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南雄市加快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雄市加快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南雄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双转移”战略部署,切实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欠发达地区缩小差距的关键之一来抓,紧紧围绕我市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我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8年全年开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16期,开设培训专业(工种)10个,培训农村劳动力2856人;经培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2600人,实现转移就业2599人,获证率和就业率都达到91%。农村劳动力经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平均增加300元以上。
到目前为止,南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办了维修电工、电子线路装接工、酒店管理和计算机操作等四个专业共六期失业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班、农村青年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企业用工订单式培训班,共培训失业返乡农民工、农村劳动力521人。其中,培训结业476人,在培45人。经过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462人,实现转移就业445人,获证率就业率达到97%和93%。
今年来,南雄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抓手,围绕“双转移”战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大力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载体建设,强化管理和服务全力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政策设施
为全力推进“双转移”战略,南雄市在成立“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于今年3月在市劳动保障局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落实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同时,认真起草了围绕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拟定了人力资源培训转移配置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
二、加强载体建设,强化宣传服务
一是依托镇(街道)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村(居)委劳动保障协理员抓好失业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及时摸清了失去返乡农民工的原就业地。职业。技能和培训就业愿望等基本情况,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明确了下一步培训方向。
二是制定了2009年劳动保障工作要点,及时召开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会议,明确了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任务和措施。
三是加强培训载体建设。5月份,投入资金18万元为市全民创业培训基地购置了50台电脑,有效解决了该基地培训设备配置陈旧、落后问题。
四是利用春节这一人流集中、信息传播广、快的有力时机,充分发挥招用工服务站信息栏、电视台、公众信息网、1月21日和2月8日专场劳务招聘会以及制作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宣传专题片和工作成果图片展的宣传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政策、就业信息宣传服务,及时将培训政策和就业信息发布到全市农村基层,营造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5月,结合我市培训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坚持“贴近市场、贴近岗位、贴近劳动力”、“以培训促就业”和以需定培的原则,大力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企业用工“订单式”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有力促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是围绕失业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需求,与挂钩联系我市的韶关市机电技校于1月始在市全民创业培训基地联合开办了2期失业返乡青年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班,开设了维修电工、计算机操作2个专业,共培训失业返乡青年农民工237人。经过培训,237名返乡农民工全部获得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现转移就业210人,就业率87%。
二是围绕我市民营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针对我市服务行业用工需求缺口较大的实际开办了酒店管理服务员和计算机操作员3个培训班,共有234名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到目前为止,已有185人实现转移就业,仍在培训45人。
三是围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需求,积极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于4月联合珠玑镇伟洛仕电子有限公司开办了一期50人参加的电子线路装接工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班,培训采取先招工后培训的方式进行。经过培训,这50名农村劳动力全部就地就近实现转移就业。
然而,我市在关于加快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3以上,择业观念陈旧,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大部分未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因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不强,难以提高技能水平,参加培训的质量较低,转移难度大。
二是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任务繁重,而我市与之配套的载体如技校和大型的培训基地目前仍是空白,培训资源短缺,现有的培训载体无法适应人力资源培训转移需求。
三是我市经济不发达,配套资金紧缺,上级专项资金又未能及时拨付,影响了人力资源培训与配置工作的迅速推进。
四是我市培训资源如培训计划、资金、基地目前还未得到有效整合,统筹乏力,与人力资源培训与配置的需求不相适应。
五是培训科目单一,质量不高。我市培训机构数量少,层次低,师资缺乏,设施落后导致了培训科目少,专业单一,培训的局限性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不强;加上技能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学员学习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导致了培训质量不高,效益不好。
六是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经济实体受到的冲击较大,造成了部分竹木工艺企业、来料加工企业、电子加工企业等开工不足;还有部分原定今年投产的企业因此暂停等原因,造成了我市今年就业岗位不足,失业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的困难较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市下一步工作设想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农村劳动力(含返乡农民工)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媒体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政策及各项协助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大力引导农村劳动力积极参加培训,实现转移就业。
(二)贯彻落实省、市就业扶持政策,围绕我市五大产业、招商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大力开展企业用工定向、订单培训,鼓励企业招用本地农民工,确保本市农村劳动力和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
1、围绕我市精细化工,浆纸制造、陶瓷建材三大工业主导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组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高中、技校参加中长期的相关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后定向输送到相关企业就业。
2、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农村45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开展中短期的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为我市企业培养生产熟练工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3、围绕农村技能人材储备,对农村新增劳动力和“两后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
4、围绕我市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新开工项目组织农村青年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适应能力并实现转移就业。
5、围绕珠三角劳务输出基地用工需求,建立用工信息对接机制,组织农村青年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专业技能培训,为劳务输出基地培养生产、服务熟练工人,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加强培训载体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加大对重点培训基地建设投入,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发展以我市主导产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全力为我市三大主导产业培养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
(五)强化服务,确保农民工稳定就业。加快《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的发放,保证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办理同样的就业指导等服务,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
第二篇: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调查研究
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调查研究—以贵阳市周边地区为例
作者:乐治后 龙华 陈伟
(贵州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59)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等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量返乡。适时做好农民工的返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也出台过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工自身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工作部门和岗位,增加农民工的收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方政府和部门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和行动。笔者近来以贵阳市周边地区为例对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对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进行综合了解、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求合理可行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我国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我国劳动力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关键字: 返乡农民工 职业技能 培训
The Research on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for Exodus Migrant Workers--in Guiyang Circumjacent Area as an Example
Author:Yue Zhi-Hou Long Hua Chen Wei(Guizhou Normai UniveisityVocational andtechnicalcollege,Guizhou Guiyang 550059)Abstract :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spread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ocial constantly upgraded and so on many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reason, resulting in large amounts of migrant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Timely completes the migrant workers return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work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 also report rel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required to return for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for migrant work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igrant workers themselves labor skills,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improving peasant workers migrant work departments and posts, increase of peasant workers' income, accelerate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departments have adopted some relevant measures and action.The author recently in guiyang circumjacent area as an example to return migrant worker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ituation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order to return to the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ituation to carry on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o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and seek th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urther strengthen our home migrant worker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promote our country's labor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labor market stability.Key words : Home-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作者简介:乐治后,男,(1989-),贵州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09机电一体化班学生
龙 华,男,(1989-),贵州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09文秘班学生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等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量返乡。适时做好农民工的返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有助于提高农民工自身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工作部门和岗位,增加农民工的收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一体化、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创业、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本课题组于2011年寒假对贵阳市周边地区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调研概况
调查范围:以贵阳市周边地区为主,包括乌当区、小河区、清镇市、毕节市、白云区、遵义市等十四个地区、市县等。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电话访谈。
调查对象:返乡农民工、当地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当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或承担培训的大中专院校。
调查内容:返乡农民工基本信息、工作生活状况;返乡原因及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当地职业技能培训状况。
本次调查从2011年1月17日至24日,历时一周,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达94.0%。为有效顾及调查结果的客观性,本次调查在调查对象和范围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代表性。调查对象除了返乡农民工以外还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这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思考分析问题的局限性,更有助于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返乡农民工多半文化程度不高,且主要处于青壮年
在调查中我们为了解发现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我们设置了“请问您的受教育程度”,这一选项,结果显示,33.3%的人只上过小学,56.7%的人上过初中,上过高中的只有10%左右,即90%左右的返乡农民公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而在调查他们的年龄段时,56.7%的人才30多岁,40-50年龄段的占30%,20多岁的也占了3.30%左右,50岁以上的才占10%的比例。也就是说50岁以下的占了90%左右,正处于青壮年时期。这些农民工有时也被称为返乡青年。他们一般主要来自一些交通比较闭塞,经济很落后的农村,本身是农民,因为进城务工而被称为农民工。
<二>、返乡前工作地一般是沿海等较发达地带,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月薪一般
这些返乡农民工一般走出农村前往浙江、上海、杭州、广州、苏州等沿海城市打工,有的还出过国,到与中国僻壤的一些国家做工。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城市相对较发达,可以找到一些事情做且工资不菲,一方面可能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他们从事的行业据调查统计,16.7%人从事制造业,40%的人从事建筑业,3.30%的人从事服装服饰,10%的人从事房产装修,还有30%的人从事其他行业。由此可见,从事建筑制造业的人占了56.7%的比例,这些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当前农民工从事职业的一大特点。
在调查他们的月收入时,我们发现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有6.67%的人,月薪在1000-2000元的占33.3%,46.7%的人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3000元以上的占13.3%的比例,由此可见农民工反向前所从事的行业月收入大概以2000元左右居多。除去生活费及相关费用可能每月所留也不多,收入水平一般。<三>、返乡原因多元化以自身技术不高为主,且失业影响较大
为了解农民工返乡的原因,我们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被公司(工厂)解雇”的占6.67%,公司(工厂)效益不好不想干了占23.3%,13.3%的农民工是因为当前形势不好的原因,还有56.7%的人是因为其他的原因。这里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也有一方面,但应该不是主要原因,只是直接原因。统计结果如上图所示。
在调查“导致失业或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问题上,认为是“金融危机”影响的占11%,”中国内需下降”、”出口贸易衰退”、公司经营不善”的原因分别占10%、9%、10%,而“自身职业技能不高”的原因占了40%的比例’,由此可见,自身职业技能不高占了相对主要的原因。这些农民工出外务工也是为了生计,摆脱困境,而现在事业或者工作不理想对他们来说相当是问题。对他们自身、家庭生活、孩子的教育等都是问题。这些返乡农民工有近一半的是自己一个人出外打工,有的是虽朋友,有的是携妻子家人一起。在调查“事业是否影响你的生活时”,认为“很严重,家庭收入大缩水”的占了44%的比例,3%的人认为影响一般般,43%的人认为没有影响。
他们的孩子多半留在当地家乡接受教育,比例为66.7%,为了解失业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我们设置了这一选项,经调查统计显示:有23.3%的认为会影响,教育质量会下降,13.3%的人认为差不多,没影响,26.7%的人认为不清楚。由此可见,失业对孩子受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明显,这可能与某些家长或地区不重视孩子受教育有关。
他们的家庭积蓄调查显示:1万以下的占40%,2万-3万的占30%,3万-4万的占20%,4万以上的占10%,由此可见经过改革开放,农民工朋友出外务工等还是有一些积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的富民政策的英明。
<四>、农民工对社会贡献大、就业障碍也大,在外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在调查农民工对社会的贡献时,93.3%的认为农民工对社会的贡献很大,3.3%的人认为比较大,0.1%的人认为一般大3.3%的人认为没有影响,这说明农民工自身也能体会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然而农民工在外就业障碍也比较大,为了解其原因我们设置了“你认为农民工就业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的问题,33.3%的人认为是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50%的人认为是没有掌握一定的技术,3.3%的人认为社会对农民工有一定的歧视心理和不懂就业门道,10.1%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由此可见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未掌握一定的技术是最大的障碍。
当调查他们在外有无拖欠工资时,13.3%的人认为“有,很多”,30%的人认为“有但是很少”,56.7%的人认为“没有”这种现象,由此可见农民在外被拖欠工资的现象还是有些严重。在调查“你认为农民工在外的权益有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时?”,23.3%的人回答“没有,很难保障”,73.3%的人认为“还好,基本保障”,3.3%的人回答不了解。
<五>、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迫切期待和认同度较高,当地重视程度不够
在调查“你觉得有必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吗?”这一问题时,有90%的人认
为很有必要,0.1%的人认为有必要,3.3%的人认为有必要但难度较大,6.6%的人认为没必要。看来绝大多数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还是认可的。而当问到”你觉得经过培训后有效果吗?”,50%的人回答“很明显”,25%的人回答“效果比较明显”,20%的人认为效果一般,还有5%的人认为效果不明显或没有效果。当问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就业是否有促进作用时,78.27%的认为有促进作用,14.29%的人认为没有作用,0.3%的认为有抑制作用,另有7.14%人回答不知道情况。当问到当地政府是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时,23.5%的人回答“很重视”,33.2%的人回答“比较重视”,10%的人回答“一般重视”,还有33.3%的人回答“不重视”,可见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据调查,26.7%的人认为政府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13.3%的人认为比“比较好”,21.43%的人认为“一般”,38.57%的人认为做得“不好”。30%的人认为政府这方面的经费投入过少,54.17%的人不了解,38.66%的人认为还勉强过得去,只有4.17%的人认为符合国家政策。83.3%的人认为国家很有必要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各项政策扶持,6.7%的人认为有必要。在问到“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时,13.79%的回答说”自己创业当老板“,51.72%的人回答说”去工厂企业等单位上班“,6.89%的人回答说“回家种田”,还有27.6%的人回答说“不知道,等一等再说”。在调查对未来月工资收入的期望时,2.27%的人希望在1000元左右,3.45%的人希望在1000-2000元,13.79%的人希望在2000-3000元和3000-4000元,希望在4000元以上的占了66.7%的比例。在调查中发现,几乎全部的人都希望国家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维权意识教育。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且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大量返乡的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都不高,据调查,贵阳市周边地区,90%左右的返乡农民工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0%的比例。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对农民工的自身能力的提高,择业、就业和正确诉求及合法权益的维护都有影响。虽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其文化水平和从业技能偏低,还不能适应现代高技术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相当一部分农民由于缺乏科技文化知识,缺少从事非农产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很难出山离村,即使是进城务工,也很难在城市择业、就业,只能是低就低聘低薪,只能做力所能及的工种,从事体能型劳务,据调查,16.7%人从事制造业,40%的人从事建筑业,3.30%的人从事服装服饰,10%的人从事房产装修,还有30%的人从事其他行业,也就是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低层次、不稳定的转移,使许多转入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不敢完全摆脱农业,相当多的转移务工具有季节性特点。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方面用工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而另一方面大批进城农民工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现象。也就是说,一方面,劳动力市场需求巨大,技能型人才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就业困难,致富无门。
<二>、当地政府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农民工自身思想意识上也缺乏一定的认识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地方连起码的培训机构都没有,80%的反映当地根本没有类似的培训机构。有的地方是依托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或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成立的培训机构,但由于培训基础设施和资源缺乏,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只是流于形式,农民工不知情的人比较多。据调查统计,有将近81.3%的人对职业培训政策不了解,80.6%的人对政府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表示“不了解”。而有些农民工自身思想意识缺乏一定的认识,认为培训没有作用,或出于对当地政府的不信任,认为这不可能落到实处。或者不愿意花费培训的时间,缺乏长远的认识。<三>、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
一些职业培训学校由于受多年来注重传统式学历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成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点,忽视了技能操作的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不能反映当前企业的需求,学校的实验实习基地也缺乏先进性和示范性。而由于技能操作教学的落空,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本来就不高,他们对这些理论知识可能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只关心很现实很实际的东西。这样,使许多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要么接受课本知识十分困难,要么对一些专业只是流于纸上谈兵,完全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操作的需要。而且一般学校的培训时间过短,难以收到实际效果,而如果没有明显效果,可能对学校的发展来说也有影响。因此一些学校往往是有订单,无生源。
<四>、当地培训学校师资条件和设施设备不足,且社会力量办学较薄弱
当前,一些地方定点培训学校的师资十分缺乏,尤其缺乏一些业务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强的高级技工教师;有的地方连定点培训的机构都没有,即使有也相当简陋。同时,一些培训学校的实验实习设备也大多是生产一线淘汰下来的旧次设备,有的学校更是缺乏起码的教学、实习、实训设备,更谈不上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样的条件根本不能满足当前培训工作的需要。与此同时,目前的职业培训机构多半是公办性质,社会力量办学的职业培训机构还不多,或者培训质量不能保证。其实加大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一方面可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当前某些地方培训目标存在偏差,培训鉴定程序缺位,导致培训工作很难开展。
目前一些培训机构出于自身利益,往往想通过提高培训收费标准,延长培训时间来更多地盈利;而作为农民,则是希望通过付出尽可能少的费用,接受短期技能培训,很快学到市场需要的一至两项热门技术去打工挣钱。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出现一方面培训机构招不起学员,而另一方面农民又找不到合适培训地方的现象。同时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得不够到位,要末没有统一的合理标准,要末就是没有职业鉴定工作,导致培训工作难以取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同,培训和不培训没有两样。长期以往,培训工作很难开展。
<六>、当前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发挥培训的应有作用。一些培训学校还没有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认为学校仅是一个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地方,至于转移就业应该是政府的事,不愿投入更多的成本。甚至有的学校为了达到考核标准,不惜弄虚作假,虚报就业单位来蒙蔽各级管理机构。由于培训与就业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难以挂钩,培训未能取到应有的作用,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七>、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短缺,政府财政投入过少,且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度
虽然当前各级财政都拿出了大量的资金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补助,但还是远远不能弥补培训支出的需要。据调查,贵阳市对农民开展15—90天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均需要培训费用上千元,但农民除了得到国家给予的平均200元补贴外,学习一般的专业和工种都还要支出近千元左右。如此高的培训经费支出,仅靠政府财政微薄的投入是远远不够,而上千元的职业技能培训费,对还在求生存的多数农民来讲,只能是望而却步。同时,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网络的建立,培训基地、培训场所、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培训的日常开支,都需要经费。属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不可能通过向农民收费来解决,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目前,大多数地方的农村职业培训事业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筹措资金十分困难,这也成为制约培训工作开展的问题之一。并且据调查,政府在此方面的资金使用情况公开程度不够,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度。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一>、加大农村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
首先,对于农村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让即将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青年不再重蹈覆辙,因为毕竟能够考上大学的请娘只是一部分毕竟号还有一部分人是不能上大学的,那么可以让他们去学技术,成为职业人才;其次,在现有的农民工中,也要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让他们了解职业技能培训情况,了解国家政策,提高法律维权意识,在外工作时不至于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知怎样维护。
<二>建立常态化系统性的的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机制,为将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好准备
城市大量吸收农民工就业,是长期的趋势。据各方估计,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10年左右就将消失。现在我国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吸取本次危机的教训后逐步向依靠国内消费拉动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发展模式,严重受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供应和价格的制约,将难以为继,也将慢慢地节能减排降耗,向劳动、服务密集和技术附加值密集两个符合国情的方向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服务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时代也将慢慢到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产业、向城市转移是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因此,面向就业市场未来需求,普遍地对现有农村劳动力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是必须抓紧进行、而且又是长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协调、整合现在分散在农业、扶贫、劳动就业等部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经费,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城市就业培训合并,为外地和本地的二三产业转移准备源源不断的具有专项技能的劳动力。同时,又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也就是提高未来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要在尽最大努力保证农村未成年人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尽快普及职业技术教育。使未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学习的农村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三>、制定有关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虽然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三农”工作,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其规范程度和执行力度上,还完全取决于执行者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制订一部保障农民教育和培训的专门法规,比如制定《农民技能培训促进法》,规定和鼓励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规范有关部门、涉农单位和农民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农业、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和财政等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切实做好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四>、建立健全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当前我们应充分利用社会各类培训机构,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逐步构建一个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手段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灵活高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以国家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从中央到省、地、县、乡的一个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的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和鉴定,发给农民职业资格证书,使农民科技培训与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结合,推进农村劳动准入制度的进程。<五>、建立多渠道、稳定的培训经费来源
首先,各级政府应充分运用WTO规则,加大公共财政的“绿箱”政策投入力度,尤其是增加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投入,充分调动农民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政府的专项教育培训经费应有具体而充足的来源,可由指定部门统一管理使用。其次,要着力建立社会推动与投入机制。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大家办”的方针,广泛发动和依靠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兴办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采取政府、企业、被培训者共同承担培训费用的办法开展培训工作。同时,培训经费管理要制度化。政府的专项经费应按培训任务拨付,各级管理部门应实行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六>、积极探索有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1、“三为主、三结合”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在非农化进程的实际背景下,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在操作中应充分把握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坚持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原则,做到“三为主、三结合”,即,以短训为主,长短结合:短期培训具有短、平、快和实际、实用、实效的特点,培训讲究信息广、时间短、技术新、针对性强,即劳动力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差异,文化补习和学历提高以长为主,实用技术辅导培训以短为主。以集中为主,忙闲结合。因时因地制宜安排培训时间,对新生和尚未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采取集中在职业教育学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集中学习,系统的安排培训内容,对已经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则可以利用市民学校、夜校等形式集中的参加引导性培训或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同时,要合理把握时间,安排技能培训,做到忙时少学,闲时多学。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理论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基本技术操作规程,采取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图书等现代媒体进行专题讲座,培养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技能,尽力使培训图文结合,增强直观性、生动性,达到易学性;同时要利用示范操作与个别辅导的传、帮、带型学习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实践能力或实践机会,以扫除基础差、底子薄的非农化人员面对技术学习的茫然性,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培训,切实让农民尝到甜头,从而不断增强技能培训工作对农民的吸引力、凝聚力。
2、因地制宜开展对农村劳动力全程技能培训
在接受农村劳动力较多的城市,应加大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育和发展,设立面向农村转移人员、灵活多样、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这些地方与市场连接紧密、专业分工明确、技能用工需求信息准备、用工信息反馈快等优势,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为重点,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创造条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非正规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使其掌握新的生产技能,为他们在城市稳定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充分整合流出地现有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坚持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城市生活常识为核心,把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阵地逐步向就业地后移。同时,对其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培训,帮助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及时了解有关务工经商、投资创业以及回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使农民具备必要的城市生活、工作常识。
大力推进东西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城市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与西部农村地区开展非农化职业技能培训。两个地方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可以加强合作,签订协议,建立基地,实施共同管理,组织培训教师、技术人员跟踪培训进程,及时处理疑难问题;根据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安排被培训人员培训场所,学习不同的专业内容。培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般采用90%左右的时间实践学习、10%左右的时间进行理论探讨、交流经验。在共同研究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引导农村劳动力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尝试创新、变革,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培训模式是:既要让他们掌握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城市公民道德、科技文化知识,培训他们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突出培训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着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先要让他们了解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城市生活道德,然后进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培训,最后进行实作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他们既具备了城市生活的基本条件,也具备在城市谋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七>、统筹管理资金补贴,改进和完善补贴方式
1、明确法定经费来源和投向
国家应该承担教育投入的责任,用教育去促进社会公平,成为稳定投入的第一渠道,把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经费同时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逐年加大投入,引导各省市、社会资金头向技能培训,同时,在投向上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农村劳动力培训后,直接受益的当然是农民,但第二个受益者是应该是经培训后的农村劳动力创造财富、价值的地区和企业。因此,在劳动力流入地区,财政也比较充裕,应当承担大部分教育培训费用;而劳动力流出地区,当以省、市为主,承担部分教育培训费用。同时,用工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列支一定比例的教育培训经费,且还可以适当提高。对农民来讲,他们更多的是追求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如果教育培训投资回报率高于储蓄和其他投资收益,只要有可能,农民还是愿意承担教育培训费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应紧密地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投向实用技术培训,达到“培训一批、见效一批”的实际效果。同时,应以周期短、投资小、实效强、收益大的教育培训项目为主,使农民的素质提高与农民收入的增长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有限的农村教育投入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效果。
2、大力推行培训券发放办法
培训券引入了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弥尔顿.费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模式。采用培训券补贴模式有利于打破部门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元钱真正用在农民培训上;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使参训农民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培训券将培训的自主权交到了农民自己手里,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培训专业和培训机构,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
(1)、统一管理机构。“培训券”由各地人力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统一印制、发放、监督、管理。(2)、培训券作为培训费用政府补贴的结算凭证。在培训机构完成对参训人员培训后,培训机构凭培训券及相关材料到培训管理机构兑现补贴补助资金。(3)、明确发放对象。发放对象为具有本地户籍的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券每人享受一次,本内有效。
(4)、发放程序。在劳动力资源库的基础上,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由县级人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培训券发放到乡镇政府,乡镇政府按照劳动力资源库中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并征求村、组和农户意见后进行公示,然后再将培训券发放到个人手中。
(5)、向社会公布培训机构。在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招标认证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布定点培训学校、培训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以及各专业的收费标准等。持培训券的农民可自由选择培训学校和培训专业。(6)、加强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管理。对培训质量和就业要有量化要求,要求必须在参训农民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兑现补助,有的专业还要有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等级鉴定证书,培训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设置专业及具体培训内容进行事前检查;对培训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对考试考核进行现场检查。
(7)、防止培训券成为有偿转让的有价证券及冒领冒用。培训券上填写个人资料、贴上照片,还必须盖有乡镇政府的公章方能有效。
五、结论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法律法规、经费投入、培训体系等方面在制度上进行不断健全完善,才能促进整个系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我们有必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企业、学校等单位和部门的力量,加强和扶持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适应性,促进农民工择业和就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农业局.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和方法的调查研究.2005.05 [2]赵丽华.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9 [3]崔传义.进入21世纪的农民工回乡创业[J].经济研究参考, 2008,(31).[4]杨云善.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J].社会主义研究, 2007,(03).[5]王超,陈晓君.城镇化与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有利因素与障碍性分析[J].成人教育, 2009,(10).[6]李含琳.中国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7]彭韵程王超.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原则与路径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24).[8]邸彦芳.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实力——对农民工职业培训有关问题的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1).
第三篇: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探析
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探析
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既是执行政令之所要,又是解决民生之所需。只有紧紧抓住就业培训这项基础工程,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就业培训,才能有效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提高劳动技能,转变就业观念,增加就业机会,从而确保农民工收入的稳定增长,满足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但是,当前各地在返乡农民工培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完善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返乡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上的制约
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涉及到农委、劳动、教育、扶贫办等多个部门的联合管理。由于存在多头管理,工作任务和培训资金分系统下达,项目实施要求不一,补助标准不一,管理机制不灵活,管理手段落后,导致资源难以整合,制约了培训效果的提高。
2.农民主动参训热情不高
就业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激发返乡农民工参训积极性。一是课程设置欠科学,偏重于理论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二是发放的教材内容深奥,农民较难理解;三是按规定每个农民工只能享受一次政府免费培训,而根据农民工的择业需求,常常掌握二、三门技术的农民工寻找工作的机会比掌握一门技术的要大得多。
3.培训软硬件建设落后
(1)培训资金缺乏是阻碍当前大规模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重要因素。县、乡两级因财政紧张而很难全部落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配套经费。
(2)师资力量薄弱,不利培训质量的提高。一些在制造、缝纫、电子、电焊、种养业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大批专业技能人才,因本地经济不发达而纷纷到发达地区参与经济建设,从而造成当地农民工技能培训师资缺乏。另外,培训单位的教师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不当,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影响了返乡农民工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教学设施落后,制约培训效果的提升。一些参与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单位在教室、教材、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投入不足,不利于根据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来开展培训。
二、推动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相关对策
1.注重统筹协调,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返乡农民工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财政局等部门资源,形成培训合力;建立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深入劳务培训基地、劳务开发龙头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全县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妥善处理解决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热难点问题,激发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性。
2.尊重农民意愿,分类开展培训
(1)各类职教、各级农广校等培训机构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对有重新外出务工愿望的返乡农民工,要根据文化水平高低分别开展系统性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可以选择技术课程或经营管理课程进行系统培训,以便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大量亟待转移就业的农民工,则要选择用工量较大,能够实现快速转移再就业的行业或工种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特别要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2)各类中职教育机构、各级农广校对不想留在农村而处于观望等待状态的返乡农民工,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广大农民工入校学习,及时引导其接受系统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其就业能力。通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符合农民工特点,鼓励和引导入校学习的农民工,在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及职业技能鉴定,既增强其就业能力和信心,也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储备了知识型和技能型人才。
(3)对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返乡农民工,要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分产业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使其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尽快成长为农业生产能手。
(4)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有留在农村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应在项目开发选择、资金扶持、政策环境等方面搞好服务,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承包荒山和耕地,进行农业开发。引导他们从实际出发,选准创业门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创业带动就业,繁荣农村经济。
3.突出实用实效,提高培训质量
(1)规范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标准。对政策法规、生活常识、安全生产等知识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开发出相应的引导性培训教材,以统一职业技能培训标准,推进农民工培训的规范化、标准化。
(2)改进方式方法、下沉培训重心。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做好校内培训的基础上,可以把课堂设在企业、工地、矿场和田间。培训时间要符合农民工生产生活节奏,利用晚上、节假日,方便其边工作边学习,解决好工作与培训时间冲突的问题。并且要系统化安排单项知识和技能培训,达到系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效果。
(3)利用信息手段,提高培训效率。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农民工培训,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效率。并将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制作成课件、光盘等媒体资源,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供学习者自主学习。
(4)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在岗培训。在有条件的企业中,根据用工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设置农民工预备岗位,结合岗位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弹性学制、学分制将在岗培训纳入到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中。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减免税或税前抵扣培训费用等措施对用工企业给予支持,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快建立农民工劳动预备制度,实现培训、转移、就业一体化,使培训更加直接、实用、有效。
此外,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培训专项的实施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提高补贴标准,延长培训时间,严格监督管理,提高培训效果。
第四篇: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08信工孙永礼200840930129
(一)调查背景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出的农民工已陆续返乡,为了及时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因此对自己所在村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及时了解掌握返乡农民工人数、职业分类、技能水平、培训愿望、就业意向等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援助方案,分类指导,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及早实现再就业。
(二)调查目的对本村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返乡青年农民工在就业创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及时寻求解决途径。
(三)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
调查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调查问题分类: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二)返乡前就业情况
(三)返乡后打算,及对就业创业意愿调查
(四)调查对象
各村返乡青年农民工
(五)调查方式
面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电话调查法
暑假期间,通过返乡青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我走访了离我比较方便的几个村的返乡青年农民工,在此次抽样调查中,我共发放了10份问卷,通过实地调查,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我对青年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被调查的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平均年龄小
16岁到28岁的占50%,28岁到48岁的占50%,都属于青壮年群体。
(二)文化程度低
初高中文化程度占90%,高中以上学历只占10%。
(三)从事的职业技术含量较低
大多数返乡青年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务工地点普遍为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
返乡青年农民工基本上集中在江浙,广东地区。
二青年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村返乡青年农民工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就业,在我们调查的人员中,青年农民工返乡回流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企业停产。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占用大量的资金,工厂无法正常生产,只有关门停产,工人也只好另谋他路或者返乡,占25%。如大崇乡盘龙村的青年蒋益斌说:“几年过来,都是上半年这个时候最忙,唯一今年2月份就已经接不到活干了。”
二是企业降薪。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的产品销路不好,不敢大量生产,工人都是计件工资,工资一降再降。由于工资少,难以保障正常的基本生活,只有回家,占30%。
三是企业裁员。由于企业状况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现状,企业只有降低成本缩小规模,进行裁员。裁下的人员无法找到其他工作,只有返乡休息,占30%。
四是其他原因。一是因受今年年初冰雪灾害没回家过春节而选择提前返乡返乡回流,占15%;二是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国家1000亿投资计划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吸引力,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发展的机会。
三返乡青年农民工的特点
一是收入普遍较低。1000元/月以下占29%,1000—1200元/月占30%,1200—2000元/月占21%,2000元/月以上占10%,而且普遍反映工资稍微高点就要自理生活,负担大,只能维持基本生计。据黔城镇的朱赢说,他在深圳宏通礼品玩具厂务工,月收入一般在1400元左右,但每天必须工作10个半小时,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时间才能拿到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时,那么他们就只能拿到月1000元的底薪,而且工厂每月还要扣住宿费等。
二是再就业愿望强烈。在与青年农民工交谈了解中,我们问及返乡后的打算时,有一半以上的青年想在本地找份工作,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还有不到10%的想在家务农,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文化低,无一技之长,即使在外打工,也是从事重体力活或简单劳动,且收入低下,在家务农心里感到踏实。有25%的想在家创业,这部分人有一技之长,年纪相对偏大,文化程度相对要高一些,多年在外打拼积累了一些经验,回乡后想靠自己的本事立足发展,结束在外漂泊不定的生活。有15%的等待机会再次外出务工,这部分人家庭条件较差,驻地环境落后,比较贫穷,留在家乡也无发展前景,等经济危机过后,还是想外出挣钱。至于到何地去心中没底,只能到时候再说。
三是迫切渴望得到扶持。调研中,大部分青年是因为原企业(单位)受金融危机影响用工减少裁员而返回家乡的,他们根本不知道金融危机是什么,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面前,他们只能随波逐流。从主观上看,他们并不希望回乡,面对家乡窘境,自己又无一技之长,在家乡创业何等艰难,甚至压力重重,迫切需要再就业以维持基本生计。调研中,有60%的青年希望能得到技能培训,为创业、打工奠定基础;80% 的青年希望政府能提供就业机会,以解决目前无工作、无收入的现状;78% 的青年期望政府能给予创业政策优惠和扶持,为他们解决好后顾之忧,9%的青年希望政府能发放部分救助金,以解决既无资金创业,又无创业技术的实际困难。
四、对青年返乡农民工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此次青年农民工返乡回流会导致增收困难、增大当地就业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隐患等突出问题阻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会在国家重视“三农”的情况下给广大农村注入新型活力,发展农业生产;缓解本地企业用工不足和相关行业用人难问题。我们应该正视青年农民工返乡回流的弊端,积极应对,吃透情况,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一、制定政策。一是建立农民工返乡监测制度,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各部门要加强联系,对有创业发展愿望和条件的返乡青年,要积极支持他们创办,领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政、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期实现以创业拉动就业。按照三中全会的决定,鼓励广大农民从事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也要给予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转岗,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二是加强信贷支持。不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措施,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扩大贷款范围,降低贷款条件,帮助创业农民工解决启动资金需求。
二、树立信心。通过宣传来坚定返乡回流青年的信心。一是重点宣传好党的惠农政策,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惠民行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行动、结对帮扶等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返乡青年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感受到共青团组织的温暖;二是要把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扶助行动与春风行动有机结合,并通过制作电视节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广大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三是团市委可围绕“回乡创业,我们积极扶助”这一主题,扎实开展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扶助行动,团市委要积极利用团的组织网络、共青团网站、青年QQ群、工作简报、户外墙体标语等阵地,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党的就业政策,宣传共青团的青年就业创业项目,让返乡青年农民工坚定就业信心。
三、搞好培训。一是广泛动员和号召返乡青年农民工积极参与劳动、农业等部门开展的培训活动,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在本地重新就业,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二是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力度。针对绝大多数回乡青年农民工无创业经历、对政策和市场缺乏了解的现状,积极通过开展创业培训班、创业环境和政策知识讲座等形式,为回乡创业者开展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训,让参训学员产生自己的企业构思,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从办微小企业做起,开始自己的创业行动;三是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市场需求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结构,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品牌培训”和“项目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四是团市委可利用各级团组织的青年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对返乡青年农民工进行分类、分层次培训,提升素质,为年后外出务工做好准备;五是可以邀请青年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让他们畅谈了自己的创业经历,让有创业意愿的青年体验了他们创业路上的苦与乐,同时让更多在创业路上踯躅不前的回乡人员进一步激发了创业激情,增添了创业信心。
四、维护权益。调研发现,大批返乡农民工在原就业单位均未领到工资就返回家乡,又无机构、无人为他们撑腰,导致他们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团组织要把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市形成关心返乡青年农民工的良好氛围,树立理解、尊重、保护返乡青年农民工权益的意识;要积极做好青年农民工维权工作,了解返乡青年的工资拖欠情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损害青年农民工权益的问题,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切实做好维权工作。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规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五、做好服务。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广泛调动各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干、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共同做好返乡青年的服务工作;要增强责任意识,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掌握返乡青年服务工作中的第一线情况。一要做好返乡青年就业服务和引导工作。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就业部门密切联系,为返乡青年提供就业信息,其中团市委要号召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为返乡青年捐岗位,让返乡青年就近、就便、就业,切实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服务和引导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二要做好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结合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意愿,积极组织返乡青年农民工参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职业技能、实用技术、返乡创业等培训,并结合农民工实际需求,开展免费求职登记等服务工作;三要高度重视和关心青年农民工的生活问题,对生活确有困难的青年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搞好帮扶救助
第五篇: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我局在扎实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立足本部门业务,深入基层开展了认真调研。自3月18日开始,我局组织5个调查组,分别由四名副局长和就业办主任带队,深入到四镇五街道及开发区、xx水库库区,由镇(街道)、开发区(库区)配合,对全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基本情况
二、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县部分企业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生产减停和裁员问题。但根据我局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控、定期直报、企业裁员报批等情况,我县没有出现因金融危机造成的成规模的农民工返乡现象。本次调查显示,我县农民工返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春节期间集中返乡,回家过节。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绝大多数企业放假。农民工不管是长期务工或季节性打工,都选择回乡过春节,这是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所有外出务工的65683人中,因为春节原因返乡的61079人,占93%。
三是少数农民工自愿离岗返乡。主要是回乡自主创业、回村从事种养业、或因年老不再务工、年轻人回乡结婚等原因辞职离岗返乡。统计此类人员648人,占1%,此类人员无求职意愿。
三、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形势
我县农民工就业的特点是务工地点较近,一般在本县或在xx、xx、xx、xx、xx、xx等周边县市,少数远途务工的大多在xx、xx、xx、xx、xx等地。就近就地实现转移的占50%以上,由于多数离家较近或就工务工,求职就业选择相对灵活。异地远途务工人数少,失岗返乡农民工无明显增多。根据我局春节前对全县企业空岗情况调查统计,全县大中小企业自报空岗3200个,目前我县尚未出现无岗就业的状况,虽然我局在节后组织了为期一周的招聘洽谈会和送岗位下乡活动,但仍有部分岗位无人应聘。因此,我县农民工就业未凸现压力。
一是因为失岗而返乡的农民工无明显增多,因此对就业岗位的需求没有显著的增加。绝大多数农民工虽春节回乡,但未失岗,节后继续上岗从业。
二是企业发展迅速,提供的就业岗位显著增加。全县新建企业、扩产项目增多,镇域企业、民营经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加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仅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今春就比去年同期多2100多个。
三是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一方面,虽遇经济危机房地产业相对低迷,但已具规模尚在苏醒拓展的建筑市场为一大部分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县城及各镇(街道)建成的一大批商业经营房及门店投向社会,吸引了部分求职人员转向自主创业,并吸纳了许多求职人员就业。
四是企业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去年以来,我们认真实施《xx县失业预警机制》和《关于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的意见》,强化监察执法,企业用工进一步规范。同时,随着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大中企业积极保障职工利益,虽然出现阶段生产减停,但能给职工发放生活费,有的实行“干一休一”等方式轮休,立足长远,规避困难时期的裁员,为职工保留了就业岗位。
五是就业渠道畅通。春节前后,我局积极筹备,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布广告,张贴标语进行宣传,深入企业调查摸底,于节后召开了大型春季招聘洽谈会和送岗位下乡活动,促进了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同时,劳动力市场坚持全天候、无休日办公,登记求职人员,推荐聘人岗位。就业办与各镇(街道)保障所使用就业网络平台实现就业信息互联,求职人员网上直报。通过全县村村聘用的劳动保障事务协理员,实现城乡就业县、镇(街道)、村三级联网互通,方便了农民的就业。去年以来,我局在包村过程中,还积极发挥部门职能,将服务农民工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组织实施“送政策、送岗位、送温暖”等活动,服务农村劳动力就业。
目前,全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已处尾声。调查数字显示的返乡未就业人员1488人,但其中有求职意愿的840人。近期,经过人力资源市场介绍就业或个人自行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员有433人。还有极少数求职人员对现有的聘人岗位或工资待遇不满意,还有部分农民工,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或家庭妇女,根据家庭及个人特点,不愿从事固定岗位,选择到劳力自由市场找活打短工。在进行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的同时,我局还同时在县电视台和劳动就业网发布了公告,对未就业人员,由县劳动就业办公室帮助联系就业,公告在黄金时段循环播出一周,但至今无人员联系。目前,县人力资源市场还有企业委托聘任岗位500多个。
四、下步重点解决的问题
虽然面对金融危机就业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我县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企业规模的拓展,加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无需刻意制造“饭碗”。但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显露出的一些问题,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求职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缺乏就业技能或技能素质偏低仍然是制约求职人员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强化对城乡求职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确保人人有技能。对已有一技之长的,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落实对口岗位;对缺少技能的,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培训,推荐岗位;对有就业意愿外出务工的,培训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持证求职。同时,建立境外务工培训服务体系,培训输送境外务工人员。近期,我们将免费对600名培训合格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为做好就业培训工作,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对统筹城乡就业培训基地的设施配套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发挥好劳动技校和基层企业定点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展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为企业提供技能型、适用型人才。
二是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县、镇(街道)、社区、村庄四级互联就业网络,所有就业岗位归口汇总,通过网络互联直到村庄,利用网络送岗位下乡。同时,对求职务工农民工及个人资料,由村协理员、社区、镇(街道)到县就业办,从下到上反馈汇总数据,网络与企业对接,向企业推荐。我们还将通过建立务工求职农民工管理档案和全县企业用工数据档案,随时掌握农民工在岗位就业状态和下岗失业情况、企业用工情况,确保企业用人与求职就业密切有序衔接。为促进农民工就业,我们建议做好与部门包村工作的结合文章,让各部门包村组摸清所包村农民工就业情况的底子,并落实帮扶就业措施,积极帮助农民工找岗位,促就业。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三是规范完善下岗职工创业园,加大措施扶持创业。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部分企业效益下滑,部分企业员工工薪相对降低,部分求职人员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下一步,我局将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下岗职工创业园配套建设,强化服务,规范完善,真正建成下岗职工创业的孵化器。同时,建设好创业“项目库”和创业专家指导“智囊团”,并积极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优惠政策,降低工商注册门槛,执行好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创业培训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典型奖励、财政贴息、创业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激励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部队退役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增加创业项目,带动一大批人员实现就业,从而真正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家家有产业”的目标。
四是从劳动保障角度充分考虑企业利益,帮助企业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由于生产成本和效益问题,职工保险待遇等不能全面落实,致使员工不固定,流动性大。下一步,我局将对企业合理进行分类,根据规模效益合理确定社保基金基数,尽量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能够全面落实各项保险,保障职工权益。同时,通过指导企业合理用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加快发展。