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咸阳市城乡统筹建设

时间:2019-05-13 11:1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咸阳市城乡统筹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咸阳市城乡统筹建设》。

第一篇:关于农村咸阳市城乡统筹建设

关于农村咸阳市城乡统筹建设

【摘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后,咸阳市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拟结合咸阳实际,揭示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为各级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农村改革问题是每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面临的必要问题,从世界范围上来看,大部分欧美国家早已完成了这一任务。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中国也已经面临这一严峻问题。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就是我国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城乡统筹,构建和谐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化。

【单位】:袁正,唐晖雄,杨涌浩,张家豪,张静涛,曾翔宇

【时间】:2011.5.25

就中国具体国情来看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大的方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规划。

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在注重发展市区城市经济、做好核心区城市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周边县城和建制镇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加快城乡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全面完成城乡一体化规划、11个县城总体规划和95个建制镇规划修编工作。以11个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为重点,上项目、争资金,全力加快县域城镇化步伐。那么咸阳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咸阳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上。其原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2009年咸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值相差12198元,两者比例为3.9:1,虽然低于陕西省的4.1:1的比例,但却高于全国3.3:1的平均水平。目前全市农村人均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60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5%,涉及11个县市154个乡镇2094个村。

对咸阳这个欠发达的内陆城市来说,城乡既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等能看得见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又在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理念、对统筹城乡的认识、工作方法等看不见的地方与发达地方存在着较大差距。一些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有新的解决办法和对策,统筹城乡发展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滞后。因此,咸阳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就是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其一,在制度建立上,要构筑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新型户籍制度。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主要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和住房制度,让土地和房产成为农民的真正财富,消除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转移障碍。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全面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研究制定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规划,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民进城务工的援助制度。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保障和教育制度。建构起能够覆盖全体公民的公共保障和教育网络,凡是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保障和教育待遇,农民也应同样享有。考虑到农民进城面临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应当建立适合农民进城的社保体系。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优化全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五是建立统一的财税金融制度。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纳入各级财政负担的范围,加

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应将财政新增的相当一部分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开支用于农村。

其二,在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上,要实现城乡融合。要统筹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积极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和结构调整,有效解决城乡产业分割,关联性不强的矛盾。在以依靠工业化来致富农民,依靠城市化来带动农村的总思路下,增进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发展。加快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作为重点,让“绿色农业”打向国际市场,挤入国内超市,走进城镇居民,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用市场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县域发展机制,使民众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激发起民营经济的巨大创造活力。

其三,在社会事业发展上,要力促城乡共同全面进步。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社会发展,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快建立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公共财政体制,改变农村公共财政缺位的现象。进一步调整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加大省、市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比重。不断增加对农村基层卫生投入,提高农村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农村文化设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劳动力培训、资源环境保护等都要纳入统筹的范畴。

其四,在建设规划上,要做到城乡一体化。树立“全咸阳”的规划理念,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统一编制城乡建设规划,绝不能城乡规划分离;在规划中,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城乡公共设施发展的程度、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产业发展布局和规模,以及环境、交通、电力、教育、文化、卫生等的具体目标;编制城乡规划用地,建设用地、住宅用地、生态用地等要合理布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目标及全面建设小康的时间表等。搞好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套,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只有解决农村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社会矛盾。是国家能集中精力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篇: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

特色学校建设——农村中学实现城乡教育统筹之路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

梁光建

[摘要] 按照党中央“314”总体部署,重庆市已成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市政府提出了在2012年基本实现非义务教育协调发展,2020年,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实现全市城乡教育和谐发展,建成西部教育高地的目标。这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对促进教育公平的改革。而重庆教育特殊的“二元结构”状况注定了这是一场教育机制改革的攻坚战。这场战役,对农村中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村中学只有变被动为主动,走特色学校建设之路,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突出重围,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城乡教育统筹

均衡发展

农村中学

特色

学校建设

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正式签订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市提出了“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科学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度、水平提升一体化的城乡教育统筹改革思路。这对于农村学校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实现这个改革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身处农村的相对薄弱的学校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走特色学校建设道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质的飞跃,迎头赶上现代教育发展的大潮。

一、城乡教育统筹改革的实质是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

所谓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政策与调配资源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

会的相对均衡。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有着“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特殊市情。由于长期历史的、管理体制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偏低,不同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突出。要实现统筹城乡教育就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加大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力度,科学处理好教育在规划、布局、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羁绊教育城乡发展失衡的矛盾,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

衡、高效发展。

因此,教育均衡发展实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和全新的教育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教育视野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选择,更是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指

导思想。

二、特色学校建设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加强学校效能建设,而特色学校建设正是建立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第一,特色学校的教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性是特色学校的本质特征。特色学校就是优质的学校行为过程及活动的良好结果。我们可以认为,特色学校是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成功,能够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兄弟学校和社会认可的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本质就是创优,即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创设有学校独特性的教育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出学校教育的育人

功能。

第二,特色学校的独特资源可以较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独特性,是特色学校的核心特征,它是经过特色学校长期自觉努力建设所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貌或教育风格。特色学校所提供的优质教育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的“优”,而且还能提供“特”。即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的需要,既关注孩子的差异、为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也丰富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

第三,特色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增大农村的优质教育资源。农村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及教育总供给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要靠加大国家财政投入来缓解这一矛盾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必须抓好内涵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事实证明,许多原先基础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学校而优化了教育资源。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他们通过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发展艺体特色教育,使这个处于重庆最西端的农村普通中学一举成为在重庆市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市级重点中学。因此,创办特色学校可以改变原有的“外援”式学校发展方式,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农村中学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

创特色不是名校、重点校的专利。任何学校只要努力都是可能做到的。农村中学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得到社会关注和支持,没有特色显然是难以为继的。通过创建特色教育项目,以点突破,点面结合,走“合格——规范——特色——品牌”的发展之路,农村中学是完全可以发展优质教育,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

(一)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

现代教育竞争是现代教育结构本身所固有的,不是外加的。教育竞争机制包括教育运行机制,教育激励机制,教育自身调节、约束机制等,不能把教育竞争都看着是消极的东西,积极的教育竞争是每个学校前进的内在动力之一,是学校蓬勃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助推器。一所学校缺乏竞争机制,就必然是要走向教育的死胡同的。积极的教育竞争是学校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质教育的过程。教育竞争总是为学校创设了一个发展的积极环境,正是在竞争过程中,创特色,展优势,互动发展,共同向更高层次、更新目标迈进。

(二)创建特色学校是农村普通中学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学校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得办出特色。农村普通中学开展学校特色建设是发展优质中学教育的需要,是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发展的动力,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整体优化,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增强学校的竞争力。过去的荣昌安富中学,经过多次与其他更加薄弱中学的合并,在办学条件、办学经验、办学成果和社会声誉等方面,和市内重点中学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就是与同一个县的重点中学相比,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也有很大的距离,甚至于在办学成果上一度落后于县内其他几所普通高完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校决策者根据自身的特殊性,提出了“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的超常规发展思路,挖掘传统优势项目,开展柔道、摔跤及陶艺等艺体特色项目建设,以学校的特色优势资源作为突破口,既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也推动了其他方面工作的发展,学校也“创重”成功,获得了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势头逐年好转。如今,学校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定不移地继续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又发展了美术、舞蹈、跆拳道、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艺体项目,由点到面,使更多的学生能融入到学校的特色教育中,满足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宏毅”传统文化也在这些艺体项目的发展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学校真正走上了内涵式的特色学校发展道路。

(三)创建特色学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发展”的要求

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学校教育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统一、整齐划一的大一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下,学校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物,缺乏办学自主权,出现了“千校一貌”的局面,学校特色、教师特长被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忽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被桎梏。只有有特色的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生产线”出来的“标准件”,创建学校特色,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发展”。荣昌安富中学从1991年建立柔道、摔跤队伍以来,培养了两名世界冠军,4名全国冠军。多次在重庆市运动会,青少年柔道、摔跤比赛中获取冠军。从2000年到2007年,柔道、摔跤队有39名学生考取上海体院、武汉体院的本科专业,为学生的多样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获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四、农村中学特色建设的几个原则

城乡教育差距的形成很大原因是农村学校在发展中存在长久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和薄弱之处。对这些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障碍,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化薄弱为特色,以此为突破口找到薄弱学校开展特色建设的道路。在特色学校建设的道路

上有几个原则要遵守。

(一)可行性原则

纵观许多特色学校,往往都是从优势项目开始的。优势项目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优质性,能够逐渐向学校工作各个方面持续扩散,继而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进而上升到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因此,学校校长要通过分析研究,弄清哪些是自己的优势项目。是办学理念,还是办学模式?是学校文化,还是学校课程?只有从优势项目入手,才可能较快地走上特色学校建设发展之路,并且由点到面,不断取

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二)继承性原则

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是学校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特色学校的建设,必须基于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重视学校的文化积累,回到学校的历史文化中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并由此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持久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那些成就显著的特色学校,往往是许多任校长有继承性地持续打造的结果。那些换一任校长就更换几个特色项目以显示不断创新的学校,往往创建不成特色学校。特色需要

固化,需要稳定。

在对学校办学历史的追溯与反思过程中,荣昌安富中学结合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找准了学校积累、发展和创新的起点——传统的柔道、摔跤项目,并且在这个项目上重塑了学校的“宏毅”传统精神,使其得到了发扬。即使是换了新的领导班子,学校也高举“宏毅”旗帜,在特色学校的建设道

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三)创新性原则

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创新活动实现的,创新既意味着对原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与突破,也意味着对新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探索,是做学校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或其他学校没有做过的事。因此学校特色的创建既可以是对学校传统优势的发扬,同样也可以以学校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化弱势为优势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绝不是单靠项目、活动、形式、特点等来体现的,而是靠文化来支撑的,是一种长期的内在的深层校园文化的积淀。这种文化是先进的文化,不是一般的文化。不论外在表现有多少种和多么的不同,最终结果是必然要生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非常适宜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育人效益。这个历程往往时间很长,得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打造才有可能生成出来。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是不可复制的。正因为不可复制,它才是独特的、创新的。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积累。因此,农村中学在这一轮城乡教育统筹改革中既要善于抓住机遇,主动出击,走发展学校特色的道路;也要有足够的耐心,挖掘自身的传统,不断积累、深化,就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实现优质教育,实现城乡教育发展的统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http:// 2.《瞩目30年:重庆教育的成就与经验》彭智勇《今日教育》

2008年11月总第216期

3.《创新教学管理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尹霞等 《科学咨

询》2008年第14期

4.《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观》陶西平《中国教育学刊》2007.10 5.《主体自觉 教育求真》钟代文《今日教育》2008.9 6.《普通中学实施特色教育的研究》蔡晓燕http://jkgh.e21.edu.cn/e21web/content.php?acticle_id=1503

第三篇: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 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强农村规划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一、我市农村规划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们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农村规划建设与城市相比,整体滞后,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村规划建设观念淡薄。目前,我市乡村对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淡薄,有的认为“规划规划,还不如用手比划”。乡镇无机构、无权、无职责去规划、指导、监督新农村建设。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30年不变和经济林木发证权的政策因素制约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进程。

(二)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缺位。受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制约,我市乡村建设规划处于自然无序状态,农村建设基本上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农民建房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整体水平低。农村建房基本上只对是否占用基本农田进行了管理。而村庄建设没有人去管理,也没有编制规划。部分小城镇和乡镇集镇建设无规划,也没有组织规划论证,多数中心镇、村的中心作用并不突出,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

(三)农村建设分散零乱。目前,以桂东县为例,桂东县有156个村(居)委会2000多个自然村庄,农民住房大多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布点,很多的村民小组又分为几块,布局较为分散、零乱,呈小、散、乱状态。有些自然村庄仅几户人家。我市许多村庄外大内空,有的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形成大量老屋没人住的“空心村”,浪费土地资源。不少集镇违规乱建,建筑依路而建、沿河而建,水平低,档次差,整治更改非常困难,与自然环境极不和谐。

(四)农村设施投资分散。目前,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我市农村路、桥、水、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受资金、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通村公路偏窄,大多数通村公路有效路面仅3.5米宽;农村水资源环境恶化,导致农民饮水质量下降;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大部分农村没有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

二、推进我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建议

新农村规划建设,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未来,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接关系着我市“两城”建设步伐,要按“新规划、新建设、新产业、新生活、新素质”目标进行定位,把农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结合,以城镇促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

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搞好新农村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适度超前,科学编制建设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度超前、逐步到位”为原则,制定新一轮农村建设规划。一是搞好农村规划体系建设。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着眼长远,编制农村规划。乡、村规划建设应当起点高,适度超前,力求做到几十年不落后。二是推出农村建设规划多种模式。力求做到结合实际、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既要有生态庄园式,也要有农村社区式,以满足不同收入、不同要求的农民自由选择。三是提高农民住宅设计水平。规划建设部门要按照建设部的用户住宅建设标准,设计出多种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结构合理、经济实用的住宅模式供农民建房时挑选。四是按照农村居住的人口数量,逐步规划建设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每个农民集聚区,要有文化娱乐设施、卫生保健站、社区服务中心,农民可以享受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五是重视解决传统的人与畜、禽混居,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分的问题。要合理规划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散居方式,引导农民树立“居住进小区”的新理念。六是农村的排水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应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同时要建造农村公厕,大力推广卫生厕所进村入户。

(二)制定政策,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建议市委、政府尽早研究制定村镇规划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具体要求。一是开展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试行试点工作。结合乡镇七站八所现状,整合规划、建设、国土等管理人员,成立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站,建立健全乡村建规划管理网络,配好专职管理人员,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二是出台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相关政策。确定乡村建设规划后,就要严格实施。各乡(镇)政府是农村规划建设的管理主体,要严格履行规划建设的审批监督等职能。三是出台鼓励引导农民服从建设规划的优惠政策。县、乡两级政府每年可以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调整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设立村镇建设规划专项资金,用于对支持和奖励农村规划建设。四是把规划建设管理同开展创建“文明村”、“卫生村”、“文明家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整治。

(三)积极引导,形成规划建设合力。要积极搞好规划配套,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引导村民集中居住,激发农民建设活力。一是搞好功能完备的配套设施,提供社会保障服务。要按照村镇布局规划调整要求,加强农村道路、桥梁、供电、供水、排水、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以完善的设施配套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引导村民集中居住,引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按照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种田向规模

经营集中的三集中目标,推进农民住宅布局集中,节约土地资源。要按照市县整体规划要求,规划城乡居住的集聚区,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和集聚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农民公寓,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大推进自然村庄的撤并力度。三是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农民规划建设活力。征求农民意见和建议,制定村庄规划建设、科学管理等方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农民合理负担。对实施农村规划建设节约的宅基地和道路建设用地,允许镇一级集中依法批租出让,出让所得返还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村级规划建设的步伐。

(四)加强领导,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各级领导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把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落实。要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合理调整规划布局,重点建设中心镇、中心村,逐步完善小村庄,使农村规划与中心城市、中心镇、建制镇的规划相衔接,促进农村与城市、城镇与农村的统筹发展。要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制定的规划实施到位。县(市、区)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农村规划修编,指导乡村开展规划建设和农村建房工作。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对居住集聚区需要的土地,要在用地手续、规费上给予优惠。交通、水利、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金融等部门要协调配合,积极支持农村规划建设。

第四篇: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加快农民“三进”步伐的调查与思考 建湖县人大常委会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务之急是加快农民“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步伐,关键在于政策推动。最近,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召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镇村干部座谈会,向千名人大代表和百户农村定点调查户发放调查问卷,并专程到沭阳、姜堰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深化认识,增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迫感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城镇化优先发展战略。首先,从外地的经验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沭阳县从2003年开始,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建成区面积从17.5平方公里扩展到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7.8万增长到41万。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一方面提高了农业规模种植水平,高效农业面积已达64万亩;另一方面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拉动了房地产市场,去年仅房地产税收高达7亿元,目前全县农民经纪人已突破6万人。其次,从客观实际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县农民住房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的砖瓦房,正陆续进入“瓦改楼”阶段。据问卷调查,60%的农民为了就业、子女读书和改善生活条件,希望到城镇居住。我们应当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居住,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从我县的基础条件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随着城镇和园区的拓展,尤其是“一区三园”和城南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县城和集镇的承载功能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加快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必须牢固确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理念,通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促进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通过以城带乡,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农村发展。因此,要把城镇化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的步伐,以城镇化拉动城乡统筹发展。

二、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要遵循“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总体思路,制定农村建设规划。一是要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趋势,优先发展县城和集镇,充分发挥其联结城乡、集聚产业和转移吸纳农村人口的作用。要按照“县城——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的顺序梯次推进,形成城乡人口相对集中、功能分区科学合理,以县城为核心、集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布局。二是要压缩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数量。沭阳县面积2297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40万,只保留391个集中居住点。他们在上轮规划659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上,撤并所有已列入城市、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范围的集中居住点;县城和小城镇周边3公里范围内不再规划集中居住点;集中居住点人口规模不低于3000人,耕作半径2-3公里,集中居住点间距3-5公里。我县2005年编制的镇村布局规划,确定全县集中居住点为789个。一般的村规划1个中心村和3个基层村。相比之下,我县农民集中居住点明显偏多,这将导致基础设施重复投资、公共服务无法配套、农业规模种植难以推广等问题,影响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当减少集中居住点数量,原则上按一个行政村只保留一个集中居住点进行规划。三是要调整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布局。随着县城、集镇建成区的扩大和盐徐高速的开通以及231、234省道的即将建成,现有的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布局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集中居住点要按照融入城市型、城镇带动型、中心村落型和专业特色型等4种类型进行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加强城市规划与农村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发展、生活居住等,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

三、整合力量,加快试点村建设步伐

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必须整合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一是要培植典型示范引导。沭阳县按照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打造亮点、示范引导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工作,已启动35个康居示范村建设,新建住户5775户,其中2个村获得省级康居示范村称号,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姜堰市已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4家,白米镇野沐村荣获全省唯一的“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与之相比,我县中心村建设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目前,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0个试点村重点推进建设,力争“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充分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职能,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现有各部门、各专项的资金,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变“天女撒花”为“握紧拳头”,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的管理格局。同时,要把集中居住点建设与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和园区建设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完善功能配套。坚持城市化与田园化兼备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农村集中居住点配套标准,在保证路、水、电、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等“六通”的前提下,要配备学校、超市、卫生所、停车场、农具存储中心等服务设施,努力把中心村建设成为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民乐园。

四、标本兼治,严格城乡规划管理

在推进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真正做到规划指导建设,建设服从规划。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宣传农村发展的形势政策,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农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宣传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规划方案,使广大干群增强规划法制意识,明确规划的具体内容。可以借鉴姜堰市的做法,规划报批前,经镇人代会通过;规划确定后,在村公示栏公示,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规划、个个自觉遵守规划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严格把好审批关。建立和完善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坚决做到“无规划不批准、无审批不建设”。在集中居住点之外,坚决杜绝新建、扩建和各种乱搭乱建行为,确保集中居住点外农民住房数量和面积只减不增。对那些房屋破旧不堪而又无力购房或建房的特困户,建议在中心村建设解困房进行集中安置。三是要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实行拆违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严肃对待违章建设,坚持早发现、早处理、早拆除。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调整拆迁补偿政策。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实行的违章建筑拆迁补偿政策,容易诱发违章建设,出现了“违章跟着拆迁走”的怪现象,建议拆迁违章建筑不予补偿,从根本上杜绝违章建设的发生。

五、创新思路,化解土地制约因素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无论是转移农民,还是致富农民,都必须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土地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无论是建设城市,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足够的土地,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化解土地制约因素。一是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二是要建立城乡权益置换平台。鼓励农民用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偏远村向中心村集中创造条件。积极推行“迁新居拆旧房”政策措施,做到迁入一处新房,拆除一处旧宅,复垦一处宅基地。沭阳县按平房2万元/户、楼房4万元/户的标准,补贴给乡镇作为拆迁和复垦宅基地的费用,鼓励了农民进城,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去年,该县增减挂钩土地达1.15万亩。据初步统计,我县农村现有“空关房”比例接近10%。这些“空关房”对农民来说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如果出台拆旧房有补偿的政策,将有效调动农民拆除空关房的积极性。目前,我县应当在高速沿线地区率先启动拆旧补偿政策,既能尽快改善高速沿线的村容村貌,又能在全县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三是要策应全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集中连片农田内的不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零星村庄,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中,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拆除,逐步缩减居住点数量,引导农民进入中心村建房或进城购房。

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鼓励农民进城,必须解决好农民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努力使广大农民想进城、能进城。一是要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统计制度,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 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二是要保障进城农民的子女学有所教。沭阳县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享受市民同等待遇;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一律降2档收费。我县应当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效应,积极推进县城教育均衡发展,让进城农民的子女能就近接受优质教育。三是要完善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进城落户的农民凭房产证免费办理城镇户口,其农村土地经营权保持不变,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卫生、养老保险等待遇,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创造条件敞开大门让农民进城

第五篇:城乡统筹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切实推进连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

连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为工作思路,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制定政策,明确工作重点,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搭建机构平台。为扎实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发展会议精神,连云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结合区实际情况,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党政分管领导指挥的连云区城乡统筹建设指挥部,负责城乡统筹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督查监督和考核奖惩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综合管理、宣传督查、规划建设、环境整治4个工作组,并及时抽调工作人员。形成了党委统筹、党政共管、部门配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确定总体目标,切实推进执行。2012年,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明显提速的大背景下,连云区富民强区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按照市委提出的六个一体化”为工作思路,连云区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任务目标。具体目标是:确保全区村集体收入超千万元的1个,超400万元的4个,全区村集体年收入均超20万元,2012年,计划将板桥街道的张跳新

村等2个村确立为新的农民康居示范点,2012年全区粮食综合补贴、水稻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超60万元,种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超100元。抓好农机监理及农机购机补贴工作,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购置补贴资金100万元,2012年力争争取农业项目6个,金额300万元以上,建立海珍品养殖示范园区,力争建设规模达到40000亩以上。全区农产品年出口额力争突破6000万美元。

三、加速城乡建设、制定统筹政策。2012年,将是连云区一个大干快上、大发展的突破之年。连云区在紧扣确保实现“八连冠”这一主题,紧紧围绕BRT及特色街区建设,海棠路、平山转盘、海城广场、在海一方等重要节点出新,连云新区及零公里入口的规划建设等“563”重点工作,突出规划引领、推动集约发展、实施重点突破、强化多点支撑,快速提升城市化推进水平,迅速打造了一批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乡街经济实力,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和系列惠民工程。同时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关于做好201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意见》以及市委副书记张同生在全市城乡统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连云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城乡统筹面临的形式和任务,科学规划设计全区城乡统筹目标、路径和措施,编制一系列的意见和措施,作为全区城乡统筹工作的参考依据。

四、突出集群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发展高效农业。随着我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发展,我区耕地面积逐年缩小,为避开这一致命的 “短处”,我区将把农业转型升级作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大

力发展生态、高效、外向农业,把培育高附加值、强带动力的龙头农产业和企业作为重点,全力扶持,常抓不懈。目前,我区已成为国家级连云港出口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现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8家,主要集中在云山农产品加工区和板桥海洋食品加工区内,板桥海洋食品加工区同时也是市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年出口创汇居全市前列;二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12年,我区将继续培育发展骏都生物科技、国盛食用菌和顺福食品等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带动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引擎。积极为龙头企业争取省级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区省级龙头企业已达6家,市级龙头企业已达7家,全区农产品年出口额近6000万美元。在扩大我区农民就业、增加我区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辐射和带动了东海、赣榆、灌云等周边县区主要蔬菜产区的发展,直接带动20000余户从事蔬菜种植;三是抓好农业项目争取工作。积极为龙头企业争取省市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力争争取农业项目6个,金额300万元以上;四是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经济。积极加快渔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以重点产业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突破口,立足我区加快建设国际性海港城市、奋力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区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建设具有本地特色、布局合理、生态高效的现代渔业体系,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积极推进渔港建设,抓住当前国家、省、市各级对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的有利时机,全力争取农业部和发改委将我区连岛中心渔港建设和高

公岛一级渔港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科学制订我区的海岛开发利用整体规划,多方引进资金开发前三岛、竹岛等岛屿,探索有连云特色的海岛经济发展模式,把休闲渔业建成我区海洋经济的亮点产业。加大前三岛海珍品基地建设,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开发前三岛海洋自然资源,加快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建设,推动深水网箱养殖,要使海珍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规模达到40000亩以上。

五、强化农经管理,维护农村稳定。一是落实好农村“三资四化”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三资四化”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农村“三资四化”网络全覆盖;抓好村级经费专项审计,提高村级经费的使用效率,查处村级经济违法违纪行为;抓好村级财务管理薄弱村治理,积极抓好扶贫村的债务化解工作;加强农村会计人员和民主理财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村会计人员和民主理财人员业务素质和监督水平。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农用地的原则,实行土地流转信息、台账定期上报制度;指导各乡街在条件具备的村组,积极创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健全规章制度,扩大办社规模,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三是加快推进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把农民最关心、最需要,对改善干群关系最见效的“三资四化”、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纳入“一站式”窗口服务,作为农经改革的品牌打造好、维护好;四是着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围绕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增强合作办社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农民组建适应当地生产发展的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消灭农民专业合作社空白村,培养一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组建合作组织联合社。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资源,对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的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建立联合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能力;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土地治理项目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覆盖率和带动力。

六、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基础建设。引导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服务组织等参与农业服务,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为基础、其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开展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民教育培训等服务,强化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农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于此同时,加大对乡镇,村各种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12年,我区计划新增海滨花园、连岛新村、高公岛新村、板桥新村等居民集中居住区9万平方米。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推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渠整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下载关于农村咸阳市城乡统筹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咸阳市城乡统筹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统筹

    大学生村官考试农村方面知识:统筹城乡发展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一)2006年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

    加强城乡统筹

    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同城化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利用3年多时间完成了受灾群众的住房、......

    城乡统筹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认真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统筹办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会议,分解落实各项规划编制任务,要求各专项规划的编制牵头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 “城”与“乡”,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体。在转型发展的节点上,我市以新型城市化为龙头、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改革,将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

    山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协调推动城乡现代化进程 (一)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结合现代城镇体系构建,实行城乡能源、交通、通信、水利、流通、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统一......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合集五篇)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加快农民“三进”步伐的调查与思考 建湖县人大常委会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

    建设美丽乡村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难点在乡村、重点在乡村、亮点也在乡村。乡村是绚烂的,是美丽的,如何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美丽乡......

    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研究

    城乡统筹投融资体制研究 一、城乡统筹及投融资体制建设研究概述 (一)统筹城乡发展概述 (二)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概述 二、国内外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