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保局干部在理论务虚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散会前,**书记给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达了一个命题,怎样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由于思考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着眼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高,责无旁贷。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想从三方面谈谈自己对这个课题的粗浅认识。
一、充
分认识人力资源的含义和重要性,明确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所谓人力资源指的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包括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广义上说,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生物性——人是的活的资源,不同于资本资源。
2、能动性——人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力性,工作目的性强。
3、时效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本不同,只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发挥作用。
4、结合性——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发挥的作用,并不等于两个人发挥作用之和,可能产生1+1>2,也可能产生1+1<2。
5、依附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和新增价值的创造,必须在劳动中得以体现。
6、增值性——对人力资源素质教育投入越多,效益提高就越快。
人务资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人力资源是构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人力资源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道德水平,有利于更新观念和转变生活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3、人力资源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并保持竞争力的特殊来源。
4、人力资源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主体,是企业利润的源泉。
5、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的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的依靠。
二、清醒认清我县人力资源现状,不断增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紧迫感
近些年来,我县人力资源素质得到了逐步提高,各种人才不断增多,据统计,2008年我县人才是这么一个状况:
全县人才总量12725人,人才总量占人口总数的3.34%。
其中:党政人才1576人,占人才总量的12.38%;
国有经济企业管理人才45人,占人才总量的0.35%;
国有经济专业技术人才40人,占人才总量的0.31%;
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788人,占人才总量的6.19%;
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4780人,占人才总量的37.52%;
技能型人才1725人,占人才总量的13.55%;
非公有经济组织人才882人,占人才总量的6.93%;
非公有社会组织人才1038人,占人才总量的8.15%;
农村实用人才1851人,占人才总量的14.54%;
高层次人才264人,占人才总量的2.07%。
我县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县,下面我想就农村劳动力状况向各位作一个介绍:
去年下半年,按照吴新雄省长建立“两个合同、三个台帐”的要求,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县12个乡镇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4.2万人。
1、从数量上看,全县14.2万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就业的近8万人,其中境外400余人,省外6万余人,省内7千余人,市内1万余人。另外未转移有就业愿望的只有5千余人。
2、从性别构成上看,全县有劳动能力的男性劳动力8.1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7%,女性劳动力6.1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
3、从文化程度上看,近90%的农村劳动力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一门以上非农技能的人数不到15%。
4、从就业情况看,目前我县转移出去的近8万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不足20%,有近65%的人在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苦,时间长,报酬低。
三、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今年我县争取上级拨付的培训资金100余万元,用于城镇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较好地完成了5000余人的培训,同时正在为1200余名受训人员免费办理技能鉴定。
2009年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二年,我们将围绕“招的进,学的好,出的去”的培训目标,加强培训各项基础建设,目前已在工业园与康欣机械厂、育新服装厂等处设立实训基地。同时开展特色实用项目的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拓宽转移就业门路,促进农民增收。在具体做法上,努力做到:
1、点面结合。在农村劳动力培训过程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一是开展重点培训,即以本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培训为重点。针对本县工业园区企业存在“技工荒”和农村有转
移就业愿望的特点,加强与园区管委会的合作,根据园区用工所需工种信息,组织开展企业用工一对一的专项培训,解决我县企业“用工荒”难题,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提高培训就业率。二是实行全民培训。对全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分期分批进行科技、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全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强生产经营和创业就业能
力。根据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分别进行专业技能和一般技能的培训,使他们百分之百接受培训,提高就业率。同时,我们必须加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和信息收集,完善资源台帐,实现动态管理,做到农村劳动力培训有的放矢。
2、灵活办班。近几年来,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发现,虽然我们组织的是免费培训,可培训机构或培训班的现场离受培训的农民驻地较远,吃住行开支较大,培训成本较高,往往难以招到学员,使得办班效果不很理想。因此,在办学模式上,我们将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采用基地办学与流动办班两种方式,既发挥培训基地作用,又组织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练兵。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服务农民,方便学员,实行流动办班,将培训班办到乡镇乃至行政村,利用乡镇现有技能培训学校和中小学学校场所进行培训,让学员学习在当地,吃住在家,既极大地方便学员,又降低了学员参训的费用。真正使全县有转移培训愿望的农民都能进的来培训,实现充分就业。
3、订单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实现转移就业。为确保培训对象能够走的出去,在组织实施培训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实行定向、订单、培训,使培训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农民。一方面,要针对县内企业用工特点,根据企业用工培训合同,或用工单位岗位需求组织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重点工种为电动平车工、电工电焊工、数控机床等紧缺工种,为企业培训合格的产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进村入户调查登记,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和结构存在的差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解决培训与就业脱节的问题。通过订单培训减少培训的盲目性。
4、务求实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目的就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实施培训中,统筹规划,创新机制,坚持为农服务的方针,发挥现有培训资源的作用,以提高技能为重点,突出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前用性。坚持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积极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坚持“规划、对路、运用、专业”的原则,做到培训和农民需要相结合,按照农民的需求,从农民自身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切合农民需要;培训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市场需求什么样的劳动力,就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培训什么样的劳动力,使培训出来的劳动力能尽快就业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目标,坚持短期培训与增强就业技能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按需培训。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要求,区分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采用培训券补贴办法,加强培训与用工单位和就业市场的挂钩,以需求定培训,以就业带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强化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企业、培训机构之间的配合,提高培训的质量,促进社会就业和谐。
第二篇:在全县理论务虚会上的发言
在全县理论务虚会上的发言
吴新建
(2008年12月2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如何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我县国际稻米城建设作一发言,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2008年以来,我县安全稳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上级一系列会议指示精神,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打击“盗”、“抢”等违法犯罪活动,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斗争,有力确保了全县社会持续稳定,圆满完成了“两会”、“奥运安保”、“稻作文化旅游节”等重大安全保卫任务,为推进国际稻米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保障。
搞建设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公安机关在打造国际稻米城建设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提供良好服务,需要不断创新思维、改进服务、增强服务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要增强大局意识。公安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县委县政府关于打造国际稻米城的战略目标和重大意义,主动融入全县经济发展大实践中,切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各项业务,积极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努力为打造国际稻米城打造优良的环境。二是要提高服务水平。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了多起冲击政府、暴力袭警等事件,这些问题的暴露充分说明了公安机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服务能力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融洽警民关系,努力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
三是要善于创新工作方法。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公安机关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就必须认真开展工作研究,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要善于解决问题。在打造国际稻米城建设中,将会遇一些问题,尤其是关系到群众的利益问题,要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让老百姓与我们越来越亲近,使警民关系越来越和谐。
第三篇:在全县理论务虚会上的发言
在全县理论务虚会上的发言
张荣来
(2008年12月23日)
理论务虚会,主要就是解决认识问题、方法问题,当前,在全县上下全力以赴抗击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 县委召开全县理论务虚会,我认为,非常及时和必要,对我们深入分析面临的严峻形势,理性思考去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大计,意义十分重大。下面,我就分管的工作向在座的各位作一简单汇报。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公安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公安部门围绕“铁心硬手抓队伍、全力以赴抓稳定、整合资源抓防范、全警动员抓打击、整体推进抓‘三基’、依法行政抓管理、严格公正抓执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工作思路,立足本职,勇创一流,各项工作在奋发中前行。
1、从严治警,公安队伍再焕新活力。以业余警校为依托,积极开展了“轮值轮训、战训合一”、“大学习、大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加强了对各基层所、队长和法制员特别是业务大队及基层派出所等执法一线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大了对违纪违法行为的督查处力度,首次运用酒精测试仪,全面落实“一案一评一打分制度”等执法制度,严格兑现办案奖惩制度;同时,免费为全体民警进行体检, 提拔重用民警67名,极大的凝聚了警心,公安队伍焕发出新的活力。
2、弘扬正气,社会治安再现新局面。今年以来,我县公安部门强力开展整治斗争,以打促防,多策并举,全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截止到11月底,全县共立各类刑事案件563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56起(含年前和外省市案件),破案总量较上年同期上升22.6%;共受理各类治安案件866起,结案834起,结案率为96.3%,较上年同期上升31.3%;抓获网上逃犯150余名,《人民公安报》、《江西新法制报》均对此予以了详细报道,在全市公众安全感测评中,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我县位居全市12个县(市)第一。
3、决战“三基”,硬件设施再上新台阶。今年是“三基”工程建设的决战验收之年,本着“硬件做实、软件做精”的原则,公安局“软硬兼施”、“内外兼修”。工业园区派出所、大源派出所、汪家派出所、珠田派出所和看守所相继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县无房派出所的历史;公安指挥中心大楼建设进一步加快,主体工程已竣工;裴梅镇、梓埠镇、青云镇等八个乡镇视频监控系统已基本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监控系统初步形成。
(二)司法工作
1、以实施“五五”普法规划为重心,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在《万年通讯》上开设了“五五”普法专栏,丰富了万年普法网(),加大了《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为村委会换届选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2、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抓好了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全力搞好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大力开展了安置帮教工作,对近几年来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切实做到了底数清、责任明、不脱管、不失控。
3、以服务和谐创业为中心,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和保障作用。今年以来,全县律师承办刑事辩护案件38件,代理民事案件76件,担任法律顾问17家,承办援助案件87件;办理公证290件;开展各类司法鉴定180件,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城市执法和稽征工作
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大队顺利成立,实现了人员、制度、工作的“三到位”;稽征工作排难而进,截止到12月5日,累计征收826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7%。
二、当前的重点工作
(一)公安方面
1、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当前,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提前返乡,为我县治安带来很大的压力,为此,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努力抓好“平安进百村、宣传进万家”活动。研究制定《“平安进百村、宣传进万家”方案》,大力宣传防火、防盗等平安知识,将平安送进群众百姓家。
3、加大打击力度,确保岁末年初的平安稳定。
4、加大治安防控力度。加大巡逻和整治力度,不断净化社会环境。
(二)司法方面
1、继续实施好石镇、齐埠两个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项目,促使其旱日完工交付使用。
2、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3、继续开展好法制宣传工作,为建设“国际稻米城”、新农村建设、实施林业“一大四小”工程等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4、做好元旦、春节前后的法律援助工作,尽最大努力为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5、做好上省进京争取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工作。
(三)城市执法和稽征方面
加大城市执法力度,全力做好春节前后城市管理工作;针对受当前燃油税改革带来的影响,竭力做好全体稽征人员思想稳定工作,维护和谐稳定。
三、2009年工作思路
(一)公安方面
紧紧围绕“三大建设”的总体思路,坚持“四个提高”工作要求:
1、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上狠下功夫,全力抓好队伍正规化建设。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障,在今年的工作中,继续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切入点,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为主线,严格执行一岗双责、绩效考核、经费管理、警车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强化队伍管理,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一线警力不足和警力下沉问题,积极推行“战训结合”培训模式,实行全警轮训、全警练兵,使民警体能和警务技能有明显提高;抓好队伍正规化建设和大练兵示范点,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加强公安宣传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和宣传先进榜样,力争将队伍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2、在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上狠下功夫,为公安工作提供科技保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的加快,对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紧紧抓住“金盾工程”二期建设的有利契机,扎实做好执法办案的网上流程管理和网上监督,把信息化手段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做到以信息化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实现办案流程信息化管理,努力为各项公安工作提供科技保证。
3、在提高规范化执法上狠下功夫,全力强化公安法制建设。要在理念创新、机制完善、加强督导、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以经费保障为基础,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进一步落实“一案一评一打分制度”等执法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取保候审和劳少教案件,严把审核关;对办案民警的执法行为,定期进行监督,实行每案必裁,并进一步落实奖惩制度,对案件实行奖惩制度,不断规范了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4、在提高公共关系建设上狠下功夫,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执法为民思想,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加强人性化的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特别是以此次开展的“平安进百村、宣传进万家”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公安工作的亮点,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创特色、树品牌、抓亮点、求实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融洽警民关系,同时,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检查,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工作制度,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和办案水平,进一步促进警民和谐。
(二)司法
1、做好法制宣传工作,认真制定2009年普法实施计划,全面完成全县基层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任务。
2、进一步抓好法律援助的规范化建设,抓好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努力拓宽法律服务领域。
3、进一步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建立以司法局管理为主体,司法局与乡镇双重管理的体制抓好干部队伍和政风行风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司法行政形象。
(三)城市执法
进一步联合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加大处罚力度,对9个职能部门的执法范围全方位覆盖;提高全体队员的业务水平建立一支“精干、统一、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队伍;着实解决市民反映的热点、疑难问题和各职能部门要求解决的问题,重点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查处并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我县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上发言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在全县理论务虚会上的发言2
提升稻米产业竞争力 全力打造中国贡米之乡
一、我县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际稻米城项目建设为抓手,传承稻作文化,实施后发战略。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粮食产业步入崛起,粮食产业化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整合催生大企业
落实政策扶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利用万年贡米优质品牌优势,整合滨湖地区的粮食资源和加工资源,完成了以整合资产、做大做强龙头骨干粮食购销企业为重点的改革工作,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作用,促使现有粮食资源和国内外市场资源向万年贡米等优势产品集中,实现规模经营。2008年,重组万年贡米集团,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企业呈现快速扩张的良好发展势头。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完善订单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领办,农民自愿参与,已培育发展了32个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带动社员农户16800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收入达5千余万元。2009年,为推动我县粮食产业化进程,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万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强与中储粮江西分公司的战略合作.粮食局所属企业整体转让给中储粮万年直属库,隶属江西中储粮万年直属库管理,依托中储粮,做大做强稻米产业。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益海嘉里成功落户万年,进一步推动了该县粮食产业发展。
(二)大企业催生大品牌
稻米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市场场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稻作文化是万年独一的、历史的、不可再造的名片,万年贡米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 地域特征,是我县贡米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万年)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并召开了第四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栽培稻与稻作农业的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万年国际稻米城建设研讨会等,大力宣传万年的贡米品牌。2010年万年贡米成功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展出,“万年贡”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截止目前,万年贡米已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省级地理标志产品和7个“绿标”,产品远销亚太、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米行业的一面大旗。
(三)大品牌催生大市场
我县是国家商品粮储备基地,是全国500个产粮大县之一。通过国际稻米城建设,米业流通体系和设施建立取得积极进展。近年来我县每年利用各种形式向销区提供优质商品粮达1亿公斤以上,年销售收入16亿余元。初步确立了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渠道、多元市场主体并存的粮食流通格局。建立了县级粮食储备500万公斤稻谷,现有粮食仓储企业2家,仓库191幢,仓储能力达到25万吨,铁路专用线2条,年物流能力120万吨,为粮食流通市场提供保障基础。2009年9月中储粮万年直属库成为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的粮食期货交割库。江南米业市场——粮食科技大楼已经竣工,建成后将具有先进、高效的电子商务功能,可形成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先进的仓储物流配送系统,达到年交易量125万吨,年交易额30亿元的规模,成为赣东北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
(四)大市场催生高效益
近年来,我县把优质稻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利用万年贡米原产地的资源优势,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依托绿色生态优势和现有的农业资源品牌,按照无公害、绿色稻米生产要求,加强基地规划,加强基地农田改造,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不断扩大优质稻基地面积,现已建有优质稻示范基地12个,面积达40 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粮食经营多业联合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全县生产面积保持在61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日产5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生产线43条,日产大米加工能力2000余吨。米粉加工线一条,年加工能力51万吨,仓储企业2家,粮食精深加工企业1家。
二、我县稻米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1、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县“龙头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虽已初步形成,但是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尚不健全,诚信机制尚不完善,经营行为约束、风险防范化解、利润返还、矛盾问题化解协商等机制执行难以到位,成为我县做大订单农业,促使稻米产业提档升级的制约因素。
2、稻米产业化经营有待进一步加强。稻米产业发育程度较低。产、加、销链条联系不够紧密,产业链条较短。万年县虽然有稻米加工企业几十家,但大多企业规模小,机械设备简陋,工艺相对落后,分散经营现象突出,没有形成系列品牌销售,缺乏市场竞争力,效率也较低。大部分为粗加工,精细加工比例较小,稻米及相关产品的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抗风险能力弱。提高稻米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还有很大的空间潜力可挖。
3、物流配套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粮食物流是粮食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具有量大、点多、面广、时间性强等特点。我县在粮食物流设施的建设还是刚刚起步,江南米业市场建设的硬件设施虽已逐步到位,但相关的粮食物流机制、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管理人才都还需进一步健全建立完善,目前的粮食物流管理水平与市场化运作、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 食流通效率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我县稻米产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稻作文化为宗旨,以机制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融入鄱阳湖市场生态经济区建设,唱响万年贡米品牌。按照“统一研发、统一品牌、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要求,重点抓好六个中心(稻米保护中心、稻米加工中心、稻米交易中心、稻米展示中心、稻米餐饮中心、稻米研发中心)的建设。推动万年粮食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建设万年国际稻米城提供产业支撑。
(二)发展目标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贡米之乡的战略部署,抢抓发展机遇,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抓好平台建设、实施规范管理,把地域资源、文化传承、名牌效应和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让“稻米从万年走向中国,稻米从中国汇聚万年”,实现中国稻米及其副产品吃在万年、看在万年、买在万年、卖在万年、游在万年、乐在万年,推动我县粮食产业发展。争取做到三个重点突破:
一是重点突破稻米产品加工。充分利用世界稻作起源地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快引进世界各地的优质米种,抓好稻米基地建设,带动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稻米绿化化。大力弘扬万年品牌优势,做大贡米集团产业。稳定增长标准化种(养)规模,不断提高有机农业比重。速提高终端产品附加值。建成鄱阳湖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第一县。
二是重点突破现代粮食流通。近期内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即年流通量50万吨粮食物流节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整合物流资源,着力构筑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加快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保税仓库,设立物流仓储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结算中心、营运中心和集装箱集散基地,形成聚集效应。
三是重点突破稻作生态旅游。将以稻米文化为内涵的粮食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搞好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保护、种质资源保护,建设民俗文化与生活体验地和稻谷生产田间展示区,建设世界稻作文化园和神农源风景区及配套项目。在加强粮食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三)下步发展战略措施
1、强化稻作文化理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一是提高稻作文化认识, 科学规划。充分认识稻作文化的无形价值,树立打造国际稻米名城的概念。针对我县稻作文化的珍稀特点, 进行深入调查, 整体规划, 科学设计。可组织专门的稻作文化策划小组,邀请国内外农科专家来我县作学术交流, 探讨稻作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稻米发展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指导性意见。二是重视稻作文化深层次内涵,合理开发。万年稻作文化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在开发时要通盘考量,还要考虑多种衍生文化的挖掘, 如开发稻作饮食文化时,万年贡米、米粉等特色食品, 都具有典型代表性, 可开发成系列稻作食品。还可开发出系列具有较高文化和艺术审美价值的稻作文化纪念品。
2、强化稻米基地建设,巩固提高产业基础
一是突出品种布局,做好水稻生产规划。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合理水稻品种布局,确定区域主推品种。引导规划区域内农民发展优质专用稻种生产,加强我县粮食基地建设,通过扩大 种植面积、加快粮食流通、配置加工设备,提高企业生产规模,形成贡米产业集群。以保证粮食精深加工企业所需优质粮供给。二是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稻米生产。要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和限制化学农药、除草剂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要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提高化肥等物质的利用率,既保证高产优质,又降耗和减少污染。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保障产出绿色、安全的优质稻米。
3、强化稻米工贸企业建设,充实壮大产业发展支柱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通过政策、资金的支持,在全县优化整合部分优势粮食购销企业和加工企业,推动粮食要素资源跨区域、跨体制向万年贡米集团转移聚集,把贡米集团培育成我县支柱产业,并发挥其辐射、带动、引领作用,使之不仅仅成为江西的行业龙头,更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行业龙头。二是加强研发能力,努力提升企业科技水平。促进我县粮食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产业结构升级,采取先进实用的工艺和设备,加紧贡米集团技术改造,引进瑞士布勒公司生产线等项目改造低档次、高消耗的传统加工业,提高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在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真功夫,通过筹建年产3万吨米糠油生产线,碎米提取植物蛋白、粮食物流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项目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4、强化稻米市场建设,拓展产业发展舞台
一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开发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我县万年贡米产品,树立品牌形象,统一稻米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努力打造知名度高、市场份额大、信誉度好的名牌粮食产品。推动我 县稻米产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稻米产品。借助万年独特的稻作优势, 积极开发名、优、特、新和绿色稻米产品,在生产贡米年糕、贡米婴幼儿米粉、贡米老年保健米粉等方面做好文章,使贡米产品多样化,系列化。二是注重开拓稻米市场,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按照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融入海西经济区、对接浙江上海的发展战略,全面拓展市场。要精心组织“稻博会”等活动,构建起稻米及其相关产业展销结合、产销衔接、产研对接的平台,加大万年稻米宣传和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万年贡米的市场占有率。通过采取区域直销,产品代理,争取在2—3年内,在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20多个大城市建立配运中心,逐步建立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促进我县稻米产业发展。
5、强化稻米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产业服务支撑
一是构建物流平台,抓好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利用万年地处鄱阳、余干、乐平交界,206国道、皖赣铁路穿境而过,乐安河直达长江,交通便捷,作为滨湖地区粮食重要集散地的优势。大力建设江南米业市场,进一步做大做优贡米等物流集团,扶持贡米集团早日上市,努力将我县打造成辐射世界,影响周边的粮食集散中心。二是完善物流体系,切实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稻米物流中心信息网络,把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物流、信息流融为一体,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引导米业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入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和期货贸易等新领域开展网上交易,促进我县和世界稻米及相关副产品的交易流通。充分利用中储粮万年直属库期货交割平台,争取新稻谷期货品种的尽快上市,期货交割规模计划5至10万吨,通过期货交割为稻米提供一个安全、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场所。
6、强化稻米生态旅游开发,促进产业间互动 一要合理布局,开发重点项目。开发出一个旅游中心(万年县城)、四个重点旅游区即稻作文明遗产区、稻作农业观光区、田园山水主题区、生态旅游度假区。将稻米生产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以稻作文化遗址等一系列自然及历史景点开发出稻作文明遗产区。建设稻作农业示范区,开发一些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引进国外稻田艺术,开展农耕体验活动。合理利用土地,将荒废的山丘改造成梯田景观。农业生产与生态观光完美结合。结合稻米生产生态景观和山地、水库开发主体旅游项目。如邀请国内知名人士策划一台蕴含稻作文化的夜色文艺节目。开展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将稻作文化更好展示给旅游者,提升万年的国际形象。二是合理组合,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将高、中、低档产品进行组合,适应大众休闲度假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多层次、高档次旅游市场体系的建设,将稻作文化、稻作旅游、稻米经济、稻米商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万年贡米”的品牌效应风靡全世界。
第五篇:在务虚会上的发言
在务虚会上的发言材料
今天,团区委召开下半年工作务虚会,对于区青教办进一步明确下半年工作思路,把握好工作重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我积极参与团区委各部分工作思路的探讨,另一方面,也请大家对青教办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我们认真记录与吸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共青团发展思路。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当前工作中的困难、我们的思考、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共三部分作一个发言,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 当前工作中的困难、原因以及我们的思考
一、当前工作中的困难 有一种表述:
缺血:专职青教干部减少,普遍兼职分散了有限的工作精力。缺钙:开展工作的定位往往局限于政治教育型的“活动型”组织,很多工作只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层面,难以达到新时期、新形势下对青少年教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导致品牌还没有形成;
缺铁:指基层青教工作资源短缺,精品活动少,服务能力下降; 缺氧:外部环境不够优化,基层党政领导把青教工作不当回事,轻视甚至忽视了团的作用。多数领导对团的态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缺锌:创新意识不足,适应不了青少年新需求。
二、我们的思考
1、关于组织建设? ——成员单位
——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 ——企事业单位
2、关于阵地建设? ——基础性 ——公益性 ——单位性
3、关于制度建设? ——青教例会 ——电话沟通 ——定期调研 ——信息反馈 ——工作考核
4、关于队伍建设? ——培训
——街道行业战线活动 ——顾问团
5、关于活动建设? ——体系化 ——品牌化
——社会化(资源整合树立“在服务社会中获取社会资源”的思想)
6、关于理论和评估? ——实践性 ——指导性
二、工作思路
青教:品牌秀 权益:时尚秀 预防:达人秀 关工委:优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