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培训调查与分析
如何做好培训调查与分析
培训是一种不小的投资,对企业是这样,对个人也是如此。说实话,自从我工作以来,基本上都是自我投资学习理论知识,在任职中学习实践经验。我们先谈一下企业投资员工受训吧,HR在安排任何一个培训项目前,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也就是说在做培训需求分析前提就是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安排培训?培训后能给企业或是岗位带来的利益有多少?对于企业来说投资后是否有收益?收益是多少?将员工送出培训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有了以上问题,我相信做培训需求分析应该不难了吧。一般情况下,HR部门在年底就会要求各部门根据来年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提交在职培训计划,并在培训计划中注明是否外训,一般内训的由内部安排讲师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如果是外训的,需作外训费用预算,由HR审核,老板批准是否安排外训。
一般外训申请及流程如下:
◆由部门根据实际运作情况,提出培训需求申请表,写明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原因、受训对象、培训时段、培训后需要改善的目标等。
◆培训费用及资源要求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当HR收到各部门提交之外训申请后,调查与了解原因(为什么要安排外训而不是内训,培训后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考核培训后的目标是否达到?是否需要考核资格证?)。
◆由申请部门及HR共同确定培训对象,与受训人员签订《外训协议书》,外训协议书内容要明确培训合格且员工拿到相关资格证后须留在企业服务年限,员工违约的责任,违约后培训费用分摊等等内容(一般情况下,外训都是由企业100%支付培训费、食宿费、交通费等)。
◆培训的有效性评估很重要,任何一个培训 HR都需做有效性调查与评估,否则培训将变成形式,尤其是内训,即使公司的制度再完善,时间长了没有人员监督与跟进,肯定流于形式。
第二篇:怎样做好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怎样做好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公司的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更好、更快的进入工作角色,开展工作,培训就好比一颗定心丸,让员工有盼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以更快的提高自身各方面技。公司也是如此,培训好了会给公司带来无形的财富,培训跟不上则会影响公司各个环节,最终还是会降落在培训这个环节上。
公司在培训前,虽说没有对每名员工进行需求调查,但会根据部门组长的需要进行相对应的培训,且组长所提出的培训需求绝对是对本部门员工有利且有可行性的,保证员工经过培训后所学到的东西可以很好的运用。
培训需求的调查生产车间会根据目前车间的生产产品状况进行分析,哪个车间哪些员工在哪个环节出现了哪些错误,哪个组长、主管进行培训,何时进行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会进行阐述,确保培训达到事先的目的;品管也是如此,哪些人员在哪个环节因为什么原因造成不良品未能检验出来。当然不是说每次有问题了才进行培训,那有点亡羊补牢的意思,公司在新员工入职时会给员工适应阶段,在几天内保证员工可以上手了在进行作业,除了对员工进行理论培训外,车间人员更多的现场或在培训室设置相应的情景,进行实地演练,确保员工都清楚流程。
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更多的是进行实地的观察,跟员工进行聊天,我们用与员工更深的交流代替问卷调查这种方式,得到的结果更真实,更有针对性。
第三篇:调查与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 绪论
1.消费者行为 2.消费者 3.经济人理论 4.信息的搜寻 5.购买 险 25.物理风险
1.2.简述感觉义和意义。简述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1.消费者需要 2.消费者动机 3.动机冲突 4.消费者卷入
1.消费者需要是如何划分的? 4.5.者是如何利用这些学习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试述态度改变难易的影响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购买行为与态度是一致的,也存在许多情况,购买行为与态度不一致,导 1.简述个人消费者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2.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消费者决策过程?
4.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一般内容和学科特点? 5.简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1.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企业应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2.消费者购买行为理性观点和非理性观点? 3.消费者行为研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消费者行为具有显著跨学科的特点,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哪些,这些学科从哪些方面研究消费者行为以及对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何影响?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开放式问卷 2.投射法 3.等距量表 4.实验法
1.观察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设计和制作调查问卷时应注意什么? 3.实验室实验场实验的特点各是什么? 4.心理量表有哪三种?
访谈法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方法?(2)分析这种方法的含义、运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第三章 消费者的感受和知觉
1.感觉 2.感受性 3.感觉阈限 4.绝对感觉阈限 5.绝对感受性 6.差别感觉阈限 7.差别感受性 8.感觉到适应性 9.联觉 10.知觉 11.时间知觉 12.空间知觉 13.运动知觉 14.错觉 15.知觉的选择性 16.知觉的超负荷 17.选择的感受性 18.知觉防御 19.知觉的组织 20.风险 21.功能风险 22.经济风险 23.社会风险 24.心理风
3.简述知觉组织的主要原则。
1.论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2.论述知觉组织中的图形-背景原则。
3.消费者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几种类型,请分别说明。4.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有哪些? 5.试述减少知觉风险的方法。
1.消费者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2.消费者减少知觉风险的方法。
3.企业应如何降低消费者知觉到的风险水平。
第四章 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
1.学习2.机械学习3.意义学习4.加强型学习5.消弱型学习6.重复型学习7.动机 8.强化 9.泛化 10.分化 11.记忆 12.识记 13.保持 14.再认 15.感觉记忆 16.短时记忆 17.长时记忆 18.遗忘
1.简述学习的基本要素。2.简述引起动机的条件。3.简述刺激化和分化的联系。4.记忆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 5.简述对遗忘的原因的解释。
1.试述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试述认知学习过程。3.试述社会学习理论。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5.如何利用学习和记忆原理有针对地开展营销活动?
松下启动单一品牌战略„„
第五章 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
2.简述消费者动机系统的特性。3.消费者卷入有哪些特性。
4.动机冲突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每种类型。5.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试述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2.试述两种不同强度的消费者卷入及针对不同的卷入所采取的营销策略。
1.卡迪拉克 2.营销者往往会制定 3.有一则舒肤佳香皂
第六章 消费者态度
1.态度 2.消费者态度 3.态度的差异性 4.态度的调整性 5.态度学习的经典条件化作用 6.态度学习的工具条化作用 7.态度的改变 8.直接说服、间接说服 9.知识功能 10.认知功能 11.价值表现功能 12.自我防卫的功能
1.什么是态度的效用性?商品对消费者效用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2.什么是消费者态度的相对稳定性?消费者态度的稳定性会给消费者购买行为带来什么影响? 3.什么是态度的知识性?它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哪些影响? 4.简述传递者对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影响。5.简述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6.态度先于行为倾向,并对消费者最终所作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而营销者非常注重消费者态度,简述营销者态度的市场策略。
1.试述态度有哪些结构,态度结构各构成因素对购买行为有哪些影响? 2.消费者态度一般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
3.消费者一般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习得态度,营销致购买行为与态度不一致的因素有哪些?
1.企业在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宣传的时候 2.国外企业非常注重售后服务
3.在当代营销中 许多企业在新产品刚上市 4.我国现在出现了一批爱车族
第七章 消费者个性
1.个性 2.个性倾向性 3.个性心理特征 4.本我 5.自我6.超我 7.特质 8.意识自我 9.个人无意识 10.集体无意识 11.传统指向性 12.内在指向性 13.他人指向性14.自我观念 15.实际自我 16.理想自我 17.社会自我18.理想社会自我 19.情境自我 20.期望自我1.简述消费者个性的基本特征。2.简述个性的构成。
3.简述测定消费者个性的两种主要方法。4.简述革新消费者的个性特征。5.简述广义的自我观念的构成。
1.试述精神分析个性理论及它对营销活动的影响。2.试述特质理论的主要内容。
3.试述荣格的个性理论对营销活动的影响。4.试述社会比较理论对市场营销战略的作用。5.试述革新消费者的个性特点对市场策略的影响。6.试述自我观念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1.瑞士钟表 2.雀巢公司
第八章 消费者决策
1.消费者决策 2.认知问题 3.信息的内部来源 4.补偿性决策规则 5.非补偿性规则 6.重复购买 7.冲动购买8.单纯性冲动购买 9.提醒性冲动购买 10.暗示性冲动购买 11.计划性冲动购买 12.总效用 13.边际效用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5.消费者偏好 16.无差异曲线
1.2.3.4.5.6.7.简述决策活动在消费者行为中重要的作用。简述消费者决策的特点。简述常规的问题解决模型。简述有限的问题解决模型。简述扩展的问题解决模型。简述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来源。
简述消费者在实际的购买决策中如何运用决策规则。8.述消费者为了摆脱购买后失调所引起的不满意状第十章 社会阶层
1.社会阶层 2.社会阶层的声望测量法 2.霍林舍的两因素指数分层法
1.2.3.1.2.试述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
试述社会阶层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什么影响。社会阶层的特征有哪些? 社会阶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社会阶层方面一般存在哪几种消费心理?
3.4.5.6.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高与低的判断有哪些途径?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选择的倾向性有哪几种? 简述消费者价格阈限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非整数定价主要适应哪些心理?它具有哪些优点?
4.5.6.7.8.9.简述连锁商店的主要特点。简述货仓式商店的主要特点。简述常见的商店品牌命名的具体做法。简述商店标志设计应体现的基本要求。简述方便面、选购物和特殊牌陈列各自的要求。简述商品陈列的一般要求。
1.2.3.试述商品价格四个心理功能的主要特点。论述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影响。商品价格调整的心理策略有哪些?
1.2.3.试述零售业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试述开放式陈列与封闭式陈列的差异。
试述购买冲突产生的原因。作为销售人员,如何才态,通常会采取哪些办法减少失调。9.简述补偿性决策规则的两种决策规则。
10.简述非补偿性规则的具体决策规则。
1.试述消费者决策的内容。
2.试述消费者决策的模型。企业针对决策过程中的各阶段,可采取什么措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3.试述引起消费问题或者购买愿望形成的原因。4.试述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时,如何对商店和品牌进行选择。
5.试述影响消费者决定是否投诉的因素。
1.某消费者想购买一台数码摄像机
2.中国消费者协会信息网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 3.XX公司的老王是市场营销部的职员
第九章 社会文化
1.文化 2.文化的发展性 3.亚文化 4.职业亚文化 5.年龄亚文化
1.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2.我国传统文化特征有哪些?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亚文化因素有哪些?
1.试述我国传统文化对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2.试述我国亚文化群的类及其消费特征。
我国出口的白象牌电池
欧米茄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战略
第十一章 社会群体与消费者行为
1.社会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 4.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5.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6.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7.消费者群体 8.群体规范 9.群体内聚力 10.从众 11.参照群体 12.接触群体、渴望群体、拒绝群体、回避群体
1.在消费者行为学中,为什么要研究消费者群体? 2.在消费者行为学中,如何利用心理因素对消费者群体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有什么实际意义?
1.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群体有哪些,这些群体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 2.参照群体为什么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以及它是如何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 3.为什么选择名人专家作为参照群体,名人专家作为参照群体,一般通过什么方式对消费者施加影响?
在某商场里,一家企业为收回部分资金
第十三章 家庭与消费者行为
1.均衡价格 2.价格阈限 3.价格倾向性心理 4.价格弹性 5.撇脂定价法 6.渗透定价法
1.商品价格具有哪些心理功能?
2.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伟大公司是隶属北京市某局的一个中型企业
第十四章 产品与消费者行为
1.新产品 2.革新消费者 3.商品名称 4.品牌 5.商标 6.品牌定位
1.影响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向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2.简述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过程的三个方面。3.简述商品命名心理策略。4.简述商标与品牌的联系与区别。5.简述商品包装过程的三个方面。6.影响品牌形象的因素有哪些。
1.试述新产品设计的心理策略。2.试述品牌的心理功能。
3.论述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接受过程。4.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的教育和提升?
有一种报纸,版面少,发行量小,市场占有率低
第十五章 营销方式与消费者行为
1.零售业态 2.专卖店 3.超级市场 4.连锁商店 5.货仓式商店 6.商店内部环境 7.开放式陈列 8.封闭式柜台 9.岛屿式柜台 10.直线式柜台 11.功能特点陈列法 12.重点陈列法 13.裸露陈列法 14.季节陈列法 15.艺术陈列法 16.商品量感
1.简述大型百货公司的特点。2.简述消费者选择专卖店购物的原因。3.简述超级市场的主要特点。能有效地避免和消除购买冲突?
1.在美国一些大型城市里 2.1936年„„
抽样技术
(二)名词解释 第一章 预备知识
测量法则:即进行测量时用数字和符号与客体各种属性或特征内容之间的对应规则,是用来区分客体不同属性或特征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直接测量:把测量对象与作为测量标准的量直接进行比对,或用预先按标准校准的测量仪器预先确定的对应法便利抽样:是调查人员根据自己的方便,自行确定入样的单元。
滚雪球抽样:使利用样本点(构成样本的单元)寻找样本点,即由目前的受访者去寻找新的具有某一特征的受访者。
第四章 分层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如果每层中的抽样都是独立地按照简单随机抽样进行的,那么这样的分层抽样称为分层随机抽直线等距抽样:假设总体单元数为N,样本容量为n,N=nk,且总体中的N个单元已按某种确定顺序编号为1,2,„,N。如抽样程序时先从头k个单元编号中随机抽出一个单元编号,然后每隔k个单元编号抽出一个单元编号,直到抽出n个单元编号为止,则这种等距抽样称为直线等距抽样。
圆形等距抽样:假设总体单元数为N,样本容量为n,N≠nk,且总体中的N个单元已按某种确定顺序编号为1,2,„,N。如将这些编号看成首尾相接的一个环,并答:抽样的实施步骤:(1)调查目标确定。(2)抽样框选择。(3)抽样设计。(4)问卷设计。(5)数据收集。(6)数据编号和录入。(7)审核与插补。(8)参数估计。(9)数据分析和调查结果的表述。(10)数据发布。(11)文档。
2.试说明绝对误差限、置信区间与置信水平(置信度)之间的关系。见书p26
3.请列举出四种基本的概率抽样方法,并简要说明各种则对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能直接得到测量对象数量大小的测量结果。
测量客体:是调查主体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属性或特征的载体。
测量对象:又称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或某些特征或属性。
间接测量:受测量不能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得到,必须通过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直接测量值,利用一定的函数关系运算才能得到,此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
调查:调查活动就是调查主体针对调查对象,依据调查法则使用调查工具向调查客体发送信号,获得数字或符号表达的信息的过程。
信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效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第二章 基本概念
抽样调查:从构成主体的所有单元中按一定程序选择一部分单元,并根据这部分单元的特征估计或推断总体特征的调查。
抽样误差:由于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所引起的代表性误差。
非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有抽样框未能不重不漏地包含所有抽样单元导致的抽样框误差,调查测量不准确引致的测量误差,此外还有无回答误差、粗大误差等。
判断抽样,也称为立意抽样,指的是由抽样者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抽取样本。
自愿“抽样”:是指样本由自愿参加的受访者所构成的抽样。
样。
自加权:若总体总量(或总体均值)的一个无偏估计量可以表示成样本基本单元的变量值总量(或均值)的一个常数倍,则称这种估计量为自加权的或等加权。最优分配: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对于给定的费用,使估计量的方差达到最小,或者对于给定的估计量方差,使得总费用达到最小的各层样本量的分配称为最优分配。
第五章 不等概率抽样
不等概率抽样:如果总体中每个单元进入样本的可能性是不想等的,则这种随机抽样方式就成为不等概率随机抽样,简称不等概率抽样。
多项抽样、PPS抽样、∏PS抽样见书P98
第七章 整群抽样
群内相关系数:表示同一群内不同次级或基本单元的变量值对总体均值的离差乘积的期望值与总体中所有次级或基本单元变量值对总体均值离差平方的的期望值之比。
第八章 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设总体中的N个单元按某种顺序(通常是按某种规律排列,但也可以是随机排列的)编号为1,2,„,N。如抽样程序是首先抽取一个或一组起始单元的编号,然后按某种确定的规则选取其他单元的编号,直到满n个为止,则这种抽样称为系统随机抽样,简称系统抽样。等距抽样:设总体中的N个单元按某种顺序(通常是按某种规律排列,但也可以是随机排列的)编号为1,2,„,N。如抽样程序是首先抽取一个或一组起始单元的编号,然后按照固定的间隔k选取其它单元的编号,直到满n个为止,则这种抽样称为等距系统抽样,简称等距抽样。
从1到N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一个单元编号为随机起点r,然后每隔k抽取一个单元编号,直到抽满n个单元为止。则这种等距抽样称为圆形等距抽样。
第九章 非概率抽样
便利抽样:又称就近抽样、偶遇抽样、自然抽样、方便抽样。具体来说,它是根据调查者的方便与否来抽取样本的一种非概率抽样。
判断抽样:又称目的抽样、主观抽样、立意抽样、专家抽样。它是一种凭研究人员的主观意愿、经验和知识,从总体中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样本点构成样本作为调查客体的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
配额抽样:又称定额抽样。它是按照总体的特征予以配置样本的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首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元按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类(组),然后在每个类(组)中按照事先规定的比例或数量(即配额)用便利抽样或判断抽样方法选取样本点。
雪球抽样:又称链式抽样、网络抽样、辐射抽样、连带抽样。它是以“滚雪球”的方式抽取样本,即通过一些“种子”样本点以获取更多样本点的信息,样本逐渐庞大。
第十章 其他专题
敏感性问题:是指所调查的内容涉及私人机密,受访者不愿或不便于公开表态或陈述的问题。
简答题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简述调查的主要步骤,并思考抽样设计在其中的作用。
抽样方法的思想。
答:基本的概率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的思想:从一个单元数为N的总体中逐个抽取单元且无放回,每次都在所有尚未进入样本的单元中等概率的抽取,直到n个单元抽完。
(2)分层抽样的思想:先按照某种规则把总体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在层内再进行抽样,各层的抽样之间独立进行。
(3)整群抽样思想:抽样仅对初级抽样单元进行,对于抽样中的初级单元调查其全部的次级抽样单元,对于没有抽中的初级单元则不进行调查。
(4)系统抽样思想:先将总体中的抽样单元按照某种次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初始单元,然后按事先规定的规则抽取其他样本单元。
4.误差主要包括哪两类?引起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有两类,一类称为抽样误差,另一类称为非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由于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所引起的代表性误差。由于每次只是抽取一个样本,而这个样本中包含哪些单元是随机的。不同的样本由于包含的但愿不同,得到的估计值自然不同。各个估计值与总体特征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差距,由此产生了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由抽样框未能不重不漏地包含所有抽样单元导致的抽样框误差,调查测量不准确引致的测量误差,此外还有无回答误差、粗大误差等。非抽样误差不仅在抽样调查中,在全面调查中也是存在的。减小非抽样误差的方法主要是严格调查程序、规范调查步骤、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合理地设计问题和答卷,改进测量方法和工具。第三章 简单随机抽样
1.请简述样本容量n的确定步骤。
(1)确定估计的精度水平。(2)按照保守(即让样本容量宁大勿小)原则,对总体方差S进行预估。(3)计算简单随机抽样在回答率为100%的条件下所需的初始样本量n0。(4)确定抽样方式,并根据不同抽样方式的设计效应deff对样本容量进行调整。(5)判定回答有效率,并根据有效回答率对样本容量进行再调整。(6)在需要得到分组数据并对这些分组数据的精度有事先约定或要求时,应分别计算各组所需样本量,然后经各组累计加
2见书p99
第六章 多阶段抽样
什么是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有哪些特点? 答:假设总体由N个初级单元组成,每个初级单元又由若干个二级(次级)单元组成,若在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取n个初级单元,对每个被抽中的初级单元再抽取若干耳机单元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被称为二阶段抽样。如果每个二级单元又由更小的三级单元组成,那么在第二阶段抽样后,若对每个被抽中的二级单元中的三级单类型区域或地段中的所有地块进行取样。一般来说,如总体主要变异来源明显来自类型区间,则采用分层抽样;倘若主要变异来源来自地段内各单元之间,或来自各地段间,则采用整群抽样。
第八章 系统抽样
对线性趋势总体的系统抽样的改进方法有哪些? 对线性趋势总体的系统抽样的改进沿两个方向进行:一是改进抽样方法,如采用中心位置抽样法,对称系统抽样法等;二是改进估计方法,如使用首尾校正法等。理,通过几个“种子”单元牵一发而动全身,逐步获取所需的各个样本点,最终实现抽取研究样本的目的。这一抽取的过程与逆抽样方法很是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问题研究目的设定。一般来讲,逆抽样方法多用于估计具有稀有时间特征的单元稀少无法快速获得样本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样本进行相关特征的研究。3.在确定样本容量方面,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考虑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答:概率抽样中,我们可以在总体规模、允许误差的要求、总体方差和置信水平以及费用限制等条件下计算样总得到总体所需样本量。(7)仔细权衡费用、时间、调查机构拥有或可动用的各种资源方面的限制,进而确定最终的样本量。
2.请简述预估S2的几种方法。
(1)利用先前的调查结果和经验。(2)利用预调查或是调查的结果。(3)利用同类或相似或有关的二手数据的结果。(4)利用某些理论上的结论。(5)利用富有经验的专家之判断。
第四章 分层随机抽样
1.简述分层随机抽样相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点。答:(1)可同时对子总体进行参数估计。(2)便于依托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组织和实施,同时还可以根据各层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抽样方式。(3)可使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具有更好的代表性。这样就避免了样本分布不平衡现象。(4)可以提高参数估计的精度。事实上分层抽样的精度一般要高于其他抽样方式。2.请列举出样本量在各层的三种分配方法,并说明各种方法的主要思想。
比例分配、一般最优分配、奈曼分配。
比例分配的思想:每层的样本量nh都与层的大小Nh成比例。特点是估计量具有简单的形式。
一般最优分配的思想:对于给定的费用,使估计量的方差达到最小,或者对于给定的估计量方差,使得总费用达到最小。
奈曼分配的思想:各层的单位抽样费用相等时的最优分配。
第五章 不等概率抽样
请分别说明代码法和拉希里法的实施过程。
元再进行抽样,则是三阶段抽样。如此类推,则可定义更高阶的多阶段抽样。
优点:保持了一阶整群抽样样本单元相对集中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抽样的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抽样框可以分级混呗;各个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比较灵活。
第七章 整群抽样
1.什么是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有哪几个步骤? 答: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把调查单位当作抽取单位。整群抽样法,乃是把若干调查单位集合在一起的整群作为抽取单位的抽取方法。整群抽样时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元,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群,对选群中的所有基本单元进行调查。2.整群抽样有哪些优点?
整群抽样法,可以说是为解决单纯随机抽样法中编制调查表和实地调查的困难而产生的方法,构造群的抽样框要比构造包括所有总体基本单元的抽样框容易一些。所以整群抽样能够简化抽样框的编制,使实施调查变得顺利,故而节省费用。但不足之处是抽样误差较大。3.整群抽样与多阶段抽样及分层抽样的区别? 答:(1)多阶段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差别在于:多阶段抽样是在第一阶段从所有群众抽取若干群,在每个抽取的群中,再抽取若干单元进行调查。它与分层抽样的区别在于第一层是抽取部分,与整群抽样的区别在于第二阶段是抽取部分。这在实际实施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抽样方式。同时它的抽样精度比整群抽样高,操作性更强。(2)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在于:分层抽样是先分层,然后对每个层内的单元进行随机抽样。而整群抽样是先随机抽取整群(类型区或地段),然后对每一个被抽取的第九章 非概率抽样
1.模型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关系。
答:模型抽样是基于对调查总体中变量分布的广泛假设而采取的一种抽样方法。对变量分布的这种广泛假设与概率抽样的严格假定形成鲜明对照,通常称为超总体假设。非概率抽样的各种具体方法就是基于这种广泛假设的,所以非概率抽样应归入模型抽样的范畴。2.非概率抽样的具体抽样方法与概率抽样方法是怎样对应的,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答:(1)便利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便利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都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纯粹依靠客观机遇来抽取对象。但便利抽样中各总体单元的入样概率是未知的,也很可能是不相等的,有的还有可能为零。但多数情况下,尽管未知总体单元入样概率,但与随机选取的结果同样有效。
(2)判断抽样与不等概率抽样。判断抽样中总体单元的入样可能性与专家的主观判断有关,不同的专家会对不同类型的单位赋予不同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权重能够由专家自己给出,并且是慎重的,那么不考虑专家犯错概率,就可以用加权的方式对调查目标量进行估计。这里的权就是专家对不同类型总体单元的重要性的考虑。这种处理方式与不等概率抽样是非常类似的。
(3)配额抽样与分层抽样。在实践中,常有相当多的有关总体的信息存在,可以用于分层的目的,这就为如何分层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一项配额样本的前面个阶段抽样,通常是按照分层抽样完全相同的概率方法实施,这两种类型的样本仅在抽选个人进行访谈的最终阶段出现差别。
(4)雪球抽样与逆抽样。雪球抽样体现“物以类聚”的原
本容量,对于非概率抽样,通常仅依靠可能的预算、抽选规则来确定样本量。
4.确定配额抽样设计的样本容量有哪些步骤? 答:(1)控制特性的选取:通常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总体内部差异的程度以及与研究变量的相关程度,是选择控制特征时要考虑的因素。
(2)确定总体中各控制特征所占的比例,列出独立控制分配比例表。
(3)设计交叉控制的配额计算模型。
(4)修正和调整总的样本量。对样本容量及配额的非整数进行调整和处理,处理原则不能是简单的四舍五入,而应考虑各控制特征的重要性、样本代表性、以及调查可能性等因素。
第十章 其它专题
1.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应注意哪些问题? 见书p208
2.调查中的无回答是怎样产生的,你认为各种类型的无回答对古籍会产生什么影响,有没有比较好的预防及补救措施。P210
3.直接抽样与逆抽样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4.什么情形下要考虑样本轮换问题?样本轮换应注意哪些问题? P210
调查数据分析目录 第一章 调查数据分析的基本问题
1.调查数据分析 2.定性分析方法 3.定量分析方法 4.描述统计分析方法 5.推断分析方法
1.调查数据分析有何特点? 2.调查数据分析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3.简述调查数据分析的方法体系。
4.在调查数据法纳西中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5.简述调查数据分析的程序。
试述调查数据分析的要求。
第二章 调查数据的整理 1.数据整理 2.组距分组 3.直方图 4.频数分布 5.数据编码 6.统计表
1.整理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2.简述组距分组的主要步骤。
3.什么是组距分组?等距组距分组与异距组距分组的频数分布有什么特点? 4.试比较茎叶图与直方图。5.编制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试述数据编码基本环节与操作方法
第三章 调查数据的描述分析 1.相对指标 2.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算术平均值 4.中位数 5.标准差 6.变异指标 7.众数 8.离散系数
1.运用相对指标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什么是权数?
3.评价均值代表时,什么情况下必须要用离散系数?
1.如何评价均值的代表性?
2.试述调查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相对指标。
第四章 调查数据的推断分析 1.统计量 2.抽样分布 3.小概率原理 4.第一类错误 5.x^2检验法 6.自由度
1.试述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2.试述方差分析的统计思想。
第五章
调查数据的相关分析
1.相关关系 2.相关分析 3.交互列表分析法 4.品质相关系数 5.等级相关系数 6.简单相关系数 7.负相关系数 8.偏相关系数
1.简述相关关系的种类。2.简述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3.如何选择相关分析的方法。4.如何选择交互列表分析的变量。5.简述三变量交互列表分析法的主要作用。
第六章
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 1.回归分析 2.判定系数 3.回归标准差 4.异方差 5.多重共线性 6.自相关
1.在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和b的几何意义和经济意义是什么? 2.因变量y的总变差、回归变差和剩余变差分别反映什么问题? 3.简述回归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4.在回归分析过程中,对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有哪些假设?
第七章
调查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
1.聚类分析 2.判别分析 3.主成分分析 4.因子分析
1.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的区别? 2.简述聚类分析的步骤。
3.简述两总体情况下攀比分析的基本步骤。4.简述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试述因子分析在市场调查中的作用
第八章
调查数据的预测分析
1.经济预测 2.德尔菲预测法 3.惯性原理 4.主观概率
预测法 5.长期趋势 6.长期趋势 7.时间序列预测法 8.移动平均预测法 9.一次指数平滑预测法 10.最小二乘 法 11.趋势线模型预测法 12.数量特征法
1.为什么说经济预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2.简述经济预测的基本步骤。
3.简述PERT预测法的主要过程。
4.简述德尔菲预测法的概念、主要过程和特点。
5.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的基本假定有哪些?
6.简述指数平滑预测法的优点有哪些?
7.简述平滑系数α的作用及其确定的方法。
8.简述二次指数平滑法的特点。
1.如何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选择恰当的趋势线模型进 行预测?
2.论述经济预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对预测误差的的 利用。
第九章
调查数据的理论分析
1.理论分析 2.比较法 3.分类法 4.归纳法 5.演绎法 6.综合法 7.逻辑论证法 8.因果分析法 9.结构与功能分 析法
1.简述理论分析的主要作用
2.简述理论分析的要求
3.简述比较法的应用原则
4.简述分类法的应用原则
5.简述结构功能分析的作用
试述理论分析的意义。
第十章
调查分析报告
1.调查报告 2.摘要 3.口头报告 4.附录
1.调查报告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调查报告标题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3.简述学术研究报告的写作步骤。
4.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什么事项。
试述调查报告的结构内容
调查报告写作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记叙文 2.议论文 3.应用文 4.说明文 5.调查报告
1.什么是文章?它有何作用? 2.调查报告有哪些主要特点? 3.调查报告有哪些主要作用? 4.写作调查报告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第二章 选择课题
1.调查对象 2.调查单位 3.报告单位 4.调查项目 5.调查表
1.什么是调查方案?
2.设计方案是为什么必须首先确定调查目的? 3.选择调查课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4.选择调查课题应防止哪些倾向?
第三章 搜集资料 1.普查 2.随机抽样 3.纯随机抽样 4.等距抽样 5.类型抽样 6.整群抽样 7.非随机抽样 8.重点抽样 9.典型抽样 10.任意抽样
1.随机抽样在社会经济调查中有何用? 2.随意(任意)抽样与随机抽样有何不同? 3.直接观察法与采访法有何不同? 4.报告法与通讯法有何不同? 5.网上调查法有何优缺点? 6.怎样审核调查资料的正确性?
第四章 分析研究
1.流量指标 2.平均指标 3.倒数平均数 4.众数 5.中位数 6.长期趋势 7.季节变动 8.循环变动 9.最小平方法10.回归预测分析法
1.什么叫统计分组?它有何作用?
2.什么叫分组标志?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什么原则? 3.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4.平均指标有何作用?
5.计算和运用平均数应注意哪些问题? 6.回归分析预测应注意哪些问题?
7.什么是广布(扩散)指数?它有何作用?应注意什么问题?
第五章
写作报告
1.主题 2.标题 3.层次 4.段落 5.过渡 6.照应
1.标题与主题有何联系与区别? 2.文章层次安排的一半原则是什么? 3.文章在哪些情况下不需要过渡? 4.文章中常用的照应有几种? 5.过渡和照应有什么不同?
第六章
统计新闻
1.新闻 2.典型消息 3.述评性消息 4.特写 5.新闻采访 6.倒金字塔式 7.金字塔式 8.统计新闻
1.新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记者写作消息为什么多用倒金字塔式? 3.统计新闻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4.写好消息的主体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篇:如何做好安全事故调查分析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如何现场急救; ● 学会进行事故调查; ● 懂得事故构成要素分析; ● 掌握如何制定事故改善措施。
如何做好安全事故调查分析
一、现场急救
1.现场急救的要求
出现事故后,进行现场急救时要先救人,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然后抢救货物,即做到三快:快抢、快救、快送。在急救过程中,应建立应急预案,做好分工,例如,问题出现后,由来拨打急救电话,谁迅速将伤者移至安全地方,谁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等,需要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哪些需要抢救,哪些需要优先送入医院等,这些可以通过演练来发现问题。
要点提示
现场急救应做到“三快”: ① 快抢; ② 快救; ③ 快送。
此外,企业员工还要做到“三要、三救、三不原则”。“三要”,即要保持环境、要保持冷静、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三救”,指通道自救、结绳下滑自救、向外求救;“三不”,即不乘电梯,不跳楼,不贪物。例如,发生火灾后,要冷静下来熟悉环境,通常房屋具有有毒有害气体,此时可通过通道下滑自救或者向外界求救,在求救时牢记“三不”原则,尤其对于基层员工,不要贪物,生命永远排在第一位。此外,员工不要盲目自救,如火灾中跳楼不是明智的选择,越是关键时候越要保持理智和冷静。
2.现场急救的详细应急计划
现场急救的详细应急计划包括:
第一,对所有的生产和工艺区域内的相当数量的所有危险、危害的后果分析; 第二,对于所有重大致命事故的紧急响应和控制计划; 第三,关于合适的紧急响应队伍的通知; 第四,关于相关监督机构的通知; 第五,逃离和撤退路线与计划;
第六,对于员工和外委队快速而准确的人员计数; 第七,抢救和医疗救助;
第八,制定主要的和备用的紧急控制中心和集合地点。
二、事故调查
出现事故后,要对事故按轻重进行分类,给事故定性,同时要成立调查小组,邀请技术专家和相关当事人参加。事故调查要公平公正,采用Team Work方式进行,不能由个人单独进行调查,否则调查结果不可信。一般来说,出现大事故后,通常都是小组调查,徇私舞弊的难度很大。
注意,在调查时要避免找责任,明确调查的目的是寻找原因进行改善,不是兴师问罪,这点需要反复强调给员工,并且要找到相关的事实,和相关的人员进行心平气和的面谈,创造一个愉悦的沟通氛围,让对方敢于讲真话和实话。
此外,在面谈时需要注意技巧,找到相关的证据、照片、记录和摄像等。现在国家提倡摄像头公共部位全覆盖,在安全技术方面,摄像头起到了重要作用。
1.事故调查组履行的职责
具体来说,事故调查组应履行以下职责:
第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第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第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第四,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 第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2.确定事故责任者的原则
确定事故责任者的原则包括:
第一,因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的事故,由设计者负主要责任; 第二,因工艺条件或技术操作确定上的错误或缺陷而发生的错误,由工艺条件或技术操作的确定者负主要责任;
第三,因制造、施工、安装、检修方面的错误或缺陷而发生的事故,分别由制造、施工、安装、检修者负主要责任;
第四,因违章指挥或组织不当造成的事故,由指挥者负主要责任;
第五,因未及时解决安全生产隐患而引发的事故,由有关管理者负主要责任;
第六,因未严格贯彻落实安全措施而发生的事故,由执行者、组织者和现场安全监护人员共同负主要责任;
第七,因管理不善,发生重复性事故,由有关领导负主要责任; 第八,因违反规定或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由操作者负主要责任。3.领导者的责任
揪出责任人需要勇气和魄力,在企业中,对于高层领导副总、老总等有时很难追究责任,这就产生了问题。因此企业对必须明确领导者的责任,且领导要有魄力从自身开刀,从自己做起。
概括来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首先应追究领导责任:
第一,安全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员工无章可循而发生的事故; 第二,违章指挥、强令工人违规作业而造成的事故; 第三,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考试合格即分配上岗作业而发生事故的; 第四,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设备失修或超负荷运行而造成事故的; 第五,劳动组织不合理,员工因过度疲劳造成的事故;
第六,事故发生后,不积极抢救或不采取防范措施,致使事故扩大、伤害; 第七,程度加剧或重复发生的事故;
第八,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或含有技术更新内容的大修项目,未认真执行“三同时”规定,或不及时整改隐患,挪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造成的事故;
第九,各种危险作业中,没有制定安全措施而造成的事故。
总的来说,一个完整的安全报告包含发生单位、救援过程、伤亡情况、经济损失、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界定、责任人认定、责任人的处理意见、防范和整改措施等,其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是事故报告的核心,因此一定要有效、可行、适宜并符合企业的实际。
三、事故构成要素分析
1.事故的构成要素
事故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
人
人在生产过程忽视和违反安全规程、误操作等不安全行为。
物
主要指设备、仪器、工具、原料、燃料等生产资料不安全状态。
管理
由于管理上缺陷或失误,可导致技术设计缺陷、对操作者不良教育、劳动组织不合理、缺乏现场的合理指挥、没有严格有效执行安全标准和规范等。管理者具有守法权,有权要求员工按照公司的制度作业,如果员工没有按照要求去操作,管理者必须要求和督促员工,如果员工屡教不改,那么就是员工的责任。
2.引发事故的条件
引发事故的条件有很多,只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
第一,麻痹侥幸心理,工作蛮干,在“不可能意识”的行为中,发生了安全事故; 第二,不正确佩戴或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第三,机器在运转时进行检修、调整,清扫等作业;
第四,在有可能发生坠落物、吊装物的地方下冒险通过、停留; 第五,在作业和危险场所随意走、攀、坐、靠的不规范行为;
第六,操作和作业,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动用明火、进入有限空间、上锁挂牌、化学品使用等;
第七,违规擅自进入消防重地,如油漆库、调漆间、柴油库等; 第八,违规使用非专用工具、设备或用手代替工具作业;
第九,精神疲惫、酒后上班、睡岗、擅自离岗、干与本质工作无关的事,以及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
第十,管理者思想上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法律责任观念不强;在行动上不学习、不贯彻落实公司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尤其是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制度,这是最大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
第一,机械、电气设备带“病”作业;
第二,机械、电气等设备在设计上不科学,形成安全隐患; 第三,防护、保险、警示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第四,物体的固有性质和建造设计使其存在不安全状态; 第五,设备安装不规范、维修保养不标准、使用超期、老化。管理的缺陷和环境因素 管理的缺陷和环境因素包括: 第一,违章指挥; 第二,隐患整改不力;
第三,未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第四,安全投入不足; 第五,应急措施不合理。
引发事故的条件,每个企业都不一样,而每个事故通常需要具备多个条件才会引发,所以企业在管理上要多管齐下,即使不能做好每个方面,也一定要做好某个方面,这样也可以避免事故发生。例如,某个设备有问题,但如果操作者非常专业,安全意识很强,那么可以避免事故;或者人的安全意识不够,但设备很完好,同样可以避免事故;又或者员工有问题,设备有问题,但如果管理者经常去线上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员工和发现问题,那么也会避免事故。
四、事故改善措施
【案例】
危险的操作
某企业主要生产休闲鞋,由于大部分休闲鞋的材质是仿真皮,也称为TPU,因此该企业有道生产工序是切粒。在切粒的生产过程中,当转动部位到达一定温度时,容易粘东西,对此,生产工人往往需要停机,用工具维修设备。
一天夜班期间,在进行切粒时,负责生产的新员工发现很多TPU胶状物质卡在了转动部位,由于缺少经验,情急中直接用手去抓设备,四个手指头瞬间被卡住。而在该企业中,为了提高个人的经济效益,每条生产线只配备一个员工,当时夜班只有两条相距较远的生产线开工,该员工在受伤后大声求救,很久后才被另一名员工发现,等切断电源时,该员工的四个手指粉碎性骨折,伤势极为严重。
可见,企业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对此,企业可从三个方面采取改善措施:
第一,人。解聘厂长,其在夜班值班期间睡着,应进行惩罚;同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第二,机。在机器设备上,主要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在设备上加装应急开关;二是封闭转动部位,包括有棱角的部位都需要封闭;三是加装感应停机开关,例如,冲床如果发现有手伸进去,根据红外感应可以自动停机;四是增加冷却时间,减少结块机会,这是从材料上考虑。通过以上措施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事故。第三,管理。从管理角度考虑,可以采取四个措施:一是在醒目位置张贴操作规程;二是危险部位提醒,即张贴危险部位提示标签,提示此处曾经发生一起夹断手指的事件,请员工小心,而且还可以配合血淋淋的图片以警醒员工;三是配备专用工具;四是加强现场巡查。
第五篇: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本月根据收上来的调查问卷分析,大家普遍对电路方面的知识兴趣较大,尤其是现在装车的新电控系统,普遍反映掌握较浅,真对这
一情况在以后的培训内容准备上:多以电控电路为主,根据情况临时再做调整。并在培训过程中穿
插与培训内容相符的实际维修案例共大家讨论与参考。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故障及时整理分析进行培训。由于新进员工多制作针对服务顾问的培训课件对其进行培训。针对索赔政策及时传达和培训。经常在一线进行实物指导。多与维修技师交流以变更好的开展陪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