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县林业现状及思考
我县林业现状及思考
一、基本发展概况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全县国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万公顷、林地9.39万公顷、水面O.61万公顷,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人口57.18万人。自实施“五〃八“绿化规划以来,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3.7%上升到53.1%,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155万立方米提升到400万立方米。林业生态建设历经“五〃八”绿化灭荒、林业二次创业、“十五”绿化规划三大阶段。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消灭宜林荒山,1996年实现绿化达标,初步构筑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两大体系。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森林植被完全恢复,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一)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中德合作长防林项目。1996至1999年完成营造林工程5417.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198.7公顷,封山育林2219公顷,并同时完成了项目苗圃、采种林分、水保工程、节能、林区工程、培训中心等工程建设,受到中外专家一致好评;
二是退耕还林工程。2002-2004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造林6267公顷,其中坡耕地退耕造林3334公顷,荒山荒地造林2933公顷,分布全县16个乡镇,惠及3.5万农户;
三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区划国家公益林21333公顷和省级公益林11333公顷,对生态脆弱区进行全面封禁管护;
四是世行项目造林。截止目前,人工造林1467公顷,竹林垦复1433公顷,中幼林抚育间伐2000公顷,有效地促进我县林业基地建设;
五是万里绿色长廊建设。1998年,县有关部门投入绿化资金800万元,对途经境内的沪蓉高速、105、318国道、合九铁路及省道209进行重点绿化,建农田林网510公顷,农田建网率100%。
六是国家封山育林示范县建设。“九五”期间,在皖水、潜水沿岸建立封山育林示范区7334公顷,发挥了良好示范推动作用,封山育林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二)城乡绿化建设
1、县城区绿化:县城区占地总面积948公顷,常住人口68966人,绿地面积335公顷,覆盖面积369.86公顷,绿化覆盖率39.02%,绿地率35.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2平方米,单位庭院绿化覆盖率36.52%,新建居住小区绿化覆盖率42.65%;
2、乡镇绿化:16个乡镇所在地占地总面积329.1公顷,已绿化110.49公顷,绿化覆盖率3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
3、村屯绿化:农村四旁、村庄基本实现绿化,15年完成四旁植树2200万株,村庄占地1535公顷,已绿化550.3公顷,绿化覆盖率35.9%;
4、道路绿化:境内宜绿化道路356.9公里,已绿化里程356.9公里,道路绿化率100%,保存率100%,折合面积661.7公顷;
5、河渠绿化:境内有大沙河、皖水、潜水、长河等6条主要河流,14条渠道,累计河渠817.6公里,已绿化817.6公里,绿化率100%,保存率100%,折合面积222.6公顷;
6、林业用地绿化:全县林业用地面积93883.9公顷,有林地面积93288.3公顷,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沙基本绿化,林业用地绿化率99.4%;
7、古树名木保护
县林业局于2010年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建立了古树名木管理档案。经查,全县有古树名木267株,其中国家一级18株,二级35株,三级214株。对列入保护的古树名木,全县统一进行挂牌保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二、主要工作思考
我县的林业工作在围绕“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前提下,大力实施林业工程项目,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全力推进产业发展,要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要抓紧抓早,确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十二五”末,我县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54%,年均提
高0.2%,下一步,将重点开展油菜项目基地造林、绿色长廊工程造林、火烧迹地更新造林、村庄沟渠和城镇公共绿地造林,着力提高城镇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社区绿化、庭院绿化水平。统筹城乡绿化,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2、要创新发展,不断深化林业改革
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推进林业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进程,改变“低、小、散”局面。拓宽林业发展空间,提高林地利用效率,提高森林资源承载能力,在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林业龙头企业上作文章。
3、要综合治理,积极防扑森林火灾
广泛开展森林防火政策,知识宣传活动,切实增强森林防火意识;排查重点森林火灾隐患,严管野外用火;配备扑火物资和设备,加强扑火专业队建设,提高专业扑火水平;实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构建天柱山、金紫山、板仓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林区生物防火森林生态屏障。
4、要突出重点,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挖源头案件,确保林区长治久安;加强举报网络建设,实现点线面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打击森林违法的高压态势;加强大树保护,打击乱挖,盗挖、非法运输大树行为;加强林地保护,打击非法开山、采石、修造、窖茯苓、烧炭、挖兰草和各种树桩等破坏林地和森林资源行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打击乱捕、滥猎、非法销售野生动物行为;加强马尾松毛虫监测防治,积极开展化学烟雾防治、白僵菌生物防治及松材线虫病防治。
5、要增强后劲,大力实施林业项目
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真正还原森林植被;生态公益林长期保持,还原到原生态面目;实施生态文化林建设项目,为天柱山旅游增添新的合力;大力培育林业科技示范林场和示范大户;根据区域特点建设余井竹木产业园、黄铺苗木花卉交易大市场和痘姆林权交易大市场。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县的林业工作在目前的大好环境下,趁势而上,创新发展,按照以上的几点思考,扎实开展相关工作,为我县“生态立县”战略做出应有的成绩,促使潜山林业良性循环,永续发展,创造林业新局面。
第二篇:浅谈我国林业现状及整地
浅谈我国林业现状及整地、造林方法
论文关键词:林业
论文摘要: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
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t。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盛产松香和林副特产品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万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万t左右,年创汇均在1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1.4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5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
2、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
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第三篇: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此文系本人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欺骗行为,必有恶
报应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林业发展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林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林业发展的有效对策,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林业产业不仅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更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下文将以云南省为例,通过对该省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促进现代林业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的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达到1.7万种以上,占全国总植物种类总数的52.8%,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在坚持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目前云南已经初步建成门类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建立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湿地公园1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7处、国家沙漠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8处。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40%上以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完成了集体林确权面积2.7亿亩和营造林3634万亩。截止2015年底,林业总产值达到了2800亿元,相比于2010年增长了3倍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元。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一)云南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的优越、气候适宜、森林资源的丰富等明显优势,为云南的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在林业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科技力量较弱,林业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云南省的林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发展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例如:云南共有6559种天然药材,但是真正被开发出来的药物资源还是很少的。
另一方面,由于创新能力和科技力量较弱以及管理运行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林业资源的开采技术还不到位,云南省一些林业资源还沉睡在深山老林中,尚未被利用。所以林业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省内各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云南省的林业产业主要集中在滇中经济圈,而其他地方的林业资源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林产业的发展区域分布不平衡,各地区间林产业发展的差距明显。
3、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明显
环境标准体系认证、林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森林认证等都属于社会化服务的范畴。
云南省虽然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近年来林产业发展也更上一层台阶,但是其社会化服务功能未能跟上发展的步伐,这可能会导致云南省一些林产加工企业在国际化贸易中面临着不平等待遇和关税问题。这严重的影响到云南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发展,阻碍了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林业产权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云南省在对林产业发展的政策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相关林业产权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省内存在着树木资源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划分不规范的现象,这可能会降低大家对投身于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事业的积极性,是云南省规模化建设商品林基地的阻碍。
5、林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感受到林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产的发展,投入的发展资金与往年相比增加不少,但是,由于由于云南的林业资源面积广且分布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开采难度较大等原因的制约,导致国家所投入的资金和云南林业发展需求的资金数目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资金的短缺是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云南省林业发展中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提高林业产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改善林业产业结构、例如:改善人工林种植和维护技术、定向单株培育技术、复合经营技术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培训,培养他们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装备,全面提高云南省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林业的综合效益,通过市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二)建立健全的林业产权制度和林业管理制度
完善相关林业产业的制度和加强林业产业的管理制度,对云南省的林业的采伐必须要有政策的保障,明确森林树木的产权和林地的使用权,依法保护林业户主的合法权益,调动大家的造林营林的积极性,促使林产业的生产经营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还要建立林产业的管理体制,督促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加快林业产业建设的步伐,促进林地的合理流转。
(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云南省林业产业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国家林业专项资金的支持、银行的投资贷款以及省内的经济支持。云南省的林业产业较为复杂,所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的重大项目补贴经费的,把云南的林业产业作为省内首要产业,加强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地利用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投资贷款,推动云南省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还要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林产加工企业合理地开采林业资源,延长产业链和鼓励个体林产业经营等方法提高云南省整体的经济效益,为林业产业的发展筹集资金。
(四)积极学习现代化林业知识,改变传统理念
我们必须加强科学经营林业产业在云南省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生态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并改变陈旧的发展观念,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和需要的新理念,促使人们对林业经营理念的科学化和创新化。
(五)完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首先要加快云南省二、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其他价值从而达到提升产品精加工的能力,以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为例,加快湿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有利于推动云南省林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立,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其次,建立特色园区,发挥产业园的整体优势,推动附近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六)建立林业产业的预警信息系统
要随时注意市场的动态并加以分析,及时掌握投资动向、价格变化、原材料信息等市场发展信息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要向省内乃至社会发布实时信息,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帮助相关林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了解投资信息和争取的做出决策。
(七)科学的建立林产业工作队伍
在林业产业建设中,劳动者起到主导作用,我们要加强对林业农户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鼓励大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到林业培育等技术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林业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要打造一批专业的林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对云南省的林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八)充分发掘云南省林地开采的潜力
云南省有丰富的森利资源,我们在大力发展商品林的同时,还要充分地利用云南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黄连木等树种,成立林木能源示范基地,推动云南省生物柴油项目的发展,带动整体经济效益。
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林下土地资源的优势,发展林草、林药、林菌等相关产业,提高林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率,促进云南省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语:
林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的发展。林业产业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在今后发展中,我们要把林业科学研究和林业生产结合在一起,全面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周会娥.浅议云南林业发展的潜力[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02:133-134.[2]王利芳.关于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究[J].北京农业,2011,36:102-103.[3]何小洋,蔡春梅.浅谈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绿色科技,2013,12:133-134.
第四篇: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
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现状及对策
(临洮县林业局森防站730500)
近年来,在我国林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那么处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前沿阵地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森防机构的现状如何?工作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工作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大局。
一、林业生物灾害特征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林业灾害的一种,其危害机理和危害过程比其它种类更为复杂,危害的后果也最为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最大。有害生物入侵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侵入我国并造成危害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已近20种,年均发生面积130hm2,造成经济损失达560亿元。同时,国内本土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也呈上升趋势,常发性和危险性病虫种类每年居高不下。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是一种由林业有害生物引起的、同时掺杂人为因素的生物类自然灾害,它既有水灾、火灾同样的毁灭性,又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如发生的普遍性和治理的艰巨性、长期性等。需要指出的是,人为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造成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扩散危害,却因种种原由,没有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控制,这比有害生物本身更令人后怕。
二、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县级林业是组成全国大林业的小分子,位于前沿阵地,首当其冲,其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林业建设的大局。拿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县级森防事业发展极不平衡,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西部各省,县级森防站绝大多数都是林业局下属的一个股室,或者是林技推广站里面一个业务室,人员从一个到几个不等。这些人员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安排去做整地、造林现场技术指导,搞县级造林自查验收、作业设计、规划制定、各种资源调查和管护等等,没有专业工作自主决定权。二是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那些被指定从事森防工作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岗位想变就变,随便拿来顶缺也是常有的事。县站普遍人员偏少,知识层次低、技术水平差,部分人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三是县级森防经费短缺,没有列入工程治理项目区,或没有国家级测报点的,上级业务部门基本不给森防经费。
四是观念陈旧,工作简单化。许多地方至今还停留在灾后救灾时代,没有认识到监测预报和全方位培育健康森林的重要意义,只开证、不检疫;瞎编乱造测报数据,应付差事的现象非常普遍;灾害发生后,要么兴师动众,大量使用高毒化学农药,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年年防治、年年大面积发生的恶性循环局面。要么不去积极治理,坐等上级主管部门列项目、拔经费,贻误时机,造成扩散蔓延。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县站普遍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检测设备缺乏,许多情况下只能凭肉眼和经验工作,这给现场检疫、病虫监测调查、防治等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
三、思路与对策
1、林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当好政府的参谋。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是林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林业主管部门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责任,统筹兼顾,对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目标清、任务明,有安排、有部署,做到政策落实,人员保证,工作 1
到位,这是做好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积极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及时向政府报告林业有害生物在本县辖区发生、发展情况及有关技术特点和要求,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2、加强监测检疫工作,健全管理制度。要从维护本地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全局出发,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监测预报和检疫检查制度,对外来和本土林业有害生物实施全面监控,掌握其动态,严把出口和入口两个关口,保证良种壮苗造林,规划设计树种混交符合培育健康森林的基本要求。
3、培育健康森林,注重生态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正视其存在,不能见害就除。只是当其存在对森林健康产生危害时,我们才需通过干预措施,达到限制其发展,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培育健康森林的基础工作中去,认真研究各种林业有害生物与其天敌及其他生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探索林业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新途径。
4、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改革现行森防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监测预防上,按照中央和省级下拨一点,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取一点,县财政列支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思路落实建设资金。
5、开展基础性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和生产脱节。真正在一线的技术人员很难申请到项目,而能够得到项目的又到不了一线,对基层的状况不熟悉。因此,对基础实用型和新技术推广项目应当面向基层,以达到扬长补短、互相促进、科技兴防的目的。
第五篇:城市管理现状及思考
把脉城市管理难题 对症寻策寻计下药
--我县城市管理现状及思考
伴随新一轮城市化和中心城市布局调整,我县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工作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大了管理和执法力度,提高了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提升了我县的城市品位与形象,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之伴随着的城市管理问题逐渐显现,本文分析了我县城市管理中显现的突出问题,就探索破解我县城市化进展中出现的城市管理难题做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我县城市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逐步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举”转变
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建设是为了更好的改善城市功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而城市管理使得城市功能性趋于最大化,从而推动城市建设步伐。近年来,我县深刻认识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相互作用关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在投入大量财力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城市亮化、环卫设施、供排水管网等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城市管理力量的投入,以“建管并举”的理念来经营城市,如实施了财政局后花园改造项目、公厕革命,在项目投入
—1—
使用后,整合管理力量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同步跟进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建管并举的树立,我县城市管理工作逐步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向现代城市管理新理念转变。
(二)逐步从“杂乱无序”向“法制规范”转变
我县城市管理发展的脉络是一本厚重的经验历史总结,从农民建房的随意性到《XX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实施、从规划控制的疲软性到《XX县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处理处罚办法》的制定执行、从城市收费性项目的无序化到《XX县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等规范的执行,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推动着我县城市管理体制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有序化的进程。
(三)逐步从“职能单一”向“综合多元”转变
我县最初的城市管理仅仅局限于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工作,职能单
一、缺乏系统。但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理念逐步解放思想,城市管理范畴延伸到城市社会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生态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文化管理等多个方面,涉及到发改、交通、环保、文化、经贸和建设等诸多领域和部门,城市管理逐步从单一系统向多元体系,从单一职能向综合管理,大管理的理念正在逐渐形成。
二、我县城市管理存在的难题和困境
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县的城市管理受到日益—2—
重视,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发达城市相比,与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形势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和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停车问题难解决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轿车的社会拥有量在快速增长,2010年新增小型汽车1020辆,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3倍之多,由于城市建设扩张速度远远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加之县城停车场地的总量不足,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的矛盾日益显现,汽车乱停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违章建筑难遏制
违法违章搭建是影响我县城市面貌、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县城市管理急需面对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违法建筑的动因调查来看,困难户为增加收入的占40%,增加居住或使用面积占的40%,其它心理占20%。各职能部门虽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违建户软抵抗,加之社会关系等复杂因素,执法工作很难开展。
(三)流动摊贩难控制
众多无证摊贩流动设摊,造成道路交通堵塞、行人通行不便,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因主城区用地严重不足,管理部门规划在县城郊区地块设置早市,而摊贩又不愿远离县城中心地带经营。部分摊贩在农贸市场周边占路设摊,导致市场内生意难做,由此也引发部分个体户跟随到街面乱摆设点,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四)环卫设施难更新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同济新村、同德新村和在建
—3— 的同心新村等多个下山脱贫小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屏都新区的兴起,落后的环卫设施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不匹配,县城垃圾箱、垃圾收集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五)绿化亮化难保障
虽然我县已有市民广场、濛洲公园等市民休闲场所,新建了儿童乐园(财政局后花园)、廊桥博物馆等多个休闲公共设施,开展了植绿增彩工作,但仍然难以满足市民群众对城市绿地公园的需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多次在建议提案中要求对松源溪延溪两岸进行开发利用,以增加城市休闲场所,提升城市品味。此外,县城亮化设施也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很多道路处在“有路无灯”的尴尬处境。虽然县财政每年会安排一定资金进行县城亮化设施维护,但路灯建设投入使用后,高昂的电费一直未能切实解决,又出现“有灯无电”的无奈局面。
(六)部门之间难协调
城市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但现实中各部门常常各自为政,综合管理成效相对低下。在执法中往往存在“有利互相争、无利互相推”的现象。比如无证摊贩管理责任在于城管,但在其放弃无证设摊后如何维持生计问题,又不属于城管部门职责范围,导致只堵不疏,造成“回潮”现象明显,很难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三、做好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一)上马实施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是在县城范围内的街道、社区、公—4—
共场所、机关单位等逐个划分网格点,并通过信息渠道,定点、定时、定人进行管理,一经发现问题,迅速反应、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派员处理。通过实施数字城管,可以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城管工作细节精细化;通过城管办公自动化、移动指挥智能化、监控可视化、监督举报社会化等手段,逐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二)着力缓解停车问题
在主要街道、支路、背街小巷划分停车位,尽量扩大停车位需求量,满足正常停车要求,切实规避乱停乱放。针对县城停车场不足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住建、国土、交通等部门一起选择合适的地点规划建设县城停车场。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如东门巷、菇城剧院等城市中心旧城改造开发项目,在项目开发中综合考虑建设地下停车场,以满足城市停车需求。
(三)严厉整治违法违章
继续巩固“两违”整治成果,以高压的态势、坚定的决心、充足的准备,严格执法、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同时,建立健全土地监察和规划建设监察信息网络,完善防范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的巡查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制止和查处城乡违法占地、新建违法建筑行为。
(四)加大城市管理投入
资金、人才是城市管理的要素保障,城市管理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园林绿化、环卫等方面专业人才,充实城市管理队伍。
—5—
对城市管理养、护作业等项目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一些引导性的规划和政策,调动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益的目的。我县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步子,城市环卫工作已经引入市场机制,污水处理厂正在逐步推向市场,城市空间开发管理探索利用,切实起到利用市场杠杆促进城市管理的作用。
(五)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城市管理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突发性和反弹性,要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需按照责任主体唯
一、责权费相一致的原则,优化城市管理体制,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由于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应当建立职责明确,有统有分,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提升城市主管职能部门的地位,突出城市管理协调作用,力求形成城市政府主导、主管职能部门统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无缝隙化管理新格局,以利于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减少相互扯皮、推诿,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六)提升市民城市意识
城市管理的立足点是公共服务,市民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城市管理仅靠城管执法部门是难以管到位的,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理好城市。因此,要精心设计载体,形成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增强市民城市管理意识,引导市民协调一致搞好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特别是要广泛发动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充分挖掘广大市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邻里互助的精神,形成“城—6—
市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