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合集)

时间:2019-05-13 11:1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

第一篇: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

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

谭秀丽

龙山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构想是基于龙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把握优势、顺应趋势的前提下所描绘的一个理想化状态。希望它不仅是龙山城乡人民的美好愿望,更是全县人民的行动指南。

一、总体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扎实有效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互补联动,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成一个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旅游宜居城市。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编制和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统一指导全区的发展,全面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制定分年度实施方案,确定各年度重点任务,明确进度要求,确保城乡一体化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结合我县实际,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利用重点领域的突破和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3、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龙山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4、惠民为本、城乡联动。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连续性和普惠性,让城乡居民共创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统筹起

来,逐步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城乡联动、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5、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动力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开发资源、筹集资金、加快建设。

三、主要任务

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1)优化空间布局。那就是在空间形态上,形成“城乡一体、一核、多中心”的新型城乡形态格局。

城乡一体:坚持把农村和城市做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分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一 核:即以龙山县城为核心。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式,必须对县城“扩容提质”,改造老城区,建好新城区。基于09年龙山及湖北来凤两县领导对“龙凤双城一体化”调研成果形成共识的情况下,新城区的建设重点为“一河两岸”——酉水河两岸。建成后,长廊逶迤,小桥流水,花木成荫,两岸建筑古香古色,尽显土家风貌。生活工作于此,既可享受国际化、高品质的现代都市文明,又能领略古朴淳美、粗犷婉约的土家风情。

多中心:即以县城为主中心城市,街道办事处及各中心乡镇为卫星城,各乡镇偏远农村人口向各卫星城集聚,由交通干线与县城相连,构成网络状的城市群,以推动城乡均衡发展。这样可以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卫星城的建筑应依山就水,吸纳天地之灵气。设想在高低起伏的群山怀抱里,众多红白相间的低层别墅掩映于绿茵繁花之间,城中酉水碧波,为这个山水小城平添许多灵性,宛如凡间仙居。

2)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按照把龙山建设成为边贸物流集散地、土家文化集成区、生态旅游宜居城、中等规模地级市的目标,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主城区为全县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规划建设边区商贸城、边区物流中心、边区文化中心;城郊区和近郊区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远郊区为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的要求,统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公路网、公交服务网、供水排污网、有线电视网、电信通讯网、信息传播网和环卫设施网,推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共建共享,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

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市设施建设与农村设施建设并重、生产设施建设与生活设施建设并重、产业设施建设与生态设施建设并重,通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强化城乡空间联系,优化城乡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乡对接延伸,做到布局统一规划、项目统筹安排、功能同步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联合共建、联网共享。

2)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针对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快以农村公路通达、电力扩容、安全用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四大工程”建设,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具体项目、建立推进机制。同步推进公共交通等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县域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通讯、信息网络一体化,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3)创新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效应专项研究,注重发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带动引领效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建立长效的建设、运营和管护机制。

3、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以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经济支撑体系为目标,以辖区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为依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筑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着眼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按照农业特色化、标准化、组织化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三大系列八大优势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百合、三薯、桔橙柚、药材、畜牧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实行农产品原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提高农产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以“两个园区”(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为载体,以工业四大产业(能源、冶金、陶瓷、建材)为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集聚规模。

3)以旅游、物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增加就业岗位、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三产比重为目的,以旅游、物流业为龙头,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向农村扩散、延伸,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

4、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1)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加快建立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加快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共同进步。

2)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以新农保、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居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确保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5、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在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方面,关键是要完成好两个任务:

1)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统一市场、有序外出、就近转移、扶持返乡创业,都要通过市场来调节,通过政策来引导,一定要完善政策,健全市场。

2)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要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6、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1)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也是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目前的户籍管理,就像一面高墙,把城乡分得很清,农民进了城,为城市服务了许多年,但身份还是农民,包括他们在城里出生的子女,也还是农民身份,入托、上学都是另类待遇。打破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就拆除了一道城乡阻隔的樊篱。

2)规范城乡经济社会管理。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式,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以镇为单位组建市场运作主体,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各类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以供销合作社为骨干力量、主导力量和带动力量,重点发展土地合作社、社区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组织。规范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推进城市近郊农村社区化改造,构建规范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加快社区服务向新村庄、集居点延伸,启动农村新社区试点工作。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构建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3)统筹城乡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调动和激发城乡居民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打破人才工作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人才事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编制人才规划、制定人才政策、配置人才资源、实

施人才项目、提供人才服务和建立人才机制上切实做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人才的一体化开发。

7、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1)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以绿化规划、绿化产业、绿化共建为重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成生态区、生态轴和生态网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提高县域全境以及城区内部的生态连通性,实现区域功能互补、生态容量提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2)强化城乡生态环境管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步伐。以城乡环境整治工程为抓手,重点解决工业企业污染、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乡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问题。大力开展水环境治理,改善城乡水体质量。切实抓紧大气污染治理,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严格建筑施工管理,重点整治渣土运输,降低城市扬尘污染。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和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防止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3)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影响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生态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和保育。加强城乡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加大对各类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研究制定对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生态旅游项目的补偿机制和补偿标准。统筹推进城乡环卫设施建设与管理,逐步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地区。

第二篇: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4-0023-03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 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 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市中来了。那么,剩下的农业人口在原有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富裕之路,就不会是纸上谈兵了。而农村人口转移出来后,城市的活力就增强了。对房地产的拉动也将大大增强。原来想买新房的,换个大一点的房子的,可把旧房子卖出去。旧房子卖出去,新房子就会有人买了,房地产业就好起来了。

目前,延边州正在根据吉林省政府批复的《延龙图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延龙图一体化战略,建设以延吉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以此作为推动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延龙图三市共享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200亿元,其中,延吉市长白山路向西延伸布尔哈通河西段综合治理等工程正在建设中;围绕扩大延吉发展空间,原龙井市朝阳川镇已整建制划归延吉市;三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2008年上半年延龙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亿元,占全州58.6%。下一步将进一步抓好《规划纲要》的落实,做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以及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延吉市北出口加宽、西部城区规范与建设、州新兴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三市供热、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一批先导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8年完成延吉市长白山路西段至朝阳川联络线路基工程建设,做好延吉至海兰湖至图们城际公路等工程前期工作。围绕产业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共体、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科教同兴目标,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做好同城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争取开通延吉至龙井城际公交线路,2008年底撤销延龙、仁坪收费站,构建日趋紧密的城市结合体。针对延龙图城市人口布局不合理、人口规模小的实际,在不改变现有城市框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延龙图三市特别是龙井市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力争使延龙图地区人口有大幅度增加。积极协调金融、税收、电信、邮政等部门,在延龙图三市实行同城管理,为群众提供便利条件,使群众享受到一体化带来的实惠。

三、城市化发展的措施

要创造条件,通过制定政策加快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积极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以实际居住地登记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要加快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制度和承包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制度,增加农民进城创业的原始资本。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提高文化技能水平。

(一)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有超前的总体规划、重大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和刚性约束力。要从国家生态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高标准、高水平出发,规划设计城市的建设布局。

(二)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重点是通过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设施的完善、服务功能的齐全,增强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事业,促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如,近年来,通化市以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以及宜居城市为目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利用BOT等方式,新建了绕城公路、城市立交桥,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启动建设了一批大型商贸服务设施。目前,吉林省欧亚大型购物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义乌国际商贸城、恒坤家居博览购物中心正在建设之中,长白山药谷物流中心,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东润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也在2008年建设。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使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三)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要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的土地利用修编工作。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同时,加快城市向周边延伸,拉大城市骨架。通过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文化科技城等建设,通过引进和建设大项目,使之成为中心城市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和现代服务业的新集聚区。

(四)要鼓励全民创业

只有全民创业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释放每一个城市市场主体的潜能,让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进发,才能真正解决城市化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在发达国家每千人企业数量平均45个左右,发展中国家是20~30个,中国不到10个,吉林省为2.9个。反差非常大,所以大大限制了城市化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观念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等等,在许多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为此,要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造精神,从文化的根源上,培育创业文化,引导树立敢创、敢闯的创业信念和信心,鼓励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精神。要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让全民创业有更大的创业空间,最大限度地加大对全民创业型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从战略高度认识经济发展的转型,推动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全民创业型经济转变。

(五)积极发展县城经济,扩大县城规模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十分薄弱,因而更具有重大的发展空间。以工业化为主导,突出抓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化产业基地,提高县城的承载功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域公路、饮用水、商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

第三篇: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提升农村群众出行质量

建湖县客运管理处 裴文雅

摘要:本文就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构建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城乡道路客运是联系城乡、服务居民出行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政策协调、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服务优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行业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对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构建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基本需求为目标,以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将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工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政策引导和市场互动的组合作用,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服务。

(二)主要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全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更加协调、网络衔接更加顺畅、政策保障更加到位,服务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基本建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二是建设一个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衔接顺畅、方便灵活的城际客运系统,有效衔接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及其他客运方式,不断巩固道路客运的保障能力、竞争优势及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基本建成能力充分、方便快捷、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地市级以上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覆盖郊区主要乡镇。四是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行稳定、安全规范、经济便捷的农村客运系统,实现全国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100% 的中心镇建成客运站、候车亭或招呼站;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力争实现县域内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30%以上。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协调。以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城乡联动,有序衔接,促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的公益属性,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加大公共财政、土地等公共资源保障力度,不断满足城乡居民“行有所乘”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发展条件和需求特征,探索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和推进路径,不搞“齐步走”和“一刀切”。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分批开展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在全行业推广应用,逐步建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长效推进机制。

——坚持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发展。在普通公路上,人员往来比较频繁的毗邻城市之间以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为主,地市级以上城市周边地区以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延伸为主,县域内特别是乡镇以下地区以农村客运线网优化为主,并积极推进公交化改造;在高速公路上,以发展班线客运直达运输为主。注重整合城乡道路客运企业、线路、场站等资源,提高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经营者和乘客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措施

(一)科学编制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

1.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打破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二元分割格局,从实际需要出发,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有关内容应纳入城市及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之中。规划编制要立足整合城乡客运资源,优化客运网络衔接,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客运线网;稳步拓展和延伸城市公交网络,支持和鼓励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提高城市公交线网覆盖面;改进客运组织模式,有序推进县乡客运和毗邻地区线路的公交化改造,促进运输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大力实施农村客运通达攻坚工程,优化调整农村客运网络,加快发展镇村公交;充分利用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站点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客运网络有效衔接和融合,实现城乡客运线网结构全覆盖;高度重视城乡结合部,以及镇与镇、县与县、市与市毗邻地区客运线网的设置和衔接。

2.编制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要依据“十二五”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善路网布局,提高路网技术标准和安全保障。“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5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桥梁6000座,为全省镇村公交和城乡客运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加快完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1.积极改善农村公路通车条件。对乡镇通往行政村的现有农村公路和桥梁,不符合客运班车安全通行条件的,要纳入“十二五”规划加快改造,力争2012年前完成。加快建设通往集中居住点等重要节点的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继续实施撤渡建桥,发展水上客运,切实改善岛屿村群众的出行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新建公路安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竣工、同步验收。

2.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在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时,加强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到2015年,全省农村乡镇客运站达700个,占乡镇总数的 70%,开通镇村公交的沿线行政村设置招呼站或候车亭。同时,结合客运线网规划,优化城乡客运场站布局和衔接,主动对接地铁、铁路、机场等其他运输网络,积极改善换乘设施,方便群众出行。

3.强化城乡客运基础设施管理。加强政策引导,不断完善站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确保已建成的农村客运站及时投入使用,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分发挥县、乡政府的作用,加强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亭)等基础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调整城乡客运经营结构

1.优化城乡客运经营结构。各地要大力倡导公司化经营、公交化运营、员工化管理,积极推进城乡客运经营主体整合,通过收购、兼并或入股等形式,实施规范的公司化改造;打破地域垄断,积极引入规模大、有实力的客运企业,促进本区域内城乡客运资源整合;对区域内存在线路重复、经营中容易发生矛盾的相关客运企业,积极引导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造、兼并。

2.创新城乡客运组织模式。对县(市)城区至乡(镇)的线路,有条件的可选用公交车型,实行公交化的运营模式。对乡(镇)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的线路,通过新辟、改线、延伸等手段,因地制宜实行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不断扩大农村客运的覆盖和服务范围。对路况条件、客源等不适宜公交车型的,要按照《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选用适用车辆。

(四)不断加大对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扶持力度

1.建立规范的城乡客运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鼓励实行城乡客运低票价政策,落实经济补贴、补偿。对城乡客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评估,核定企业合理运营成本。对不能完全通过价格补偿的政策性亏损,由政府给予合理补贴。对城乡客运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警察、学生等实行免费或优惠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由政府进行专项补偿。对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等,地方财政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2.加大对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扶持力度。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改造不符合客运班车通车条件的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农村客运站、候车亭,完善安保设施,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规划内的项目给予专项补助。3.加大对镇村公交发展的推进力度。加快建立镇村公交发展扶持政策,大力推进镇村公交发展。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县(市)为单位、乡镇为单元对开通镇村公交的乡镇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所有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县(市)给予一次性奖励,重点用于新增、更新节能环保车型等,具体补助和奖励资金可在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镇村公交营运车辆可参照城市公交标准申请燃油补贴。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考核,重点考核地方政府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情况、企业经营机制、服务质量以及群众满意度等,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订。

4.加大对基础设施用地的保障力度。国土资源、规划、建设部门要对纳入城乡规划的客运枢纽、换乘场站、乡镇客运站、保养场、停车场、首末站、调度中心等基础设施,优先保障场站用地。对经规划确定并依法取得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挤占,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五)切实加强城乡客运服务与管理

1.加强城乡客运规范化管理。完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延长服务时间,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简化许可程序,改造毗邻地区城乡客运线路,引导城市间公交线路相互融合、互联互通,着力解决城市毗邻地区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加快优化城乡结合部线路设置,加大线网密度,建设换乘站点,规范市场秩序,统筹考虑城市公交与班线客运资源整合,避免无序竞争。

2.建立健全城乡客运服务质量规范和质量考评体系。高度重视城乡客运统计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支撑。定期组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加强城乡客运服务质量考核,将考评结果作为各项资金补贴的依据,并与客运线路招投标及企业发展扶持政策等挂钩,督促企业规范管理。

3.加快城乡客运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智能化调度系统和ic卡系统,建立城乡客运服务信息查询系统,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发挥科技手段在经营行为监管和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技术车型在城乡客运的应用,积极与省内汽车制造企业合作研究开发标准化的镇村公交车型。

4.确保城乡客运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强化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公安部门要科学核定车辆载客数和时速,合理划定车辆停靠点,科学指导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在城乡道路条件满足通行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投入有站立乘员席的公交车型从事城乡客运。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加快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所需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切实把加快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作为服务民生的“惠民工程”抓实抓好,为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供基础支撑,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各地要成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宣传、教育、公安、监察、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把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列为各级政府城乡统筹工作的重要任务,将城乡客运发展指标纳入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评价等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城乡居民自觉维护城市道路、农村公路以及站(亭)等基础设施的完好,充分利用学校和各种媒体大力普及安全出行知识。

(二)加强行业引导。各地要制订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客运在发展规划、设施建设、服务监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集约化程度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客运线路招投标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全力打造品牌客运企业。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对各地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工作进行考核,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反馈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考核结果可作为各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立项和补助的参考依据。深化行业文明创建,组织开展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示范县(市)建设,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加快全省城乡客运统筹发展进程。

(三)加强市场监管。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城乡客运市场的监督管理,确保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工作顺利推进。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强化城乡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安全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监管,严厉打击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和各种报废车非法载客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客运安全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交通运输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作用,充实力量,加大城乡客运管理力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服务质量监管,依法查处非法营运车辆,督促客运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我省城乡客运统筹发展。

第四篇:平阴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构想范文

平阴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构想

概括来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趋向主要受海运和陆路物流的影响。我县进行城市建设,没有海岸线可以依靠,陆路的交通线对城市扩展延伸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我县的传统交通主动脉有二,一是东入南出沟通县城东阿(洪范)的220国道,一是西入南出沟通县城孝直孔村的105国道。按照现行建设规划,城乡建设是四级体系,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农村社区。按照小县大城的战略,县城吃掉安城玫瑰,全县域城镇建设要统筹的就剩下了一个城中心,两个重点镇,两个一般镇。鉴于我县人口较少,城镇在交通主动脉上分布集中,没必要再分三六九等,完全可以创新城乡一体化建设,突破传统四级模式为“市镇带—农村社区”两级模式。全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建设的设想:一心、一带、一团。

一、一心——紧密嵌入济南都市圈核心层,扩张县城区辐射功能加快周边片村居融城步伐

县城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成本投入、功能效益、区域作用、可持续发展这几个因素。城市怎么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都要经过仔细的建设成本计算对比。城市新区的功能效益是衡量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城市的发展不应仅立足于个体区域的建设,更应担负起拉动全域发展的龙头作用。特别是作为县级城市,要区别于那些只管剥削下级城市的地级城市、大城市。而要特别

着眼于对区域乡镇、农村全局的带动,不能只限于一隅,要着眼整个区域发展。

二、一带——强力铆合都市圈核心与协作圈层,依托105纵贯线架构县域东部城镇经济隆起带

整体架构:依托105纵贯线,北起县城南至孝直,以铝厂、孔村、孝直镇建为橇点,沿线填充农村社区、工业园区、商贸服务业、城市公园绿地,形成县域东半部15km泛城镇带。

发展案例:

1、济南沿经十路形成的长达90公里、填补济南与章丘、长清之间的空白的带状城市。

2、青岛沿滨海大道形成的连接主城区、琅琊、胶南、黄岛、红岛、鳌山、田横6个组团带状城市。

3、肥城市沿s329形成的连接城区、湖屯石横的城镇带、以及区间s329干道公园绿地的布局建设。

建设条件:

1、与肥城市s329相比,我们是G105线,更有拉动优势。

2、沿105国道15km城镇带,孔村镇基本形成2km,孝直镇基本形成2.5km,而且沿线村庄老百姓有向105线聚集都为自发形成,较少政府引导干预。

3、居住向交通干线靠拢的确能产生相应效益,越靠近城镇越明显。

制约瓶颈:

1、建设用地。

2、资金。这是建设普遍问题。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一个5年规划周期内,采用8—10车道标准将连接孝直镇与孔村镇的5km国105线作为城镇发展轴进行改造。遏制两个乡镇摊大饼式发展欲望,引导相对纵向建设。结合沿线新农村

社区建设,逐步填充发展轴线上的空白。再用两个5年计划完成孝直孔村城建对接,初步打造成9km城镇带。

1、遏制乡镇建设的摊大饼欲望,克制面多掺水水多加面的机械行为,引导乡镇有意识沿105纵向发展。去掉乡气小家子气,按照城市化标准提升镇区城建质量品味,首先谋划对镇驻地村、驻地相邻村的城镇社区化改造。

2、抓好城建对接,用农村社区改造填充发展轴线上的空白。这一阶段,可以把镇间5km发展线上的北孙、天宫、营子三个点作为楔子先行社区改造,再布局填充其他社区、商贸服务、工业企业、沿线带状公园绿地,逐步完善服务功能。

第二阶段,在基本实现第一阶段目标基础上,在第三个5年计划,孝直南延,孔村北展,城镇带扩展到13km。谋划打通分水岭交通瓶颈,与县城区无缝隙对接。20年建设成县城到孝直以105为主轴的15km城镇带。

1、在两镇间城建对接的同时,孔村向北发展1.5km、城建+社区推进到南官庄,孝直向南发展2km城建+社区推进到谷楼,孔村到南官庄,可以结合铝厂建成区进行建设,孝直到谷楼,可以结合飞机场进行建设。都是水到渠成的。

2、谋划打通分水岭交通瓶颈。分水岭是最后一道阻碍105城镇带形成的难关,但也不是牢不可破。可以与胡庄龙岗文化产业区的开发借力使力,先连玫瑰东片(前岭加油站—夏沟罗寨),再进县城(青龙路南延至高套)。可以把分水岭作为一个节点,直

接开发为山体森林公园,周边各村同期进行社区化建设。若孔村城建推进到南官庄,分水岭也能变成香饽饽。

策略考量:

1、强力凸显济南都市圈核心层地位。济南人说我们不像济南市的,意思是我们面貌破旧,土气乡气小家子气。破,表象在于建设,根源在于思想。平阴是济南最南端郊县,如果潜意识里把自己作为济南的边缘县,那就慢慢变成了济南的尾巴尖,济南这个身子再肥,尾巴尖也一定是细的。所以一定要破解这个“尾巴尖”效应,变“尾巴尖”为“粗胳膊”。我们要辐射鲁西南,首先要打造济南都市核心圈西南一环。就是把济南都市化辐射到周边县的大门口,把省会气质展示给周边县,凸显进平阴就是进济南的印象。打造好105纵贯线城镇带,基本可以根本提升平阴形象,突破平阴的尾巴尖末梢效应,成为真正拉近鲁西南与省会都市距离的粗胳膊、大通道。

2、一揽子解决我县东半壁城乡一体化体系进程。完成这个15km城镇带,首先实现空间一体化,然后以空间一体化带动交通、通信、服务一体化,最终实现同城效应。把现在孝直孔村乡镇班车软硬件升级,就是一条现成的城市BRT,即使住在最南端的群众,完全可以半小时内共享中心城区生活便利,基本等于把县城建到东半部近10万农民的家门口,店子李沟城郊型、旅游型农业得到发展,将极大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一产三产拉动作用可以预见,沿线农民生活品质将大为改观。并且,可以中联石横肥城,南挽梯门东平,扩张我县域外经济腹地。

3、配合“小县大城”战略实施。如果城市是摊大饼形式,需要一定人口基数的支撑,人口少、迁移不到中心城区来,大饼摊不开。且摊大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制约,导致旧城区出现拥挤等城市病出现,何况县城处于地质不稳定带上方,拥挤绝对不是好事情,而且城区广场干道根本没有偶发灾害进行疏散安臵的预见,建的又窄又挤又小。如果是线性带状展开,则受到人口基数制约就较少,适合农民城市化进程现状,拥挤状况也可以相对改善。

4、镇企变身城企,园区纳入城建,可改善部分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结合城市设施配套生产要素整体抬升,区域对投资的聚集效应也会增加。

三、一团——精致打造绿色生态后花园,架构县域西部城镇旅游经济圈

整体架构:因为地理地形因素制约,东阿与县城对接难度较大。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引导东阿与洪范两镇相向发展,在西半部形成一个跨度8km“两核一带”的松散城镇组团,支撑起我县西半壁的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条件:东阿洪范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山水风景自然天成,且没有布局重大污染工业企业,发展旅游优势得天独厚。

第一阶段,一二个5年规划内,按照旅游导向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阿镇,洪范池镇两个核心。所谓旅游导向一旦确定,就应该长期坚持。有较高标准,高起点,超前规划,不应为追求一时显性成绩重复建设。旅游城镇的建设不求速度快,摊子大,而要把规划建设模块化,网格状开发。要集中力量,重点开发,有一点的钱做一点,做就做成精品,显现变化。

第二阶段,二三四个5年规划,20年时间内以东阿水库水系为引线打造出东阿洪范一条5km山水人居风景带。东阿水库风景迤逦,山水人居美不胜收,结合果、景、亲水资源,打造乡村山水旅游得天独厚。可以依托水库边南坦、南张、刘庙、董海、杜庄、谢庄、于林、纸坊、周河的村庄进行整体旅游包装开发,一边生产生活,一边旅游创收。升级a32县道、a33县道为旅游二级路,改善交通、发展旅游一举两得。

策略考量:

1、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山地丘陵建设城镇前期投入巨大,因此应本着因地制宜原则,适度发展。应区别于平原城市发展思维,变以平面扩张为精致营造取胜,虽城小而耐玩味,景深幽而意隽永。不要建设的大而不当,臃肿滥俗。

2、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绿色发展,宜居宜游建设方向切合时代主题。打造好旅游组团,对我县城市生态化发展具有标杆作用、典型意义。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建设构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浅谈如何推进洞井镇城乡一体化建设

洞井镇位于长沙市南大门,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2009年末据统计人口约6万余人。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的落户,比亚迪汽车工业园的投产,辖区大量企业的进驻,“四纵三横两大枢纽”交通主干路网的拉通等建设。农村人口被大量拆迁入城,2010年财政收入将突破6亿元大关,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高级阶段,初步具备了较强的城市带动力、农村承接力和市场转化力。因此,如何抓住机遇,推进洞井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为洞井镇党委政府面前迫需解决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平等、产业发展互补、国民待遇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一化三基”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跳出农村建设农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调整农业发展农业的基本思路。根据((中共长沙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的布署,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发基础,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一体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两型”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一、要推进城乡规划的一体化

树立全域规划、全面规划理念,实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融合,形成相互配套、全面对接的规划体系。目前可规划新韶山路为轴心、雨花五金机电市场为核心的生产资料市场一大板块;以李洞路沿线全洲、时代阳光为牵引的医贸物流一大板块;以湘府路奥林匹克花园、城开德普花园为导的房产、服务业一大板块;以花卉大世界、植物园为龙头的农业休闲观光产业一大板块。要强化区域功能定位,加快编制城乡空间结构、城镇体系、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以及生态环境规划,形成城乡发展的整体优势,实现城乡发展的互促互进。要强化前瞻规划研究,搞好城乡统筹规划研究,建设复合型城市。加强中长期经济发展预测,注重城市空间拓展有序推进和功能布局的不断优化。

二、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市设施建设与农村设施建设并重,生产设施建设与生活设施建设并重,产业设施建设与生态设施建设并生的原则。通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强化城乡空间联系,优化城乡发展布局。针对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快以农村公路通达、电力扩容、安全饮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四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城乡对接延伸。同步推进公共交通等其他配套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通讯、信息网络一体化。做到布局统一规划、项目统筹安排、功能同步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联合共建、联网共享。同时要创新基础设施管理模式,把城市管理模式向农村推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建立长效的建设、运营和管护机制。

三、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统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差距。加快建立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同城居民同待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共同进步。同时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以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确保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大力兴建社会保障和安置住房,引导拆迁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农民社区化、物业化管理;千方百计新增就业岗位,安置被拆迁农民剩余劳动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一城乡户口管理制度,消除城乡户口差别,使在城镇就业和居住农民有序变为城镇居民。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居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要推进城乡产业发展的一体化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编制全镇产业布局规划,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园区,以湖南环保科技园、比亚迪汽车园为龙头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扶持优势农产品生产,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改善产业结构,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做好统筹规划,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鼓励扶持资源节约型环保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建立产业协调发展架构与产业园区整合机制,形成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城乡一体化产业布局。

五、要推进城乡生态环境的一体化

加强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实现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有机结合。以绿化规划、绿化产业、绿化共建为重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成生态区、生态轴和生态网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以植物园,花卉大世界轴心,以点带面,打造南部长沙绿色城。同时强化城乡生态环境管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开展水环境治理,改善城乡水体质量,严格加强企业污染排放,提升空气质量。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探索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统筹推进城乡环卫设施与管理,逐步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地区,实现城乡同步发展。

六、要推进城乡管理体制的一体化

进一步理顺镇与村、社区的关系,加快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形成城市工作、农村工作相互对接、良性互动的一体化管理格局。完善镇级部门统筹城乡发展职能,重点强化涉农职能设置。对城市公共服务已经覆盖的村,适时实施撤村建社区工作,逐步将“城中村”纳入城区一体化管理;规范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推进城市近郊农村社区化改造,构建规范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加快社区服务向新农村延伸,启动农村新社区试点工作;统筹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人才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调动和激发城乡居民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人才工作的城乡二元分割,在编制人才规划、制定人才政策、配置人才资源、实施人才项目、提供人才服务和建立人才机制上切实做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人才的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系统工程,必须成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领导班子,负责综合协调、规划建设和配套改革。各级各部门必须根据上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群策群力,着力推进洞井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载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筹龙山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构想(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合集五篇]

    合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合肥市地处江淮之间,居皖之中,辖3县、4区、3个开发区,有55个乡镇、832个行政村,总人口51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1%。市域面积7055平方......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银川市金凤区 阅读次数:538 发布时间:2010-09-27近两年来,金凤区区委、政府抢抓被确定为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试......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标,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城......

    教育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

    教育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教育统筹,教育城乡一体化工程,要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目标,以教育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科学制定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集......

    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

    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 摘 要: 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改变和农村二元制结构,需要我们对城乡进行统一的管理,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城乡进......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正在各地蓬勃开展。“城边村”的加快发展和......

    充分认识统筹城乡一体化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充分认识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

    全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范文合集

    ****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为了深入推进全乡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