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襄城县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坚持以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建设的理念,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先后融资近30亿元,开工建设重点城建项目280多个,房地产开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襄城特色、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取得成效
(一)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健全。2005年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为全县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蓝图。2009年,襄城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产业聚集区之一,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当年7月份评审通过《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9-2020)》,满足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要求。近两年,先后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两个集聚区规划、16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为全县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城区路网结构更加合理。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向东和北延伸,新建、改造中心路、烟城路、沿河路、曙光路、青云路、消防路等70多条道路和背街小巷,道路总里程达60公里,形成了六横五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和完整的环城通道,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区框架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
(三)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襄城县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造了文化广场及治理东风湖、高中坑、豆腐组坑等城区老坑塘,建成市政广场和恒达、泰安、滨河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为新老城区居民提供了优良的居住环境。投资5511万元开工建设第二水厂,彻底改善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条件。开工建设天然气工程,新建住宅小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投资3500万元,建设占地395亩的集休闲、游乐、景观、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仅2010年度,就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22个,完成投资15.8亿元,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
(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引导和扶持房地产业,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房地产市场得到了逐步规范,房地产企业数量由起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房地产开发量也由起初的年均5万平方米,猛增到近年的年均60多万平方米。近五年来,新增住房建设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确保了全县住房的有效供应,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环境,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五)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更大。自2007年启动保障性住房工作以来,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总面积达1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面积达5.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有70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住上了经济适用房,全县廉租住房保障受益家庭达到2250户,发放补贴资金387万元,首批符合条件的110户低收入家庭已住上廉租房。
二、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城市规划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快构建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步伐,不断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依托城南、城北两个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专门委托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等部门,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了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和总体发展规划环评。严格按照上述规划定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二)抓资金投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积极运用BT、BOT等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仅去年一年,就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22个,新扩建城乡公路300多公里,完成投
资15.8亿元,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始终坚持群众、政府、企业“三满意”原则,通过政府统征储备、市场开发运作、村企开发共建等方式,着力推进城中村改造,逐步实现新老城区的和谐对接。2010年,启动实施城中村改造13个,完成投资11.6亿元,拆迁32.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286套,城区居民生活品位得以有效提高。
(三)抓产业支撑,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牢牢抓住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以产业发展带动扩大城市建设规模,以就业岗位增加加快人口转移进程。目前,城南煤焦化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入驻项目62个,安排就业2.8万人,汇聚了上海宝钢、中平能化等一大批优势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原煤、洗煤、炼焦、化工、发电及其他相关产业综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城北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确定的全省首批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先后完成投资10亿多元,安排就业2.1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制鞋制衣、机械电子、卫生用品等主导产业。
(四)抓城市创建,努力打造宜居襄城。全面整治城区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全天候”排查和“不间断”巡查制度,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建立长效机制,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在城镇中心、广场、城郊结合部兴建绿化休闲广场及游园,着力搞好城市道路、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绿化工程,建成恒达花园、电视塔花园、泰安花园、滨河游园、市政广场、襄城公园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和省级卫生城验收,着力打造优美、和谐、宜人的多样性城镇生活空间。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襄城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基础弱、底子薄、欠发达,虽然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力度较大,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和膨胀,但全县工业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口密集型产业少,不易形成规模,吸纳力不强,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速度缓慢,城市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二)城镇化内在质量有待提高。在城市建设上,城市空间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方面重视力度不够,造成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管理水平上不去。在城市发展中,不注意挖掘本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没有彰显出自己的城市特色和建筑风格,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抢救保护不够,丢失了不少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特色。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一)立足中心带动,加快实现襄许和谐全面对接。坚持城区向北拓展至北三环,向东拓展至东二环,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区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开发的思路,把311国道以西老城区的8个村庄和集聚区内的9个村庄,全部纳入城中村改造规划范畴,力争三年内全部完成改造任务。以国道311线襄城至许昌段为轴心,积极实施拓宽改造工程,建成高标准的城市化道路。把库庄镇、颍阳镇作为衔接襄许一体化的节点和纽带,加快其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等相关规划与许昌市总体规划的呼应和衔接,引导带动村庄向镇区集聚,镇区向县城拓展,县城向市区靠拢,着力打造许襄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和通勤圈,不断推进襄城向北向心发展,加快实现襄城和许昌的和谐全面对接。
(二)着眼园区拉动,全面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把两个产业集聚区作为转型发展的新载体,作为经济增长的新极点,作为产城融合的新空间,进行高标准建设,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城南产业园重点围绕煤炭的开采和综合利用,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焦化工产业。城北集聚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材料、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制鞋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两个园区的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园区和城市互动发展的融合度,吸纳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加速向城市集聚,力争到“十二五”末,煤化工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电动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太阳能光伏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150亿元,支撑带动全县财政收入力争突破20亿元,为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城市临河、环山、道路景观及坑塘水系建设,建成襄城公园、城东公园、城西公园、街心花园及居住区绿化工程,大幅度增加城市公共绿地,构筑“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立体绿化空间,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快老年公寓和福利院建设步伐,营造优美、舒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质量,建成第三水厂、南工业区水厂和产业集聚区供水管网工程,提高城市供水的普及率。
(四)加快保障房建设,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做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不断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启动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迁入新居,让老百姓得到真正实惠;新开工建设20000平方米400套公租房,落实土地供应计划、税费优惠等措施,以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产业集聚区职工公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引导入区企业利用企业富裕土地自建或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逐步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三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五)因地制宜,全面启动村镇“六个一”建设工程。各乡镇在坚持“统筹规划、产业带动、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基础完善”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六个一”工程,即:编制完成一个镇区控制性详规,引进一个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启动建设一个以上居民住宅小区、一个10亩以上广场、一个以上垃圾中转站和公厕、1—2个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六个一”工程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已经明确,各乡镇正在加紧实施。通过努力,到2015年年末,力争打造5个辐射拉动作用强的明星镇和90个功能相对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第二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当今社会的发展迅猛,尤其是经济的增长迅速,但是,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是靠过量的消耗资源为代价的,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蓝天白云还有青山绿水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阴霾天气、污水横流。如今再次读这本书《寂静的春天》,还是觉得很有现实意义。
在人们的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征服自然的时候,蕾切尔·卡逊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唤醒大家,让人们对大自然有更深的认识。那时,人类生产的农药虽然能够帮助人们杀死害虫,实现粮食增收,但是它也对大自然中很多动物产生了不良影响,最后,作者在这一书中用大胆的想象,预想了一个寂静的春天,在那个春天里,大自然沉睡了,没有蝴蝶,没有蜜蜂,也许只剩下人类。当然,这只是一个恐怖的假设,但是这足以唤醒沉睡之中人们,从此,环境保护因此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
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类认识大自然的路,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人类似乎还没有完完整整的清醒过来。在巨大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商家,官员还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了我们的家园。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年轻时我们用健康换金钱;年老时我们用金钱换健康。
几十年过去了,真的希望人们能够吸取教训,不让《寂静的春天》预言成真。
第三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九年级政治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第三框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学习目标:(用着重符号标明重点或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
能力目标: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三、课前感知:
1、可持续发展含义、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的和谐,实现()与()相协调,坚持走生产()、生活()、生态()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观念——()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社会和()的责任。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口(),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这一重大战略。要把控制()、节约()、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
3、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在()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探索()与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不断调整和改善(),实施大规模()工程,严格控制()排放总量,治理()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不断增强是()的能力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
22、(10分)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表1 我国有关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16.0% 煤炭
1.8% 石油
0.7% 天然气
表2 生产1美元产值平均消耗原油比较
发达国家 211克日本 130克中国 800克
(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
(2)依据表
1、表2说明我国应实施什么战略?请你谈谈对这一战略的理解。(8分)
【老师指导】:解题思路:
五、达标检测
1、据报道,我国有关部门作出决定:从2001年到2010年,将北大荒的3000万亩耕地重新变成茫茫林海,实现退耕还湿地300万亩。这一决定
A、违反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使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能环节我国粮食过剩的压力,使粮食价格下降
D 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某校初三学生举办了以“环保行动”为主题的小论文征文活动,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行为有
A、使用一次木筷B、个同学寄去纸质货卡
C、将废电池进生活拉圾箱内 D、利用家中的旧衣物、剩布头等,做成布袋子,实行绿色购物
3、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所方面的,对中国生态环境构成呢感最大的威胁的是
A.来自工业的废气物B.来自北方干旱少雨
C.来自人口的压力D.人们环境意识的4、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①对外开放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0年5月16日出台的《攀枝花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2015年,全市林业年产值、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的年纯收入,从2009年的9.08亿元和610元,分别提高到20亿元和1200元;到2020年全面完成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把攀枝花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国家级森林城市。这表明我市
①重视林业的发展,减少工业生产和污染②重视环境保护,减缓经济发展
③重视环境保护,力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6、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需要坚持()
①科教兴国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以教育为中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有人将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改为“两岸难闻猿啼声,轻舟难过垃圾山”。改写的诗句反映出我国
A.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极为严重B.环境破坏比较突出
C.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改善D.长江流域野生动物已经绝迹
8、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发展经济的任务非常重;另一方面,环境压力也十分大。而环境压力主要是由于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造成的。请问:
(1)我国应落实什么战略、什么国策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怎么做?
(3)珍惜资源、人人有责。目前,我们家里一般都有饮水机、电视机、空调、电脑、打印机之类的家用电器。请你就其中一种电器的使用,写出2点”节能小窍门“。
第四篇:探索之路
第二节
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讲故事法、阅读法。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
师: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又如日出、日落。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
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在其他重要的 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师: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卓越贡献。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相关的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哥白尼与伽利略。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托勒密的地心理论.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处于宇宙的中心,诸天体都围绕它旋转不息。与《圣经》上告诉人们的一样,成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自然哲学。哥白尼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他原先是一位神父,但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发现地球根本不是什么宇宙的中心,它只是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大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为了保持天主教的绝对权威,教会对哥白尼学说及其支持者开始了严酷的压制和打击。1943年,在哥白尼去世前,他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了。他在书中提出了日心说,从而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已经双目失明的哥白尼抚摸着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说:“我终于推动了地球。”同年7月26日,哥白尼逝世。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西北部比萨城里的一个衰落的望族家庭。l0岁随全家迁居佛尼伦萨,在一所教会学校学习,热衷于宗教和哲学。以致曾决心献身宗教。为了恢复家业。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后来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使他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数学,虽然由于家境原因被迫退学,但他在25岁时被聘为该校的数学教授,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断地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提出挑战。在伽利略之前,几乎没有人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某一观点或理论的正确。人们认为所有的科学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而伽利略去注意以实验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传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的塔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塔下站满了观看实验的人。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
伽利略阅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该书所陈述的观点及理论给伽利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伽利略的研究兴趣也逐渐转向了天文学,他是第一个将望远镜对准天空的人。他的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写出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学说的对话》一书,此书出版后引起震动。1632年,教皇下令将年已68岁的伽利略押上法庭。最后遣送回家乡阿塞特。晚年,伽利略又写了《运动的法则》。1637年伽利略失明。1642年]月8日逝世。347午后的1979年,罗马教皇正式承认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
2.牛顿。
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匠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叫乌尔斯索普的小村庄。3个月时,父亲因肺炎而去世,3岁时母亲改嫁,牛顿便与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所幸的是乌尔斯普的大自然给了牛顿童年的乐趣和创造的灵性。在上剑桥之前,牛顿像一只乌尔斯索普起飞的风筝,他飞得再远,飞得再久,也总离不开乌尔斯索普的牵系。16岁时,他又回到那里,帮助家里务农。这一年,英伦三岛遭受了猛烈的暴风雨,牛顿做出了令人吃惊的举动,他没有按照吩咐去照料农舍,而是趁着狂风测风速。在庄严的毕业典礼上,使托盘中学的校长夸赞牛顿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牛顿将自己的一生的成就写进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等。他后来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727年3月20日,牛顿去世。英国诗人波普在他的碑铭写到:“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空;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3.爱因斯坦与玻尔。
1879年3月14日,爱囚斯坦降生在乌儿姆城一个普通的犹大人家庭。爱因斯坦的父亲有极高数学天赋和很深的文学造诣。大约在5岁时,父亲给爱因斯坦一枚指南针.爱因斯坦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即使到了晚年,爱囚斯坦还对童年时的指南针记忆犹新,说:“指南针对我的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爱因斯坦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将音乐带进了家庭。爱因斯坦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随后又学习钢琴。在他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时候,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造诣。伟大的音乐也塑造了爱因斯坦伟大的品格,他不仅创立了深奥的理论,而且他的人格魅力也同样震撼着人们。
从1926年开始,爱因斯坦与玻尔的哥本哈根派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学术之争。这个学派研究新的理论——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理论涉及一些新的见解。如海森堡测不准原因,认为运动中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确定,时间与能量也不能同时确定。爱因斯坦不完全接受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理论。他总是试图单一些反例以证明玻尔等人理论的缺陷和错误,但都被玻尔一一化解。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是纯粹的学术争论。这场争论澄清了许多概念问题,使量子力学更加完美。他们的学术之争并未影响爱因斯坦和玻尔的友谊。他们同为物理学的泰斗,互相尊重,互相促进。
师:你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交流。
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物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师:物理学便是在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巨匠经过漫长、不断的艰辛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经过你们年轻一代的艰辛、努力、物理学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三、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的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沦、归纳得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物理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还知道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师:你归纳得很简明扼要,全班同学掌声鼓励,每付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与实践活动设计
1.请你查资料或上网查询,写一篇有关中外物理学家的小故事,不少于300字。
2.观看反映古代文明的记录片、科学家的传记片。
3.参观调查附近的博物馆、考古发现等,并写出相关的调查报告。
五、扳书设计
第二节
探索之路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象形文字、石头阵等
(二)物理学的发展之阶
1.哥白尼的“日心说”。
2.牛顿的经典力学。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
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正南边陲,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南岭山区腹地,是全国瑶族人口最集中,全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1997年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少数民族县,2002年被评为永州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县现有在职中小学教师4769人,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或农村中小学任教。近来年,为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创优教育环境,创新机制强化培训提高教师队伍,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的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创优环境,为教师安心乐教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江华县地处偏僻瑶山,生活条件艰苦,外地人才不愿来,本地优秀人才留不住,长期以来,造成教师总量不够,素质不高。环境的因素已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
(一)创优人文环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近两届县委书记先后荣获“湖南省教育功臣”。第一,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制定措施,落实教育法规。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县委、县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999年以来,县里共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的决定》、《教育行政执法处理规定》、《教育分级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措施;县政府把控流保学纳入了乡镇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占40—50%。二是督促检查,净化教育环境。每期开学初,主管教育的副县长组织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开展一次控流保学专项督查,督查情况通过电视、报纸和下发督查通报等形式公布;开学之后,组织县物价、监察局、财政局、教育局、减负办等单位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检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入学率。另外,县党政领导主动与特困学生“一帮一”助学活动。第二,切实维护教师根本利益。一是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县财政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优先发放教师工资。同时辰,在福利待遇上与公务员一视同仁。二是为教师维权。凡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应享有的权益,坚决予以维护。三是关爱教师发展。每年的公务员招考、机关干部竞聘上岗,凡符合条件的教师均可报名参加,不卡不压。近两年来,县委政府和各直机关从教师队伍录用公务员40多名。
部门支持,百姓办教。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促进民族教育再上新台阶,各级各部门纷纷相助,团县委、国税局、森林公安分局、中保人寿公司等单位“献爱心”支助联系点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国土、规划部门主动为学校新建扩建校舍征地规划,县综治委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等。人民群众兴教办教的热情更是高涨,自1999年以来,各地群众捐资助物1000余万元投资教育。这样,自“普九”验收后,在全社会再一次掀起了尊师重教的热潮。
(二)创优硬件环境
一是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我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舍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或“土垒墙”房子,时间久远,又得不到正常的维护,超期服役,已成为危房,教师宿舍十分紧张,教学设施也严重不足。为此,我们认真落实了教育经费“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1998年以来,共投入教育经费2.71亿元,在确保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的同时,新建扩建校舍13.8万平方米,改造危房6.05万平方米,县一中从瑶山腹地搬迁至县城,建成为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县二中成为示范性市级重点中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二是整合有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条件,在普及初等教育期间,我县一师一校,学生不足20人的微型学校有390多所,这虽然在当时解决了瑶山孩子就近入学问题,但规模小,效益低,为改变此种现状,我们制定了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05年全县撤并学校223所的目标,近几年来通过财政补助、上级支助、学校勤工俭学创收以及群众捐集资等措施,共筹措资金812万元,用于学校布局调整。至2003年,全县已撤并学校200所,并且在林区进行了集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办寄宿制学校的大胆尝试。科学有效地配置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效益。
二、创新机制,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提供空间和舞台。
实现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提供空间和舞台。
(一)创新选拔任用机制
过去对中小学校长的选拔方式主要是组织考察任命,选拔方式单一。从2002年起,我们按照“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现代化”的要求,对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县中小学推行校长公开竞聘工作,并对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的程序、要求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公平公正。两年多来,全县有150多名教职工参加公开竞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