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08林业01浅谈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2.11定稿)
浅谈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研究表明,几乎没有一座清洁优美的城市不是靠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起来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城市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林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家林业局印发的《林业科学和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2020年)》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城市林业的发展步伐。文章介绍了我国城市林业资源基本情况,分析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未来城市林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林业;现状;趋势
1、我国城市林业资源情况
1.1城市林业简介
城市林业(urban forestry)的说法最早是由加拿大多伦多的Eric Jorgense教授在1965年为倡导“城市”与“森林”的结合而提出的,目的是促使自然林业与工业文明相结合。随后,城市林业的概念内涵不断发展变化。狭义的城市林业指市区绿化、美化为目标的林业。如今,城市林业更多的是指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林业,是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林业体系。即利用森林的功能改善城市其后条件,净化大气,回复和保持城市的绿色生机。城市林业是由园艺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社会科学和林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包括的范围广泛,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及附近地区的森林,还包括其他的树木资源和有关的植被,如公园中和街道旁、花园中和其他私有土地的大量树木资源。城市林业具有生态、文化和生产功能。
1.2我国城市林业发展基本情况统计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森林建设正在蓬勃兴起和发展,据有关研究估算(张颖,2010)目前我国城市森林覆盖率为34.27%,按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计算,城市森林面积为162.1万km2,蓄积面积为559407.1万km2,见下表1所示。截止2013年10月15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池州、贵阳、沈阳、许昌、长沙、成都、宝鸡、南宁等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表1 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城市建成区面积计算的城市森林资源情况
(单位:km2)
地区 建成区面积 地区
全国 27587 黑龙江
北京 1289 上海
天津 572 江苏
河北 1059 浙江
山西 617 安徽
内蒙古 708 福建
辽宁 1559 江西
吉林 807 山东
建成区面积 地区 建成区面积 城市森林面积
地区 建成区面积 城市森林面积
1216 河南 1360 466.07 贵州 306 104.87
836 湖北 1076 368.75 云南 399 136.74
1899 湖南 870
1266 广东 2965
1114 广西 743
625 海南 151 51.75 青海 65 22.28
558 重庆 667 228.58 宁夏 269 92.19
2033 四川 1118 383.14 新疆 251 86.02
298.15 1016.11 254.63 西藏 NA NA
陕西 605 207.33
甘肃 533 182.66
(资料来源:张颖,2010)
其中,深圳市在市区已有较高水准的绿化基础上,也是最早提出了周边郊区的生态风景林建设,要求兼顾生态功能,即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护田护路,和沿海防护功能,以山地森林公园的形式作为保护动植物种群、开辟旅游等,如野营、徒步旅游等。造林方式按当地实际情况,选取了荒山造林、立体营造、林内套种、间伐改造、疏林改造、综合联网、封管补植等十种不同类型。
2、我国城市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沙尘暴、雾霾、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在各地都时有发生,这严重损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对人们的工作、学生的正常学习构成了威胁。人们日益认识到,需要通过发展城市森林,注重城市林业建设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于是,城市林业的发展逐渐受到各省市的大力重视,充分利用植树造林、森林规划及公园建设等来净化空气,改善其后污染和保持水土,是实现城市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1 城市林业发展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
城市林业发展规划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现如今,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大多都是由于缺乏对城市生态的规划特别是城市林业规划,或是城市林业规划滞后所致。以往的城市发展规划很少考虑到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引领,导致工业集中于城市或近郊,污水、废弃物排放污染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城市林业建设滞后,处于被动地位,绿地不足。例如,加工制造业发达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地区,积极发展制造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城市林业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给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2.2城市可用绿地规模有限
截止2008年底,全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已达1747493公顷,公园面积218260
公顷,分别是1998年的2.34倍和2.98倍。但全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9.7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3.29%和绿化覆盖率37.37%,远远低于挪威、瑞典和巴西等发达国家。总体来看,除去建筑等基础设施用地外,我国的城市建成区可绿化用地规模已十分有限,森林总量也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2.3城市森林结构不合理
长久以来,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滞后,我国城市林业总体质量不高,生态、社会及经济综合效益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环境压力的承受力十分有限。现如今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依然被作为衡量城市绿化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城市林业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绿地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后果。纵观发现,为了增加绿地面积而大量应用纯林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城市森林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的过于单一,造成了生物多样性差,导致其难以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应对环境压力差的后果。
3、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趋势
我国城市林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用一句话来体现,即“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3.1城市林业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林业发展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也是城市林业建设的主题。城市林业建设就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空间。未来城市林业建设不但注重提高生态功能,还会更加注重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娱乐等需求。这方面可以从现代城市的城区片林、城郊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建设中窥见,从城市森林宏观布局、树种选择、植物配置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3.2城市林业发展以实现多功能综合利用为目标
未来城市林业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发挥城市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生产效益综合功能为最终目标。城市林业仍以城市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为核心,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能力。同时,它还具有野生生物栖息、城市动植物基因库、城市森林游憩等多种功能。
3.3城市林业发展更加体现个性化和地方特色
每个城市的区域位置不同,拥有的资源条件、环境气候、人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不相同,而城市林业发展以地区所处自然地理位置为基础,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势必呈现各市的发展特色,体现出城市类型和发展形式的多样性,侧面反应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久而久之,城市森林也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逐渐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习惯、森林文化等特色有机结合,与城市居民审美
观和自然观相协调,实现个性化的城市林业发展。3.4现代科技逐渐成为城市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科技的应用,现代科技将逐渐成为城市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科技的应用将为城市林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运用“3S”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城市林业规划设计,对城市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火灾、火险及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另外,生物技术工程也逐渐用于城市适宜绿化材料的定向选育等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胡明形.中国城市林业与园林绿化统计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EB/OL]..[3]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年)》、《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EB/OL]..[4]马驰,郑宇.浅谈我国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123.[5]尤清娟,杜丽影.城市林业的发展趋势及主要对策[J].科技信息,2011,(08).[6]祖广艳.我国城市林业发展趋势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2:135.
第二篇:浅谈我国林业现状及整地
浅谈我国林业现状及整地、造林方法
论文关键词:林业
论文摘要: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
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t。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盛产松香和林副特产品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万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万t左右,年创汇均在1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1.4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5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
2、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
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第三篇: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此文系本人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欺骗行为,必有恶
报应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林业发展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林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林业发展的有效对策,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林业产业不仅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更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下文将以云南省为例,通过对该省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促进现代林业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的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达到1.7万种以上,占全国总植物种类总数的52.8%,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在坚持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目前云南已经初步建成门类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建立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湿地公园1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7处、国家沙漠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8处。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40%上以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完成了集体林确权面积2.7亿亩和营造林3634万亩。截止2015年底,林业总产值达到了2800亿元,相比于2010年增长了3倍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元。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一)云南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的优越、气候适宜、森林资源的丰富等明显优势,为云南的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在林业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科技力量较弱,林业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云南省的林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发展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例如:云南共有6559种天然药材,但是真正被开发出来的药物资源还是很少的。
另一方面,由于创新能力和科技力量较弱以及管理运行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林业资源的开采技术还不到位,云南省一些林业资源还沉睡在深山老林中,尚未被利用。所以林业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省内各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云南省的林业产业主要集中在滇中经济圈,而其他地方的林业资源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林产业的发展区域分布不平衡,各地区间林产业发展的差距明显。
3、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明显
环境标准体系认证、林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森林认证等都属于社会化服务的范畴。
云南省虽然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近年来林产业发展也更上一层台阶,但是其社会化服务功能未能跟上发展的步伐,这可能会导致云南省一些林产加工企业在国际化贸易中面临着不平等待遇和关税问题。这严重的影响到云南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发展,阻碍了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林业产权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云南省在对林产业发展的政策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相关林业产权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省内存在着树木资源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划分不规范的现象,这可能会降低大家对投身于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事业的积极性,是云南省规模化建设商品林基地的阻碍。
5、林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感受到林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产的发展,投入的发展资金与往年相比增加不少,但是,由于由于云南的林业资源面积广且分布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开采难度较大等原因的制约,导致国家所投入的资金和云南林业发展需求的资金数目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资金的短缺是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云南省林业发展中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提高林业产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改善林业产业结构、例如:改善人工林种植和维护技术、定向单株培育技术、复合经营技术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培训,培养他们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装备,全面提高云南省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林业的综合效益,通过市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二)建立健全的林业产权制度和林业管理制度
完善相关林业产业的制度和加强林业产业的管理制度,对云南省的林业的采伐必须要有政策的保障,明确森林树木的产权和林地的使用权,依法保护林业户主的合法权益,调动大家的造林营林的积极性,促使林产业的生产经营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还要建立林产业的管理体制,督促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加快林业产业建设的步伐,促进林地的合理流转。
(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云南省林业产业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国家林业专项资金的支持、银行的投资贷款以及省内的经济支持。云南省的林业产业较为复杂,所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的重大项目补贴经费的,把云南的林业产业作为省内首要产业,加强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地利用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投资贷款,推动云南省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还要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林产加工企业合理地开采林业资源,延长产业链和鼓励个体林产业经营等方法提高云南省整体的经济效益,为林业产业的发展筹集资金。
(四)积极学习现代化林业知识,改变传统理念
我们必须加强科学经营林业产业在云南省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生态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并改变陈旧的发展观念,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和需要的新理念,促使人们对林业经营理念的科学化和创新化。
(五)完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首先要加快云南省二、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其他价值从而达到提升产品精加工的能力,以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为例,加快湿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有利于推动云南省林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立,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其次,建立特色园区,发挥产业园的整体优势,推动附近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六)建立林业产业的预警信息系统
要随时注意市场的动态并加以分析,及时掌握投资动向、价格变化、原材料信息等市场发展信息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要向省内乃至社会发布实时信息,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帮助相关林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了解投资信息和争取的做出决策。
(七)科学的建立林产业工作队伍
在林业产业建设中,劳动者起到主导作用,我们要加强对林业农户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鼓励大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到林业培育等技术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林业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要打造一批专业的林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对云南省的林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八)充分发掘云南省林地开采的潜力
云南省有丰富的森利资源,我们在大力发展商品林的同时,还要充分地利用云南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黄连木等树种,成立林木能源示范基地,推动云南省生物柴油项目的发展,带动整体经济效益。
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林下土地资源的优势,发展林草、林药、林菌等相关产业,提高林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率,促进云南省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语:
林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的发展。林业产业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在今后发展中,我们要把林业科学研究和林业生产结合在一起,全面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周会娥.浅议云南林业发展的潜力[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02:133-134.[2]王利芳.关于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究[J].北京农业,2011,36:102-103.[3]何小洋,蔡春梅.浅谈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绿色科技,2013,12:133-134.
第四篇:我国塑料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塑料模板发展现状及趋势
http:///newcirclemodule/article_viewEntry.do?id=1797934&circleId=103080
评论:3 条查看:1881 次gqgmzhang 发表于 2008-05-18 17:05
近几年,塑料模板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塑料模板的品种规格越来越多,我国塑料模板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目前在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中也已得到大量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塑料模板是一种节能型和绿色环保的产品,推广应用塑料模板是“以塑代木”,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塑料模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采用塑料模板应该是模板行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
塑料模板的发展概况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板。1982年宝钢工程指挥部和上海耀华玻璃厂联合研制成“定型组合式增强塑料模板”,于1983年通过鉴定。这种模板选用聚丙烯为基材,玻璃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采用注塑模压成型,模板结构和规格尺寸与组合钢模板基本相同,通过上海宝钢10多项建筑工程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受到施工人员的好评。
砂塑和木塑板模板。1988年昆明工学院研制了以废砂、炉渣、矿渣、石英砂等为主要原材料,以废塑料为黏结剂的复合材料,主要用作地砖、装饰板、包装箱板和排水管等,昆明建筑安装公司曾用来试制钢框塑料板模板。上述几种塑料模板由于模板的承载力和刚度较低,耐热性较差,板面易产生蠕变,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另外,当时聚丙烯材料的价格也较高,因而没能得到大量推广应用。
强塑PP模板。1995年唐山现代模板股份合作公司在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河北理工大学、唐山塑料研究所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研制成功了改性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简称强塑PP),是以聚丙烯树脂为基材,添加防老化、阻燃等助剂,采用SiO2纳米材料改性。玻璃纤维增强的结构性板材,一般是两层玻璃纤维布复合聚丙烯,其中有机材料占60%,无机材料占40%.强塑PP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已能达到混凝土模板的施工要求,用于做素板施工可以周转50次以上,用于钢框塑料板模板可以周转150次左右,模
板价格也接近胶合板模板,因而在许多建筑和桥梁工程中大量应用。
竹材增强木塑模板。2004年湖北石首鑫隆塑业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竹材增强木塑模板,这种模板是以聚丙烯树脂为基材,添加木屑和阻燃剂,以竹筋为增强的结构性板材,采用层压机热压成形。这种模板的特点是采用竹筋增强,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较好,能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树脂内添加了木屑,减少了树脂的用量,减轻了产品的重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素板使用次数可达30~50次,用于钢框塑料模板可以使用100次左右,这种模板在许多桥梁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效果很好。
塑料模壳。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图书馆等一些密肋楼板建筑的模板工程中,吸取了国外的经验,采用了塑料模壳,进行密肋楼板的施工,取得较好效果。这种模壳以改性聚丙烯塑料为基材,采用模压注塑成型。其优点是生产效率高,重量轻、韧性较好。缺点是模具费用高,刚度、强度和耐冲击性能较差,损坏率高,周转使用次数少,因而没有大量推广应用,逐渐被玻璃钢模壳替代。
塑料模板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塑料模板优点显著。
塑料模板板面平整光滑,可达到清水混凝土模板的要求,脱模快速容易;板面平整度误差可以控制到0.3mm以内,厚薄均匀度好,厚度公差可以控制到±0.3mm之内。用作钢框组合的模板比竹胶板模板更适合。
耐水性好,在水中长期浸泡不分层,材料吸水膨胀率小于0.06%,板材尺寸稳定。可以耐酸、耐碱,耐候性也好,温度在-60℃~130℃都能正常使用,耐久性强,使用6年的衰老度仅为15%,能正常使用8年以上。在沿海地区、地下工程、矿井、海堤坝等工程中应用比钢模板更适宜。
可塑性强,允许设计者有较大的设计自由,能根据设计要求,通过不同模具形式,生产出各种不同形状和不同规格的模板,模板表面可以形成装饰图案,使模板工程与装饰工程相结合,这是其他材料模板都不易做到的。
加工制作简单,制作工序和生产设备都较单一,板材用热压机即可快速模压成形。施工应用简便,塑料板材可以钻孔,钉、锯、刨等具有与木模板一样的加工性能,现场拼接很方便。
可以回收反复使用,塑料模板施工使用报废后可以全部回收,经处理后可以再生塑料模板或其他产品。对生产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对施工企业无需支付处理报废竹(木)模板的费用,还可以得到塑料模板10%的残值。施工应用整个过程中无环境污染,是一种绿色施工的生态模板。
各种新型塑料模板正在不断开发和诞生。木塑复合刨花板模板。这种模板是将木质材料与塑料混合,铺装后再热压复合成新型复合材料。其所用木质材料主要采用木材加工剩余物,枝桠材及人工林小径材。塑料原料为废弃的塑料膜、塑料袋等。塑料品种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也可以是不同塑料的混合物,这对充分利用废弃塑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塑料废弃物形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困扰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自身发展的问题之一。在“白色污染”中,农用地膜、一次性废弃餐具及一次性塑料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我国年农用膜生产量已超过100万吨,对于塑料膜、袋废弃物基本没有良好的回收利用途径。新型木塑复合刨花板模板的开发和应用将是解决废弃塑料膜、袋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并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木塑复合刨花板模板是采用木材加工剩余物、枝桠材和废塑料为原料,因而模板的生产成本很低。其物理力学性能也较好,据有关研究所的测试资料,静曲强度为97.1MPa,静曲弹性模量为9809MPa,胶合强度为3.26MPa,都高于木胶合板模板和竹胶合板模板,完全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另外,这种模板使用报废后,也可以全部回收利用,不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目前,这种模板还没有正式批量生产,但是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和社会环境效益。
GMT建筑模板。GMT是玻璃纤维连续毡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GlassFiberMatReinforcedThermo鄄plastics)的英文缩写,它是用可塑性的聚丙烯及其合金为基材,中间加进玻璃纤维和云母组合增强而成的板型复合材料,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复合材料之一。它具有钢材、玻璃钢等材料的共同优点,如重量轻、强度高、耐疲劳、耐冲击、有韧性、防腐性好、耐磨性和耐水性好等。
GMT在国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发,90年代广泛应用的“以塑代钢”新型复合材料,目前国际上年产量约15万吨左右,主要生产地在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主要用于中高档汽车结构材料和零配件、建筑模板、包装箱和集装箱的底板与侧板、家用电器、化工装备、体育场馆的座椅和运动器材、军工产品等。韩国和日本的GMT建筑模板已大量用于建筑工程中。
我国在九五期间将“汽车用GMT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列为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现已通过验收。最近,江苏双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在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技术支持下,采用国家“863”计划GMT项目的科研成果,设计和开发生产了GMT建筑模板,通过试制和试验已获得成功。现已建成国内第一条连续化GMT片材生产线,一期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年,2007年GMT建筑模板正式投产用于建筑工程中。
工程塑料大模板。2002年北京天冠伟业工程塑料模板公司经过几十次的工艺配方试验、模具加工、生产设备改造、模板试制和试验、大模板工程试用等一系列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经历了三年多时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工程塑料大模板系列产品。这种模板是在GFPP塑料中,添加十几种辅助材料,经混合搅拌后,用专用造粒机制成混合料粒,再由挤出机加工成板材、异型材、管材等部件,在车间内加工组装焊接成工程塑料大模板。
工程塑料大模板的面板为PP增强塑料板,板厚为10mm~12mm;模板边框为专用PP增强塑料异型材,截面为不等边角形状;模板竖肋、横肋为专用双腹工字型PP增强塑料异型材。模板支撑为专用PP增强塑料圆形管材。经组装焊接可以加工成各种规格、形状的模板系列,如组拼式墙体大模板,以及阴角模、阳角模、梁模、楼梯模、阳台模等。
作者简介:糜加平长期从事建筑模板脚手架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20多年来,曾主持完成“组合钢模
板”等11项国家级和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编9项国家级和部级技术标准;申报两项国家专利。先后荣获10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技成果奖;主持撰写了“建筑模板与脚手架研究及应用”等书籍;参加编写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及其应用”等书籍;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重要论文30余篇,完成科技研究报告10多篇。
第五篇:浙江林业产业发展与趋势
浙江林业现状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现有林地面积9911.1万亩,森林覆盖率60.58%。全省53个林区县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3%(3024万人),其中依托林业生活来源的有1706万人。森林面积中,乔木林410.07万公顷,竹林83.34万公顷,经济林107.95万公顷。目前我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154.8亿元,同比增长25.5% ,位居全国前列。
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作出生态省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浙江林业带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和生态文明建设。据浙江省林业厅与浙江农林大学的联合专题研究表明,浙江林业为177.49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就业效应贡献率为5.21%。其中直接就业114.7万人,就业贡献率为3.4%;带动就业61.79万人,就业贡献率为1.81%。2011年数据统计表明,浙江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154.8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中:第一产业产值657.3亿元,增加107.8亿元,增长20%;主要增加在营造林、花卉苗木和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及采集,产值分别为35.1亿元、176.2亿元、370.2亿元,增加17.2亿元、35.2亿元、45.1亿元,增长96%、25%和14%。第二产业产值1900.8亿元,增加922亿元,增长94 %;主要增加在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木竹藤家具、工艺品制造和木竹苇浆造纸,产值分别为605.7亿元、250亿元、138.8亿元和719.9亿元,增加113.3亿元、60.3亿元、13.4亿元、690.5亿元,增长23%、32%、11%、2348%。第三产业产值596.7亿元,增加160.9亿元,增长37 %;主要增加在森林旅游和林木相关产品批零贸易,产值分别为288.7亿元、274.2亿元,增加64.4亿元、94.8亿元,增长29%、53%。森林的经济功能,与森林产业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山区农民就业增收息息相关。通过森林经济价值的评估,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第一,我省森林资源中蕴藏着巨大的资产价值量。全省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量高达3388亿元,若按50%的贷款抵押率计算,则可质押林业信贷近1700亿元,接近于2009年全省农村信用机构的农业贷款总额,表明我省森林的融资潜力巨大。截止2011年底,在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登记和备案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
面积共计1386万亩,流转金额达213亿元,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金额共计65.5亿元,贷款农户12.33万户。因此至少还存在现阶段林权价值10倍的增值空间。至目前,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全省已累计变现30多亿元,使5万多农户获得生产资金,为林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劲。
第二,我省的经济林和竹林体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经济林、竹林分别以占森林面积17.9%和13.6%的比例,发挥出占39.6%和26.9%的经济价值,成为我省农民的主要林业收入来源。经济林单位面积价值为12.43万元/公顷、竹林为10.94万元/公顷,分别是乔木林的5.8倍和5.1倍。5年间,全省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量增加252.23亿元,平均每年增量50.45亿元。以竹林为例,资产增长最快,通过加大抚育和经营力度,实施提质增效、低产林改造工程等,5年增加105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1亿元。
第三,森林资产价值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2009年,全省森林资源资产总生产值647.46亿元,净生产值232.23亿元,按全省2009年的3282万农业人口计算,相当于增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07元。这充分体现了森林在推动农民增收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浙江省以林业名特优新基地和森林食品基地建设为抓手,全省建设各类林业特色基地215个,面积217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37万亩,年产值超66.9亿元。以木竹加工为主的林产加工业稳步发展,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有300多家,形成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浙江以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发森林旅游业和发展有林业特色的“农家乐”。目前全省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已达95个,经营面积33.5万公顷,年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有林业观光园区82个,年接待人数420万人次。据测算,森林旅游业经营收入达78亿元。
第五,发展森林碳汇: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暖。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要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单位面积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达到每公顷150.47吨。以云杉为例,一棵在30年内能吸收二氧化碳100公斤左右,而经过核证后的碳汇量是有经济价值的,这使得“植树”的价值重估。而以往,林农植树造林的价值仅仅体现在“退耕还林”补助,每亩仅200余元。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和碳汇交易引入,按清洁发
展机制执行的造林项目,在植树造林中可以实现植树的工时收入、满30年后第一轮砍伐的分配收益、林地种植养殖项目收益和长达30年的“森林碳汇”交易收益。据全省“关注森林”会议介绍,近50年来,浙江平均气温升高近1.2℃,增温速率为0.24℃/10年,高于同期全国0.22℃/10年的水平。据预测,到2030年,浙江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65℃至0.77℃,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浙江省林业“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工作,加快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周国富副书记指出当前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关键要做大做强龙头,要大力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着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因此,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促进林业龙型经济发展是新时期我省加快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据浙江省林业厅数据公布,我省现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林业龙头企业3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0多家。
2001年全省林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20多亿元,其中列入省局重点扶持的21家企业(含2家市场)实现销售收入46.45亿元、利税4.54亿元,出口创汇816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7.86%、17.31%和18.26%。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各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如浙江康大实业有限公司、国厦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品华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东白山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利用林业贷款7800万元,新建香榧、油茶示范基地5400亩,受益农户5200户,为社会创造工作岗位、安置就业人员182人,带动农民增收494万元。如信林担保既当“孵化器”,又当“助推器”,成功扶持我省林业龙头企业——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A股(002043)在深交所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4.98元,发行后总股本为1.22亿万股,可流通股本为4200万股,本次上市流通股本3360万股。上市几天来屡创新高,至5月18日收盘,股价达到
6.43元。如德清莫干山竹胶板厂投资4500万元,征地38亩,扩建年产100万平方米的双覆面竹胶清水模板项目建成投产。
我省林业龙头企业十分注重品牌创建,加强林产品的品牌宣传,努力提高知名度。根据浙江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11年第1号、第2号公告,全省共有23
3个产品被评为2011年浙江名牌产品,其中有“兔宝宝”牌木质门等工业类林产品5个、“仙居杨梅”牌仙居杨梅等农业类林产品5个、枫桥香榧等浙江区域名牌5个。全省共有502个浙江名牌产品通过复评,其中有“鹦鹉”牌实木复合地板等工业类林产品14个、“森禾”牌花卉种苗等农业类林产品18个。至此,我省共有浙江名牌产品(林产品)130个。
“十一五”期间:重点生态工程顺利推进。目前我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154.8亿元,比2010年同比增长25.5%,实现了从森林资源小省向林业产业大省的跨越,许多山区农民依靠林业走上了富裕的道路。2011年,浙江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为期5年的“森林浙江行动”。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稳定在61%以上,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18%以上,建成生态公益林4500万亩,建成现代林业园区300个,其中,综合区5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70个、特色精品园180个,按此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承担占全国9%的林木蓄积增量,这将是我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为国家作出的一大贡献。“十二五”浙江林业发展将以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三大体系为建设重点,以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为主线,以资源保护和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实现“森林浙江”的目标要求。
备注:以上所有数据都来源于浙江省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