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心灵鸡汤
50年代的时候说,坏事都是蒋介石干的;60年代时说坏事都是彭德怀干的;70年代时说坏事都是刘少奇干的;后来又变成了林彪干的;再后来又变成四人帮合伙干的;如今又说坏事都是国外敌对势力干的。——到底坏事是谁干的?请
深圳某工地标语:“一旦发生事故 别人睡你媳妇”】深圳地铁九号线工地:“亲爱的工友们:在外打工,注意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别人睡你媳妇,打你孩子,花你的抚恤金!”这是立于深圳某工地的安全标语,被称史上最“狠”安全教育广告。工地负责人表示,标语打出后,工人们安全意识有所提升。
七夕,本人出租,不要998,不要888,也不要668,现在只要28元,没错,就是28元,爷们领回家!既能么么哒,又能啪啪啪。28元你租了不吃亏,租了不上当,28元即可以领回去上炕,28元你买不了车也买不了房,却可以体验一回做新娘,28元你去不了新加坡也去不了香港,却可以有帅哥任你欣赏!不要怀疑你的眼睛,先到先得,30岁以下优先,马上定租还可以享受政府小大哥下乡补贴(13元),心动不如行动!
《三句话浓缩人生》
第一句话
你的责任就是你的方向,你的经历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格就是你的命运。
第二句话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第三句话
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属于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著者的!
总结
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
你若想做好,总会找到方法。
计划做错了?
A公司的培训经理在做2012年的总结时惊讶地发现,公司在2012年的实际培训项目与
年初制订的培训计划相去甚远,变化比例甚至达70%-80%!真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如此看来,制订计划是做无用功了。
可眼看又要制订2013年的计划了,到底应该如何做呢?这真让他困惑。
通过仔细询问,笔者了解到,A公司的培训计划是在公司大规划形成之前就已经做好的,制订计划之前进行了调研,收集了部门经理及员工的培训需求。
其实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培训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解决公司的问题。也就是说,对培训而言,真正的主体是企业。在不清晰公司的目标和不了解公司问题及诉求的前提下,自己制订一套培训计划,自然就偏离了培训的真正目标。
但在现实工作中,HR培训负责人往往更关注部门及员工本身,而忽略了真正的主体。
所以,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一切的工作都应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比如,A公司的业务战略是加强内部管控能力,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从管理中要效益,而其培训却是针对于客户拓展类的培训,这就与企业的战略本身不匹配,此时只能有两种结果:一是培训计划发生变化;二是按原计划实施,但效果不好,因为员工从培训中得到的知识和经验无用武之地。
解决之道1:培训计划要在公司规划形成之后再做,了解企业的发展及问题更关键。培训经理是专岗吗?
B公司的培训经理是在2011年从行政部门转到人力资源部的。当时公司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原因是她在行政岗位上已经工作多年,自己希望未来在企业中有所发展,能纵揽公司的各个岗位。而培训岗位看上去专业性不强,且门槛较低,是不错的试验点。
这位经理转岗到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制订2012年的培训计划。她采取的做法是,从培训公司及网上下载很多课程名称,让各部门及员工进行勾画,将结果按从多到少进行排序,从而做出了企业的年度培训计划。
原来做培训工作这么简单,比行政工作容易多了,凭什么培训经理的薪酬要比行政经理高?这位经理颇有些愤愤不平。
但是,她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所制订的培训计划是否合理。在这份计划中,英语口语培训被列在了第一位,因为员工选择这一项的居多。可她所在的公司并没有海外上市或将
业务拓展至海外,亦或与外资合资的计划。而且,公司对培训的定位也并非福利项目。这意味着,这份计划并没有考虑到如何解决公司的问题。
在经过与专业人员交流后,这位经理参加了培训经理的专业培训。学习之后,她感慨地说,原来培训经理是个专业性极强的岗位呀,学后才知道自己就是个小学生。
解决之道2:培训经理是专业的岗位,不专业的培训经理给企业带来的是灾难。什么是真正的需求?
C公司的培训经理找到培训机构,要求找一个可以讲员工活动设计的老师,于是培训机构找到了笔者。当听说这个需求的时候,笔者首先问的是:这个培训是给谁做的?解决什么问题?
经沟通得知,培训对象是C企业分公司的所有人力资源从业者。但想由此解决的问题令人吃惊。原来,这个公司外派的干部在外地不太稳定。高管认为,其原因是人力资源部门没在当地给大家组织活动,希望通过培训来解决。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去了解过这些外派干部不能安心在外的真正原因。
在笔者的提议下,C公司的培训经理做了一个相关调研,才了解到问题所在:一是外派干部担心时间长了自己在总部没了位置,无法回来;二是部分外派干部的孩子正处于上学期,需要照顾;三是这些外派干部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老人和孩子都需要陪伴……
由此可见,这些问题并非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活动策划能够完全解决的,也就是说,这与培训并不相关。但培训经理往往是听喝干活,领导一下令,便不假思索立马就干,效果当然未必好。
笔者建议,C公司的培训经理将调研结果告诉决策层,无需做培训,而是该从公司的制度层面解决外派干部的问题。遗憾的是,这个培训最终照做不误,只是换了个讲课者。
解决之道3:培训需求诊断很重要,否则治标不治本。
现场效果多重要?
D公司的培训可以称为一场德云社表演,老师讲课时运用的就是段子、乐子、包袱……培训现场轻松诙谐,培训经理笑逐颜开。但在现场的笔者却颇感汗颜。无疑,这个培训师具有很好的演讲及表达技巧,但几乎没有提供实质的培训内容,令人不禁想起一句话:培训其实也是娱乐圈。
D公司的培训经理很坦诚,他认为,这个老师就是培训界的方清平(相声界新秀),讲课很幽默,课后一想,的确没学到什么,但课堂气氛好,学员的评估分数高呀。
这实在让人无语,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不找一个真正的相声演员来讲课呢?培训经理的职责是什么?逗闷子吗?企业花培训费就是为了博得员工一笑吗?
是的,培训的现场效果很重要。但是,时刻要牢记培训的真正目的,那就是:提升员工能力、解决企业问题、达成企业目标。
解决之道4:培训的效果评估,应该着重于改善员工能力,而非现场效果。
培训怎样才有效?
E公司的培训经理在做年度总结时很头疼,因为领导要求不仅要评估学员的感受,更要看到这些培训对于企业发展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同时,公司的内控部门也参与年度各模块工作的评估,他们抽选了一些接受过培训的员工,了解其对于培训内容的理解。可当这些员工被问到培训对工作改善带来的价值时,几乎都回答不上来。他们对培训的印象尚且模糊,完全谈不到应用层面。
于是,内控部提交报告至公司决策层,建议在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削减培训费用,而这则意味着培训经理工作的无效……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公司太计较了,还是培训经理的工作真的没做到位呢?
培训行业有一段经典之语:培训前激动、培训中感动、培训后不动。这里面最重的是第三句。如何让培训后动起来?如何让培训真正产生价值?关键在于运用。当培训结束后,要给受训人员留课后作业,同时要求其将所学应用到工作中,对应用的结果要有跟踪及评估。只有这样,培训才有价值。
当然,要想使培训有价值,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如果能真正达成培训的投资回报率的评估,是最好的。当然,做到这一点难度相对大,但无论如何,我们要知道哪些现在就可以行动,可以改善。不要伤害了给你资源的老板,不要抱怨。因为,通常情况下,是培训不支持老板,所以老板才会不支持培训。凡事要从自己的行为着手,以终为始,促进企业绩效改善,这才是你真正的价值。培训真的可以有效!
解决之道5:培训后要有行动改善的跟踪,否则培训不能产生价值。
当你取钱取到了连号的新钱,就说明物价要涨了;当爱瞎聊的同桌忽然正襟危坐,就说明班主任在窗外偷窥了;当小县城忽然出现了许多美女,就说明外面扫黄了;当吃完饭所有人都不说话,就说明该结账了;当中了500W彩票,说明梦快醒了;当你觉得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就说明你想多了。
脸和屁股年终考核,结果屁股比脸优秀,理由如下:
1.光滑,不易起皱;
2.节俭,不花钱保养也白净;
3.细腻,不易长斑长痘;
4.造型简洁,时尚;
5.严肃,不苟言笑;
6.真诚,不会皮笑肉不笑,不会两面三刀;
7.庄重,大气,福相;
8.和谐,暨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紧紧围绕一个核心;
9.忍辱负重,从小到大常代脸受过挨打;
10.讲团结,连接上下;
11.低调,永远在后,深藏不露;
12.生动传情,稍加扭动,万千风情,动人心魄;
13.有牺牲精神,打针一般都打在它上面,作痛苦状的恰恰不是它,是脸!
14.沉稳,天大的事发生不会形于色,都能坐住。
15、稳腚压倒一切。
望大家在2014这一年里,学习屁股精神!
某公司招聘,几百大学生争相自报家门:
“我北大!”
“我交大!”
“我浙大!”
“我电大!”
。。。
突然,一女生响亮声起:“我波大!”
董事长一拍桌说:就是你了!
事后,董事长叫该女生到其私人办公室。
关上门窗,拉上窗帘。他说:“你波大,拿出来看看!”
该女生不慌不忙。。拿出“宁波大学”的毕业文凭。。
汪峰演唱会再次表白:
“我是71年的,子怡79年的,当我大三的时候,她才初二,我不能辜负这样的小女生。”
坐在第一排的刘恺威笑了说:“我74年的,杨幂86年的,我大三时候,她才小学一年级,真的很稀奇么? ”
第二排的吴奇隆听后,不屑的说:“四爷我70年的,刘诗诗87年的,我大三时候,她还没上幼儿园呢!”
李双江不服:“老子39年的,梦鸽66年的,老子大三时,她没出生呢!”张艺谋哈哈大笑:“我50年的,新妻陈婷81年的,我比我丈母娘大11。”
坐在最后一排的杨振宁摘下老花镜,吐出假牙又放回去,缓缓的说:“当我大三的时候,我岳母还没出生„„”
演唱会戛然而止„„
第二篇:给学生送上一份“心灵鸡汤”新
给学生送上一份“心灵鸡汤”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尊重教育
南京工大附中五十中陈彩娟
也许有人认为,语文教学中进行尊重德育教育纯属画蛇添足之论,因为语文教学目标明确规定有思想目标和内容目标两大内容,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我要强调的是,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思想目标来,而且要把它提高到一个相应的高度,要真正地做到寓德于教。因此,我认为现在重申尊重教育非但不是画蛇添足,而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社会尤其有其现实性。
当今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某些人的思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五六十年代凡事从社会、他人之利出发发展到凡事为自己之利出发。而这些人有可能都已为人父、为人母了,不难想象,这样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思想是怎样的。即使退一步讲,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还没有机会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但他作为社会的一员,他的思想也会间接地影响到孩子思想的正常发展。
以前看到一则报道,辽宁有一位十四岁的小姑娘傍晚散步时,发现路旁有位摔断了腿的中年人,小姑娘明白依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是不能把这位中年人扶起来的,于是悲惨地一幕就发生了:小姑娘跪了下来请求围看的大人们帮忙送受伤的人去医院,可是围观的人却漠然地离散了,剩下的只有那跪在地上的小娘„„这样的报道还有很多很多,由此可见,现在有些人已经把社会公德践踏得不成样子了。处于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无疑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另外,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在,孩子周围有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婆外公护着,孩子则成了名符其实的“小皇帝”,除了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之外,还无形中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而在思想上也出现了普遍的“早熟”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往昔的童真,成为一个确确实实的个人主义者了,同学之间也没有了以往相互帮助、相互团结的好风气,取而代之的是随意贬低别人,见别人于困境时漠然处之的坏风气。
举个小例子来讲:有一天,某班组织校外活动,其间有一学生口渴难忍,附近又无任何饮料可买,班主任遂转向携矿泉水的一学生,要他给那位口渴的同学喝一点,谁知该生回答绝妙:“老师,我感冒!”老师愕然。
此种现象在学生中已屡有发生了,因此针对学生的“精神漠然”给予一点“明净之水”是大有裨益的,也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件实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其身上担负的职责不应仅仅局限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在于如何培养具有健康头脑的学生。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鲁迅说得很好:“只有头脑健康的民众,才是觉醒的民众。”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指出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他的教育理论体系中,进行尊重教育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内容。他要求青年在具有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精神的健全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有完美的德行。他说:“我认为一个人或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我在此借用先哲的话旨在说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换言之,只有学生有了良好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较高的道德情操之后,才会在掌握了知识之后,自学地把自己的知识化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才会为自己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那些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即使成功后也不会产生高尚的动机,有时甚至会走向反面。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作用巨大,大而言之是为了祖国未来的昌盛,因为祖国未来的建设重任是要落在下一代身上的;小而言之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健康”的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无实施德育教育的可能性呢?我认 1
为其可能性是存在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特之处。首先,语文包含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古今中外皆是语文的范畴。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人的求知过程往往是以好奇心开始的,并在好奇心的推动下自觉地去进一步研究。而语文学科内容的丰富性符合青少年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其次,语文学科教学的方式可博采众长,灵活使用。德育教育是较为空洞的,但如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轻松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法的话,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很明确的,但这个目的教师应作适当的遮掩,不要轻易把你的目的亮出来,而是在上课过程中,师生共同配合,营造一种和谐而又活泼的气氛,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作适当点拨,由学生最后去挖掘教师的教学目的,并加以解答,这样学生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即语文这一门学科各篇风格迥异的文章所寓含的道理是通过丰富的文学形象表现出来的,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要学生明白应该诚实,不应“自欺欺人”,但是这一点是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才得出来的。这就较一般的政治学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地接受文章中德育的教育。
以上三条就为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但是仅仅有了实施的可能性还不够,还要有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才可。
为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我首先采用了逐步渗透法,通俗地讲就是以小见大法。何谓逐步渗透法,也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可随意拔高,而是从学生最易触摸得到的地方入手,因小见大,使学生思想意识随着教师的引导逐步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定了一条如何提高学生品德的发展趋向简易模式,学生主要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与社会的接触面相应地小一些,因此我就从每个学生都要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亲人作为德育教育的第一步,在这个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才算爱家,在此过程中巧妙地转化成学生应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最后站在更高的角度提出学生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样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不至于空泛地讲大道理,学生听时也不会产生反感。从学生方面来讲,从“爱家—爱国”可以说是思想上的一次飞跃,这与传统的“有国才有家”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但相同的是都要强调爱国。我认为从家入手,就无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对话有了实现的可
能性。
下面,我就联系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枣核》三篇文章讲一下“逐步渗透法”的大体思路。我之所以挑这三篇文章,是因为它们完整地体现也“爱家—爱国”的思想教育的趋势。在讲《这不是一颗流星》时,我强调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应富有人情味,对于自己的亲人要有一种体贴之情,关心之情,并对学生灌输“我为他人出一份力”的思想。为了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我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上的“小皇帝”现象,由学生得出此种现象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最后以日本人的观点“你们是跨掉的一代”来震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自发地思考为什么“我们被称作垮掉了的一代”和“面对这种蔑视之论我们应该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巩固本课的教育意义,课后我还布置学生观察父母的一天,写篇观察日记,旨在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自己的父母,从而自发地产生一种热爱父母的亲情;随后请学生思考“我何以回报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这一问题。
在学生具备了爱家、爱亲人这一思想的基础之上,我接着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本课是讲周恩来从小立下大志的一段故事。我先紧接上堂课在浅层次上请学生讨论:面对父母的付出,我该如何回报?引导学生先对其中的“我应好好读书”这一条作肯定的答
复,然后再进一步问学生:是否读书只为报答父母?这个问题实际上无形中把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了一个层次,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真正明白读书不光是为自己、为家人,更重要的是要有周总理那样的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因为只有每个人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后,才会有永不停息的前进动力,才能改变曾经落后于别国同年龄学生的不良现象,与自己“瘦弱”的过去作别,才能对日本“你们是跨掉的一代”加以理直气壮地反驳,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学生。本堂课的目的旨在告诫学生所处地位的重要性,并指出现在他们身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颤,从此以后能真正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在学成之后,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怎么样呢?这是我为《枣核》这篇文章设计的一个德育问题,联系在社会上不少人成名之后纷纷出国,为他人作嫁衣的不正当现象,请学生体会文章中的一段话:“现在我家庭、事业都如意,只是觉得心里老缺点什么?”这句话中的“我”是一个美籍华人,他在美国半个多世纪,日子过得很不错,但是心里老是不踏实。缺点什么?正是他思乡的一个强烈感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即使获得了个人事业上的极大成功,而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感情,那么他的成功也是不充实的。最后作为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对结尾一段话作深刻的理解。现摘录如下:“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哪个民族是这么依恋故土的。”通过这段话的分析,学生明白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当一个人学成之后,不应忘了生养他的那片热土,而应加倍地、执着地回报它,到此为止,我试着以三篇课文着手,逐步深入地教育学生要完成由爱家—爱国思想感情的飞跃。
另外,鉴于现在有些学生思想上的“早熟”,普遍认为谈什么“爱国、爱他人”是无关痛痒的,思想上就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更为可悲的是,由于受不良思想的影响,每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从而给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带来了不利。因此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利用班会时开展相关的活动,如为了讲透“读书到底是为谁而读”这一问题时,我班开展了辩论赛。为了了解学生的志向,还开展了“说说心里话”的主题班会。通过以上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因此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院士说:“胡锦涛同志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可以拥有许多知识,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会。”钱伟长一直强调,教育必须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不应只重视学生的近期效益(分数的高低),还应看重学生的长期效益(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吴祥祯,戴续威,李定开编著《中国教育家论德育》
2、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009年8月
第三篇:心灵鸡汤
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看他情绪崩溃后的样子
1、很多读者问我:“怎么样才可以内心强大,才不会被一点小事搞的情绪崩溃?”
我想告诉他们,内心强大的人并不是遇到任何事都心如止水,他们也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只不过他们更能明白,这种情绪崩溃只是摧毁了,过去他们心中某种错误观念(或者说不适应社会的观念),他们会重新建立起更有利于自己的认知系统。
认知系统重建的次数多了,它会变得更加具有弹性和适应性,那人自然不容易情绪崩溃。
比如,最近连续的热点事件也让我气的手抖,在详查了一些资料后,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远不是一点舆论影响能改变的。
这让我感到情绪崩溃,但我不会放任自己颓废,我会强化自己决心,明白自己究竟该做点什么。
其实情绪崩溃这个词并不恰当,如果情绪崩溃了,那情绪本身应该不存在了。实际上,我们指的情绪崩溃是指由于刺激过度,情绪出现激烈的反应,超出了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导致的行为失控。
但成熟的人会在这个过程中明白,是什么东西在拖垮你、阻碍你,他会把这些东西丢掉,他会往自己的内心中填入一些新的东西。
所谓“熬不过去的日子就让自己忙碌,想念的时候不妨看看清晨的日出”就是这个道理。
2、半年前,我的好友熊博士因为情绪失控,最后进了拘留所。
熊博士是我的好友,刚毕业就在高校任教,他一年能拿十几项专利,还有发明专利,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有一天他和我说,自己还在某高校读研的女友小婷,对自己冷淡已经半年多了,很多时候消息直接就不回,他好不容易终于恳请小婷见他一面,相约在小婷就读的高校咖啡厅里。
他觉得我是人际恋爱方面的高手,希望我能陪他一起去见小婷,看看他两关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经不起他的软磨硬泡,我决定陪他去下。我要他把小婷朋友圈发来我看看,我非常奇怪的就是,小婷近半年的朋友圈里没有任何有关他俩的互动。直到他把聊天记录发来,我才相信他们真的是恋人关系,但一个月都见不了一次,对于同城恋来说,似乎不太正常。
到了小婷和他见面那天,小婷刚在咖啡厅坐下,熊博士还没介绍我呢,小婷就提出分手!
熊博士非常伤心的问原因,小婷面无表情地说,我妈不喜欢你,嫌你老。
正当熊博士声泪俱下地挽留时,我看到小婷没有任何回心转意的迹象,倒是她眼光不断扫向隔壁桌的两个男生。
“不跟你废话了,我妈已经安排我去相亲了,虽然我不知道那次见面是相亲,但她老人家挺满意的,我要回宿舍了,慢走不送!”说罢,小婷离开了咖啡厅,两个男生跟了出去。
熊博士冲了出去,情绪激动地拉住小婷的手不让她走。
“放开,你不准碰我,你个死流氓,我不认识你!”
小婷发疯似得在高校校园里尖叫,路人目光立即盯向我们这里,两个男生掏出手机,似乎在打电话叫人,我觉得情况不妙,赶紧对熊博士说。
“熊博,这是圈套,我们快走,别把命搁在这!”
熊博还是不依不饶,这时有围观的男学生已经打算介入冲突,我知道在这种情形下,大家只会把熊博当流氓,我赶忙对围观者说:情侣吵架呢,我们马上走!
熊博此刻意识到失态,冷静了下来,我拉着他准备离开。
走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小婷和某男生的对话。
“你之前和我说的就这傻叉?.......”
“我就没和他好过,是他一天纠缠我,我烦都烦死了!”
也许是听到小婷说他俩从来没好过,熊博突然情绪失控,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转过身一脚揣在小婷背后,小婷顿时往前跪倒在地。
这时,旁边的围观群众立即上来拉住熊博,他激动地说:“你利用我,原来你早就劈腿了,你还去相亲,还说不认识我!”
没过多久,熊博被送到学校保卫处,小婷还报了警,警察一会就来了。
警察说,如果小婷愿意和熊博调解,那么可以从轻处罚,不然要以寻衅滋事罪对熊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小婷态度很强硬,不承认是情侣关系,一口咬定熊博骚扰她。
我希望小婷能放过熊博一马,我们愿意赔点钱,小婷说:可以啊,拿一百万来。
之后熊博被送去了拘留所。五天后,熊博又给我发了消息,他问的问题是:
经历了这件事,他如何才可以挽回小婷?!!!!!
我看见这消息,我恨不得一头撞死在墙上。那时,我实在不知道,这张不算漂亮的脸蛋到底怎么把熊博迷得神魂颠倒。
我告诉他:分手不是一道疤,而是一堂课。天空不总是晴朗,我能接受你会有偶尔情绪崩溃的时候,但我一定不能容忍你,在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后,灰尘依旧蒙蔽着你的双眼。
熊博出事后,他们单位有个女老师打过电话给我,问我当日的情况。她不仅在这段时间帮忙安抚熊博父母,还在学校到处说情,希望学校不要再次处罚熊博。
熊博,难道这次情绪崩溃,除了让你变成一个“痴情”的男人。不能让你明白,什么样的女生才真正值得你珍惜吗?
3、情绪崩溃会让人做出一些后悔莫及的事,还会陷入很长时间的痛苦,而不能自拔。
但情绪崩溃有时是一件好事,它能帮助你把内心中,有些难以割舍的毒瘤给挖了,然后填进去新的东西。情绪崩溃期,我们在苦熬中,能够渐渐免疫伤痛,这便是人最伟大的一点,适应性。
Levine 和 Edelstein曾经用目标相关性取向(goal-relevance approach)来解释情绪诱发的记忆窄化现象。
所谓记忆窄化就是,当情绪激荡时,人的大脑会主动“抛弃”一些记忆,而强化部分记忆,继而形成一些以前没有的条件反射。
例如,遭遇过抢劫的妇女,可能会记不得凶手的面目和其他一些细节,但会特别记得凶手的刀。以致于她在日后生活中看见刀,都会自动出现逃避反应。
而记忆窄化,有时候是有好处的。
情绪高度激活时,鉴于注意和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大脑会出现出进化适应性,它会优先加工那些推动目标或阻碍目标的情绪事件。
在一个给定情境下,与人的目标最相关的信息更可能被注意并记住,而与目标较不相关的信息则更可能被忽略或很快忘掉。
比如,熊博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些深远的影响,那就是:我今后无论自己多占理,都不能动手打人。
这不是因为我道德高尚,而是我意识到一旦动手,你百口莫辩,事后损失惨重。
那天的事有很多我记不太清楚,但我记得熊博背后铐着手铐,背对着墙,都没办法和我说句话。如果是学者,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我还记得小婷说一百万时,我大脑中搜遍了凑钱的所有途径,我想卖公众号卖版权卖身,但我发现短时间内凑不齐。就算我能凑齐,我也实在是不想给这个人。
哪怕我就写了下这个故事,公众号里一群女性读者大骂熊博是渣男,小婷做的对,我三观不正。
动手打人时,需要一些观念支撑,比如自己是正义的,旁观人是支持的,自己是迫不得已等等。
而熊博事件给了我一种情绪条件反射。每当有打人冲动时,一种强烈的屈辱感会帮我把其他声音给压制下去:别打人,大众可不管谁先劈腿。
Mather 和 Sutherland(2011)认为,人在情绪崩溃期间或者刚刚结束,能体验到某种东西被“唤醒”,这种唤醒会让你的记忆巩固有所偏向,某些帮助你活下去的记忆,此刻会被强化,在以往你往往忽略了它。
例如,我们电影里的主角,经常是敏感、脆弱还矫情,他们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就撂挑子不干了。然而,大反派都是些意志坚定,目标明确,情绪稳定的个体。
电影总是要安排反派在主角被逼入绝境时要屁话一番,或者要安排个什么重要的人牺牲,目的就是为了逼主角情绪崩溃。
可到了崩溃的时候,主角某些东西会被“唤醒”,那些“矫情”“脆弱”的东西突然不见了,记忆窄化让主角突然有了力量,一阵爆发把反派打倒。
雷神3里就有这样的经典场景,当索尔被海拉打的满地找牙时,他不知道怎么就想起奥丁对他说“其实你比我强”,莫名其妙就全身放电了。
所以情绪崩溃不完全是坏事,大脑实际在强迫你,必须换一种方式来认知你当前的处境。
Kruglanski等人研究发现,人在情绪崩溃时,如果不急于逃离情绪痛苦,也不要急于找理由为自己开脱。
相反他不断思考事件的挑战性和威胁性,大脑便会出现一种自上而下的优先性,随后记住这些事件中的高优先性信息,这些信息能得到大脑较多的神经资源扶持,还会形成一种优化的策略来应对未来的相似情景。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优胜劣汰的效应具有进化适应性,所谓痛苦让人成长,也许就是这么个道理。
4、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就看他情绪崩溃后,他选择悲伤,还是选择思考。
他是迫不及待地躲进“痴情”等虚假字眼中,让自己好受一些。还是直面自己的痛苦,问自己:到底是什么东西伤害了我?
他是急于宣泄这种痛苦的情绪,好让自己轻装上阵,还是懂得利用这种痛苦的情绪,把一些平日里很难割舍的东西扔掉。
他是急于找同学诉说自己的不幸,博得别人的同情?还是重新对自己的记忆进行编码,让一些东西不再引发你的反应,同时让自己更在乎一些过去不经意的东西。
当我在情绪崩溃的边缘时,回荡在我大脑里的,不是渴求你的怜悯和同情。
我在大脑里不断回放,回放你的绝情,接着又想了一遍又一遍与你的不可能。
这样的思考,帮助我从今往后,再也不会遇到你这样的人。
所以,这个残酷的世界啊,我不怕你把我逼的情绪崩溃。只要我的生命还在,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一个更强大的我站在你的面前。
凤凰涅槃,这便是这个酷的光芒万丈的自己,最后也最宝贵的力量吧!
第四篇: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没伞的孩子就必须努力奔跑》读后感
没伞的孩子就必须努力奔跑。
是的!没伞的孩子就必须努力奔跑,就像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郭德纲”一样,小时候,因家里穷而买不起伞,每当下雨,就只能奔跑回家,不能像别的同学一样舒服地在雨中漫步。当他长大了,就一直坚持这一信念,不管自己的家境如何,努力去为自己的人生拼搏,即使在过程中十分坎坷,但凭着这一信念,他成为了红遍大江南北的相声演员。
没错!现在这个社会是很不公平,但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平。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上帝关上你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故事中的郭德纲就像这句话说的一样,上苍是公平的,给了你卑微出身的同时,也给了你追寻成功的机会和快乐。或许在寻找快乐的途中会很辛苦,但也正因为辛苦,在你找到快乐的时候才懂得去珍惜,才知道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反之,如果你降生在富贵之家,衣食无忧,我可以说,我很羡慕你,但我不想成为你,因为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东西,如果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得到,他并不会感到快乐,而且不会珍惜,因为没有中间那个追求的程序,就永远都不会感到那种拥有的快感。
然而故事中的郭德纲,他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没少吃苦头,但他从不埋怨,因为他深知,自己不是别人,没有家人帮自己铺路,只能够靠自己的努力。他独自在北京打拼为了省钱在郊区租房子,每天踩单车来回都要4.5个小时;每天反复的在练习,直到嗓子有些嘶哑……现实生活中,还是青少年的我们还带着那丝童真去憧憬着我们未知的未来,幻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残酷的。也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未来是痛苦的,但不经历风雨就没有彩虹,大地也只有经历雨的考验,才能散发出他真正的光辉。人也要经历时间的磨练才能成长。我们可以去憧憬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但不可以认为美好的未来就一定没有痛苦。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今天我们之所以卑微,只不过是上天在给我们机会而已。出身卑微的人,永远没有资格埋怨命运,你能做的,只是竭尽全力,努力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有伞,那么你当然可以在生活的风雨中悠然前行;如果你没有伞,那么你就必须发动每一个细胞,集中全部精力,努力奔跑,直到见到人生的彩虹。
第五篇: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
有的时候,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错误,才能去改正,并不是盲目地去选择,正确解决才是最好的方法。
——题记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的心灵都受到了滋养,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了,就是因为妈妈给我上了一节“感恩课”,这节课让我学会了该如何面对生活,该如何面对困难。这才是真正的心灵鸡汤!下面,我就给大家分
享一下吧!
妈妈:“琪琪,你知道遇到错误的时候,不能正确地去面对,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吗?”
琪琪:“不正确地面对,也就是让自己越陷越深,最终会无法自拔!”
妈妈:“对,比如:一个人,做了错的事情,自己不好意思去承认错误,处处躲避,处处提防着别人,就让自己的心灵筑起了一座高墙,这个时候,他无心去做任何事情,慢慢地,就有一个邪恶的念头出现,那就是‘我要离开这个世界’!到那时候,就没有人知道我所做的错事了。于是他就跳楼自杀了。这个消息对于他的家人来说,是一个多么悲惨的结局。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要盲目地去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为自己想想,为别人想想!”
琪琪:“嗯,妈妈说的对,盲目地去选择,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妈妈:“怎样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呢?”
琪琪:“认清自己的错误,别人指出你的错误,你不能去怪罪别人,因为这是你的错,不是别人的错,最后自己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就可以了,何必去掩饰呢?”
妈妈:“你理解的不错,错误来自本身,不是别人,自己有错,为什么还要怪罪别人啊?如果那样理解,就说明自己还没认识到错误!”
琪琪:“对啊,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勇于认错就可以了,别人会原谅你的!”
妈妈:“既然你已经认识到了,妈妈这番话没白说,时间不早了,睡吧......”
说真的,还想听妈妈再说一说。这些我都已经记住了:在错误面前,要正确认错,不要盲目地胡乱选择。认清自己的错误,最终受益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