺少, 而又可能适应当地环境的或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2)抗性强的植物,是指对酸、碱、旱、涝、沙性及坚硬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对病虫害、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的植物。
(3)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虽生长快但往往易衰老, 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慢生树虽生长缓慢但寿命可达百年以上。为早日发挥绿化效果, 应该以速生树种为主, 搭配一部分慢生树种, 尽快进行普遍绿化。同时要近远期结合, 有计划、分期分批地使慢生树种替换衰老的速生树种。
(4)常绿和落叶植物结合, 针叶和阔叶树结合。为达到景观要求的色彩效果和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时间动态序列变化效果, 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花色、花期、叶色、叶的枯荣期、植物的体态、外貌等, 并使之有机合理地搭配在一起。
(5)与园林绿地的功能相适应。如行道树的选择应该注重考虑以下特点:适应多种土壤, 耐干旱、耐瘠薄, 抗污染性强, 病虫害少,易繁殖, 易移栽, 耐修剪, 寿命长, 不易萌发根蘖,出芽早, 落叶晚, 绿化展叶期长落果少, 不飞絮, 无异香恶臭, 不妨碍街道环境卫生,枝繁叶茂, 冠幅较大,树形、叶形美观,尽可能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总之,根据城市绿化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和配置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的核心问题。一般应符合适用、美观和经济的原则,要讲究科学性、艺术性,并注意结合生产。
12、试述城市植被的概念及其特色;
概念:是指城市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它包括城市里的公园、校园、寺庙、广场、球场、医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所拥有的森林、灌丛、绿篱、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和。
特色:(1)植被生境的特化(2)植被区系成分的特化(3)植被格局园林化(4)结构单一化(5)演替偏途化
13、一个主导产业应具备的特征;
(1)造福人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2)与现行经济水平相适应,具有广阔的市场
(3)影响面打,能带动一大批企业的发展
14、对一个城市物质流的过程和城市物质代谢的动态及效应的辨识,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分别地进行?
(1)自然物质流及其利用循环:主要指水、大气、土壤矿质元素的地质社会生物学循环
(2)农副产品流及其生物社会学循环:主要是食物与营养循环
(3)工业原料产品流及工业生产的物料投入产出平衡过程:主要指投入生产资料经生产加工到制成品的输出过程
(4)生活及生产废弃物质的再利用循环:主要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及生活有机废弃物、垃圾、粪便的再利用情况
15、什么是酸雨?简述酸雨对树木的危害;
pH小于5.6的降水或降雪称为酸雨。酸雨不仅含有大量的H+,而且还有高浓度具有酸化作用的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等阴离子。
(1)酸雨侵蚀树木叶子的角质层,使保卫细胞功能紊乱,损害保卫细胞,引起蒸发和蒸腾作用增强,故对干旱和其它不利环境的敏感性下降;
(2)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叶与其它器官出现坏死斑或早衰;
(3)花粉活力下降,受精作用受到影响,果实、种子产量低,种子发芽率下降;
(4)叶和根的分泌过程改变,使叶际和根际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
(5)树木从大气中滤留的颗粒状物质和气溶胶,随降水再从林冠淋洗下来,使滴落和茎流水酸度增加。
16、城市景观规划工作一般分哪几个景观层次?
(1)城市总体景观
(2)城市区域景观
(3)城市局部景观
17、城市生物的次级生产过程具有哪几方面明显的特点。
(1)明显的依赖性
(2)明显的认为可调性
(3)社会性
第五篇:城市生态学论文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规划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趋于空心化巨型化的现状下,人们深切感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身心健康受损。如何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讨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大景观
1.生态城市规划背景
1.1生态城市定义
生态城市(ecopolis或ecocity或ecoville或ecological city或ecovillage)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虽然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已于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召开过4次,但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都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一些国家还提出了生态城市发展原则。1987年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992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上,组织者澳大利亚的唐顿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它边括了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远远超出了“可持续性”这个概念。1997年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撰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1]它具备良好的生产、生活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城市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城市的持续稳定。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高效利用,自然的演进过程也得到保护和发展。
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2]
1.2 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3]: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
力,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2)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0!/非循环0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3)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0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0,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5)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就广义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络系统,建立全球生态平衡“
1.3 评价生态城市的标准
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目标)应以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方面来确定,具体说来要实现以下标准[4][5]
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所在区域对其有持久支持能力,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适应”
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
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实施文明消费,物质!能量利用率及循环利用率高,消费效益高”
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
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环境质量高,符合生态平衡的要求”
6生态(健康)建筑得到广泛应用,有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
7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并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
8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高,有一个平等!自由!公正的社会环境“
9居民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包括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和环境道德观,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
10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强“以上10个方面,说明了生态城市在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方面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内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反映了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
创建生态城市就是要依据上述标准去调节和改善城市内部的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通过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各种手段去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
2.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中的景观规划
按照景观三元的理论,景观分三个层次:[6]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2.1狭义景观设计
进行生态园林建设规划不仅仅是绿化城市,更重要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从而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林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①规划理念—“显露自然、尊重生物多样性”与“以人为本”的有机结合;
生态的观念是尊重自然,而以人为本则是要求征服大自然让自然为人服务,基本上这是两个互相矛盾的理念,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在这两个理念中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既要合乎自然生态的规律,显露自然,尊重生物多样性,又充分利用自然尽可能的为人类服务且实行可持续发展。
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园林—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将保持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有机结合;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植物与特有动物等,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地区特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我们在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园林的时候应该首要并且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种特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标准,每个地方情况都有所不同,不
能为了建造生态园林而不顾城市立地环境,大量引进外来植物,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和生态入侵现象。
③生态园林体系的构建—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充分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风貌,保护好城市水体和山体,构建生态城市园林绿地体系;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的功能大于个体,我们建造生态园林的时候也要将整个城市的园林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构建出城市的生态园林体系,在保护好城市山体水体的大框架基础上构建生态城市园林绿地体系。
④生态园林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既可为生态园林建设提供目标和方向,同时又可为规划方案的实施分解和操作提供依托。
生态园林怎么建设,怎么建设才算好,应该有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这种考核体系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目标和方向。但是构建社会—经济—自然完整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要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规划中体现浓郁地方特色
2.2城市的大地景观规划
如何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是生态城市功能生态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
①规划理念,即“大景观”理念。突出城市整体景观功能,尊重城市景观的个性化、多样性、和谐性原则;
城市是一个整体,做生态城市的大景观规划时,其尺度远异于狭义的景观规划设计,必须突出城市的整体景观,尤其是有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城市,如何保留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又将其改造成为可适应现代人生活的地方,并与新城区的景观和功能有机结合,必须遵循城市景观个性化,多样性,和谐性原则。
②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即在已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以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为重心,研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与产业、人居、交通、水域等功能相融合的城市“大景观”生态格局构架;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的实际上是社会—经济—自然相互协调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共同发挥的,因此,缺少或者任何一个子系统不健全都会影响到整个复合生态系统,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以生态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为中心,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形成地方特色,通过严密的设计后尽可能通过自身来调节。
③景观生态支持网络的构建,即研究建立功能完善、运行健康,保障各种景观生态流输入输出的连续畅通,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环境良性循环的景观生态支撑网络,尤其是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建设规划;
城市的生态系统是相对比较脆弱的,因此,必须构建起城市的景观生态支持网络,以周边小
城镇的生态支持中心城市的生态,同时,中心城市本身也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尽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
④生态景观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体系的构建。
和生态园林建设一样,“大景观”的建设更应该有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关键是看城市的生态景观有没有在整个复合生态系统有没有发挥到最大效应,并与其他系统相适应,一起发挥功用。
3.结语
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甚至于生态城市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清晰的概念。但是,生态城市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要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最终目标。生态城市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人地和谐、社会公平与经济高效为目标,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想聚居地。即生态城市是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适合自身生态特色发展,各种物质流和能量流能够充分交换的城市。[7]在这样的城市中,水是清洁的,空气是清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资源可以得到循环利用,没有污染产生;道路畅通无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坦诚的;城市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具有独树一帜的魅力。
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态城市建设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的景观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不流于仅仅是应用外来植物创造生物多样性等工作,景观行业人士必须认真思考怎么做到真正的生态,做好真正的生态,以更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邵权,陈国阶.复合生态区划的系统分级及其实证研究.山地学报,2006,(6).[2]仲利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2005,(18).[3]仲利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2005,(18).[4]鲁敏,李英杰.生态城市理论框架及特征标准.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规划研究,1997,(6):17-20.[6]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新建筑,2001,(5).[7] 原华君,司马慧.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发展回顾.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